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方向始终向下,跟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且在水面上做好标记。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首先长出来的是子叶,子叶没有明显叶脉,叶子边缘圆滑,无锯齿状;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因为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 + 水氧气 + 养料1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状态1. 定义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特性-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小。
-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大。
-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
3. 转换- 固态→ 液态:熔化- 液态→ 固态:凝固- 液态→ 气态:蒸发- 气态→ 液态:凝结- 固态→ 气态:升华- 气态→ 固态:凝华二、力的作用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力的类型-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浮力: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三、物体运动1.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物体的运动。
2. 运动类型-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运动- 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3. 运动规律-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四、生物的特征1. 定义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2. 生物特征- 生活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由细胞构成五、植物的生长1. 定义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在体积、重量、长度等方面的增加。
2. 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生长- 幼苗生长:幼苗逐渐长大,形成成熟的植物- 植物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开花- 结果:植物开花后形成果实3. 影响生长的因素- 阳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水分: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 温度:影响植物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空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 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六、动物的特征1. 定义动物是指具有动物特征的生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养蚕小窍门:①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的把它刷到桑叶上。
②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③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④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第一课件网4、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着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在幼虫阶段会蜕四次皮。
5、蚕在阴暗、干燥、温暖的环境中生长的好。
6、蚕蜕皮四次后变成五龄蚕,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蚕是8字形吐丝的。
7、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也是各种各样的。
8、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9、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有发达的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个体节,长有三对足,叫做胸足,用来把持桑叶;腹部长有五对腹足,用来爬行;蚕的身体两侧长有气孔,气孔是蚕用来呼吸的通道。
10、剪开蚕茧观察,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
11、蚕蛹平时不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12、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
13、蛹变成蛾的过程叫羽化。
14、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形状像羽毛;胸部长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是一节一节的。
一只雌蛾大约能产400~500粒卵,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
15、如何分辨雌雄蚕蛾雌蛾,腹部肥大,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膀振动飞快。
16、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的形态变化。
17、蚕的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时间约56天。
18、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食物、病虫害、环境的污染等。
19、蚕蛾、蚂蚁、蜻蜓虽然外形差异很大,但它们都有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二对翅,它们都是昆虫。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单元一:动物的生存和保护-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 动物的特征和性: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和性,如毛发、羽毛、鳞片等。
-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在陆地、水中和空中等不同的地方。
- 动物的保护:保护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单元二:家庭常用的物品- 物品的分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分为生活用品、研究用品、电器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娱乐用品等。
- 物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刷子用来刷牙、泥土用来栽培植物等。
- 物品的合理利用: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物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单元三:四季景色- 四季的特征:春天温暖,花草繁盛;夏天炎热,植物茂盛;秋天凉爽,果实成熟;冬天寒冷,大地休眠。
- 不同季节的景色: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如春天的绿色和花朵、夏天的蓝天和海滩、秋天的丰收和五彩斑斓的叶子、冬天的雪景等。
单元四:生活中的水-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 水的状态和性质:水可以存在为液态、固态和气态,具有透明、无味、无色等性质。
- 水的用途:水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 节约用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单元五:简单的机械- 机械的分类:简单的机械可以分为斜面、轮轴、杠杆和滑轮等。
- 机械的作用和原理: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作用和原理,如斜面可以减少力的大小,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等。
- 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我们身边有很多简单的机械,如刷子、剪刀、铅笔刀等。
单元六:物体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 容积的测量: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
- 时间的测量:用钟表等工具测量时间的长短。
单元七:生活中的光- 光的特性:光可以传播,可以反射,可以折射,可以产生阴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教学提纲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 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 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 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常见材料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这些材料可以是天然的,比如石油、木头、棉花、沙子、石头和粘土等;也可以是人造的,比如玻璃、陶瓷、橡胶和塑料等。
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和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融化,经过成型和冷却后制成的。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可以代替钢铁作为建筑材料。
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轻便透明等优点,但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手戴塑料手套和棉布手套的感觉不同,因为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会湿润,而棉布手套透气,手掌会干燥。
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比如铝合金和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新材料有很多种,比如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和变色材料等。
利用新材料可以发明很多东西,比如防弹衣、变色眼镜、防弹玻璃柜、记忆眼镜架、人造钻石和变色勺等。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再利用塑料制品,或者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第二单元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停止振动后物体也就停止发声了。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离不开介质。
固体传声最快,气体传声最慢。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发出的声音,只能依靠特殊装置传递信息。
如果要做小鼓,可以用有圆形口的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或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叫做乐音;有些声音使我们烦躁,叫做噪音。
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
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为了减少噪音对人类的危害,我们可以禁止鸣喇叭,将耳机里加厚垫子,植树或安装消声器等。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
P32、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弹性;会产生弹力。
P33、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P34、压缩空气的应用:充气城堡、足球、充气床垫、喷水壶、充气轮胎、射钉枪。
P45、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空气占据空间。
P26、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有质量;可以用电子秤称瘪皮球和充气以后皮球的质量来证明。
P67、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P6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P8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P9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P1012、在海边;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中有水和空气。
P132、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用纸巾包住土;握一握;发现纸巾湿了。
P133、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法:把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
P134、把土壤放进水中有气泡;搅拌几下;气泡消失;静置一分钟;土壤和水出现分层。
P135、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P146、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P147、保水性最差的是沙质土;渗水性最差的是黏质土;保水性、渗水性都较好的是壤土。
P168、比较沙质土和黏质土的方法有哪些?P14-15答:(1)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
(2)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硬;黏质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沙质土握不成团;黏质土能握成团。
(4)比较渗水性: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
9、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P1710、改良土壤贫瘠的方法:①种植绿肥②多施农家肥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
P1811、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水分。
三下科学知识点

三下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包含多个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天气现象以及土壤和岩石等。
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以下列举部分内容供参考:- 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也有所不同。
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非常重要。
-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也有所不同。
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对于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 温度与水的变化: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 天气变化:天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
学习天气观测和预测的方法,对于了解天气变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非常重要。
- 岩石和土壤:岩石是地球的基本构成物质之一,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非常漫长。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类型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和生态系统的运作非常重要。
这些只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一部分,每个单元都有更深入的内容和实验活动。
学习科学需要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知识点梳理(修订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知识点梳理(修订版)一、物体属性和测量1. 硬度:物体的硬度是指物体对外力的抵抗能力。
硬度的大小可通过触摸或敲击来感受。
2. 形状:物体的形状可以是圆的、方的、长的等等。
形状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判断。
3. 长度:物体的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程度。
长度可以用尺子、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4. 容量:物体的容量是指物体能够盛放的液体多少。
容量可以用、储液量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5. 弹性:物体的弹性是指物体受压或拉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可以通过压缩或拉伸来观察。
二、物体的运动1. 运动: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等。
2. 方向: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方向。
方向可以通过箭头或指示物体移动的线来表示。
3. 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速度可以用快、慢、远、近等词语来描述。
三、天空和地球1. 太阳:太阳是地球周围的恒星,是万物生长和光热的主要来源。
2. 星星:星星是夜空中闪烁的亮点,有的星星会组成星座。
3. 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有不同的形状,并且会有满月、半月、新月等状态。
四、灯光和声音1. 光源:光源是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灯泡等。
光源可以照亮周围的物体。
2. 阴影:阴影是由遮住光线的物体形成的暗影。
3. 声音来源: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如人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等。
4. 声音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不同有关。
五、天气和季节1. 晴天:晴天是指天空没有云的天气。
2. 多云:多云是指天空有很多云的天气。
3. 下雨:下雨是指天空的水滴从云中落下来。
4. 雪天:雪天是指天空飘着雪花的天气。
5. 季节:季节是指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时期。
六、植物的生长1. 种子:种子是植物的种类,可以通过播种来种植。
2. 发芽:发芽是指种子在适当条件下开始生长。
3. 生长:植物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称为生长。
4. 根:根是植物的一部分,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三年级科学下册素材 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

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和水分等物质的混合物,是植物生长的乐园,因为它能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
2.把土壤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加热土壤,我们观察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并且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继续加热,会有烟冒出,并闻到糊臭味,说明土壤里有腐殖质。
4.土壤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是地球陆地生命的营养库。
第二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土壤按质地分,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2.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特点是: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好;易干旱,养分易流失。
适合西瓜、仙人掌、花生、土豆等生长。
3.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特点是: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性能好,通气、透水性能差。
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生长。
4.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特点是: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第三课岩石与矿物1.介绍岩石应该从岩石的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的进行。
2.花岗岩的主要特征:颜色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
3.砾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
4.页岩的主要特征: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
5.石灰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
6.大理岩的主要特征: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7.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能够提取有价值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从矿石中可以提炼出金属和非金属。
第四课播种发芽1.凤仙花种子的特征:小颗粒,呈球形,直径1到3毫米,棕褐色。
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①挑选颗粒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选一个合适的花盆,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花盆底部铺沙石,沙石上盖疏松肥沃土壤。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
P3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P33、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P34、压缩空气的应用:充气城堡、足球、充气床垫、喷水壶、充气轮胎、射钉枪。
P45、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空气占据空间。
P26、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有质量,可以用电子秤称瘪皮球和充气以后皮球的质量来证明。
P67、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P6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P8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P9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P1012、在海边,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中有水和空气。
P132、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用纸巾包住土,握一握,发现纸巾湿了。
P133、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法:把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
P134、把土壤放进水中有气泡,搅拌几下,气泡消失,静置一分钟,土壤和水出现分层。
P135、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P146、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P147、保水性最差的是沙质土,渗水性最差的是黏质土,保水性、渗水性都较好的是壤土。
P168、比较沙质土和黏质土的方法有哪些?P14-15答:(1)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
(2)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硬,黏质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沙质土握不成团,黏质土能握成团。
(4)比较渗水性: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
9、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P1710、改良土壤贫瘠的方法:①种植绿肥②多施农家肥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复习下册重难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植物在它们的新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4.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怎么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答: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9.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为什么不容易将萌发的植物幼苗移到花盆中?答: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所以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
12.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有水的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水变少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运动状态。
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首先要确定参照物,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以公交站牌为参照物,行驶中的公交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公交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中心点,然后根据相对中心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3.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运动的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按照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思考:生活中直线运动有哪些?曲线运动有哪些?直线运动:电梯升降、汽车前进、掉落的苹果、上升的红旗、扶梯上的人等。
曲线运动:抛出的篮球、飘落的树叶、荡秋千的孩子、摩天轮的座椅等。
小球从桌面上滚动后落到地面的过程运动路线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在桌面上滚动过程是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下落过程是曲线运动。
4.各种运动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相互联系。
物体有多种运动方式,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方法: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记录圆点的运动轨迹。
5.物体在斜面上有静止、滚动和滑动三种情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冰刀在冰面上滑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如车轮在路面上滚动。
正方体在斜面上可以静止或滑动;球形或圆形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滚动;六棱柱或十二棱柱在斜面上既有滚动又有滑动。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放置方式、斜面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6.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实验(1)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材料:两条斜坡轨道;两个小球;秒表。
方法:以轨道最高处为起点,轨道最低处为终点。
发令员发出“开始”指令的同时操作员松开双手让小球自然滚动,计时员开始计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涵盖了许多有趣而有益的科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科学知识点,包括天文学、地理学、物质与变化、生物学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在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学生会学习到关于太阳和月亮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到太阳是我们的星空中最大的天体,它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支撑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到月亮是太阳系中的天体,它通过反射太阳光线而产生明亮的光芒。
他们还将学习到有关日食和月食的知识,了解这些天文现象的成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地理学方面的知识点。
在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学生会学习到有关地球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由陆地和水域组成。
他们还会学习到地球的四季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到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对地球的奇妙之处有更深入的了解。
再来,我们看看关于物质与变化的知识点。
在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学生会学习到关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到物质是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它可以有不同的性质和状态。
他们还会学习到物质可以经历物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的转变。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到溶解、蒸发等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点。
在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学生会学习到关于生物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到植物和动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生物。
他们将学习到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此外,他们还会学习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光合作用,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食物链。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对生物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
综上所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涵盖了许多有趣而有益的科学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对天文学、地理学、物质与变化以及生物学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
这些知识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部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常见材料第1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的材料叫自然材料。
3.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生活中的材料可分为两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常见的自然材料有:石油, 木头, 棉花, 沙子;人造材料有:玻璃, 橡胶, 塑料, 纸, 金属, 纤维等。
6.玻璃是自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为什么?答:玻璃是人造材料,玻璃是用沙子等材料制成的。
第2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再灌入凉水会变硬。
3.塑料的优点:加工简单, 不怕水, 不易变形, 不生锈等。
缺点:会老化,不耐高温,埋入土里不简单降解。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又什么不足?答:优点: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缺点:塑料不易降解,简单造成污染。
5. 两只手分别戴塑料手套和棉布手套,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6.合金是由几种金属或金属及非金属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性能。
如:铝合金,钛合金等。
7.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 国防等领域。
8.合成纤维:耐高温, 不易燃烧,可用于制作特殊用途的服装。
9.纳米材料:晶粒微小, 强度很高。
1米=10亿纳米。
10.新材料有:复合玻璃, 合成纤维, 纳米材料, 变色材料, 防弹玻璃等。
11.什么是“白色污染”?减少“白色污染”有什么建议?答:“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运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建议:(1)少用或不用塑料袋;(2)减少运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4)运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第二单元声第3课倾听声音1.生活中到处充溢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人类可以靠声音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知识
点汇总
1. 生物
- 动物的分类:
-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指能分泌乳汁喂养幼崽的动物,如狗、猫等。
- 鸟类:鸟类是指具有羽毛和喙的温血脊椎动物,能飞行,如
鸽子、鸭子等。
-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指没有羽毛、身体呈长条状或扁平状、会爬和游泳的冷血脊椎动物,如蛇、鳄鱼等。
- 昆虫:昆虫是指具有外骨骼和三对关节足的无脊椎动物,如
蝴蝶、蚂蚁等。
- 植物的特点:
- 植物有根、茎、叶和花。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2. 物理
- 物体的测量:
- 长度:使用尺子或测量带进行测量。
- 重量:使用天平或磅秤进行测量。
- 温度: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 物体的性质:
- 固体:不易变形,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形状。
- 气体:无固定形状和体积,能自由流动。
3. 化学
- 物质的分离:
- 过滤:用过滤纸或筛子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
- 蒸发: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蒸发液体,从而分离物质。
- 溶解:将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然后通过蒸发液体分离溶质。
- 磁性分离:利用磁性物质吸附特性,通过磁铁分离固体与非磁性物质。
- 酸、碱与中性物质:
- 酸:酸能与碱中和,在水中呈酸性。
- 碱:碱能与酸中和,在水中呈碱性。
- 中性物质:中性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在水中呈中性。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的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资料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 动物特征:有的有毛发,有的有羽毛,有的有鳞片,有的没有腿等。
-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 植物特点:有的有根、茎、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生长繁殖等。
第二单元:生活物质与能源- 生活物质:空气、水、土壤、光、能量等。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可溶解物质,可以变成固态、液态和气态。
- 空气的特点:透明无色,可以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等。
-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可以被反射、折射等。
第三单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食物链:植物是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是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是三级消费者等。
- 相互依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存,保持生态平衡。
- 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创建美丽的家园。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的颜色、气味、温度等发生明显变化。
- 溶液的制备: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第五单元:力与运动-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浮力、重力等。
- 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方向等。
- 安全意识:运动中要保持安全,注意力的使用和紧急情况的应对。
第六单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水、电、纸张等资源,降低浪费。
- 环境保护:减少垃圾、回收利用,保持环境清洁等。
第七单元:天气和季节- 四季变化: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和气候变化。
- 天气变化: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会对人们的穿着、饮食、外出活动等产生影响。
第八单元:太阳系和月亮- 太阳系的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卫星组成。
2021年【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闻)、(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就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内部构造相同,都有胚根与胚芽。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与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根的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目的就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的作用:①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②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书P8:研究根的作用实验,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变少了,证明根能够吸收水分。
8、凤仙花的叶子都就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就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9、植物的叶子与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就是(绿)色的。
10、植物的叶的作用:绿叶就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就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就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阳光(提供能量)叶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氧气 + 养料绿叶 (地点)书P11:为什么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立即死亡:因为小老鼠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植物的叶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所以小老鼠没有立即死亡。
11、植物的茎的作用:①支撑植物;②运输水分与养料。
书P13:研究植物茎的作用:芹菜放在红色水中一段时间,发现茎的横切面有许多小红点,证明茎能够运输水分。
植物的茎内有许多小细管,叫做导管,能运输水分与养料。
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与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这四个阶段。
我学会了用(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14、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与温度)等。
(注:植物的生长未必一定需要土壤,例如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植物的萌发不需要阳光与土壤。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节在有些植物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
叶子与花、果实都就是长在节上的,所以可以通过找叶子的生长方位来找节。
1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就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她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周期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就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就是从(卵)开始的。
观察蚕卵的颜色(浅黄色→赤红色→紫黑色)、大小(比芝麻小)、形状(扁圆形)。
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记住:P23页“养蚕窍门”。
3、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在茧内蜕(2次)皮。
4、蚕(幼虫期)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身体有许多环节(13节)。
头部有咀嚼式的口器,可以咀嚼桑叶。
胸部有三对胸足,用来把持桑叶进食。
腹部有四对腹足与一对尾足,帮助身体进行运动,背上还有一个尾角。
身体两侧有9对小黑点,叫气门,用来进行呼吸。
6、变蛹前的蚕就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就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与幼虫区别很大。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蛹的身体呈(纺锤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一对黑色、小圆形、隆起的复眼,胸部没有环节,(腹部有环节,环节上有气门),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的背面有(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体色呈褐色。
当收到外界刺激时会动,例如轻轻的触碰、光照与声音。
7、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
蚕蛾就是蚕的(成虫),分雌蛾与雄蛾,雌蛾与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一下能产300-500颗卵。
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并长有复眼与口器(口器失去吃食功能);胸部有(两对翅,但失去飞行能力)与三对(胸足),腹部有(环节),环节上有(气门)。
9、蚕蛾就是(昆虫),因为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胸足)。
具备了昆虫的特征。
昆虫还有:蚂蚁、蜻蜓、蝴蝶、蟑螂等。
注意:蜘蛛与蜈蚣不就是昆虫。
10、(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1、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蚕的生命周期(寿命)大约为56天。
12、养蚕、抽取蚕丝,就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与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13、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14、动物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从卵孵化而来:鱼、青蛙、鸡、蚊子、苍蝇、蝗虫、、蜻蜓、蝴蝶、蚕等方法一:按出生方式分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羊、熊猫、猪等变态(一般来说就是昆虫与两栖类动物):青蛙、蚊子、苍蝇、蚕、蝴蝶、蜻蜓等方法二:按身体形态变化分不变态:鱼、鸡、狗、猫、人等(鱼与鸡虽然就是卵生动物,但幼年时与成年时样貌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就是不变态的)15、不同的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长短也不相同。
16、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
第一个时期就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就是青春发育期,即10岁-20岁之间。
脑的生长在第一个生长发育期最快。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就是保证小朋友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17、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
第三章温度与水的变化1、水按手的感觉分类:可分为烫水、热水、温水与凉水。
但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够准确,不一定可靠,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书P44:温度计的读与写,读作:零下8摄氏度,写作:-8℃。
读数时应该平视(知道什么就是仰视,什么就是俯视。
)3、书P45,测量水温,要注意: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端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③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5、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就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0 ℃。
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跟水相比,冰的特点就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冰与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6、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冰的温度升至 0℃时开始(融化),并且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就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用手捂着,加热水,哈气等都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8、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瞧见。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
冰棍在外面放一段时间后包装袋上会有小水珠、冰镇饮料瓶外面有小水珠等,都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书P56,解释装了冰的玻璃杯外壁的小水滴就是怎样形成的?9、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与气态)存在。
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就是(温度)的变化。
书P58,水的三态转换图非常重要!10、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
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就是37℃。
阅读书P62,体温计的相关资料。
第四章磁铁1、科学家测试了许多种材料后,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品,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不能吸引金属(铜、铝)。
除了铁之外,磁铁还能吸引钴与镍。
注意:新版的一元、五角、一角硬币可以被磁铁吸引,证明都含有铁;老版的五角、一角与分头的硬币都不能被磁铁吸引,证明硬币中不含有铁。
所以,我们可以用磁铁来检验物体中含不含铁。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比如:玻璃,纸、布、木板等,但不能隔着太厚的东西。
2、磁铁(不一定就是铁)做的;磁铁有(各种形状),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如:环形磁铁、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等等。
3、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注:磁铁如果被摔断了,摔断的两块磁铁会重新拥有两个磁极!4、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确切的证据;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瞧更可靠。
并且实验的物品种类越多,结果就越可靠!科学实验的顺序就是:先预测,再实验,最后确认或修正最终的结论。
6、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就是(固定)的。
但磁力并不就是永远不变的,比如磁化其她铁钉后,磁铁本身的磁力会减弱。
7、把两块磁铁相互吸引的结合(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强),把两块磁铁相互排斥的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弱)。
8、指南针就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最早的指南针就是“司南”,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一般的磁铁都由(磁针与方位盘)等组成,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针)。
书P77,指南针的使用方法,需掌握!9、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
用磁铁的一个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
然后要(标明南、北极)。
南北极可以用已知磁极的磁铁来确定。
与南极相互吸引的就是北极,相互排斥的就是南极。
10、了解资料库P82-84的知识:为什么指南针总就是指向南北方向?因为地球就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两个磁极就在地球的南北极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