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田原对话大医李可》之李可语录(2010-11-04 16:15:02)转载▼分类:中医知识标签:李可扶阳金匮肾气丸四逆汤杂谈阴和阳是事物的两个相对属性。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为阳性。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阴性。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先生,在其著作《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中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
滋阴学说,至今对临床医师仍有深远影响。
明朝张景岳则是折中派,在《类经附翼》,把阴、阳关系理解成半斤八两、平起平坐的关系。
根据《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说,在《大宝论》中写道"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强调了"阳虚多寒,宜补而兼温;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
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亦不能小觑。
历经52年的从医生涯后,78岁高龄的李可老先生语出惊人:"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这个是沿袭多年的错误。
《内经》中"阴虚出盗汗,阴虚生夜热"两条,"阴"指的不是阴、阳,而是指五脏。
头一个"阴"指的是手太阴肺脏,应理解为肺气、阳两虚,卫外失固。
第二个"阴"指的是足太阴脾脏,土壤不能敛火,虚阳外散,当温之敛之,"甘温可除热"是也。
而朱丹溪、张景岳都错了。
影响所及从金元明清一错错到今天。
祸及千万患者,太可怕了!试想,脾、肺阳虚的病,怎么可以用"清"热滋阴?甚至是沾唇必殆!……"李可经典语录:1、中医在这方面(急救方面)有好多特长,但这个东西基本上失传了,这是中医的一个强项。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三)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三)现代人导致阴盛阳衰态势的原因所谓“病是自家生”,大多数的疾病都是由于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火神派为什么说现代人大多是阴盛阳衰,适合使用回阳救逆的附子呢?请先检讨一下,你有没有自己创造下面的生病条件:(一)内外受寒科技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前所未有的享受,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体受寒机会。
张景岳曰:“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
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
首先是空调(寒邪犯于肌表)。
在夏天,气候炎热,人的毛孔常常都是处在开放出汗的状态。
外在的寒邪最容易从表面的肌肤入侵。
人们常常是在30多度的室外环境,一步进入到室内空调(大多数在20多度),温差至少在5度以上。
现代所谓的空调病,其实是外感风寒了。
人体早已经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有了一套适应四季的生存规律。
毛孔的收敛开放,也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人为的调控了温度,使到身体毛孔的开合混乱了。
忽冷忽热,就像气候反常的年份,生病的人会增加一样。
空调的普及,也使患病的人增加了。
其次是过食生冷(生冷伤于脾胃)。
冰箱也给我们带来了反季节的享受。
雪糕、酸奶、冰镇饮料、冰镇水果、凉茶,所有让你从内而外凉快的东西,在夏季都卖疯了。
同时,我们增加了古人没有的从内受寒机会(除了贵族以外,所以有句话:财多身子弱)。
冬天吃冷饮,更是雪上加霜。
冷饮损伤的是我们的脾胃,脾胃功能主控着身体吸收营养。
就像粮草对于一支军队(体内的阳气、正气)的重要性,没有粮草供应,军队哪里能抵抗外敌(病邪)。
脾胃受冷,表现为脾胃虚弱,消化和食欲差,或者是胃强脾弱,食欲虽好,但不长肉,只是造粪而已,身体不能在食物中吸收到营养。
从大便可以看到未化的食物。
在中医来说,保脾胃是很重要的,不但是为了吸收营养,而是药物的吸收也要靠强健的脾胃。
药物吸收的好,药到才能病除。
(二)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同样会造成阳气受损。
这也是有赖于电灯和发电机的发明。
古人都是顺应太阳的出入而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乃天人合一。
保健之道:阳气是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保健之道:阳气是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2015-08-10 11:04:26 来源:全球医院网[摘要]现在很多人就开始注重养生,其实养生就是在养阳气!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具体了解下吧。
阳气是反应人类体质的一种元素,是维持内脏的的动力的源泉,阳气越足,内脏的工作能力越强,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就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
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银行就不干了。
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
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
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
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
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有的朋友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是精神。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
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
如果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很多时候,这些细节容易被人忽略,第二年得了病也不知因何而起。
阴阳应象大论3 阴阳理论与疾病的联系
3 阴阳理论与疾病的联系。
“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阳盛则热,阴胜则寒。
重chong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
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
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
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与寒,春比瘟病。
春伤与风,夏生飧泄,夏伤与暑,秋比痎疟,秋伤与湿,冬生咳嗽。
”阳胜则阴病--病:受到损伤。
重热:热而又热。
转化问题。
热极必反(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也是是人体内的情况,也可理解为用药问题。
寒伤形---形:形为阴,气味阳,精液一类,热邪伤人阳气。
气不通畅,气阻滞了,虚了都会痛,不通则通,不足它也痛。
虚痛,空痛。
精液受伤了,不能正常代谢,水液不能正常化了(停留),寒邪所伤,水液不化,就会肿(浮肿)。
同气相求!阳邪伤人体之阴,阴邪伤人体之阳。
邪气伤正气。
正确,但寒为阴邪也伤人体之阴。
所以它有寒伤形之说,热伤气之说。
清暑益气汤!!!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风伤卫,寒伤营。
风--阳邪,寒--阴邪。
卫--阳,营--阴。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伤与湿者,下先受之。
湿为阴邪,下为阴。
先痛后肿,是先伤了气后伤了形,不是气把形伤了。
五气:外邪,风暑湿燥寒。
风邪胜则产生动的症状,动---动摇,抽搐,头晕目眩,动摇不定的症状。
热邪则肿,肿--红肿热痛的肿。
热邪侵入血脉,导致血脉逆乱而产生臃肿。
“营气不从,逆于奏理,乃生臃肿”营气--血气。
营血淤而化热,所以应当清热,毒气导致逆乱,热毒,所以解毒。
但清热解毒并不完善。
因为血气不正常运行。
因为没有活血,理气。
所以治疗臃肿,痈疮-当清热解毒活血理气。
所以有的人就是疮下去了(清热解毒)但没有活血理气,就会留下一个结(可能一生无法下去,或者再从这里长疮)。
浅谈中医理论中阴阳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
浅谈中医理论中阴阳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众所周知,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自古以来,为了化繁而简,先辈们对万事万物都做了系统的阴阳之分。
其中也包括中医理论,因为生理病理本就是个很复杂的认知总结,但是有了阴阳之分,所以就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了。
今天,我们就粗浅的通过中医的阴阳理论来了解一下人体的生理及病理。
中医喜欢化繁而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所以把身体看成一个大的系统,从整体上来认识生理功能和病理,这个系统间和谐平衡了就是健康,反之就是病态。
而这个庞大系统最核心的功能便是能量的分解、合成及利用,这就是阴阳理论基本内容。
由于人体具有强大的自调节能力,整体保持健康,局部的问题就由人体器官自行可以调节恢复了。
而西医就不同了,喜欢化简而繁,把简单的问题细则归类,检查检查再检查,只有通过精密仪器的反复检测,才能有最终的定论。
如此一来,就把人体这个整体拆分成了一个个零件,哪里有问题就注重哪里。
这样一来,就忽视了机体相互间协调的关系,虽然说对病变部位能准确施治,但无疑对其他器官埋下了隐患。
这样也就产生了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结果。
中医理论中,生命与阴阳存在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在此关系的基础上,相互协作。
有了功能活动才可称之为生命,生命各项功能活动都是由能量推动的,按中医说法也即是阳的推动。
如心脏推动心的搏动以助血液的运行,需要心阳;脾脏的消化吸收机能依赖于脾阳,肝脏主管筋膜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便是肝阳;肾脏蒸腾水液便是肾阳。
而这些能量的物质基础,就血、精、津液等,而这些都统称为阴。
所以人的健康就依赖于阴阳间的平衡和谐,也就是功能水平与物质基础消耗保持和谐。
这种平衡并不是阴和阳对等而完成的,假如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话就是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保持不动,所以生命就是静止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死亡了。
阴阳间的消长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只有相互波动了,才会形成动态,如此一来阴阳就会寻求动态平衡来调节生命体的健康状况。
就如白天身体各项机能比较活跃,所以阳气比较旺盛,阳气是由阴被燃烧转化而来的,体内分解和消耗阴也就比较明显。
从中医角度看人的生老病死,阴-阳-寒-热
从中医角度看人的生老病死,阴-阳-寒-热慧福生命文化2022-01-10 14:10导读:上医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
学会在颜面和舌头的望诊中,读出健康状态、趋势和隐患,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以中医的视角看待生命的始末中医的阴与阳中医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生和死在中医上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为什么中医诊病的时候啥都问?问那些问题有什么意义?中医说,生命起源于阴阳交合,但最重要的是那一股先天之阳这是一股决定人的寿命多少的阳气。
从小孩阶段,先天之阳最足,阳主动,阴主静,所以小孩子最喜欢活动,而且眼睛非常明亮,很有神采,这些都是阳气足的体现。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在给予生命动力的同时,还担负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邪侵入。
但是小孩子阳气足这个论断似乎与小孩子经常发烧感冒这个事实不相符。
为什么小孩子经常发烧感冒?这个我们要这么看,一方面,小孩子的身体发育不成熟,体内能容纳的阳气较少,先天之阳就如同木柴点燃的火焰,但火焰较少如果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长期间暴露在风寒或者风热很重的地方,邪气就容易打破这火焰,进入皮肤腠理,导致小孩子感冒发烧。
另一方面,其实小孩子发烧时一件好事,小孩子发烧证明孩子阳气足,现在很多大人想发烧都烧不起来,结果一去体检,却很多其他疾病,而且都很严重的疾病,这就是身体阳气不足,无法发烧,连外邪入侵都无法用高烧抵抗的后果。
并且,通过多次的感冒发烧,孩子会激发体内阳气更加充盈,从而起到增强防御力的作用。
为什么青少年通宵玩游戏看小说都不累?到青年时期,体内先天之阳的柴火烧得正旺,而后天脾胃发育良好,从食物中汲取的后天之阳也非常充盈,所以体内阳气充盈,很多中老年人都很怀念自己的青年时期,因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不怕苦,不怕累,不像老年那样,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
为什么说青春期和童年是人生的最好时期,因为那是人的精神最为充沛,体力也最为充沛,其实,人内心深处是怕累,恐惧疲倦的,所以很多人在疲倦时喝咖啡提神,在累时打打游戏,看看小说,希望得到刺激而重新焕发出精神。
中医认识疾病的三个原理
中医认识疾病的三个原理一、阴阳平衡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是对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的描述。
阴阳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在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而阴阳失衡则是疾病产生的根源。
如果人体的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气血运行原理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气血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气血应该顺畅运行,保持平衡。
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状况,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可能是气虚、血瘀、气滞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来调整气血的运行状况,促进健康。
三、脏腑功能调节原理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如果某个脏腑的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等不同的方法,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健康。
总结:中医认识疾病的三个原理是阴阳平衡原理、气血运行原理和脏腑功能调节原理。
这些原理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中医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促进人体健康。
中医的治疗方法独特而细致,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中医的价值逐渐被重视和认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治疗疾病的选择。
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体阳气与疾病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相信很多朋友对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都不怎么了解。
那么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仅供大家参考。
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哦!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1、肺阳不足人易外感主要症状:肺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时间也较长。
肺阳不足的小孩,常会面色晃白,容易外感。
调理要点:中医认为“形寒食冷则伤肺”,因此肺阳不足的人调理最关键的地方,张静认为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说饮食要根据自身状况,不宜过食五味,并要随着气候变化来添减衣服。
2、肾阳不足,泌尿系统多疾患主要症状:肾阳不足的表现多样,主要有两大类表现,一是表现为肾气化滤水功能失常,即表现为小便频多或小便排不出;二是表现为生殖功能异常,如男性的阳痿、女性的月经不调。
调理要点:平时饮食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傍晚及秋冬季节避免剧烈运动,冬天阳气闭藏的时候,尽量早睡晚起,使阳气得到很好的储藏。
3、心阳不足人体血运则差主要症状:血液的运行主要是靠心阳的推动,一旦心阳不足,人体血液循环就会变差,心血容易淤堵,人就会出现后背寒冷、胸闷、心痛、胸痛等症状。
临床上,不少冠心病病人存在心阳不足的现象。
调理要点:要补心阳,张静建议用桂枝甘草汤。
具体用量要根据实际病情,临床上对于病情一般的病人,张静会以桂枝10克、甘草6克这么一个方子来调理;对于病情较重的,甘草则增至30克,桂枝用10~15克。
以上就是关于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相关介绍。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人体阳气弱的话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让自己的阳气变弱,如果阳气变弱的话,就应该好好调理,这样才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11期副主任医师:梁兆松《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就是指人体的阳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
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
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抑制外邪,保护人体的安全。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意思是说阳气的鼓舞使人精神焕发,阳气的温煦使人关节筋脉柔韧。
阳气盛衰还决定了人的生殖、繁衍能力。
阳气作为动力、火力,能保证体温产生能量,促进废物排泄,鼓舞生机,使生命的河流清澈、畅通。
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可惜的是,现代人有很多都阳气不足。
当今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诱惑多多,烦恼重重,信息污染,都会使人的精神受到损害。
长此以往,就会使阳气不足。
再就是很多人上班坐在电脑旁,回家坐在电视旁,开的是私家车,吃的是美味佳肴,饮的是醇香美酒,夏天吹空调,冬天用暖气,久而久之,也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吃冰冻食品或饮冰冻饮料,最损脾败胃,戕害阳气。
过度的性生活,恣情纵欲,耽于声色,最伤肾阳,促生阳虚。
阳气不足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阳气不足者常见下肢水肿,夜尿多,有时尿频。
经常腹泻,尤其是五更早起拉稀便。
性功能低下,男性常见阳痿、早泄、滑精,女性性冷淡、痛经、月经延后、闭经、白带增多等。
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
阳气不足者还容易患以受寒遇冷则发作加重为特征的筋骨关节疼痛、僵硬。
阳气不足还会使生命的河流壅滞、浑浊,新陈代谢不畅通,出现肥胖、多囊卵巢、糖一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
到了更年期、老年的时候,容易患骨质疏松。
阳气不足者性格比较沉默,性情会消沉,有抑郁的倾向。
现代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都是由于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古人把人体的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作,必须要有太阳。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人体阳气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能量。
阳气的盛衰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人体阳气的概念和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一、人体阳气的概念与功能1.1 人体阳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人体被认为是一个由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整体,阳气是人体内的阳性能量。
它与阴气相对,共同维持着人的正常生理和病理。
1.2 人体阳气的功能阳气在人体内具有以下重要功能:1.2.1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阳气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利用。
它在胃中起到升发作用,能够帮助消化吸收,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1.2.2 提升免疫力人体阳气的健康与免疫力息息相关。
阳气充足时,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减少感染的风险。
1.2.3 保持器官功能平衡阳气能够维持人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平衡,保障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它能够调节器官间的相互关系,保证每个器官的功能协调运行。
二、阳气亏虚与疾病2.1 阳气亏虚的表现当人体阳气不足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和疾病。
常见的阳气亏虚表现包括:2.1.1 疲乏无力阳气不足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使人容易疲倦、无力,甚至出现乏力、懒言、精神萎靡等症状。
2.1.2 抵抗力下降阳气不足的人易感冒、感染,并且恢复较慢。
他们的免疫力下降,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2.1.3 消化功能减退阳气不足还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使人食欲不振,容易腹胀、腹泻、便溏等消化系统问题。
2.2 阳气亏虚与疾病阳气亏虚是许多疾病的基础。
当阳气不足时,容易引发以下疾病:2.2.1 气虚型疾病阳气亏虚会引起气虚型疾病,如虚寒、气虚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多表现为手足冰凉、容易出汗、气短懒言等。
2.2.2 免疫功能低下阳气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人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同时,免疫功能低下也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2.2.3 心脑血管疾病阳气亏虚还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阳气与疾病的关系,看看张仲景的经方老师怎么解答!
阳气与疾病的关系,看看张仲景的经方老师怎么解答!01患者问:阳气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呢?欧阳博士答:生命的活动,需要阳气的支配,才能健康的活着。
02患者问:经常熬夜会伤阳气吗?欧阳博士答:晚上11点是阳气入阴的时间,身体细胞需要休息,充电,修复细胞,养阳气的时候,熬夜会导致内耗阳气,导致身体细胞,得不到阳气的濡养,修复受损的细胞,导致百病从生。
03患者问:日常生活中,什么行为会损伤阳气呢?欧阳博士答:经常吃冰冷寒凉食物,劳累过度,过饱,压力过大,房事过度,经常使用抗生素,经常喝凉茶,心情烦躁,妄念过多,过动,胡思乱想,运动过度,休息不好,熬夜,喝酒过度,等不良行为,都会损耗身体的阳气,阳虚生百病。
04患者问:阳虚有什么症状表现呢?欧阳博士答:怕冷,乏力,腰酸痛,舌苔白腻,胖大,手脚冰凉,大便稀烂,小腹冰冷,痛经,脸色苍白,怕风,风湿关节炎,痛风,糖尿病,强直性脊柱炎,血脂高,心脑血管疾病,都与阳气虚寒有密切的关系。
05患者问:经方怎么应对阳气虚弱呢?欧阳博士答:临床上,需要辩证论治,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结合,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章,固护阳气,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方法。
06患者问:为什么现代人的疾病,慢性病会越来越多呢?欧阳博士答:主要是,现代人不养生,滥用西药,激素,抗生素,暴饮暴食,经常喝冰冷,寒凉食物,不运动,熬夜,吃肉过多,过饱,经常喝酒,压力过大,妄念太多,胡思乱想,欲望过强,不断损害人体阳气,导致百病从生,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何来,张仲景的伤寒论认为,心静则五脏安,心乱则五脏危,心静才能生阳,少吃才能减少阳气的消耗,早睡,多休息,适当运动,身体才能健康。
阳气为什么可以治百病?道勤易医为你揭秘!
阳气为什么可以治百病?道勤易医为你揭秘!内容导读常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么究竟什么是阳气呢,和肾气是一样的吗?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为什么要补充阳气呢?首先我们应先知道何为气,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一、阳气释义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
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
”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
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
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
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二、阳气来源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
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明白了阳气的重要性,就知道发烧是怎么回事了
明白了阳气的重要性,就知道发烧是怎么回事了
你看小孩生下来,活泼好动,玩好久都不累,说明阳气充足呀,因为阳主动嘛,阳气足的人都好动,但是小孩的身体毕竟在刚生长的阶段,能容纳的阳气较少,自然就抵抗不了外邪,这就是小孩容易感冒的原因
但因为小孩阳气足,所以感冒后,就会产生排斥,于是身体就发烧了,其实发烧是为了出汗排寒邪,中医懂得这个原理,所以才会用发汗的汤治感冒,比如最简单的生姜茶,仲景的麻黄汤,桂枝汤等,原理就是一个,帮助发汗祛邪
到了青年以后,后天的脾胃发育良好,吃得也多了,气血充足,精力也充沛,自然就不容易感冒,即使遇到寒热都能去抵抗,这就是阳气充盈的表现了,所以多少人老了后,羡慕少年时,就是这阳气最足的年龄段了
到了中年以后,阳气开始由盛转衰,这时候的感冒不容易发烧了,但是感冒后四肢酸痛,头晕,很难受等,但就是不发烧,其实你应该知道,是人的身体没有足够的阳气烧不起来,但不要意味着身体变好了,其实很多慢性病就在这时候生成,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到了晚年这一步,阳气进一步衰败,这时候人就特别容易生病了,最明显的就是,很多老年人到了冬天,一晚上冷到不能入睡,必须要用电热毯,这就说明阳气非常虚弱了,懂得人用中药调理一下,减少病痛,不懂的人,任其发展,几年后看山去了。
“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养阳气一定记得
黄帝内经:阳气的重要性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如果运行失常,轻则损折寿命,重则造成死亡。
自然界的运行是借助太阳的光明,因此,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太阳之出而上浮表体,以保卫肌肤不受风寒。
如若受到寒邪,那么杂乱的欲念就会像转动的轴轮一样翻来覆去,日常的起居就会像受到了惊吓一样坐卧不安,神气也会因此而浮越不固。
如果身体被暑邪所伤,就会出汗、躁动不安,甚至喘粗气。
倘若暑热之气内攻,会出现多言多语,身体热得像燃烧的炭火一样,必须发汗才能退热。
感受了湿邪,就会出现头部沉重、肿胀如物蒙裹一样。
如果湿邪长期未能清除,就会出现大、小筋脉的收缩变短,或者松弛变长,收缩变短就形成拘挛的病征,松弛变长就形成痿症。
如果感受了风邪,就会导致浮肿。
如果上述寒、暑、湿、风四种邪气更替伤害人体,人体的阳气就会渐趋衰竭的现象。
繁劳过度,人体阳气便弛张于外,而必然导致阴精衰败于内,再遇到炎热夏暑,更伤人体阴精,阴虚阳浮,于是就形成昏厥病。
其症状为:双眼视物不清,双耳闭塞失聪。
当其发作时突然昏厥倒地,如江堤崩倒一样来势凶猛,像江水横流一样很难得到控制。
由于大怒,形与气隔绝了,气血淤滞于上,便会形成突然昏倒的病征;若筋被损伤了,就变得松弛,四肢不灵便;若只有半身出汗,久而久之就形成半身不遂;汗出后,若受到湿邪侵袭,就会形成小的疖肿或汗疹;吃过多肥美精细的食品,就像拿着一个空容器去装东西一样容易生长疔疮;劳累汗出,皮肤受寒,常常会产生粉刺,郁久化热,成为痤疮。
阳气在人体内,它的精微可以养神气,柔和之气可以养筋脉。
佝偻不能直立是因为阳气开阖失常,寒邪内传;寒郁陷脉,郁而化热,腐败肌肉腠理,成为鼠瘘病;容易出现恐惧惊骇等病,是因为寒气滞留于肌肉纹理之间,通过腧穴内传而迫及脏腑;营卫运行不顺,逆于肌肉,郁而化热,形成痈肿病;汗出未尽,形体虚弱时,复感风邪,形成风疟。
因此,风邪是很多疾病的肇始。
当人神清气静的时候,肌肤腠理致密,虽然有强烈的致病因素,仍然不能伤害人体,这是顺应了四季变化要求的缘故。
黄帝内经:阳气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阳气的重要性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如果运行失常,轻则损折寿命,重则造成死亡。
自然界的运行是借助太阳的光明,因此,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太阳之出而上浮表体,以保卫肌肤不受风寒。
如若受到寒邪,那么杂乱的欲念就会像转动的轴轮一样翻来覆去,日常的起居就会像受到了惊吓一样坐卧不安,神气也会因此而浮越不固。
如果身体被暑邪所伤,就会出汗、躁动不安,甚至喘粗气。
倘若暑热之气内攻,会出现多言多语,身体热得像燃烧的炭火一样,必须发汗才能退热。
感受了湿邪,就会出现头部沉重、肿胀如物蒙裹一样。
如果湿邪长期未能清除,就会出现大、小筋脉的收缩变短,或者松弛变长,收缩变短就形成拘挛的病征,松弛变长就形成痿症。
如果感受了风邪,就会导致浮肿。
如果上述寒、暑、湿、风四种邪气更替伤害人体,人体的阳气就会渐趋衰竭的现象。
繁劳过度,人体阳气便弛张于外,而必然导致阴精衰败于内,再遇到炎热夏暑,更伤人体阴精,阴虚阳浮,于是就形成昏厥病。
其症状为:双眼视物不清,双耳闭塞失聪。
当其发作时突然昏厥倒地,如江堤崩倒一样来势凶猛,像江水横流一样很难得到控制。
由于大怒,形与气隔绝了,气血淤滞于上,便会形成突然昏倒的病征;若筋被损伤了,就变得松弛,四肢不灵便;若只有半身出汗,久而久之就形成半身不遂;汗出后,若受到湿邪侵袭,就会形成小的疖肿或汗疹;吃过多肥美精细的食品,就像拿着一个空容器去装东西一样容易生长疔疮;劳累汗出,皮肤受寒,常常会产生粉刺,郁久化热,成为痤疮。
阳气在人体内,它的精微可以养神气,柔和之气可以养筋脉。
佝偻不能直立是因为阳气开阖失常,寒邪内传;寒郁陷脉,郁而化热,腐败肌肉腠理,成为鼠瘘病;容易出现恐惧惊骇等病,是因为寒气滞留于肌肉纹理之间,通过腧穴内传而迫及脏腑;营卫运行不顺,逆于肌肉,郁而化热,形成痈肿病;汗出未尽,形体虚弱时,复感风邪,形成风疟。
因此,风邪是很多疾病的肇始。
当人神清气静的时候,肌肤腠理致密,虽然有强烈的致病因素,仍然不能伤害人体,这是顺应了四季变化要求的缘故。
「中医养生」阳气是靠养的,不是靠补的
「中医养生」阳气是靠养的,不是靠补的《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当阳气不足时,怕冷、鼻炎、胃痛等病症都会找上身来!1.手脚冰凉阳虚则生外寒,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
天一冷,手脚就像冰块一样,睡一晚都捂不热,只有泡脚后马上睡觉才能暖和起来。
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
虚得越厉害,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膝盖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凉的。
不过有一种冷需要和阳虚的冷区别开来,就是四肢末端冰凉,手到了胳膊那里就不凉了,脚到脚踝以上就不凉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不是虚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于肝气不顺畅,导致气血壅滞,阳气闭塞于内,不能通达四肢。
此时需要行气活血,而不是补益阳气。
2.怕寒怕冷还怕风阳气足则机体功能状态就饱满,阳气虚化生的热量不够、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
这种怕风怕冷是长期的,不是暂时的,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
头怕风吹、后背怕凉,但生病很少发高烧,往往是低热,到37度多就很难受了,吃退烧药也不好退。
气虚也会怕冷怕风,不同的是气虚一般会出现稍微活动就气喘、出汗的情况,此时补脾胃、补气效果更好。
3.频繁感冒咳嗽《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邪风之至,急如风雨”。
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如风雨般迅速,让人防不胜防。
阳气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状看起来很严重,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阳虚的人反而症状轻微,痊愈得慢。
因为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自然就好得慢。
4.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西医又叫变应性鼻炎。
症状表现为每天早晨起来,接连不断地打喷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在接触过敏原后随时打喷嚏。
更尴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还可能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
从中医的角度说,这就是正气不足、寒邪入侵于表、郁滞于鼻窍,主要跟肺、脾、肾的虚损有关,诱因多是空调的过度使用。
《人体阳气的生理与病理》
《人体阳气的生理与病理》《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里,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人体的“阳气”。
我个人对此概括总结认为:于生理方面,“阳气”是人体脏腑机能的总概括;而于病理方面,人体疾病的产生,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阳气”被遏所致。
比如经文首先就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意思是,生理方面,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人体阳气失却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那么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当暗弱不足。
联系天人合一之理论,天体之所以能正常运行,那是因太阳的普照才显现出来的;与天地自然之太阳相对应,人体的“阳气”同样也是在上在外,当然同样也有保护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啊。
再看病理方面:比如“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此段分别阐述了寒、暑、湿与风等外邪侵犯人体所导致人体“阳气”被遏而发病的病理改变。
具体说来就是:如果寒邪伤人,人体阳气则就如同门轴在门臼中运转受阻一样,若再加上起居猝急,扰动阳气,那么则极易使人体神气外越而成病。
而如果是暑邪伤人,则表现为机体汗多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并见体热发烧,如炭火烧灼一般;此一经出汗,热邪即就散去。
但如果湿邪伤人,那么人体之表现,则头部就像有物蒙裹一样的沉重。
若是湿热相兼而一并伤人,则直接伤害人体的大小诸筋,从而出现筋脉短缩或弛纵的病理改变;短缩的,可以造成拘挛,弛纵的,则能导致痿弱。
而至于风邪侵犯人体,一般都可以导致人体发生浮肿的表现。
以上的这四种邪气,它们如果交互而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那么人体之“阳气”则必会倾竭。
以上是感受外邪时对人体“阳气”的影响,但人体自身“阳气”如果虚浮外越呢?这又是何等的情况?“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阳气一虚诸病起,人体阳气的补充通道,你了解吗?
阳气一虚诸病起,人体阳气的补充通道,你了解吗?导读:生活中,很多朋友阳气受损,出现胃部怕冷、四肢怕冷、小腹怕冷等一系列阳气不足的症状,但使用补阳气的药物,各种上火的症状又频出,难受至极。
阳气,究竟该如何补呢?本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雄鸡报晓阳气始出祖国的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由阴阳两种功能属性不同的物质组成,其中阳性的功能物质,或者说阳气,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维持人体脏腑、经脉、血液功能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医有“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说法。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人体也是受到具有相反相成属性的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系统的调控,且又以具有激动性能的交感神经系统为主。
从治疗学的角度讲,目前西医缺乏整体调节交感系统与副交感系统的药物,而中医,对于调整人体阴阳二气的平衡,尤其是维持人体阳气功能的正常运行,则有丰富的手段和方法,如中药汤剂、药物敷贴、艾灸治疗、导引功法调理等。
人体阳气,根基在何处?人体阳气的产生及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有脏腑实体来维系,那么究竟哪些脏腑实体与阳气相关呢?从六气属性的角度讲,人体阳气的根基是心、肾,外在通路表现是小肠与膀胱系统。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的根源为火,分为君火和相火,君火以心脏为核心,而相火则以心包为要,以三焦为调节要点,故而君火为心,相火为三焦。
通过医圣仲景的“阴阳会通”理论,我们知道心与胆属于少阳系统、肾与三焦属于少阴系统,因为心火从于肾,三焦相火从于胆,故而心胆为相火系统、肾三焦为君火体系。
故而,我们人体阳气的根基,在于肾阳,同时与心阳、相火有关联。
人体阳气,通道在何方?阳气有根基,也有发挥功能的通路,那么人体阳气的通路是由哪些脏器所掌控呢?小肠经与膀胱经。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讲,心与小肠相表里,故而小肠具有心火之性,所以有心火移小肠的说法;同时肾与膀胱为表里,故而膀胱经具有肾阳之属性。
所以,小肠经、膀胱经,为人体阳气的两条通路,从其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命名,也可窥一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导语:人体阳气与疾病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相信很多朋友对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都不怎么了解。
那么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接下来,
人体阳气与疾病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相信很多朋友对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都不怎么了解。
那么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仅供大家参考。
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哦!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1、肺阳不足人易外感
主要症状:肺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时间也较长。
肺阳不足的小孩,常会面色晃白,容易外感。
调理要点:中医认为“形寒食冷则伤肺”,因此肺阳不足的人调理最关键的地方,张静认为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说饮食要根据自身状况,不宜过食五味,并要随着气候变化来添减衣服。
2、肾阳不足,泌尿系统多疾患
主要症状:肾阳不足的表现多样,主要有两大类表现,一是表现为肾气化滤水功能失常,即表现为小便频多或小便排不出;二是表现为生殖功能异常,如男性的阳痿、女性的月经不调。
调理要点:平时饮食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傍晚及秋冬季节避免剧烈运动,冬天阳气闭藏的时候,尽量早睡晚起,使阳气得到很好的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