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政府经济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合集下载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案例1:《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正义》这个案例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探讨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课程设计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实际问题,分析不同经济政策对公平与正义的影响。

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入:通过引用一些公平与正义的定义和理论,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并探讨经济学在公平与正义研究中的作用。

2. 真实案例分析:选择一些与公平与正义相关的真实案例,例如收入分配不均、社会福利政策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公平与正义问题,并探讨不同经济政策对这些问题的影响。

3. 经济学原理解析:介绍一些与公平与正义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例如效用理论、边际效应等,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公平与正义问题。

4. 学生讨论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观点来表达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对公平与正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优秀案例2:《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这个案例通过经济学原理来探讨环境保护问题。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入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和成本。

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入:通过引用一些环境保护问题的数据和案例,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并探讨经济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环境经济学原理解析:介绍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环境经济学原理,例如外部性、公共品等,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环境保护问题。

3. 环境政策分析:分析不同环境政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污染税等,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政策的优缺点。

4. 环境成本与效益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经济成本和效益,通过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可行性。

5. 学生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观点来分析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2004 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著,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9年。
参考资料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宋涛主编,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相关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等。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应用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
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经济问题 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 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 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 能够客观分析和评价不同经济 理论和政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兼职教师
邀请校内外经济学者、企业家等担任客座教授,提供丰富的实践经 验和案例分析。
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经济学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提高教师教 学水平。
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资源配备
多媒体教室
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教学需 求。
实验室建设
建立政治经济学实验室,提供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等教学支持。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经济 危机理论等。
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 系。
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分析框架构建
结合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经济问题。
关注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如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经济高质 量发展等。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经济制 度。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

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

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经济学原理》:强化思政教育,激发爱国情怀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经济学原理》:强化思政教育,激发爱国情怀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经济学原理》:强化思政教育,激发爱国情怀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授课对象: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全体本科生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石。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分层教学的初级课程,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与分析工具,从而为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经济学基础。

本课程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构成。

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讲授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理论,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行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部分主要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政策协调等。

案例简介:本案例处于经济学原理中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政策的学习阶段。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政策目的,识别政策条件,运用政策手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过程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宏观政策手段,经历了应用这些手段从不成熟到成熟,从单一政策到政策组合,从对经济的影响波动剧烈到逐渐走向平稳。

将这些具体实践用视频播放、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专题研究报告等方式加以体现,强调西方国家与中国在政策制定与使用上的不同前提条件、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尤其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等特点,使学生立足我国国情,理解政府政策初衷,激发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新时代宏观调控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西方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不同作用机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进一步完善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实训报告

政治经济学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政治经济学实训旨在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我希望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现象。

二、实训环境实训过程中,我主要利用了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阅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相关书籍、学术论文,并结合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三、实训原理1. 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通过实训,我深入理解了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商品价格、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应用。

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指出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剩余价值理论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方面的应用。

3. 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出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实训中,我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论文,系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2. 案例分析:选取了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我国经济转型、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等。

3. 讨论交流: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探讨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实训结果1. 加深了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本文是关于《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的背景和重要性的介绍。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市场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学科。

它不仅仅关注单个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竞争,还研究了整个产业中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市场的运作机制。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是一本经典教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

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案例对于研究经济学、进行产业分析以及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和企业行为,解释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经济效果,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

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读者将能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本书适用于经济学、管理学、工商管理、产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启示。

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的内容,我们将深入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中的产业经济现象。

课程目标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的内容,我们将深入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中的产业经济现象。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研究本课程,预期学生能够: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研究本课程,预期学生能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使用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现实中的产业现象进行解释和评估;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问题;通过案例研究,了解和理解实际产业经济中的各种情况,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态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3. 分析社会经济问题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工具;4. 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1.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进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1 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2.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矛盾2.3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2.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2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逻辑的讲解,传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研讨法:组织学生讨论,深入探讨和解析一些政治经济问题;3. 分析案例法:通过分析实际经济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和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步骤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1. 概念引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经济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逐一进行讲解,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3. 研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进讨论,提出质疑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4. 课堂练习:针对理论内容进行一些实际应用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5. 总结回顾: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和观点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准备1. 制作PPT课件,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案例分析、思考题等。

2. 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数据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3. 提前了解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引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讲授理论知识: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3. 案例分析: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宏观经济案例,如中美贸易战、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通过讲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介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通过讲解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家的人生经历和贡献,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家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区域经济学》课程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区域经济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政府决策的科学。

现代区域经济学尤其强调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有机融合的全新理念。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区域观,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广泛阅读相关参考书籍和学习材料,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二、教学案例展示(一)落实课程思政大纲,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大纲是具体教学内容和思政目标结合后的具体阐述,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进行考察。

《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可以归纳为:透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透过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学科自豪感;透过区域政策和案例的解析,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理念。

(二)细化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应用型课程。

该课程一般在经济学专业学生中开设,以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大三学生为主,因此教学内容设置侧重理论的应用和对策部分,尤其注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为重点。

在授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是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和把握的内容。

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平衡充分发展理论框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正在不断丰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尤其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中提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方案,是我国的实践经验总结,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2024鲜版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2024鲜版

科技创新与产业 升级
分析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 推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与 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
人才培养与激励 机制
强调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 的重要性,提出人才培养和 激励机制的完善建议。
创新环境营造与 政策保障
分析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的 影响,阐述政府在营造创新 环境、提供政策保障方面的 作用。
2024/3/28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
2024/3/28
1

CONTENCT

2024/3/28
•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分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应用前景展
望 •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技巧分享 • 政治经济学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构

2
0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3/28
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方式。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商品的价值 和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如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周期性爆发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
2024/3/28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分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 措施。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探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举措, 包括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
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内涵与目标
解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概 念,明确其在国家发展全局 中的核心地位。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作业案例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作业案例

《公共政策概论》第四次作业(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考核内容与形式: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下列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在所提供的案例中,学员任选其一,字数在1000字以上,上传到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

考核要求:案例分析没有固定的答案。

在分析案例时应注意:1、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2、分析时要抓住重点;3、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后呼应;4、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5、应注意掌握教材上的案例分析方法。

6、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

案例分析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案例一福建本月整顿农民工子弟学校台海网9月8日讯(海峡导报驻福州记者林芹)导报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本月将清理登记、整顿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

省教育厅特别强调,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入学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一律免收学杂费,不得加收借读费,严禁将捐资助学、收费行为与学生入学挂钩。

对违规乱收费的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追究学校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本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清理登记和整顿规范,符合办学标准的及时予以审批并颁发办学许可证;未达到设置标准的要确定整改期限,促使其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设置标准,并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到期整改仍不合格的将被依法取缔,在校学生将被妥善分流。

案例二调查称电动车达标用户不同意:多掏钱不安全2010年第四季度,全国自行车工业信息中心在全国10省市开展了一项社会在用电动自行车调研,调研结果于今年3月8日发布。

在其调查的20400个样本中,实测电动自行车平均重量为53.56公斤,其中,小于40公斤的仅占17%;而消费者驾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大多在每小时20至30千米,仅有30%的人驾驶速度在每小时20千米以内。

以上数据显示,在用的电动自行车大多均超出了标准。

而更为关键的是,报告中的另一项数据显示,对在用电动自行车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用户只占不到5%。

经济学高中教案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原理的案例分析

经济学高中教案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原理的案例分析

经济学高中教案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原理的案例分析高中经济学教案:案例分析市场经济原理第一节: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市场经济原理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作为经济学家的一项基本知识,我们需要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为此,本教案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经济原理并应用于实际情境。

第二节:案例分析:市场定价1. 案例背景:假设学生们制作了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手工艺品,并计划在校园教育展销会上销售。

每个学生都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确定手工艺品的最佳价格。

2. 案例讨论:学生们将形成小组,共同探讨如何确定手工艺品的最佳价格。

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什么是市场需求和供给?- 如何衡量手工艺品的价值?-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3. 案例解析: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将参考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理解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

他们还将考虑到市场竞争、成本和利润等因素,以确定最佳价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模拟销售并收集相关数据以验证他们的定价策略的有效性。

第三节:案例分析:市场激励1. 案例背景:假设学生们参加了一项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学生们的任务是发起一项慈善义卖,筹集善款用于当地贫困学生的助学金。

2. 案例讨论:学生们将形成小组,讨论如何在义卖活动中激励他们的同学和社区居民参与,并思考以下问题:- 激励的方式和手段有哪些?- 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如何平衡?3. 案例解析: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将学习到市场经济中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

他们将了解到奖励、竞争、自由选择等因素对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激励方案,并在实际活动中考察其效果。

第四节:案例分析:市场失灵1. 案例背景:学生们将研究一个旅游景点的案例,该景点由私人企业经营,但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和政府对其产生负面评价。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四篇)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四篇)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和分析的学科,它研究民主政治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国家和经济之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使我深入了解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并且学习到了一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过程1.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我选择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因为我认为这门学科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经济和政治的复杂关系,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和分析社会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非常重要。

这门学科不仅帮助我理解了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影响,还使我对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先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教材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主要概念、理论和模型。

(2)案例分析:我通过阅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经典案例,研究国家和经济之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案例,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3)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我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和相关的学术文章,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了解学术界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3. 学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理论知识的提升: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掌握了丰富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了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了解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因和方式,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影响。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学会了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

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

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一) 胡佛总统与克林顿总统谁赚得多1.案例名称:胡佛总统与克林顿总统谁赚得多2.案例适用:宏观经济指标3. 运用知识点:物价指数4. 案例内容:193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的年薪是7.5万美元。

1995年,克林顿总统的年薪是20万美元。

他们谁赚得多呢?如果仅仅从货币量来看,美国总统的工资当然增加了。

但我们知道,在比较收入时,重要的不是货币量多少,而是这些货币能买到多少东西。

货币量衡量的是名义工资,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是实际工资。

我们比较胡佛与克林顿的工资时,应该比较实际工作,而不是名义工资。

当名义工资既定时,实际工资是由物价水平决定的,即名义工资除以物价水平作为实际工资,衡量物价水平的是物价指数。

要比较不同年份胡佛和克林顿的工资,首先要知道这一物价水平的变动。

根据实际资料,以1992年为基年,这一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则1931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8.7,1995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7.6.换言之,在这一时期物价水平上升了14.2倍(107.6÷8.7)。

我们可以根据物价指数来分别计算以1992年为基年的胡佛与克林顿的工资。

1931年胡佛的工资=1931年的名义工资×(1995年消费物价指数/ 1931年消费物价指数)=7.5万美元×(107.6/8.7)=92.7586万美元.同样,可以按1931年美元的购买力计算1995年克林顿的工资:1931年克林顿的工资=1995年的名义工资×(1931年消费物价指数/ 1995年消费物价指数)=20万美元×(8.7/107.6)=1.617万美元.这就是说,胡佛的实际工资是克林顿的4.6倍,克林顿的工资仅仅是胡佛的21%。

尽管在小布什时工资增加到40万美元,但按实际工资仍然不敌胡佛的工资。

这近70年美国总统的实际工资水平大大下降了。

5.案例讨论: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如何考虑物价指数的影响?案例(二)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比较1.案例名称: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比较2.案例适用:消费函数理论3. 运用知识点:边际消费倾向4. 案例内容:据估算, 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

《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市场经济伦理与公平竞争的观念

《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市场经济伦理与公平竞争的观念
公平竞争意识的强化
课程重点阐述了公平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 理论探讨,增强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课程强调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关 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对未来《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展望
进一步完善思政元素融入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争。
公平竞争观念则进一步强调了市场主体 的平等地位和机会均等,要求市场主体 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不得采取不
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 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伦理和竞争观念。只 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市场经济才能健康 、稳定地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思 政元素的体现
公平竞争观念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取市场份额, 而不是依赖于不正当手段。这有助于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 同时也符合市场经济伦理中的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市场经济伦理为公平竞争提供了道德基 础和行为准则,使得市场主体能够在诚 信、公正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参与市场竞
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应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 体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
消费者权益保护
政府应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打击制假售假 、欺诈消费者等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6
总结与展望
对《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总结
市场经济伦理观念的培养
课程通过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经济伦理观念,如诚信、公平、责任等。
公平竞争观念的具体体现
法律保障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等,来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以经济分析方法著称的当代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认为,“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人们认为经济学仅限于研究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到了第二阶段,经济理论的范围扩大到全面研究商品现象,即研究货币交换关系;今天,经济研究的领域已囊括人类的全部行为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决定”。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从经济市场向政治市场的延伸正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扩展,而这一扩展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及采用的分析框架在经济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贝克尔所强调的那样,“经济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而成为一门学科,关键所在不是它的研究对象,而是它的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的解析,进一步说明公共选择理论由经济市场向政治市场跨越的逻辑推理过程。

一、公共选择理论与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theory)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丹斯·缪勒给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定义常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被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

”但其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框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决策视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因素或既定因素。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市场上,个人受利己动机支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个人的动机和目标是利他主义的,超越了个人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两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政府经济学》教案

《政府经济学》教案

政府经济学授课教案辅导教师:王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授课班级:毕节教学点2012春行政管理本科班《政府经济学》教案一、教学任务《政府经济学》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办的行政管理专业专升本学习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员全面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我国现行政府各项财政及宏观经济管理制度,把握政府经济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基本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学时:36学时。

三、教学内容设计:每一章的开篇有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及内容提要,力求给学习者一个清晰的指引。

在结尾有本章小结,其中包括:本章关键词、要点、复习题、讨论题及参考资料。

其中关键词和要点供学习者理清思路,把握每一章的脉络,复习题和讨论题则帮助学习者展开思考,加强理解。

参考资料更多的是帮助学有余力的人去扩展知识面,进行深度学习。

教材共分为十六章,其中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政府经济学的概念,给读者一个最为宏观的印象。

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展开,详细阐释了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其中请大家重点关注公共选择理论。

第六章至第八章主要阐述政府支出,对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第九章至第十三章主要阐述政府收入,主要讲解税收、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

十四章分别介绍了政府预算。

第十五章阐释了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分清各种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功能,最后一章简单介绍了一下国际间的政府经济关系。

四、教学方法:辅导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五、考核形式:考核分为两种形式:平时的作业(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印有形成性考核册。

形成性考核共安排四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的平均分按20%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经济学教学课程的实践(3篇)

经济学教学课程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其教学实践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某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为例,探讨了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我国经济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经济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的内容1.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经济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现实经济场景,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教学内容(1)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基本理论。

(2)应用领域: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产业组织、公共经济学等领域。

(3)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外经济学热点问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评价: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适应社会需求: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公务员的经济学知识与应用

公务员的经济学知识与应用

公务员的经济学知识与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公务员作为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是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公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应了解的经济学知识,并探讨其在工作中的应用。

一、供求关系及市场机制在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核心概念。

公务员需要了解供求关系的原理,包括需求量、供给量、市场均衡等相关概念。

通过对供求关系的掌握,公务员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例如制定合理的政策、调控市场等。

二、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经济决策中的重要工具。

公务员需要学会对项目或政策进行成本与效益的评估,以确定其可行性和值得性。

通过成本与效益分析,公务员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最大效益的目标。

三、税收与财政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财政政策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公务员需要了解税收制度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

在税收和财政政策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公务员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财政收入。

四、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而金融市场是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渠道。

公务员需要关注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了解货币供应、利率、汇率等相关概念。

同时,公务员还需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例如股票、债券、外汇市场等。

对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的了解能够帮助公务员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和推动经济发展。

五、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公务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相关政策和国际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和合作问题。

同时,公务员还需关注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在政策制定中考虑全球化的因素。

综上所述,公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只有通过学习和应用经济学知识,公务员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政府经济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案例:“白色恐怖”依旧,绿色餐具赔钱
“我们的环保产品从一开始就注定卖不出去,巨额的亏损压负下,我们不得不另找出路。

”望着办公室外3万多个平方的厂房,佛山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棉森沉重地对记者说。

现在,他以整个“佛山绿洲”入股了被广东韶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广东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自1995年国家宣战“白色污染”,以纸质用品取代发泡塑料餐具以来,先后有100多家企业投入人力和资金转向环保餐具的研究与开发。

专业从事一次性纸浆模塑制品的生产、销售的佛山绿洲公司成立于1998年,第一期总投资达5000万元,年生产能力1.28亿只,现日产量为40万只。

但几年来,发泡餐具仍然大行其道,在白色的“汪洋大海”中,环保餐具的第一批淘金者们不是仆然倒地就是只剩下苦苦挣扎的份儿。

比较而言,“佛山绿洲”还是其中支撑较久的。

在生产成本上,环保餐具竞争劣势相当明显。

一吨塑料和一吨纸浆板材的价格分别是1.2万元和1.3万元,但制成产品后,价格却相差5倍左右。

其原因在于材料的利用率上,后者的成本要高几倍。

在生产工艺上,前者技术已经成熟,后者则要经过打浆、成型、消毒和包装等6道程序,成本便居高不下。

“环保餐具产业是一项微利产业,规模经济将是我们采用的杀手锏。

”广东“绿洲”将在原“佛山绿洲”的基础上新建生产线,第一步目标是形成每年3亿标件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7300万元。

我国市场的一次性餐具需求量在每年100亿只以上。

韶能集团的另一负责人透露了他的隐忧,“发泡餐具一日不从生产源头上禁止,环保替代品的生产发展就一日不成规模。


发泡餐具公司不理解
“我的产品不降解,它也不降解,为什么它能用,我的就不能用?”深圳德丰盛有限公司日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200万只,投资总额是3500万元,去年销售额是4400万元。

可是,慑于禁白令的威力,与德丰盛合作了5年的零售商“沃尔玛”日前转用了其他产品,仅此一项“德丰盛”每月将损失几十万元。

其总经理姚佩佩女士注意到,替代他们的产品是CT产品(聚炳烯与滑石粉的复合环保产品)。

目前CT产品还没有列入我国一次性可降解餐盒餐具能用技术条件的检验目录中。

德丰盛和另外13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甚至联名斥责,数次发布大幅广告表达对禁白令的不解。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1月发布了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的国家标准,目前已有不少企业的产品已达标,可是,市场上尚未找到不含化工材料而性能、卫生指标又较高的环保餐具;不少产品不过是往聚丙乙烯里混合了改性淀粉等,不可能完全降解。

此外替代品普遍成本过高,生产数量有限,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是否接受都是未知数。

“真正的环保是要鼓励少用、重复使用,而不是替代使用。

”姚女士举上海为例,上海的管理原则是:“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

工厂每月按照生产量或者销售量交纳回收处置费购买“回收标识”,这个标识贴在发泡餐具上犹如有了“准生证”。

政府则将收费用于回收、运输、清洗、再利用等善后工作上。

目前深圳市面上一次性发泡胶餐具销售量每天有336万只,以此计算,深圳每天大约需要10万元回收费用,姚女士认为这个数目用于回收应该够了,企业也愿意承担这项费用,但是却不得其门。

离不开政策和消费者
后来,在京城发生的一场激烈争论却将姚女士们的“反弹”升级。

一个发泡餐具污染治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但会议似乎一开始就走了调,整个会议的主题变成了“发泡餐具究竟有无毒性”的辩论,部分塑料专家和北京市消协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参加研讨会的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夏青一语道破这场有毒无毒之争的玄机。

他说,恰恰是因为国家经贸委关于2000年底禁止发泡塑料餐具的6号令迟迟没有落实,才使很多单位和企业认为政策有可能松动,或对某些地区网开一面。

他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作出战略决策。

国家经贸委一位负责人则称,有关部门正在制订落实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餐具的方案。

但该负责人强调,表面上看,6号令的进一步严格执行对新型环保餐具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新型环保餐具由于自身技术支持没跟上,成本高,现在的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很好。

所以新型环保餐具的生产厂家不能过分依赖政府政策,因为如果这些新型企业不能从质量、价格等各方面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国家也很难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案例分析
一、
1、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方面是有利的,但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当存在污染这种负的外部效应和有利环保这种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是失灵的。

上文案例中,取代发泡塑料餐具的纸质环保产品从一开始就注定卖不出去。

2、根据经济学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当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时,政府政策有时可以潜在地改善市场配置,甚至可以发挥最好的作用(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无效时)。

3、由于外部边际成本的存在,负的外部性使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表现为市场产量大于社会希望的量;由于外部边际效益的存在,正的外部性使私人边际效益小于社会边际效益,表现为市场产量小于社会希望的量。

4、为了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就要对外部性进行内在化。

上文案例中,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管制。

政府可以通过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国家经贸委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落实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
泡餐具的方案”,就是一种管制方式。

二是庇古税(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税,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将污染的成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和补贴。

政府对外部性的反应也可不采取管制行为,而用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提供符合社会效率的激励。

上文案例中,可以对生产发泡餐具的生产厂家收取较高的庇古税,而对生产纸质环保餐具的厂家予以财政补贴或免税。

应该说,第二种方式优于第一种方式。

二、
1、上文案例主要反映的是外部效应问题。

发泡塑料餐具生产由于给社会带来污染,个体的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具有明显的负的外部效应;环保餐具的生产,个体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具有正的外部效应。

而具有负的外部效应的行为常常是供给过度的,正的外部效应行为则供给不足。

2、有用行政产出的短缺。

行政机构存在的理由是社会领域存在着对该机构所提供的产出的需求。

行政部门经常不能有效满足社会或社区对行政产出或服务的需要。

在上文案例中,国家经贸委的“禁白令”未能及时出台使发泡塑料等白色餐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使环保餐具受到强烈的挑战,反映了有用行政产出不足的问题。

3、绿色环保餐具的市场需求面临的价格弹性问题。

由于有明确的可替代产品(白色餐具),所以绿色餐具具有价格弹性,价格对其市场有最突出的影响,在白色餐具存在的情况下绿色餐具的生存之道是降低生产成本,以低的价格竞争。

4、市民环保意识的培育问题。

培育市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减少白色餐具的使用而增加环保餐具的使用。

培育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应成为政府解决外部效应的一项措施。

在对白色餐具企业征收庇古税或给绿色餐具企业补贴的同时,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三、
这一事件与发生在陕西西安的政府“三禁”事件性质一致。

西安市政府以政府令形式明令禁止放鞭炮、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禁止摩托车上路,其政策制定目的是维护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但政策的执行却始终无法到位,警察面对蜂拥的摩托车只能以“法不责众”来敷衍。

好法律、好政策并不只是正确的出发点,它应造就一种环境,它需要广泛宣传发动;更需要执行的保证,使守法者感到自由,使违法者受到处罚。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执行应是一个系统(各执法部门分工太细,相互掣肘也是一个原因),应综合考虑,才能确实取得应有的作用,保持政府的信用。

四、
1、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不能无视绿色环保产品在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以至消亡,政府应发挥积极的政府导向作用,将外部性内在化。

同时,作为绿色餐具的生产厂家也不能过份依赖政府政策,要尽快抓紧技术攻关,扩大生产规模(可以进一步开展企业联合或合并),降低产品成本,早日占领市场。

2、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

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技术转让费太高,厂家不愿意投资;转让费太低,专利权人又不干———以至于有女也愁嫁。

如果政府力度加大,不再允许使用无法降解的产品,那么可降解的新产品就会有销路,哪怕成本高点,厂家也愿意投产,专利权人也愿意转让,使知识形成生产力。

2011秋行政管理本科
邢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