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价值观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这种跨文化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异同,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经验。
通过比较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具体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家庭教育成效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中美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为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本研究将围绕以上主题展开,希望通过深入剖析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与共通点,为教育界和家庭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跨文化视角探讨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从而加深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家庭教育观也会在这些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美家庭教育的异同之处,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借鉴对比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中国家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科学地制定教育方针和教育策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最终造福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家庭教育观概述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观是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和理念,影响着他们在子女教育中的行为和取向。
在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存在一定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不同。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通常注重子女的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希望他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而在美国家庭中,父母更加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和自我实现。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同。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往往注重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强调纪律和尊重权威;而在美国家庭中,父母更加注重沟通和协商,倡导民主教育。
《2024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范文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成为了各国间交往的必然要求。
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文化是体现国家社会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念的重要部分。
中美两国的家庭文化因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教育体系等多种因素差异明显。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承载着国家的文化符号,更是家庭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缩影。
本文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
二、电影《别告诉她》背景与主题《别告诉她》是一部以中国家庭为背景的电影,通过细腻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中美家庭文化在面对家庭大事时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该电影以一个即将出嫁的华人女孩为中心,展现了中美家庭在婚姻、亲情、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三、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1. 家庭观念的差异:美国家庭更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度,鼓励家庭成员追求个人梦想和目标。
而中国家庭则更强调家族的团结和和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对家族的荣誉和传统有着深厚的认同感。
2. 沟通方式的差异:美国文化倾向于直接、坦率的沟通方式,表达意见和情感较为直接。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强调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
在电影中,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家庭成员间的误解和冲突。
3. 家庭大事的处理方式:美国家庭在面对家庭大事时,如子女的婚姻,更倾向于尊重子女的选择和决定。
而中国家庭则更注重家族的利益和传统,可能会对子女的选择施加一定的影响和压力。
在电影中,这种差异导致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电影中的跨文化交际元素电影《别告诉她》中,通过主人公与美国家庭的交往,展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与机遇。
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时,需要理解并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和观念,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论通过对电影《别告诉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中美家庭价值观跨文化比较研究

文化的核心,对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而教育的实施除了在学校规 范的进行外,还有大部分时间教育的过程是在家庭这个情景中进行的, 而能影响这个过程的主要因素便是父母。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和情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在教育方面存在 着差异。
(一)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 中国家庭价值观注重家庭这个集体的整体利益,由于中国一直受 儒家思想和“三纲五常”的影响,在中国家庭中一直存在着父母与孩子 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的倾向。因此在做一些决定时,父母的决定更具有权 威性。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进入经济社会时代,中国父母已经越来越重视 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孩子学业 的成功与否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到孩子前途的问题而是已经和家庭利益 联系在一起,因为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好成绩会增加自己的颜面,这无 形中给中国孩子增加了精神压力。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学习成绩是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对孩子的技能培养也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 一项重要内容,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各种技能培 训,例如,钢琴、舞蹈、书法、棋类等技能培训也成了孩子教育的内容。选 择这些技能,大多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来选择的,而是从他们将来谋生 的角度考虑由父母的意志来安排的。对于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国父 母更多是采取包办式。对于孩子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工作问题甚 至婚姻问题等,中国父母都是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二)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 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美国文化价值观,以个体的商业活动为经济 基础,始终把“利”看作是健康的价值追求,因此它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 现实利益,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 福。在美国,竞争意识渗透于整个社会乃至每个家庭。因此在美国家庭 价值观中,竞争意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竞争才能进步,只有在竞 争中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真正的能力。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具备 在社会中顽强生活的实力,因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只有不断的提高自 己竞争的能力才能迎接各种挑战。因此美国家长非常注重培养子女的 各种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包括自理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表现能力, 而所有的这些能力是在竞争中不可缺少的。美国家长尊重、鼓励儿童 “自我选择,自主负责”,因此在制定家庭教育的目标时,家长会充分尊 重孩子的意愿。关于择业和交友等问题上,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由 孩子来做最后的决定。 总而言之,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不同家庭教育目的的形成产生着 巨大影响。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是形成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原 因。 四、结语 中美文化的价值体系都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但对人的理解却截 然不同。美国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 位、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一切靠自己,因而在处理家庭问题方面 也必然体现出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观念。无论是在婚姻问题方面还是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面,他们都以个人的意志为中心。而中国文化则 主要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把人看做是群体的一 份子,是他所属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个体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 现。
《2024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范文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家庭作为文化传承的基石,其文化差异更是体现了不同国家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传播媒介,常常能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本文将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中美家庭文化差异进行深入探究。
二、中美家庭文化的背景与特点1. 中国家庭文化背景与特点中国家庭文化强调家庭关系中的亲情、尊卑有序和集体主义精神。
家庭成员之间注重孝道和相互扶持,家庭观念深厚,重视家族荣誉和传统习俗的传承。
在家庭中,长辈拥有较高的权威地位,决策常以家庭整体利益为重。
2. 美国家庭文化背景与特点美国家庭文化则更加强调个人主义、独立性和平等观念。
家庭成员之间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父母倾向于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在家庭决策中,往往更加注重个人意见的表达和尊重。
三、电影《别告诉她》中的跨文化家庭交际分析电影《别告诉她》通过细腻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中美家庭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的不同反应和处理方式。
影片中,一个中国家庭在得知主角患有重病的情况下,选择不告诉她本人而直接准备为她举办婚礼的情节,与美国式的开放、直接沟通的家庭交流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1. 沟通方式的差异中国家庭的沟通方式更加含蓄、委婉,倾向于通过间接或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意见和情感。
而美国家庭则更加直接、坦率,喜欢通过直接的对话来解决问题和交流意见。
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在处理家庭问题时,中美家庭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2. 决策过程的差异在中国家庭中,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到整个家庭的利益和意愿,长辈的权威和经验在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在美国家庭中,个人意见的表达和尊重更加重要,决策往往更加注重个人的意愿和选择。
这种决策过程的差异也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不同看法。
四、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的影响1. 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中美家庭文化差异对个体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同国家的家庭对于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两种特点,两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以跨文化视角,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差异和共性。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1. 教育目标的不同中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更加注重学业成绩的取得,家长常常会要求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认为这是孩子成功的标志。
文化传统和历史原因造成了中国家庭对于学业的重视,因此孩子的学业成绩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
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美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兴趣和才华,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在社会中融入。
2. 家长期望的不同中国家长往往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社会的精英。
家长会给予孩子较多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相比之下,美国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幸福感和成长过程中的乐趣。
他们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通过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往往比较传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以权威的身份来进行指导和约束。
家长通常会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要求,对孩子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
而美国家长更加倾向于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他们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索来学习和成长。
虽然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差异,但也不乏共性之处。
1. 家长的爱和关怀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爱和关怀都是不变的。
无论在哪个国家,家长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陪伴者,他们都会付出努力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
2. 培养孩子的好品德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
无论是中西方文化,都重视孩子的诚实、守规矩、尊重他人等品德素养,这都是全球范围内普遍认可的教育观念。
《2024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范文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突出。
本文以电影《别告诉她》为研究案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以期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二、电影《别告诉她》背景与主题《别告诉她》是一部以家庭为中心的电影,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的生活故事,展示了中美两国家庭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家庭文化差异的宝贵素材。
三、中美家庭文化差异分析1. 家庭观念与价值观:中国家庭重视家族荣誉和传统价值观,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责任。
而美国家庭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相对较为清晰。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表现为中国家庭成员对家族事务的共同参与和对长辈的尊重,以及美国家庭成员对个人空间的追求和独立性的强调。
2. 沟通方式与表达习惯:中国家庭倾向于采用委婉、含蓄的沟通方式,强调和谐与团结。
而美国家庭更倾向于直接、坦率的表达方式,注重个人意见的传达和交流。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表现为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以及美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坦诚和直接性。
3. 家庭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规矩,强调服从和尊重。
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表现为中国家庭对孩子的严格管教和期望,以及美国家庭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
四、电影《别告诉她》中的文化解读电影《别告诉她》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这些差异和冲突不仅体现在家庭观念、价值观、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上,还涉及到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
通过电影的呈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美家庭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五、结论通过对电影《别告诉她》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观念、价值观、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教育存在差异,因此开展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理念、方法、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促进中美家庭教育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育质量。
一、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父母普遍认为,教育子女是为了将来能够顺利进入好的学校,乃至于拥有好的工作和生活,以此来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
因此,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通过提高学习成绩、参加各种培训班来培养孩子。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自我发展。
美国父母普遍认为,教育子女是为了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而学习成绩和学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最终目标。
二、家庭教育方法的差异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较为严厉,喜欢以命令式教育方式来约束孩子,家长有时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孩子的自主性比较差,缺乏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让孩子自我探索。
美国父母鼓励孩子自主学习,教育孩子多动手尝试,让孩子在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同时学习知识。
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鼓励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活动,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兴趣爱好和领域知识。
三、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尤其对于男孩来说,家庭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光荣的得利者。
父母往往会为孩子的未来付出所有,包括金钱和时间,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地进入大学。
相比之下,美国注重个人价值和自由,鼓励孩子尽可能地探索他们自己的兴趣和意愿。
美国父母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金钱上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心理素质。
四、感性体会尽管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差异,但这并不代表这其中就有一种是正确的,而另一种是错误的。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教育大国,其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视角下的比较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在中国,家庭教育一直以“孝道”、“尊师”、“勤奋”等为核心价值观,强调家长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传统的教育方式。
而在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倡导更加民主和平等的育儿理念。
通过对比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劣势,为教育改革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
开展中美家庭教育观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和共通点,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观念的传承与变迁,以及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的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中美家庭教育观的跨文化碰撞,揭示不同文化间的教育理念差异,深入探讨家庭在教育中的角色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为促进跨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做出贡献。
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对比研究,探讨跨文化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现状,为促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家庭教育一直是各国家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中美家庭教育观之间的对比研究,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中美家庭教育观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特点和模式,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揭示出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的影响,为促进全球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拓展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促进世界各国间的和谐发展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而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部分。
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在不同文化价值观体系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家庭价值观及其对家庭生活,尤其是在对婚姻、教育孩子两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家庭价值观文化价值观跨文化copyright dedecms一、引言亨廷顿认为:文化的核心是“由传统的观念所构成的,特别是同这些观念密不可分的价值观”。
不同的文化群体由于受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持有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群体。
虽然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一套其独特的价值观,但在每一种文化中总有弥布于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称为“文化价值观”,它使生活在该文化中的成员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来评判事物表明肯定、否定、喜欢、避忌或模棱两可等意向。
文化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规范性质。
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研究的核心,因为家庭是文化价值观形成的最初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等势必受到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形态的最基本单位,因而整个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受家庭价值观的直接影响。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融合体,因而这两个不同的文化实体必然体现着不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价值观强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与之形成对比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为核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中美家庭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因而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美家庭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组成家庭的成员的个人的行为、观念由于受不同文化价值观影响必然不同。
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角度对受不同价值观影响的中美家庭在婚姻、教育孩子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差异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二、婚姻观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最长久的一种,是构成家庭的最基本的关系。
(一)中国家庭价值观之婚姻观中国是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群体,个人利益需要服从集体利益,注重培养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因此中国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大多数是以家庭这个小集体的利益为中心。
家庭对于夫妻双方来说是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多数中国家庭所追求的是那种温馨、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而这种幸福一定不是强调每个家庭成员的利益所能获得的,它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谦让、相互包容甚至忍让。
由于受中国“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不是完全平等的,如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等。
婚姻对于中国夫妻来说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它的开始还是它的结束都将会对双方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总体看来中国的离婚率还是远远低于美国,因为中国人注重家庭这个集体的利益,婚姻已经不属于个人问题,它包含着道德、责任、荣誉感等因素。
中国夫妻双方在考虑婚姻及家庭时大多数不会以个人的利益为重,这和美国家庭价值观大相径庭。
(二)美国家庭价值观之婚姻观美国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和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形成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
美国家庭价值观贯穿着独立、权利及平等三大观念。
美国人的天伦之乐的思想是以个人平等、独立发展和权利意识这些观念为基础的。
其中最突出的观念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平等。
这种家庭价值观和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
许多人有这样的信条“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for us”,所以单纯的个人才是美国人家庭价值观的出发点。
因此在美国家庭生活中,美国人也崇尚独立性和一切靠自己的原则。
总体看来,美国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
美国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没有权利干涉;同时婚姻与道德问题没有关系。
一个人有权去选择自己所爱的人,结婚后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不幸福的婚姻,自己有权做出再一次的选择。
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
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因此,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家庭价值观的不同,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家庭价值观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家庭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跨国婚姻中,这些问题是夫妻双方交际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
三、教育方式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离不开文化传统,教育除了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留下文化传统的痕迹。
文化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对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
而教育的实施除了在学校规范的进行外,还有大部分时间教育的过程是在家庭这个情景中进行的,而能影响这个过程的主要因素便是父母。
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情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差异。
(一)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国家庭价值观注重家庭这个集体的整体利益,由于中国一直受儒家思想和“三纲五常”的影响,在中国家庭中一直存在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的倾向。
因此在做一些决定时,父母的决定更具有权威性。
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进入经济社会时代,中国父母已经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
孩子学业的成功与否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到孩子前途的问题而是已经和家庭利益联系在一起,因为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好成绩会增加自己的颜面,这无形中给中国孩子增加了精神压力。
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学习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对孩子的技能培养也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各种技能培训,例如,钢琴、舞蹈、书法、棋类等技能培训也成了孩子教育的内容。
选择这些技能,大多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来选择的,而是从他们将来谋生的角度考虑由父母的意志来安排的。
对于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国父母更多是采取包办式。
对于孩子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工作问题甚至婚姻问题等,中国父母都是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二)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美国文化价值观,以个体的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始终把“利”看作是健康的价值追求,因此它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利益,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
在美国,竞争意识渗透于整个社会乃至每个家庭。
因此在美国家庭价值观中,竞争意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竞争才能进步,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真正的能力。
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具备在社会中顽强生活的实力,因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竞争的能力才能迎接各种挑战。
因此美国家长非常注重培养子女的各种社会适应能力。
其中包括自理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而所有的这些能力是在竞争中不可缺少的。
美国家长尊重、鼓励儿童“自我选择,自主负责”,因此在制定家庭教育的目标时,家长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关于择业和交友等问题上,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由孩子来做最后的决定。
总而言之,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不同家庭教育目的的形成产生着巨大影响。
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是形成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原因。
四、结语中美文化的价值体系都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但对人的理解却截然不同。
美国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一切靠自己,因而在处理家庭问题方面也必然体现出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观念。
无论是在婚姻问题方面还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面,他们都以个人的意志为中心。
而中国文化则主要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把人看做是群体的一份子,是他所属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个体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
From an article in Beijing Youth Daily,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family as a matter of long-standing, as time-honored as human civilized. Obviously, given a close examination over the topic, people may objectively work out its various kinds of significance and consequence for people in two side of the world. Thus one should deal with ins and outs specifically, in an effort to reach an all-round knowledge on the issue.Traditionally, the family has been defined as a group of people to live together by bonds of blood, marriage, or even other relationships. Here, first of all, to see how the family change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 guide tour of its past historical background. When growing and harvesting crops are the basic of economic production, the primary kinship unit is the extended family, typically including grandparents, uncles, aunts, or other relatives, in addition to parents and children. Later, in industrialized nation, the form of kinship is the nuclear family; few people lived together, simply including husband, wife and children. Yet, in reality, the “classic” American family id gradually shifted by current pluralistic family; such as married couples without children; or single parents with the children; or even unmarried couples. On the contrary, today, the Chinesefamily is not changing so radically ad modern American.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especially the late 1970s has just embarked on holding 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nuclear family. By and large, the traditional families structures are no longer appropriate for the new age; meanwhile, the contemporary families seem to be less stable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In fact, family responsibility is the matter to the traditional ideas; whereas, the chief value of modern family is satisfaction. However, despite the divorce rate has increased sharply, mot Chinese people are still committed to being in a family.Furthermore,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tructures seem too male-dominated, ever since the sexual revolution, marriage became less important for women, because of new job opportunities and rising incomes. As women’s wages rises, single female delay their marriage, owning to the fact that, that can not accept a male with lower economic prospects than themselves. Even after they get married, a great deal of statistics confirms that women have to shoulder the same burden and pressure as the men do in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within the family, more American husbands have to help their wife to deal with the household and child-care responsibility. By contrast, in China, some of those daily family trifles have been taken by the couple’s blood relatives---the retired grandparents, whereas, in the USA, the great family duty has driven some women to drop their jobs; in fact, women’s wages remain low in comparison to men’s; moreover, wife’s earning are not essential to family finance. So the American women can enjoy themselves as a full-time housewife. Unfortunately, the Chinese women play a crucial role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family. Besides, receiving support from the elder member of the family, women have to reduce their leisure tome to manage their wife’s duties.Next, it is an odd phenomenon that the American society enjoys a sharply higher divorce rate and number seems to be growing; on the other side of world, China remains a relatively stable one. Apparently, the American people live in a more luxurious life than the Chinese. Here, one cause of it is that the contrary and opposite culture influenced their family value; in fact more individual factors are emphasized by the American family. While many American couples claim that they will maintain their marriage as long as their love allows, whereas the Chinese couples emphasize the individual’s obligation to the family. Furthermore, this kind of traditional concept has still extended into the raising children issue; the Chinese couple’s argue that living with 2 happy parents is the best envenomed for their next genera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American couples hold the idea that parents should keep enough space for their children, leading them to grow up independently. Therefore, many American children, especially the single parent’s children show a great deal of maturity and self-sufficient sense which is much earlier than the Chinese one. Thereby, in the most Chinese cases, those children who live in a divorced family may be restrained in a single gender world; gradually, they find some difficulties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gender stranger in society.In the main, as i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family is the place where is the warm shelter of life and a private refuge from the competitive public world. Moreover, marriage may supply a better material environment for the beloved couples directly. Therefore, towards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notably much around the final decade, people have started to call for traditional family return. The main reason, so to speak. We must bear in mind that nobody can leap over the longperiod pf time preceding the death. So everyone need a harmony and joyful shelter in the long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