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血液库存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有效供应,保障患者用血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血液库存管理的部门及人员。
第三条医院血液库存管理应遵循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原则,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有效。
第二章血液库存管理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血液库存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血液库存管理的全面工作。
第五条血液库存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和修订血液库存管理制度;2. 组织实施血液库存管理;3. 监督检查血液库存管理工作;4. 处理血液库存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输血科负责血液库存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1. 制定血液库存管理制度;2. 负责血液的接收、储存、分发、报废等工作;3. 定期对血液库存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4. 做好血液库存的追溯管理,确保血液来源合法;5. 定期开展血液库存管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第三章血液库存管理流程第七条血液接收1. 接收血液时,严格核对献血员信息、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有效期等;2. 检查血液外观、标签、检验报告等,确保血液质量;3. 将血液送至输血科储存。
第八条血液储存1. 血液储存环境应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确保温度、湿度、避光等条件;2. 血液应按照血型、品种、有效期等进行分类储存;3. 定期检查血液储存环境,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第九条血液分发1. 根据临床需求,制定血液分发计划;2. 严格核对受血者信息、血型、血液品种等;3. 将血液分发给临床科室。
第十条血液报废1. 血液过期、污染、变质等不合格血液应报废;2. 报废血液需填写报废单,经输血科负责人批准后,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奖惩第十一条医院定期对血液库存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对在血液库存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血液储存安全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血液储存安全管理,保障血液质量和供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维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设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血液储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标准和各项管理规范,并对血液存储过程及设施进行监督检查。
2.设立质控小组,负责抽查检测,追溯病例,不合格产品处理等。
3.设立危险废物管理小组,负责血液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4.设立应急小组,负责应急处理、危机公关和抢救工作。
5.设立教育培训小组,负责对员工培训和技能考核。
三、血液采集管理1.进行献血者筛选,排除有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禁忌症的人员,确保献血质量。
2.进行血液采血操作前,必须对采血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3.采集后的血液需送检机构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对检验合格的血液及时储存,并进行有效标识。
四、血液储存管理1.确定合适的储存温度,保证血液质量。
2.严格执行血液存储期限,过期不得使用。
3.对储存的血液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标准。
4.建立出入库记录,进行追溯管理。
五、血液运输管理1.血液运输前需确保运输工具清洁、卫生,保持适当温度。
2.运输途中严禁发生震动和温度变化等情况。
3.运输过程中需有专人监管,保证血液安全。
4.到达目的地后需对血液进行验收,确保安全完好。
六、应急管理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在发生血液储存问题时的应急处理程序和危机公关措施。
3.建立危机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应急处理和抢救工作。
4.对于血液存在污染或问题时,需立即启动隔离、封存程序,并进行报告和处理。
七、教育培训管理1.对血液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操作规范和熟练。
2.对新任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明确职责和流程。
3.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疾病传播。
八、监督检查1.定期对血液储存设施和存储环境进行检查,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血液应急库存管理制度
血液应急库存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血液供应的安全性和充足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血液库存管理工作。
三、库存管理的原则1. 安全第一。
确保库存的血液符合相关规定的安全标准,不得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
2. 充足供应。
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和储备血液,确保血液供应充足。
3. 严格管理。
对库存的血液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进货、出库、储存和监测等环节。
4. 及时更新。
对库存的血液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库存中的血液始终保持新鲜有效。
四、库存管理流程1. 血液采购和进货:医疗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血液采购,确保血液的来源合法合规,并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2. 血液分类和储存:医疗机构应根据血液的类型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储存,不同类型的血液应分开储存,避免混淆。
3. 血液监测和检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库存的血液进行检测和监测,包括血液成分、过期日期等,确保血液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 血液出库和使用: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患者的需求进行血液出库和使用,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库存更新和调整: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库存的血液进行更新和调整,及时清理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保证库存的血液始终是新鲜有效的。
五、库存管理的实施1. 建立健全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确保血液库存的安全和充足。
2. 对血液的来源、质量、数量等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确保血液的患者消毒合格标准。
3. 定期开展血液库存的检查和更新,确保库存的血液始终符合相关标准。
4. 建立应急血液库存,以备不时之需,如灾难、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
5. 定期对血液库存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和效率。
六、监督和检查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库存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2.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库存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3. 对违反库存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查处,确保血液供应的安全和充足。
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血液保存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血液采集、保存、使用和输血管理的部门及人员。
三、职责1. 医院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保存、检验、发放等工作,确保血液质量。
2.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输血治疗,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使用血液。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血液采集、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感染防控工作。
4. 医院护理部负责对临床科室输血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5. 医院医务科负责血液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四、血液保存要求1. 血液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将血液送至输血科进行保存。
2. 血液保存温度应控制在2-6℃,冷藏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3. 血液保存期限:全血及红细胞制品为28天,血小板制品为24小时,血浆和冷沉淀为35天。
4. 血液保存时,应按照血型、血液成分、保存期限进行分类存放。
5. 保存血液的冰箱、冷库应定期检查,确保温度稳定。
五、血液发放与使用1. 临床科室需要输血时,应向输血科提出书面申请,明确患者姓名、床号、血型、血液成分、用量等信息。
2. 输血科接到申请后,核对相关信息,确认血液质量合格,方可发放。
3. 临床科室接收血液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进行双人核对,确认血液信息无误。
4.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5. 输血完毕后,临床科室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单,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输血科。
六、监督检查1. 医院医务科定期对血液保存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输血科负责对临床科室血液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对血液采集、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
七、奖惩1. 对严格执行血液保存管理制度,保障血液质量,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血液保存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血液是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急救、手术和疾病治疗等多种情况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一套严格的血液储存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监管措施。
一、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血液是一种生命之源,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血液储存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数量,保证患者在需要血液时能够及时得到满足。
例如,一些紧急情况下的手术或创伤患者需要大量的输血,如果没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支持,将可能导致血液短缺,危及患者生命。
此外,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还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血液是很多传染病的潜在传播途径,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因此在储存和输血过程中严格控制,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的风险。
二、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血液采集和储存的规范流程。
建立标准的血液采集和储存流程,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符合质量标准,并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如低温冷冻等,以保持血液的活性和完整性。
2. 血液储存设施的规范要求。
建立专门的血液储存设施,包括库房、冷藏设备等,保证血液的储存环境符合标准,如温度、湿度等参数要求,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血液储存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和考核血液储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对血液储存管理的认识和责任心,确保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4. 血液储存管理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血液储存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血液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保证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持续有效性。
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监管措施为了确保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来加以支持。
1. 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责明确。
建立专门的血液储存管理监管机构,负责制定血液储存管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并定期对血液储存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管理要求。
2. 强制性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要求。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一、接收血液管理制度1.接收血液的准备工作:(1)建立接收血液的专门区域,并配备必要的接收设备,确保接收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
(3)对捐献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调查,并进行临床检验,确保接收到的血液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血液接收和验收:(1)将接收到的血液放置在特定的接收区域,并进行分类和分组,确保不同类型的血液不会混淆。
(2)根据血液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接收和验收记录,并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二、入库血液管理制度1.入库前的准备工作:(2)对血液进行必要的标志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2.血液的入库和储存:(1)将入库血液存放在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中,根据血液类型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分级储存。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功能完好。
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血液的耐用期管理:(1)对储存的血液按照其耐用期进行分组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更新血液的耐用期信息。
(2)临近耐用期的血液需要进行特殊标识和处理,以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液存储环境的管理:(1)对血液储存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温度和湿度监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相关的要求。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血液储存记录的管理:(1)对血液的储存记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血液储存信息进行备份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追踪。
四、血液出库管理制度1.血液出库申请和审批:(1)对血液的出库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出库血液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2)对出库血液的数量和用途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2.血液出库和交接:(1)根据出库血液的类型和数量,在专门的出库区域进行分类和分组,并进行相关的出库记录。
1.库存预警的依据:(1)根据血液的使用情况和消耗速度,建立适当的库存预警指标和预警线,确保及时补充和调整库存。
血液存放管理制度
血液存放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血液存放的安全及有效管理,维护供血系统的正常运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血液存放管理的机构和人员。
三、血液存放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血液存放的合法、规范和安全。
2. 保障血液存放环境的卫生、安全和温湿度适宜。
3. 按照规定管理和监督血液存放过程,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4. 加强血液存放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运行的正常和安全。
5. 建立健全的血液存放档案和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及时性。
四、血液存放管理流程1. 血液接收环节(1)接收血液前应核实捐献者身份、血型、献血史等相关信息,确保血液来源清晰可追溯。
(2)按照规定的程序接收和登记血液,确保血液数量、包装和标识符合要求。
(3)血液接收后应即时进行质量检查,排除受污染或异常血液。
2. 血液存放环节(1)血液应存放在专用存放设备内,并按要求保持恒温、通风和干燥。
(2)按照规定存放血液对应的相关信息,确保血液存放位置清晰、标识明确。
(3)定期检查血液的保存期限和存放状况,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3. 血液使用环节(1)血液使用前应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验,确保血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血液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程序取用,避免交叉感染和误用。
(3)血液使用后应即时登记和报告使用情况,确保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五、血液存放管理措施1. 确保血液存放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2. 建立血液存放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存放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
3. 定期对存放血液进行质量检验和监测,确保血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4. 加强血液存放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人员的职责和安全意识。
5. 建立严格的血液存放档案和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完备和可追溯。
6.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六、血液存放管理责任1. 各级领导单位应加强对血液存放管理的重视和监督。
血液储存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运输管理制度一、前言血液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它负责运输氧气和养分到各个组织和细胞,帮助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在医学领域,血液也被广泛应用于输血、手术、急救等各种医疗场合。
在进行输血和血液制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血液储存运输管理制度,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二、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 血液采集和储存血液采集是指从供血者身上取得血液,并进行初步处理和储存的过程。
在进行血液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格的供血者,确保其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历史,并符合供血条件。
(2)使用无菌器具进行采血,确保采血器具的清洁和消毒。
(3)采血后,立即进行适当的抗凝处理,并将血液储存在恒温、无菌的环境中。
2. 血液运输血液运输是指将采集好的血液从采血点运送到需要使用的地点的过程。
在进行血液运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专业的血液运输公司或机构进行运输,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在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守运输规定,避免血液受到污染或破坏。
(3)在运输过程中,定期监测血液的温度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符合要求。
3. 血液储存血液储存是指将血液保存在适当的环境中,以维持其活性和有效性的过程。
在进行血液储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血液储存设备和方法,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活性。
(2)定期检查储存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储存条件的稳定性。
(3)对储存的血液进行定期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血液管理和追溯血液管理和追溯是指对血液的采集、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进行记录和监控,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在进行血液管理和追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系统,对血液的来源、采集、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进行记录和监控。
(2)对血液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追溯和溯源,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定期对血液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和改进,不断提高血液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5. 废弃血液处理废弃血液是指血液过期、受污染或者其他原因无法使用的血液。
医院血液库存管理制度范本
医院血液库存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医院血液库存管理,确保血液安全,合理使用血液资源,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管理原则1. 严格血液采购和管理,确保血液质量。
2. 合理调配和使用血液,提高血液资源利用效率。
3. 建立健全血液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库存安全。
4. 加强血液库存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条血液采购1. 医院应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采供血机构购买血液。
2. 医院应当与采供血机构签订血液供应合同,明确供应数量、质量、价格等内容。
3. 医院应当及时支付血液采购费用,确保血液供应的及时性。
第四条血液入库1. 血液到达医院后,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入库。
2. 输血科(血库)应当对入库的血液进行标识,包括血型、采血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3. 输血科(血库)应当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第五条血液储存1. 血液应当储存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储存设施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输血科(血库)应当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血液储存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止血液污染和损坏。
第六条血液出库1. 临床用血科室需要用血时,应当向输血科(血库)提出申请,并提供患者相关信息。
2. 输血科(血库)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发放血液。
3. 输血科(血库)应当记录血液出库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用血科室、用血量等。
第七条血液库存管理1. 输血科(血库)应当定期对血液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 输血科(血库)应当根据血液库存情况和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血液采购计划。
3. 输血科(血库)应当对血液库存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血液库存安全。
第八条信息化管理1. 医院应当建立血液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血液库存的信息化管理。
2. 血液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备血液采购、入库、储存、出库、盘点等功能。
3. 输血科(血库)应当及时更新血液库存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5篇)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一、血液预订管理1.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向本溪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同时安排专职取血人员到血站领取血液。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本溪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
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0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____min或<200cfu/m3(培养皿____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工作,保障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安全供应,提高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的单位和人员,包括血液采集站、血库、医院输血科室等。
第三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工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本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供应。
第五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血液资源的管理职责,加强应急准备和危机处理能力。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血液资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第七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血液资源管理和利用培训。
第二章入库管理第八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血液入库管理制度,依法合规采集、入库和管理血液资源。
第九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血液入库管理人员,负责血液资源的采集、检测、储存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资源采集、检测、入库和管理流程,确保血液资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血液资源的采集、检测和入库工作,确保血液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血液资源的储存和管理,确保血液资源的保存期限和质量。
第十三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血液资源进行追溯和追踪,确保血液资源的使用过程能够完整准确的记录。
第十四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资源的危机处理和应急预案,提高对血液资源的安全保障。
第十五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根据临床需求和血液资源的存量定期进行血液资源的调剂和分配,保障临床输血的需要。
第三章保存管理第十六条血液保存单位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管理制度,依法合规管理和保存血液资源。
第十七条血液保存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血液保存管理人员,负责血液资源的储存、保鲜、溶解和管理工作。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I目的为了血液库存的管理,特制定此制度。
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Ill制度一、血液预订、接收核对、入库、贮存制度:(一)根据全院临床用血申请制定用血计划,每年上报采供血机构,每天根据第二天备血情况预约,并可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及时与采供血机构沟通,随时补充调配,以维持一定的库血量,确保24小时临床供血,特别是应急用血。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应配合采供血机构送血人员认真核对所送血液的数量及质量,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是否合格,标签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供血者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及时间或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储存条件)等。
共同在送血清单上签字,并保留一份清单备查。
(三)血库工作人员应及时将采供血机构送来的血液进行详细的分类登记或输入电脑存档。
血液入库内容包括血入库日期、采血时间和有效期、献血者的血型、条形码、血液的品种、容量及经手人等。
按A.B 、0、AB 血型、采血日期及有效期、不同的血液成分分别依次排列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四)各血液制剂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品种 保存温保存期度去白细胞红细胞4土2fl C ACD :21天(CPRC)红细胞悬液 (CRCs )CPD :28天CPDA :35天4土2℃ (同CRC)洗涤红细胞 (WRC )4±2℃ 24小时内输注机器单采浓缩血22±2βC 24小时(普通板(轻振荡) 小板 袋〉新鲜冰冻血浆一20℃以下或5天(专用袋制备)一年(FFP)普通冰冻血浆一20℃以下四年(FP)冷沉淀(Cryo)一20℃以下一年全血4±2℃(同CRCS)二、血液出库、质量检测、领发制度(一)必须由医护人员(含经培训的见习、进修人员)取血,医院的工人及病人家属均不得取血。
(二)配血合格后,输血科凭提血单发血,输血提血单应有本院医护人员签名。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一、血液预订管理1. 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每周3次向保定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保定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4-5℃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血液保存的管理制度
血液保存的管理制度一、大纲血液保存的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血液资源的有效使用和管理,以及保障患者的血液需求。
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血液浪费,并提高血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血液管理工作。
二、血液保存的原则1. 安全原则:确保血液安全是血液保存工作的首要原则。
血液采集、储存、输注等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血液需求。
2. 经济原则:在确保患者需要的血液供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血液浪费,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
3. 有效性原则:建立健全的血液管理制度,保障血液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高血液管理工作的效率。
4. 追溯原则: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档案,对所有血液的流转过程进行追溯,确保血液的来源和使用情况都能够得到清晰的记录和跟踪。
三、血液保存的管理责任1. 医院血液管理委员会:医院应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管理工作的决策和监督。
2. 血液管理部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血液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血液管理工作,包括血液采集、储存、分配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3. 各科室负责人:各临床科室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管理工作,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输注。
四、血液采集和储存1. 血液采集:血液采集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采用无菌技术,遵循血液采集规范。
2. 血液储存:采集的血液必须储存在符合要求的血液储存设施中,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每批血液都应有清晰的标识和流转记录。
3. 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必要的检测,确保血液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五、血液分配和使用1. 血液分配: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分配血液资源,遵守优先用血原则,确保急需患者的血液供应。
2. 血液使用: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血液,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
3. 血液追溯:对分配和使用的血液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和追溯,确保血液的来源和用途真实可靠。
六、血液浪费的预防1. 合理用血: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血知识培训,提高医生的用血意识和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
血液贮存管理制度
血液贮存管理制度引言血液贮存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血液安全和有效利用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管理体系。
血液是生命之源,在医疗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血液的贮存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医疗机构内,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血液贮存管理制度,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
一、背景及意义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组织,不仅能够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各个组织器官,还能够清除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外科手术、创伤救治、产科和儿科抢救等医疗过程中,输血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因此,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确保血液贮存的质量和安全性,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的输血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血液资源相对短缺,供需矛盾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管理血液贮存,保障血液安全,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血液贮存管理制度,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血液贮存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1、贮存环境要求对于血液的贮存环境要求非常高,必须保持恒温、恒湿、无菌、无震动等条件。
一般来说,血液的贮存温度应在2-6摄氏度之间,湿度在60%-70%之间。
此外,贮存室内通风良好,不得有异味或异物,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2、血液贮存设备要求医疗机构应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贮存设备,包括贮血制剂箱、冷藏保鲜车、血液传输器、贮血冰箱等。
这些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血液贮存管理人员要求贮血管理人员是保证血液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血液贮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4、血液贮存管理流程要求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严格规范的血液贮存管理流程,包括血液的采集、检测、贮存、使用等各个环节。
在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5、血液贮存安全控制要求为了保障血液的安全,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血液贮存的安全控制制度,包括人员培训、设施设备管理、应急处理等各个方面。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一、概述输血科的血液库存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库存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制定本《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二、血液库存的分类1.ABO血型库存:按照A、B、O型血液分类存放。
2.Rh血型库存:按照Rh阳性和Rh阴性分开存放。
3.其他血型库存:根据其他稀有血型(如AB、ABO亚型)分开存放。
三、库存的管控1.入库管理(1)血液弃血量的记录:每日记录各类血型及Rh因子的弃血量,用于后续的库存补充与调拨。
(2)血液检测合格情况:确保入库的血液经过严格的检测,符合相关要求。
(3)入库检查和记录:血液入库时进行检查,如登记血袋号码、检查血袋完整性和包装外观等,并及时记录入库信息。
2.库存管理(1)库存更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即库存中的血液应按照入库时间进行使用,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2)库存补充与调拨:根据库存血液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库存并进行调拨,以保持库存水平的合理。
(3)库存报告:每月制作库存报告,包括当前库存量、消耗情况和调拨情况等,以便科室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调整。
四、库存的保管1.温度管理:库房的温度应控制在2-6摄氏度之间,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血液变质。
2.光照管理:库房应保持暗光状态,防止紫外线照射导致血液质量下降。
3.湿度管理:库房的湿度应维持在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水平,避免湿度过高导致血袋受潮。
五、库存过期管理1.库存监测:定期检查库存中即将过期的血袋情况,并制作过期血液报告。
2.报废处理:过期的血液应立即予以报废处理,不能再用于输血,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六、库存审核2.库存差异分析:对库存量和实际消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库存的人员培训1.新员工培训: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库存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血液分类、库存更新和过期处理等。
2.定期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库存管理知识和技能。
八、库存的安全保障1.制定突发事件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库存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血液保存及管理制度范本
血液保存及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血液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血液的采集、储存、运输、使用及监督管理。
三、保存要求1. 血液制品应储存在温度为2-8℃的专用冰箱内,确保冰箱内环境清洁、干燥、通风。
2. 血液制品应按照有效期限进行分类存放,先存先用,避免过期。
3. 血液制品的储存容器应完好无损,标签清晰可见,便于识别和管理。
4. 定期对储存血液的冰箱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5. 建立健全血液制品储存档案,包括品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限、储存温度等信息。
四、管理制度1. 血液采集(1)医疗机构应具备合格的采血设备和技术人员。
(2)采血前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集血液安全、合格。
(3)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 血液储存(1)医疗机构应设立独立的血液储存室,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2)血液储存室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血液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液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血液运输(1)血液运输工具应具备良好的制冷设备,确保血液温度稳定。
(2)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血液制品的运输要求,防止振荡、倾斜。
(3)运输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血液制品的运输要求。
4. 血液使用(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血液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安全、合理使用。
(2)使用血液制品前,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血液制品与患者血型相符。
(3)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监督管理(1)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管理工作。
(2)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血液保存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血液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血液管理水平。
五、违规处理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由医疗机构依据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医院血液及成分运输和保存管理制度
血液及成分运输和保存管理制度
一、储存设备监测
1.各种保存血及成分的冰箱或冰柜的温度必须每4小时记录一次。
2.温度失控报警器必须设定一个温度失控范围, 并随时处于开启状态。
3.温度失控报警器在箱内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 必须能被激活并发出明显的警报信号。
4.液氮冰柜必须另含有监测液氮水平的报警系统。
二、保存
1.全血及红细胞制品可在1〜6C的冷房或冰箱中保存21-35 天。
2・冷沉淀物和新鲜冰冻血浆在<-18C保存12个月(超过12个月后可转为普通血浆)。
3.普通冰冻血浆<-18C保存5年。
4.粒细胞浓缩物20〜24C可保存24小时。
5.血小板浓缩物可在20〜24C持续震荡的条件下保存1〜5天。
6.洗涤红细胞以及已脱离密闭系统的其它血制品、解冻红细胞1〜6C保存24小时。
7.20%甘油保存的冰冻红细胞<-65C, 40%甘油保存的冰冻红细胞《-120C,液氮保存的冰冻红细胞《-120C, —
般用于常规输血的冰冻红细胞可保存10年。
'* 、二、乂
三、运送
全血及红细胞制品运送温度1〜10C,冰冻类制品运送温度<-18C,粒细胞及血小板浓缩物运送温度20〜24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保存方法、保存条件及质量监控要求,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成分入库后、发出前的整个保存过程中。
3 职责
值班岗位人员执行;
实验室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
4 工作制度
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存区域除本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内安全,需做好防火、防盗、防水淹等工作。
血液贮存设备不应做为它用,待检血液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检查贮血冰箱及温控系统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各种血液制品标准保存条件。
4.7.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分别保存在2~6℃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2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保存于-25℃以下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3冷沉淀存放于-30℃以下有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7.4血小板(机采)保存于22±2℃的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
血液制品正常保存状态
4.8.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标识清楚,外观颜色正常,无溶血、凝块、
及冰冻等状况。
4.8.2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呈冻实状态,标识清楚,外观颜色为淡黄色,包装完好。
4.8.3液态保存血小板标识清楚,外观呈淡黄色雾状、无凝集、无纤维蛋白析出和气泡,血袋无破损。
冰箱温度每天记录四次冰箱温度,并随时观察冰箱情况。
血液制品的存放
4.10.1按照不同储存要求将不同血型的全血和成分血分别在单独储血设备内存放,并对每一个储血设备进行明显标识。
4.10.2血液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4.10.3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应按时间次序竖直摆放在冰箱内的储血筐中,不得紧密堆积;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储血架整理一次,便于发血时查找。
4.10.4冰冻血浆、冷沉淀应按血型整齐存放在专用低温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10.5单采血小板应单层、整齐摆放在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不得紧密堆积。
库存血液配发原则
4.11.1值班人员每天应及时作废过期的配血记录,选择可供配血的血液记录时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
4.11.2血液发放时也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以确保库存血液得到
合理周转,既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血液,又避免血液浪费。
5相关文件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67号)
《交叉配血管理程序》
《储血冰箱、标本冰箱及试剂冰箱维护程序》
6 相关记录
《输血科值班登记表》
《冰箱温度登记表》
输血科值班登记表
冰箱温度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