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大凡一个中国人,对中医多多少少都有些半真半假的了解,自打俺打定了主意走上瑜伽这条路之后,学习中医的热情也一日高于一日。
开始时,不过是阅读,看得多了,便知道中医是不可能通过读书就能怎么着的,于是,就存了拜师学艺的心。
大约是07年,去十方泰合学指针,说起来,白看了这许多书,上了几个月的课之后,俺算是明白了,这中医到底是个啥,能把中医学出来的,那还真不是一般的人。
也看清了一件事,恐怕这辈子俺都长不出学中医的脑子了。
后来,在北大中医学社听一位89岁高龄的教授讲脉,两三个小时的课后,便彻底断了学习中医的念想。
自此之后,俺虽然书照读,照旧在自己身上整整这个,整整那个,只是当了人面,却再也不提中医如何如何了。
真的,我知道那些被所有人谈来谈去的东西,都不是中医。
当再听到有人说去学中医,瑜伽中医西医如何结合云云,我也只是默笑。
没有学贯中西,精通各门各派的本事,融合,谈何容易再说,本来各自的理论背景就不相同,干嘛非要结个这劳什子的合呢再者,瑜伽一门也有自己的出身,干嘛动不动就结合这个,结合那个的,难不成,人家这几千年的瑜伽到了这个世代就不活了不成还是等搞清白了人家的出身,再想着联姻的事儿不迟。
可是,俺依旧是一个中医爱好者。
读书的目的,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治疗了,仅算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学习方式吧。
愉性愉情,因为,看雅致优美的文字,本身就足以构成天大的享受啦,再想别的,就是贪了。
下面这篇文章,对于一个自学者来说,不啻为一个绝好的指南,转贴于此,但愿对那些诚挚的中医学习者有所帮助。
虽然,我已然不再有这个愿望和能力了。
算是一个半途而废者的推荐吧。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一,蒙学阶段;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
适合自学中医的书
适合自学中医的书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随着人们对中医的兴趣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自学中医知识,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那么,有哪些适合自学中医的书籍呢?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的圣典。
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详实,理论严密。
自学中医的人可以通过阅读《黄帝内经》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人体的整体观念和中医的疾病观念。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编著的草药学著作,被誉为中药学的巅峰之作。
全书收录了大量的草药信息,包括药材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非常适合自学中医的人学习中药知识。
3.《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学著作,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针灸的原理、穴位的选取和操作技巧等内容,适合自学中医的人学习针灸知识。
4.《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一本介绍中医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包括心理学在中医中的应用、中医调理心理健康的方法等。
自学中医的人可以通过阅读该书了解中医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以及中医调理心理健康的方法。
5.《中医养生宝典》《中医养生宝典》是一本介绍中医养生知识的著作,包括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养生方法等。
自学中医的人可以通过阅读该书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要点,学习如何通过中医养生保持健康。
6.《经络学》《经络学》是一本介绍中医经络理论的著作,内容包括经络的起源、流注规律、络穴的定位和作用等。
自学中医的人可以通过阅读该书了解中医经络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经络在中医中的重要性。
7.《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等。
自学中医的人可以通过阅读该书了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原理,了解五行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自学中医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草药学、针灸学、心理学等知识。
通过阅读适合自学中医的书籍,可以系统地学习中医知识,为保护自己的健康提供帮助。
自学中医成才的案例
自学中医成才的案例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家:汪莲石[1](1848-1928?)字严昌,号弃叟。
谈及此君,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丁甘仁。
丁甘仁可以说是上海中医界最骨灰级的人物了,他在上海开创了著名的丁氏学派,并创建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即是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弟子有程门雪、黄文东、丁济万、张伯臾等,俱是中医界的泰山北斗。
但丁甘仁早年医术并不高明,他最初在苏州行医业务平平,给县官儿子看病还意外“失手”(类似于今天的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县官要抓他,便连夜逃到上海,后来遇到汪莲石,拜其为师,授以舒驰远版本的《伤寒论》,在他指导下医术大进。
汪莲石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藏书甚丰,学识渊博,但早年无心学医。
20岁那年出去游玩,在夏秋间生了场病,发热不退,请了三位当时的名医,或以为暑热,或以为伏署,或以为秋温,但都没看好,于是他很生气,再也不吃药。
到冬天病却自己好了。
可第二年病又发作了,经月余又复自愈。
就这样折腾了三年,又赶上他父亲生病去世。
于是汪氏深恨不知医之苦,便有了学医之心。
他先是自学《脉诀》、《汤头歌诀》、《临证指南》、《温病条辨》等书,发现以前旅居江浙患病时所服方药,书中均有记载,遂认为书中汤方均不足为信。
向其堂叔询问学医之门径。
堂叔是个教书先生,不会看病但稍微懂一点医,告诉他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为主要读本。
于是他便钻研这几本经典,医术大进。
汪氏从未悬市挂牌(没正规行医),也从不以医术作为猎取个人私欲之工具。
平时热情为亲朋好友看病,治愈者不下数千人。
学术上崇尚舒驰远注解的《伤寒论》,集毕生精力著成《伤寒论汇注精华》一书。
(非常有意思,一个不是医生的外行叔叔指点出了汪莲石,汪氏自学成才后又指点出了丁甘仁。
这样厉害的名家,一生也仅写了一本书。
这对于今天那些所谓的某某名师带出来的“权威”,对于那些著作等身的“博导”,那些当官一天到晚出去开会的“名医”,那些虚假的论文与科研,都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恽铁樵[2](1878-1935)名树钰,字铁樵,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
我的中医自学之路
我的中医自学之路中医学习初级阶段1.《中医基础理论》:入门必学,简单、通俗、易懂。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教材,编写的非常好,也非常的容易学习,作为中医新手必看的一本书。
2.《中药学》:同样是国家高等教材,其中选取了常用的几百味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目了然。
只要认真的学完《中药学》上面的几百味中药,也就对中医里面的中药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了。
3.《方剂学》:详细介绍了历代中医名家的有效方剂,分类总结,通俗易懂,只要认真学完就可以很好的运用方剂了。
4.《中医诊断学》:国家高等教育教材,也是很有水平的教材,中医的各种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都有,如何给患者诊断,如何辨别病症。
里面说的都非常详细。
中医学习中级阶段:当初级阶段都差不多学完了就应该进阶啦,去完成我们的中级学习阶段了,下面推荐一点中级阶段的书。
1.《中医内科学》:到了这个阶段,就应该要学一点如何系统治疗的书籍了,比如这本中医内科学,涵盖了中医的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法。
2.《中医妇科学》:系统的学习治疗女性的各种病症、为自己的中医系统学习添加一个台阶、3.《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的各种治疗方法4.《中医儿科学》:详细的介绍了小儿的各种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中医学习高级阶段当我们学习完中级阶段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去学习中国历代中医名家的著作了,也让我们的中医知识更加的升华。
1.《伤寒论》:出自伤寒大家张仲景之手,一代名医,也是开创理法方药的第一人,凡学习中医这必学伤寒论,这是一个共识。
2.《金匮要略》:同样是出自伤寒论,和伤寒论同出于《伤寒卒病论》3.《黄帝内经》:中医的源头,一切的中医理论皆出自于黄帝内经,必读之书。
4.《神农本草经》:中药学的源头,神农尝百草,识药性,必须要背会。
5.《脉经》:张仲景的徒弟王叔和写的书,作为进阶,我们需要学。
6.《温病学》:吴鞠通的温病学,开创了温病学派,解决了很多的温病难题,不可不学。
1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先看五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然后五版教材内经讲义。
终南捷径,自学中医的朋友,建议阅读这四部书
终南捷径,自学中医的朋友,建议阅读这四部书中医易学而难工。
中医入门很容易,但要学好学透却是非常难的。
所以古人会留下“九流莫难于医”的感叹;“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的苛训,以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医家不可缺一也”的学习之道。
中医学习之难,对于专业院校毕业的人士如此,对自学中医者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接触过一些自学中医者,发现不少都面临着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缺乏对经典著作的了解等问题,所以容易出现偏执于一家之言,惑于奇谈怪论的情况。
并且多会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学习漫无目的;加之中医典籍文辞深奥,晦涩难懂,所以中医学习很容易变得索然无味。
当代中医名家刘力红曾提到:中医要想真正学好来,只有两个字,就是要有“师传”。
对于更多的中医自学者而言,是很难获得“师传”机会的,不过只要多交流、多实践、多思考,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优秀的著作,既能保持学习中医的乐趣,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中医典籍汗牛充栋,市场销售的中医相关的书籍更是多若繁星,其间难免良莠不齐。
今天我就根据我的学习经验,给大家推荐几本适合自学中医的朋友阅读的中医书籍。
这几部书均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读者能快速对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有比较全面而客观的了解。
另一方面,这几部书的作者文字功夫极深,文笔简洁易懂而又能引人入胜,读来毫不费力,又能兴趣盎然。
一、《医学衷中参西录》清末民初的张锡纯被誉为最后一位中医大师,其《医学衷中参西录》更是被众多医家奉为经典。
《医学衷中参西录》不注重理论的讲解,而是通过众多的医案来证明其药其方的功效。
书中详列了100余首张锡纯独创的方剂,其中药解部分尤为精彩,很多内容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并且有极强的实用性。
对于初学中医的人群而言,通过本书能对中药迅速建立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这比读《本草纲目》等本草类书籍要有效得多。
张锡纯二、《辩证录》辩证录是清初医学名家陈士铎的著作。
中医自学必读书籍
中医自学必读书籍好想学好中医,请看下面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医自学必读书籍,希望您喜欢!中医智库推荐的20本中医必读医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王家祥,自学成才的民间老中医
因为 家庭 条 件 的 限制 , 王 祥 与 农 民结 下 了深 厚 的感 情 。 医 药 学 ,还 广 泛 涉猎 诗 词 、 楹 家 祥 不 能 进 入 专 门学 校 学 医 , 湘西 经济 落后 , 农 民缺吃 少穿 , 联 、 书法 等传统 文 化 , 并 被 吸收
一
或 免 收 治 疗 费 。 而 对 于 当地 的 “ 五保 ” 老人 、 残疾 人 等 , 他不 仅 不 收一 分钱 , 而且 义务 出诊 , 送
医上 门 。 每年 , 他 要 义诊 7 0 0多 人次 , 免 费 金额上 万元 。 他 还 多 次 为 灾 区 、贫 困 地 区 和 地 方 福
他 就 在 家 自学 。 1 9 6 4年 , 全 国 有 病 也 上 不 起 医 院 ,王 家 祥 便 为 中国诗 书画研 究会 会员 。 ” 王 开展“ 农业学大寨 ” 运动 , 王 家 用 独 特 的 方 法 给 他 们 看 病 。 社 家 祥 从 书 房 里 搬 出 一 大 摞 画 祥也来到吉首附近农村劳动 , 塘坡 乡平 云村 有位 姓 吴 的苗 族 册 , 兴 奋地 跟笔 者作 着介 绍 。 这 他 白 天 挣 工 分 , 晚 上 就 在 煤 油 农 民 , 患 有 严 重 的 胃病 , 经 过 王 事 让我 很是感 慨 ,觉得 老人 不 灯 下 看 书 。 三 九 严 冬 , 天 寒 地 家祥 的精 心治 疗 ,病情 得 到控 仅 仁心 仁术 , 还 自学 不倦 , 让 人 冻, 他 常 常屈 膝为 桌 , 用 棉 被 裹 制 。保 靖县 一 位姓 彭 的土 家族 敬 佩 。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
中国医术博大精深,那自学中医的话要看哪些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一起来看看。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启蒙类
1.《人体使用手册》
2.《求医不如求己》
3.《小说中医》
4.《思考中医》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经典著作
1.《黄帝内经》
2.《伤寒》
3.《金匮》
4.《温病》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黄帝内经作者简介
《黄帝内经》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总而言之,《黄帝内经》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淮南子·修务训》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因此,《黄帝内经》之所以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书中所言非虚。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
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本文作者:※。
我的自学中医之路
我的自学中医之路自学中医一、结缘中医自学中医是个苦差事,所以大多自学中医的人是被庸医逼的,要么是家人生病被庸医所误,要么是自己生病被庸医整惨。
另外一少部分人呢,自学中医纯粹因为兴趣。
我学习中医,这两个原因都有。
第一次接触中医是十几年前。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刘力红先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很有名,叫做《思考中医》。
这本书里的有些内容,对我来说像是天书,看不大懂,不过有些内容是可以看懂的,印象很深的部分是关于阴阳五行的,像五色、五音、五脏,还有空间、时间都和五行有对应关系,这个看起来太奇妙了。
我当时有点脑洞大开的感觉,原来世界是可以这样看的啊。
我这个人对未知有点好奇心,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中医的兴趣。
我买了一本中医的启蒙书《走近中医》,从头到尾读了两遍。
这本书写的浅显易懂,看完之后我越发觉得中医是个好东西,真是相见恨晚,于是又买了几本入门的中医书,自己没事就在家里翻翻。
前面的学习,是出于兴趣,随着女儿的逐渐长大,我就开启了被逼学习模式。
2002那年,我当了爹。
孩子三岁后,开始频繁生病,每个月,感冒、发烧、咳嗽就会找上门来。
因为当时我已经相信中医了,所以既抱着孩子看过中医,也抱着孩子跑过医院。
结果很悲催,中医每次都很让我失望,西医虽然能治好,可是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
孩子频繁生病,也使全家身心俱疲,心情都是灰色的。
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眼泪。
在2005年的冬天,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年冬天孩子又咳嗽了,先是到医院挂了几天水,咳嗽虽然轻了,可是看着女儿脸色越来越差,我就知道,这个挂水对身体损害很大。
怎么办?我决定去找小儿推拿碰碰运气。
推了几次,女儿真的不咳嗽了!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会小儿推拿,等今后女儿生病了,我自己推。
二、走近中医2006年元旦,我买了两本经络推拿的书,又翻出以前家里的经络书,整整三天假期没干别的,把书认认真真的学了一遍。
实验的机会很快就来了,过了两周,女儿又感冒了,发烧38度多,还咳嗽。
老婆又要抱着孩子去医院,我不同意,说让我试试推拿吧。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实用版】目录1.自学中医的必要性2.初级入门书籍推荐3.中级进阶书籍推荐4.高级深入书籍推荐5.总结与建议正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自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对于想要自学中医的朋友们来说,选择一本好的入门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自学中医入门书籍的顺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学中医的必要性自学中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体不适的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调理。
同时,学习中医还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初级入门书籍推荐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是自学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一。
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法治则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2.《中医养生学》:这本书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养生原则、饮食调养、精神养生等方面的内容,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
三、中级进阶书籍推荐1.《伤寒杂病论》:该书是中医临床的经典之作,详细介绍了伤寒、温病、疫病等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学习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的临床实践。
2.《金匮要略》:这本书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经典,详细介绍了方剂的组成、功效、用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中药方剂,并学会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四、高级深入书籍推荐1.《神农本草经》:作为中药学的经典之作,《神农本草经》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的性能、功效、用法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药的特性和运用。
2.《温病条辨》:这本书是温病学的重要经典,详细介绍了温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温病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五、总结与建议学习中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我自学中医经历
我自学中医的经历自我小时候起,我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能是受到爷爷经常为我熬制草药的缘故,我对中医的神秘和博大精深产生了向往。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了自学中医的旅程。
一、中医学基础理论自学中医学的第一步,我选择了学习基础理论。
从阴阳五行,到藏象经络,再到病因病机,我逐步深入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我阅读了大量的古籍和现代文献,还经常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讲解视频。
二、中医诊断与辨证有了理论基础后,我开始学习诊断与辨证。
我了解到中医的诊断不仅仅是靠脉诊和舌诊,还要结合问诊和望诊。
辨证则是根据四诊的结果,分析病因、病位、病性,从而确定治疗原则。
在这个阶段,我经常对照医案进行实践,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诊断能力。
三、中药方剂与药材知识接下来,我开始系统地学习中药方剂与药材知识。
从中药的性味归经,到配伍禁忌,再到各种经典方剂,我都有所涉猎。
为了更好地了解药材,我还经常到药材市场实地考察,与药农交流,积累实践经验。
四、中医针灸推拿技能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自然也成为了我学习的重点。
通过视频教程和实地请教,我逐渐掌握了针灸的技巧和要领,推拿的手法也日益熟练。
我甚至在家里布置了一间针灸推拿室,用于实践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五、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理论学习之余,我还积极参与临床实践。
我曾多次跟随一些资深中医专家门诊,观察他们如何诊断、开方、施针。
通过分析真实的医案,我逐渐加深了对中医临床的理解。
六、传统中医养生与保健方法除了治病救人,中医在养生和保健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我深入研究了四季养生、饮食调理、导引吐纳等养生方法,努力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和应用。
比如在冬天我会多吃温性食物,如姜、红枣等,以增强身体的阳气;在夏天则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冬瓜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法,用以调节身体和内心的平衡。
七、学术研究与交流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也逐渐参与到学术研究和交流中。
自学中医——我的蹒跚之路(1)
龙儿自学中医日记(1)我是因瘫痪的母亲而自学中医,进而深深喜爱上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的中医学。
自学中医的时间不长,在中医学这条道路上,正犹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在有空闲的时间里,陆陆续续记录一些学步的历程,很浅显!但很真实!因为我是在用“心”记录这些亲身的经历。
回顾这些文字,我看到了自己正在一步步地成长。
有些帖子,已经在论坛里发表过,今天我将那些帖子整理在一起,让正在自学中医的朋友们看看,如果我的帖子能为自学中医的朋友们带来鼓励、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的执著,那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同时,也愿与自学中医的朋友们携手一起蹒跚中医之路,也希望用你们的“心”记录下曲曲折折的历程,大家共勉吧!再翻看这些帖子,感慨颇多,同一种病情,今日与昔日的解决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若在今日,方法更简单更有效。
但是话说回来,若没有昔日的残缺,哪有今日的完善!我眼中的马悦凌关于马悦凌,自她2007年出书以来,大家都有争议,在网络上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言论,有的内行人士,的确指出了马悦凌书中有的不妥当之处,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跟着起哄凑热闹,更有一小撮人,说白了是出于嫉妒眼红,因为马悦凌的书太畅销了,他们不服气,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因为马悦凌是一小护士,没有耀眼的头衔,没有开药方的资格,没有权威,可以随意践踏!他们甚至恨大众都瞎了眼!!内行人士们,可能对马悦凌的要求高了,以行业的高标准来要求她不合情理,马悦凌毕竟是护士,可以说也是一位久病成医的人,自古至今,久病成医的人也不少,但有几人能写出如此畅销的书呢?可以说马悦凌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出书都是成功的!现在,市面上养生书籍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仅就我目前有限的水平,我也可以指出一些不足,但是,我在意的不是那些不足的一面,而是闪亮的另一面。
取其精华,去其糟粑!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
说句心里的话,读那些书籍,我都是带着一颗感激的心在读,我从内心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感谢他们的奉献,感谢他们在为人类造福!可是,在网络上,我看到了不少人读书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我都觉得心痛!有一点瑕疵,很正常,不足为怪,瑕不掩瑜,好书始终是好书,公论自在芸芸大众!还有一小部分人,眼高手低,今天说张三不好,明天说李四不行,好象就他自己行,可真正做起来有几斤几两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这类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就该抽。
个人自学中医经历
个人自学中医经历嘿,说起我自学中医的经历,那可真是像一场奇妙的冒险。
最开始,我是因为自己老生病,吃西药有时候效果也不咋地,就想着学学中医。
我先从买中医基础理论的书开始,那书一翻开,好家伙,感觉像看天书一样,什么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看得我晕头转向。
但我这人有股倔劲儿,就硬着头皮啃。
有一次,我看到关于穴位的内容,觉得可神奇了。
就想试着给自己找穴位。
我拿着书上画的图,找足三里这个穴位。
在小腿上按来按去,一会儿觉得这个地方像,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地方才是。
找着找着,腿都被我按麻了,还没找准。
我就想,这古人咋这么厉害呢,能把这些穴位找得这么准。
后来我就找了个模型,对着模型一点点摸索,终于找到了足三里,那种感觉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
我还试着学把脉呢。
我先摸自己的脉,这脉搏一会儿感觉跳得有力,一会儿又觉得很弱,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摸错了。
然后我就拉着家里人给他们把脉,我爸妈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我学着书上的样子,用三根手指放在手腕上,装模作样地感受,还跟他们说什么“浮脉如木在水中,浮大中空乃是芤”,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懂,就是觉得好玩。
再后来,我开始学一些简单的方剂。
看到书上写的什么感冒了可以用银翘散,我就研究里面的药材。
跑去药店看那些药材,金银花、连翘啥的,闻着味道,想象着它们怎么在身体里发挥作用,就像一群小战士去对抗病魔。
自学中医的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但真的很有趣。
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门。
我也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坚持,我能在这中医的奇妙世界里收获更多,说不定以后还能给自己和家人解决一些小病痛呢,这感觉可太棒啦!。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之书大凡一个中国人,对中医多多少少都有些半真半假的了解,自打俺打定了主意走上瑜伽这条路之后,学习中医的热情也一日高于一日。
开始时,不过是阅读,看得多了,便知道中医是不可能通过读书就能怎么着的,于是,就存了拜师学艺的心。
大约是07年,去十方泰合学指针,说起来,白看了这许多书,上了几个月的课之后,俺算是明白了,这中医到底是个啥,能把中医学出来的,那还真不是一般的人。
也看清了一件事,恐怕这辈子俺都长不出学中医的脑子了。
后来,在北大中医学社听一位89岁高龄的教授讲脉,两三个小时的课后,便彻底断了学习中医的念想。
自此之后,俺虽然书照读,照旧在自己身上整整这个,整整那个,只是当了人面,却再也不提中医如何如何了。
真的,我知道那些被所有人谈来谈去的东西,都不是中医。
当再听到有人说去学中医,瑜伽中医西医如何结合云云,我也只是默笑。
没有学贯中西,精通各门各派的本事,融合,谈何容易再说,本来各自的理论背景就不相同,干嘛非要结个这劳什子的合呢再者,瑜伽一门也有自己的出身,干嘛动不动就结合这个,结合那个的,难不成,人家这几千年的瑜伽到了这个世代就不活了不成还是等搞清白了人家的出身,再想着联姻的事儿不迟。
可是,俺依旧是一个中医爱好者。
读书的目的,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治疗了,仅算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学习方式吧。
愉性愉情,因为,看雅致优美的文字,本身就足以构成天大的享受啦,再想别的,就是贪了。
下面这篇文章,对于一个自学者来说,不啻为一个绝好的指南,转贴于此,但愿对那些诚挚的中医学习者有所帮助。
虽然,我已然不再有这个愿望和能力了。
算是一个半途而废者的推荐吧。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好中医,但究竟该怎样学呢?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一,蒙学阶段;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
自学中医成功案例
自学中医成功案例83岁青海老中医的励志人生:57年自学成专家上午11点左右,青海省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中医科的专家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慢慢变少,副主任医师汪辉东才有空喝水,缓解口渴。
每周三、周五早上,83岁的汪辉东都会来这里坐诊看病,雷打不动。
然而,57年前,连汪辉东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医生。
1959年12月底,高考失利的汪辉东从山东潍坊来到青海西宁,一边在青海师范大学新闻班学习,一边在原《西宁日报》当记者。
1963年报社撤销,汪辉东只得另谋生路,改行成为了西宁市沈家寨卫生院临时会计。
“会计还没当几天,我就调到药房去了,抓药。
”所谓“隔行如隔山”,面对满药房的药材,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汪辉东,迷茫又害怕。
汪辉东直言:“什么药有什么用,怎么用,用多少,都是很严格的,害怕自己抓错药,人命可不是开玩笑的。
”二十几岁,正是不服输的年纪。
汪辉东说:“我买了书,白天上班,晚上认药材,经常遇到不懂的、拿不准的,我就拿本子记下来,第二天去请教卫生院的医生。
”汪辉东很感激当记者的那段经历,对于文字信息提取的敏感使他记东西更快,逻辑更清晰。
“只认得药材有什么用,只能是个‘抓药的’,我还要学会配药制药、看病。
”汪辉东开始学习配药制药,加工中草药制成药丸、药片,想要达到的药效不同,加工的方法就不同,有的用酒炒,有的用醋炒,还有的用蜂蜜炒。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73年,汪辉东凭借扎实的药学知识,由卫生院推荐成为了赤脚医生医学班的药学教师,在当时医学班的学生看来,汪辉东对每一味药都“了如指掌”,是一个行走的“中草药库”,十分厉害。
然而汪辉东却认为自己在医学班是一个“学生”,“除了药学,我可以在医学班旁听别的课,趁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天助自助者。
1978年12月26日,原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发出通知,决定选拔出一万名具有真才实学的中医药人员,以充实加强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医疗机构。
汪东辉通过这次考试正式成为了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中医科医生。
中医 自学 荐书
以下是我为您推荐的20本中医自学书籍:1.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古代医学圣典,通俗易懂,系统描述了中医基本理论、鉴别诊断、病机治疗等方面的医学知识。
2. 《本草纲目》 - 东汉著名药物学家李时期所著,包含对中药的药用、用药须知等方面的涵盖非常全面。
3. 《针灸治疗学》 - 由佟文成教授所著,介绍了针灸的基本理论、腧穴的功能、针灸治疗等内容,是了解针灸和应用针灸的初学者的良好教材。
4. 《经方药物学》 - 作者何汝矩教授对中药学名家炙手可热的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方剂的组方理论、配伍禁忌等情况,对临床运用中药有很大的帮助。
5. 《中药学》 - 这本教材由中药学专家整理撰写,包含了中药植物学、化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读者们加深对中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6. 《中草药新编》 - 是一个详细且简明的中药指南,其中包括大量的中药方剂和中药治疗方案,对中医学初学者非常有帮助。
7. 《临床中医诊断学》 -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医的人体学、病证学等理论知识,非常适合那些希望了解中医理论和病方面的人。
8. 《简化版方剂大辞典》 - 这本方剂字典对那些希望系统地了解中药方剂的人非常有帮助,大量介绍不同中药方剂组成、配伍禁忌、效果等情况。
9. 《中医诊断学》 - 该书介绍了中医学中各种诊断方法和技巧,比如中医望诊、问诊和跛行诊法等,对于初学者和中医学爱好者都有很大的帮助。
10. 《针灸学》 - 该书介绍了针灸理论、腧穴选择、针刺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对于那些希望系统地了解针灸学的人非常有帮助。
11. 《医学思想史》 - 这本书介绍了中华医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发展中的医学思想和学术交流,是了解中国中医理论发展历程的重要书籍之一。
12. 《精神疾病辨证施治学》 - 该书详细讲述了中医学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疾病的分类、治疗方案和护理等。
13. 《妇科学》 - 这本书审视了妇科疾病和治疗方案,包括产前、产后保健,产科疾病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方案等。
适合自学中医的书
适合自学中医的书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选择一本适合自学的中医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本适合自学中医的书籍,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内容和特点。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这本书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内容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等方面。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2.《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之作,由张仲景所著。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伤寒为代表的外感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方法。
《伤寒论》以其简明扼要的特点,成为了中医临床学的基本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伤寒论》,可以了解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想要自学中医临床学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3.《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由李时中所著。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草纲目》,可以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对于想要了解中医药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
4.《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中医针灸学的经典著作,由杨继洲所著。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穴位与针灸方法、疾病的针灸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针灸大成》,可以了解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对于想要自学针灸学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5.《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综合性的中医学教材,由多位中医学专家合编而成。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中药学和针灸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
以上是几本适合自学中医的书籍,它们涵盖了中医学的不同领域,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医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参考其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不断积累和深化对中医学的理解。
门外汉如何自学中医——书籍篇
门外汉如何自学中医——书籍篇前言:赵医生是地地道道的民间中医成长起来的,从对中医一无所知,凭着兴趣自学开始,到如今成为一名合法的执业医师,自学之路诸多坎坷,从经典入手,虽开始难,之后则易。
本文聊聊我自学中医那些年读过的部分书籍。
——————————————中医的门外汉,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中医一无所知,二是既无师承又无家学,这样的白纸一张,想要入门学习中医,显然书籍将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经常被问到,学中医应该从看哪些书开始。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适合学习的路径可以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并无标准答案。
因为中医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广的,外治法有刮痧、拔罐、针刺、艾灸、推拿、正骨等,内治主要是汤药为主,各种治法需要看的书自然不尽相同。
我只聊聊自己学习中医所读的一些书籍,以供想学中医但尚在徘徊不知从何学起的朋友们参考。
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学习中医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同,所投入的精力分配不同,所读书籍也不同。
因为中医实在不是一个很容易学习和应用的东西,对于爱好者票友来说,并非都要学到很深。
假如学中医的目标是养生保健,那么读一些中医入门的畅销书,既有趣又实用,其中不乏一些食疗法,以及安全温和的药方和方法,供日常养生保健之用,比如罗大伦老师的书籍,讲的通俗又有故事性,还实用,诸如此类。
如果学中医的目标是会治病,那就需要读大量的经典医书,以及临证医案,具体请继续往下看。
于中医来讲,我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以前甚至不太知道中医的存在,白纸一张。
和大多数自学中医的同道一样,因为身体原因接受中医生的治疗,效果每每差强人意。
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中医到底是什么医,能不能治病,它是怎么治病的?很想亲自探究一番。
好奇害死猫,于是开始看一些入门书籍,自然经常也是看不明白的。
开始学习时没有加一个qq群或者微信群,因此也不能了解到该读哪些书,我的做法是读一本书时,书里会引用或者推荐一些书,我就把这些书再找来读。
又因为理科女生这种一道题目解不开誓不罢休的臭毛病作怪,所以这本书里没说清说透的东西,我必要找到作者推荐的书来看,比如在读卢崇汉的《扶阳讲记》时提到郑钦安医学三书,就学习郑钦安;李可老的讲话里提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也找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我买了许多有关《伤寒论》的书,迄今为止我觉得最有用的是这几位的书,对我的用方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郑钦安(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郑钦安医书阐释》:有关阴阳的判断,各种症状的讲解补充(主要是三阴症)是很好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大家一定要详看,多看。
一般来说,市面上对某种症状老是治不好的,换个思路来一用就灵。
二、张锡纯(对本草经有实际验证的临床实战家)《中药亲试记》:觉得张氏最好的部分是在这本书,其他《伤寒论讲义》和《屡试屡效方》仅初看)
三、胡希恕(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张仲景用方解析》《百年传承---胡希恕那本》,另其《伤寒论讲稿录音》那本还没买:六经辨证的思路直接影响我对疾病症状的判断和讲解。
四、李可(真正的伤寒大师和临床实战家)《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个是破格救心汤的使用;二是用量上遵守汉代量度;三是一日内连续进攻的思路都深深影响了我。
这本书我也是一看再看,越是碰到危症我越是信任这本书,因为这是中国目前绝无仅有的专门碰大症的书,非常有价值。
五、黄煌(真正的伤寒大家和有专长的宗师,当前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代表性人物)《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50味药证》《药证与经方》《经方沙龙第一期》《经方一百首》(还没买到):每一本书
都有价值,建议每一个学中医的人都从黄师的书开始看起,最容易入仲景门且可以直接实践,对初学者的信心有极大的提升作用,而且有此“沙龙论坛”作为普及经方的阵地,所以说黄师是当今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人。
黄师对体质学说的研究树立了自己专长的方向,历史上没有哪位医者能象黄师那样把体质讲得那么明白。
六、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和《陈瑞春论伤寒》:提供自已伤寒用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七、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对火神派的用方思路作了很好的总结。
八、闫云科《临证实验录》:都是经方治病,值得借鉴。
九、余国俊《名医师承讲记》两本书:对经方使用部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非经方部分只粗略看,因为不容易总结。
十、张步桃《小中药大功效》(二):原来没注意他,后来随手翻阅时才知道他也是经方家,看来(一)也要找来买。
这本书有个特色是讲药物是哪一科的植物,类似的有什么,主要有什么作用,是本草学的补充。
十一:马正大《妇科证治经方心裁》:最大的特色是专讲妇科用经方,实在难得,我虽然看得少,但这么有专长的书以后肯定会借鉴他的经验(我现在经验最少的就是治妇科)。
其他的还有:
《十年一剑全息汤》:主要是整体观的思路,据此思路我还曾想过把六经主方: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乌梅
丸组成全息汤的设想。
《扶阳讲记》《人体阳气与疾病》《咳嗽之辨证论治》:都是火神派思路。
《仲景临证传知录》《疑难病证思辨录》《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讲故事的,看着玩。
《伤寒论临床应用研究五十论》《伤寒临证指要》:刘渡舟老及其学生的,一脉。
《伤寒类证探析》《六经辨证实用解》《经方方证今论》《经方实践论》《伤寒论与临证》《金匮要略临床新解》《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长沙方歌括白话解F》《金匮方歌括白话解》《经方随证应用法》《范文甫专辑》《张仲景用药解析》《中国汤液方证》《难师奇方--桂枝汤》《异病同治--162味中药的奇方妙用》《我的中医之路--李静》《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常变论》《伤寒质难》《姜附剂的临床心得》《疑难重症--bwf 《方药心悟》《名中医论方药》《中医病证小方辞典》《小品方》《医心方》《伤寒论汇注精华》《伤寒论》疑难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