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树病虫害及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特性:
河南省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内越冬越夏。蛹期9个月,成虫于1
月下旬开始羽化并交尾产卵,羽化多在13--19时。羽化后1天开始交尾,雄蛾有强烈的性诱现象。卵多产在树干的粗皮裂缝内,很少产在树冠枝条上,每只雌蛾产卵170粒,最高达280粒。卵期30--35天,于3月下旬开始孵化,孵化期3--8天。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24小时后开始钻入栎树芽苞内取食嫩叶,1--2龄幼虫危害叶片呈不规则缺刻,4月上、中旬正是4--5龄期,也是危害高峰期,能将叶片吃光或仅留叶脉。危害期长达40天以上。幼虫受到振动,立即吐丝下垂,悬于空中,稍停后可沿丝爬回,或借助风力转移至另一植株上危害。4月下旬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落地寻找疏松土壤化蛹,深度一般不超过6cm。
卵近圆柱形,长0.8mm,宽0.5mm,表面有纵裂整齐的刻纹。初产呈翠绿色,后渐变为浅绿或红绿色,孵化前为黑紫色。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3--28mm,黑褐色,腹部第2至第3节两侧有2个黑色圆形突起。体背有4条黄色或褐色线。蛹:
纺锤形,xx6.8--10.3mm,宽
2.4--3.9mm。初化蛹为淡绿色,渐变为棕黑色、棕红色,羽化前为灰黑色,有光泽。第六节气门处有1个大而呈棱形的凹陷。未端呈叉状。
旋风舟蛾细翅天社蛾
分布:
河南主要分布于南阳、许昌、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市。
寄主及危害:
寄主主要有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等。以幼虫蚕食树叶为主,大发生时,常将栎叶全部吃光,树木生长衰弱,枝条干
枯,板栗园导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柞蚕养殖收成,降低蚕丝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25mm雌虫翅展46--52mm,雄虫翅展44--48mm。头和胸背暗褐掺有灰白色,腹背灰黄褐色,前翅暗灰褐或稍带暗红褐色,内横线以内的亚中褶上有1条黑色或带暗红褐色纵纹,外横线外衬灰白边,横脉纹为1个苍褐色圆点,横脉纹与外横线间有1个大的模糊暗褐色到黑色椭圆形斑。后翅苍灰褐色。卵扁圆形,乳黄色,孵化前变为黄褐色,直径0.6mm。幼虫初龄幼虫胸部鲜绿色,腹部暗黄色。老熟幼虫36--45mm,头赤褐色,体草绿色,胸部背线赤紫色,两侧绿色,前胸背面中间有1个黄斑,腹部第三、四、五、七、八节背面紫红色,有黄色斑。蛹红褐色,长20--23mm,背面中胸与后胸相接处有一排凹陷,共14个;具耳状短臀刺。
蒙古栎(Quecusmongolica)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是我国东北林区中主要的次生林树种,大兴安岭是其分布北界。通过对大兴安岭蒙古栎林的病虫鼠害调查研究,确定了危害大兴安岭蒙古栎的主要病虫鼠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和方法。
1.xx栎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虽然蒙古栎病害较多,但经几年来的调查认为,大兴安岭林区蒙古栎病害主要有两大类:
干部病害心材白腐与根部病害根朽病。
1.1蒙古栎心材白腐(SpongipellisLitschaueriLohw)
该菌在大兴安岭蒙古栎分布区发生最为普遍,是危害最严重的真菌之一,也是大兴安岭大部分地区蒙古栎不成材的主要原因。所以摸清其病变规律,力图解决心材白腐是蒙古栎人工培育技术的前提。通过对在加格达奇、松岭、新林、韩家园、呼玛等地做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菌引起的腐朽,不仅可使主干纵向蔓延至全干,以至顶端,甚至蔓延至粗枝,常形成枯萎。同时腐朽又可波及边材,造成树干偏干现象。病菌常通过枝条断口、火烧伤、死节、天牛虫道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机械伤等处入侵。腐朽初期木质稍呈暗色,逐渐在木质变色处形成白色小斑点和纤维条增加,最后形成小窝,严重时木质呈小孔状海绵体,称为心材混合杂斑腐朽。此病发生与林木起源、地位组、龄级、林木组成等关系十分密切。
防治措施:
因为病菌一旦侵人,首先危害的是髓心组织和输导组织。目前没有好的防治方法,所以只有清除患病树木,搞好林内卫生,加强保护管理措施,严禁乱砍乱伐,选育抗病树种。
1.2柞树根朽病
由密环菌引起,这种真菌常常在腐朽的枯枝上、腐败的叶片上、残体上潜伏。
病菌孢子借风传播,当落到柞树老年的枯根上以及烂皮上时,即萌发向根部侵伸,在根皮内外产生黑色菌落,一遇适当气候条件,即繁殖成密环菌(榛菌)。柞树根朽病病原菌为甲密环菌体(ArmillarilamelleaVahlexfrQud1)寄生所致,近年来根朽病有加重趋势。
生物学特性:
河南一年一代,以蛹在树下表土层内越冬,翌年6月下旬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羽化末期。7月上旬开始产卵,7月中旬卵孵化,7月下旬、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至9月中旬老熟幼虫坠地入土化蛹。成虫羽化多在晚间,以0--3点较多,遇雨数量增多。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成虫趋光性强,白天潜伏于树干和叶背面。卵产于叶背面叶脉两侧,每片1--2粒,少数3--5粒,每头产卵量98--285粒,雄虫寿命4天左右,雌虫寿命7天左右。雌、雄性比1:3。卵期5--8天。幼虫多在3--7时孵化,
共5龄。1龄幼虫在叶背面取食叶肉,使叶片呈筛网状,2龄幼虫开始取食叶片,4龄后进入暴食期。由于成虫产卵量大,且又分散,1-3龄取食量小,危害状不明显,幼虫具有保护色,不易发现,当幼虫进入暴食期后,可在3--5天内将栎叶全部吃光,造成重大损失。
老熟幼虫在树下杂草或枯枝落叶层下3-5cm表土层化蛹。
防治措施:
学名:
Lnurois fletcheri Lnoue鳞翅目尺蛾科。
分布:
xx的xx、xx、xx等市。
寄主及危害:
主要有栓皮栎、栗、榉、梨、梅、桃、杏等树木,以幼虫蚕食栎类等植物叶片,大发生时常将树叶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雄蛾暗黄褐色,体长6.8--7.0mm,翅展20--25mm。触角栉齿状,与体等长。复眼黑色,圆形。前翅土黄色,外横线与内横线处有暗褐色斑点组成的波状纹1条,前、后翅中室外端各有1个椭圆形褐色斑点,后翅灰白色。雌蛾土黄色。翅退化,体长4--8mm。触角丝状,复眼黑色圆形。腹未生有一小撮黑色长毛丛。卵圆筒形,两端圆形,长0.75mm,宽0.5mm。表面光滑具光泽,初产时灰褐色,后变为灰白或灰色,孵化前为灰黑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mm,头壳淡绿,体乳白色或肉红色。蛹黄绿色,长6.3mm,宽2.5mm,尾端有2个小刺。
病原:
块状盘菌Ciboria Pseudotu berosa。
发生规律:
当新坚果成熟落地后,有些坚果与老病果菌核、菌丝和子囊孢子接触,靠菌丝或孢子萌发生的芽,从种壳缝或坚果基部维管束侵入果壳内。菌丝以子叶为养料维持生长,逐渐形成新的假菌核。
混在健康坚果中间的病果,在适宜温、湿度下生长出菌丝,在坚果生长蔓延,由壳缝及维管束侵入坚果,使坚果发闰。这种侵染和侵染后的发病,一般在20℃下及多湿条件下发展迅速,经2-6周就可以完全破坏子叶,而形成假菌核。落地坚果的感染,一般零星发生,但当
大量收集坚果时,难免混入病果,为健康坚果提供侵染源。当坚果含水量达40%以上,且温度又高,此时传染很快,特别是虫害果,感染很快。如坚果吸水发芽时发生霜冻,便于病菌侵染,致使子叶、根、幼芽变色,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
1、确定无病林区,通过详细调查和观察,确定无病区。
2、精选健康坚果。在无病林区采集坚果作为种源。对采集的种子,还要通过精选、除去虫果、伤果等劣质果。
1、叶面喷药。对栗园、疏林地,采用叶面喷洒2.5%敌杀死2500倍液(或快杀灵),防治栎粉舟蛾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2、施放烟剂。对郁闭度0.6以上的林分,采用林丹烟剂(或敌马烟剂)防治,每hm2用药15Kg,于无风的早晨或傍晚放烟,防治幼虫效果可达80%以上,但要注意预防火灾发生。
3、灯光诱杀。于7--8月份成虫发生期,用400瓦黑光灯或200瓦水银灯诱杀成虫,每晚可捕杀千头以上,多者上万头。
茧土色,xx7.1mm,宽4.4mm。
生物学特性:
河南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树干周围表土层内越夏越冬。1月中旬开始羽化,2月上旬达羽化盛期,3月下旬幼虫孵化,4月下旬老熟幼
虫坠地入土化蛹,蛹期达9个月。雌蛾交尾后1--4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树冠枝条上,很少产于树干或杂草上,每头雌蛾平均产卵79.5粒,最多达131粒。卵块呈带状
栎树病虫害及防治
栎实僵干病
栎实僵干病发生在栎属树林内或栎属林木比较集中的林内,东北长白山漫江一带发病率为30-50%,高者70%。河南省西部山区栎类林内也有分布。该病害对栎类的天然更新和种子利用有严重影响。
症状:
初病时,坚果果壳表面产生变色斑,后变灰褐色,病斑周围铅黑色,剥开种壳可见子叶上出现橙色小点,周围有暗色晕斑。后期子叶变暗黑色,皱缩,并包上一层浅色菌膜。菌膜可以剥离。子叶被菌丝充满,组成假菌核。被害子叶后期缺水,迅速干缩,其体积比健康者小一半。到来年生长季节后,假菌核吸水膨胀,种壳裂开,有时在假菌核上生出几个小喇叭状子囊盘。
成虫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出土后取食栗实子叶补充营养,并将卵产于栗实中,幼虫在栗实中取食至10月中上旬,脱果入土化蛹。
2、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xx成熟后,及时采收并处理落果。
(3)冬季进行栎园垦覆,消灭xx幼虫。
(4)利用成虫假死性,震荡捕捉害虫。
(5)栗实采收后,用50~55℃温水浸泡种实10~15分钟,杀死其中幼虫。
4.人工防治。幼虫期组织人力,利用幼虫被震后,易于坠地的特点,人工震动树干,用扫帚捕杀。
5.生物及仿生制剂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如捕wenku.baidu.com性天敌、鸟
类,步甲、螳螂及黑卵蜂、舟蛾赤眼蜂等。在幼虫期喷洒仿生制剂病毒等,如25%灭幼脲Ⅲ号1000倍液,苏云金杆菌(BT)1000-2000倍。
栓皮栎薄尺蛾
防治措施:
1.叶面喷药。栗园、疏林地可采用叶面喷洒2.5%敌杀死5000倍液(或快杀灵)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2.施放烟剂。对郁闭度0.6以上的林分,采用林丹烟剂(或敌马烟剂)防治,每hm2用药15Kg,于早晨或傍晚放烟,防治幼虫,效果可达80%以上,但要注意预防火灾发生。
3.灯光诱杀。于7--8月份成虫发生期,用400瓦黑光灯或200瓦水银灯诱杀成虫,每晚可捕杀千头以上,多者上万头。
3、收集的坚果,应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库内阴干,使坚果含水率降至30-40%再混沙贮藏。贮存坚果的库内温度控制在5-10℃。并且要干燥通风。
4、定期检查。对贮存的坚果要定期检查,对变灰绿色或灰黑色的坚果一定要检除,集中处理。
栎粉舟蛾
学名:
Fentonia ocypete Bremer鳞翅目,舟蛾科。
别名:
栓皮栎波尺蛾
学名:
Larerannis filipjevi Wehrli鳞翅目,尺蛾科。
分布:
xx、xx、xx等市。
寄主及危害:
寄主较杂。主要危害栓皮栎、槲栎等栎类,也可危害野生山楂等树木。大发生时栎叶被食一空,状如火烧。
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雄蛾体长7--10mm,翅展20--30mm,前后翅各有3条黑褐色波状带(后翅不明显),前后翅外缘线有黑褐色三角形小斑点7--8枚。触角双栉齿状,复眼圆形,黑色。雌蛾体较粗,翅退化为小翅,狭长,前翅约为后翅的,翅展5--7mm,灰褐色,前翅亚基线、外缘线、后翅中横线处有由黑色鳞片构成的波状纹各一条。前、后翅外缘、后缘均具整齐的缘毛。体黑褐色,背部有灰黑色鳞片组成的纵纹两条。足有灰白色和黑褐色相间毛环。产卵器黄色,平时缩入体内。
(二)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maira):
又称xx象鼻虫。幼虫危害。
1、生物学特性:
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化蛹期,化蛹盛期在8月中旬,成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8月上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幼虫孵化,老熟幼虫于己于10月中旬入土越冬。
壳斗科病虫害:
栗白粉病、褐斑病、栎实僵干病、栗实象鼻虫
(一)褐斑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当年生叶片和嫩枝,病斑为褐色圆形,危害严重时叶片嫩梢焦枯,常导致幼苗枯梢缺顶,生长不良,严重影响苗木质量。
2、发病规律:
病菌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5-6月为发病盛期。
3、防治方法:
①发病前喷1%的波尔多液预防;②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③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除烧毁,并进行药剂防治。
4、人工防治。幼虫期组织人力,利用幼虫遇震动后而坠地的特点,震动树干,收集捕杀。
5、生物及仿生制剂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如捕食性天敌鸟类,步甲、螳螂等,各种寄生蜂、黑卵蜂、舟蛾赤眼蜂等。在幼虫期喷洒仿生制剂、病毒等,如25%灭幼脲Ⅲ号1000倍液,苏云金杆菌(BT)10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