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外侧入路解剖

合集下载

肘关节解剖结构

肘关节解剖结构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01
02
03
04
位置:位于肘关节后侧,上臂后部
功能:伸肘关节,协助肩关节外展
组成:由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部分组成
神经支配:由桡神经支配
肘肌
肘肌的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同时也参与前臂的旋转运动。
02
肘肌的损伤可能导致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03
肘肌是肘关节的主要肌肉之一,位于肘关节的前方。
01
肘肌的锻炼可以增强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预防肘关节损伤。
04
4
肘关节的功能
屈曲
肘关节屈曲是指肘关节向身体内侧弯曲的动作。
1
屈曲主要依靠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等肌肉的收缩来完成。
2
屈曲的角度和范围因人而异,通常在0-150度之间。
3
屈曲功能对于日常生活和运动都非常重要,如穿衣、吃饭、写字等。
02
尺骨上端与肱骨相连,下端与桡骨相连

尺骨表面有丰富的肌肉附着点,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
04
尺骨骨折是肘关节损伤的常见类型,可能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
桡骨
01
位置:位于肘关节的前部,是肘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功能:桡骨与尺骨、肱骨共同构成肘关节,负责前臂的旋转和屈伸运动
03
结构:桡骨分为桡骨体和桡骨小头两部分,桡骨小头与尺骨相连,形成桡尺关节
4
伸展
肘关节伸展是指肘关节在屈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外伸展的动作。
01
肘关节伸展主要依靠肱三头肌和肘肌的收缩来完成。
02
肘关节伸展的主要功能是使手臂能够充分伸展,以便于进行各种活动。
03
肘关节伸展的幅度和速度受到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神经系统的控制。

肘关节的解剖ppt

肘关节的解剖ppt
详细描述
内侧韧带位于肘关节内侧,连接 肱骨内上髁与尺骨滑车切迹,主 要作用是防止肘关节过度外翻, 提供稳定性。
外侧韧带
总结词
连接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小头,限制肘 关节内翻。
详细描述
外侧韧带位于肘关节外侧,连接肱骨 外上髁与桡骨小头,主要作用是限制 肘关节内翻运动,保持关节稳定。
后侧韧带
总结词
连接肱骨后侧与尺骨上端,维持肘关节后伸稳定性。
详细描述
后侧韧带位于肘关节后侧,连接肱骨后侧与尺骨上端,主要作用是防止肘关节 过度屈曲和前臂旋前,维持后伸稳定性。
05
肘关节的关节囊与滑膜
关节囊
关节囊的组成
关节囊是由坚韧的纤维组 织构成的囊状结构,围绕 着肘关节,连接肱骨、尺
骨和桡骨。
关节囊的功能
关节囊的主要功能是维持 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关节 的运动范围,并起到润滑 作用,使关节在运动时能
02
它由肱骨、尺骨和桡骨组成,是 连接上臂和前臂的关键结构。
肘关节的组成
肘关节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肱骨滑车、 尺骨鹰嘴和桡骨小头。
肱骨滑车与尺骨鹰嘴形成肱尺关节,桡骨 小头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
此外,还有尺桡关节,由尺骨和桡骨之间 的接触面组成。
肘关节的功能
肘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屈曲 和伸展,允许上臂和前臂 在一定范围内旋转。
肱二头肌:屈肩关节和屈肘关节。 肱三头肌:伸肘关节。 喙肱肌:辅助屈肩关节。 肱肌:辅助屈肘关节。
肘部肌肉
肘肌
稳定肘关节,协助屈肘。
旋前肌群
包括肱桡肌、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使前 臂旋前。
旋后肌群
包括肱二头肌、肱肌和旋后圆肌,使前臂 旋后。
04
肘关节的韧带结构
内侧韧带

骨科基础肘关节的关节镜入路汇总

骨科基础肘关节的关节镜入路汇总

骨科基础肘关节的关节镜入路汇总所有的关节中,肘关节镜血管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风险最大。

因此,对肘关节入路解剖的全面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肘关节镜入路在体表定位时允许的误差范围很小。

很多尸体研究对肘关节镜各个入路至神经的距离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在建立入路前,应用水压使肘关节膨胀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向关节内注入20~30 ml的关节镜液体(图1A)。

关节囊扩张后推挤神经血管结构进一步远离入路部位,使进入关节腔变得更简单。

穿刺点位于外上课、鹰嘴尖和桡骨头形成的三角中心。

这个注射点被称为“软点”或髁下隐窝。

建立入路时还要减少对皮下浅层感觉神经的损伤。

小刀片切开皮肤后应用止血钳沿切口钝性分离关节囊外组织。

置入钝性关节镜套管针及套管并指向鹰嘴尖。

盐水从套管中流出证实套管已置入关节腔内。

作者采用“with in-out ”技术先建立前外侧入路,然后再建立前内侧入路。

也有些人倾向于先建立前内侧入路。

steinmann(2003)在关于肘关节镜的一篇综述内对各个入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图1B、C)由于后内侧入路对尺神经损伤风险较高,临床上均不采用。

前外侧入路位置:外上课远端3 cm,前侧1 cm处。

套管针指向肘关节中心进入,途径桡侧腕短伸肌和旋后肌。

精确测量将取决于术者的习惯并需要适当改进。

易损伤结构:桡神经(距入路平均1.4 mm)和前臂后侧皮神经(距入路平均7.6 mm)。

功能:所有器械均通过此入路进行操作,对桡神经损伤的风险最小。

观察显露滑车前方、冠突窝、冠状突、上尺桡关节和肱桡关节。

近端前外侧入路位置:外上髁近端2 cm、前侧1 cm处。

易损伤结构:“桡神经(9.9 mm)和前臂后侧皮神经(6.1 mm)。

功能:因其距离桡神经较远,相比前外侧入路,有些外科医生更倾向于该入路。

但是该入路观察显露冠突窝或滑车中部可能比较困难。

外侧正中入路位置:位于外上课、鹰嘴和桡骨头形成的三角形中心(软点)易损伤结构: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肘关节屈曲90°,中度旋前位时距入路6~16 mm)。

分析桡骨头骨骨折行肘后外侧入路手术的解剖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分析桡骨头骨骨折行肘后外侧入路手术的解剖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分析桡骨头骨骨折行肘后外侧入路手术的解剖学分析及临床应用摘要肘关节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由于治疗不当往往会导致肘内翻或者外翻畸形等状况。

研究表明,肘后外侧入路手术能够很好地保护好神经组织,避免上述状况的发生。

对此,我们就桡骨头骨骨折后行外侧入路手术的解剖学进行分析并讨论起临床应用。

关键词桡骨头骨骨折周后外侧入路手术解剖学分析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肘关节损伤是常见的外科损伤,保守治疗的措施往往会破坏正常的提携角,导致肘内翻、肘外翻畸形,破坏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及上尺桡关节间的联系,导致肘关节屈、伸、旋转功能受限。

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开放手术解剖复位在肘关节损伤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肘关节手术入路的相关内容概述临床上,肘关节外侧入路常被用来进行桡骨头的切除、桡骨头脱位情况的切开复位以及桡骨头颈部骨折切开内固定等手术。

尽管相关专家指出:肘关节外侧入路手术过程中应当着重保护好桡神经支,但临床上手术对桡神经造成损伤的情况任然频发,往往成为医患关系恶化的节点和起因。

对于此类损伤,究其原因分析临床操作时无法控制手术切口的长度以及桡骨头的显露范围。

因此,肘关节后外侧入路和桡神经深支保护的关系,为临床应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行桡骨头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保证手术安全区和寻找术中的标志。

2桡骨头骨骨折外侧路手术的解剖学分析临床上对桡骨头骨骨折且有移位的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选取肱骨外髁后方、鹰嘴下方5cm(肘肌与鹰嘴下7-9cm)作为手术的直切口,切开筋膜层,然后解剖出桡神经及其相关的分支神经,同时观察桡神经分支以及这些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的关系,自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远端下方分离开旋后肌纤维,切开环状韧带,暴露桡骨头安全区,测量桡骨头关节面和肱骨外上髁至神经出肌处、神经分支处的距离,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

对手术入路中前臂有关的伸肌和桡神经深支的关系为:切开皮肤和筋膜后向桡侧牵开桡侧腕伸肌后即可显露旋后肌,桡神经深支从其下缘呈3个分支穿出,3个分支从桡侧到尺侧分别为指总伸肌肌支、骨间后神经和桡侧腕伸肌肌支;从尺骨止点切开旋后肌浅层并牵开,可见桡神经深支至外上向内下绕过桡骨颈,斜越过旋后肌,并在旋后肌的远端约1/4处发出分支;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桡神经深支从旋后肌浅层的下缘内1/3处穿出;Ⅱ型:桡神经深支穿越旋后肌浅层远侧1/3肌质。

【骨科小技巧】肘关节手术外侧入路详解!

【骨科小技巧】肘关节手术外侧入路详解!

【骨科小技巧】肘关节手术外侧入路详解!操作方式外侧入路是肘关节手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

根据肌间隙和从近侧尺骨剥离肌肉方式的不同,外侧入路可分为很多种,但无论何种入路,最重要的是保护桡神经深支及骨间后神经。

理论上,前臂旋前可使桡神经远离切口(图1)。

Strachan等[12]研究发现前臂旋前可使桡神经从内向外偏移1cm。

图1经Kocher入路切开关节囊时,将前臂旋前可使骨间后神经内移,远离切口Kaplan入路经指总伸肌与桡侧腕长短伸肌间隙,常用于骨间后神经探查术,由于桡神经离术野过近,目前已很少使用。

目前常用的入路为Kocher入路(经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进入)及在其基础上的改良入路。

确定Kocher间隙的标志是位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深筯膜下的1条薄束脂肪带。

外侧入路适应证为肱骨远端外侧柱、肱骨小头、桡骨头骨折复位内固定及骨间后神经探查修复术等。

切口体表投影由肱骨外上髁后方开始,斜向远端延伸至尺骨鹰嘴以远3cm。

手术步骤:①沿皮肤切口投影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筋膜层,沿尺侧腕伸肌与肘肌之间切开,向两侧拉开尺侧腕伸肌和肘肌,暴露关节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和旋后肌;②将前臂旋前,使骨间后神经远离切口,且在外侧副韧带尺侧束前方切开关节囊;③如果需要进一步暴露,可切开环状韧带,但向下切开的距离不应超过桡骨头关节面2指,避免损伤骨间后神经。

技术要点:①在深筋膜层下有1条薄束脂肪带,为肘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的解剖标志;②骨间后神经距桡骨头关节面平均5.9cm,前臂旋前可使骨间后神经前移,距离切口较远;③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尺侧束位于肘肌前方,为预防后外侧旋转不稳定,需在外侧副韧带尺侧束前方切开环状韧带。

内容来源于骨科在线orthonline。

肘关节的解剖与手术入路

肘关节的解剖与手术入路
肘关节的解剖与手术入路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 李莹
手占上肢功能的 90% 肩、肘、前臂、腕将手置于发挥功能处
肩 —将手置于圆面上 肘 —将手置于圆内任意点 前臂、腕—调节手的方向
骨性结构 关节囊及韧带 血管神经 肌肉 手术入路
骨性结构
肱骨远端
– 冠突窝、鹰嘴窝、桡骨 头窝
– 肱骨滑车:300 ° 关节 面
维持肘关节的稳定
桡侧腕长短伸肌
起止:起于肱骨外上髁,止于2、3掌骨基底 神经:桡神经 作用:伸腕,协助屈肘
旋后肌
起止:起于肱骨外上髁前外侧、环状韧带、桡侧副韧 带、尺骨旋后肌嵴,肌束紧贴桡骨的后面、外面及 前面,止于桡骨上1/3前面,旋前圆肌止点上方
神经:桡神经 作用:前臂旋后 特点:旋后作用与体位无关,桡神经深支穿过
桡动脉
– 桡侧返动脉:起点附近发出向外上走行
尺动脉
– 较粗,入旋前圆肌两头 – 尺侧返动脉:掌背侧支 – 骨间总动脉:再分骨间前后动脉
肘关节动脉网
前副支吻合:
– 尺侧下副动脉与尺侧返 动脉掌侧支
– 肱深动脉(桡侧副动 脉)与桡侧返动脉
后副支吻合:
– 尺侧上副动脉与尺侧返 动脉背侧支
– 肱深动脉与骨间返动脉
韧带
内侧副韧带
z 前束:最主要,内上髁前面至冠突内 侧缘, 伸肘时紧张
z 后束:内上髁后面至鹰 咀 内侧,曲肘时紧张
z 横束 起止于尺骨,作用较小
外侧韧带复合体—尺骨嵴以外
z 桡侧副韧带:外上髁 至环状韧带,屈伸肘 时均紧张
z 环状韧带:制导桡骨 头
z 尺骨外侧副韧带:屈 伸肘时均紧张,是外 侧的主要稳定结构
旋前圆肌
起止:起于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止于桡骨 中1/3掌面

(医学课件)肘部解剖

(医学课件)肘部解剖
2
之一
3
1
肘部骨性结构
1
骨性结构
肱骨远端
鹰嘴窝、冠突窝、桡骨 头窝
肱骨滑车360度关节面 肱骨小头180度关节面 内外上髁 肌肉、韧带
4
5
桡骨远端
桡骨头 40度弧 桡骨颈 与骨干成15度角 桡骨粗隆 头下2.5-3cm
6
尺骨近端
鹰嘴:180度半月切迹 冠突:骨性稳定 尺骨粗隆:肱肌止点 桡切迹70度:冠突下方
12
尺骨外侧副韧带:
屈伸肘时均紧张,外侧 主要稳定结构
桡侧副韧带: 外上髁至环状韧带,屈
伸肘时均紧张 环状韧带:制导桡骨头
13
Hale Waihona Puke 14之三15
1
肘部血管、神经
1
血管
肱动脉:与正中神经伴 行
肱深动脉-桡侧副动脉 与桡神经伴行
尺侧上副动脉:与尺神 经伴行
桡尺动脉:由桡骨头或 稍下水平分出
骨间总动脉:尺动脉分 出
侧-穿旋前圆肌两头
支配:肘上无分支,支
与肱动 脉伴行
配桡侧腕屈肌、旋前
圆肌等前臂屈肌及手
部小肌肉
特点:分支肘部位尺侧 、腕部位桡侧
22
之四
23
1
肘部肌肉
1
二、臂肌
(一)前群
1.肱二头肌 作用:屈肘关节;当前 臂在旋前位时,能使其 旋后。 2.喙肱肌
3.肱肌 作用:屈肘关节。
(二)后群 肱三头肌 作用:伸肘关节,长头 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 收24。
喙突 肱二头肌长头 肱二头肌短头
肱肌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外侧头 肱三头肌长头 肱三头肌内侧头
三、 前臂肌
(一)前群(9块,4层排列)

肘关节手术入路

肘关节手术入路

肘关节手术入路2016-06-07 00:29骨关节空间推荐100次肘关节本文原载于《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5年第3期肘关节是连接上臂和前臂,控制手在空间中位置的重要解剖结构。

随着对肘关节解剖学和临床相关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成人肘关节外科治疗得到迅速发展。

作为手术者,只有熟悉肘关节组成、结构特点、肌肉配布、血管神经的走向及变异等,才能在手术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介绍与肘关节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关键点以及典型的手术入路,以助临床医生对肘关节手术有更深入理解。

1肘关节的解剖1.1骨性结构肱骨远端形态极不规则,其解剖形态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肱骨远端的三柱理论将肱骨远端分为内、外侧柱和滑车(图1)[1]。

内侧柱与肱骨干约有45°的成角,其远端形成内上髁。

内上髁为前臂屈肌群和内侧副韧带前束、后束的附着点。

外侧柱与肱骨干约成20°角,延伸到远端包含肱骨小头。

外侧柱后方扁平,易于放置内固定钢板,同时由于外上髁体表容易触及,常作为设计手术切口的标志。

外侧柱远端外上髁是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旋后肌和伸肌群的附着点。

滑车作为三柱结构中拱的连接部分,其中央沟与尺骨近端的半月形滑车切迹相吻合。

在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中,重建三柱的三角形稳定性和恢复滑车的宽度极为重要。

肱骨远端前内侧有冠突窝,外侧有桡骨窝,后面有鹰嘴窝。

在冠突窝和鹰嘴窝之间,90%的人群只隔着薄层骨[2]。

桡骨近端接近一个椭圆柱体。

在前臂旋前过程中,桡骨头外移使桡骨远离尺骨,为桡骨粗隆让出空间,更好地完成前臂旋转活动[3]。

桡骨头上表面有与肱骨小头相适合的圆形凹陷。

桡骨头内侧表面存在一切迹,以适应肱骨小头内侧的髁-滑车沟。

桡骨粗隆在前臂完全旋前时位于后方,因此允许经后方入路修复肱二头肌键止点[4]。

尺骨近端是尺骨最坚强部分,由上方的鹰嘴和下方的冠突共同构成滑车切迹,是肘关节最重要的骨性稳定结构。

肱三头肌止点位于鹰嘴背面。

【转载】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入路

【转载】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入路

【转载】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入路
Kocher入路
切口:跨肱桡关节和桡骨头的斜切口,远端皮肤切口紧贴尺骨皮下缘的后正中切口,向桡侧绕开尺骨鹰嘴尖部,切口在外上髁的近端回到正后方;
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向外侧全层掀开皮瓣,辨认分割肘肌和尺侧腕伸肌的肌筋膜隔膜,在肌间隔的尺侧切开;
掀起肘肌,如果损伤导致关节囊破裂可以很容易进入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由于外侧韧带复合体撕裂,外上髁经常出现“裸区”,有时浅筋膜可能保持完整,使人误以为外侧副韧带没有撕裂;
深层辨认环状韧带、尺侧副韧带及伸肌起点;。

肘关节外侧入路解剖

肘关节外侧入路解剖
• Kocher入路沿尺骨外侧副韧带前方及旋后肌脊前方1cm 切开关节囊及环状韧带,显露桡骨头及颈。
整理ppt
Kocher远端延伸入路解 剖
• 辨认尺侧腕伸 肌后缘、肘肌 前缘、旋后肌。
• 由尺骨向后翻 起旋后肌,触 及旋后肌结节。
• 这样扩大切口, 有利于显露桡 骨头及颈的范 围。
整理ppt
Kocher入路与伸肌总腱劈开入路入路显露范围 比较
• 将桡侧腕长伸肌拉向前
方,显露前方的关节囊
整理ppt
1是头静脉2是前壁外侧皮神经 3是外侧髁4是肱桡肌5是桡侧腕长伸肌 6是肱三头肌内侧头7是肘肌8是指伸肌 9是尺侧腕伸肌
•向两侧行全层厚度深筋膜皮瓣并翻开。 •辨认并进入肘肌及尺侧腕伸肌间隙。 •为显露桡骨头将尺侧腕伸肌和少部分旋后肌从 关节囊上剥离并牵向前方,肘肌牵向后方。
整理ppt
Kocher入路解剖
• 此时应辨认肘外侧副韧带、尺骨副韧带、关节囊及旋 后肌脊。
• 尺侧腕伸肌筋膜与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联成一体的, 所以分辨他们很困难,所以切开关节囊时往往损伤外 侧尺骨副韧带。
伸肌总腱劈开入路(黑箭头)和 Kocher 入路(白箭头)。桥状组织(b) 由指总伸肌下半部分和尺侧腕伸肌组成。
整理ppt肘关节外侧近源自入路解剖• 该入路是相对于Kocher入路而言, 适用于肱骨外侧髁骨折,肘关节 僵硬前后关节囊松解。
• 体位:仰卧位,患肢置于手外科 手术桌上,屈肘适当,前壁旋前 位利于避开桡神经深支。
Kocher入路解剖
• 适用于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肘关节僵硬的外侧松解。 • 体位:仰卧位,患肢置于手外科手术桌上,屈肘适当,前壁旋前位利于避开桡神经深支。 • 体表标志:肱骨外侧髁、桡骨头、尺骨鹰嘴。 • 切口:沿上臂外侧中线从外上髁向近端1cm,向远端沿肘肌方向达尺骨皮下缘。

肘关节PPT 演示文稿

肘关节PPT 演示文稿
• 改良 Kocher 入路中,通过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进入。向前牵开尺侧腕伸肌,沿尺外侧副韧带前 界切口远端延伸至肱桡关节以远 25mm 处,大多数情况下此点对应着桡骨颈。记录最大旋前及旋 后位时关节面的可视范围。
• 通过从肱骨外上髁处分离 EDC 前半部和桡侧腕短伸肌做延长的 EDC 劈开入路,将桡侧腕长伸肌 和肱桡肌自髁上嵴处游离(A)。延长的改良 Kocher 入路,尺侧腕伸肌、EDC 和桡侧腕短伸肌自 外上髁上分离,之后桡侧腕长伸肌和肱桡肌在髁上嵴处抬起,通过仔细牵开,显露肱骨前远侧、 滑车、冠状突尖部。
骨皮下缘
Kocher入路
• 向两侧行全层厚度深筋膜皮瓣并翻开。 • 辨认并进入肘肌及尺侧腕伸肌间隙。 • 为显露桡骨头将尺侧腕伸肌和少部分旋后肌从关节囊上剥离并牵向前
方,肘肌牵向后方。
Kocher入路
• 此时应辨认肘外侧副韧带、尺骨副韧带、关节囊及旋后肌脊。 • 尺侧腕伸肌筋膜与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联成一体的,所以分辨他们很困难,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外固定架来自外固定架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 手术操作:
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
肘关节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
所以切开关节囊时往往损伤外侧尺骨副韧带。 • Kocher入路沿尺骨外侧副韧带前方及旋后肌脊前方1cm切开关节囊及环状韧
带,显露桡骨头及颈。
Kocher延伸入路解剖
Kocher延伸入路解剖
辨认尺侧腕伸肌后缘、肘肌前缘、旋后肌。 由尺骨向后翻起旋后肌,触及旋后肌结节。 这样扩大切口,有利于显露桡骨头及颈的范围。

肘关节的解剖

肘关节的解剖

肘关节的解剖肘关节是上肢连接前臂的重要关节之一,由桡骨头、尺骨头、肱骨远端三者共同构成。

肘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其强度、稳定性和精确性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功能和相关临床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骨骼结构肱骨、桡骨、尺骨组成了肘关节的骨骼结构。

其中肱骨是上臂骨的长骨,其远端形成了肘关节的外侧部分。

桡骨和尺骨是前臂骨的长骨,它们的上端与肱骨远端相接,形成了肘关节的内侧和中央部分。

肱骨、桡骨和尺骨之间的关节面通常被称为肘窝。

二、肌肉结构肘关节的肌肉包括上臂三头肌、肱桡肌和肱尺肌。

上臂三头肌由肱骨上段的三个头组成,是肘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

肱桡肌和肱尺肌则分别位于桡骨和尺骨侧,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协助上臂屈曲和伸展,同时也参与手腕和手指的伸展。

三、韧带结构肘关节的韧带包括内侧韧带、外侧韧带和横韧带。

内侧韧带和外侧韧带负责肘关节的稳定性,而横韧带则负责肘关节的前后移动。

四、神经结构肘关节的神经结构包括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

正中神经是肘关节内侧的主要神经,其支配了前臂和手部的皮肤和肌肉。

桡神经和尺神经则分别位于桡骨和尺骨侧,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支配手腕和手指的动作。

五、相关临床知识肘关节疾病常见的有肱骨髁突骨折、肘关节滑膜炎、尺骨头脱位等。

肘关节的损伤通常表现为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功能障碍和残疾。

总之,肘关节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它的解剖结构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解剖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对于肘关节的保护和治疗也需要医学专家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向两侧行全层厚度深筋膜皮瓣并翻开。 • 辨认并进入肘肌及尺侧腕伸肌间隙。 • 为显露桡骨头将尺侧腕伸肌和少部分旋后肌从
关节囊上剥离并牵向前方,肘肌牵向后方。
Kocher入路解剖
• 此时应辨认肘外侧副韧带、尺骨副韧带、关节囊及旋后肌脊。 • 尺侧腕伸肌筋膜与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联成一体的,所以分辨
Kocher入路解剖
• 适用于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肘关节僵硬的外侧松解。 • 体位:仰卧位,患肢置于手外科手术桌上,屈肘适当,前壁旋前位利于避开桡神经深支。 • 体表标志:肱骨外侧髁、桡骨头、尺骨鹰嘴。 • 切口:沿上臂外侧中线从外上髁向近端1cm,向远端沿肘肌方向达尺骨皮下缘。
Kocher入路解剖
• 将桡侧腕长伸肌拉向前方,显露前方 的关节囊及肱肌,用骨膜剥离器将关 节囊和肱肌分离以完全显露前方关节 囊。
• 将肱三头肌内侧头自肱骨远端后侧剥 离并牵向后方,显露后方关节囊。
1是头静脉2是前壁外侧皮神经 3是外侧髁4是肱桡肌5是桡侧腕长伸肌 6是肱三头肌内侧头7是肘肌8是指伸肌 9是尺侧腕伸肌
Kocher入路与伸肌总腱劈开入路入路显露范围比较
伸肌总腱劈开入路(黑箭头)和 Kocher 入路(白箭头)。桥状组织(b) 由指总伸肌下半部分和尺侧腕伸肌组成。
肘关节外侧近端入路解剖
• 该入路是相对于Kocher入路而言, 适用于肱骨外侧髁骨折,肘关节 僵硬前后关节囊松解。
• 体位:仰卧位,患肢置于手外科 手术桌上,屈肘适当,前壁旋前 位利于避开桡神经深支。
他们很困难,所以切开关节囊时往往损伤外侧尺骨副韧带。
• Kocher入路沿尺骨外侧副韧带前方及旋后肌脊前方1cm切开关 节囊及环状韧带,显露桡骨头及颈。
Kocher远端延伸入路解剖
• 辨认尺侧腕伸 肌后缘、肘肌 前缘、旋后肌。
• 由尺骨向后翻 利于显露桡 骨头及颈的范 围。
• 体表标志:肱骨外侧髁、桡骨头、 尺骨鹰嘴。
• 切口:沿上臂外侧中线从外上髁 向近端5-8cm,向远端延伸2cm。
肘关节外侧近端入路解剖
• 向两侧行全层厚度深筋膜皮瓣并翻开。
• 辨认外上髁、起于外上髁脊的外侧肌 间隔及其前后的肱桡肌、桡侧腕长伸 肌、肱三头肌内侧头。
• 沿肌间隔切开深筋膜,并将肌间隔前 方的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后方的 肱三头肌内侧头分开至肱骨远端外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