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的概念及其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继承性概念: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 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创新、文化融合与文化交流。

3.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4. 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5. 学生的文化实践:参与文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的继承性概念、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的继承性、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文化的继承性概念及意义。

2. 第二课时:讲解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 第三课时:分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例,进行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讲解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义,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化继承性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文化继承性的概念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掌握: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关系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4. 学生的文化实践参与程度:通过记录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教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预习导读(二)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还有其他途径;不要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媒介相混淆。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了解实例)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一)继承传统文化1.继承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__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

____________是民族精神的火炬;④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及民族气派;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

(3)作用有两重性:①若_______________则推动社会与人的发展;一成不变则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宗教文化等。

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关于传统文化、自然文化等各种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

今天新课标倡导学生“发现、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从对历史、民族文化、自然文化和传统文化形态、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并运用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来指导新课标教学,这既是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对传统文化在当代价值取向中发挥引领作用问题的新思考和新探索。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吸收和研究其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来加以把握和运用。

而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有效地开展是我们取得成功所必须付出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做好这一节课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本节课进行如下设计,以期对各位教师有所启发或借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中华文化通论》《文化发展论》等经典著作,认识文化的继承性与发展趋势,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通论》进行阅读学习,掌握有关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懂得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中国传统文化也是经历着不断的融合发展和不断变化发展过程。

4.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中华文化通论》,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

5.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使学生在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获得启发和启迪。

6.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对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尊重和传承。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目标"体现了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激发学生对当代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问题加以思考和探索,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习目标】1、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3、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重点)【自主学习】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39页)(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1)传统文化如能顺应,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3.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

(2)面对传统文化,要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高二政治教案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高二政治教案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一、明确考点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考情分析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上述考点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过(XX广东卷19),其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XX年以主观题要点之一出现(福建卷39;天津卷14)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习俗
①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

②影响:对人们的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
①特点:、、
②地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并成为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
①特点:具有,蕴含
②地位:
(4)传统思想
①表现: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等
②地位:成为,对今天中国人的、
和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和。

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2.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2.2.1、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表现: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符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已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2.2.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传统文化的特点。

3、分析:通过分析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二)、能力目标1、结合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继承,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华的热情。

2、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二、[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教学方法]1、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及设问把握教材内容。

2、广泛收集相关材料,深入体验,领会所学理论。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上次课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搜集有关习俗、建筑、针灸、京剧和书法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相关的问题。

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点。

第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第二,文化的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第三、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1)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文化现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 如何在继承中发展文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发展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继承和发展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

2. 讲解: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论,分析文化在继承中的重要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发展案例,如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继承和发展文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难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传统文化的价值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明确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文化的继承。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3.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途径和原则。

2. 难点: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在继承中实现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相关内容。

2. 案例材料:精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案例。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思考。

2. 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

3. 分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就案例中的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在继承中实现文化的发展。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领域的文化继承与发展案例,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化在继承中的发展。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现状,增强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认识。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了解学生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一、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明白文化是如何在继承中发展的。

2.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1. 文化的继承性的概念及其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 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与文化的继承性的关系。

3. 如何在文化传承中实现文化的创新。

四、教学难点:1.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2. 如何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文化传承中实现文化的创新。

六、教学内容:1. 介绍文化继承性的概念,包括文化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的过程。

2. 分析文化继承性的重要性,如对民族认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3. 探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具体的文化遗产案例,引发学生对文化继承性的关注。

2. 讲解文化继承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理解程度。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十、教学资源:1. 参考教材和学术文献,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文化遗产和相关的现实案例。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指导》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指导》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指导》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文化传承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

3.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应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体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提升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继承性的内涵及其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掌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经典文化作品选段(如古诗词、传统艺术表演片段)•当代文化创新实例(如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项目)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阐述理论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践活动法:设计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短片,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展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提出问题:文化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在传承过程中,文化又是如何发展的?2. 新课教学2.1 文化的继承性•概念解析:阐述文化继承性的定义,强调其对保持文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历史回望: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展示文化遗迹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及其传承方式,每组选取代表分享。

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1)传统文化的特点(2)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3)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分析(1)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2)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3)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4)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1)提高归纳与分析能力。

例如: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2)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3)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例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继承传统文化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二、【课程标准】: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会了解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四、【相关知识】:(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3)文教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竞争包括文化竞争。

五、【方法点津】:(1)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及设问把握教材内容。

例如,“传统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部分,设问问我们: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从而引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学案.docx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学案.docx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 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5 •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领悟文化的继承性。

三、基础梳理(-)传统文化继承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传统习俗对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 ;②传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 o③传统文艺。

___________ 是民族精神的火矩,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_ O④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一个______________ 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1)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 :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纽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和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态度: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〇文化具有继承性。

〇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

〇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〇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〇科技进步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〇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能力目标〇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〇善于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〇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一)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引言是本课的导人,第一层意思点明了我们今天所享有的文化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是世代积累下来的。

第二层意思说明如想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必须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下设三个目题。

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

第一目是探究活动导人。

探究活动结合针灸、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发展,引导学57四、教学方法建议(一)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1课时着重引领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2课时着重讲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训练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二) 教学方法建议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人生活题材之中,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让学生亲历“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在探究中认同价值目标的教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预习导读
(二)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还有其他途径;不要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媒介相混淆。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
果,又要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了解实例)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一)继承传统文化
1.继承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

____________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及民族气派;
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

(3)作用有两重性:①若_______________则推动社会与人的发展;一成不变则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3.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字)
(2)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
B.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
C. 我们应该学习西方文化,拒绝传统文化
D.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
2、下列关于文化传统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传统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②文化传统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
③文化传统带有各时代的普通特性④文化传统是一成不变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我们在传统文化继承方面,主要指()
①传统习俗②传统建筑③传统思想④传统文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
A. 文化传统
B. 传统文化
C. 理性思维
D. 直观顿悟
5、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因为()
①传统节日激起无限的亲情②节日具有祥和气氛
③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有强烈的认同感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6、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其文化的内涵表现在()
①独特的结构体系②优美的艺术造型③丰富的艺术装饰④居住的人数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7、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A. 传统文艺
B. 传统建筑
C. 传统习俗
D. 传统思想
8、“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含义主要是指()
A. 文化继承和立足于传统
B.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 要坚持文化传承的方向
D. 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享用者
9、社会制度更替主要是由下列矛盾引起()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C. 物质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矛盾
D. 新文化与旧文化的矛盾
10、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思想运动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 教育
11、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传承方式是()
A. 人际传播
B. 传媒宣传
C. 教育
D. 思想运动
二、非选择题
1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制度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传统文化体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涵盖面很广的民族文化体系,其内容在历朝历代都有所变化并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13、近年来,各地远程教育网形成集卫星、互联网、面授三方于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为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教育信息服务。

为教学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渠道,实现了零距离教学。

结合现实和材料谈谈这种变化对文化传承有何影响?
14、简要回答,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能力提升
1、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这段话是如何分析传统文化的?
思维拓展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湖南长沙参观了岳麓书院,它是我国的四大书院之一。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为主,集聚了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结合材料回答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何作用?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D
2、A
3、B
4、A
5、A
6、C
7、D
8、B
9、A 10、A 11、C
二、非选择题
12.(1)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也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我们既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二、5、(1)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2)这种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较好地推动了知识的交流和融合,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6、(1)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催生看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能力提升
1、(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断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我们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思维拓展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递、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