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b9d5d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7.png)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说到黄河,大家脑海里肯定浮现出那滔滔不绝的河水,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
这条母亲河,滋养了无数代人,真是“水韵悠长,千古流传”。
不过,咱们今天可不是来背古诗的,而是聊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就像“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环境也得好好打扮一番,才能吸引到人才和投资呀!咱们得说说这片土地的生态现状。
黄河流域可不是个小地方,涵盖了九个省份,地理条件千差万别。
从黄土高原到平原,再到海边,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这几年来,生态环境有点“跌宕起伏”。
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连鸟儿都不太敢在这片土地上唱歌了。
大家知道,生态环境一差,影响的不仅是植物和动物,连人也得跟着遭殃。
就像老话说的“物极必反”,过度开发让这片土地透不过气来。
再聊聊黄河的水质问题,曾经的清澈见底,如今的“污水横流”,真是让人心痛。
工业废水、农业 runoff,简直是“千疮百孔”。
为了保护黄河,咱们得从源头入手,做到源头控制。
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开发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出台,力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得付诸实践。
说到高质量发展,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得有实际行动。
你想,光有大饼图是没用的,得真刀真枪去做。
比如,咱们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把黄河的“水”也利用起来。
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能源问题,还能保护环境,真是“一箭双雕”。
要是再加上现代农业技术,像滴灌、精准施肥,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能让土地休息一下。
这样的发展,才能算得上是“高质量”!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得有个平衡,别让一方倒了另一方也跟着受损。
地方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得发挥作用,制定合理的,督促企业守法经营。
企业也得有担当,不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未来。
记住,“良心生意,长久之计”。
企业做得好,大家都能受益,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咱们得呼吁社会各界的关注。
保护黄河,光靠相关部门和企业是不够的,每个人都得参与其中。
黄河保护调研报告
![黄河保护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f001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9.png)
黄河保护调研报告黄河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带和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黄河,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黄河保护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通过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黄河流域居民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黄河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前往黄河流域的若干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黄河的水质、生态状况等。
三、调研结果1. 黄河保护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黄河的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此外,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黄河保护,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加强了管理和监管。
2. 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尽管黄河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河岸的生态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此外,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3. 缺乏综合管理机制:调研发现,黄河保护中存在很多部门和机构之间协作不够,缺乏一个统一的综合管理机制。
这导致黄河保护工作效率不高,部门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信息和资源共享有限。
四、建议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政府领导和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黄河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指导和协调,确保黄河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一个统一的综合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黄河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黄河保护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用于黄河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等工作。
4. 加强河岸生态修复:采取措施修复黄河河岸的生态环境,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5. 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2754a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c.png)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我们通过对黄河周边生态环境的实地调研和调查研究,对黄河生态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一、生态环境现状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湿地退化、水质污染等问题,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2.黄河支流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3.一些地区存在着乱排污、乱倒废物、乱采砂等违法行为,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二、生态治理现状1.政府部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制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了对乱排污、乱倒废物、乱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力度;3.国家通过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支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4.社会各界对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事业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2.一些地区存在着开发利用黄河生态资源的不当行为,需要引导和规范;3.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形成合力;4.建议各级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相关资金投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以上是我们对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情况的初步了解和分析,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此报告。
敬礼!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黄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管理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更深入的关注和解决。
其次,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部门与地方居民的沟通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黄河的调查报告
![黄河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67e4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9.png)
黄河的调查报告黄河的调查报告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黄河进行一次调查报告,探究其流域的环境状况、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一、环境状况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备受关注。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
调查显示,黄河上游的水源地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威胁,导致水质下降,水量减少。
同时,大量的农田灌溉和城市用水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消耗,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此外,黄河流域还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长期以来,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土壤的侵蚀和河道的淤积。
据统计,每年黄河流域的土壤流失量高达数亿吨,严重影响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水资源的综合调度和节约利用。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和引水渠道等方式,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加强土壤保持和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例如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禁污水排放和非法采砂等破坏环境的行为。
此外,中国政府还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区建设。
在黄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等措施,恢复和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三、经济发展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的粮仓,也是重要的经济区域。
调查显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河流域的农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同时,黄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黄河宁夏段污染研究报告
![黄河宁夏段污染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06e8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8.png)
黄河宁夏段污染研究报告黄河宁夏段污染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流经十一个省(区),是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本研究以黄河宁夏段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其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实地抽样和实验室分析。
我们在黄河宁夏段选择了若干个代表性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包括浊度、COD、氨氮等指标的测定。
三、研究结果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我们发现黄河宁夏段的水质普遍较差,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浑浊:黄河宁夏段的水质浑浊度较高,浑浊度大多超过国家2级标准,这意味着水中悬浮物质较多,影响了水的透明度和生态环境。
2. COD和氨氮超标:COD和氨氮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和氨氮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黄河宁夏段的COD和氨氮浓度普遍超过国家2级标准,这说明水体受到了有机物和氨氮的严重污染。
3. 铅和汞污染:我们还测试了黄河宁夏段水中重金属污染情况。
结果显示,铅和汞的浓度超过了国家2级标准,这说明水体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四、研究建议针对黄河宁夏段水质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强化污水排放管理:加强对沿岸乡镇和企业的污水排放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减少有机物和氨氮的排放。
2. 加大工业排污治理力度: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的环保监管,确保其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减少重金属污染。
3.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避免农业活动对水体造成污染。
4.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加强对黄河宁夏段的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增加公众对水质问题的知情权。
五、结论黄河宁夏段的水质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质浑浊、COD和氨氮超标以及重金属污染等。
为了改善水质,我们建议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工业排污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并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334f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c.png)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
根据对中国黄河进行的调研,以下是相关的报告内容:
1. 河流生态系统调查
在黄河流域进行的生态系统调查研究表明,黄河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态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湿地、湖泊和河流。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供应、土壤保持和食物链维持等。
2. 水资源调查和管理
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调查显示黄河水资源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研结果揭示了黄河上游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污染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黄河水资源,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等。
3.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减少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非常有效。
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等。
4. 灾害风险评估
调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干旱和土地退化等。
我们建议采取综合的灾害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设防洪工程、提高干旱抗灾能力和改善土地管理等。
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调研结果强调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建议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黄河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和建议,旨在保护和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c297e7fc4ffe473268aba4.png)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
下面是关于小学生调查后面黄河水污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一)一、调查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大自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在所难免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受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有机体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二、调查过程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刘海辉了解长安镇河道情况,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刘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现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面而来。
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和中,泥河附近大量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杀虫剂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住户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焚化炉倒入河中。
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蚊子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生殖影响。
三、调查结论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
首先,对污染源或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应集中处理,尽量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然后,对河边、河床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路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借由大型机器清除。
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处罚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后处理的处理,并且对东部居民及全体市民教育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是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为保护河道,保护环境。
2023年黄河水灌溉水质检测报告
![2023年黄河水灌溉水质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9f78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6.png)
2023年黄河水灌溉水质检测报告近年来,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灌溉水源之一,其水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解2023年黄河水的水质状况,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水质检测。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2023年黄河水灌溉水质检测的结果和分析。
一、水质检测方法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了多种水质检测方法。
首先,我们对黄河水样进行了采集,并使用了现场检测仪器对其进行了常规指标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和总磷等指标的测试。
其次,我们还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细菌和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
二、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经过检测,2023年黄河水的pH值为7.2,处于中性偏碱性的范围内,符合灌溉水的要求。
溶解氧含量为8.5 mg/L,表明黄河水中溶解氧充足,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
浊度为15 NTU,说明水中悬浮物较少,对农田灌溉不会造成堵塞。
然而,黄河水的氨氮含量为 2.5 mg/L,超过了灌溉水标准,可能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磷含量为0.3 mg/L,属于轻度污染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
三、重金属检测结果对黄河水样进行的重金属检测结果显示,2023年黄河水中汞、铅、镉和铬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未超过安全限值,不会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然而,镉元素的含量略高于国家标准,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相关治理措施,以保障农田灌溉的安全性。
四、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对黄河水样进行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2023年黄河水中农药残留物含量较低,大部分农药的检出率不超过10%,无明显的农药污染问题。
但仍有少量农药残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以减少农药对农田灌溉水质的潜在风险。
五、微生物检测结果黄河水样的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水中细菌和寄生虫卵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未超过安全限值,不会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明显的威胁。
然而,水中的藻类含量较高,可能会导致水质变绿,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控制。
黄河水质调查研究报告
![黄河水质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fda05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7.png)
黄河水质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概述:
本报告对黄河水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采集水样并进行实验分析,评估了黄河水体的整体水质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黄河水域及水质状况概述、污染源分析、水质评价和改善建议。
一、黄河水域及水质状况概述:
1. 黄河流域概况: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等基本情况。
2.黄河水质现状:对黄河主要河段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二、污染源分析:
1. 工业污染源:分析黄河沿岸工业活动对水质的影响,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等。
2. 农业污染源:研究农业活动对黄河水质的影响,包括农药使用、化肥施用等。
3. 生活污染源:调查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对生活污水排放对水质的影响进行评估。
三、水质评价:
根据实验分析结果,对黄河水质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水质等级划分,对黄河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估。
四、改善建议:
基于调查和评价结果,提出改善黄河水质的建议和措施,包括
加强污染源治理、完善废水处理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措施等。
报告结论:
根据综合分析和评价,黄河水质普遍存在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
为了保护黄河水质和生态环境,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水质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6eca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d.png)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黄河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下面是一份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的大致内容:
1. 污染源: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工业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化学物质。
农业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流进入黄河。
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也对黄河造成了污染。
2. 污染物:黄河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物、重金属、氮、磷和悬浮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水质、土壤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 污染影响:黄河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在污染河段的附近,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了限制,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农业发展。
4. 监测和管理:为了改善黄河的水质,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监测站点的建设能够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另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和监管黄河的污染。
5. 治理措施:为了减少黄河的污染,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标准的监管。
其
次,应该提倡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管理。
最后,公众教育也很重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这份研究报告旨在提供关于黄河污染问题的深入了解,为相关机构和政府制定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报告:黄河污染调查
![调查报告:黄河污染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f76ca3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6.png)
调查报告:黄河污染调查报告标题:黄河污染调查1. 背景介绍在中国,黄河是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水资源供应来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黄河遭受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威胁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2. 调查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黄河污染的现状、影响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3.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同时,还参考了相关的政府报告、研究论文和新闻报道,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4. 调查结果(1)污染源: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方面。
农业活动的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导致农业非点源污染,而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问题的主要源头。
(2)污染物:黄河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化学物质、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引发水质恶化、鱼类死亡和水生生物灭绝等问题。
(3)污染控制与治理: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控制和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水源保护、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加强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改善水质。
5. 污染影响(1)生态环境:黄河污染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生生物减少和物种多样性降低。
(2)水资源:污染使得黄河的水质下降,从而影响到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灌溉用水。
(3)经济发展:污染问题对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包括渔业、旅游业和农业等。
6. 解决方案(1)强化监测:加强黄河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
(2)改善污水处理: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
(3)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化,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采用可持续耕作方式。
(4)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7. 结论黄河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065e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b.png)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流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丰富的水资源和重要的农业发展任务。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是至关重要的。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现状目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匮乏。
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黄河水资源,导致河流干涸,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流域内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水污染严重。
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废水、排放氮肥、农药等的过度使用,导致黄河流域水质恶化,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河流,严重影响水环境的质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的土地开垦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生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物种丧失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问题和挑战针对上述问题,黄河流域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和挑战:1.水资源调配不合理。
由于沿岸各省份之间水资源利用的不平衡,以及与黄河上游其他省份之间的争夺,导致水资源调配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黄河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组织协调不足等问题,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
3.缺乏科学技术支持。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因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引导,以解决流域内的生态保护问题。
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措施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采取以下路径和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
建立统一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实行跨省份的协调机制,合理分配流域内的水资源,确保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平衡。
2.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严惩违法行为,提高环境管理的效力。
3.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对黄河流域环境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引入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水资源利用技术,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黄河净水实验报告总结(3篇)
![黄河净水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cf426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a.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我国人民的生命之源和文明之根。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水质污染成为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改善黄河水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我们开展了黄河净水实验,旨在探索黄河水净化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黄河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2. 探索黄河水净化的有效方法和技术;3. 评估净化效果,为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方法1. 水样采集:在黄河流域选取不同河段,采集水样,分析其水质指标,如COD、BOD、SS、NH3-N、TP等;2. 污染源调查: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黄河流域主要污染源,如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3. 净化实验:针对不同污染源,设计相应的净化方案,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对黄河水进行净化实验;4. 净化效果评估:通过对比实验前后水质指标的变化,评估净化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污染现状:实验结果显示,黄河水污染严重,COD、BOD、SS、NH3-N、TP等指标普遍超标。
其中,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2. 净化效果:(1)物理法:采用絮凝沉淀、过滤等方法,对黄河水进行物理净化。
实验结果表明,物理法对COD、BOD、SS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明显,但NH3-N、T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较差。
(2)化学法:采用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等方法,对黄河水进行化学净化。
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法对NH3-N、T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较好,但COD、BOD、SS等指标的去除效果一般。
(3)生物法: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方法,对黄河水进行生物净化。
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法对COD、BOD、SS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较好,但NH3-N、T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较差。
3. 综合净化效果: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进行组合,对黄河水进行综合净化。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3133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e.png)
黄河污染的研究报告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
然而,近年来,黄河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黄河污染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首先,我们对黄河进行了水质监测和分析。
结果显示,黄河水体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悬浮物等污染物质。
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水体的透明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对于鱼类和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其次,我们对黄河周边的土地进行了污染状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土壤中农药、化肥和重金属等的积累。
这些污染物通过土壤进入到农作物和水中,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风险。
此外,土地的污染还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和质量下降等问题。
此外,我们还对黄河河道进行了悬浮物和底泥的采样和分析。
结果显示,黄河悬浮物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含量较高。
这些悬浮物会对河道的生物和水体的通透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加剧了河水的淤积和泥沙淤塞问题。
最后,我们分析了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
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没有进行废水的处理,直接排放到黄河中。
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这些农业化学品进入到水体和土壤中。
此外,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到位也是导致黄河污染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对策。
首先,加强环境监管,强化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标准和监督。
其次,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使用绿色农产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总之,黄河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环境。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黄河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a300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7.png)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调查研究报告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系统,也是中国政府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受到严重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为此,本报告旨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提供参考建议。
首先,我们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严重受到污染和破坏。
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的堵塞,河流的污染,森林的砍伐,植被的破坏等都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收集了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有政策和措施,发现政府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了生态保护区,推行了清洁能源政策,制定了污染控制政策,加强了森林保护等。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政府更好地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首先,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严格执行污染控制政策,切实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次,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第三,要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河流污染;第四,要加强科技支持,开发更有效的生态保护技术,以有效地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受到严重的破坏,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加强森林保护,加强河流水质监测,加强科技支持等,以有效地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的调研报告
![黄河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dbf2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a.png)
黄河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黄河的流域情况、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为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实地考察、访谈、收集相关材料等。
三、基本概况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跨越九个省份,流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七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
总长约5464公里。
黄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982亿立方米。
四、生态环境1. 河流生态黄河上游多为峡谷河段,河道陡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湿地减少,河水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衡。
保护黄河上游的天然湿地和植被,是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2. 水资源利用黄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源地,支撑着黄河流域7个省份的农业生产、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供需矛盾。
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治理。
五、经济发展1. 农业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大。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工业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同时,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也比较集中,涉及石化、冶金、化工等行业。
六、保护与发展1. 生态保护加强黄河上游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减少河流的水土流失。
搭建河岸生态护岸,加强植被的保护,推动河道生态恢复。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采取科学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减少浪费,保障供水安全。
3. 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水平和效益。
同时,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
促进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黄河生态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黄河生态保护专题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19be1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d.png)
黄河生态保护专题调研报告黄河生态保护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黄河生态环境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为进一步推动黄河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了解黄河生态环境的现状,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状况。
2.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3.了解政府和社会各界针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法律法规和相关项目。
4.提出促进黄河生态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成果。
2.实地调研:走访黄河流域的一些重要节点,包括黄河源头、一些水源保护区等,了解当地的水质、水量等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交流。
3.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统计数据,如水质监测数据、水资源利用数据等。
四、调研结果1.黄河生态环境现状:调研发现,黄河流域水质状况比较复杂,尤其是在河段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业区。
水资源量严重不足,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鱼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
同时,水土流失、河床淤积等问题也比较严重。
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以及河床淤积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黄河源头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以及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四、调研建议1.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加强工业废水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2.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鼓励节水型产业的发展,加大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保护黄河调研报告
![保护黄河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e967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a.png)
保护黄河调研报告保护黄河调研报告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被赋予了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黄河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资源危机。
为了保护黄河,我们开展了一次调研,深入了解黄河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水资源管理不善,黄河流域许多地区面临着供水不足的困扰。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计划,并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此外,应该大力开发节水技术,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其次,我们发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
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湿地退化等问题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治理力度,修复退化湿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体的水质。
同时,应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再次,我们发现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而农业是黄河流域的主要经济活动。
由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和退化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不利条件。
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作物品种改良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
最后,移民和河道整治是保护黄河的重要方面。
由于黄河的决口、堤防破坏等原因,许多人口不得不迁离河道附近的危险地带。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河道整治工作,修复和加固决口和堤防,确保河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加强对移民的关心和保障,提供合适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黄河,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的水资源管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河道整治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黄河,实现长治久安的发展。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7dbc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9.png)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国的母亲河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黄河,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这份报告。
以下是我们对于黄河调研的结论:1. 黄河水源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限制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还需要建立水库和水利工程,以调节水流和防止洪水。
2. 黄河的流量管理需要改进。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黄河在旱季流量不足,而在雨季则容易出现洪水。
我们建议建立流量调节系统,以合理分配水资源,并在洪水期间采取预防措施。
3. 河岸和河床的疏浚和整治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黄河的河床上淤积了大量的泥沙,导致河道变浅。
这会对河流的流量和水质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进行河床的疏浚和整治,以确保黄河能够正常运行。
4.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只有通过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5.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需要改善。
我们建议改善灌溉技术和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并推广节水农业。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得到水资源的公平分配。
6.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
保护和管理黄河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涉及到全社会的参与。
我们建议加强公众对黄河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总之,黄河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建议,可以为黄河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黄河污染情况
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4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 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4%、41%和2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 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005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2005年黄河干支流水质量状况 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干流青海段、 甘肃段水质优良;河南段、宁夏段、陕西-山西段,内蒙 古包头段、呼和浩特段,山东菏泽段为轻度污染;内蒙古 乌海段为重度污染。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伊河水质 为优、洛河水质良好;大黑河、灞河、沁河为轻度污染; 湟水河、伊洛河为中度污染;渭河、汾河、涑水河、北洛 河为重度污染 。
沁河 上下游省 名称 甘-宁 甘-宁 断面所在地区 白银 吴忠 断面名称 五佛寺 中卫下河沿 2004年水 质 Ⅲ 劣Ⅴ 2003年水 质 Ⅲ Ⅳ
宁-蒙
宁-蒙 蒙-晋 晋-蒙 陕-晋- 豫 豫-鲁 豫-鲁 甘-陕 陕-豫 青-甘 晋-陕 晋-豫
石嘴山
乌海 呼和浩特 忻州 三门峡 濮阳 菏泽 天水 渭南 民和 运城 晋城
LOGO
黄河水环境质量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自然状况
黄 河
人文状况
污染情况 政府治理 总结
一、自然状况
1.基本信息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600公里,流域 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 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成 “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 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由于 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 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 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 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 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 亲河” 。
二、人文状况—水利建设
山西平陆、河 南三门峡市交 界处,1960 年投入使用 河南济源和旧孟津交界处, 2001年投入使用
三门峡
小浪底 ……
内蒙古磴口 1966年 投 入使用
三盛公
水 利
青铜峡
天桥 刘家峡 盐锅峡
八盘峡
甘肃兰州, 1980年投入 使用
宁夏青铜峡 市,1968年 投入使用
山西保德、 陕西府谷交 界处,1977 年投入使用 甘肃永靖, 1975年投入 使用
2004年黄河污染情况
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4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4%、34.1%和29.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 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4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2004年黄河干支流水质量状况
黄河省界断面水质较差, 河流名称 Ⅰ~Ⅲ类占21.4%、 黄河 Ⅳ~Ⅴ类占42.9%、 黄河 劣Ⅴ类占35.7%。 在省界断面中水质最差的为 黄河 黄河 甘—宁交界的中卫下河沿断面、 黄河 宁—蒙交界的拉僧庙断面、 黄河 晋—陕交界的河津大桥断面、 陕—豫交界的潼关吊桥断面和 黄河 晋—豫交界的润城断面,水质 黄河 为劣Ⅴ类;其次为豫—鲁交界 黄河 的刘庄断面和青—甘交界的民 渭河 和桥断面,水质为Ⅴ类;其余 渭河 省界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 湟水 汾河 水质。
桥 梁
洛阳黄河大桥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
中宁黄河公路大桥 1986年7月建成 通车 东营胜利黄河公路大桥 1987年9月建 成通车
位于河南省 开封市以东 约20公里处 1989年12月 建成通车
三、污染情况
黄河兰州段出现了一公里长的红色污染带
右图是十年如一日,冒着浓烟 的工厂
左图是工厂附近被污染的河流
2.流域概况
上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河段为 黄河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 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 黄河总量的51.3%。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 桃花峪间的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 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 占全流域面积的45.7%。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 河下游,河长786千米 ,流域面积仅 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
2000年
2007年黄河污染情况
黄河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水质图如下,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 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Ⅱ~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0% 20%
4.5% 9.1%
63.7%
22.7%
40%
60%
80%
100%
2007年黄河干支流水质量状况
黄河干流总体水质 优。与上年相比, 水质有所好转。山 东菏泽段、河南三 门峡段为轻度污染 ,其它河段水质优 或良好。黄河支 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水质 无明显变化。除伊 河、洛河、沁河水质优或良好外,其余支流普遍污染严重。渭河下游 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宁下游段,汾河太原段、临汾段和运城段, 北洛河渭南段,涑水河运城段污染严重。
黄河
中游
下游
上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
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 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 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 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 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 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 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 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 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 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 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 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 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 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 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 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 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 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 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 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 积平原, 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 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 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 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 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 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 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 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 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 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 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 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 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 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 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 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 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 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 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 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四类水质 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水质 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五类水质标 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为劣五类水质。
2.黄河污染情况
污染Leabharlann 改善治理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污染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2002年 2001年
下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峡谷, 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 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 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 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 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 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 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 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 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 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 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 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