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
想象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也有着积极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想象力,利用图片、音频等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展富有想象力的写作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拓展想象力的边界。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 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图片,音频,写作活动,角色扮演,师生互动,创造力,重要性,多方面方式,勇于创新,拓展想象力的边界。
1. 引言1.1 了解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想象力,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想象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想象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了解和重视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将有助于促进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深度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1.2 探讨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心理品质,它在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比较丰富和活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特点和局限性。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直观、感性和具象的。
他们更愿意通过具体的形象或情节来展开想象,难以进行抽象、概念性的思维。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摘要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想象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在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启创新智慧之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借助教材中的优美文章,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课堂中的优美文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的重要的“训练器材”。
文章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法组成生动的画面。
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写到:“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段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引导学生想象那种奇异的光彩,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想象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一、利用课文激发想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故事中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怎样的表现和想法。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在点燃火柴时看到的温暖场景,让学生思考如果小女孩能够进入那个温暖的世界,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无奈,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能力。
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描绘,想象出美丽的景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自己的朗读,想象桂林山水的如画美景,如奇峰罗列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江水、形态各异的石头等。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中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或故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在表演前,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所处的环境,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塑造角色形象。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和楚王,想象他们在当时的情境下的对话和神态,通过表演来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比如,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展开想象。
例如,在学习《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看着广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和洁白的羊群,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就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所感知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
新课标针对此积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深深植根于语文教学中。
一、朗读课文,创造想象新课标下尤其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读畅(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发挥想象,仔细品味),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感情脉络与主题思想,既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又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
这样学生读起来不会感到空洞无物,也不会矫揉造作。
在朗读课文时,每个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同,对节奏的快慢、语言的轻重、语气的声调处理不同,那么读起来的效果自然就纷呈各异,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每个人的理解、感悟、处理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
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准确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这难道说不是一种真正的美的享受吗?二、质疑解惑,激活想象古语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留给学生质疑解惑的想象余地,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诸多问题,确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探究解答,学生在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想象活动,怎样才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说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启发丰富想象力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学者、专家推荐的好文章,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已有的资源,而不是舍本逐末。
像《喂,出来》就是一篇带有科幻色彩的好文章,里面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现实,是生活的反映,但又高于现实。
在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再如:在教《未选择的路》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训练中,可以应用各种各样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文中,诗人写了自己选择的一条路,但重点却放在另外一条未选择的那条路,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哲理,这样在思考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通过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录像、讲故事、听音乐等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想象力受环境的影响,教师适当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就音乐而言,音乐与文学相通的,它能把听觉和画面统一起来,使之相互渗透,相互强化。
音乐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浮想翩翩,音乐所引起的想象和联想拉广拉远了,其效果远远超出传统的讲授法所传授的知识。
如在上朱自清的《春》时,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随着音乐的想起,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在他们印象中的春天就不一样,这时就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春,而不是朱自清眼中的春了;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播放了田震的《月牙泉》,先让学生静静的听,听完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歌词里对月牙泉写得美吗?你能听出演唱者对月牙泉的情感吗?如今月牙泉是否容貌依旧,演唱者为何忧郁无限?听后有何感想?此时,音乐就是导体,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行丰富有趣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想象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注重阅读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阅读引导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思路,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老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一些具有想象空间的故事或文章,然后进行阅读引导,帮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节的童话故事,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主人公的形象、故事的发展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阅读活动,多读一些丰富多彩的书籍,通过不同的阅读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学校可以设置阅读角、图书馆等场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阅读的乐趣。
二、开展创意写作创意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出自己的故事情节、文学形象等。
通过创意写作,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表达。
在进行创意写作时,老师可以采用一些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想象。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头或者一个背景情境,让学生从这个基础上进行延伸,编写自己的故事。
老师也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故事的想象力和写作水平。
除了在班级中进行创意写作,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或者作文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和想象力。
三、开展朗读和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和表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活动之一。
通过朗读和表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在朗读和表演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利用文本激发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在教授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语言和动作,以及故事发生的场景。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时的内心感受,她看到的那些美好的幻象是怎样的场景,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在教授诗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比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让学生想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宁静与惬意。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
比如,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情节。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可以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感受,以及可能会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
三、鼓励提问拓展想象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尤其是那些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境中,还能想到其他救人的办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即使学生的想法有些离奇或不切实际,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四、开展想象写作训练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我总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在故事、诗歌等文本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情绪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景色的美丽或阴森,从而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图像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本内容,从而增加想象力的产生。
二、创建学习情境
语文教学需要创造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习营造成一个有趣的环境,如让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阅读,或采用分层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把事物画像出来。
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图片、影片、音频等等。
除了前面提到的实物、图片和视频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创造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较为深入的细节描述,把文本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想象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技巧,如词语错位或重组、意象转换等,以此来提高想象力的培养效果。
四、鼓励学生表达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并促使其形成更加独特的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想象力是孩子们的天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整体语文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接下来将从阅读、写作以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阅读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选择优秀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朗读一些经典名著或优秀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文字描绘的场景和人物来构建自己的脑海影像。
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情景描写、心理分析的阅读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其次,在写作训练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写景写人、写事写情等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主题,让他们发挥想象,自由发挥,写出自己对于这个主题的独特见解。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他们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学生的想象力将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组织一些情景再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方式来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讨论,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老师结合阅读、写作以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
只有通过不断地激发和引导,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茁壮成长。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一、引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二、理论阐述1.联想与想象的定义和特点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或多个相关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具有随意性、跳跃性和发散性的特点。
想象则是基于现实或已有知识,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它具有创造性、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2.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的重要性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实践案例分析1.情景创设法情景创设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那种宁静、幽雅的氛围。
2.故事引导法故事引导法是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例如,在讲授《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些与人物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文本解读法文本解读法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授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在讲授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四、反思与建议1.反思总结通过上述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故事引导法和文本解读法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创新。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想象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从大量的心理学调查结果和成功的国际经验来看,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教育环境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想象能力。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比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播放了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自由读,不受限制的读,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茅屋,抱茅而跑的孩子们,透风的屋顶,屋里的雨水,破烂冰冷的被子,穷困潦倒的杜甫与不谙世事的小儿。
这是一副让人心酸的画面。
让学生以脑海中的画面进行联想:“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会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
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为垃圾的茅草。
那么假若你是诗中的主人公,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屋漏又遇连阴雨的凄惨情形,你会怎样想呢?在学生的想象情境中来感悟诗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的冷暖,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昭然纸上。
从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触动学生而使其受到教育。
二.在教学片段中设置情境,以情入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应该以联想为基础,否则就成为胡思乱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从培养正确的联想开始。
比如我在教学《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在理解“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行径。
”和“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这两句的含义和它所表达的情感时,我放映了《火烧圆明园》中的电影片段,再现那些所谓的文明人抢掠和焚烧圆明园时的画面,圆明园这座东方文明的瑰宝在抢掠与烈火中如何被毁掉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许多学生情绪激动义愤填膺,纷纷举手,谈出雨果对远征军的愤怒谴责讽刺之情和对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的赞美与毁掉后的悲痛之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实际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
1. 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环境描写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描绘情景、揣摩人物感受和设想后续发展。
2. 鼓励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接触不同的故事世界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提问引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针对一篇文章或一幅图画,可以提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故事会发展成什么样的结局?”,“你能设想一下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吗?”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展开想象。
4. 创作活动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题或素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5.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6. 观察世界培养学生观察力也是培养想象力的一种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物、人物言行举止等,去了解和感知世界的更多细节和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它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想象翱翔。
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一、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它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时期,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描绘出一篇篇生动的文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秋思》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象,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再如,在教《四季之美》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四季的美丽景色,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景象,让他们描述春天的景色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再如,在教《雪孩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雪人的形象和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的友谊故事。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美好。
3.开展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龙、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培养想象力的效果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的大脑对于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语文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呢?一、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的读。
紧扣词句,理解感悟,全面而深入的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在学生认知性朗读和感知性朗读后,由我来深情并茂大声地朗读全文。
我请学生闭了眼,边听边想象画面。
这时,我发现学生神情陶醉、喜悦。
学生纷纷描述起来。
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
’‘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课堂气氛激动人心。
在“读中想、想中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课件,培养想象1、充分利用插图和挂图,启发学生的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
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
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
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
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较好地具备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一、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
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为:1 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
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碧水东流至此回”等等,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2 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表象。
如教《望天门山》,借助幻灯投影图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3 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直接感悟实物形成表象。
如写作文《梅》,先告诉学生梅的性格,如高洁、凌霜、傲雪等;再让学生比较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所表现出的梅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思考。
同样是借梅抒情,何以如此不同?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思想感情不同,因而对梅的表象也就不同。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想象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想象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兴趣,通过联想和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树立了物理学上的一座丰碑。
瓦特从壶水滚沸受到启发,通过大胆的想象,反复实验,研制出第一台蒸气机,让人类深受其利。
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希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教学生提问的方法。
用“为什么”提问: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间,也可以放在句子的前面。
如:为什么地球会有吸引力:地球为什么有吸引力?教学生学会了用“为什么”提问后,再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能对一些自然想象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
如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焰火有各种美丽的颜色……二、通过丰富知识,发挥再造想象人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即表象)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想象的广度和深度,表象越丰富,想象越深刻;表象越贫乏,想象越肤浅,甚至不合理。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利于学生发挥想象。
1.组织学生常读优秀作品,重视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充实表象,并在学生的脑中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如我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了另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种子的力》,从种子身上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坚强与伟大。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如在上小学语文第四册《蚕姑娘》总结质疑时,有的学时就问我:蚕卵是什么颜色的?蚕姑娘的一生有多长?为什么蚕姑娘会变成蛾姑娘?蛾姑娘产卵后为什么会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耐心地为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想象力是指个体通过脑力活动产生的一种新的、独特的、具有理论推测性的思维方式。
它是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营造一个诱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其次,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具和媒体资源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比如利用实物、模型、视频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游戏、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并用想象力描述画中的情景和人物故事;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想象解决。
第三,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任务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比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动物园的饲养员,你会如何饲养熊猫?”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且形成一个完整的饲养计划。
此外,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合作思考和讨论,激发彼此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集体创作的任务和项目,要求学生共同发挥想象力,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写作,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非常有益。
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想象世界,从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而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文字,进一步加深和扩展自己的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教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其中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开启想象力的大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等,让他们开拓眼界,培养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2. 听故事或讲故事——通过听或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听或讲的过程中思考,想象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其想象力。
在听或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背景、人物、情节、结局等,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表现。
3. 视觉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是想象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开启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想象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加强画画、手工制作等视觉艺术教学,让学生通过画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和表现自己的想象。
4. 小品朗诵或自由表达——小品朗诵和自由表达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让学生朗诵课文或自由表达内容,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课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如阅读,讲故事,视觉艺术教育等,并且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想象力一、抓住词句, 引导同学扩想课文中许多词句和句子写得比较简略, 但有着丰富的内涵。
教学如能引导同学进行扩大性的想象, 就会使同学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如《鸟的天堂》这课中, 有这样一段话:"河面很宽, 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
'教学时如引导想象, 则能深入体会意境。
"白茫茫的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是怎样的情景?"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然后让同学再连起来讲讲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在同学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有趣的画面:宽宽的河面上水平如镜, 四周的一切十分宁静。
载着几个人的小船, 在水面上缓缓的移动, 三支桨有节奏地拨着水, 那桨划动时发出的咿呀声拨水的哗哗声就像一曲悦耳的音乐声飘荡在宁静的河面上二、抓住情节的"空白', 引导同学补想作品的艺术形式要精炼含蓄, 这就决定了对情节不能作巨细无遗的描写, 这就是读者留下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
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点', 启发同学用想象去补充。
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
在表达敌机轰炸后写到:"当我醒来时, 发现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一动也不动, 那捆教科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 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作为教者在教学中可引导同学想象指导员护书的经过。
通过补想, 使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入, 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
三、抓住已有条件, 引导同学推想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相当篇目的课文含有严密的推理过程。
如《要下雨了》、《惊弓之鸟》、《蝙蝠和雷达》等课文, 都直接写出了推理的过程, 是训练同学推想能力最好的教材。
还有一些课文含有推理过程但没有直接写出来, 如《称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捞铁牛》等课文, 教学时应引导同学抓住有关条件把课文中的人物或的推想过程想象出来, 这对发展同学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
语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而写作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文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讨论相关的方法和策略。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智力表现形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 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 拓宽思维空间:想象力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一个问题。
3. 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使他们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观点。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 鼓励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科幻小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创作者的想象力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2. 练习写作: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各类写作活动,如写日记、写小说、写诗歌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写作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3. 多样化的题材:教师在布置写作题目时应多样化,涵盖不同领域的题材,如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科技发展等,以激发学生对各种主题的思考和想象。
4.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放映影片等方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想象,并进行写作。
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 良好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写作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案例以下是一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假设题目是《未来的世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未来的社会、科技和生活。
鼓励学生思考可能的科技发展、社会变革和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摘要:创造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中核心的心理成分,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注和投入严重不足。
本文阐述了想象力的各种作用,分析了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特殊优势,并提出了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勤于积累,丰富想象素材;组织切实有效的练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兴趣,善于联想,鼓励他们大胆幻想等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原则和操作方式。
关键词:想象想象力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能力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当谈及创造,人们必然会想到想象,因为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是最为重要、甚至处于核心地位的一种心理成分,培养创造力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想象力,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目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中,过于看重的是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倡第五种能力---想象力。
但是,在自己十数年的教学生涯中,时常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低,例如,学生不能根据现有的知识信息快速有效地联想起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信息,也不能合理地对未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和想象。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中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也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实现培养创造力这一目标。
迫于此,本文即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作一浅近探究。
一、想象和想象力的概述1、想象的定义与分类在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中,想象是最活跃、最开放、最拓展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独特性在于,它可以使产生超越当前现实的认识。
想象高于一般的联想、幻想,它不但能实现从认识活动由此及彼的跨越,而且能帮助思维实现认识活动由表及里的深入,它不仅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想象客观存在但未曾感知过的事物,而且能根据全新的创造活动想象前所未有的结论和形象。
它不仅可以构想一种新的事物,而且可以构想一种新的思维情境,把内心世界推移到一个崭新的境地。
想象就其过程和结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言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象的过程。
比如,学生在阅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时,根据小说中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阿q的形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比如鲁迅先生原创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过程。
和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在过程中更具独立性,在结果上更具新颖性和创造性。
而创造想象又是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想象的作用想象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我们要把握那种从未感知过的新事物、探索新发现时都离不开想象“这辆特别快车”。
想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点:(1)想象有助于人们提出新问题运用想象力探索新知识,首先要善于提出假设并设想创新活动的条件、步骤,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预想要达到的结果等。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科学知识的一般形式可以表达为一个公式:问题——假说——规律,即最初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的。
现代著名科学家波普尔指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去认识、去实践、去观察,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实验得到事实材料,提出科学的假说。
假说通过科学观察检验得到确证以后,就上升成理论或规律。
假说是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人们在与问题有关的当前信息和头脑中存储的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答案所进行的预期和假想的结果。
假说的提出,除了逻辑思维以外,往往更需要直觉和原型的启发,因此,它主要依靠想象这种心理活动。
(2)想象有助于人们超越时空的限制而自由地思想通过想象,人们可以把时间延长或缩短,把空间扩大或缩小。
想象帮助认识主体突破感觉的片面性、发现感官在同一视点上不能发现的东西。
我们不能同时看到六面体的三个以上的面,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它的六个面。
想象这一功能,使主体在联想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客体的直接观察,而且可以在不能接触客体和不曾接触客体的情况下,依靠幻想、假设、猜测和推断去想象地把握客体。
对于某些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观察,仅靠简单的逻辑推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常规的实验更是无从做起,这时就要凭借想象做突破点,使我们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和长足的发展。
想象活动具有自由的探索性,它能使人们进行反常思考,突破既往经验的局限和跨越时空的限制,做出新的发现,它是人的心理活动形成及获取知识的强大意识力量。
想象作为一种不见诸于行为的,通常情况下也不见诸于情绪表现的内心活动,哪怕在最无自由权利的环境里,它都是高度自由的,高度安全的。
它无须承担责任,也无须获得应允,更无须冒风险,可以自由进行,可以尽情发挥。
因此,想象是最少禁锢的。
每当人们的兴趣所至,每当人们在外界事物的激发下,浮想联翩的时候,每当人们处于欲罢不忍、欲行不能的困境中,每当人们在为解决面临的任务而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新工具的时候,想象就会无拘无束、异想天开地展开;各种反常的类比,各种非逻辑的设想、各种突破原有经验的猜测、各种突然而生的顿悟、灵感或直觉等等,都可以把人们带到一个新发明、新创造的境地,发现了原来不曾发现的东西,解决了原来不曾解决的问题。
(3)想象是具有强烈的理想化的创造力量想象能使人们的思想突破现实的局限,追求美好的未来,实现意识对客体的观念改造和对实践的能动指导。
想象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它在人的行为之前进行预想。
当人们在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下,准备在实践中把行为指向某种物质对象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便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被作用的事物、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与进程、对行为的最终结果,都进行了感性的或观念的改造与设计,形成了实践目的、实践计划方案一类的预想,在行为结果真正出现之前已经有了理想化的形象。
想象的这种功能,不仅使人的意识对事物的反映能够超越事物的实际进程,形成预见的能力,而且使意识对于外界的反映以及对于人们的心理行为的把握,能够超越他们的某种内在状况,按照一定的选择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构想,加以自觉地改造和支配,构成心理活动的意向物质。
从这种意义上说,想象就是一种创造力。
(4)想象极大地支持了人类的审美活动想象的超越性可以使我们通过它来弥合和补足对现实知觉的残缺和不足。
而想象的形象性更可以使我们把抽象的语词和其它形式的艺术符号感性化、生动化。
黑格尔说:“一般地说,有这种才能的人一遇到心中有什么观念,有什么在感发他,鼓动他,他就马上把它化为一个形象,一幅素描,一曲乐调或一首诗。
”在文学欣赏活动中,针对文字描述而展开的想象,在帮助我们理解其内容的同时,更使我们沉浸到一种完美的意象世界中,去体味和感受美的真实存在。
当然,站在教育的角度,我们应该更多地看重想象作为人们创造活动的支柱作用。
3、关于想象力想象力即是想象能力,其含义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和认识基础之上,通过内部的加工改造产生新的形象或新的设想的能力。
想象能力堪称创新思维的翅膀,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肯定不会有创新,而想象力丰富的人一般创新能力也很强。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缺乏想象力的人往往只看到视野范围之内的事物,而对身体器官所能触及的范围以外的时空和事物,在理解上往往有障碍,而出色科学家总是善于想象的。
爱迪生、瓦特等大发明家,他们的学历并不高,却做出了许多发明,这与他们从小养成的惊人的想象力有关。
具有超前的想象力的人将从事的各种事件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看作是一个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
在他们眼中,这个运动过程是有生命力的,任何事件都不会停留在原地,都要进步,都具有勃勃生机。
其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存在着成功和失败。
随着环境的变化,必须不断地做出调整,从而在运动中生存、发展、壮大。
一个人的想象力的高低是在其实际的想象活动中得以展现的。
根据对想象过程的分析,想象力主要以两个因素为基础。
其一是人的头脑中知识经验,尤其是感性的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其二是个人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和改造的内部操作能力。
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特殊优势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我认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总体而言,语文是关于语言的学科,语言是抽象的、规定性的符号系统,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理解是必然的,而理解是人的一种内部需要。
理解是利用已有的过去的对抽象的语词符号作出感性解释的过程,这就离不开想象。
使用和学习语言,可以使人的想象自然而然地展开,并不需要强加外力去推动。
其次,语文教学其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其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仅羁于一个单调的专业领域的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语文的教学素材可来自于现在,也可以来自于远古和未来;可以来自于本土,也可以来自于海外甚至天外;可以取材于物质世界,也可以取材于人的内心。
这可以让学习者在各种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展开想象。
第三,语文学科的更强调人文性,而不仅是科学性,少有象理科那样多严谨的定理、公式的约束和对与错的评价,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更容易创设一种宽松的情境,因此,可以让学生的想象更加大胆轻松自由奔放。
三、如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应把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使其能够与四大基本能力相提并论,让想象力的培养大踏步地走进这一教学领域。
虽然当前已有不少这方面的建议与倡导,但却缺乏深入、系统的探索和研究,致使在操作层面上还相对薄弱。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积累和思考,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创造想象一般在缺少阻抑、没有顾忌和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发生,先要敢想,才能善想,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是尤为重要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弃自己的“师道尊严”和权威感,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往,把师生关系变成朋友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直言、质疑教师。
使学生敢于和教师平等探讨和争论。
教师要以一贯接纳态度对待学生,少用硬性指标要求学生,少以对错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和结论,建立一种能够容错的课堂气氛。
其次,教师要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
个性化教育是一个现代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在观念上承认和接受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智能特征和兴趣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选择,不要以划一的标准要求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受。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并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适合于个人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