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一、名词解释1.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

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定额幅度税率,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的年应纳税额。

3.房产税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

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

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

与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4.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规定税收一次性定额征收的税种,属于对特定土地资源占用课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6. 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5.契税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7.印花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

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政府经济学知识要点

政府经济学知识要点

政府经济学知识要点1.政府经济学是以政府以及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的2.政府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以及政府行为方面的问题的。

(研究方法)3.政府的三项职能:保卫本国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和维持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4.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的经济运行模式。

5.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6.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

7公共产品是那些满足社会共同需要,通过非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且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8.俱乐部产品: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的产品。

公共资源: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品。

9.负外部性,也称外部负效应、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成本或“公害物品”,是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能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成本。

或者说,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的私人成本的现象。

其实质是价格不能反映社会边际成本。

10.正外部性,也称外部正效应、外部经济、收益外部化或“公益物品”,是指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收益,或者说,是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收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

正外部性的实质是,价格不能反映社会边际收益。

11.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正外部效应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积极影响,使其他经济单位减少成本或增加收益,也称外部经济。

负外部效应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其他经济单位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也称外部不经济。

12.政府采购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公共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3.一致同意规则与多数通过规则的优缺点(1)一致同意规则又称“全体一致规则”、“一票否决制”,即在每人一票的前提下,任何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决策的结果。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重点第一章政府与市场一、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

2、政治性和阶级性。

3、强制性和约束性。

4、执行性和实践性。

5、综合性和动态性。

二、市场机制含义: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三、市场功能:1、交换功能。

2、信息传递功能。

3、调节功能。

4、约束功能。

5、检验功能。

6、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四、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1)基本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2)特征:1、自主性。

2、竞争性。

3、平等性。

4、开放性。

5、系统性。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考前看看)P22五、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一)市场失灵(1)市场失灵的含义: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2)类型:1、宏观形失灵。

2、信息性失灵。

3、公共性失灵。

4、垄断性失灵。

5、外在性失灵。

6、分配性失灵。

(二)政府失灵(政府失败)(1)政府失灵的含义: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够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这种现象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政府失败”。

(2)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的政策偏差。

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

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5、政府的寻租活动。

第二章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1)含义:概括地说,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

(2)内容: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再分配职能。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信息不对称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2.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第三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3.政府管制:由行政机关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4.管制俘获理论:认为确立政府管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管制机构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

俘获政府管制也就是说促使政府进行管制的或是被管制对象本身,或是其他有可能从管制中获益的人。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5.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是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第六章:公共产品)6.政府采购: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府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或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第八章:政府采购)7.公共支出:又称公共财政支出,通常的意义是指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即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去的其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第九章:政府支出的社会经济分析)8.政府非税收入:指国家在依照税法征税取得收入之外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代行政府管理权力的过程中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规章,以行政事业型收费、基金、集资、罚款等形式无偿的从法人、社会团体和城乡居民个人那里取得的收入,以及国有企业向国有企业管理者上上缴的利润收入等。

政府经济学重点与问答题猜想整理

政府经济学重点与问答题猜想整理

政府经济学重点与问答题猜想整理一.政府经济学研究内容1.提高资源效率: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帕累托改进到帕累托最优是提高效率的过程,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政府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干预,促进效率的提高。

2.增进社会公平:政府通过收入的再分配,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个人能力的差异、市场的“优胜劣汰”和“马太效应”,会导致贫困不可避免地出现。

医治方法:个人累进所得税和税收转移,社会保险制度,可以促进公平和社会稳定。

3. 促进经济稳定:恶性通胀和高失业率会威胁经济稳定。

马斯格雷夫把政府的经济行为归为配置、稳定、分配三个方面。

政府经济活动主要有: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政府规制。

(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二.竞争市场发挥基础作用机制1.价格机制-市场运行的核心。

价格决定的基础是价值2.供求机制-影响价格的波动,价格波动又影响供求关系3.竞争机制: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是竞争的内在原因;商品的供求状况是竞争的外部原因。

卖方与卖方、卖方与买方、买方与买方的竞争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环境1.完全竞争性2.成本递增性3.排他性4.信息完备性:买方知道生产成本、质量、生产函数、厂商知道顾客的支付意愿和需求函数5.完全流动性:资源自由流向报酬高的行业和产品。

四.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原因1.外部效应导致市场失灵。

正的外部性供给不足,负的外部性供给过多。

2.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的效用不可分性,消费非竞争性与收益非排他性使得消费者不会自愿向公共物品提供者付费,导致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3.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旧车市场与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4.垄断导致的失灵。

五.垄断产生的原因与造成的效率损失1.自然垄断的存在2.资源垄断3.竞争的获胜后的垄断效率损失的表现:1.产量下降2.垄断行业由于存在垄断利润,管理松懈,缺乏尽可能降低成分的竞争压力。

(没有降低成本动力3.垄断者可能不太关心研发,缺乏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资源配置合理的基本原则:效率与公平2、达到帕雷托最优的定义和条件:定义:帕累托效率指的资源的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可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条件:①完全竞争—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很多,每个企业都不能操纵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关于交易的信息是透明的、完全的。

②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供给价格=需求价格。

3、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定义: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优值品、劣值品◆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分配问题4、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职能范围:◆提供公共产品的◆防止和管理垄断◆纠正外部效应◆提供部分市场◆纠正信息不对称◆防止劣值品取代优值品◆预防并制定政策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使分配公平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再分配职能③稳定经济职能④市场管制职能5、政府失灵的表现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③政府部门的扩张④寻租行为6、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富裕程度的指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第二章公共产品1、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可分割性②竞争性③排他性公共产品: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不可分割性②非竞争性(消费者)③非排他性(提供者)第三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的含义: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外部效应的成本和收益不能通过价格来反映。

2、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①组织一体化②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③社会制裁界定产权的条件:(1)产权是明晰的(2)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3)交易成本接近于零3、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1)征税和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4、政府与市场联合纠正的方法(1)污染费(2)押金—退款制(3)可交易许可证第四章公共选择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制度)优点:每个投票人使自己的偏好得到满足,实现了帕雷托最优;避免了“搭便车”。

政府经济学重点(老师画的)

政府经济学重点(老师画的)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外部效应: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获得补偿,或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2.公共选择: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成集体选择的一个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3.利益集团:由少数有共同利益,特别是有共同政治经济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力图影响公共决策的组织4.国际收支:一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贸易5.政府管制: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者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政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6.国家预算:国家财政为了保证政府行使相应的职能,在筹集的分配资金必然要对资金进行预算和测算,使资金的收入量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7.公债: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8.分级财政制度:是指在宪法或相关法律确立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的行使各自的财政权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9.财政收入:在一个预算年度内,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依法取得的货币和实物收入10.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购买物品货者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支出(二).简答题1.市场经济的特征[教材P17](1)自主性。

(2)竞争性。

(3)平等性。

(4)开放性。

(5)系统性。

2.市场失灵的表现(一)公共物品无法充足的提供这是由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决定的。

市场要求等价交换、利益边界的精确性和成本与效益的内在化。

产品生产或提供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其所有。

纯公共物品具有严格的排他性,即其存在利益外溢性。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人都会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这些物品而自己免费使用,因此市场无法提供。

纯公共物品具有严格的非竞争性,应免费提供。

由于不能回收成本和赚取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是不会提供的。

政府经济复习重点学

政府经济复习重点学

政府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体制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3、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性或即期性的调解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4、经济性管制:经济性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信息偏在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并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的管制。

5、管制俘获理论:是指确立政府管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管制机构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

6、激励性管制:所谓激励性管制就是针对原有的进入、价格管制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率的弊端,向被管制企业引进更多的竞争性激励,促进企业内部效率化的一种管制方式。

其主要做法有特许投标制、价格上限管制、时滞管制等。

7、产业政策: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

8、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9、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0、相对多数规则:相对多数规则是指,只要某备选方案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备选方案多就可以胜出,赞同的票数可以不过半数。

这一规则下,投票的结果可能是低效率的,甚至没有确定的结果。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重点

1、政府观(国家观):政府(国家)是最主要的公共部门。

关于什么是政府(国家),有两种不同的典型观点。

第一种将政府视为有机体,即“政府有机论”;第二种把政府看作机械体,即“政府机械论”2、政府有机论:“政府有机论”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3、政府机械论:“政府(国家)机械论”将政府(国家)看作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

个人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第一,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市场中垄断因素的存在,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三,市场本身无法正当地解决外部影响对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第四,市场不完全会阻碍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第五,信息不完全如保险市场等需要政府的介入;第六,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规制。

,第七,市场经济活动经常受到经济波动(例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使稀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第八,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兼顾社会的非市场目标,缩小贫富差别。

5、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4.寻租行为6、判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两个基本准则:1.效率准则(帕累托效率准则)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没有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

产品的最佳产量的决定条件:当MSC=MSB,即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这种配置状态符合“帕累托效率”。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第1章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简答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2章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信息的不对称提示: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社会公平提示: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4.洛伦茨曲线提示: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5.消费的非竞争性提示: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重点

1.政府组织的特征: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2.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作用范围、作用绩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以及如何行使政府的经济职能的一门经济学科。

3.效率准则:(帕累托最优)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臵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两个条件:(1)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2)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坏,那么,这种这种资源配臵的改变就称为帕累托更优(帕累托改进)。

P8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存在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所导致的在资源配臵方面运作不灵,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4.外部效应:市场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不是通过价格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发生,而是直接地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

5.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1)公共政策失败(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和扩张性(4)寻租(解决办法:1、反腐倡廉教育 2、减少行政审批 3、完善政策法规 4反贪贿和洗钱)6.P21私人产品特性:可分割性, 竞争性, 排他性.7.P22、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俱乐部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公共资源型产品)8.公共经济部门的特点: (1)与私人经济部门相互依赖:(2)行为目标的公共性(3)调节机制的计划性(4)考核标准的社会性9.P30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个社会成员按照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会达到有效率的水平。

成立条件: 1、每个社会成员都明确表达自己边际收益,不存在欺诈 2、每个成员都清楚知道其他成员的偏好及其收益(监督)10.公共财政概念:市场经济下,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而从事的同仁11.P40外部效应的内涵: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私人边际收益与外部边际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即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其他经济行为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获得相应的报酬①生产者的外部正效应(养蜂人种果树的人)②消费者的外部正效应(被打疫苗的人)③生产者的外部负效应(污染工厂)④消费者的负外部性(吸烟,交通堵塞)12.P43外部效应的后果1、资源配臵的无效2、正外部效应“利他主义”导致供给不足3、负外部效应“损人利己”导致供给过度。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政治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经济活动和政治行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总结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的过度增长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增加利率等。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活动的手段。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

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平衡预算、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福利。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市场的均衡状态。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理论解释了为何人们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未能有效配置资源和产生最优结果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

生产要素的组合对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5.弹性: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数量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分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对于制定价格策略和预测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众多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只是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政治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023年政府经济学总结(重点)超详细

2023年政府经济学总结(重点)超详细

2023年政府经济学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共85个,分值共:)1、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中的支出政策主要包括()。

A. 购买支出B. 转移支付C. 财政补贴D. 公债2、下述对官僚行为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的学者是()。

A. 布坎南B. 塔洛克C. 马歇尔D. 尼斯坎南3、我国现代公共决策体制优化的基本目标是()。

A. 民主化B. 高效化C. 科学化D. 规则化4、下述属于国民收入分配主体的是()。

A. 政府B. 市场C. 家庭D. 社会5、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主要背景包括()。

A. 经济大危机的发生B. 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C. 国家干预的失败D. 政府管制理论的兴起6、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支流派包括()。

A. 芝加哥学派B. 奥地利学派C. 弗吉尼亚学派D. 罗切斯特学派7、下述物品不宜由市场进行供给的是()。

A. 教育B. 医疗C. 国防D. 公交8、垄断所包括的类型有()。

A. 自然垄断B. 经济性垄断C. 联合垄断D. 行政性垄断9、下列不属于政府失灵的表现为()A. 腐败B. X-非效率C. 外部性D. 决策失误10、垄断所包括的类型有()。

A. 自然垄断B. 经济性垄断C. 联合垄断D. 行政性垄断1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A. 人的道德缺陷B. 政府失灵C. 市场失灵D. 个人主义12、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为()。

A. 自愿B. 竞争C. 供求D. 价格13、俱乐部物品的特征为()。

A. 竞争性与排他性B. 非竞争性与排他性C. 竞争性与非排他性D. 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14、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主体是()。

A. 政府B. 社会C. 市场D. 非政府组织15、因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变动所引起的失业称为()。

A. 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 季节性失业16、当前西方主要国家国有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为()。

A. 独资公司B. 合作制公司C. 国有控股公司D. 股份公司17、尼斯坎南所界定的官僚行为特征包括()。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二、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三、判断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四、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信息的不对称性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6.经济发展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公共物品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政府经济学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负的外部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所导致的经济波动。

P402.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

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使社会各种资源始终处于一种最优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P353.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应达到这样一种状况: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好或不变,而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

经济运行所达到的效率已经使一部分人情况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的情况恶化为代价。

P36~394.外部效应: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对他本身以外的人或组织产生了有益或有害的影响,但经济活动主体并不因此得到补偿或支付代价现象。

P435.信息不对称:信息需求者从信息供给者那里得不到齐备、准确、及时的信息,掌握信息的企业和个人,常常只将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提供给需要信息的机构或个人,或者只是提供部分信息。

P446.基尼系数: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指洛伦茨曲线和绝对平均曲线间的面积A与绝对平均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总面积A+B之间的比值。

G=A/A+B。

一般而言基尼系数在0~1之间。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

P507.二元经济结构: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劳动力相对紧缺因而个人收入较高的工业经济为“一元”,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低甚至为零而劳动力非常充裕因而个人收入很低的农业经济为“另一元”所构成的经济。

P538.经济波动: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有起伏的上升运动。

P559.国家干预经济: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doc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doc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第一章绪论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

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

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政府经济学 - 整理重点

政府经济学 - 整理重点

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的生产、信息的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2、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3、政府经济职能: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

4、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是政府行政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准予其从事某项事务或活动的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的审批、许可、批准、登记、核准、特许、同意、推荐、认可、认定、确认、证明和初审等外部行政行为都可视为行政审批。

主要包括处理申请类审批、确定义务类审批、行政处分和监督类审批。

5、准公共产品:即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两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没有严格地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条件。

俱乐部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共同资源,具有竞争性,但是无法有效地排他。

(1)公共资源(公有私人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如:海洋捕鱼、油田开采、国际互联网、拥挤不收费的道路等。

(2)俱乐部物品(私有的局部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如:剧院、收费公路、图书馆、夜总会、有线电视。

6、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7、中间人投票定理:所谓中间投票人,就是对提案或公共产品需求规模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他正好把其余偶数个投票人划分成人数相等、兴趣相反的两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二章公共产品第三章外部效应第四章公共选择第五章政府管制理论第六章政府管制行为第八章财政政策第九章货币政策第十章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十一章财政支出第十二章税收第十三章公债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资源配置合理的基本原则:效率与公平2、达到帕雷托最优的定义和条件:定义:帕累托效率指的资源的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可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条件:①完全竞争—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很多,每个企业都不能操纵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关于交易的信息是透明的、完全的。

②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供给价格=需求价格。

3、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定义: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优值品、劣值品◆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分配问题4、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职能范围:◆提供公共产品的◆防止和管理垄断◆纠正外部效应◆提供部分市场◆纠正信息不对称◆防止劣值品取代优值品◆预防并制定政策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使分配公平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再分配职能③稳定经济职能④市场管制职能5、政府失灵的表现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③政府部门的扩张④寻租行为6、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富裕程度的指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第二章公共产品1、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可分割性②竞争性③排他性公共产品: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不可分割性②非竞争性(消费者)③非排他性(提供者)第三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的含义: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外部效应的成本和收益不能通过价格来反映。

2、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①组织一体化②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③社会制裁界定产权的条件:(1)产权是明晰的(2)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3)交易成本接近于零3、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1)征税和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4、政府与市场联合纠正的方法(1)污染费(2)押金—退款制(3)可交易许可证第四章公共选择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制度)优点:每个投票人使自己的偏好得到满足,实现了帕雷托最优;避免了“搭便车”。

缺点:成本高、效率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难以产生结果。

2、多数通过规则优点:效率高、成本低缺点:少数利益被忽视;多数对少数的强权;利益集团控制了投票;投票循环;操纵议程控制投票结果;投票策略;多数极权。

3、偏好单峰偏好:指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方案中,对其中一个方案偏好程度最高,对其他方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方案的偏好程度。

离开这个方案后,对其他方案的偏好程度都逐渐递减。

双峰偏好:在备选方案中,投票人对其中一项方案的偏好程度较高,但是沿着某一方向离开该方案向其他方案变动时,偏好程度时而下降继而上升。

4、寻租行为的三种形式(1)、政府无意创租——主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政府管制。

与政府官员制定政策时知识不足是有关系的,(2)、政府被动创租——政府能力不足,利益集团实力太大引起的。

(3)、政府主动创租——是政府官员本身动机不纯,自己本身就已经成为分利集团。

市场条件下最常见的政府寻租行为:(1)、政府定价(来自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市场价格核定价的差额就是租金。

(2)、政府特许权(产品的特别生产许可权和特别销售许可权)——垄断利润就是租金。

(3)、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

(4)、政府订货。

5、官僚追求——预算最大化:假设①双边垄断②信息不对称③预算最大化结论:官僚对公共产品的供给量过剩第五章政府管制理论1、政府管制定义: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行为。

2、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的表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少,因而承担了较高成本的现象。

道德风险:指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合同或契约后,一方以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利用市场机制和利用政府管制。

3、政府管制理论(1)、公共利益理论(public interest theory)(2)、管制俘虏理论(regulatory capture theory)(3)、组织与制度理论(organization and institution theory)(4)、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5)、综合管制理论(integrative regulation theory)第六章政府管制行为1、政府管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政府管制是无形的★政府管制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管制具有地域专用性2、管制分为:经济性管制与社会性管制。

3、经济性管制的定义:在自然垄断和信息偏在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并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管制。

经济管制的内容:★价格管制★进入和退出管制★投资管制★质量管制4、社会性管制的定义: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保护环境,防止灾害为目的,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标准,以及为了禁止、限制特定行为而制定的规则。

社会性管制的内容:★审查★许可证★营业执照★审批★标准设立5、政府管制失灵的原因①政府垄断经营,缺乏竞争,可能导致法定垄断。

②政府的价格管制,可能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③政府进入管制,可能限制了正常的竞争,保护了垄断者的利益。

④政府管制膨胀和机构的膨胀。

⑤管制成本的增加。

⑥政府管制者的无知和个人的经济性。

⑦管制法规的不健全。

6、我国政府管制的现状①过度管制②管制不足③管制机构的交叉和管制职责的不确定性④缺乏统一的管制规划⑤管制者与被管制者的合作7、中国政府管制改革的思路●深化管制体制改革: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

●结合市场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管制。

●管制方式要进行变革,引入竞争管制。

●设置具有独立性的社会性管制机构。

●增强对管制机构的监督。

●落实管制机构的权责和义务,实行管制问责制度。

●加强管制立法建设。

第八章财政政策1、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进行预期性和即期性的调节和控制,目的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分配公平以及产业均衡政策。

2、宏观调控的公式:供求平衡式a、二部门经济平衡:C+I=C+Sb、三部门经济平衡:C+I+G=C+S +Tc、四部门经济平衡:C+I+G+X=C+S +T+MC:消费需求; I:投资需求 G:政府需求,财政支出; X:国外需求;S:居民储蓄; T:财政收入; M:进口3、财政政策:是国家以一定的财政经济理论为依据,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规定的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的基本规则。

4、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制度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变动性,目标、手段和效果的统一性,间接性。

5、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①导向功能: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引导作用。

②协调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度节约、调节功能。

他可以协调地区③控制功能: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和促进,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

④稳定功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恒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6、五、宏观调控的目标第一、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增加就业。

第三、稳定物价。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7、赤字硬赤字与软赤字预算赤字与决算赤字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8、二、财政政策的手段①国家预算: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②税收:税收乘数:税收与国民收入的变化③公债(公债发行和偿还)④财政补贴(是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转移支付(中央财政将集中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按照一定的标准拨付格给地方财政的一项制度)⑤财政投资⑥公共支出第九章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行为准则。

2、货币政策的目标:终极目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基本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3、货币政策的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①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优惠利率③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④不动产信用控制⑤预缴进口保证金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含义不同②政策的实施者不同③政策工具不同联系:①都是经济政策②相互配合其作用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①传导过程差异:财政政策作用于消费者、企业;货币政策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

②政策调整的时滞差异:货币政策调整时滞段,而财政政策的调整必须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按年度进行,时间较长。

③政策调节:货币政策则重于对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则重于对结构的调节。

6、货币政策的局限性①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长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②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在经济衰退时期,货币的流通速度下降,这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也就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抵消。

③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影响政策的效果④要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必然会增加各种经济资源,而货币政策只对资本产生一些效果,而对劳动及土地的运用却缺乏直接影响力。

8、货币的传导机制①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②货币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第十章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1、收入分配政策定义:收入分配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总目标和总任务在收入分配领域制定的原则与方针。

①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②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国民收入再分配③微观和宏观收入分配2、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