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推料机课程设计(为后来人造福)
加热炉推料机课程设计
![加热炉推料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d2113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2.png)
加热炉推料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加热炉推料机
课程名称:加热炉推料机课程设计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30学时
课程目标:
1. 熟悉加热炉推料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加热炉推料机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加热炉推料机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教学内容:
1. 加热炉推料机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2. 加热炉推料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加热炉推料机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4. 加热炉推料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5. 加热炉推料机故障排除的常见方法;
6. 加热炉推料机的维修和更换零部件;
7. 加热炉推料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理。
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授加热炉推料机的相关理论知识,介
绍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加热炉推料机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实践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加热炉推料机的实际操作和维护维修,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考核:通过对学生进行加热炉推料机的实际操作和故障排除的考核,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3. 综合考试: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考核,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材教具:
1. 《加热炉推料机原理与应用》
2. 加热炉推料机实物模型和演示设备
3. 相关维修工具和设备
备注:以上课程设计仅供参考,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改。
毕业设计---加热炉推料机构设计
![毕业设计---加热炉推料机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73ec3e58fb770bf78a5552.png)
X X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加热炉推料机构设计子课题同课题学生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加热炉种类的繁多而又复杂,想要全部分析、设计、研究有些困难,所以本文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加热炉的各种结构与性能,选择性的选取步进式加热炉进行研究,设计出一套简单的转底环形加热炉推料机构,从而代替人工加料,减少可能因为工人的失误而造成的危险。
减小因为工业的生产而造成人员的伤亡!我们将对转底环形加热炉推料机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因为它是代替人工加料的核心部分!)转底环形加热炉燃烧系统的工作原理,论述转底环形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功能设计贯穿钢铁生产的全部工序。
转底环形加热炉是连续式燃烧炉,在轧钢生产线中广泛应用,是轧钢工艺的前部工序。
钢坯从入炉侧装入,经过预热、加热、均热等燃烧区域达到控制温度后,从出炉侧出炉。
我们将要对各个环节展开认真,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加深对加热炉推料机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对加热炉推料系统的研究与完善。
- 2 -毕业设计论文目录绪论: .............................................................................................................................. - 4 -一、加热炉的简述 ........................................................................................................ - 5 -1. 加热炉的概念........................................................................................................ - 5 -2. 加热炉的种类及特点 ............................................................................................ - 5 -3. 加热炉的一般结构 ................................................................................................ - 5 -4. 加热炉的结构特点 ............................................................................................... - 6 -二、加热炉的结构与设计.......................................................................................... - 8 -1. 加热炉推料机的结构 ......................................................................................... - 8 -2. 加热炉的运行参数.............................................................................................. - 9 -3. 加热炉的炉子改进............................................................................................ - 10 -三、加热炉推料机构的设计.................................................................................... - 10 -1. 加热炉推料机结构的设计方案与比较 .......................................................... - 10 -2.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一半原则 ........................................................................ - 11 -3. 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 ........................................................................................ - 11 -5. 推料及的工作原理与技术改进 ........................................................................ - 11 -四、加热炉推料机构的安装.................................................................................... - 13 -1. 加热炉推料机构整体的发展方向 .................................................................... - 13 -2. 推料及的主要构件............................................................................................ - 13 -3. 装配的基础知识 ............................................................................................. - 14 -4. 推料机装配的工艺原则 ................................................................................... - 14 -5. 推料及的装配过程: ....................................................................................... - 15 -6. 加热炉推料机构的工作原理 ........................................................................... - 15 -五、加热炉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技术参数......................................................... - 17 -1. 加热炉工作原理.................................................................................................. - 17 -2. 加热炉的运行参数................................................................................................ - 17 - 结束语:........................................................................................................... - 19 -致谢 .......................................................................................................................... - 20 - 参考文献: .................................................................................................................... - 21 -- 3 -绪论加热炉是利用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热能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设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https://img.taocdn.com/s3/m/13e0befbb7360b4c2e3f64fc.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设计者:组员:指导教师:2012年6月15日前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次对我们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
它的目的在于:一、综合运用机械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理论以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二、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掌握常用机械零部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开展方式,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零部件设计的能力;三、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
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本文主要内容是蜗轮减速器的运用和计算,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与互换性》等多门课程知识,并运用AUTOCAD、PROE软件进行绘图,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们在众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般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另外培养了我们查阅和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计算、绘图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
(4)加强了我们对Office软件中Word功能的认识和运用。
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 3 -传动方案拟定.................................................................................................................................... - 4 -三、电动机选择,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 5 -3.1类型和结构形式的选择...................................................................................................... - 5 -3.2功率的确定.......................................................................................................................... - 5 -3.2.1电动机的功率选择................................................................................................... - 6 -3.2.2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 7 -3.3传动比分配.......................................................................................................................... - 7 -3.4动力运动参数计算.............................................................................................................. - 7 -四、传动零件的计算........................................................................................................................ - 8 -4.1蜗轮蜗杆计算:.................................................................................................................. - 9 -4.2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 10 -4.3圆柱蜗杆传动强度计算和刚度验算................................................................................ - 11 -五、轴的设计计算.......................................................................................................................... - 11 -5.1蜗杆轴的设计.................................................................................................................... - 11 -5.1.1 选择蜗杆轴的材料................................................................................................ - 11 -5.1.2初算蜗杆轴的最小轴径......................................................................................... - 12 -5.1.3轴的结构设计......................................................................................................... - 12 -5.1.4轴的强度校核......................................................................................................... - 12 -5.2蜗轮轴的设计.................................................................................................................... - 14 -5.2.1选择蜗轮轴的材料............................................................................................... - 14 -5.2.2初算蜗轮轴的最小轴径....................................................................................... - 14 -5.2.3蜗轮轴的校核....................................................................................................... - 15 -六、键连接的选择和计算.............................................................................................................. - 16 -6.1选择键联接的类型和尺寸................................................................................................ - 16 -6.2 校核键联接的强度........................................................................................................... - 17 -七、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 17 -7.1计算轴承的受力................................................................................................................ - 18 -7.1.1计算轴承所承受的径向载荷............................................................................... - 18 -7.1.2计算轴承的当量动载荷....................................................................................... - 18 -7.1.3计算轴承寿命....................................................................................................... - 19 -八、联轴器的选择.......................................................................................................................... - 19 -1、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 19 -2、联轴器型号、尺寸的确定................................................................................................ - 19 -九、箱体的设计计算...................................................................................................................... - 21 -9.1箱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 21 -9.2铸铁箱体主要结构尺寸和关系........................................................................................ - 21 -十、润滑和密封设计...................................................................................................................... - 22 -10.1润滑方式 ......................................................................................................................... - 22 -10.2密封设计 ......................................................................................................................... - 22 -设计小结 ......................................................................................................................................... - 23 -参考文献 ......................................................................................................................................... - 24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题题目:设计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4ca7cd6137ee06eff9184b.png)
目录一、设计题目:加热炉推料机的执行机构综合和传动装置二、设计题目简介图示为加热炉推料机结构总图与机构运动示意图。
该机器用于向热处理加热炉内送料。
推料机由电动机驱动,通过传动装置使推料机的执行构件(滑块)5做往复移动,将物料7送入加热炉内。
设计该推料机的执行机构和传动装置。
加热炉推料机结构总图与机构运动示意图三、设计参数与要求加热炉推料机设计参数如表所示。
该机器在室内工作,要求冲击振动小。
原动机为三相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单向转动,载荷较平稳,转速误差<4%;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加热炉推料机设计参数四、设计任务1. 针对图所示的加热炉推料机传动方案,依据设计要求和已知参数,确定各构件的运动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 假设曲柄AB等速转动,画出滑块F的位移和速度的变化规律曲线;3. 在工作行程中,滑块F所受的阻力为常数F r1,在空回行程中,滑块F所受的阻力为常数F r2;不考虑各处摩擦、其他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条件下,分析曲柄所需的驱动力矩Md;4. 取曲柄轴为等效构件,确定应加于曲柄轴上的飞轮转动惯量;5.编写说明书,并做PPT进行交流。
五、设计过程。
Ⅰ、确定个构件的尺寸并作机构运动简图。
如图所示,设AB,BC,DC,CE,EF杆的长度分别为a,b,d,c,e,另设摆动滑块DEF机构的偏距为e+h.作滑块F的两个极限位置,由已给的条件得,E1F1与E2F2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均等于30°,又E1F1=E2F2,所以由几何关系得,E1E2=H=210.若设杆CD的摆角为φ,则又三角函数关系得,cosφ=(2d+2d-2H)/22d,很容易求的φ=9°。
因为极为夹角为,且K=(180°+θ)/( 180°-θ),所以有θ=30°。
再做C1C2的垂线DG,在DG上求的O点,使得∠C1C20=∠C2C0=90°-θ,再以O为圆心,C1O为半径作圆L,在L的优弧段上任取一点作为A点,必然成立。
材料加热炉课程设计
![材料加热炉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ea00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6.png)
材料加热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材料加热炉的基本原理,掌握加热炉的构造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材料加热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了解不同材料加热的温度范围。
3. 学生能了解加热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掌握相关安全操作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加热炉,进行简单的材料加热实验。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加热炉的加热效果,并提出优化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与加热炉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加热炉在材料加工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工业生产的兴趣。
2.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学生能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对实际操作相对陌生,好奇心强,但安全意识较弱。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强调安全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加热炉的基本原理:讲解加热炉的工作原理,包括热传递、加热方式等,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加热炉的构造与功能:详细介绍加热炉的各部分构造,如加热器、温控系统、炉膛等,并说明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加热过程温度控制:讲解温度控制的重要性,介绍温度控制的方法和设备,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范围:分析各类材料加热的温度要求,列举具体实例,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加热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加热炉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如金属加工、陶瓷烧结等,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6. 安全操作知识:强调加热炉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教授安全操作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六节。
毕业设计---加热炉推料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加热炉推料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004716844769eae009edeb.png)
XX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加热炉推料机构设计子课题同课题学生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在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其中,温度控制也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生产的很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采用单片机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加热炉是工业炉窑的一大类别,是指被加热的物料在炉内基本不发生物态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炉子。
对于冶金行业来说,加热炉是指金属压力加工前的加热和金属制成品及半成品的热处理等用炉。
小型加热炉是科研院所及厂矿常用的热处理或加热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热炉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深化和日趋完善,加热炉的结构型式也在不断演进。
优质、高产、低消耗的新式炉型不断涌现,加热炉的结构目前仍处在不断变革之中,以满足生产工艺对炉子的技术经济要求,即经济、高产、低消耗、炉子寿命长、劳动条件好。
目录绪论: (1)第1章加热炉推料机构设计思路 (2)第2章加热炉的分类 (3)2.1推钢式连续加热炉 (3)2.2进式连续加热炉 (3)2.3底式加热炉 (3)2.4分室式快速加热炉 (3)第3章加热炉的结构 (5)3.1辐射室 (5)3.2对流室 (5)3.3余热回收系统 (5)3.4通风系统 (5)3.5加热炉结构特点 (5)第4章加热炉的工作原理 (7)第5章加热炉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8)5.1国内外燃烧控制发展情况 (8)5.2串级并联双交叉限幅控制燃烧 (8)5.3氧化锆残氧分析法 (9)5.4用热值分析仪测煤气的热值 (9)5.5利用高焦混合煤气成分理论推测空燃比 (9)第6章我国蓄热式加热炉的发展 (11)6.1概述 (11)6.2蓄热式燃烧技术 (11)6.3烧嘴式蓄热式加热炉 (12)第7章推料机构离心机的概述 (15)第8章加热炉推料机构基本工作过程 (16)第9章加热炉安全操作规程 (17)9.1总则 (17)9.2煤气着火事故处理 (17)9.3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17)9.4送高炉煤气的操作程序 (17)9.5煤气泄露、中毒的处理 (18)9.6汽化冷却系统故障 (18)结束语: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绪论:随着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在工业生产中,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是四种最常见的过程变量。
课程设计----加热炉自动装料机的设计
![课程设计----加热炉自动装料机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34bc9be53a580216fcfe41.png)
机械设计学课程设计院(系):机械工程学院2010年7月11日加热炉自动装料机的设计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1目的及意义 (1)1.2设计要求 (2)第二章功能原理设计2.1总功能 (3)2.2功能分析 (3)2.3方案及评价 (4)第三章选定方案的详细说 (10)第四章机械系统方案设计4.1总体功能机械系统设计方案 (11)第五章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5)附录第一章设计任务1.1目的及意义一﹑目的《机械设计学》课程设计是《课程设计学》课程的一个主要实践环节,也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方向学生全面的应用该课程基础理论与专业进行设计的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和商品化设计为核心内容,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机械产品形成过程,培养在掌握现代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创造性地从事设计工作的能力和思想。
该机器用于向加热炉内送料。
装料机由电动机驱动,通过传动装置使装料机推杆做往复移动,将物料送入加热炉内。
二、意义加热炉自动装料机可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实现自动送料,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加热炉装料机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1.2设计要求一、任务完成向加热炉内自动送料。
1二、设计要求—1图1-1(1)完成加热炉装料机的功能原理设计。
(2)针对确定的功能原理设计方案,完成机械运动系统方案设计。
(3)针对确定的机械系统设计方案,完成必要的运动分析和设计计算(4)设计技术要求:室内工作,需要5台,动力源为三相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单向转动,载荷较平稳,转速误差<4%;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250天,每天工作16小时,大修期为3年。
2第二章功能原理设计所谓功能原理设计就是机械产品设计的最初环节,事先要针对该产品的主要功能原理性思想。
这种针对主要功能原理型设计,简称“功能原理设计”.2.1总功能本次设计总功能为:实现加热炉装料机的自动装料。
2.2功能分析本套系统主要包括:动力装置,自动进料装置和传动装置。
机电课程设计——加热炉自动送料控制系统设计
![机电课程设计——加热炉自动送料控制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65b5a7c77da26925c5b0be.png)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加热炉自动送料控制系统程序设计设计名称: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班级学号:XX学生姓名:XX指导教师: XX2013年12月30日成绩评定表课程设计任务书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及任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4)2.总体设计 (5)2.1 PLC的选型 (5)2.1.1 输入点数 (5)2.1.2 输出点数 (5)2.2 PLC接线图 (6)2.3 PLC端子分配 (7)2.4 外部电路接线 (8)3.PLC程序设计 (9)3.1 设计思想 (9)3.2 主程序顺序功能图 (10)3.2.1 回原点程序顺序功能图 (10)3.2.2自动程序顺序功能图 (11)3.3 PLC梯形图 (12)3.3.1 主程序 (12)3.3.2 公用程序 (13)3.3.3 回原点 (14)3.3.4 自动 (15)3.3.5 取料子程序 (23)3.3.6 放料子程序 (24)3.3.7 冷却子程序 (25)4.程序调试说明 (27)5.结束语 (28)6.参考文献 (29)加热炉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 of reheating furnace)对加热炉的出口温度、燃烧过程、联锁保护等进行的自动控制。
早期加热炉的自动控制仅限控制出口温度,方法是调节燃料进口的流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加热炉推料机设计说明书.概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加热炉推料机设计说明书.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d7d71035f18583d048645900.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姓名:指导教师:班级:学号:目录第1章设计任务书 (2)第2章电动机的选择 (3)第3章传动比的分配 (4)第4章蜗轮、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6)第5章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9)第6章轴的设计计算 (12)第7章联轴器的选择 (18)第8章滚动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18)第9章键的选择与校核 (20)第10章箱体的设计 (21)第11章润滑和密封的设计 (23)第12章参考文献 (24)第1章设计任务书1.1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1.1设计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原始数据:大齿轮传递的功率:Pw=1.2kwn=30r/min大齿轮轴的转速:w每日工作时间:T=8h工作年限:a=10(每年300个工作日)(注:连续单向运转,工作时有轻微振动,输送机大齿轮转速允许误差为±5%。
)第2章 电动机的选择2.1 电动机的选择 2.1.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1.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标准电动机的容量由额定功率表示。
所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该等于或稍大于工作要求的功率。
容量小于工作要求,则不能保证工作机的正常工作,或使电动机长期过载、发热大而过早损坏;容量过大,则增加成本,并且由于效率和功率因数低而造成电能浪费。
2.1.2.1电动机到工作机输送带间的总效率为η∑= η1η2η33η4η1、η2、η3、η4分别为联轴器、蜗杆蜗轮、轴承、齿轮的传动效率。
查表得η1=0.99 ,η2=0.8 ,η3=0.98,η4=0.98。
所以η∑=0.99×0.8×0.983×0.98=0.7312.1.2.2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kw P P wd 642.1731.02.1===εη 2.1.2.3确定电动机的转速取齿轮传动一级减速器传动比的范围i 1’=3~5,取蜗杆涡轮的传动比i 2’=5~80。
加热炉设备控制课程设计
![加热炉设备控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7c81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d.png)
加热炉设备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热炉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加热炉设备控制系统的组成,掌握主要参数的调整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加热炉设备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加热炉设备进行操作和调试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加热炉设备控制系统中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加热炉设备控制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加热炉设备控制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操作安全,遵循职业道德。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加热炉设备控制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加热炉设备控制的核心知识,具备实际操作和故障处理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加热炉设备基本原理与结构- 加热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功能- 加热炉设备的类型及适用场合- 课本第三章第一、二节内容2. 加热炉设备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主要参数的调整方法及影响因素- 课本第三章第三、四节内容3. 故障分析与处理- 常见故障类型及其原因- 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 课本第三章第五、六节内容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加热炉设备基本原理与结构第二周:加热炉设备控制系统第三周:故障分析与处理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加热炉设备控制的核心知识。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加热炉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控制系统等理论知识。
加热炉自动上料控制电路设计课程设计
![加热炉自动上料控制电路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662f3a3186bceb18e8bb95.png)
目录一、前言 (2)二、课程设计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3)三、设计思路 (4)四、设计过程及相关说明 (5)五、电路图 (6)六、工作原理 (7)七、实训总结 (7)八、参考文献 (8)一、前言随着现代工业设备的自动化越来越来多的工厂设备采用PLC,变频器,人机界面自动化器件来控制,因此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电器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得到迅速发展的。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要求整个工艺生产过程全盘自动化,这就离不开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使整个生产线的灵魂,对整个生产线起着指挥的作用。
一旦控制系统轻者影响整个生产的继续运行,重者甚至发生人工安全事故,这样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自动化加工工艺基本与特点:(1)自动化加工工艺基本内容,随着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的发展,自动化加工的工艺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自动化加工的工艺的基本内容已包括大部分切削加工,如钻孔、扩孔、车削、滚压等(2)自动化加工工艺的特点 1)自动化加工中的工件毛坯精度比普通加工要求高,并且在结构工艺上要考虑适应自动化加工需要。
2)自动化加工的生产率比采用万能机床的普通加工一般要高几倍到几十倍。
3)自动化加工中的工件加工精度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小。
4)自动化加工中切削用量的选择,以及刀具尺寸控制系统的应用,是以保证加工进度,满足一定的刀具耐用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
5)在多种小批量的自动化加工中,在工艺方案上考虑以成组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等技工设备在适应加工品种改变方面的优势。
加热炉自动上料系统是基于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每一部动作都直接作用直接自动上料系统的运行,因此自动上料系统的小车性能的好坏与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小车能否正常运行、工作效率的高低都与控制系统密不可分。
二、课程设计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加热炉自动上料控制电路具体完成加热炉门自动打开与闭合,燃料的自动填装,炉门的开到位和关到位分别有两个相应的行程开关控制,送料机到达和退出到预定位置也分别有另外两个行程开关控制,其过程为:送料机的电机功率为5.5kw。
加热炉推料机课程设计为后来人造福
![加热炉推料机课程设计为后来人造福](https://img.taocdn.com/s3/m/8bd87cb4a6c30c2258019e7c.p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者:班级:学号:指导老师:1总体设计1、传动方案的拟定(1)原动机的选择设计要求:动力源为三相交流电380/22ov,所以选择电动机(2)传动装置选择A、减速器电动机输出转速比较高,而且输出不稳定,同时在运转故障或者严重过载时,可能烧坏电动机,所以一定要有过载保护装置。
可选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涡轮链传动与齿轮传动虽然传动效率高,但是会引起一定的震动,而且缓冲减震能力差,也没有过载保护。
带传动平稳性号,噪音小,有缓冲减震和过载保护能力,精度要求不高,制造、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成本也较低,但是传动效率较低,传动比不恒定,寿命短。
蜗杆传动虽然效率较低,没有缓冲减震和过载保护能力,制造要求精度高,但是比较符合设计需要,而且现实中都是用涡轮,所以我也选用涡轮传动。
B、传动机构连杆机构可以选择有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正切和多杆机构。
根据设计要求,工作机应该带动推料机,且结构应该尽量简单,所以选择六杆机构。
如下图滑块运动行程H(mm) 250滑块运动频率n(次/min) 60滑块工作行程最大压力角30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5构件DC长度(mm) 380构件CE长度(mm) 1502、六连杆的设计计算(上期是乱算的)(传动方案)(a)图是机构的运动简图示意图,现将其分解为曲柄摇杆机构(b)和滑块机构(c)来计算已知CD=380、CE=150、F左右移动距离为60,根据查资料假设AB=130、BC=220、AD=320、DE=530,现在求EF长度?对于(b)cos∠C2AD=AC2²+AD²−C2²2∗AC2∗AD =90²+360²−320²2∗90∗360∠C2AD=57°cos∠AC2D=AC2²+C2D²−AD²2∗AC2∗AD =90²+320²−360²2∗220∗140∠AC2D=107°则∠ADC2=30°cos∠ADC1=C1D²+AD²−AC1²2∗DC1∗AD =320²+360²−350²2∗250∗140∠ADC1=62°则∠C2DC1=32°对于(c)cos∠E2DH=DHE2DDH=cos∠E1DH×E1D=510mm F1G1²=GF2²+E1G²=100²+(125-60)²E2F2=120mm即EF为120mm六连杆机构仿真图2电机选择1、 电机类型选择:按工作要求和条件选取Y 系列一般用途全封闭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即可2、 电机功率的选择: 1) 工作机所需的功率:P w =FV1000=3000×0.5×6060⁄1000=1.5(kw)2) 电动机功率计算:传动效率:一对轴承:η0=0.99齿式联轴器 : η1=0.99 涡轮蜗杆:η2=0.84一对圆柱齿轮:8级精度 η3=0.97 滑轮摩擦: η4=0.90总效率:η=η03η1η2η3η4=0.994×0.992×0.84×0.97×0.90=0.690所以总传动功率为P d =Pw ηa =1.50.690⁄=2.17kw参照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为3kw3、电机转速确定: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工作机滚筒的工作转速为:n=60r/min根据电机功率3kw 和同步转速1500r/min 确定用Y100L2-4型鼠笼式电动机,电机数据如下:4、分配减速器各级传动比假设齿轮的传动比i 34=2,则蜗杆涡轮的传动比为i12=23.82=11.9 5、确定转速、转矩、功率1)计算各轴转速电机轴:n M=1430r/minⅠ轴:n1=n M=1430r/minⅡ轴:n2=n1i12=1430r/min11.9=120.17r/minⅢ轴:n3=n2=120.17r/minⅣ轴:n4=n3i34=120.172=60.08r/min2) 计算各轴输入功率电机轴:P d=3kwⅠ轴: P1=P d*η1*η0=3kw×0.99×0.99=2.94kwⅡ轴: P2=P1×η2×η0=2.94kw×0.84×0.99=2.44kwⅢ轴: P3=P1×η1=2.44kw×0.99=2.41kwⅣ轴: P4=P3×η0×η3=2.41kw×0.99×0.97=2.31kw推杆: P出=P3×η4=2.31kw×0.90=2.08kw3)计算各轴输入转矩电动机输出转矩:T d=9550×PdnM=9550×31430⁄=20.03N.mⅠ轴: T1=Td.η1=20.03N.m×0.99=19.83N.mⅡ轴: T2=T1.η0.η2.i12=19.83N.m×0.84×0.99×11.9=196.24N.mⅢ轴: T3=T2.η1=196.24N.m×0.99=194.28N.mⅣ轴: T4=T3.η0.η3.i34=194.08N.m×0.99×0.97×2=373.13N.m将上述计算结果列表,如下3 蜗杆涡轮减速器的设计3.1 蜗杆传动设计1.选择涡轮蜗杆的传递类型根据GB/T10085-1988的推荐,采用渐开线蜗杆Z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者:班级:学号:指导老师:1总体设计1、传动方案的拟定(1)原动机的选择设计要求:动力源为三相交流电380/22ov,所以选择电动机(2)传动装置选择A、减速器电动机输出转速比较高,而且输出不稳定,同时在运转故障或者严重过载时,可能烧坏电动机,所以一定要有过载保护装置。
可选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涡轮链传动与齿轮传动虽然传动效率高,但是会引起一定的震动,而且缓冲减震能力差,也没有过载保护。
带传动平稳性号,噪音小,有缓冲减震和过载保护能力,精度要求不高,制造、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成本也较低,但是传动效率较低,传动比不恒定,寿命短。
蜗杆传动虽然效率较低,没有缓冲减震和过载保护能力,制造要求精度高,但是比较符合设计需要,而且现实中都是用涡轮,所以我也选用涡轮传动。
B、传动机构连杆机构可以选择有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正切和多杆机构。
根据设计要求,工作机应该带动推料机,且结构应该尽量简单,所以选择六杆机构。
如下图滑块运动行程H(mm)250滑块运动频率n(次/min)60滑块工作行程最大压力角30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1.5构件DC长度(mm) 380构件CE长度(mm)1502、六连杆的设计计算(上期是乱算的)(传动方案)(a)图是机构的运动简图示意图,现将其分解为曲柄摇杆机构(b)和滑块机构(c)来计算已知CD=380、CE=150、F左右移动距离为60,根据查资料假设AB=130、BC=220、AD=320、DE=530,现在求EF长度?对于(b)cos∠C2AD=AC2²+AD²−C2²2∗AC2∗AD =90²+360²−320²2∗90∗360∠C2AD=57°cos∠AC2D=AC2²+C2D²−AD²2∗AC2∗AD =90²+320²−360²2∗220∗140∠AC2D=107°则∠ADC2=30°cos∠ADC1=C1D²+AD²−AC1²2∗DC1∗AD =320²+360²−350²2∗250∗140∠ADC1=62°则∠C2DC1=32°对于(c)cos∠E2DH=DHE2DDH=cos∠E1DH×E1D=510mmF1G1²=GF2²+E1G²=100²+(125-60)²E2F2=120mm即EF为120mm六连杆机构仿真图2电机选择1、 电机类型选择:按工作要求和条件选取Y系列一般用途全封闭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即可2、 电机功率的选择: 1) 工作机所需的功率:P w =FV1000=3000×0.5×6060⁄1000=1.5(kw )2) 电动机功率计算:传动效率:一对轴承:η0=0.99齿式联轴器 : η1=0.99 涡轮蜗杆: η2=0.84一对圆柱齿轮:8级精度η3=0.97 滑轮摩擦: η4=0.90总效率:η=η03η1η2η3η4=0.994×0.992×0.84×0.97×0.90=0.690所以总传动功率为P d =Pw ηa =1.50.690⁄=2.17k w参照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为3k w3、电机转速确定: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工作机滚筒的工作转速为:n =60r /min根据电机功率3kw和同步转速1500r/min 确定用Y 100L2-4型鼠笼式电动机,电机数据如下:4、分配减速器各级传动比假设齿轮的传动比i34=2,则蜗杆涡轮的传动比为i 12=23.82=11.95、确定转速、转矩、功率1) 计算各轴转速电机轴:n M=1430r /minⅠ轴:n 1=n M=1430r/min Ⅱ轴:n2=n1i12=1430r/min 11.9=120.17r/minⅢ轴:n3=n 2=120.17r /min Ⅳ轴:n 4=n3i34=120.172=60.08r/m in2) 计算各轴输入功率 电机轴:P d =3kwⅠ轴: P 1=P d *η1*η0=3kw ×0.99×0.99=2.94kw Ⅱ轴: P2=P 1×η2×η0=2.94k w×0.84×0.99=2.44kw Ⅲ轴: P 3=P1×η1=2.44kw ×0.99=2.41k w Ⅳ轴: P 4=P 3×η0×η3=2.41kw ×0.99×0.97=2.31kw 推杆: P出=P 3×η4=2.31kw ×0.90=2.08k w3)计算各轴输入转矩电动机输出转矩:T d =9550×Pd nM=9550×31430⁄=20.03N.mⅠ轴: T 1=T d .η1=20.03N .m ×0.99=19.83N.mⅡ轴: T2=T 1.η0.η2.i 12=19.83N.m ×0.84×0.99×11.9=196.24N.mⅢ轴: T 3=T2.η1=196.24N.m ×0.99=194.28N.mⅣ轴: T 4=T 3.η0.η3.i 34=194.08N.m ×0.99×0.97×2=373.13N.m3 蜗杆涡轮减速器的设计3.1 蜗杆传动设计1.选择涡轮蜗杆的传递类型根据GB/T10085-1988的推荐,采用渐开线蜗杆ZI 。
2.选择材料考虑到蜗杆的传动功率不大,速度也只是中等,故选择45 钢。
3.按齿面接触强度进行设计根据闭式蜗杆蜗轮传动的设计准则,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在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由传动中心距公式a≥√KT(ZεZρ[σH])²31) 确定作用在蜗轮上的转矩 T2=196.24 2) 确定载荷系数K因工作载荷稳定,故取载荷分布系数K β=1,KA=1.11,由于转速不高、冲击不太大,可选取动载荷系数K v=1.05,则 K =KA.Kβ.Kv=1.11×1×1.05=1.17 3) 确定弹性影响系数查表知道Zε=160MP 1/2 4) 确定接触面系数Z ρ先假设蜗杆分度圆d1和传动中心距a 的比值d1a =0.3,查的Z ρ=3.1 5) 确定需用接触应力[σH ]根据蜗轮材料可查到[σH ]=268Mpa6)计算中心距a≥√KT(ZεZρ[σH ])²3=√1.17×196.24×1000×(160×3.1179.29)²3=120.65取中心距a=180mm,因为i =11.9取m=6.3mm 蜗杆分度圆直径d 1=63mm 这时d1a =63180=0.35,则Z ρ’=2.9<3.1=Z ρ 因此以上计算结果可用 4、蜗轮与蜗杆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1) 蜗杆:分度圆直径d1=63m m 模数m=6.3 直径系数q =10齿顶圆d a1=m(q+2)=6.3×(10+2)=75.6mm齿根圆d f 1=m (q-2.4)= 6.3×(10-2.4)47.88mm 分度圆导程角γ=21°48′05″蜗杆轴向齿厚Sa =1/2mπ=9.92m m2) 蜗轮:蜗轮齿数Z2=48变位系数X2=-0.4286 验算传动比i=Z2Z1=484=12传动比误差12−11.911.9=0.8%,是允许的分度圆直径d 2=mZ 2=6.3×48=302.4mm 喉圆直径d a2=d 2+2ha =302.4+7.2=309.6齿根直径d f2=d 2-2h f 2=304.2-2*10.26=281.9咽喉母圆直径r g2=a-1/2d 2=180-1/2*302.4=28.85、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σF =1.53KT2d1d2m Y F Y β≤[ σF ]当量齿数Zv2=Z2cos²r cos r =47cos²21°48′05cos 21°48′05=58.75根据x 2=-0.4286 Z v2=58.75查表可得齿形系数Y Fa2=2.56 螺旋角系数Y β=1-21.8140=0.8443需用弯曲应力[ σF ]=[ σF ]‘KF N查表知[ σF ]’=56Mpa K FN=0.541 [ σF ]=56×0.541=30.32Mpa σF =1.53KT2d1d2mY F Y β=1.53×1.17×196.24×100063×302.4×6.3×2.56×0.8443=6.5MPa <[ σF ]=30.32Mpa所以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6、验算效率ηη=(0.96~0.96)tan rtan(r+φv)已知γ=21°48′05″≈21.8° φv =tan −1fv ,f v 与相对滑动速度V s有关 V s =πd1n160×1000cos r=π×63×143060×1000×cos 21.8=5.077带入查表知道f x =0.022 φv =1.6667 带入式中tan(r +φv)=0.4341 tan r =0.39997 则η=0.86大于估计值,所以不用重算3.2轴的设计1、蜗轮轴的设计1)材料选择及最小直径的确定考虑到减速器为普通中用途中小功率减速传动装置,轴主要传递蜗轮的转矩,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制处理。
查表取A 0=110 d ≥A √pn3=110×√2.44120.173=30.01m m轴的最小直径为d1,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的型号计算转矩T cd =K AT2 选取K A =1.5,则有:T cd =K T=1.5×196.24=294.36N .m 2) 选联轴器查表GB 4323-84选TL7弹性联轴器,标准孔径d =42mm,办联轴器长度为L=112mm ,半联轴器与轴配合孔长为L 联孔=84m m。
所以,最小直径d1=42mm,许用转矩355N.m,许用转速3150r/mi n 3) 轴的结构设计A 、初选滚动轴承根据d2=48mm,d3取50mm。
查表GB297-84 初步选取0基本有隙组,标准精度级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7310C,其尺寸为d×D×T=50mm×110mm×29.25mm,故选d3=d7=50mm L7=29.25mm取30mm锥滚子轴承d a=60(7310C)即轴肩为h=60−502mm=5mm取d3=55+10=65 轴环宽度b≥1.4h=7 取12mmB、蜗轮的轴段直径取蜗轮的直径为d4=55mm,与传动零件相配的轴段,略小于传动零件的轮毂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