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沉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09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受累关节-1个大关节(0分)-2—10大关节(1分)-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大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RF和ACPA(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体)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

(2分)-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项结果)-CRP和ESR均正常(0分)-CRP和ESR异常(1分)D:症状持续时间-<6周(0分)-≥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二)症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尪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VS
操作要点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法和 刺激强度;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及时调整手法;操作后注意局部保暖和 休息,避免风寒刺激。
中药熏洗、外敷和内服方法
中药熏洗
利用中药煎煮后产生的药汽熏蒸患处,以达 到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药膏、药酒等,直接 涂抹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达到 治疗目的。
饮食调养
采用冷敷、中药熏蒸等缓解疼痛,注意防止 冻伤。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 以减轻焦虑情绪。
痰瘀互结型患者护理措施
1 环境调整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避免患者受到噪音和不良气味刺 激。
2 疼痛护理
采用活血化瘀疗法如拔罐、刮痧等缓解疼痛,注意操作 规范。
3 饮食调养
给予化痰祛瘀食物,如山楂、陈皮等,以辅助化痰祛瘀 。
3
科技创新助力中医护理发展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 动中医护理的科研创新和临床实践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者教育和沟通,提高患者参与度。
护理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03
加强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预测
1 2
个性化护理需求增加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对个性化护理的需求 将不断增加,中医护理应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 异。
综合护理模式发展
中医护理将与西医护理相结合,形成综合护理模 式,更好地满足患者全方位的需求。
注重情志调养与饮食宜忌
情志调养
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与尪痹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的情志调养,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尪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尪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前言二、教案目标1. 了解尪痹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2. 掌握中医护理方案在尪痹患者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尪痹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2. 中医护理方案的组成及作用。

3. 中医护理方案在尪痹治疗中的应用实例。

4. 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方法。

5. 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方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尪痹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中医护理方案的组成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尪痹治疗中的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方法和优化方向。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对尪痹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估方法和优化方向的掌握程度。

教案编写说明:本教案以尪痹中医护理方案为主题,分为五个章节。

介绍尪痹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使学生了解尪痹的基本知识。

讲解中医护理方案的组成及作用,让学生掌握中医护理方案的基本内容。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医护理方案在尪痹治疗中的应用。

讲解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估护理方案的效果。

讨论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方向,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整个教案以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分为课堂互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三个部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实例分析1. 实例介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尪痹患者护理案例,介绍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应用过程。

2.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护理措施及效果反馈。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并掌握中医护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方法1. 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尪痹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等方面。

类风湿性关节炎尫痹中医护理方案共32页PPT

类风湿性关节炎尫痹中医护理方案共32页PPT
类风湿性关节炎尫痹中医护 理方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பைடு நூலகம்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尪痹

尪痹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病位在关节。

证型:1、风湿痹阻证2、寒湿痹阻证3、湿热痹阻证4、痰瘀痹阻证5、气血两虚证6、肝肾不足证二、临床表现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应温暖向阳,干燥防潮,避免湿冷,注意防寒保暖。

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绝对卧床时要经常活动病人肢体,适时变换体位,保持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

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

4、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的移动和负重。

5、适当功能锻炼,减轻疼痛,减少畸形发生。

四、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五、临证(症)施护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

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急性期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采用短时间制动,如有膏托、支架等使关节休息,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伸展运动。

活动前关节局部可进行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缓解肌肉痉挛,增强伸展能力。

4、关节疼痛时,可遵医嘱行冷热敷、局部按摩、中药熏蒸、灸法等治疗。

但在使用物理疗法时避免皮肤损伤。

5、关节屈伸不利者,可遵医嘱采用中频脉冲电、电针等治疗。

6、晨僵护理:鼓励病人早晨起床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

夜间睡眠戴弹力手套保暖。

六、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忌食生冷及高糖辛辣食品。

2、肝肾亏虚者,可进食营养丰富饮食,如瘦肉、鱼类、蛋、大枣、山药、甲鱼、枸杞子等。

3、湿热痹阻者,可服用薏仁、冬瓜等清热利湿之品、忌食油炸及辛辣食物。

4、风寒湿痹者应进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七、用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就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得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得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与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得“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得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廷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劳力过度,或因病人体虚以致营卫气血不足,正气亏虚。

如居处潮湿阴冷,冒雨涉水,或劳后当风取冷,或汗后冷水淋浴等,内虚湿邪由体表侵入,流走于关节、经络、肌肉之间,与气血相搏结,以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痹证,甚至导致关节变形,丧失劳动能力。

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沉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三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三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三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三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09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受累关节-1个大关节(0分)-2—10大关节(1分)-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大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RF 和ACPA(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体)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

(2分)-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项结果)-CRP和ESR均正常(0分)-CRP和ESR异常(1分)D:症状持续时间-<6周(0分)-三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尫痹)中医护理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尫痹)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二)关节肿痛 •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 •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 功能位。 •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 重。 •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局部皮肤色红,禁止 穴位贴敷。 •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 7.遵医嘱中药药浴。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 • • • • • • • (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 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泡洗。 7.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8.遵医嘱中药熏洗。
类风湿关节炎(尫痹) 的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一、概念
西医:类风湿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介导的, 以侵犯关节滑膜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 系统性结缔组织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 25~50岁的青壮年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 3倍。
中医: RA属于中医“痹证”(顽痹、尫痹)范 畴。以关节、筋骨、肌肉发生疼痛、酸楚、麻木、 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红肿灼热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病证。
三、临床表现
关节表现
疼痛、肿胀、晨僵、活动障碍 和关节畸形、疲乏无力
关节外 表 现
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
1、疼痛:是类风节炎最突出的症状。多关节、全身性的、慢性、对称性关节疼
痛以夜间、晨间及关节起动时明显、稍微活动后缓解。 2、关节肿胀: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少数可发红 3、晨僵:95%以上病人出现,是早期表现。晨起或停止活动一定时间后,病变 关 节出现僵硬,活动受限,从而影响翻身、扣衣扣、握拳等活动,晨僵的时 间与病 变程度相平行,病情缓解后,僵硬的时间缩短,甚至消失,僵硬时间与 作为观察病情活动及轻重的一个指标。 4、活动障碍和关节畸形:关节活动障碍影响了整体的活动功能,如握力下降、 梳头困难、行走困难。 5、疲乏无力 专家提醒:及时发现症状, 关节变形是本病的晚期的表现。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_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_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1/ 17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 50~100 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 30 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泡洗。

7.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8.遵医嘱中药熏洗。

(二)关节肿痛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7.遵医嘱中药药浴。

(三)关节畸形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 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案(2017年版)⼀、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尪痹由风寒湿等邪⽓客于关节,⽓⾎痹阻,导致以⼩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质淡,苔⽩腻或⽩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下结节,⾆暗紫,苔⽩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4.肝肾不⾜证:关节肌⾁疼痛,肿⼤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喜暖,临床常伴⽓⾎亏虚可有乏⼒,⼼悸,头晕⽬眩,⾯黄少华等,⾆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法(⼀)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1)推荐⽅药:风湿偏盛者选⽤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川芎、秦艽、桂枝、青风藤等。

寒湿偏盛者可选⽤乌头汤合防⼰黄芪汤加减。

制川乌(或制附⽚)、桂枝、⾚芍、⽣黄芪、⽩术、当归、⽣薏仁、羌活、防⼰、⽣⽢草等。

或选⽤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4)对于寒湿偏盛者,可使⽤中药全⾝浸浴:适⽤于四肢多关节疼痛、怕风、怕凉者。

具体操作:根据患者临床证候特点,选择川乌、桂枝、细⾟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1000ml,然后使⽤专门全⾝浸浴桶,然以泡洗下肢,若⽆⼼慌胸闷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保持颈部以下部位泡洗于药液中,⼀般保持⽔温在42度左右,泡洗时间15~30分钟。

(5)中药离⼦导⼊技术:根据病情特点,选⽤川乌、草乌、桂枝、细⾟等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作⽤中药,煎煮成200ml每袋,每次使⽤1袋,通过专门的离⼦导⼊设备,将药物通过低中频电流导⼊肿痛关节,使⽤导⼊的药物温度控制在37度左右,避免⽔温太⾼或电流过⼤,从⽽引起⽪肤烫伤或者引起患者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热奄包
(三)关节畸形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
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2.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风寒湿痹者中药宜温服;热痹者中药宜偏凉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1.中药熏洗
2.艾灸
3.穴位按摩
5.穴位贴敷
6.中药热奄包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居室环境宜温暖向阳、通风、干燥,避免寒冷刺激。

2.避免小关节长时间负重,避免不良姿势,减少弯腰、爬高、蹲起等动作。

3.每日适当晒太阳,用温水洗漱,坚持热水泡足。

4.卧床时保持关节功能位,行关节屈伸运动。

(二)饮食指导
1.风湿痹阻:宜食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食品,如鳝鱼、薏苡仁、木瓜、樱桃等。

食疗方:薏仁粥、葱豉汤。

2.寒湿痹阻:宜食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食品,如牛肉、山药、枣、红糖、红小豆等。

食疗方:红枣山药粥、黄酒烧牛肉等。

3.湿热痹阻:宜食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薏苡仁、红豆、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芽、绿豆等。

食疗方:丝瓜绿豆汤、冬瓜薏仁汤。

4.痰瘀痹阻: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山楂、桃仁、陈皮、薏苡仁、绿豆等。

食疗方:薏苡仁桃仁汤、山芋薏仁粥等。

5.气血两虚:宜食补益气血的食品,如大枣、薏苡仁、赤小豆、山药、阿胶、鸡肉、牛肉、乌骨鸡、黑芝麻、龙眼肉等。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乌鸡汤。

6.肝肾不足:宜食补益肝肾的食品,如甲鱼、山药、枸杞子、鸭肉、鹅肉、
芝麻、黑豆等。

食疗方:山药芝麻糊、枸杞鸭汤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同时鼓励患者与他人多交流。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四)康复指导
1.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康复运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避免突然剧烈活动。

2.病情稳定后,可借助各种简单工具与器械,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捏核桃、握力器、手指关节操等,锻炼手指关节功能;空蹬自行车,锻炼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等。

逐步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练气功等锻炼。

五、护理难点
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制定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3.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及随访。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其他: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