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推荐-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目录前言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井概况1.2 井田地质特征1.3 煤层特征第二章采区、带边界及储量2.1 采区边界2.2 工业储量2.3 可采储量第三章采区、带区巷道布置3.1 采区煤层地质特性3.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3 采区车场形式选择3.4 采区采掘接替计划第四章采煤方法结束语参考文献前言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一环,它是继我们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爆破工程》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奠定基础。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煤层开采设计是煤炭开采重要环节,而煤矿开采技术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开采方式不对会造成煤炭的极大浪费,甚至会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21世纪,能源极为重要的时代,要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就必须优化开采技术,体现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而合理的开采设计则能有效减少煤炭损失,将赋存在地下的煤炭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出,满足祖国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井概况1.1.1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郭二庄煤矿位于河北省邯郸武安市北部,以高村为中心,南距武安市约5km。
邯郸-长治公路横跨矿区南端,邢台-都党公路纵贯矿区东缘。
煤矿运煤专用线在上泉车站与褡午环形铁路接轨,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井田范围:北以第1地质剖面与郭二庄矿为界;南以第13地质剖面与上泉勘探区为界;西部以井田F4断层与地方煤矿为界;东部以F22断层及-550m水平切割各煤层为边界,地理坐标:北纬36°40′10″~36°43′47″,东径113°47′09″~113°48′32″。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余华寺铁矿地下采矿方法设计专业班级10级采矿工程(01-02)班学生指导教师成绩说明书页插图幅表格个程序个二O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课程设计任务书系别环城院专业班级采矿工程10级(01-02)班学生一、课题名称余华寺铁矿地下采矿方法设计二、设计条件1、矿山自然及经济条件余华寺矿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南30km,大冶市西北16 km之金山店镇,距铁山镇12 km,西距保安7 km,距金山店铁矿本部5 km。
矿区对外交通非常方便,东距铁山至灵乡铁路仅2 km。
矿区本部至大冶、铁山有公路相通,可达黄石武汉等地,矿区对外交通十分方便。
矿区气候属寒带湿润气候,冬冷夏湿,历史年平均气温17℃,历史绝对最高气温40.1℃,最低-10℃;平均年降雨1444.5mm,最大年降雨1929mm,雨季为4~6月。
矿区地处长江中游南部的低山丘陵盆地,地势较平坦,海拔最高点西冶山245.6m,地势低平地段20~50m, 矿区西北7.5km外有梁子湖。
矿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均从13km以外的保安湖由输水管输送。
2、矿山地质条件本矿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疏干引起的地表塌陷和沉降,在-100m坑道遇断裂沟通溶岩含水层后,由于突水,位于岩溶含水层上的地表相继出现了下沉及8个塌坑,六号皮带走廊及车间停车房遭到破坏。
随着-150m工程的完成,在生活区与金—保公路连接处发生直径10m的塌方,生活区车库随之报废,在-200m开拓工程完成后,往东,金—保公路在桥头塌方。
这种由于突水及强排地下水而出现的工程地质现象,是岩溶含水层矿区的客观规律,它直接危害该矿山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矿区的北边主要是岩溶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塌陷,对在矿区大理岩上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塌陷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往往是突然发生。
在靠近矿体的上盘的沉降和塌陷除了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工程地质方面的原因。
受岩溶的控制,塌陷发生在此地层上,因此,矿区大理岩的分布就圈定了可能发生的塌陷范围。
采矿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 (1)1.1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采区概况及开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采区概况及开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采区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煤层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煤质 (4)3.3瓦斯、煤尘、自燃、地温等情况 (4)3.4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开采条件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水文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 (9)4.1采区工业储量计算 (9)4.2采区煤柱损失计算 (9)4.3采区可采储量计算 (10)第五章采区巷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4.熟悉采矿工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3.能够分析采矿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效益;4.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遵守;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采矿学基本概念: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采矿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采矿工程原理: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探方法;矿井设计和施工技术;矿井通风和安全技术。
3.采矿工程流程:矿石开采和运输技术;矿石处理和选矿技术;矿渣处理和利用技术。
4.采矿关键技术:矿井支护和岩土工程;矿井水防治和环境保护;矿山机械和自动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4.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实践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采矿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采区说明书范本
时间
施工单位
勘探程度
钻孔
利用钻孔
孔数
米数
孔数
米数
2008
204勘探队
精查
18
7091.68
18
7091.68
2008
204勘探队
精查
48
14189.11
44
12708.68
总计
245
89270.61
234
85435.30
1.2.4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6m3/min,根据邻井查询,该井属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燃发火期为6~8个月。
序号
煤层名称
层间距(m)
围岩
煤的牌号
硬度
视密度
稳定性
煤厚
(m)
倾角
顶板
底板
1
94#
20
泥岩
粉沙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2.6
14
2
95#
粉沙岩
粉沙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2.4
14
95
3
109#
中细岩
细砂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1.4
14
20
4
110#
中细岩
细砂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1.1
14
1.2.2
各煤层顶底板的厚度一般都大于8m,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底板多为砾岩及粉砂岩。
1.
1.2.1
本设计井田的地层走向为EW,倾向为S,平均倾角为17°。地层厚度为125m。表土及风化带厚度约20m,表土中无流沙岩。岩层多由细砂岩及中砂岩构成。详见图1-2煤层综合柱状图。
采矿工程本课程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摘要本采区为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为1550米,倾斜长730米,其面积为1131500米2。
该采区南北两侧分别以F1、F2断层为界,落差分别为20m和30m。
西至煤层露头,东至-300m标高。
地表标高+50m,表土层厚20m,含水不大。
煤层分化带深度30m。
本采区内共有三层煤,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回采工作面倾斜长度为200米,工作面日推进长度为6.0米。
采用三采一准的四六工作制度,一班割二刀煤。
经分析,各采区参数符合国家的各项规程,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目录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采区概况 (1)1.2 采区地质概况 (1)1.2.1 地质构造 (1)1.2.2 煤层 (2)1.2.3煤质及瓦斯情况 (2)1.2.4水文地质 (3)2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4)2.1储量 (4)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2.2.1工作制度 (4)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6)3.1 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6)3.2 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6)3.2.1技术比较 (6)3.2.2 经济比较 (7)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9)4.1 采煤方法 (9)4.2 回采工艺 (9)4.2.1回采工艺的确定 (9)4.2.2 工艺顺序 (9)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12)5.1 液压支架 (12)5.2 采煤机 (12)5.3 刮板输送 (13)5.4 转载机 (13)5.5 破碎机 (13)5.6 胶带输送机 (14)5.8 液压安全绞车 (14)5.9 液压泵 (14)5.10 移动变电站 (15)5.11 馈电开关 (15)5.12 磁力启动器 (15)5.13 喷雾泵 (15)5.14 端头支架 (15)6通风与安全 (16)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6)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7)6.3 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8)6.4 采区总需风量 (19)7巷道断面的选择 (20)7.1 区段运输平巷 (20)7.2 区段回风平巷 (21)8采区车场及硐室 (22)8.1 车场形式 (22)8.2 调车方式 (22)8.3 采区硐室 (22)8.3.1 变电所 (22)8.3.3 煤仓 (23)9采区生产系统 (25)9.1运输系统: (25)9.2通风系统: (25)9.3运料系统: (25)9.4排水系统: (25)9.5排矸系统: (25)10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26)10.2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 (27)10.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11采区灾害防治 (29)11.1 采区火灾及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29)11.2 预防煤尘爆炸措施 (29)11.3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29)12参考文献 (30)13致谢 (31)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图1.1 采区概况图本采区为大明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为1550米,倾斜长730米,其面积为1131500米2。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51927
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采矿工程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前言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一环,它是继我们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理论知识并使其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煤层开采设计是煤炭开采重要环节,而煤矿开采技术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开采方式不对会造成煤炭的极大浪费,甚至会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21世纪,能源极为重要的时代,要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就必须优化开采技术,体现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而合理的开采设计则能有效减少煤炭损失,将赋存在地下的煤炭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出,满足祖国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计算精准,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精品文档2014届采矿工程课程设计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采区巷道布置 (2)2.1 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2)2.1.1采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的计算 (2)2.1.2服务年限计算与采区采出率的验算 (3)2.2 采区内的再划分 (3)2.2.1 确定采煤工作面长度 (3)2.2.2 确定采区内的区段数目 (4)2.2.3 确定工作面生产能力 (4)2.2.4 确定采区同采工作面数目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4)2.3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 (4)2.3.1 完善采区开拓巷道布置 (4)2.3.2采区巷道布置系统方案的分析比较 (5)2.3.3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7)2.3.4上下区段工作面交替生产的通风系统 (7)2.3.5采区上、下部车场的选型 (7)2.4 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8)精品文档第3章采煤工艺设计 (13)3.1 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3)3.2 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16)3.3 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7)第4章课程设计总结 (18)第5章参考文献 (19)2014届采矿工程课程设计第1章绪论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 矿井概况1.1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斜沟井田位于山西省兴县县城以北50km处岚漪河两侧。
行政区划隶属于兴县魏家滩镇,局部位于保德县南河沟镇,项目业主为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5′30″~111°08′33″,北纬38°32′40″~38°44′39″。
井田属吕梁山脉的西北端,山河交错,沟壑纵横,山川层叠,侵蚀冲刷剧烈,地势总体为南北高、中部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角寨则卯村西,海拔高程+1254.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东部的岚漪河谷地,海拔高程+924.0m,最大相对高差330.0m,区内大面积为第三、四系松散层所覆盖。
岢瓦铁路和县级公路从井田中部沿岚漪河通过,岢瓦铁路目前已基本建成,铁路装车站设在石吉塔沟口西侧附近的河滩地。
从节省投资,减少运营费用的角度出发,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应尽量靠近铁路装车站。
岚漪河上游有一座设计蓄水能力2400万m3的天古崖水库。
为文革期间所建,目前坝体已出现渗漏,水利部门定性为危库,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需注意这一因素的影响。
1.2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井巷的布置形式矿井工业场地及井口布置在井田中部岢瓦铁路南侧的石吉塔沟内及沟口附近。
采用沟内外结合布置方式,场地标高+940.0~+992.0m。
根据工业场地附近煤层埋藏较浅的特点,井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矿井初期形成五条井筒,其中一、二号主斜井布置在石吉塔沟内400m处的坡地上,井口标高+980.0m,其中一号主斜井的方式掘至8号煤层+660m标高,一号主斜井倾角15°,斜长1236m,铺设带式输送机,通过煤仓与11采区带式输送机上山及8号煤带式输送机大巷相接。
二号主斜井掘进至13号煤层+585m标高,通过煤仓与21采区带式输送机上山及13号煤带式输送机大巷相接,二号主斜井倾角17°,斜长1351m,铺设胶带输送机。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1.1 煤层地质特征1.1.1带区位置及范围本次设计带区为西一带区,位于井田的西翼,本设计只对13-1煤层做地质论述:13-1煤层西起工广煤柱线,东到Fe7断层,北靠东翼轨道大巷。
1.1.2煤层赋存状况13-1煤层:煤厚1.33~8.18m,平均煤厚4.25m,可采指数为1,变异系数为26.4%,本区范围内属较稳定的中厚~厚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走向变化范围为0~110°,倾向E~SW,倾角6~10°,平均倾角8°。
煤层顶底板特征见表1-1。
表1-1煤层类别岩石名称厚度(m) 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13-1 伪顶炭质页岩0-1.16/0.5灰黑色,片状,松散易碎,不稳定,零星发育。
直接顶砂质泥岩0-10.13/4.26灰~深灰色,块状,含植物碎片化石,泥岩抗压强度20-50MPa,抗拉强度约1~2.5MPa,13-2煤局部发育。
老顶细砂岩~粗砂岩0-10.0/5.32灰~灰白色,以中细粒结构为主,钙泥质胶结,含裂隙水。
抗压强度一般40~60MPa,抗拉强度2.0~2.5MPa。
直接底砂质泥岩、泥岩及12煤0.6-6.96/3.6灰~褐灰色,富含植物根化石。
老底粉细砂岩及中砂岩0-11.4/5.6灰~灰白色,微波状层理,钙质胶结,含裂隙水。
1.1.3煤层顶底板1、13-1煤层顶底板(1)伪顶:岩性一般为炭质页岩或粘土岩,厚度一般0.2~0.6m,抗压强度小于5MPa。
伪顶发育不稳定,强度小,易离层冒落。
(2)直接顶:本区13-1煤层直接顶主要有两种组合形式,一种为泥岩或砂质泥岩与13-2煤层组成的复合顶板。
直接顶一般裂隙较发育,局部含植物化石碎片。
其抗压强度一般为20~50MPa,抗拉强度为1~2.5MPa,拟属Ⅰ类不稳定或Ⅱ类中等稳定顶板。
(3)老顶:老顶岩性一般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厚度较大,稳定性好,抗压强度为40~60MPa,抗拉强度2.0~2.5MPa,与直接顶呈冲刷接触类型的老顶,岩性一般为粉砂岩~中砂岩,抗压强度较直覆老顶低。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及排版要求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及排版要求(讨论稿)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2012.5一、目录的格式要求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楚,且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中英文)、绪论、正文主要层次标题(三级标题)、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目录中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包括里面的数字,外文等),其余用小四号宋体字体。
生成目录中一级标题左对齐,二级标题左面空两字符,三级标题左面空四个字符。
见下例:二、说明书正文1、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所有标题中不得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原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用空格代替。
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表1 设计说明书层次代号及说明2、插图一律通栏摆放,两侧不能有文字,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1图的图号为“图1—1”等。
图名置于图下居中放置,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名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放置该图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3、表格要通栏摆放,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
整个表格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格的格内加“—”字线(占两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说明不加标点。
表格内的字数过多时可以将表格内的字体设置为五号字体,调整表格,尽量在所要求的边距范围内将表格放下。
4、设计说明书中涉及到的万吨单位的一律采用Mt作单位,其他单位应该采用英文单位,涉及到没有英文单位的可以采用中文,如个、月、元,万元等单位。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准备方式:采区布置煤层倾角:16°生产能力:150万t/a)班级:采矿班姓名:学号:班级序号:指导老师:完成2010年X月X日目录序论........................................2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4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4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5)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7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11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18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18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22)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23小结········································25参考文献········································26序论一、目的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1. 总论1.1 课程设计概述1.1.1 课程设计题目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1.1.2 设计初始条件1. 最终台阶高10m,最终台阶坡面角65°,露天矿采矿场最小底宽16m,最终边帮角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
2. 开拓运输道路采用Ⅲ级矿山公路,道路路基宽度8m。
1.1.3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 设计任务: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深度,底部位置及周界,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帮结构,并绘制开采境界平面图,露天矿开拓运输道路定线,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横纵面图,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 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相似形开采境界设计横断面图(4#图纸3张),开采境界深度设计计算横断面图、纵断面图(4#图纸3张,3#图纸1张),露天矿开采境界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境界断面图(4#图纸3张),露天矿开采境界纵断面图(3#图纸一张)1.2 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1.2.1 设计依据⑴课程设计任务书⑵矿床地质资料a. 地质地形(平面)图1张(3#图纸)b. 地质横断面图3张(4#图纸)1.2.2 设计技术经济原则⑴露天矿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准则设计⑵露天矿采用公路运输开拓,开拓系统路线按Ⅲ级矿用运输公路设计1.3 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设计方案: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绘定其1:1000的地址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设台阶高度为10m,从+900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16m,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m,最小转弯半径15m,连接平台40m,限制坡度10%,最终的台阶坡面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小于等于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设计内容:1. 用横坡面面积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n的原则分别确定三个横剖面的合理开采深度;2. 纵剖面上调整露天矿底平面标高;3. 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
采矿露采课设说明书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金属矿床露天开采题目:某矿山露天采矿开拓方案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6月27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名):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综合运用金属矿床露天开采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对露天矿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学习其设计方法,重点掌握露天矿境界圈定和开拓系统的设计过程、计算步骤、设计图纸绘制等内容,以及对相关设计手册的熟练运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内容: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结合矿床地质地形图、勘探线剖面图,对矿山采矿境界进行圈定,计算矿床的经济合理剥采比、最小底宽、最终边坡角、台阶坡面角、采深,绘制底部周界,并根据选取的设备和计算的参数结果最终绘制采矿终了平面图、采场剖面图和采矿方法图。
设计原始条件:矿床地质地形图、勘探线剖面图、矿石的特征等(详见设计指导书)。
设计要求:设计说明书一份,一号图纸两张,二号图纸一张。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金属矿床露天开采》陈晓青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2]采矿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五、审核批准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目录******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1)1.绪论 (1)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1.2本次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1.3矿山地质概况主要内容 (2)2.采场境界的圈定 (2)2.1台阶构成要素的参数确定 (3)2.1.1台阶高度 (3)2.1.2台阶宽度 (3)2.1.3台阶坡面角 (3)2.2境界三要素的确定 (5)2.2.1最小底宽 (5)2.2.2最终边坡角 (6)2.2.3开采深度 (8)2.3圈定露天矿底部周界 (11)2.3.1各横剖面底部周界位置的确定 (11)2.3.2确定端帮位置 (11)2.3.3连成矿体底部周界 (13)2.4圈定结果 (13)3.矿床开拓 (14)3.1主要设备选择及主要参数 (14)3.2开拓方案 (16)4.开采程序说明 (17)4.1台阶形式 (17)4.2部分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17)结语 (19)参考文献 (20)1.绪论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为了使我们对《露天采矿技术》这门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有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尤其是最基本的境界圈定。
采矿工程(露天)课程设计说明书
(2)采剥工程初始位置的确定
(3)采剥工程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
(4)采剥工程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
(5)工作帮的构成及工作帮坡角。
开采程序和生产工艺系统以及开拓运输方式有密切联系。它往往会影响生产工艺系统和开拓运输方式的的选择与确定。
5.2
5.2.1台阶高度
(1)挖掘设备作业规格和条件
(以IV断面为例)假设底板帮坡角为27°,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1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2底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假设顶板帮坡角为32°,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3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4顶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3
露天开采境界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露天开采范围或空间轮廓。
50Km/h
最大爬坡能力
29%
轮距
前轮2382mm
后轮2070mm
汽车容积
11.4m³
5
5.1
露天矿的开采程序是指在开采境界内,采剥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方式,即采剥工程的初始位置、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以及工作帮的构成特征等。在一般情况下,开采程序所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Q=47×1200×1.45×90÷10000=736万t
(2)计算境界内的服务年限
已知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境界内储量为736万t,所以服务年限A为:
A=695÷60=13年
(3)安全储备系数Fs确定
根据估算的服务年限和边坡的性质,对照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确定边坡安全储备系数,Fs应选择在1.2~1.3。
4.1.3
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的特点如前所述,结合本矿煤层硬度、倾角的特定条件,煤层开采推荐采用机动灵活的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06级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河北工程大学学院:资源学院专业班级:采矿(1)班姓名:周万存指导教师:李新旺设计日期:2010.01.20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 (2)第二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 (3)第三章: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 (6)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8)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14)第六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8)第七章:采区巷道断面设计 (21)第八章:采区生产系统及设备 (27)第九章: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5)第十章:安全措施 (36)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一、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是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井巷工程”、“采煤方法”、“矿井设计”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采区设计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的综合性的教学过程。
通过采区设计要达到下列目的:1.系统地灵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2.掌握采区开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字编写、绘图、计算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1.编写采区设计说明书一份(30~50页);2.设计图纸部分:①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平面图1:2000,剖面图1:1000);②工作面布置图(平面图1:100或1:200,剖面图1:100或1:50),其中附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及工人出勤表;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加深对采矿工程专业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就业岗位的感性认识;2.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独立完成教学要求,提高设计工作能力;3.使学生能熟练采区设计内容级步骤,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字编写、绘图、计算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一. 采区的位置及开采范围本采区位于河北某矿4采区(二水平),走向长度2125m,倾向长度1150m/cos13°=1185m。
煤层面积2518125m2.二. 采区地质1、地质构造:本井田储量丰富、地质构造中等,井田为单斜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矿井地质构造简单。
地层走向为34 º,倾向向东南倾斜,倾角10º—15º。
其特点是断层少,褶曲起伏变化较小,对开采影响不大;对矿井开采,尤其是初期开采影响很小。
2、煤层本井田共有3个煤层,煤层总厚17.44m,含煤系数为8.7%。
不稳定的煤层为10、11、12号煤层,详见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1为砂质泥岩、粉砂岩。
三. 开采技术条件经地质分析及预测,12#煤瓦斯涌出量小于1m3/t,煤层最大瓦斯涌出量2m3/t,为低瓦斯矿井。
经鉴定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12#煤瓦斯绝对涌出量4.0 m3/min。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煤尘无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根据70个钻孔井温测量结果分析,本井田地温梯度在距地表深度1100m以上为1.49~2.81℃/100m,低于或接近正常地温梯度(3℃/100m);仅在距地表深度1100~1200m之间地温度为3.1℃/100m,略高于正常地温梯度。
因此,本井田属于正常地温梯度区。
各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多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顶板易于冒落,属中等条件的顶板管理方法。
井田内基本无小窑开采,现开采与基建的小井都在井田浅部以外。
本矿井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井,绝大部分煤层位于奥灰水位以上,仅深部很少部分受奥灰水影响。
本矿井开采的不利因素主要是瓦斯涌出量大,需采取抽放措施,对将来开采有一定影响。
四、水文地质特征(一)、含水层本矿井自奥陶系灰岩至第四系冲积层共划分为7个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卵石层、二迭系石盒子组砂岩、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太原群野青灰岩、伏青灰岩、大青灰岩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卵石层含水层卵石层厚度6.45~94m,一般50~60m,总的趋向南、北厚,中部及西部薄,间夹3~4层粘性土透镜体,卵石层一般为粘土所胶结,富水性较弱,单位涌水量为1.784~3.883L/m.s。
(2)二迭系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本含水层可分为石盒子组三段砂岩和石盒子组一、二段砂岩两组。
石盒子组三段砂岩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硅质及泥质胶结,底部为粗粒砂岩,含小砾石,厚度较稳定,一般在40m左右,漏水孔多分布在此层。
为一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石盒子组一、二段砂岩为灰绿色及深灰色中、细粒砂岩,分布有2~4层。
为一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大多为回采塌陷后,下部砂岩将参于矿坑充水。
(3)山西组2号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本含水层为2号煤层直接或间接顶板,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厚0~19m,一般6~8m。
为富水性弱的承压裂隙水含水层。
(4)野青灰岩含水层野青灰岩厚度0~2.78m,一般厚0.8~1.1m。
砂岩以浅灰色细、中粒砂岩为主,在井田南北部厚,中部厚度变薄,本层为富水性弱的溶洞裂隙承压含水层。
(5)伏青灰岩含水层本层厚度0~4.49m,一般厚度2.5~3.5m,厚度稳定。
该层透水性较差。
为一富水性中等的裂隙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345L/m.s。
(6)大青灰岩含水层本层厚度0.6~8.54m,一般厚度5~6m,厚度变化较大,裂隙发育。
为一富水性中等的裂隙水含层,单位涌水量为0.0699L/m.s。
(7)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本层钻孔揭露厚度0.4~160.53m,一般厚度5~15m。
在钻孔揭露的六、七、八段中,七段富水性强,灰岩岩溶裂隙发育极不均均,呈多层状,垂向变化大,水平较稳定。
八段岩溶裂隙发育,但多被铝土充填。
六段为相对隔水层。
本层为富水性强的裂隙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1.65L/m.s。
(二)矿床充水条件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深,覆盖层厚,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本区初期开采上部煤层时,水文地质类型属于坚硬裂隙岩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当开采下三层煤时,则为以裂隙岩溶岩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
(3)矿井涌水量井田内含水层自下而上有奥灰强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较强;大青灰岩含水层厚度5~6m,为较强含水层;伏青灰岩含水层厚度3.5m左右,为较强含水层;野青灰岩含水层含水性差,一般不含水;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厚7.0m左右,含水性弱到中等;上石盒子组细砂岩以上含水层厚度大于100m,虽含水性不强,但静储量比较大;第四系砂砾石层最厚94m,一般50~60m,富水性较强。
矿井正常涌水量200m³/h。
最大320m3/h综合上述分析,本矿井开采技术条件是良好的。
第三章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一. 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计算1. 10#煤采区储量计算10#煤采区工业储量计算:Q1 = S1M1r= 2518125×2.08×1.4= 733.3(万吨)式中:Q1 ——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S1 ——采区面积M1 ——煤层厚度r ——煤的容重10#采区可采储量计算煤柱损失:采区边界留设5米边界煤柱,断层靠近采区侧留10米断层保护煤柱。
(边界周长为4885米,断层长度为F2=362.5米)经计算煤柱损失为:4885×5×2.08×1.4+362.5×10×2.08×1.4=81681t Z1 =(Q1-P1)×c= (733.3-8.2)×0.8= 580(万吨)式中:P1——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边界、河流、湖泊、建筑物等留设的永久煤柱损失量;C ——采区采出率2、11#煤层储量计算:11#煤的工业储量计算:Q2=S2 M2 r=2518125×1.81×1.4=638(万吨)11#煤采区可采储量计算煤柱损失:采区边界留设5米边界煤柱,断层靠近采区侧留10米断层保护煤柱。
两条上山间留20米煤柱,上山一侧各留20米保护煤柱;(边界周长为4885米,断层长度为F2=362.5米)经计算煤柱损失为:4885×5×1.81×1.4+72.5×10×1.81×1.4+60×1185×1.81×1.4=243897tZ2 =(Q2-P2)×c=(638-24.4)×0.8=490.88(万吨)3、12#煤层储量计算12#煤层工业储量计算:Q3=S3 M3 r=2518125×3.5×1.4=1233.8(万吨)12#煤采区可采储量计算煤柱损失:采区边界留设5米边界煤柱,两条上山间留20米煤柱,上山一侧各留20米保护煤柱;断层靠近采区侧留10米断层保护煤柱。
(边界周长为4885米,倾斜长度为1185米;断层长度为F2=362.5米)经计算煤柱损失为:4885×5×3.5×1.4+1185×60×3.5×1.4+72.5×10×3.5×1.4=471625tZ3 =(Q3-P3)×c=(1233.8-47.2)×0.8=949.3(万吨)4、采区可采储量Z=Z1+Z2+Z3=580+490.9+949.3=2020.2(万吨)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方案比较方案一:煤层群采用采区集中上山的一种联合准备方式,在12#煤层中布置两条中央集中上山,三层煤共用一组上山,但不共用区段集中平巷。
优缺点:集中轨道与集中运输巷同标高布置,有利于巷道间的联系,有利于掘进施工,有利于设备,材料运送和方便行人。
巷道布置系统完善可靠,生产灵活性大,可多工作面同时生产,生产集中,增产潜力大。
服务年限长的采区上山及区段集中巷道布置在较稳定坚硬的底板岩石中,较好地克服了矿山压力大,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沿空掘巷,跨上山开采,减少了煤层自燃的危险。
但是岩巷掘进困难,费用高速度慢。
但是由于煤层层间距过大,石门数量多,岩石工程量大,施工慢,耗费高。
方案二:10#煤层和11#煤层采用煤层群联合布置,12#煤层采用单独布置,即分别在11#煤层和12#煤层底板下采用双岩石区段集中巷(同一标高)采区巷道布置,该采区为联合集中布置的双翼采区,两条岩石上山位于走向中央。
优缺点:服务年限长的采区上山及区段集中巷道布置在较稳定坚硬的底板岩石中,较好地克服了矿山压力大,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沿空掘巷,跨上山开采,减少了煤层自燃的危险。
但是岩巷掘进困难,费用高速度慢。
方案三:采用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10#煤层和11#煤层为B组,两条上山布置在11#煤层中,12#煤层为A组,在12#煤层中单独布置两条煤层上山。
采区石门贯穿各煤层。
主要技术经济比较:由于11#煤层和12#煤层间距较大,所以采用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布置方式(方案三)减少了石门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