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曲艺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 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 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演 员自弹自唱;木板大鼓没有弦索伴奏,演员自击 简板和书鼓说唱。后来,这两种曲艺艺人拼档演 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河北省 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继承前人改革经验 的基础上,舍木板改用铁犁铧片,舍小三弦采用 大三弦,在唱腔、唱法上作了改进与创新,使这 一曲种在艺术上日趋成熟。西河大鼓初名“梅花 调”、“犁铧片”,也一度叫作“河间大鼓”。 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演出时,定名为“西河大 鼓”。
新时期天津相声
• 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的突然走红,虽然
不同于真正的茶馆相声,在网络与媒体 的相互作用之下, 凭借着自己多年的 磨打锤炼,一跃成 为现今相声界演员 之中的佼佼者之一, 得到人们认同
首届相声大赛落户津门
• 12月3日上午,中国首届电视相声大赛新闻 发布会在天津数字电视大厦举行
卫派相声在海外
• 建国后,活跃在天津舞台上的相声演员还 有郭荣起、常宝霆、苏文茂、刘文享、高 英培、马志明、李伯祥、魏文亮等。
天津,相声的码头
幽默几乎成了天津的地方特产。普通的天津 人说话都像在说相声,特哏儿。
天津的许多小剧 场与茶馆都可以 听到相当精采的 传统相声
天津人喜爱相声
• 天津人爱听相声,你坐在出租车里,能听 一路的相声,因为出租司机们大多喜欢相 声。天津电台播出的相声很多外地人都没 听过,不是那些全国流行的段子,但是非 常好听。 • 天津的年轻人也爱听相声,你到听相声的 剧场或茶馆看看,那里多一半是年轻人。 他们能叫得出演员的名字,有的能点段子, 还有的能背下大段台词。
评书是:
• 曲艺的一种。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 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 段,敷演历史及现代故事。 • 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 在江南则称为平话。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 的一种口头文学。
评书的发展
• 形成于清初,第一代艺人为王鸿兴,所传 弟子为“三臣”、“五亮”。“三臣”指 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五亮”不详。 • 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 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 口的成语,象“怒发冲冠”、“刻舟求 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 期的评书 。
由于我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艺人都禁锢在本地。 从此天津和北京的曲艺成了死水两潭。北京有市场,但是 人员匮乏;天津老先生众多,但是经济基础太差养不住艺 人。后来又经过了反右、四清、文革等运动的洗礼,不论 是北京还是天津的曲艺界都已经千疮百孔。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央开始解放思想,京津两地的艺人可以 随便流动了。但是两个问题又制约着曲艺的发展。一是北 京的高房价和高消费使初到这里打拼的艺人望而生畏。二 是天津的老先生大多已经作古,健在的也不大可能来北京 发展。天津目前引以为豪的资源已经丧失殆尽了!
• 应美国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的邀请,魏文亮与 夫人刘婉华带着精湛的技艺飞赴美国,为当地华 人华侨带去《中国传统相声艺术传承与发展》, 拥有300多个座位
的礼堂座无虚席, 不少人只好持“站 票”,魏文亮用其 幽默诙谐的相声语 言和准确到位的示 范表演令现场笑声 不断
——平、爆、脆、美
由来
• 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时调演 变而来,句式灵活,几言 皆可,但要求上下句对仗, 尾字押韵,可通篇一韵到 底,也可中途换韵,创造 性地使用了“赋、比、 兴”,风格粗犷、明快、 幽默。伴奏乐器:竹板、 大三弦和扬琴等。是由群 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 天津快板风格粗纩、爽朗、 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 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深 受天津人的喜爱,也为其 他省市群众所喜爱。
评书技巧
• 一是“开脸儿”,表现生动具体的人物形 象。 • 二是“摆砌末”,描述人物活动环境。 • 三是“赋赞”,赞美人物或景物。 • 四是“垛句”,也称“串口”,夸张地描 绘人物、景物及事件。 • “表”、“白”、“评”:说书时,以说 书人口气叙述的,叫“表”,摹拟书中人 物音容笑貌的,叫“白”,评说书中人物 作为的,叫“评”。
曲艺之乡的由来
天津之所以被称做是曲艺之乡,因为多种的曲艺形 式都是在天津形成和繁衍的。 历史上的天津城市建设,是以外乡人口陆续迁入而 随之组建壮大扩展的。这些外乡人士将各自家乡的 娱乐形式带到了天津,促成多种声腔曲种既激烈竞 争,又相互借鉴吸收和多元化繁衍,这是造成天津 地界曲艺活动日益繁荣的契机,也是培养和造就杰 出的曲艺艺人的保证。当时出现了小黑姑娘、林红 玉、小映霞、小岚云、小彩舞、孙书筠等一大批说 唱艺人,其中以刘(宝全)、白(凤鸣)、张(晓轩)京韵 大鼓三大流派最为著名,可谓享誉全国。
• 曲艺兴起于北京。曲艺的兴起是在清末,那时北京是帝都, 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北京曲艺的衰落与天津曲艺的崛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腐朽的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民国建 立,定都南京。从此,北京不在是政治的中心了,本身又 缺乏工商业的支持。经济的迅速衰落又使在这座城市里生 活的艺人们感到越来越困难! 此时一部分艺人开始上天津来谋求发展。他们往租界地的 别墅里一住,钱往外国银行里一存。在天津他们仿佛又找 到了安乐窝。这些人的定居又大大促进了天津文化娱乐市 场。从此大批的艺人涌向天津,天津就成为了新的曲艺之 乡!
单弦的发展
• 清乾隆、嘉庆年间兴起,1880年前后旗籍子弟随 缘乐(本名司瑞轩)自编曲词在茶馆里演唱,逐渐形 成独立的曲种。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编订的《白 雪遗音》卷3中《酒鬼》篇,是现存最早的单弦曲 词。
• 经过将近一百年的实践,先是由单曲体的岔曲演 变成枣核儿、腰截、牌子曲三种曲体样式,最后 于清末衍生成说唱结合的单弦牌子曲。 • 篇幅上也从演唱短段变成了中篇连续说唱。
• 平如无风湖面, 爆如炸雷闪电, 脆如珠落玉盘, 美如酒醉心田。 —— “平、爆、脆、美”
主要特征
• 语言特点: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 , 分慢板、中板、快板。节奏轻快、语言流 畅、通俗易懂、合辙押韵。常巧妙的使用 天津土语制造俏皮的包袱儿。 • 基本格式: 五五八五,每两句分四小节唱 完。其它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演变唱法, 但节奏不变。
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 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 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分类
按演员人数可分为
• 单口相声 • 对口相声 • 群口相声
按内容功能分类
• 讽刺型相声 • 歌颂型相声 • 娱乐型相声
对Baidu Nhomakorabea相声
逗哏
• 对口相声演出时不断地说 出笑料以让人发笑的主要 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即 相声中的“主角”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开启文化的新纪元 ——曲艺之乡天津
------------NoHow
什么是曲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 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 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 种约有有400个左右。
天津的“市民文化”
• 从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之后,天津就成为了京都 门户水陆要冲,有着九河下梢的地理位置,和五 方杂处的人文环境,于是就形成了天津人所特有 的市民文化,而最具特征的市民文化就当属是曲 艺了。在崔旭于清道光初年所撰《津门百咏》里, 就有“戏园七处赛京城,纨绔逢场各有情,若问 儿家住何处,家家门前有堂名”这样的竹枝词。
天津相声
• 天津相声俗称卫派相声
• 卫派相声精心整理出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 的相声 • 天津很多相声题材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反 映市井生活。从精神心态上来说:“人们 需要心态的平和放松”
天津相声发展
• 建国前,天津的著名相声演员有李德锡 (艺名万人迷,有滑稽大王之称),张寿 臣(有幽默大师之称),马三立,侯宝林, 常宝堃(艺名小蘑菇)。
3、曲艺的回迁
• 1949年新中国成立。首都又迁回北京。北京又重新成为全 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天津的49年以后取消了所有的租界地。同时由于当时中央 对战争的预测,对天津采取了抑制发展的政策。天津的经 济支持很快就垮了。一些当年迁居天津的大人物不是旅居 海外就是又重新回到北京
4、京津曲艺难逃的衰落宿命
单弦表演
代表曲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弦牌子曲代 表性的新曲目有《四枝枪》、《好夫妻》、 《红花绿叶两相帮》、《新五圣朝天》、 《城乡乐》、《反浪费》、《地下苍松》、 《天安门颂》、《青年英雄潘天炎》、 《双窝车》、《单枪赴会》、《一盆饭》、 《星期天》、《打箩筐》等。
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 鼓曲形式,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河间 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也有 少数演员专工短篇唱段。
艺术特色
• 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 ,也有少数演 员专工短篇唱段。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叶 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弦子书 以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木板大鼓没有弦 索伴奏,演员自击简板和书鼓说唱。后来,这两 种曲艺艺人拼档演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 形式。 • 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是以冀中语音的自然声韵 为基础,吸取某些民歌小调的音乐语汇发展而成 的。约有30余种依附于主曲的乐曲和乐句的唱腔。
天津主要曲艺文化及其源头
天津时调、天津快板,都是天津所特有的。 而京韵大鼓、京东大鼓、铁片大鼓、快板 书等等就是在天津形成的。像相声、评书、 单弦还有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就是在天 津兴盛和繁衍的。曲艺在天津昌盛不衰几 度辉煌并产生过许多大师级人物。
京津两地的曲艺兴衰
1、曲艺在北京的发源
• 北京和天津都被称为是曲艺之乡,但是这两这个城市却有 着很多的不同。北京是曲艺的发源地,天津是曲艺的发祥 地。
西 河 大 鼓
郝 秀 杰
标 准 书 鼓 及 藤 子 鼓 架
鸳 鸯 板
• 天津曲艺风风雨雨走过近百年,在中国的文 化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为中国文化的 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启了中国 文化的新纪元。
• 谢谢大家观赏!
————常见形式
捧哏 • 对口演出时配合“逗哏” 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 通常称作“乙”。又称 “量活儿的”。
四大基本功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 学唱 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 跳舞。 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实际上 “唱”是 指演唱“太平歌词”。
艺术特色
• “包袱”、“夸张”、“铺陈”是天津快 板常用的艺术手段,但也并非是天津快板 所独有而在其他艺术形式里绝无的,这些 艺术手段,对天津快板艺术特色的形成有 着重要影响。
•
“包袱天津快板”,特别是“数来宝”, 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跟相声艺术一 样,“包袱”是结构情节、刻划人物的重 要手段。 • “夸张天津快板”里夸张不仅用来组织 “包袱”,而且用来为描写增添色彩,使 之鲜明生动,有时两种作用兼而有之。 • “铺陈天津快板书”以叙述为主,描写 成分很多,常常运用铺陈手法进行渲染, 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评书名家
• 袁阔成 (1929— )北京人。出生于天 津。出身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 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 三杰”,与刘兰芳、单田芳、田 连元被大家合称“四大评书表演 艺术家”,以擅说《五女七贞》 而著名。并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 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 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 有“漂、俏、快、脆”的特色。
• 单田芳 著名评书演员,生于1934年,创作了一大批如 《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纽扣》、 《新儿女英雄传》等脍炙人口的评书作品。
听听评书
——天津的曲
单弦是:
• 单弦牌子曲,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 流行的“ 八角鼓”(说唱艺术。唱时用弦 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 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以一 人操三弦自弹自唱而得名。 • 因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故又称之为 “唱八角鼓”的。 • 单弦曲牌众多,曲调丰富,反映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