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教学内容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筷子的一般使用方法,知道在使用筷子时应注意的一些礼仪。
2. 探索用筷子夹取物体的不同方法,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使用方法。
2. 尝试用筷子夹取物体,发现不同夹取方法的物体掉落速度的差异。
3. 探索用筷子夹取不同形状、大小、重量物体的方法,发现不同物体的掉落速度和夹取难度的差异。
4. 学习使用筷子的一些礼仪,如不要敲击桌子,不要将筷子直接插在饭中间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筷子、各种形状、大小、重量的物体(如积木、小球、水果等)、计时器。
2. 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神奇的筷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筷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探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用筷子夹取物体的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不同夹取方法的物体掉落速度的差异。
3. 实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用筷子夹取不同形状、大小、重量物体的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体的掉落速度和夹取难度的差异。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观察幼儿在使用筷子时的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
3. 观察幼儿对筷子礼仪的掌握程度。
4.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对幼儿的操作技能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用筷子夹取物体的活动,记录下夹取不同物体的时间,家长签名确认。
2. 环境布置:教室内的筷子使用区角,放置一些有关筷子的图书、图片等,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和探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2. 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否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
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筷子》教案反思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观察筷子、使用筷子,锻炼幼儿细致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2.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幼儿在探索筷子使用方法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筷子游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快乐;4.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
(3)筷子游戏:设计简单的筷子游戏,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举例:组织幼儿进行“筷子接力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使用筷子,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2.教学难点
(1)筷子使用方法的掌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掌握正确的筷子使用方法存在一定难度。
难点突破:通过分步骤讲解、示范和个别指导,让幼儿逐步学会使用筷子,并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筷子》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以《神奇的筷子》为主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认识筷子:通过观察、触摸,让幼儿了解筷子的外形、材质和用途;2.筷子的使用方法:教授幼儿正确使用筷子,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3.筷子游戏:设计简单的筷子游戏,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节课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神奇的筷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筷子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好奇地观察、触摸不同材质的筷子,并积极尝试使用筷子。这让我深感欣慰,同时也对教学过程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我觉得将筷子的认识、使用方法和筷子游戏融入到课堂中,既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神奇的筷子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筷子小班科学教案本教案旨在为小班幼儿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程,通过介绍和探索筷子的神奇功能,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们将能够理解筷子的原理和应用,并了解到筷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筷子的起源、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4. 培养幼儿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筷子(一对或多对)。
2. 探究卡片:包含筷子的起源、功能和使用方法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3. 建议准备一些小物品(如豆子、小球等)供幼儿们进行实验。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起幼儿们的好奇心)1. 教师出示一对筷子,引导幼儿们观察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2. 引导幼儿们讨论筷子的使用场合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是否使用过筷子,了解幼儿对筷子的一般认知。
第二步:探索筷子的起源1. 教师出示筷子的起源图片或文字说明,并以简单的语言为幼儿们解释筷子的起源。
2. 引导幼儿们思考筷子为什么会被用作进食工具,激发他们对筷子起源的好奇心。
第三步:探究筷子的功能1. 教师出示探究卡片上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引导幼儿们观察并探讨筷子的功能。
2. 引导幼儿们思考筷子相比其他工具的优势,例如使用筷子吃饭时的卫生、灵活性等。
3. 教师鼓励幼儿们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验。
第四步:实验探索1. 教师向幼儿们展示准备好的小物品,并提问:你们觉得筷子有什么特殊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玩耍或实验?2. 引导幼儿们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3. 分组进行实验,幼儿们可以自由选择小物品和实验方法。
4. 引导幼儿们观察实验现象,并以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1. 教师引导幼儿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总结筷子的起源和功能。
2. 提醒幼儿们,筷子在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代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筷子的神力大班科学教案
筷子的神力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孩子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筷子作为一种传统的用餐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然而,除了在餐桌上使用,筷子还有许多其他的神奇用途。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节有趣且富有科学性的大班科学课,主题为“筷子的神力”。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能够了解筷子的起源、历史、制作工艺,同时还能通过实验和亲身体验,探索筷子在物理、化学和数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筷子的起源与历史1. 筷子的起源:简要介绍筷子起源于中国,并且在古代东亚国家蔓延开来。
2. 筷子的演变:从最初的木质筷子到现代的金属、塑料筷子,介绍筷子的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发展。
三、筷子的制作工艺1. 筷子的材料:介绍常见的筷子材料,如竹子、木头、塑料、不锈钢等。
2. 筷子的加工:了解筷子制作的流程,包括原料的选择、打磨、修整、喷漆等。
四、实验一:筷子的平衡魔术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筷子的平衡原理。
2. 实验步骤: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对筷子,让他们试图在一根手指上平衡两根筷子。
3. 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两根筷子能够平衡在手指上。
解释平衡的原理,例如筷子的形状和重心位置的影响等。
五、实验二:筷子的吸水功能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筷子对水的吸附能力。
2. 实验步骤: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双竹筷子和一张纸巾,让他们将筷子末端浸入一杯水中,然后快速抽出。
3. 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筷子上是否有水滴留下,并分析筷子吸水的原理。
解释竹子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毛细管作用的影响。
六、实验三:筷子的数学应用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索筷子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2. 实验步骤:给每位学生发放一组筷子,让他们尝试用筷子进行计数、加法和减法等运算。
3. 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筷子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数学运算,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七、结语通过这节有趣的大班科学课,孩子们可以对筷子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发现筷子在物理、化学和数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和亲身体验,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神奇的筷子中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筷子中班科学教案筷子,是中国特色餐具之一。
它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象征之一,与我们的口腔协同工作,让我们从小就接触到。
然而,你可曾想过筷子背后的科学原理呢?一、力的作用在使用筷子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力夹住食物。
这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力是一种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变形。
夹住食物的动作实际上是我们对筷子施加力的结果。
在初步接触力的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准备一块小木块,让幼儿用筷子夹住它并抬起。
幼儿会发现,只有用力握紧筷子,才能夹住木块并且抬起。
二、杠杆原理筷子的设计和原理基于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力学原理之一,它描述了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平衡条件。
杠杆分为一类和二类,而筷子属于类似二类杠杆。
所谓二类杠杆,是指杠杆的支点位于杠杆两侧,力在支点两侧产生力矩,使得杠杆能够完成工作。
筷子的支点位于中间,筷子两端分别是力的作用点和物体(食物)的作用点。
当我们在筷子的力点夹住食物,使用力将食物夹住时,筷子作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力矩,从而完成夹住食物的工作。
通过杠杆原理的解析,我们可以让幼儿理解筷子的使用过程及原理。
可以通过让幼儿手持筷子杆,用手代替食物的位置,让他们体验一下力矩的产生和平衡的原理。
三、筷子的稳定性在使用筷子时,我们往往需要保持稳定性,特别是当夹取较小的食物时。
筷子的稳定性取决于一些因素,比如筷子的材质、形状、长度等。
筷子的长度对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筷子的长度适中时,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夹住食物。
而当筷子过长或过短时,夹住食物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会下降。
此外,筷子的材质和形状也直接影响其稳定性。
通常,我们常见的筷子材质有木质、竹质、塑料等。
每种材质的筷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
比如,木质筷子相对较为容易滑脱,需要加大力度才能夹住食物;而塑料筷子相对易于操作,稳定性较高。
形状也会对筷子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小班科学教案筷子的神力
小班科学教案筷子的神力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班级的科学教育更应该注重生活化与趣味性的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本教案将以“筷子的神力”为主题,通过对筷子的观察、实践和探索,引导学生了解筷子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筷子的形状、结构和材料;2. 了解筷子的应用领域,例如用筷子夹东西;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筷子的不同特点;4. 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学会运用筷子夹取物体。
三、教学准备1. 筷子:准备足够数量的筷子,包括不同材质的筷子,如竹筷、木筷、塑料筷等;2. 物体:准备一些不同形状、材质和体积的物体,如纸片、小球、方块等;3.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相应的课件和实物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筷子的形状与结构(观察探究)a.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筷子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如长、细、尖等;b. 通过黑板或课件展示不同材质的筷子图片,让学生对比观察;c.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筷子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2. 筷子的应用领域(知识扩展)a. 通过图片或讲解,介绍筷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用筷子夹东西、用筷子吃饭等;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筷子的形状和特点适合用来夹东西?3. 筷子夹取物体的实践(实验探究)a. 准备不同材质的筷子,并告诉学生每组可以选择一种筷子;b.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材质和体积的物体,将其摆放在桌面上;c. 让学生轮流前来,利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夹取其中一个物体,并观察、记录夹取的情况;d.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总结出最适合夹取物体的筷子材质和技巧。
4. 筷子的神力(思考展望)a.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筷子可以夹取物体?是什么原理使筷子产生夹取力?b. 复习前面的观察和实践经历,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c.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总结出筷子夹取力的原理,并逐渐引导学生接近正确的解答。
演示实验记录《筷子的神力》
演示实验记录《筷子的神力》实验标题:筷子的神力实验日期:20XX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X实验室实验目的:1.探究筷子的强度和稳定性;2.研究筷子的材质对其性能的影响;3.分析筷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范围。
实验材料:1.木筷子10根2.不锈钢筷子10根3.米饭30克4.筷子支架1个5.实验台实验步骤:1.实验前,将筷子分类为木质和不锈钢两组,每组各自装备5根。
2.先进行强度和稳定性的测试。
将每组的筷子分别用于夹取实验台上的物品(如小球、小瓶等),并记录成功夹取的次数。
3.对比两组筷子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接下来,选出一根木质筷子和一根不锈钢筷子,用于比较其夹取硬物的能力。
首先使用木质筷子夹取30克的米饭,并记录下来。
5.取出木质筷子,将不锈钢筷子放在筷子支架上,同时夹取30克的米饭,记录下来。
6.对比两次夹取的结果,并得出结论。
7.最后,将所有筷子都放在筷子支架上,并对其外观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结果:1.强度和稳定性的测试结果如下:木质筷子:成功夹取次数为3次;不锈钢筷子:成功夹取次数为5次。
2.夹取硬物的能力测试结果如下:木质筷子:顶住30克米饭后弯曲;不锈钢筷子:顶住30克米饭没有出现弯曲。
3.外观比较结果:木质筷子:表面有明显的纹理和色差,部分筷子出现细小裂痕;不锈钢筷子:外观平整,没有明显的纹理和裂痕。
讨论与分析:1.强度和稳定性的测试结果表明,不锈钢筷子的强度和稳定性比木质筷子更好。
这可能是由于不锈钢材质的特性决定的。
2.夹取硬物的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木质筷子夹取硬物时容易发生弯曲,而不锈钢筷子则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因此,在需要夹取硬物的情况下,不锈钢筷子更适合使用。
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锈钢筷子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夹取重物和硬物;2.木质筷子虽然容易弯曲,但因其较轻且不会与食物产生化学反应,适合用于一般餐饮。
实验不足:1.本次实验样本数量较少,未能完全代表所有木质和不锈钢筷子的性能。
《神奇的筷子》的说课稿
《神奇的筷子》的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神奇的筷子》这一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筷子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的变化,以及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筷子在液体中的神奇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筷子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的变化,知道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筷子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的变化,掌握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筷子、各种液体、量筒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引发学生对筷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展示各种液体中的筷子,让学生观察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筷子在各种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5.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筷子在其他物质中的变化,如盐水、糖水等。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筷子在液体中的浮力、重力变化2. 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现象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筷子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变化。
2. 请分析一下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现象。
3.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筷子在其他物质中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筷子在液体中的神奇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筷子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用途。
2. 探索筷子在水中的神奇现象,如:筷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筷子可以帮助物体浮起来等。
3. 动手操作,用筷子进行简单的任务,如:用筷子夹取物品、用筷子搅拌液体等。
4. 总结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吃饭、玩游戏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筷子、水、物品(如小石头、纸片等)、容器、搅拌棒等。
2. 材料:彩色纸、剪刀、胶水、画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筷子,引导幼儿思考筷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 探究:进行筷子实验,如:筷子漂浮、筷子帮助物体浮起来等,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 操作: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筷子完成简单的任务,如:夹取物品、搅拌液体等。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吃饭、玩游戏等。
5. 创作:邀请幼儿用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筷子艺术品,展示幼儿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筷子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欣赏幼儿的筷子艺术品,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回答,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筷子用途,拍摄照片或绘制画作,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筷子运动会”,设置多个与筷子相关的游戏项目,如筷子夹球、筷子传物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筷子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的参与度等。
小班科学教案筷子力气大
小班科学教案筷子力气大一、引言在小班科学教学中,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观察力的重要手段。
筷子力气大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小班科学课,引导幼儿通过筷子力气大实验,深入理解物体的特征和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认识重量和大小的物体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物体:小球、石块、棉花球、玻璃球等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
2.工具:筷子、秤。
3.实验材料:一个大桶或容器,用于装载物体。
4.教具:黑板、白板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引起他们对筷子力气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教师: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物体会让筷子变得更难控制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做一个实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请大家看一看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着桌上的不同物体,让幼儿逐一回答)2.实验操作(15分钟)将桶或容器放在教室的中央,装满不同重量和大小的物体。
教师:我们将在这个大桶里装满不同的物体,你们会发现,有些物体会使筷子变得更难控制,而有些物体则没有那么难。
我们来动手试试吧!让每个幼儿分别拿起筷子,尝试从桶中夹取不同的物体。
观察物体是如何影响筷子的控制力的。
教师:请你们尝试夹起一个小球,然后尝试夹起一个石块。
你们感觉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对不同物体的夹取体验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师:好了,现在请大家尝试一下夹起其他物体,再次体验一下有哪些物体更难夹起,哪些物体相对较容易。
3.总结(10分钟)引导幼儿交流归纳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筷子力气夹起物体的难度与物体的重量和大小有关。
大家觉得夹起哪种物体的难度较大?为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到物体的重量和大小是影响筷子控制力的重要因素。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一、背景简介筷子是中国广泛使用的餐具,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很多地区广泛使用。
本次科学课将通过让孩子们探究筷子的搬取能力,引导孩子们理解物体的力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筷子的由来和种类;2.探究筷子在搬取物体时的特点,了解物体的重力、摩擦力等力学性质;3.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筷子的兴趣。
如:大家都吃过饭,吃饭的时候是用什么吃的呢?(等待回答)没错,就是筷子。
那么,大家知道筷子有什么种类吗?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2. 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筷子的由来和种类,并提醒孩子们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卫生。
3. 实验•实验材料:筷子、不同大小重量的物体。
•实验步骤: 1)让孩子们手拿筷子,举起实验桌上的小物体(如:豆子、玻璃球等),观察筷子的握力和搬取能力。
2)换成较大较重的物体(如:玩具熊、书本等),再进行搬取实验,观察筷子的握力,重点引导孩子关注搬取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和摩擦力等力学性质。
3)请孩子来一场搬取比赛,看看谁能搬取到更多的物体。
4. 总结1.让孩子总结实验结果,及筷子搬移较轻物体的时候相对较容易,搬移较重物体的时候相对较困难的特点。
2.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使用筷子的时候要注意力的使用和物体重心的稳定等问题。
3.小结本节课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请家长带孩子一起用筷子夹起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让孩子感受筷子的搬取能力。
同时,请孩子们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筷子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出现的? 2. 筷子有哪些种类? 3. 筷子搬移较重物体的时候相对较困难,这是为什么呢?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筷子的握力和搬移能力,从而引导孩子们认识物体的力学性质。
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实验材料准备得更加充分,避免实验时因为物料短缺影响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验效果。
同时,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教案模板范文.docx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024年神奇的筷子中班教案
筷子有挑、拨、夹、拌、扒等用途(边说边示范)
筷子有这么多用途,又方便,又卫生,你们说它是不是很神奇呢?
3、筷子这么神奇我们得先学会使用它。
(1)、教师示范使用筷子。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筷子,筷子的两端要对齐,夹东西时,食指和中指把筷子分开,然后并拢夹住东西。
5、筷子做游戏。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筷子有关的各种游戏活动。
(1)筷子本领强——用筷子夹得方法,给玩具分类。
(2)筷子变变变——用筷子进行拼搭模仿,如兔耳朵、小对号等等。
师:还有谁能想出我们神奇的筷子还可以做些什么?
(3)筷子来唱歌——用筷子敲击节奏。
6、出示课件,欣赏各种各样漂亮的筷子。
7、活动延伸:设计筷子图案
2、亲身感知、比较各种筷子的外形特点。
请小朋友找一找筷子有什么不一样?(每桌出示一筐筷子)请幼儿观看后,提问:筷子有什么不一样?(两根一样长,花纹对称、一头粗一头细、有粗的,有细的.、有儿童筷、有花边筷、有长短不一样、有整根装饰、有半根装饰的、有各种颜色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总结出:
(1)颜色不同(2)长短不同(3)粗细不同
(1)、古时候人们削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使用起来很方便,就给它起了一名字叫“箸”,教幼儿认读),后来人们又给它起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筷子”(出示字卡)
(2)、你们知道除了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外,还有哪些外国人也用筷子吗?(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等国家也都用筷子)。除了用筷子吃饭外,还有用什么吃饭的?(非洲还有一些人用手抓饭,欧洲一些国家用刀、叉、匙吃饭)
在最后,让幼儿设计筷子,使幼儿充分体验创造的快乐。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筷子的起源和种类;
2.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小班儿童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筷子的起源和种类:介绍筷子的起源和常见的筷子种类;
2.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和技巧:示范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让孩子们尝试使用;
3.筷子的神奇用途:让孩子们了解筷子可以用来做什么,例如可以变成音乐器材、画笔等。
三、教学准备
1.一些不同种类的筷子;
2.能够发出声音的筷子和响板;
3.一些教具,例如画笔,在其上面粘上筷子做成的笔柄等。
四、教学步骤
1. 筷子的起源和种类
介绍筷子的起源和常见的筷子种类。
可以使用图片或者模型进行展示。
2. 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和技巧
1.展示正确握筷子的方法,让孩子们模仿;
2.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筷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进行指导。
3. 筷子的神奇用途
1.展示能够发出声音的筷子和响板,让孩子们尝试使用;
2.介绍筷子可以做的其他事情,比如可以变成乐器、画笔等,展示教具。
五、教学反思
1.对于小班儿童来说,使用筷子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耐心进行指导;
2.关于筷子的神奇用途,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具,让孩子们有参与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兴趣。
幼儿智力开发游戏之筷子的神力
幼儿智力开发游戏之筷子的神力思索: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而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资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微微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解说:因为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联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幼儿智力开发游戏之瓶内吹气球思索: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资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白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前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白色和绿色2、在白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白色吸管放开气球马上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敏捷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白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解说:当白色吸管松开时,因为气球的橡皮膜压缩,气球也开端压缩。
可是气球体积减少后,瓶内其余局部的空气体积就扩张了,而绿管是封闭的,后果瓶内空气压力要下降--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承减少了。
幼儿智力开发游戏之带电的报纸思索:不必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晓得这是为什么吗?资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开展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敏捷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而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渐渐地从墙上揭下来,留意聆听静电的声响。
解释: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假如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发明: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必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米粒四射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
科学小实验:筷子的神力
科学小实验:筷子的神力
科学小实验:筷子的神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静电现象
2.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3. 探究筷子的神力
教材准备:
1. 两支木筷子
2. 一块布
3. 一只小球
教学过程:
1. 教师向学生介绍静电现象,并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给学生展示两支木筷子,并告诉学生它们是绝缘体。
3. 教师将布擦拭在两支木筷子之间,使其产生静电带电。
4. 教师将小球放在木筷子之间,并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教学反思:
1. 学生理解静电现象和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印象。
2. 实验中,学生可以亲手实践,观察到筷子的神力,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布擦拭,小球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
这个也为学生从实验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要产生静电效果,必须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来回擦动。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筷子》第一章:课程目标1.1 知识目标认知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表现,了解筷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1.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筷子,观察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神奇的筷子2.2 教学资源:筷子、液体(水、酱油、盐水等)、实验盘、观察记录表等。
2.3 教学过程:1)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引发幼儿对筷子在不同液体中变化的兴趣。
2)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筷子在不同液体中进行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表现。
3)探究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原因。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筷子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
3.2 操作法: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3.3 讨论法:幼儿分享观察结果,发展交流与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观察与操作的正确性。
4.2 结果评价:评价幼儿对筷子在不同液体中变化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筷子创意作品”展示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与筷子相关的作品。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足够数量的筷子、液体(水、酱油、盐水等)、实验盘、观察记录表、洗手盆等。
6.2 环境准备:宽敞的实验桌、充足的光线、舒适的座椅。
6.3 教学资料:实验操作步骤图、实验指导手册。
第七章:安全注意事项7.1 确保实验过程中幼儿远离实验台,避免液体溅伤。
7.2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筷子,防止戳伤手指。
7.3 实验结束后,引导幼儿用流动的水洗手,保持卫生。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初中筷子神力教案
初中筷子神力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筷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筷子的物理性质:质地、形状、长度等。
2. 筷子的力学原理:杠杆原理、摩擦力等。
3. 实验操作:筷子提米实验、筷子夹物实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使用筷子的?筷子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筷子物理性质(15分钟)1. 教师分发实验材料(米粒、杯子、筷子),引导学生进行筷子提米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原理和摩擦力。
三、探究筷子力学原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筷子夹物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筷子夹物时的力量变化。
2.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教师讲解力学原理。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筷子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力学知识。
四、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提米和夹物,筷子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引导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role of chopsticks in daily life and encourage them to come up with more examples.3. 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用筷子完成各种任务,如筷子传球、筷子搭建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筷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
2. 学生对筷子物理性质和力学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
3. 学生对筷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知程度:举例说明、小组竞赛等。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材来源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
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
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
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
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
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
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可爱的浮水印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操作: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讲解: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操作: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漂浮的针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操作: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讲解: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
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
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神奇的牙签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操作: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
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
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
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有孔纸片托水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操作: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
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
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流程: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操作:1. 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 用垫板盖好杯口。
3. 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
4. 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5. 扶着垫板的手轻轻放开,垫板不会掉下来。
讲解: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创造: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蜡烛吹不灭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
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蜡烛抽水机思考:你知道抽水机是怎样将水抽出来的吗?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操作: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5、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讲解: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
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注意: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时注意安全,小心烧手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瓶子瘪了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操作:1. 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