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考试题目
马新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新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考试题目:马新观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A.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B. 创立了社会主义C. 创立了资本主义D. 创立了共产主义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论述了: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C. 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D.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3. 新闻观是指:A. 个人对新闻的看法B.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C. 新闻报道的技巧和策略D. 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A. 新闻自由B. 新闻真实性C. 新闻客观性D. 新闻的阶级性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6.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推动的?A. 科技革命B. 阶级斗争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承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将达到:A. 封建社会B. 资本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8. 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是:A. 吸引眼球B. 娱乐性C. 真实性D. 时效性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混合经济D. 国有经济10.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国家与市场的矛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2. 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
3. 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应用。
2.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媒体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D5. D6. B7. D8. C9. C10. A二、简答题1.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它认为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获取超出工人劳动力价值的额外价值,即剩余价值。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完整word版)资本论考试题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思考题:1.简述《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及其过程.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结构体系各是什么?3。
《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4。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伟大贡献。
5。
《资本论》中关于商品二因素的理论.6。
《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的理论。
7.《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理论。
8.《资本论》中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理论.9.《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如何论述的。
10.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1.马克思是如何揭示货比之谜的?12.《资本论》中关于货比的职能及货比的流通规律.13.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14。
《资本论》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15.《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两种基本方法。
16。
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7。
试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18.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的解释力如何?你是如何评述的?19.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带来什么启示?论述题2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整体理解或解读《资本论》”命题的认识。
简述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及其过程创作背景:(1)产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力空前发展。
(2)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也会暴露出巨大的社会矛盾,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3)工人阶级日益成熟,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4)革命运动呼唤革命理论,《资本论》应运而生.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为工人运动找到合法的理论指导。
过程:从马克思本人来说,1843-1883年四十年间来对资本论进行创作,个人完成一二三卷以及第一卷的校对及出版,二三卷校对出版由恩格斯完成,分别在1885年、1904年出版,第四卷委托考斯基完成.(1)马克思在大学期间(1835-1841年)学的是法律,后来又致力于研究历史和哲学。
朝阳事业编招聘2020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朝阳事业编招聘2020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生价值在于()。
单项选择题实现马斯洛理论中第五层级的需求个人对社会的尊重与满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社会对个人的责任与贡献以及个人对社会的尊重与满足2:下列不属于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单项选择题标题文头正文主题词3:教材:学生:课堂单项选择题教练:运动员:赛场法律:法官:法院袈裟:僧侣:寺院武器:军人:战场4:搜索引擎对网页排序的最基本思想是指()单项选择题访问量越大排在越前面链接质量越高排在越前面和其他网页关系越密切排在越前面越重要排在越前面5: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
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
乙说:是丁拿的白球。
丙说:是乙拿的白球。
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
单项选择题甲乙丙丁6:拉丁美洲曾深受西方殖民主义之害,这形成了拉美人民在苦难中反思和抗争的传统,并铸就了________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使拉美电影在世界影坛________。
()单项选择题百折不挠,独树一帜坚韧不拔,长盛不衰矢志不渝,别具一格奋发图强,独具匠心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是()。
单项选择题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_________。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_________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_________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2.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认为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是:- A.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战争- B.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殖民地、战争- C.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地- D.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殖民地、世界市场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是:- A. “消灭私有制”- B.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 “无产阶级专政”- D. “阶级斗争”4.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的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普鲁东的社会主义- C.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 康德的批判哲学5.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A.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B. 无产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 C. 无产阶级对一切反动阶级的专政- D. 无产阶级对一切阶级的专政##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
2.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是如何批判经验批判主义的?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及其意义。
2. 论述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中对民粹派的批判及其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马克思的《工资、价格和利润》一文,分析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并讨论工人阶级如何通过斗争改善自己的境遇。
注意:-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在以下四种理论中,哪一种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论述的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A.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所吸收请简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请阐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请简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如何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请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基础,阐述你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文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悦之者。
”)答案:C.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此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但并非孔子的话,而是其弟子子贡所说。
)答案:D.法制(法制是法家的主要思想,而不是《论语》的主要思想。
)请填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只是外表恭敬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劳累不堪;如果只是谨慎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如果只是勇敢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悖乱无章;如果只是直率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尖刻伤人。
答案: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请填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一切,看待一切都比较达观,所以显得坦荡荡;而小人总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一点点失误,所以总是忧愁烦恼,显得长戚戚。
答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答案:“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
也就是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和谐为重,不要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 1、m’和C不变,v可变。P’随v的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二 是生产要素的价值或价格 的变化,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
• 2、m’不变,v可变,C因v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仍然是P' 随着v的变化而变化。
•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 削实质。这是 因为,在利润形式上,利润表现为 是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而它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 造的,是由可 变资本带来的真相被掩盖了。这样, 就把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剥 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转化形式
• (一)什么叫成本价格 • 所谓成本就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花的本钱,或者
叫成本价格,它是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之和。 • 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式。 如果把成本价格叫做k,那么,W = c + v + m,就 转化为W = k + m。
• (二)结构和组织 • 这一篇由第一章到第七章组成,大体上可以 分为三个部
分: •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分析商品价值
中的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如何转化为成本价格,以及剩 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利润率》,是分析剩余价值率如何 转化利润率。 •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第 三章是从 量的方面分析“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指出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 机构成是决定利润率的两个主 要因素;第四章分析资本“周转对于利润率 的影响”;第五 章分析“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六 章 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主要是指原料价格的变动 对利润率的影响。 • 最后是第七章“补充说明”,用三个片断着重指出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 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后,掩盖了资 本主义的剥削。
第四章 材料分析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材料分析题(2)文章来源:社科部点击数:417 发布时间:2008-5-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材料分析题(2)13、下面是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材料1]马克思说:“ 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第183页)。
“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6页)。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某些商人善于投机钻营,做到既能贱买又能贵卖,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所赚到的,正是别人所亏的,因而就整个社会来说,社会总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增加分文,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配而已。
[材料3]马克思指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
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第174页),而且,“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7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说明资本流通的总公式与商品流通的总公式的不同之处。
(2)说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流通和“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之间矛盾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答案要点](1)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不同点:买卖顺序不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的媒介物不同(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因为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马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马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政治理论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原理对于理解政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模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以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性B.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性D. 唯物主义、辩证法、革命性答案:A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其中揭示了:A. 剩余价值的来源B. 商品的二重性C. 资本的积累过程D. 劳动的异化现象答案:A3.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人的意识D. 政治制度的变革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即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剩余价值。
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指的是什么?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交换价值和价值C.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 价值和剩余价值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A. 通过延长工作日B.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C.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D. 通过减少工资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基础,即等量劳动时间的交换。
2.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答案: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利用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相当于工人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而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远超过其工资,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周期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引起的,即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特征,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频率和强度会不断增加。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积累”的论述是什么?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
资本论解读
(1)形式
1 件上衣=
10 磅茶叶=
40 磅咖啡=
20 码麻布
1 夸特小麦=
其他商品=
(2)概述
从等式看,一般价值形式似乎只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的颠倒。但是这一颠倒却反映
了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中,麻布处于相对价值形
式的位置上,一系列其他商品成为它的特殊等价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中,麻布处于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 辉灿烂的科学巨著。 《资本论》是给资本主义所做出的死刑判决书,它能使我们认
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与此同时,《资本论》阐 明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它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方 向;揭示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真实关系,它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下日益严重的两极分 化问题提供思想武器。
劳动二重性有如下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学说为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 值理论奠定坚实科学基础。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宏观上看,由于具体 劳动回答了什么是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因而它表现出来的是社会分工的体系和社 会的产业结构状况;由于抽象劳动回答了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因而它反
b.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唯一商品,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
一般等价物。
4.货币形式 (1)形式
20 码麻布=
1 件上衣=
10 磅茶叶=
2 盎斯金
40 磅咖啡=
1 夸特小麦=
(2)概述
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黄金来表示时,一般价值形式就进展到货币形式。从这时
起,统一的商品世界就被分裂为两个阵营,一方是纯粹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另一方
马理论考研真题答案
马理论考研真题答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考研真题答案的整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以下是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的答案示例: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其核心是:A. 剩余价值的剥削B. 劳动价值论C. 商品的二重性D. 资本的积累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2.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表现形式。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其表现形式通常为生产过剩、市场萎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实现自身的解放,进而推动社会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在现代社会,阶级斗争理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指导我们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斗争。
四、材料分析题材料:(此处假设有一段关于某次经济危机的材料描述)1. 根据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全球性等特点。
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马列原著复习题及答案
马列原著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答案:A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A. 政治制度B. 经济基础C. 文化形态D. 社会结构答案:B3.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认为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不包括:A. 垄断的形成B.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C.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盟D. 瓜分世界的资本输出答案:C二、填空题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__”。
答案:工人阶级没有祖国5.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是随着_________的发展而产生的。
答案:私有制三、简答题6. 简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工人所获得的工资只相当于其劳动力的价值,而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出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即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
7. 列宁是如何论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的?答案: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论述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经济基础包括资本输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而进行的瓜分世界。
四、论述题8. 论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原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资本论 期中考试 开卷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资本主义vs 社会主义;中国目前还没有超过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要有足够的商品;没有足够的商品,就摆脱不了阶级斗争。
因此,中国需要全球分工来发展社会主义。
1,联系下资本的意义(生产力促进)和资本的限制(分配恶化,危机)。
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不是资本主义,到我们利用了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认为,资本存在的历史理由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资本逻辑驱使下,资本推动着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逻辑的利润最大化追求并没有改变。
当代中国经济是一个资本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各自与之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制度不同。
这里说的社会基本制度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则根本不存在公有制的成份,而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同时,两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不同。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按资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因而必然带来收入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制度,因而会兼顾公平与效率,防止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世界性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有全球生产分工的详细,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社会化大生产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面前,不可能关起门来建设发展。
中国目前还没有超过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要有足够的商品;没有足够的商品,就摆脱不了阶级斗争。
因此,中国需要全球分工来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汇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参入国际竞争,才能发展壮大,才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对内稳固国计民生,对外谋求合作共赢。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资本论》的作者是:A. 亚当·斯密B. 卡尔·马克思C. 大卫·李嘉图D.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答案:B2. 《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哪种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A. 黄金B. 劳动力C. 石油D. 土地答案:B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产生于:A. 商品流通领域B. 生产领域C. 资本流通领域D. 消费领域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A. 创造使用价值B. 实现价值增殖C. 创造交换价值D. 创造剩余价值答案:A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劳动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工人的劳动B. 劳动对象C. 劳动资料D. 资本家的管理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答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特定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物质内容,与商品的物质形态不可分割。
价值则是商品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定义“剩余价值”的?答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定义剩余价值为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即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
3. 描述《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积累”的过程。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的再投资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阶级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分析。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第七单元_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含解析
单元提升练(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17·山东临沂模拟)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英格兰领主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纳货币地租。
15世纪以后的领主采纳货币地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
”这表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B.手工工场需要大量货币C.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解析圈地运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12~13世纪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和15世纪以后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可知并不是手工工场的需要,故B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领主采纳劳役地租不利于保护固有经济利益,从而寻求采纳货币地租,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河南洛阳期中)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材料意在说明()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解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故A项错误;远洋航行主要人物是航海家和冒险家,企业家没有直接参与远洋航行,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广西柳州模拟)一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航海条例》的颁布C.代议制的确立D.英国工业革命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因为较早确立专制王权从而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而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现代化的出现,故A项正确;《航海条例》是在克伦威尔执政时期颁布的,而这一时期英国并未建立专制王权,故B项错误;代议制是在王权衰微的形式下确立的,故C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D项错误。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B.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C. 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启蒙思想C. 德国浪漫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3.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D.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答案:B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错误)2.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正确)3.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社会历史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结果。
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社会形态就会发生更替。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综合知识测试题
综合知识测试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综合知识是我们所需的一种重要能力。
它包括了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
为了检验你的综合知识水平,以下是一些综合知识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助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
题目一:自然科学
1. 在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什么?
2. 什么是光年?
3.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山?
4. 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是什么?
5. 水的沸点是多少摄氏度?
题目二:社会科学
1. 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是哪个?
2. 《资本论》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3. 什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4. 亚洲四小龙是指哪四个国家?
5. 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是哪个国家制定的?
题目三:文化艺术
1. 莎士比亚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2. 蒙娜丽莎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3. 著名音乐剧《猫》的创作人是谁?
4. 著名小说《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谁?
5.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以上是一些综合知识测试题,希望能够对你的综合知识水平有所帮助。
请你仔细思考每个题目,并尽可能写出你的答案。
完成后,你可以对照参考答案进行自我检测,看看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如何。
希望这次测试能够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发现知识盲点,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
(字数:397)。
资本主义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资本主义论文题目一、最新资本主义论文选题参考1、社会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3、资本主义与城市社会变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4、中国家庭资本主义化的号角5、资本主义民商法的摇篮:西欧中世纪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6、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其出路——评奥康纳的“生态危机理论”7、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兼论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的演变8、资本主义民商法的摇篮——西欧中世纪城市法、商法与海商法9、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0、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制度创新及其危机11、应对资本主义危机要超越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1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如何利用股份制——兼论国有经济的六项基本功能1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怎样利用股份制——兼论国有经济的六项基本功能14、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15、资本主义的起源16、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的一种视角17、目前金融和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体制危机18、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国有化到私有化的再认识19、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认识——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谱系学分析20、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二、资本主义论文题目大全1、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2、“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思想3、失败的制度: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世界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4、文化变革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读韦伯《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5、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的兴起与农业经营主体分化的再思考——以水稻生产为例6、国际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的影响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有土地的流转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9、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10、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若干特点11、资本主义史12、资本主义精神 : 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13、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一个批判性评述14、权力运作与经济繁荣--评奥尔森的《权力与繁荣:超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专制》15、斯密、凯恩斯和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同角度:长期、短期和超长期16、金融性危机的根由: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中美两位经济学家的对话17、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病理的批判——《健全的社会》一书评析18、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19、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的关系——韦伯命题的历史评论20、战略抉择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成败的透视三、热门资本主义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能摆脱生态危机吗?——评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世界观当代意义的揭示2、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病理的批判——《健全的社会》析评3、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剖析资本主义金融危机4、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20年研究述评5、资本主义世界生态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视角——佩珀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论析6、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消费观批判——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7、资本主义下的异化问题8、熊彼特的资本主义演化理论:一个再评价9、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面临四大危机10、生态危机与生态革命——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11、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与策略13、新兴的增值表——资本主义企业会计的一个动向14、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文明1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16、资本主义再一次折腾人类——谈谈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灾难17、资本主义起源理论问题的检讨18、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主义新危机:经济学视角的思索19、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20、关于所谓“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相四、关于资本主义毕业论文题目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2、自由与资本主义3、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中的有关文献述评4、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主义5、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演变、媒体的作用和全球化6、世界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7、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研究综述8、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9、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10、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后果——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总爆发11、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1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13、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资本主义14、家族资本主义、经理资本主义与机构资本主义──对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关系演进和变化的分析15、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16、次贷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17、资本主义的金融化18、目前金融和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体制危机19、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20、欧债危机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新变化五、比较好写的资本主义论文题目1、全球公共债务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新变化2、从《宣言》的一处误译看资本主义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兼评《两个“必然”及其实现道路》一书3、 "新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述略4、发达资本主义的集体消费与城市矛盾5、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一种生态社会主义视角下的阐释6、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7、亲和性机制或“虚假”命题——《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逻辑缺憾8、历史资本主义9、从再生产图式看剩余价值实现危机——兼论解释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的几种范式10、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化了的文化模式──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11、西方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独特批判12、教会经济与资本主义兴起13、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佩珀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探析14、罗莎·卢森堡资本主义理论述评15、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16、历史资本主义17、反市场的资本主义18、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1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护自然环境的背景、政策及启示20、高兹的资本主义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思考题:1.简述《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及其过程。
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结构体系各是什么?3.《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4.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伟大贡献。
5.《资本论》中关于商品二因素的理论。
6.《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的理论。
7.《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理论。
8.《资本论》中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理论。
9.《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如何论述的。
10.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1.马克思是如何揭示货比之谜的?12.《资本论》中关于货比的职能及货比的流通规律。
13.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14.《资本论》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15.《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两种基本方法。
16.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7.试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18.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的解释力如何?你是如何评述的?19.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带来什么启示?论述题2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整体理解或解读《资本论》”命题的认识。
简述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及其过程创作背景:(1)产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力空前发展。
(2)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也会暴露出巨大的社会矛盾,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3)工人阶级日益成熟,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4)革命运动呼唤革命理论,《资本论》应运而生。
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为工人运动找到合法的理论指导。
过程:从马克思本人来说,1843-1883年四十年间来对资本论进行创作,个人完成一二三卷以及第一卷的校对及出版,二三卷校对出版由恩格斯完成,分别在1885年、1904年出版,第四卷委托考斯基完成。
(1)马克思在大学期间(1835-1841年)学的是法律,后来又致力于研究历史和哲学。
(2)1843-1857: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做了研究准备。
(1849年定居伦敦)(3)1857-1861:对前15年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写下一系列的经济学手稿,在经济学领域中发生了一场科学革命。
这一期间的经济学手稿,现被统称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1858年马克思拟定的写作计划是六个分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国际贸易、世界市场。
(4)1861.8-1863.7:。
马克思实际写成了一部包括23个笔记本的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的手稿,即《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5)1863.8-1865底。
马克思开始正式以《资本论》为标题进行写作。
(6)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资本论》第1卷是马克思呕心沥血、牺牲健康、家庭和幸福,历经千辛万苦写成的一部光辉著作。
(7)恩格斯整理出版了二、三卷。
1885年出版第二卷,1894年出版第三卷。
(8)受恩格斯委托,考茨基整理第四卷原稿,于1904年、1905年和1910年分别出版了《剩余价值学说史》的第1、第2和第3卷。
1954——1961年苏联重新整理出版了第四卷手稿,命名为《剩余价值理论》。
1962——1964年则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26卷(共分3册出版)。
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结构体系各是什么?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交换关系。
结构体系:《资本论》的基本结构体系《资本论》的理论部分是一个逻辑严密、理论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由三卷组成: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集中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本身的生产;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仍然是以产业资本为代表,但以流通过程为对象,既考察属于流通的范畴,又从流通角度考察有关生产的范畴;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以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为对象,研究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资本论》“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
其逻辑体系中,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核心经济范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运转的轴心。
3.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答:历史地位:它是一部具有跨时代历史意义的科学巨著。
它的出版是经济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以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南。
现实意义:它是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问题实质的理论指导。
对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4.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伟大贡献。
答:(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
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
(3)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这种界定不但说明了商品交换所依据的量的关系的决定、商品交换的性质,而且说明了价值的实现途径及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
它极大地扩展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把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运用推到一个相当高的理论和实践层次。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守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资本论中关于商品内在矛盾的理论。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
它表现为任何一个使用者都不可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占有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价值,占有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而一旦交换失败,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商品就不能成其为商品。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不能用来交换,它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将其还原为同一的抽象劳动计算其劳动量。
(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表现在:从对立的角度来说,两者是有差距的。
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部分价值就得不到实现。
统一表现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众多个别劳动时间构成的一个平均值,是一个平均量。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个矛盾产生的基础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为社会劳动。
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商品卖出去了,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才得以体现,他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才能得到补偿。
6.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如何论述的。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表现为价值规律,它对任何商品经济都发挥作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中的个别劳动耗费和社会劳动的使用都具有制约作用,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方式表现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最后供求趋于平衡,价格接近价值。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调节、刺激、分化作用。
调节作用: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刺激作用: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化作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经营管理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会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7.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答:①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却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从根本上论证了商品价值的本质。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8.马克思是如何揭示货币之谜的?答:货币和价值一样,都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马克思以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深入考察了货币的起源,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分析了货币的形式、货币职能和货币的流通量,形成了内在统一的货币理论体系。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矛盾运动中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价值形式是指商品的价值所赖以表现的形式,它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