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上课前,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

播放课件: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3.板书课题:浪淘沙。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4)学习汇报。

教师随机答疑。

(板书:浪淘风簸)(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

(出示3、4句诗)(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银河)(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准备多张江南美景图,查找运用对仗手法的诗句;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字。

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

背诵《浪淘沙》(其一)。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

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指名背诵)2.课件出示诗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

[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4.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

现存诗800余首。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基于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或积累过关于黄河的诗词,让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对古人描写的黄河有初步印象,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曲:qū qǔ九曲.黄河万里沙(qū)簸:bò bǒ浪淘风簸.自天涯(bǒ)(3)指导写“涯”:要注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浪淘沙》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源头到入海口的雄浑景象,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和祖国河山的壮美。

全诗九句,每句七字,采用了严格的平仄格律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敬畏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雄浑的景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黄河的壮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浪淘沙》,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浪淘沙》的诗意理解和诗歌韵律的把握。

2.教学难点:黄河相关文化背景的理解,诗歌意境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发现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浪淘沙》的文本、注释、翻译,黄河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同时,提示学生思考:黄河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诵《浪淘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接着,展示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
2.教学难点
(1)诗歌背景的理解:学生对作者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但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举例:通过讲解刘禹锡的历史背景,以及他创作这首诗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诗歌意境的感悟:把握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体会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大海的壮丽景色,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
(3)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
举例:在小组内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自主学习中的困难。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诗歌背景的讲解上,可能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背景时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将诗歌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讨论主题与他们的兴趣不符。为此,我将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2)词汇学习: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涛”、“峰”、“岸”、“帆”等,理解这些词汇在诗中的意义。
举例: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涛”指波涛,表现了大海的壮阔。
(3)诗句解读: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举例:分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中的比喻手法,将黄河比作银河,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豪情壮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师需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体,全文内容共28个字,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进而驰骋想象,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前两句的写景与后两句的典故,呈现了层层相映,将黄河的壮阔与诗人的情感仅仅交织在一起。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着眼于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三维目标,设置精准的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紧扣关键字词,最大化的为学生创建获取直接经验的环境,以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深化与沉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涯”。

2.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3. 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重点】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法学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铺垫法。

想象法、圈点批注法、以读促悟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与感知:1.同学们,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她那甘甜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词,《浪淘沙》。

板书并齐读课题。

2.五千年的黄河,既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让我们打开翰墨文字,把每一个字读到心里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PPT出示文字全诗。

)推荐读。

集体读。

(指导读:重读、节奏读)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在这首诗中字词读音是否准确及朗读是否流畅。

明确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的用典。

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大家读几遍就可以成诵了,那么,这首诗写景与用典,有何关联。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淘、簸、涯” 3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意思,能提出并讨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4、能借助说明、联合图画、睁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觉黄河澎湃的气概和作者丰富的想象,领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难点要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境界,感觉黄河气吞山河。

难点: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教课准备1.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黄河壶口瀑布视频:“百度搜寻”、下载播放器)2.指导学生预习古诗,收集反应黄河、牛郎织女的有关资料八、教课过程设计及企图教课过程设计设计企图及多媒体应用简析一、讲话导入(课件出示黄河图片)师:这是一条奔跑不息的大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女,孕以学生的学习旧知为铺垫,在育了绚烂的华夏文明,她就是黄河。

自古以讲堂中运用媒体和夸奖手段,充足来,颂扬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此刻老师要一定学生,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考考大家,谁能现场背诵一首描绘黄河的古欲。

诗?(学生背诵以后师夸奖)今日,我们再学习一首描绘黄河的古诗——《浪淘沙》,作者唐朝诗人刘禹锡。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对“浪淘沙” 、“诗人”同学们,在课外预习中,你们都有哪些等作增补介绍。

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培育学生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检查预习,沟通资料,增补介绍。

是新课程倡议的理念之一,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既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认识诗人,认识黄河。

三、读通读顺“个体读”与“全体听”相联合,1、自由地朗诵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学生读”与“学生评”相联合,多练读几遍,还能够同桌互读。

“课件范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字音读准了?借鉴和提升的平台,有助于学生读3、学生评论朗诵,教师合时夸奖。

通都顺古诗,整体感知古诗。

4、板书并学习“淘táo、簸 bǒ、涯yá”,让学生指出课件范读时把读准“曲、牛、女”等字音。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浪淘沙》的作者辛弃疾,掌握《浪淘沙》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浪淘沙》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浪淘沙》的作者辛弃疾,掌握《浪淘沙》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浪淘沙》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背景。

(2) 通过展示与《浪淘沙》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浪淘沙》的意境。

2. 学习新课(1) 朗读《浪淘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讲解《浪淘沙》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动机。

(3) 分析《浪淘沙》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4) 探讨《浪淘沙》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

3. 巩固练习(1) 请学生仿照《浪淘沙》的形式,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诗。

(2) 请学生分组讨论《浪淘沙》中的意象,如“流水”、“飞花”等,并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归纳(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浪淘沙》的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总结《浪淘沙》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浪淘沙》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好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浪淘沙》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浪淘沙》的作者辛弃疾,掌握《浪淘沙》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通用10篇)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等感知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壮丽景色,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生课前一分钟演讲(黄河——母亲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古往今来,无数人赞美她、歌颂她。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借黄河之势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浪淘沙》(板书)齐读。

二、检查预习1.介绍作者;2.汉武帝派张骞寻找黄河源头典故;3.牵牛、织女。

师:《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为词牌名。

《浪淘沙》为一组诗,共九首,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诗。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初读先感知——朗读晓诗韵——研读解诗意——美读悟诗情——品读拓诗境三、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借助注释、插图和小组合作学习,感知古诗的大意;能够想象诗歌描绘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四、自主学习出示导读纲要:1.自由读诗,借助注释、插图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韵律。

3.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1.指名读。

(指导读:曲、簸)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2.男、女分读。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浪淘沙》是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中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由刘禹锡创作,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河浩渺的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在教材中,这首诗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他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来理解诗文。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他们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浪淘沙》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黄河的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浪淘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交流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4.说文解字: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领悟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情怀。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教版的部编本,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叙述了沙滩上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一次抛沙游戏中登上了浪琴,其中蕴含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家庭的温馨,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念和家庭情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海洋的自由、浪漫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a.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成语和生词。

b.理解并掌握课文中转折的情节,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结果。

2.情感态度a.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态度。

b.启发学生珍惜家庭,体验家庭温馨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分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词汇描述一下海洋的壮阔与神秘,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

2.讲解生词和成语(10分钟)解释生词和成语,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3.朗读原文(10分钟)由教师先进行整篇文的朗读,然后请学生跟读。

通过自己的口齿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的记忆。

4.分段理解(20分钟)在阅读课文时,将其分为三个主要情节:家庭幸福、抛沙游戏、登上浪琴。

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其隐含的意义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也得知任何美好的事情都需要考验与努力去换取,最终得到成功和收获。

5.课文分析(15分钟)分析作者写此文的深层目的,和让学生一起探讨文章中的情感和体验。

探究文字背后的条件与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理解文不在长而在深的阅读能力。

6.小结及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讲解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掌握课中内容,并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1.海洋的壮阔与神秘2.课文重点生词:浪淘沙,轻声细语,携手且进,心灵手巧3.家庭幸福、抛沙游戏、登上浪琴4.作者写此文的深层目的5.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6.提高阅读能力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多种交互式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阅读兴趣,通过总结,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差距,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浪淘沙》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浪淘沙》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浪淘沙》是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黄河的雄浑壮美,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富有想象力,是六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经典篇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方面仍有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浪淘沙》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图片等。

2.音乐:准备一首与诗歌情感相符的音乐,用于营造情境。

3.图片: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诗歌全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本浪淘沙教案《浪淘沙》教案

部编本浪淘沙教案《浪淘沙》教案

部编本浪淘沙教案《浪淘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浪淘沙》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理解《浪淘沙》的内容和主题。

3.感受《浪淘沙》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浪淘沙》的内容和主题。

2.感受《浪淘沙》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浪淘沙》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短的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喜好程度,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2.导入新课:呈现《浪淘沙》的诗歌原文和作者的简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课文解读:分段解读《浪淘沙》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重点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意义。

4.感悟人生: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浪淘沙》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表达来体验和感受。

5.诗歌欣赏: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诗朗读,让学生感受《浪淘沙》的音乐性和艺术美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6.合作阅读:分组进行合作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浪淘沙》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7.课堂展示:学生代表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8.课堂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长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分享你对《浪淘沙》的理解和感悟。

2.背诵《浪淘沙》的部分诗句,并举例说明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收集和整理与海洋相关的诗歌或散文,准备下节课的诗歌朗读比赛。

六、板书设计:《浪淘沙》教案一、导入: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喜好程度二、导入新课:呈现《浪淘沙》的诗歌原文和作者的简介三、课文解读:分段解读《浪淘沙》的内容,解读隐喻和象征意义四、感悟人生:讨论《浪淘沙》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五、诗歌欣赏:感受《浪淘沙》的音乐性和艺术美感六、合作阅读:分组阅读和讨论七、课堂展示:学生代表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八、课堂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长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浪淘沙》。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黄河波涛汹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黄河,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句?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与黄河有关的古诗——《浪淘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三首《浪淘沙》,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首《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理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的意思。

提问: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气势磅礴、源远流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

理解“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的意思。

提问:诗人为什么想要到牵牛织女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朗读这两句诗。

2、学习第二首《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理解“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两句诗的意思。

提问:这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八月的钱塘江潮声如雷,浪头高达数丈,撞击着岸边的山又退了回去)播放钱塘江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壮观。

理解“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两句诗的意思。

提问:潮头退去后是怎样的景象?(很快就退入江海,卷起的沙堆像雪堆一样)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潮起潮落的变化。

3、学习第三首《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文)理解“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这两句诗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是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古代诗歌《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夜泊牛渚怀古》和《浪淘沙·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教材通过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浪淘沙》来说,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古代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浪淘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通过学习诗歌,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这三首《浪淘沙》;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浪淘沙》。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僻字词、古代背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精品教学设计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浪淘沙》。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浪淘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浪淘沙》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刘禹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

(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

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第【1】篇〗《浪淘沙》是刘禹锡的一首诗,各位老师字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一、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上课前,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

播放课件: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3、板书课题:浪淘沙。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4)学习汇报。

教师随机答疑。

(板书:浪淘风簸)(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

(出示3、4句诗)(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银河)(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读诗句。

(板书:想象写实)3、指导朗读。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5、尝试背诵。

(指名背。

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18.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浪淘沙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

但是我们的学生课外古诗的积累较少。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课件(古典乐、朗读音频)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和默写。

2.过程和方法:借助注释和插图感知诗歌大意。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面: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诗人在诗中表现的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1)(板书:浪淘沙)二、方法回顾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四读”古诗学习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读通读顺诗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2、出示课前自学提纲(课件4)进入学习汇报。

三、交流汇报(一)、理解诗题(出示课件5)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汇报《浪淘沙》是由刘禹锡创作的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浪淘沙》是作者在流放途中经过黄河以淘金者的口吻写下的诗歌,其内容多为写黄河及淘金者的生活,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宋朝后又用为词牌名。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6)学生分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汇报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

他年轻时就位及人臣,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一生流放在外二十多年,但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性格豪迈,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三)、读通读顺诗歌小组之间互读,帮助正音1请大家看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查找筛选资料、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黄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借黄河之美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歌——《浪淘沙》。

二、讲授新课
(一)解释诗题,了解作者
1.“浪淘沙”是什么意思?
明确:浪淘沙,唐代的一种曲子名。

2.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
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
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
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二)感情诵读,理解诗意
1.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默读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准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点拨重点词语:
九曲(qū):形容黄河形容黄河水转变很多。

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3.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

明确全诗意思:
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三)细细品读,感悟诗境
1.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讨论交流: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黄河的雄伟壮丽。

2.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
么样子。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交流: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
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
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
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3.讨论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讨论交流:诗人见到源远流长的黄河心中大为感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第一
句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句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
世界——如果顺着那条黄河上去,可能会去到银河,能去到牛织女的家吧!
三、巩固练习
1.多种形式朗读这首诗,抒发你学习本诗的感受?
2.全班交流,比一比谁读的有感情。

3.谈一谈你学习本诗的感受。

四、总结梳理
同学们,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壮美丽的景象,抒发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

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吧。

五、布置作业
作业题目:
1.背诵诗歌。

2.收集描写黄河的诗词,向全班展示。

课后习题
《浪淘沙》习题
一、基础题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淘( )曲( )簸( )
涯( )银( )织( )
2.比一比,再组词
沙 ( ) 浪 ( ) 淘 ( ) 崖 () 织 ( )
砂 ( ) 狼 ( ) 涛 ( ) 涯 () 帜 ( )
3.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
浪淘风簸:
天涯:
全句的意思: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银河:
牵牛:
全句意思:
二、综合题
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代诗人。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
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还写过著名的诗句()“至今广为传唱。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提高题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táo qū bǒ yá yín zhī
2.
泥沙风浪淘沙悬崖织布
沙砾狼群浪涛天涯旗帜
3.(1)九曲:形容黄河形容黄河水转变很多。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全句的意思: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2)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
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全句意思: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二、综合题
1.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或者“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2.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壮美丽的景象,抒发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

三、提高题
1.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湍急的潮头,昂
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
急遽。

2.对比、衬托,动静结合。

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
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
的沙堆似座座雪堆。

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
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