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推动型通胀正在逼近doc7(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推动型通胀正在逼近
短短一个月时间,木材价格上涨了15%。同样一笔流动资金,企业能够买到的木料越来越少了。一家XX家具厂驻的经理说:“这让我们怎么能不降低库存呢?”
这也是其他中国制造企业正在做的事情。面对高成本的压力,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方式:想办法降低库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份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指数因此降到了7个月来的低点。
而宏观经济部门更担心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否会最终引发通货膨胀?消息人士称,上周在央行举行的通货膨胀分析研讨会上,一些宏观经济部门的官员开始担心,中国将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生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1日发布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除了纺织企业的购进材料价格下降外,其他中国制造业的各行业成本都有所上升,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最,这3个行业的指数达到或超过了80%。
这也致使今年5月的原材料库存指数降为45.6%,比上月减少2.3%,是7个月以来的低点;产成品库存指数降为42.9%,比上月滑落1.9%。
在分析人士看来,企业原材料库存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在设法规避高成本对经营的冲击。
面对新订单、生产、采购量、新出口订单指数都比上月出现明显回落的境况,企业主纷纷表示资金紧X,从今年4月份起,有色金属、石油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太快,部分省市公路运费重新上调收费标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蔡进说:“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成本上升严重。”
PMI 是宏观经济先行指数,一般认为,PMI反映的趋势要比实体经济运行早半年时间。
由里昂证券发布的中国PMI指数几乎反映了同样的趋势。里昂证券首席经济师韦卓思博士 (Dr Jim Walker)说:“5 月份总体经营活动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价格指数的变化。中国国家发改委在5月24日宣布油价上调9%,对于投资者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里昂证券5月份的报告显示,投入品价格指数从58.7%一下子跳升至70.7%。
虽然在该公司发布的PMI调查中,企业出厂价格指数也在急速上升,由4月份的52.5上升至5月份的55.9,为2005年3月以来之最,但较之成本的巨大升幅仍然相去甚远。
银河证券研究部专事宏观经济研究的X新法认为,投资的快速增长,导致国内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经过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过剩趋于缓解,所以库存下降表现更明显的是投资类和生产资料方面,而在消费品方面,由于多数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所以表现并不明显。
另外,利率上调、信贷规模控制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让中国的不少制造企业再次感觉到了来自流动资金的压力,从而对产量与库存进行了结构调整。
这让很多企业感到无奈。苦于找不到替代铜来生产水龙头的材料,但“消费者对一个中档铜质水龙头一下涨三十多元怎么能接受。而且就算涨价了,我们的利润也只会更低”。一家在XX的水龙头生产企业已经停产。另外一些企业选择的做法是:“能销售多少,我们才生产多少。”
国家发改委运行局的调查显示,流动资金紧X正影响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棉纺织业为例,随着棉花、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逐步走高,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而今年宏观政策取向仍是适度控制投资增长,部分银行对纺织企业不仅收缩了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也压缩了流动资金的投放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X。
6月2日,中国水暖行业在XX奉化市召开了最高层的紧急会议。中宇、路达、申鹭达和辉煌等众多水暖大佬们商讨铜等原材料涨价的应对措施,业内戏称这次会议是“中国水暖溪口会议”。
今年年初,水暖产品价格已经涨了20%,但远低于原料涨价速度。每个水龙头最少需要80%的铜作为原料,企业都表示产品再不涨价,企业全要亏损。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卫浴配件分会理事长缪斌说,这次会议后,几家大的水暖企业表示要联合涨价30%。
除了流动资金所调整的生产结构调整外,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出现2004年时运力紧X的局面,使得货物能够顺畅流通,也是企业积压库存减少的一个原因。
3月29日,发展改革委和铁道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的通知》,将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0.44分钱,即由现行平均每吨公里8.61分钱提高到9.05分钱。
可见,能源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冲击运输。而且,成品油价格还在进一步向国际价格靠拢。“中国制造业的盈利空间之前已是腹背受敌,现在则更是四面楚歌。”韦卓思博士说。
通货膨胀阴影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5年一、二、三、四季度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工业出厂品价格涨幅之差分别为:4.5、4.3、3.8、3.4,2006年一季度的差为3.6,五月份差额继续缩小为3.1。企业所承受的原材料价格和销售价格之间差的压力从2005年以来,已经降到最低点。
这种趋势的持续到底意味着什么?
6月9日,央行召开了通货膨胀形势研讨会,这是央行每个季度的例会。据悉,国家统计局、发改委价格司、国土资源部等部委的官员都参加了这个会议。一位消息人士称,在这次会议上,有关各方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表示了高度关注。当时有与会者提出,中国可能会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且,通涨的苗头已经出现。
5月31日,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提出过相似的看法。报告称,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报告指出,投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加快会拉动上游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而国家统计局在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5%。
在今年一季度央行召开通货膨胀形势研讨会时,各方官员并不担心通货膨胀的情况。但是在这次会议上,情况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一些与会者甚至担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滞涨。尤其是,当前很多原材料的价格,已经不是由实际供需决定,存在投机炒作,更有很多过剩资金流向中国,所以应该谨防、密切关注通货膨胀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