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观念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导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展。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具有不同的教育体系,也涵盖了特定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
本文将深入研究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重点关注家庭价值观、教育方式、家庭作业、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差异。
一、家庭价值观的差异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它决定了孩子们的行为准则、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中国家庭中,重视孝道是家庭价值观的核心。
传统的中国家庭强调尊老爱幼,传承家族文化。
家长通常以孩子的顺利成长为中心,在教育中强调要有家的观念,要关心家庭和长辈。
而在美国家庭中,独立自主是核心价值观。
美国家庭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性,尊重个体权利。
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是美国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价值观在行动中的体现。
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通常采用严格的管教方式。
他们强调孩子要遵守家长的规定和顺从家庭的规范。
父母在教育中积极引导孩子,传承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
父母亲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而在美国家庭中,父母更倾向于采用开放的教育方式。
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美国父母更注重孩子与外界的互动,鼓励他们探索和发现。
而在解决问题时,美国父母更倾向于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决。
三、家庭作业的差异家庭作业是学生与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中美两国的家庭作业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庭作业被看作是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一部分。
家长通常在孩子回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场地给孩子完成作业。
他们会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庭荣誉感的体现,因此家庭作业被视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美家庭关系观念之比较研究概要
夫妻关系
❖ 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一 夫多妻式的家庭组织制度, 丈夫在家中的地位是至高 无上确实定权威,“夫为 妻纲”;妻子在家中的地 位是卑微低贱确实定听从, “既嫁从夫”。
❖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受不了了!
一三 夫从 多四 妻德
中国成立后,实行的 是一夫一妻式的家庭组 织制度,夫妻之间的平 等地位得到了法律的保 障。在现实的环境中, 夫妻之间的地位确在渐 趋等。
中美联姻
❖ 中国女孩嫁给美国人,一般都希望结婚几年后能 生个孩子,稳定婚姻和家庭关系。同时,也希望 结婚几年后,家庭的存款能有一个可喜的数字。 而美国人通常不会想的那么多:我自己幸福就行 了,何必要自寻苦恼活得那么累呢?!
中美联姻
❖ 对于美国丈夫来说: ❖ 孩子只是一个羁绊,他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我宣布: 一夫一妻制实行
妻子解放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 在中国的婚姻观中,结婚意味着“锁定”。男女 双方一旦结成夫妻,他和她之间的相互期望便瞬 间极度膨胀,具体来说是:现实性的责任要求和 自私性的占有欲望。这种责任要求简洁使夫妻原 有对婚姻的期望变成绝望;这种占有欲一度使夫 妻之间失去了各自的私人空间。
❖ “隐私权”在中国的婚姻观念中是不存在的。 ❖ 责任成为维持家庭存活的支柱。
夫妻关系
❖ 相互敬重:不管在一起多少年,thank you 照旧是家庭常用语!
❖ 私人空间:结婚后,美国夫妇会像恋爱 时一样,赐予对方足够的私人空间。
❖ 追求享受生活:美国人为自己活,婚前 婚后,他和她都会挖空心思地想点子玩。 美国人没有存款的概念,他和她的钱大 局部花在了购置住宅·游艇·汽车以及海 外旅行上。
❖ 中国家长宠爱“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 己的意愿去进展。父母打着“为了孩子”的 旗号,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多的希望。望子 成龙,望女成凤。
中美家庭观对比概要(英汉对照)
中美家庭观对比概要Lorand B. Szalay赵丽译家庭形象。
美国人对家庭形象的理解体现于人们的归属感,其中包括扮演个体角色(例如,母亲、父亲),及受到爱与友情约束的人们。
对其而言,家庭是生活准则,是家,是受其潜质评判以满足个体、心理及物质需求的社会环境。
而中国人认为,家庭更像是一个群体,服务于人们的共同目的和共享目标。
中国人更注重教育目标及孩子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孩子能够维持适当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尤为强调和谐与相互间的责任。
与群体期望相比,个体成员的个人渴望通常不受重视。
就此方面,大陆人与美国人最为不同。
而台湾人更为西化,与美国人的观点也更为相似,对个体情感、差异和冲突更为重视。
家庭成员。
美国人倾向于关心个体角色,例如,母亲、父亲、女儿与儿子。
而中国人,尤其是台湾人,从更广泛的集体范围,而非个体角色方面关心家庭成员。
例如,中国人倾向于考虑父母,而非父亲或母亲,考虑兄弟姐妹,而非哥哥、弟弟或姐姐、妹妹。
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极为赞同亲戚包括姑母、叔父、堂兄妹等。
然而,其显著区别在于美国人视家长(父亲、母亲)和孩子也为亲戚,而中国人却很少如此提及。
而且,谈及朋友和同学时,中国人视其同为亲戚,但很少视为“家人”。
大陆人和台湾人关心与亲戚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并愿与其分享。
另一方面,美国人更加在意偶尔拜访和团圆。
中美主要差异之一是中国大陆具有更强的责任感。
台湾人却对此忧喜参半,表现出否决和疏远的批判性态度和情感。
大陆人高度尊敬应对亲戚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并对此持有积极态度。
相反,美国人对亲戚的态度是以个体和谐为特征,而个体和谐又是以个人情感,而非普遍义务为基础。
与其维持和谐关系的亲戚,美国人能感受到爱与友情。
事实上,在美国,人们并没有关系不和谐的亲戚。
但是,即使对其相爱并视为朋友的亲戚,美国人也无义务可言。
然而,对大陆人而言,此种对亲戚的普遍义务得到了广泛接受。
而对台湾人来讲,他们不仅能感受到此种义务,并且经常对其怀有憎恶感。
中美家庭观
中美家庭观
中国家庭和美国家庭的观念差异很大。
中国的传统家庭观是一个建立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尊重和爱的家庭。
一般情况下,父母被视为家庭的绝对最高主管,孩子需要遵守他们的规则,并且把父母的作为尊重和遵守。
在中国,孩子们有责任遵守父母给他们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孩子配合家庭的安排;传统中国的家庭观念更多的是立足于“家”,强调家庭间的责任、义务和关系。
美国的家庭观念更多的是立足于“我”。
父母在家里的态度比较开放自由,一般不会要求孩子们去做不愿做的事情,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他们和父母之间的爱心,帮助他们实现伟大梦想。
孩子也有责任忠于自己,勇于拼搏,努力改善,以及自行探索和发现自身的能力和目标,在实现自己认同的同时,也尊重父母的爱和关心。
综上所述,中国的家庭观念和美国的家庭观念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优势,一般来说,应当综合发挥不同的特色,来营造一个和谐家庭。
家长应以和蔼可亲的方式以及爱心去关心孩子,让他们受到父母的有力保护和尊重,也让他们可以在有爱心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实现自己的梦想。
浅谈中美家庭观的文化差异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一个家庭的组合形式、信仰、家规、习惯以及家庭成员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受到传统、价值观等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中美家庭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也研究了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关键词:家庭观社会文化差异引言: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于家庭生活。
家庭,作为人类最初的对外形式,就像一座人类大工厂。
个性是个人对其成长环境特殊反映的总和,文化构成了每一个社会特定的行为方式。
由于文化的制约起源于家庭,我们先从两种家庭体系入手进行比较,了解中美两国家庭观的差异,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1中美两国的现代家庭观比较1.1现代家庭制度。
美国的家庭模规模最大的是核心家庭。
由父亲、母亲和两三个孩子组成。
通常都有自己单独的住所,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独立。
亲属仍旧被看作家庭的一员,但是不承担直系亲属的基本的家庭义务。
现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美国夫妻都是上班族。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现代家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夫妻平权制家庭。
在这种家庭模式中,夫妻之间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具有了平等的性质,亲属关系也具有了双向性。
而在城市中,则以现代夫妻平权制家庭为主。
2核心型小家庭。
这是指由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现代核心型家庭通常包括三个阶段:从结婚成家到生育小孩的两人家庭,从小孩出生到结婚分立的两代人家庭,小孩分立以后的两人家庭或空巢家庭。
3亲家庭和双亲家庭。
4.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育子女成本的增加和观念的变化,无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也会有所增加。
1.2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美国人的价值观在家庭中受到热烈欢迎。
许多家庭治家都很民主。
家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平等的观念常常存在于美国的家庭中。
孩子们把父母当成好朋友。
夫妇经常彼此分担家务。
青年一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结婚的对象。
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自由和权利是美国现代家庭所注重的内容。
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5篇模版]
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5篇模版]第一篇: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家长与孩子交流非常重要,其实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一不在言教之中,无形影响,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希望有所帮助!一、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1、注重培养平等意识。
在美国,大人跟孩子谈话永远是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
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父母负责引导、帮助分析,但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孩子参加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么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
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充满自信。
美国家庭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孩子们像伙伴似地称呼长辈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
2、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他们会有意识的为孩子提供环境和条件进行劳动训练,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美国父母认为劳动能给孩子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劳动能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是会感到高兴,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
3、注重培养独立能力。
在美国,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年,都是靠自己挣钱来读书。
家长普遍支持自己的孩子通过打工、做兼职等来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一间,从没听说过孩子与父母睡在一起。
在孩子打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
4、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中美家庭价值观
中美家庭价值观
中美家庭价值观
家毋庸言为得失,家庭价值观是一家根植于实践中,充满温馨情感的群体。
中
美家庭价值观由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所影响,两者在组成原理、处理问题方式以及期望父母子女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与传统的中国家庭生活观念不同,美国家庭生活观念以自由、平等、积
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独立、互济互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平等的权利及责任。
美国家庭更注重教育、成长和娱乐,相较于思想教育,更多地侧重于生活教育,希望孩子们在娱乐中发展良好的抗压能力。
此外,美国家庭也注重开放的沟通交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关注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也受到重视。
与之相反,中国家庭生活观念大多以敬畏父母、尊重长辈和谦虚待人为家长所
倡导及传递给孩子的重要主题,强调家庭主义价值,追求团结一致,注重传统礼仪。
在这种家庭价值观中,父母被视为本家的重要领袖,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向父母学习,因为他们拥有更强的经验及见解,孩子也能够在此继续学习传统中国礼仪和其他道德行为。
总的来说,中美家庭的价值观由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
不论是中国强
调传统观念,用“坚持传统模式”来维护家长子女间关系,还是美国强调开放沟通与尊重,然后运用实践促进其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不断演化的今天,中美家庭均可学习和总结对方的经验及重要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家庭群体和个人,提升家庭和谐。
中美家庭教育探析
中美家庭教育探析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理念,本文将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角度进行探析。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学业和成绩,以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储备为主要目标。
中国的父母通常会为孩子提供各种辅导和培训,如文化课、艺术、体育等,希望孩子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家庭也十分注重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发展,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
美国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如社交、体育、艺术等,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美国家庭也十分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认为这是孩子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学术成绩和知识储备,而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发展。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纪律性,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
中美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家庭教育通常会通过各种辅导和培训来提高孩子的学术成绩,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理念,但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国家和文化的特点,借鉴其优点和经验,为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西方家庭教育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特点、历史演变及对现代家庭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下的中美家庭观念分析———以《绝望的主妇》和《家有儿女》为例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下的中美家庭观念分析———以《绝望的主妇》和《家有儿女》为例摘要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但交流的过程并不顺利。
文化差异对国家之间的交流有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交流中的摩擦,各国人民应该加强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入手,以《家有儿女》和《绝望的主妇》两部电视剧为例,分析中美不同的家庭观,最后深入探讨中美家庭观差异的原因,以期提高人们对中美家庭观念差异的认识。
研究表明,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亲子关系具有高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倾向的特点,夫妻关系也具有集体主义倾向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受到孝文化的影想,夫妻关系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
美国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表现为低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倾向的特点,夫妻关系则表现为个人主义倾向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人的家庭观更多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家庭观1 介绍1.1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是荷兰心理学家基尔特.霍夫斯泰德出的一个框架,用来衡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通过研究,他创造了五个文化维度,以识别不同文化的差异。
后来,他采纳了其他学者的建议,总结出五个维度。
(1)权力距离:指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对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态度。
由于对权力的理解不同,各国在权力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西方人不太看重权力,他们更注重个人能力。
相反,亚洲人看重的是权力的约束力。
(2)不确定性规避:指一个社会在受到不确定或异常环境的威胁时,是否能够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
回避度高的文化重视权威、地位、资格、年龄等。
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不能容忍极端的观点和行为。
低回避度的文化对不正常的行为和建议是宽容的,涉及较少的监管。
(3)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指的是整个社会更关心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
个人主义提倡松散的人际关系,相信个人主义的人倾向于关心自己和家人。
而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则重视民族关系和大家庭。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观念之异同
。在 我国,子女是属于父母的,就像 家中的其他东西一样是父母的 私有财产,一切得听父母的;在 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 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好、 选择、隐私、交际圈。 其次,父母对子女的责任。 在我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 的,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 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 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陪 读(各种辅导班、学琴等)…… 不仅如此,还要想着如何攒钱 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 儿育女等。 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 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 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 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摆餐 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 在上大学前,孩子的零用钱,可 能由家长支出,但并不是必须 提供。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挣, 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工 钱。等到18岁成人后,读大学 也有父母出学费的,但父母和 孩子都明白这不是父母必须给 的。 比较两国父母的亲子观, 除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外,经 济发展水平也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中国经济水平较差,社会 养老保障不健全,所以父母对 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 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得比较多,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 看待,要孩子知恩图报,这也是 可以理解的。美国,社会养老 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 是为了防老,无后顾之忧。因 此,子女被视为独立于自己的 一个个体,家长只要把孩子养 到18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 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 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养育 孩子的任务。孩子将来的路如 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奋斗,将来 能否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父母 似乎考虑得并不多。
“望子成龙”与“望 子成人”是中美家长人才观的 区别所在,也是中美家庭教育 的本质区别。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 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漫长的 封建社会,传统思想在人们的 脑海中根深蒂固。受传统“家 庭本位”观念的影响,子女负有 彰显家庭、荣耀父母的职责,子 女的前途决定了全家的命运。 因此,中国家长重视将孩子培 养成“龙”,希望他们出人头地。与中国相比,美国是一个 只有两三百年历史的移民国 家,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思想,因此美国人似乎没有传 统思想束缚,而崇尚个人发展, 实现自我,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具 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 力的 良好公民。基于这种观念,美 国家长在重视孩子的学习、对 孩子智力培养的同时,更为关 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性格的形 成。 比较中美父母们对孩子的 期望,不难看出,美国的父母更 重视孩子自身的选择,培养孩 子尊重、责任感和智慧,这是孩 子一生的快乐和幸福所必须具 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对良 好公民的起码要求。而中国的 父母对孩子“成龙成凤”的过分 期望,带着较强的功利心,或多 或少地忽视或影响了对孩子的 尊重、责任感和智慧等素质的 培养与开发。
中美人们对待父母的相似之处
中美人们对待父母的相似之处
中美人们对待父母的相似之处包括:
1. 尊重和爱护:中美人们普遍认为父母是家庭的中心和重要成员,应该受到尊重和爱护。
他们会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2. 孝敬和感恩:中美人们都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和责任,应该尽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他们会尽力让父母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并在重要场合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家庭观念强:中美人们都非常注重家庭观念,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会尽力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为家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4. 传承文化:中美人们普遍认为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他们会尽力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传统,让这些价值观和文化得以延续。
5. 父母期望高:中美人们普遍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很高,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成才、有出息,并为家庭争光。
同时,他们也会在教育子女方面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中美人们对待父母的相似之处比较多,这些共同点反映了人类对家庭、亲情和文化传承的普遍认同和重视。
中美家庭伦理观比较
中美家庭伦理观比较●关培兰石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每个人首先归属于家庭,然后才归属于社会某个组织。
“家是人的天堂。
”从某种意义上说,,而生存和发展的技能主要从社会获得。
道德教育是家庭的重大责任。
古今中外,各国都很重视家庭在个人道德形成中的作用,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有很大的差别。
本文主要对中美家庭伦理观作一比较研究。
一、家庭维系纽带———“情意至上”与“理性主义”中国的家庭道德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本坐标,靠他人存在确立自我存在,重视个体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离开了这种关系,自我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中国家庭惯用一套人情法则调和家庭矛盾,即通过涵养德性,克己复礼,将心比心来建立为人、待人的伦理关系,使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人格得以训练和磨合,达到家庭整体的合一。
美国的家庭道德教育推崇以个人为中心,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
美国一个学者曾指出:在他们的社会,每个公民习惯地琢磨一个很小的目标,那就是他自己。
在家庭中,个人是本位,个体具有最高价值,不依赖他人存在,独立于家庭关系之中。
家庭可以为他们做出种种牺牲,而不要求很多的服从和尊敬。
但独立的个体在家庭中除了享受自由、平等,还必须依照理性的基本原则行为做事,在保障“我的一切由我个人负责任”权力的同时,也要求服从对他人负责的原则。
美国父母把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样看待,不图回报,不图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孩子18岁以后,离家租房单住,求学或打工,也没人会指责父母不近人情。
显然,中国家庭讲共性“和为贵”,人情味十足;美国家庭重个性,理性色彩浓厚。
二、家庭关系———“父子型”与“夫妻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融合家庭关系的关键。
中国学者许火良光先生按家庭成员关系的主轴把中国传统家庭列为“父子型”,把欧美家庭列为“夫妻型”。
西方学者在探讨家庭关系问题时指出:研究中西的家庭关系,莫过于“权威”与“平等”二字的概括了。
的确,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以父子为轴心,喜欢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父亲在家庭中极具权威。
在家庭和家庭价值观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何差异?
在家庭和家庭价值观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何差异?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不同国家的家庭和家庭价值观也开始产生差异。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无疑在这个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种差异。
一、家庭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需要所有成员共同维护和守护。
从小,中国孩子就会被灌输家庭的重要性,要尊敬家长、团结亲人、维护家庭和谐。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有一句古话“有家才有国”,说明了家庭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美国人常把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并列,并认为个人利益更重要。
家庭关系的紧密程度也相对较低,父母和孩子之间会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质和性格的重要环节。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品行修养和道德底线。
父母会灌输孩子诚实守信、勤劳踏实等核心价值观,教育孩子如何尊重长辈和他人,并使孩子明白个人行为会影响整个家庭。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主。
美国的父母往往会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并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同时,美国的家庭教育也会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才艺发展。
三、婚姻观念婚姻观念是两个文化之间非常显著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通常会被视为家庭主妇,要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而男性则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
这种传统的性别分工思想在中国社会中仍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美国的婚姻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选择和平等。
男女可以共同承担家庭和经济责任,共同成长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四、孝心观念中国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孝心观念,认为子女应该尽力孝顺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中国,孝顺父母是一个人的基本职责和道德责任,这一观念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中尤为强调。
相比之下,美国的孝心观念相对较弱。
在美国,虽然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但也注重孩子们的个人发展和独立自主。
中美家庭观
中美家庭观中国和美国的家庭观是典型的亚洲和西方的不同,这也是两种家庭观的差异的体现。
这种不同反映在他们的目标、家庭结构、养育孩子的方式、家庭间的关系、抚养孩子的责任等方面。
在目标方面,中国家庭的目标通常是确保家庭成员的安全和和谐,同时实现家庭的整体发展。
美国家庭则更加强调个人发展和实现,可以说是两者的根本不同。
在家庭结构方面,中国家庭通常是由父母和孩子组成,重视父母的权威,整个家庭比较松散,孩子的个性和成长受到比较多的自由。
而美国家庭则更加重视权威和秩序,重视家庭的组织性,父母会指导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这样的家庭结构更容易管理和控制孩子的行为。
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中国家庭不太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是注重孩子的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孩子成长在家庭中得到强烈的考试压力、学习压力和成功压力。
美国家庭更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孩子的学习和社会经验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家庭间的关系上,中国家庭更强调家庭团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家庭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而美国家庭则更加强调个人独立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开放,同时也更加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
在抚养孩子的责任上,中国家庭并不是完全责任分担,父母对孩子抚养的责任是很大的,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由父母来完全负责。
而美国家庭则更加注重共同的抚养责任,夫妻之间共同培养孩子,夫妻双方都共同负责孩子的教育,并尊重每一方的决定。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家庭和美国家庭在家庭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它反映在他们的家庭目标、家庭结构、养育孩子的方式、家庭之间的关系、抚养孩子的责任等方面。
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国和美国各自都有不同的家庭观和文化,这样的差异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从而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范文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目标以及影响等方面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中美家庭教育观念比较1. 中国家庭教育观念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家国同构”,即家庭教育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和礼仪教育,期望子女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礼貌的人。
此外,中国家长还注重培养子女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希望子女能够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2. 美国家庭教育观念与中国文化不同,美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因此,美国家庭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尊重个人、鼓励创新和追求个人目标。
美国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希望孩子能够自主决策、勇敢尝试和不断创新。
此外,美国家长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1. 中国家庭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方式以家长为主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家长通常采用严格的教育方式,注重规范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强调纪律和服从。
此外,中国家长还注重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来影响孩子。
2. 美国家庭教育方式美国家庭教育方式更加开放和自由,家长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
美国家长通常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创新。
此外,美国家庭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中美家庭教育目标比较1. 中国家庭教育目标中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下一代,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现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
一对夫妇加上儿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
中国人比较注重“养儿防老”,但这句话在西方意义并不大。
西方家庭多为核心式,儿女成人后一般都自立门户,三代同堂极为少见。
当代中国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三口之家”愈来愈多,但三代同堂仍大量存在。
在西方,独立性的培养始于孩提时代。
当小孩周岁时,许多父母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单间,有意让小孩从小习惯自己的小天地,这大概算是向个人独立迈出的第一步。
学生勤工助学都很普遍,除资助自己上学或挣点零花钱外,更主要的是从小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
有的去快餐店、加油站服务,有的为人送报、照看小孩,有的为人铲雪、代扫落叶,等等。
做父母的认为,小孩靠自己劳动挣钱有助于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从小培养起自立的意识。
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他们认为与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议的。
很多西方年轻人认为中国父母长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匪夷所思。
美国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将子女留在身边尽孝的念头,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
平时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会很自然地询问是否分开付账。
美国人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为子女当保姆的义务,如果麻烦父母帮忙带一天小孩,也应按照社会上的劳务费标准支付费用。
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积淀极厚,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子女哪怕另设门户之后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去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代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
西方人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关涉。
同时,中国人的传统关系是互补性的,即通常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中国和美国的家庭结构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美国的家庭结构有什么不同1.家庭价值观:在中国,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视为一个人生活的核心。
家庭观念强烈,重视亲情和家庭的连系。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观念较为个人化,重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个人自主权受到更多的尊重。
2.家庭规模:中国的家庭通常比美国的家庭大。
中国家庭普遍有三到四代人居住在一起,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子女,有时还包括堂兄弟姐妹等。
而在美国,核心家庭往往只有夫妻和子女,许多家庭只有一代或两代人。
3.家庭结构:中国传统上强调家族的延续,有尊重长辈的家族结构。
父权制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曾经非常普遍,而在美国,则强调伴侣关系的平等和合作。
美国家庭中的决策通常是由夫妻共同决策的,而中国家庭中的决策通常由男性长辈或家长决定。
4.教育价值观:中国家庭对教育的价值观极其重视。
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家庭通常会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资。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也重视教育,但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鼓励子女独立思考。
5.祖父母角色:在中国,祖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常会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帮助照顾孩子以便父母能更好地工作。
而在美国,祖父母通常不会和孙辈住在一起,而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6.养老问题:中国有着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传统中国家庭普遍期望子女能够负责照顾父母的养老问题。
而在美国,养老问题通常由老人自行解决,依赖个人储蓄和社会福利。
7.家庭价值转变: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
年轻一代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和独立,许多年轻夫妇更倾向于独立居住,追求较小的家庭。
总的来说,中国和美国的家庭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家庭更注重家庭连系、尊重长辈和家族延续,而美国家庭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也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了解两个国家的机会。
中美家庭观念的异同
In the Chinese family, parents are in a dominant position. So they love “shaping “children. They want their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ir wishes to develop, rather than themselves. In addition, children must be obedient, otherwise they’re considered not filial piety. Respec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human children.
以和为贵 (复式家庭)
•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members of a family. Because of a lot of intricate relation, it’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mplex big family.
夫妻关系
Both American and Chinese respect each other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They also give opposite side enough private space. American would like to enjoy life. They spend money in tripping or on other amusement. On the contrary, Chinese people like to put money in the bank. They hope the other person has the famil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中美家庭观
中美家庭观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几段中国和美国家庭教育的短片,很有意思。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虽然中美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是其核心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孩子从小要自立、自强。
一开始,两个家庭让孩子选择吃米饭还是面条,结果出乎意料,他们大多数的孩子竟选择了面条,可见中国人民注重团圆,注重对家庭的依赖,而美国人则更愿意追求独立和挑战。
两个家庭的父母亲对孩子都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如果你必须睡在沙发上,你会怎么办?我想这道题目并没有多少难度吧,即使孩子的选择是沙发,他们的家长也会为孩子找到可以接受的房间。
但是我们再来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中国家庭,总认为孩子是未来,所以在孩子年幼时就把他们送到寄宿学校。
这固然是无奈之举,但孩子与家长分离,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和抚慰,这是造成青少年早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位教授说,“美国家庭总希望孩子能做回‘小宝贝’,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让他们生活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尽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具创新精神,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主见,独立性差。
”但我们也发现,在美国,如果孩子犯错误,家长和学校的反应截然不同,中国人喜欢用打骂来教育孩子,但美国人喜欢用谈心来教育孩子。
比如,当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洒到了地毯上时,美国人不会去责怪,只是鼓励孩子自己把它擦掉,或者教孩子如何整理,等孩子自己动手以后,才告诉他如何做,而不是动手打他;又如孩子们玩积木时,美国人会鼓励他们搭高塔,拆高塔,而中国人则总是帮他们砌高塔,甚至帮他们装饰高塔,等孩子们拼好高塔后,中国人还经常在旁边指手画脚地评论:这个高塔太小了,那个高塔太矮了,你瞧,那个桌子角放得不合适,快把那个椅子挪过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人的确具有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地方,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排名表中,美国已连续十二年被评为最佳国家,中国位居第26位,在许多方面与美国存在着巨大差距。
中美家庭教育的这种差异,实际上源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家庭观念
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均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它们在家庭观念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中国和美国,家庭观念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仍重视独立与自由,而中国则着重于强调家庭整体的价值。
首先,中国的家庭观念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古至今,家庭在中国社会中一直处于最高地位,这是由于社会秩序和传统文化加强了家庭作为社会力量的地位,以及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家庭的一般理念是家庭成员团结协作,共同维护家庭的利益,建立强大的家庭整体,并重视家庭的传统价值。
比如,虽然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个人才能、自由和独立,但多数家庭仍强调注重团结精神,重视和谐的家庭氛围,并以“家的幸福”为宗旨。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观念强调个人自由、公民权利、家庭独立性和自主独立性。
从美国宪法起,美国政府就一直以独立、自由、公平和公正等原则作为基础,美国法律也将这些原则体现在家庭法中。
比如,美国家庭法允许夫妻之间活泼自由、相互尊重和自由理解,并且将保护个人权利置于家庭团结之上,将家庭保护放在合作伙伴关系之下。
此外,美国家庭政策也与中国家庭政策大为不同,在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方面,美国体现出更强的休闲性和自由主义,改变了家庭的传统角色。
一方面,美国家庭的女性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经济性别平等得到更多的保护,另一方面,美国父母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社会发
展,而不是追求纯粹的传统价值。
总之,中国和美国的家庭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一差异是由它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