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港置管血栓形成的相关风险因素及护理方法

合集下载

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CVC相关性血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引起广泛关注。

CVC指的是中央静脉导管,通过其输液可以在肿瘤患者中长时间提供给药和输液治疗。

然而,CV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的有效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预防策略1. 选择合适的中央静脉导管选择合适的中央静脉导管是防止CVC相关性血栓的首要步骤。

研究表明,插入肿瘤患者CVC时,选择关键部位和合适的导管类型,如颈内静脉置管等,可以显著降低CV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2.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被广泛应用于CV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和管理。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因此,低分子肝素(LMWH)等抗凝剂被广泛应用。

然而,使用抗凝剂还需要考虑患者不同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出血风险。

因此,在应用抗凝剂时应权衡潜在的优势和风险。

3. 导管护理和定期更换良好的导管护理和定期更换对于预防CV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有关。

因此,严格执行导管护理和定期更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CV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

管理策略1. 抗凝治疗的管理对于已经发生CVC相关性血栓的患者,抗凝治疗是首选的管理策略。

早期治疗可以帮助溶解血栓、预防扩张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血栓溶解治疗当发生CVC相关性血栓导致严重症状时,血栓溶解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是常用的溶栓药物,可促使血栓的溶解和恢复血流。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CVC相关性血栓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管理策略。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直接清除血栓或修复受损的血管来恢复血液循环。

结论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有效的预防和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预防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预防和护理
落实情况
这些措施在医院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和落实,医护人员接受了相关培训,确保能够正确执行 。
效果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的落实,该医院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 和护理效果得到了提升。
案例二:护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
原有护理方法
改进措施
在某医院,原有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存在 一些问题,例如未定期更换敷料、未及时检 查回血等。
预防措施、改进护理方法等。
02
应用情况
这些综合措施在医院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和落实,医护人员接受了相关
培训,确保能够正确执行。
03
效果
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该医院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发生率明显降
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得到了提升。同时,医院的整体形象和服
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2023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 的预防和护理》
汇报人:XXX
目 录
•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概述 • 预防措施 • 护理方法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概述
定义与危害
定义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是指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时,由于 各种原因导致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管腔堵塞,影响输液效 果和进程。
02
对于不同年龄、病情和治疗方法的患者,其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预防和护 理措施尚待进一步探讨。
03
未来研究应关注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护理提供 更为精准的建议。
THANK YOU.
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诱发血栓形 成。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精选文档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精选文档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1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并随着静脉输液港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预防导管的渐进性堵塞。

根据原因可分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根据堵塞的程度,可分完全性堵塞和不完全性堵塞。

若发现输液速度变慢、冲管时阻力变大,可能为导管不完全性堵塞,应立即查明原因;若发生血栓性堵塞时,采用尿激酶(5 000 U/mL)溶解血栓;非血栓性堵塞时情况较复杂,药物沉淀堵管,在药物配伍禁忌不明时,采用生理盐水为宜或咨询药理学家是否有溶解沉淀药物的制剂。

均用三通负压方式再通导管,防止栓子进入血液循环。

预防要点:输液前后使用不少于20 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确保彻底冲净导管。

24 h连续输液者8 h需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1次。

导管彻底冲洗干净后正压封管,并强调规范封管的重要性[4]。

封管液一般采用浓度为50U/mL~100 U/mL的肝素溶液,患慢性咳嗽或咳嗽剧烈等胸腔压力增加者,肝素液浓度不宜过低,防止胸内压力增加时血液反流至导管形成血栓。

静脉输注时及时更换补液或及时结束输液并封管,防止血液倒流。

尽可能选用单腔输液港,同型号双腔管与单腔管相比,双腔管管腔内径小,容易发生堵管,使用时冲管、封管更要彻底冲净,双腔输液港非同时使用时,需轮流使用两侧管腔。

治疗间隙每月冲管1次并用50 U/mL~100 U/mL的肝素液封管。

2 输液港相关性感染感染分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全身性感染原因:化疗后白细胞低、免疫力低下;无菌操作不严格。

局部感染原因有病人切口感染或皮袋术后延期愈合。

预防要点:按医嘱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提高白细胞;住无菌层流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加强局部观察、换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时,戴无菌手套,75%乙醇脱脂、碘伏消毒3遍,范围不小于15 cm×15 cm,透明敷贴应选用9 cm×12 cm大小并全面覆盖穿刺点。

一例输液港植入患者出现颈内静脉血栓的护理案例分享PPT课件

一例输液港植入患者出现颈内静脉血栓的护理案例分享PPT课件

建议一
建立完善的术后观察制度 ,对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 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 。
建议二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和水 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 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期锻炼指导与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肢 体功能锻炼。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提高肢体活动能力和耐力。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 者需求和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的护 理干预。
05
药物治疗管理及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严格掌握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 ,确保药物疗效。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 现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应 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处理。
对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
风险。
做好药物宣教工作,向患者及 家属讲解药物作用、注意事项
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提高对输液港植入后 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 能力
输液港植入简介
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 输液装置
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主要用于需要长期或重复静脉给药的 患者
颈内静脉血栓概述
颈内静脉血栓是一种罕见的并发 症
可能与输液港植入手术、患者血 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
及时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严重后 果至关重要
胸壁皮下组织
化疗方案
按照既定化疗方案进行 周期性治疗
颈内静脉血栓发现与处理
01
02
03
04
血栓发现
患者化疗期间出现颈部不适, 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内静脉血栓

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适应症:1、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的输注;2、长期反复输注血制品、营养液、抗菌药物等;3、造影剂推注。

禁忌症:1、穿刺部位确诊或疑似感染;2、患者体型、体质不适宜任意规格输液港的尺寸;3、患者确诊或疑似对输液港的材料有过敏反应;4、严重的肺阻塞性疾病;5、预穿刺部位曾经放射治疗;6、预插管部位有血栓或经过外科手术。

并发症:1、导管阻塞原因分析:导管堵塞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并且随着静脉输液港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据堵塞原因分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

在使用输液港过程中,若发现输液速度变慢、冲冠时阻力变大,要考虑堵塞的可能,应暂停输液并查明原因。

护理对策:①输液压力不高于25Psi,过高压力会损伤导管的三向瓣膜结构,②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注刺激性大、浓度高的液体,再输注常规液体。

在输注高粘滞性或刺激性药物前后,以及从输液港抽血、输血后、输注胃肠外营养液期间均应及时用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确保导管彻底冲洗干净。

③冲洗时穿刺针的出液口应背对注射座的导管出口,这样在冲洗时可以在注射座内形成涡流,从而有效冲洗注射座内的残留药物。

④必须正压封管,防止拔针时血液反流。

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以脉冲式冲干净输液港内的血液或药物成分,再用肝素生理盐水5ml封管,当药液剩下最后0.5ml时,边推注肝素生理盐水边撤出头皮针,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

⑤在输注不同液体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沉淀引起导管堵塞。

⑥治疗间歇期应按操作规程每月冲管一次。

2、输液港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输液管相关性感染分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

导管冲洗不彻底是发生输液港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冲洗不彻底导致感染凝块集聚在注射座的硅胶隔膜下,成为输液港相关性感染的来源。

颈内静脉置管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危险率高,因此对于成年患者,锁骨下静脉对控制感染来说是首选部位。

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及护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及护理
相较于PICC每周需要换药,输液港只需每4周去一 次医院,维护简单方便。
输液港缺点
1 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并取得资质证的才能进 行手术植入 2 拆除时需要再进行一次手术 3 价格比传统的CVC或PICC更昂贵 4 每次穿刺时患者有轻微疼痛感 5 输液港功能发生异常时纠正手段更复杂、困难
输液港常见并发症
护理措施:要严格按照规程使用配套
的无损伤穿刺针。如果发生输液部件松脱 时,要及时重新固定;对于冲管及封管一 定要严格按照护理规程进行,在输注过程 中嘱咐患者减少活动;在 使 用 IVAP 输 注 时,应密切询问患者是否有胀痛、 红肿、麻木、皮下结节、发热等不适,局 部给予地塞米松湿敷,可减轻炎症程度及 缩小炎症范围。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及护理
01
相关概念
02
输液港常见并发症
03
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输液港PORT
输液港又称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 装置,是一种可以植入皮下的 血管通道系统,可以提供长期的 静脉输液治疗。
什么是输液港?-化疗神器
输液港的全称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 系统, 它分为三部分:无损伤针、 置入静脉的导管、埋藏在皮下与输液 针连接的注射座(港体)。注射座连 接插入大静脉的导管形成长期血管通 路,发挥类似港口的作用,故称作 “输液港”。
输液港外渗的原因有哪些?
(1)穿刺部位不正确,针头未进入储液槽。 (2)穿刺针过短,未到达储液槽内:选择穿刺针型号与患者实 际情况不符。 (3)穿刺针固定松脱:护士固定穿刺针方法不妥当、患者活动过度、多汗或有渗血渗液 时,未及时给予更换敷贴固定,造成穿刺针脱出至皮下组织,导致输注外渗。 (4)输液港穿刺隔受损:未严格按要求使用无损伤针, 而是使用普通穿刺针穿刺输液港, 造成穿刺隔受损。 (5)导管破裂,药液从破裂处漏出致皮下所致。 (6)纤维蛋白鞘形成:药液返流致皮下组织。 (7)导管从港体滑脱、导管移位。 (8)夹闭综合征致导管断折:导管夹闭综合征是指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进入第 1 肋骨和锁骨之间狭小间隙,受第 1 肋骨和锁骨挤压而产生狭窄或夹闭而影响输液,严重 时可致导管破损或断裂

输液港的风险及应急预案

输液港的风险及应急预案

一、引言输液港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输液装置,因其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输液港的复杂性,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风险。

本文将对输液港的风险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输液港的风险1. 感染风险输液港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分泌物等;全身感染则可能引起发热、寒战等症状。

2. 血栓形成输液港内可能形成血栓,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严重者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3. 穿刺损伤在置入或调整输液港的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如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

4. 渗漏输液港周围组织可能发生渗漏,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溃烂等。

5. 渗液输液港周围组织可能发生渗液,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溃烂等。

三、应急预案1. 感染风险(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输液港周围皮肤护理。

(2)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如发现感染迹象,立即通知医生。

(3)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抗感染治疗,包括抗生素的使用。

2. 血栓形成(1)加强输液港周围皮肤护理,预防血栓形成。

(2)定期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如发现血栓迹象,立即通知医生。

(3)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抗凝治疗,如华法林、肝素等。

3. 穿刺损伤(1)在置入或调整输液港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2)如发现穿刺损伤,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4. 渗漏(1)加强输液港周围皮肤护理,预防渗漏。

(2)如发现渗漏,立即通知医生,调整输液港位置或更换输液港。

5. 渗液(1)加强输液港周围皮肤护理,预防渗液。

(2)如发现渗液,立即通知医生,调整输液港位置或更换输液港。

四、总结输液港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输液装置,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关注其潜在风险。

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和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可有效降低输液港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原因
1、患者相关因素:常见于恶性肿瘤、手术、外伤、长期卧床、脱水或休克等。

2、导管相关因素:导管材料、导管管径、导管尖端位置。

3、操作和治疗相关因素:置管者操作、药物性质、输液速度、冲/封管技术等。

预防措施
1、置管前: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血栓史或家族史、有无大手术史、高凝状态的慢性疾病、多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史等)。

进行体格检查:进行双上肢臂围测量,观察置管侧肢体有无肿胀、肩部、胸壁静脉是否明显显露等。

在满足治疗需求的情况下,选择材质柔软,外径最小、管腔最少、创伤最小的导管。

2、置管中:推荐使用超声引导,可评估血管条件避免反复穿刺,首选贵要静脉,缓慢匀速送管,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3、置管后:确保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于右心房交界处或上腔静脉下l∕3o
4、物理预防:鼓励患者早日进行picc功能锻炼操进行肢体活动,做好日常活动项目的健康宣教,多饮水,勤观察置管侧肢体臂国,重视患者主诉(有无手指麻木、疼痛紧绷感等)
5、正确使用冲封管技术。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1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并随着静脉输液港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预防导管的渐进性堵塞。

根据原因可分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根据堵塞的程度,可分完全性堵塞和不完全性堵塞。

若发现输液速度变慢、冲管时阻力变大,可能为导管不完全性堵塞,应立即查明原因;若发生血栓性堵塞时,采用尿激酶(5 000 U/mL)溶解血栓;非血栓性堵塞时情况较复杂,药物沉淀堵管,在药物配伍禁忌不明时,采用生理盐水为宜或咨询药理学家是否有溶解沉淀药物的制剂。

均用三通负压方式再通导管,防止栓子进入血液循环。

预防要点:输液前后使用不少于20 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确保彻底冲净导管。

24 h连续输液者8 h需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1次。

导管彻底冲洗干净后正压封管,并强调规范封管的重要性[4]。

封管液一般采用浓度为50 U/mL~100 U/mL的肝素溶液,患慢性咳嗽或咳嗽剧烈等胸腔压力增加者,肝素液浓度不宜过低,防止胸内压力增加时血液反流至导管形成血栓。

静脉输注时及时更换补液或及时结束输液并封管,防止血液倒流。

尽可能选用单腔输液港,同型号双腔管与单腔管相比,双腔管管腔内径小,容易发生堵管,使用时冲管、封管更要彻底冲净,双腔输液港非同时使用时,需轮流使用两侧管腔。

治疗间隙每月冲管1次并用50 U/mL~100 U/mL的肝素液封管。

2 输液港相关性感染感染分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全身性感染原因:化疗后白细胞低、免疫力低下;无菌操作不严格。

局部感染原因有病人切口感染或皮袋术后延期愈合。

预防要点:按医嘱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提高白细胞;住无菌层流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加强局部观察、换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时,戴无菌手套,75%乙醇脱脂、碘伏消毒3遍,范围不小于15 cm×15 cm,透明敷贴应选用9 cm×12 cm大小并全面覆盖穿刺点。

输液港植入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输液港植入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植入输液港术后的常见护理问题植入输液港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护理问题:1. 植入部位感染:术后的植入部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到输液港的使用。

2. 输液港堵塞:由于输液港内导管长时间不使用,血液容易凝结,导致输液港堵塞,进而影响药物输注。

3. 输液港脱落:术后不当的护理或外力撞击等因素可能导致输液港脱落,造成患者出血或感染风险。

4. 输液港周围皮肤护理:植入输液港的皮肤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二、输液港植入术后的护理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植入输液港术后的护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术后伤口护理:植入输液港的术后伤口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如有异常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2. 输液港定期使用:术后的输液港需要定期使用,推荐每周至少使用一次,以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堵塞。

3. 输液港定期维护:定期对输液港进行清洁和护理,包括清洁注射口周围皮肤、消毒输液港及导管等,以预防感染。

4. 输液港固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挤压、撞击输液港部位,保持输液港的固定和稳定。

5. 定期复查:术后植入输液港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检查输液港是否正常使用,以及输液港周围皮肤情况等。

以上是植入输液港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您向专业医护人员沟通。

植入输液港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植入输液港通常是为了方便患者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比如化疗、静脉营养支持等。

对于植入输液港术后的护理,需要特别重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术后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植入输液港术后,患者的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且保持干燥清洁。

任何情况下,如果患者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处理,以免感染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输液港的定期使用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1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并随着静脉输液港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预防导管的渐进性堵塞。

根据原因可分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根据堵塞的程度,可分完全性堵塞和不完全性堵塞。

若发现输液速度变慢、冲管时阻力变大,可能为导管不完全性堵塞,应立即查明原因;若发生血栓性堵塞时,采用尿激酶(5 000U/mL)溶解血栓;非血栓性堵塞时情况较复杂,药物沉淀堵管,在药物配伍禁忌不明时,采用生理盐水为宜或咨询药理学家是否有溶解沉淀药物的制剂。

均用三通负压方式再通导管,防止栓子进入血液循环。

预防要点:输液前后使用不少于20 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确保彻底冲净导管。

24 h连续输液者8 h需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1次。

导管彻底冲洗干净后正压封管,并强调规范封管的重要性[4]。

封管液一般采用浓度为50 U/mL~100 U/mL的肝素溶液,患慢性咳嗽或咳嗽剧烈等胸腔压力增加者,肝素液浓度不宜过低,防止胸内压力增加时血液反流至导管形成血栓。

静脉输注时及时更换补液或及时结束输液并封管,防止血液倒流。

尽可能选用单腔输液港,同型号双腔管与单腔管相比,双腔管管腔内径小,容易发生堵管,使用时冲管、封管更要彻底冲净,双腔输液港非同时使用时,需轮流使用两侧管腔。

治疗间隙每月冲管1次并用50 U/mL~100 U/mL的肝素液封管。

2 输液港相关性感染感染分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全身性感染原因:化疗后白细胞低、免疫力低下;无菌操作不严格。

局部感染原因有病人切口感染或皮袋术后延期愈合。

预防要点:按医嘱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提高白细胞;住无菌层流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加强局部观察、换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时,戴无菌手套,75%乙醇脱脂、碘伏消毒3遍,范围不小于15 cm×15 cm,透明敷贴应选用9 cm×12 cm大小并全面覆盖穿刺点。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

输液港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1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并随着静脉输液港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预防导管的渐进性堵塞。

根据原因可分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根据堵塞的程度,可分完全性堵塞和不完全性堵塞。

若发现输液速度变慢、冲管时阻力变大,可能为导管不完全性堵塞,应立即查明原因;若发生血栓性堵塞时,采用尿激酶(5 000U/mL)溶解血栓;非血栓性堵塞时情况较复杂,药物沉淀堵管,在药物配伍禁忌不明时,采用生理盐水为宜或咨询药理学家是否有溶解沉淀药物的制剂。

均用三通负压方式再通导管,防止栓子进入血液循环。

预防要点:输液前后使用不少于20 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确保彻底冲净导管。

24 h连续输液者8 h需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1次。

导管彻底冲洗干净后正压封管,并强调规范封管的重要性[4]。

封管液一般采用浓度为50 U/mL~100 U/mL的肝素溶液,患慢性咳嗽或咳嗽剧烈等胸腔压力增加者,肝素液浓度不宜过低,防止胸内压力增加时血液反流至导管形成血栓。

静脉输注时及时更换补液或及时结束输液并封管,防止血液倒流。

尽可能选用单腔输液港,同型号双腔管与单腔管相比,双腔管管腔内径小,容易发生堵管,使用时冲管、封管更要彻底冲净,双腔输液港非同时使用时,需轮流使用两侧管腔。

治疗间隙每月冲管1次并用50 U/mL~100 U/mL的肝素液封管。

2 输液港相关性感染感染分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全身性感染原因:化疗后白细胞低、免疫力低下;无菌操作不严格。

局部感染原因有病人切口感染或皮袋术后延期愈合。

预防要点:按医嘱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提高白细胞;住无菌层流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加强局部观察、换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时,戴无菌手套,75%乙醇脱脂、碘伏消毒3遍,范围不小于15 cm×15 cm,透明敷贴应选用9 cm×12 cm大小并全面覆盖穿刺点。

输液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输液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输液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导管异位、导管移位预防:(1)在置入过程之中,通过使用尖端定位技术来提高对原发性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位置异位的认识;(2)避免剧烈咳嗽、呕吐、胸腔肿瘤生长等使胸腔压力增大。

处理:(1)在恢复正确导管尖端位置之前,应避免通过不正确的导管进行输液;(2)医生通过介入技术处理;(3)可能需要更换输液港或者拆除输液港,并且在新的位置上重新置入输液港。

(二)回抽障碍原因:(1)回抽手法不正确;(2)导管末端紧贴血管壁所致;(3)导管末端纤维蛋白鞘形成。

处理:(1)先脉冲式冲管5ml,再回抽1ml,等待3秒。

(2)嘱患者改变体位,活动上臂和咳嗽。

(3)使用5000U/ml尿激酶溶液推注1-2ml,停留20-30分钟后再进行回抽,如反复数次仍抽不出回血,应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的完整性和尖端位置。

若一切都正常,患者无不适主诉,可进行静脉输液,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三)导管堵塞预防:(1)无损伤针斜面应背对注射座的导管出口,进行脉冲式冲管,在管腔内形成涡流,有效冲洗;(2)使用正确的冲管和封管程序;(3)增加冲洗导管的频率(输液前后、输血、抽血、输注高浓度的药物之后立即冲管,连续24小时输液,每隔8小时冲管一次)(4)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处理:(1)使用5000U/ml尿激酶溶液轻柔注入1-2ml,停留20-30分钟后再进行回抽,可反复多次;如果感觉阻力太强,不能强行注入,应考虑使用负压方式;(2)当怀疑堵塞原因是药物沉淀或脂质残留时,与药剂师和有资格的独立从业者协作制订适当的处理措施。

(四)血栓预防:提高置管成功率,依据恰当的血管占位比例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3000ml,饮食清淡;告知患者置管肢体可适当活动,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处理:(1)血管彩超、造影、CT检查,了解血栓形成情况;(2)密切观察患者置管侧肢体肿胀程度及皮温情况并记录;(3)抬高患肢,避免置管肢体剧烈活动,多饮水,遵医嘱行溶栓抗凝治疗;(4)导管无功能或不再需要、伴感染、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取出。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近年来,随着各类输液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CRT)发病率明显增高,其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病因上与置入的导管密切相关,而在处理上又须考虑导管的临床使用而存在特殊之处。

对其认识及处理不当,会增加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导管的合理使用。

本共识涉及的输液导管包括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和外周静脉通路装置(PVC)。

CVAD是指导管末端位于腔静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输液装置,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输液港。

外周静脉通路装置包括长度8~10cm的长外周导管(或称“迷你中线导管”)和长度20~30cm的中等长度导管。

导管长度<6cm的外周静脉短导管不在本共识讨论范围。

1CRT分类本专家共识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作为主要的分类标准,将CRT分为以下4类:(1)深静脉血栓构成(DVT)。

(2)血栓性浅静脉炎。

(3)无病症血栓。

(4)血栓性导管失功。

2CRT的风险因素与防备措施2.1危险因素2.1.1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置管病人常处于与疾病相干的特殊状况,而这些状况多与静脉血栓高危因素高度重叠,如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

同一病人每每存在多重风险因素的叠加。

2.1.2与导管相关的危险因素导管管径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大管径、多腔导管有更高的血栓产生率。

导管的材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目前,随着导管材质的改进,主流材料聚氨酯和硅胶相干风险已明显降低。

2.1.3与操作和治疗相关的危险因素置管环节反复穿刺、退送导管会加重内膜损伤,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使用过程中,药物及输液速度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部分药物如化疗中的抗血管天生类制剂、促红细胞天生素等有促进血栓产生的风险。

静脉插管血栓形成的护理

静脉插管血栓形成的护理

插管后未进行有效的固定和保护
插管后未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
插管后未进行有效的观察和监测
静脉插管血栓形成的预防
2
规范插管操作
定期评估插管情况,及时更换插管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类型和尺寸
确保插管位置正确,避免损伤血管
加强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静脉插管的目的和重要性
评估指标:静脉插管血栓形成率、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技能水平
01
评估方法:定期检查、患者反馈、护理人员培训
02
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03
效果评估:降低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水平
04
谢谢
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静脉插管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血栓形成,如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
提醒患者注意观察插管部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3
2
1
4
5
落实护理措施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血栓形成的意识
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静脉插管,定期更换插管
评估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静脉插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降低
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预防性抗凝、物理预防等
效果评估:通过评估血栓发生率,判断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5.
4.
3.
2.
1.
患者满意度
1
疼痛缓解程度
2
舒适度改善程度
3
心理压力减轻程度
4
康复速度
5
满意度评分
护理质量提升

肿瘤患者输液港并发感染和血栓形成的药学监护

肿瘤患者输液港并发感染和血栓形成的药学监护

肿瘤患者输液港并发感染和血栓形成的药学监护导言:肿瘤治疗过程中,输液港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提高化疗药物的输注效率,简化患者治疗过程,降低治疗成本等优点。

但是,输液港也存在并发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学监护在输液港使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反应和实施必要的治疗措施。

一、输液港并发感染的风险和监护措施1. 输液港感染的原因输液港感染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术后创口感染、血源性感染、呼吸道或泌尿系感染、地方创口感染等。

而且,由于肿瘤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对感染的耐受力较低,因此,输液港感染的发生率比一般患者更高。

2. 药学监护措施药学监护在输液港使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反应和实施必要的治疗措施。

具体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1)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发现感染的早期症状,避免感染的发生。

(2)配合护士和医生,评估患者的抗生素治疗计划,并监测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后的进展情况。

(3)一经发现感染症状,立即向医生汇报,必要时采取化验和其他必要检查,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4)对患者进行药物调整,如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剂量和频率,使之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预防感染的措施为了尽量防止感染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输液港在使用过程中的接触。

(2)在患者使用输液港前,应对其进行全身消毒,为其埋放输液港的创口消毒。

(3)定期更换输液港的贴膜,以保持其清洁和卫生。

(4)定期对亚皮大碟进行穿刺,以保持其通畅,防止造成化疗药物通过输液港进入患者体内时,发生胶体渗漏。

二、输液港血栓的风险和监护措施1. 肿瘤患者血栓的原因肿瘤患者血栓的发生率比一般患者更高,这是由于肿瘤患者的凝血系统处于一种过度活化的状态,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加上在化疗治疗过程中造成的血小板减少,造成了一定的血栓风险。

2. 药学监护措施药学监护在输液港使用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反应和实施必要的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港置管血栓形成的相关风险因素及
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港置管血栓形成的相关风险因素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9年l月~2020年l2月我院收治的输液港置管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发生
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1)观察组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6.00%,对照组是8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静脉血栓,提
升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输液港;血栓
输液港是植入皮下可长期留置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长时
间化疗。

与传统输液装置相比,输液港能有效减轻患者外周静脉反复穿刺导致的
痛苦,具有留置时间长、美观舒适等优点。

然而,尽管安全性及可靠性得到显著
提高,输液港相关的气胸、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其中,血栓形
成是输液港植入最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国内外对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报道较少。

本研究对输液港置
管患者相关血栓形成进行统计,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输液港植入相关
护理方案的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以输液港置管患者进行研究,共10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l月~2020年l2月,其中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中,23例男性,27例女性,
年龄(54.79±4.65)。

观察组,2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54.86±4.43)。

纳入
标准:(1)经诊断为肿瘤的成人患者;(2)患者均为首次置入输液港的患者;(3)愿意接受随访且病历完整的患者;(4)由良好的沟通与配合能力的患者。

排除标准:(1)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的患者;(2)有药物依赖或者不能进行跟踪随访的患者;(3)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4)传染性疾病患者;(5)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严重凝血障碍者;(6)上
腔静脉压迫综合征;(7)预插管部位不能完成穿刺或固定、确诊患者或疑似对
器材的材质过敏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口头讲述疾病知识,指导患者
的饮食、睡眠等。

给予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使用视频、PPT方式讲述疾病知识,讲述血栓形成有关知识,包括发生机制、预防方法等,介绍输液港置管管理方
法等。

充分评估患者的合并疾病、全身情况、凝血情况等。

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食物为主,禁烟忌酒,确保排便通畅,同时需要预防
其他疾病。

在置管中,选择导管口径小、刺激性小的导管;选择穿刺血管,遵循血
管显露清晰、管腔直、管径粗、不易滑动为原则,并向护理人员讲述常见穿刺血
管与特点;选择穿刺体位,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体位,或者抬高床头45°。

加强并发症护理,关注切口敷料情况,若血液浸透无菌敷料需及时换药;在化疗的间歇期,每个月使用生理盐水对静脉港管路进行冲洗,每周更换穿刺点药物,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大便以及置港肢体大幅度与用力活动,定期入院进行维护。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统计再从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采取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总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对护理越满意,可分为十分满意与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 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50例患者共发生6例血栓形成(12.00%);观察组50例患者共发生1例血栓形成(2.00%),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6.00%,对照组是84.00%,P<0.05。

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例数十分
满意
比较
满意
不满

满意度
观察组503018248
(96.00)
对照组502517842
(84.00)
χ2 4.789 p0.042 3讨论
作为常用的长期静脉治疗输液工具,输液港因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护理方便等优势被临床广泛接受。

然而,输液港植入引起的并发症特别是血栓形成不容忽视。

有文献报道输液港相关症状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1.06%~11.4%,无症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30%~70%。

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l)高龄患者由于机体各项机能下降并同时伴有血脂高、血压高等疾病,造成血液呈高凝状态,流速较慢,从而造成静脉血栓形成。

(2)患者长时间化疗的过程中,化疗药物会持续对血管造成刺激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出现静脉血栓。

(3)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下床活动时间较短等原因造成了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加之输液港植入后对患者植入部位的肢体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致使血液淤积,造成静脉血栓。

而预见性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以预防大于治疗理念为依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等优点,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规范,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危险因素已经明确的基础上,本研究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侧重于如下几点:(1)做好置管后宣教。

针对输液港置入患者,做好术后宣教,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因素,来对其形成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其自身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

(2)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血液的流通性。

(3)重视患者感受。

血栓的形成,会在早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例如局部血管的肿胀,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度,以保证其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加以治疗。

(4)输液港留置的患者在体外没有任何装置,出院后仅需1个月维护1次,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5)在保证患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中心静脉置管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腔数最少、创伤最小的导管。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这一结果再次证明输液港置管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服务可减少静脉血栓,提升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清云,李蓉梅.手臂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02):132-135.
[2]陈莉,罗凤,邢雷,厉红元,刘洪.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04):514-517.
[3]周英凤,胡雁,张晓菊,周萍,顾莺,邢唯杰.PICC输液技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07):90-94.
[4]黄剑,赖美春,蒋冬芳.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在乳腺癌静脉输液港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07):961-964.
[5]陈洁雅,张国龙,李平东,石海霞,宫玉翠.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的简易风险评分构建及验证[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3):689-697.
[6]仇晓霞,金光鑫,郭艳,张学彬,刘丽娟.肿瘤患者上臂植入输液港并发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03):242-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