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规则式园林赏析 (1)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摘要: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
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
而中国则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
因而在中国园林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
虽然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体系,独具风格、各具特色,但他们毕竟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正文: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或者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人工跌山理水,结合观赏植物的栽培以及建筑的配置,从而构建了一个供人们游览、休息和居住的环境。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一种物质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审美享受的对象。
世界上各个名族都有对自然美德审美要求,但只有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自己的园林创作。
杨鸿勋在《江南园林论》中说:“园林史被人类征服的大自然的缩写。
用造园艺术的手段加工再现的自然风景,是理想化的、蓄以人类生活情趣的园林景象,它潜在地给人以劳动战胜自然地欣慰,而更为直接地给人以如吟诗、读画得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对于中西方园林的分析,更有利于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使得中西方园林艺术在更多方面交流、融合。
1、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差异中西方所处的不同地域环境之下,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
中西方艺术风格不同,最根本的源头是中西方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规则式园林追求的是的是秩序与控制,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中国自然式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是自然的拟人化。
法国园林
第四章法国园林1.法国国土景观有哪些特点?对法国园林风格的形成有哪些影响?答:(1)法国国土景观有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开阔、河流众多、森林广布的特点。
(2)在造园要素的运用方面,法国古典式园林再现了法国国土景观的特点:①在水景创作上,将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运河等形式引入园林,并形成以水镜面般的效果。
②在植物方面,采用大量本土丰富的落叶阔叶乔木,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
③由于法国园林中的地形比较平缓,因此布置在府邸前的刺绣花坛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
④法国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需要运用以鲜花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形成更加欢快的热烈的效果。
⑤在园路景观的处理上,通常以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等装饰在路边或园路的交叉口,有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2.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与意大利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哪些联系与区别?答:从16世纪起,法国文艺复兴园林在意大利园林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熟的,初期是在单纯的模仿意大利园林的造园要素和布局形式。
随后,法国园林不在满足于对意大利园林的模仿,在学习意大利造园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求形成适合法国本土特点的造园样式,并且在造园要素的更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例如刺绣花坛作为园林构图中心的运用,采用整体平面布局的方式而不是意大利园林的台地式园林;丰富的花卉运用;以及运用水镜面的造园手法,均体现了法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区别。
3.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与之前的园林有哪些联系?答:(1)产生背景从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深入影响下,以及法国造园师的不懈努力下法国园林取得了长足进步,17世纪,古典主义成为御用思想与文化,促进古典主义理论的发展,法国进入古典主义造园时代。
(2)联系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延续了法国文艺复兴园林的构图原则和造园要素,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原则运用的更加彻底,将要素组织的更加协调,使构图显得更加完美,成为规则式园林发展的顶峰。
在此基础上引入科学的透视法,寻求视线上景物之间的比例和谐,同时将丰富花园样式统一成一个整体。
西方园林特点
(3)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
它已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里那种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成了突 出的艺术中心。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 最壮观的台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 两侧。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园林大了,没有 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一方面,它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 想,构园也要分清主从,像众星拱月一般。
西方园林的特点
xi fang wen hua de te dian
作
者:周 丽
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
• 规则式园林
–
– – • – – – • – – –
又称建筑式、几何式、图案式等园林;
西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意大利、法国园林为代表。 规则式园林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更新和进一步发展。 不规则式园林 又称自然式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传统样式; 在西方园林艺术史中以英国园林为代表。 中国和英国园林似乎仍停留在历史中未能发展。 折中式园林 又称混合式园林; 将规则式与自然式融为一体的园林形式; 19世纪中期出现之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盛行。
意利园林特征
Villa d'Este,Tivoli Villa Palazzina Farnese Villa Lante, Bagnaia
意大利园林特征
Villa Aldoblandini
Villa Garzoni,Collodi
Villa Gamberaia, Settignano
植物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 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 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人们习惯于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
英国都铎时代规则式造园
英国都铎时代规则式造园英国至都铎王朝(The Epoch of Tudor 1455 一1605)时,中世纪结束。
自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 又称安茹王朝1154 一1399)前期开始强盛,呈现了一派生气。
在接触欧洲大陆新知识后。
至都铎王朝初期,住宅建筑发生了一大变化。
玫瑰战争(1455 一1485)使昔日的贵族们没落了。
宫廷的繁荣和修道院的瓦解,有力地推进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建筑。
其原因有三,而以修道院的瓦解影响最大,即自1536年至1539年的3年间,国内约1/3的土地易主,新主们迅速积蓄起巨额财产。
同时,大部分赐给宫廷宠臣的土地,被当作货物以低价售出,都市和地方的人们,便狂热地抓住这一机会购进土地。
当地新地主将土地改成牧场,以积蓄财富,市民们则以扩大贸易来创造财富。
新兴地主的产生,同时也需要建筑。
原为满足寺院僧侣需要的园艺场,已不能完全符合新兴地主的需要。
有严格围墙的中世纪城堡,被改成舒适的住宅,这也有利于造园的发展。
英国造园家们去意大利、法国旅行,看到了意、法如此美好的庭园感到惊奇,归国后决心加以模仿。
与当时荷兰和德国的庭园柑向,用沟渠围成脚王地,仅能建造整齐的菜园和药草园,果园和葡萄园,而且~般都建在庭园的外面。
为了增加安全感,必须将所有土地设置在沟渠的防御线内。
由于扩大了庭园,场地更加宽裕。
都铎时期的君主们,表现出对花卉和庭园的特别爱好。
亨利八世(Henry VIII)和佛兰西斯一世(Francisl) ,都希望在宫殿的周围建造出色的庭园。
在女王伊丽莎白的肖像画上,经常可以看到女王用花卉作为装饰,可见女王明显地继承了她父王对花卉的喜爱。
女王还鼓励贵族们住在地方宅邸内酌因此,当时建造出色的宅邸和庭园,在追求美和趣味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
都铎王朝最著名的庭园,有“汉普敦宫园”。
它位于伦敦北面12英里处,在泰晤士河畔,是红衣主教伍勒赛(Thomas wolsey)围了2千英亩土地建造起来的林苑,苑中有庭园和果园。
中外古典园林赏析
德国 汉诺威海伦豪森园 平面图
法国 伏· · 勒 维贡邸园 平面图
法国凡尔赛宫苑平面 图
法国 沃· 维贡特花园由远处向府邸人工性逐渐增强 勒· 平面图
借助图案和植物的处理来形成过渡
西方规则式园林 的构图格局
英国自然风致园
埃斯特别墅台地园中的中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 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而且庄园的轴线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 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造园中的建筑、草 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 完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 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 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 中轴线的设置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
龙安寺 枯山水庭园
桂离宫 枯山水庭院
京 都 大 德 寺 大 仙 院
银 阁 寺 枯 山 水 庭 院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 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 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 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 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 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 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 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 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 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 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富豪权贵 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这些庄园一 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 面布局,这就是台地园的雏形。在以后的发展中,意大利 造园家们在起伏的地形上创造出非常动人的景观效果。
园林艺术欣赏-欧洲部分
花卉装点。
园林赏析----凡尔赛宫
特点二. 主轴、均衡、有序、严谨。
物修剪,常用黄杨篱组成刺绣图案,使用花卉装点。
花园有明显的轴线,主轴线控制全园,为建筑轴线的延伸。 均衡、有序,人工美高 于自然美的平面图案式园林。
园林赏析----凡尔赛宫
特点二. 主轴、均衡、有序、严谨。
建筑基本形(平面) 凡尔赛宫底座平面采用基本的矩形图案
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林
主要表现自然美 英国园林钟情自然之美,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 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形象。 创作手法是将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使之符 合于实际的用地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 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美国----开创公共景观的先河
奥姆斯特德(Olmsted)1822年 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被认为 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他 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 倡导者之一,他的理论和实践活 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 发展。 他与合伙人在100多年前共同设 计了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普通 人生活景观的到来,他的理论和 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 运动的发展。
距今3000年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悬空园
意大利台地园
理水手法较过去丰富。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 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淌或流水梯, 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 ,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此外,还 设有为欣赏流水声音而设的装臵,甚至有意识 地利用水声构成音乐旋律。 装饰点缀的小品也极其多样,精致雕镂的石栏 杆、石坛罐、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 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良晶莹 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 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西方园林风格
2010-8-12
3
2010-8-12
4
西方园林艺术形式
► 形式很多,大到一个景区,古代皇帝的园囿或皇家园林,小到一家一户的私家花园。园林 虽然同建筑一样,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艺术门类,但园林的建筑是为了满足 人们向往自然,享受自然美的需要,其审美欣赏功能相比建筑更加突出。
2010-8-12
2010-8-12
17
► 西方造园艺术主要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代 表。它们的造园艺术在不同时期都十分显著地体现了 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有些艺术风格在几个世纪 中都占统治地位,有些艺术手法一直延用至今。
2010-8-12
18
► 这种园林在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最为盛行,其代表作是亨利八 世(1491~1547)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兴建的罕普敦府邸(1515~1530)。
► 城堡的鸟瞰图。
Chambord城堡鸟瞰
2010-8-12
21
城堡的右边是一个小教堂。
2010-8-12
22
城堡的塔楼设计很是精美和壮观。
2010-8-12
23
从双螺旋的楼梯登上塔顶,这两个螺旋壮的楼梯尽管交错 上升,但彼此却相互隔绝不可相见
2010-8-12
24
► 从塔楼上向远方眺望,可 以看到城堡前那笔直的大 道和浓密的森林。
2010-8-12
31
(2)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 政体的图解。
宫殿或者府邸统率一切,往往在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前面有 笔直的林荫道通向城市,后面紧挨着它的是花园,花园外围 是密密匝匝无边无际的林园,府邸的轴线贯穿花园和林园, 是整个构园的中枢,在中轴线两侧,跟府邸的立面形式呼应, 对称地布置次级轴线,它们和几条横轴线构成园林布局的骨 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
凡尔赛宫园林是规则式园林
❖ 宫苑主要由西方最著名设 计者勒诺特尔设计,突出 了“强迫自然承受均匀法 则”的规章式设计理念, 确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 凡尔赛宫花园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构筑整齐划一, 园林的魅力是严格依据几何图形布置花木修整工整呈三角形, 正方形等外形,透溢出深厚的人工修凿的痕迹,亦表达出路 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和标准。
“水花坛”则是将穿流于草坪、树木、花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来而形 成的花坛。
(10)花格墙 花格墙的设计虽然由来已久, 但只是在法国园林 中才将中世纪粗糙的木制花格墙改造成为精巧的庭园建筑物 并引用到庭园中。造园中花格墙成为特别流行的庭园要素, 得到广泛应用, 并有专职工匠制作。庭园中的凉亭、客厅、 园门、走廊及其他全部建筑性构造物都用它造成。花格墙不 仅价格低廉, 而且制作简洁, 具有石材所不行比及的优越性。
(9)花坛 勒·诺特设计的花坛有六种类型: 即“刺绣花坛”、“组合花 坛”、“英国式花坛”、“分区花坛”、“柑桔花坛”、“水花坛”。
“刺绣花坛”是将黄杨之类的树木成行种植, 形成刺绣图案, 在各种花 坛中是最美丽的一种。这种花坛中常栽种花卉, 培植草坪。
“组合花坛”是由涡形图案栽植区、草坪、结花栽植区、花卉栽植区 四个对称局部组合而成的花坛。
❖ 凡尔赛宫园林的另一特 色是喷泉和雕塑。宫殿 后的花园喷泉多且美, 每组喷泉都有一个神话 故事。
凡尔赛宫苑的特点
❖ 凡尔塞园林面积特别大。 有1600公顷,轴线有3000 米长。
❖ 花苑的主轴线清楚。把主 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 面是由于园林大了,没有 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 一方面,它反映着确定君 权的政治抱负,构 意。。宫殿或者府邸统率一切, 往往在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前面 有笔直的林通向城市,后面紧挨 着它的是花园,花园外围是密密 匝匝无边无际的林园,府邸的轴 线贯穿花园和林园,是整个构园 的中枢,在中轴线两侧,跟府邸 的立面形式照应,对称地布置次 级轴线,它们和几条横轴线构成 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 次清楚、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
(完整版)巴黎贝西公园
巴黎贝西公园勒·诺特尔式园林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空间结构:一是轴线上开合有序、跌宕起伏的序列化的开敞空间;二是中轴空间与丛林园空间的大小、开合、明暗、动静的强烈对比。
园林有一个宏伟的中轴,有大运河,花坛、花园、林园依次排布,总体感觉规模宏大、庄严典雅、清新明快而又雄伟壮丽。
轴线一端通向城市,另一端通向森林和原野,中间是宫殿和花园。
这种巨大的结构使园林与城市、自然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从城市到公园的自然过渡。
规则式的园林构图源于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文艺复兴透视法推导出来的严谨结构,追求比例的协调和关系的明晰,形式简洁、装饰适度;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整体的几何关系和秩序,而植物常被修剪成规整的几何形,用于塑造几何的空间在极度统一的前提下又富有变化。
这种简洁的几何造型和园林布局,对于现代城市园林中以理性、几何性为指导原则的设计风格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等领域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贝西公园,在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延续法国传统景观的营造手法和方式,形成独色的园林景观,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营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背景贝西公园所在的贝西地区位于塞纳河右岸的巴黎12区西侧,其历史始于12世纪,当时是封建领主们的土地,虽然修建了许多庄园,但该地区一直保持着法国特有的乡村景色的特点。
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这里修建了第一座葡萄酒仓库,随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19世纪曾一度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葡萄酒和烈酒的交易和集散中心之一。
到20世纪由于税收和铁路发展等原因,葡萄酒贸易逐渐停止,旧的葡萄酒仓库也慢慢废弃。
直至20世纪70年代,巴黎市政府和市政规划当局意识到当时巴黎的发展呈现出“西强东弱”的不平衡趋势,因此在1973年的巴黎城市东南部地区的开发规划,和1977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提出了对贝西地区进行改造,以恢复这一区域城市活力的计划。
这些改造措施包括改善交通条件、引进重要的公共建筑、建设公园等开放空间和发展居住及商业功能等。
西方园林赏析17
凡尔赛宫
简介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 技术和艺术手段,过改造通地 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 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 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 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 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 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 称为西方园林。
凡尔赛宫简介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 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 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 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 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 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 梯和5210件家具。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682-1789)。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 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 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 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 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 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 改为历史博物馆。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 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 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 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 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 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 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 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 洛可可风格。
西方园林赏析18
绣花植坛
柑橘园花坛与瑞士湖
凡尔赛宫——规则式林园的代表作
凡尔赛宫苑是规则式林园,又称建 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整个园林 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 何图案美。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 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 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 园林划分过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 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 多采用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 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 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 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其主要设计者 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 师之一。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 受均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 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 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
法国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苑可分为三部分:宫殿、花园、林园
凡 尔 赛 宫 总 平 面 图
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
凡尔赛 宫的宫殿是 典型古典主 义建筑,上 下分三段, 左右分五段 ,各以中央 一段为主, 造型轮廓整 齐、庄重雄 伟,雍容华 贵、富丽堂 皇。被称为 是理性美的 代表。
凡尔赛宫——镜厅
凡尔赛宫镜厅:又称镜廊,被视为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王宫中 的一件“镇宫之宝”,它是法国的凡尔赛宫最奢华、最辉煌的 部分,厅长76米,宽10米,高13米。镜厅墙壁上镶有17面巨大 的镜子,每面镜子由483块镜片组成,反射着金碧辉煌的穹顶壁 画。镜子相对视野极好的17扇拱形落地大窗,透过窗户可以将 凡尔赛宫后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镜厅一直以来被誉为法国王 室的瑰宝,无数面巨大的铜镜反射着从后花园映进的光芒,这 里是路易王朝接见各国使节时专用的宫殿。
THE END~
植物遮 挡的廊道, 给人墨绿深 邃的感觉。
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与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比较研究
3、探讨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与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发展趋势以及未 来可能的方向
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主要类型包括喷泉、瀑布、湖泊、河流等。这些 水体在园林中多采用几何形态,强调对称和平衡。例如,法国凡尔赛宫的喷泉广 场和德国慕尼黑公园的湖泊景色,都以其严谨的几何构图和壮观的水景而闻名于 世。
3、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 艺术手法
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对称、平衡、透视等。对称是 指将水面按照对称轴线进行布局,如法国巴黎的卢森堡公园;平衡是指通过水体 的几何构图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如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透视 是指利用透视原理来增加水体的深度感,如意大利罗马的纳沃纳广场。
2、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理水的 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理水的主要类型包括河湖、溪涧、池沼等。这些水体在 园林中往往采用自然形态,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例如,通 过模拟自然界的山水意境,将溪流、瀑布、喷泉等水景与地形、植物、建筑等元 素相互映衬,达到“景中有水,水中有景”的境界。
谢谢观看
研究结果
1、水景设计:传统岭南园林注重水景的设计,运用瀑布、溪流、池塘等多 种水体形式,创造出灵动且多变的景观效果。同时,注重水的动态和静态的结合, 以及水与山、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协调统一。
2、水质处理:岭南园林对水质处理尤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 持水体的纯净。如运用植物净化、建立水景生态系统等方法,实现水质的自然净 化与生态维护。
西方园林式
古埃及:宅园,墓园,圣苑。
特征:规则式的园林,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以及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大量种植树木,树木和水体成为园林中重要因素。
反映出埃及人在自然环境中力求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思想。
古巴比伦:猎苑,圣苑,宫苑。
特征:受自然条件及宗教思想影响,分别出现了圣苑,树木呈对称行列种植。
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以及工程技术的保证,拱券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流行的建筑样式,出现了以空中花园为代表的宫苑,其特点最主要即是采取屋顶花园的形式。
猎苑以森林为主题,以自然风格取胜造园。
古希腊:早期的宫庭园,宅园——柱廊园,公共园林,以及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
特征:园林的布局形式也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
出现了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认为,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是美感产生的源泉。
并且出现了最早的行道树。
古罗马:庄园,宫苑,公共园林。
特征:规模之宏大、形式之豪华。
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均耸立着主体建筑,建筑的轴线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树木均按照人的意图有序地布置,显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
大规模的山庄园林,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重视植物造型作用。
古波斯:伊甸园模式特征:1.十字形水系布局。
2.有规则地种树,在周围种植遮荫树林。
3.栽培大量香花。
4.筑高围墙,四角有晾望守卫塔。
5.用地毯代替花园。
古印度:石建宙宇和石窟寺。
特征:由于文化、地理、气候、人文等,随建筑集社会生活文化宗教性于一身,把宗教意义与象征意义融为一体,着重表现天与地、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梵我同一,强调这种无形的力量远胜于单纯的形式美法则,植物也带着神性。
其园林围绕建筑,水也融入宗教并具有思想性,马哈代瓦神庙“水池”、“水井”、“台阶”构成特有的“水池”、“阶台式水井”。
东西方园林鉴赏论文1000字
东西方园林鉴赏论文1000字一、背景1. 地理:地形起伏,河流密布,森林稀少,以牧场为主的园林景观。
2. 园林发展:18世纪前,英国发展规则式园林,受他国影响很大——而后发展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达到鼎盛期,影响甚大。
二、英国规则式园林英国规则式园林:汉普顿宫苑、墨尔本庄园、牛津大学植物园(英国最早的植物园)、农萨其宫苑(16世纪英国规模最大、最富丽堂皇的宫殿)汉普顿宫苑:都铎王朝时期最重要的宫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前英国并无郊外的大型庄园。
分为实用园、游乐园两部分。
密园一端连接的池园是园中现存最古老的庭院。
乔治·伦敦和亨利·怀斯是英国规则式风景园时期最重要的设计师,两人是墨尔本庄园的设计者。
英国规则式园林特征:(简答&论述)1. 未能形成自己的造园风格,未能反映英国本土景观特征和文化内涵。
受他国的影响:①意大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水景、绿色雕刻、植物迷宫、柑橘园捣得运用上。
②法国勒诺特尔的影响——出现追求宏伟壮观的造园倾向。
影响较小。
③荷兰园林的影响——更精巧细致。
2. 英国式的处理手法:①主要体现在局部构图和造园要素上。
结园、花坛、草坪中的园路都是设计重点。
②手法的革新;对花卉装饰的运用。
③园林建筑小品:回廊、园亭、日晷、门柱等。
三、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因:(简答&论述)①哲学思想的转变:出现牛顿宇宙观和洛克经验主义,促使启蒙运动中产生自然主义,为自然式园林奠定了美学基础。
②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古典主义园林遭到抛弃,出现新型资产阶级整治庄园。
③民族主义艺术观:光荣革命后,英国造园家努力摆脱他国影响,寻找英国自身的园林特点。
④社会经济的影响:圈地运动导致乡村风貌改观。
因航海造船、修缮房屋缺树,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兴起园艺热潮。
英国自然条件丘陵为主,无法形成古典主义大轴线,气候利于植物生长,而整形式园林养护费用高。
⑤回归自然的思想:人们认为幸福就蕴含在自然框架之中。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2、秀美韵致的园林审美风格 中日比较
其共同点是: 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 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 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这是审美主体的生 理比较。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 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种种迹 象表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
富丽典雅的园林审美风格
法国古典园林
17世纪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天下。以商迪府邸、孚-勒-维 贡府邸和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是规则的几何式园 林的登峰造极之作。 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 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 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 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 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 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 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 影响。 西方园林深受西方哲学基础、美学思想 和政治的影响。 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 了以培根、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 验论和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笛卡尔 的唯理论在当时起到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都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都强调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5.封建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大都受宗教观 念统治,不同宗教思想影响形成不同风 格园林。
三、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人类同一性 人类园林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类一致具有 的、彼此相通的、内在同一的人性。 比如:世界各民族虽然空间距离遥远, 文化背景迥异,园林形式千姿百态,但 是造园的目的一致,补偿了现实生活境 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 理需要。
西方规则式园林赏析 (1)
锻造铁栅栏
• 将花园和涅瓦河河滨咱隔开的锻造铁栅栏 是一处名胜,是本市的象征,造型饮誉四 海。
法国塞西府邸园林
意 大 利 阿 尔 多 布 兰 迪 尼
印 度 泰 姬 玛 哈 陵
意大利迦兆尼
迦 兆 尼
意大利 庇蒂府邸后的包勃利花园
俄罗斯 圣彼得堡彼得哥夫的园林轴线
德 国 什 魏 争 根 堡 花 园
• 彼得大帝夏宫的历史 1704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 18世纪初 举行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 18世纪中为纪念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 在宫殿的前面建造了一个由64个喷泉和250 多尊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 1934年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 如今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 供游客参观
俄罗斯彼得大帝夏宫
• 彼得大帝夏宫的简介 彼得大帝夏宫(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德 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 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由 瑞士人多梅尼克· 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俄 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 建筑。
彼得大帝夏宫的景点
喷泉 • 大喷泉梯(下通波罗的海);
• “萨姆松”喷泉(水柱直冲22公尺)
• “象山”喷泉
宫殿
• 正面长近300公尺的宫殿(拉斯特雷利设 计)。
夏花园
• 夏宫位于夏花园里,夏花园是彼得堡的第 一座花园(1704年修建):笔直的林荫大 道、树木、灌木丛、喷泉、石砌花圃、珍 禽笼、豪华的人工石洞。主要财富要算意 大利大师创作的大理石雕像。
• 夏宫由“上花园”、“宫殿”、“下花 园”,三个部分组成。她既有卢浮宫的典 雅,又有凡尔赛宫的富丽。充分展现了俄 罗斯的文化艺术的内涵。由于建筑豪华壮 观,夏宫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宫”。 • 初秋,身披黄叶的树丛像士兵一般整齐地 排列着,与金碧辉煌的宫殿彼此呼应,相 互衬托。湖面上,鳞鳞的秋水清波,倒映 着彼得宫高雅的倩影。游人从四面八方走 向“上花园”和“夏宫”的腹地,无不为 她迷人的风韵而喝彩
规则式园林布局形式有哪些特点(“园林”文档)共9张
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 、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 主要内容。 • (4)广场与道路: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线 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 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 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规则式园林的规划手法,从另一角度探索,园 林轴线多视为是主体建筑内中轴线向室外的延伸。 一般情况下,主体建筑主轴线和室外园林轴线是一 致的。
(3)水体:其外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
配置于轴线的起点交点和终点。雕塑常与喷泉、水池构成水景 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主景。 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
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 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这类园林又可以称之为“几何式”、“整形式”、“对称式”和“建筑式”园林。 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 园内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2)地形: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 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 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 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1)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依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 西方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塑布置于室外,并且雕塑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交点和终点。 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 规则式园林形似布局有哪些特点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 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规则式园林形似布局有哪些特点 从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是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19世 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夏宫由“上花园”、“宫殿”、“下花 园”,三个部分组成。她既有卢浮宫的典 雅,又有凡尔赛宫的富丽。充分展现了俄 罗斯的文化艺术的内涵。由于建筑豪华壮 观,夏宫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宫”。
• 初秋,身披黄叶的树丛像士兵一般整齐地 排列着,与金碧辉煌的宫殿彼此呼应,相 互衬托。湖面上,鳞鳞的秋水清波,倒映 着彼得宫高雅的倩影。游人从四面八方走 向“上花园”和“夏宫”的腹地,无不为 她迷人的风韵而喝彩
• 彼得大帝夏宫的历史
1704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
18世纪初 举行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
18世纪中为纪念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 在宫殿的前面建造了一个由64个喷泉和250 多尊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
1934年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
如今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 供游客参观
锻造铁栅栏
• 将花园和涅瓦河河滨咱隔开的锻造铁栅栏 是一处名胜,是本市的象征,造型饮誉四 海。
法国塞西府邸园林
意 大 利 阿 尔 多 布 兰 迪 尼
尼
意大利 庇蒂府邸后的包勃利花园
俄罗斯 圣彼得堡彼得哥夫的园林轴线
德 国 什 魏 争 根 堡 花 园
• 彼得大帝夏宫的结构
• 彼得大帝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大宫殿在上 花园。 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 宫内有庆典厅堂。 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 大宫殿 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 这里有37座金色雕 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2座 梯形瀑布。 在喷泉群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
俄罗斯彼得大帝夏宫
• 彼得大帝夏宫的简介 彼得大帝夏宫(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德 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 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由 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俄 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 建筑。
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这就是著 名的隆姆松喷泉。 塑像高3米,重5吨。
彼得大帝夏宫的景点
喷泉 • 大喷泉梯(下通波罗的海);
• “萨姆松”喷泉(水柱直冲22公尺)
• “象棋山”喷泉
宫殿
• 正面长近300公尺的宫殿(拉斯特雷利设 计)。
夏花园
• 夏宫位于夏花园里,夏花园是彼得堡的第 一座花园(1704年修建):笔直的林荫大 道、树木、灌木丛、喷泉、石砌花圃、珍 禽笼、豪华的人工石洞。主要财富要算意 大利大师创作的大理石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