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中的概念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金融国际(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经济学家将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都可以看成是货币。
价值尺度: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
交易媒介:可以极大的提高交易效率或者降低交易的成本。
价值储藏: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出于静止状态,表现为财富,也就是“购买力的暂栖所”。
支付手段: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克服流通手段的局限性。
信用货币:如果商品作为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来兑换商品货币。
准货币:从货币层次上看,准货币(M2 - M1)构成M2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流动性较低,不能直接用作交换的媒介,更多的是发挥价值贮藏的功能。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
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资金盈余者:净金融投资为正,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外贷出资金。
资金短缺者:净金融投资为负,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其他单位借入资金。
就整个社会而言,一般情况是,政府与企业是资金短缺者,居民个人是资金盈余者。
间接金融:资金盈余部门的一部分资金通过诸如银行等金融为中介机构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直接金融:通过直接金融市场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市场,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的资金融通市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资金短缺部门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而筹集到它所需的资金市场。
二级市场:各种可流通的金融工具流通和转让的市场金融工具:一种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约,它一般规定了资金盈余者向短缺者转让金融剩余的金额、条件和期限等。
固定收益证券:债务性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一般都会承诺未来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利息)。
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包括期货、期权等。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在长期的物物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商品。
2、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3、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计算其他商品的价值时,便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4、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5、货币流通:指在商品交换中,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从一个所有者手里转到另外一个所有者手里的不断运动。
6、货币流通规律:指在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用公式表示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水平*待实现的商品总量/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7、贮藏手段: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并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
8、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9、世界货币:货币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就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10、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它是货币形态发展的最原始形式。
如果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都称为实物货币。
11、代用货币:指作为货币的物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价值。
12、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13、部分储备制:银行体系只需保留部分现金准备即可,其余存款可运用于放款或投资用途。
14、铸币:是经过国家证明,具有一定形状、质量、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15、无限法偿:在支付行为中,只要付出本位币,偿付行为即告结束,对方无权要求改用其他货币,否则被视为违法。
16、有限法偿: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当支付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接受。
17、金准备制度:金准备制度的用途:第一,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第二,作为扩大和收缩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18、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特点: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地兑换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
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2流动性偏好:就是指人们愿用货币形式维持自己的总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
因为货币就是流动性最小的资产,所以人们可以对货币产生偏好。
引发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慎重动机和投机动机。
3、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
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就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列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
它涵盖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减升值的影响。
而实际利率则就是指名义利率剔出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就是债务人采用资金的真实成本。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5、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6、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以分成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就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整体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通常就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整体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全面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学科,涉及货币的起源、发行和流通,银行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金融体系的组织和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2.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并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
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物物交换来满足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物交换变得不便,于是出现了货币。
最早的货币形式包括贝壳、动物皮毛和稀有金属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逐渐演变成纸币和电子货币。
3.货币的功能和特点货币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作为流通手段,货币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保存价值并在未来使用。
4.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货币供求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和利率水平。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货币价值下降,通货膨胀可能会出现。
如果货币供给不足,货币价值上升,通货紧缩可能会出现。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货币供求的调节成为可能。
5.银行的功能和作用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和资金管理等多种功能。
银行作为存款机构,接受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并提供利息以吸引存款。
银行还可以通过贷款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以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银行还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使人们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交易。
6.银行的类型根据业务范围和性质的不同,银行可以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发展银行等不同类型。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
商业银行是大众常说的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和投资银行业务。
发展银行致力于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经济发展。
7.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用来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防止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是金融系统中各方利益的平衡和金融风险的控制,是经济稳定的基础。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
(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
(4)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
(6)货币是“流动性"。
(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价值尺度:交易、借贷、工程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标的物价值的计算和测量,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货币的这种功能被称之为价值标准(尺度)或计算单位。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才使得商品在不同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了转换或流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货币首先表现为一种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储藏手段:当货币被当做价值或财富而为人们保存起来、退出流通并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是其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时候,货币因此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交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因此,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
铸币:一种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金属货币便产生了,这就是铸币。
纸币:纸币根源于铸币。
国家有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用来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富。
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国家强制发行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纸币来充当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银行券: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对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存款货币: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电子货币:用电脑储存和处理,无需借助纸质工具即可用于广泛支付的预付来人票据。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信用制度】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和维护信用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准则等合约性安排。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是现代经济中的主要信用形式【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直接信用】是指企业自己或通过经纪人、证券商向金融投资者(即储蓄者)出售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而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
【间接信用】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银行)间接获取储蓄者资金的融资方式。
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信用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10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11.牙买加体系——它是在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它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外汇—国际汇兑的简称.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13.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14.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15.铸币平价——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之比.铸币平价市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16.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或借贷活动,其具体形式包括:一)出口信贷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三)政府贷款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五)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六)国际租赁直接投资17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是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划分的.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融资活动,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18.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19.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20.泡沫经济——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主要表现为某种资产或商品地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大幅度地下跌,先暴涨然后是暴跌,暴跌后这种资产和商品的价格回复到基本价值2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2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3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24.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基础25.收益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26.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27金融风险——经济中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创新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28.四行二局一库——旧中国官僚买办金融体系的核心.指”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29货币经营业——早期的银行萌芽.由从事贸易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在接受货币兑换业务的同时代管货币及代理由交易引起的有关货币支付,成为货币经营业30.商业银行——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 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31.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32.银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负债业务也不属于资产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33.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34.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35财务公司——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支持国家重点集团或重点行业发展.36.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交易的市场37.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38.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在一年以上或没有到期期限的金融市场39.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或衍生于原生金融工具.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40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41.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42.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43.股票价格指数——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是以计算期样本股市价总值除以基期市价总值再乘上基期指数而得到的4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45.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46.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47.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市场活动有回购与逆回购组成.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政府的金融宏观调控主要在这一市场进行48.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49.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他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段内对外收付的累计结果,是一种流量概念50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它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51.国际结算——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际资金跨国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也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其实质均表现为通过银行结算体系及结算工具的运用,实现客户委托的资金清算与货币收付52.信用证——是由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在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书面承诺53.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国际间资金借贷或融通的场所.广义是指国际间集中进行各种金融活动的场所.狭义是指从事国际资金借贷和融通的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54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55中央银行——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策的银行”56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实际保有的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准备金所得的余额57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58清算业务——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59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60.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到一个低点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变得无穷大得一种极端形式,此时央行无任增加多少货币供应给,都对利率不起作用61.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62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如市场经济种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6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6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65.货币乘数——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66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 Ms67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68通货紧缩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69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70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7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72.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73.金融监管——狭义的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在金融市场上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是指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74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7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76金融压制——若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底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擎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77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现代化金融机构是指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是指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放债机构,当铺之类的小金融机构78金融创新——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说.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79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80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81.融资比率——各融资方式占全部资金来源的份额8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8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8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8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8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8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88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89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90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91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92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9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94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95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9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97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无限法偿:
(1)含义: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 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 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 的对方不得拒绝接受。
有偿法偿:
(1)含义:主要是针对辅币规定的,在一次 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 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 银行信用:
• (1)含义:以货币资金借贷为运营内容和以 银行及某些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为行为媒介 主体的信用关系。
• 银行信用:
• (1)含义: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 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外国政 府举含义:是指在市场机制下可以自由变动的利率
• 货币:
• (1)含义: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 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 本位币(Standard Money)
(1)含义: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按照国家 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
• 辅币(Fractional Money )
(1)含义: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 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 名义利率:
• (1)含义: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 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 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 实际利率:
• (1)含义: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 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股票:
(1)含义: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 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 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 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是最为重要的资本市场工具
• 单一银行制:
• (1)含义:也称单元制、单元银行制,即商业银
行只有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不设立分支机构。实 行单一银行制度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较灵活, 但其经营范围受到地域的限制,难以在大范围内调 配资金,风险抵押能力相对较弱。目前实行这种制 度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因为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 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垄断, 提倡自由竞争,但近年来有些放松,有向分支行制 转化的倾向。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货币银行学(黄达)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特别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普通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事情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经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同意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并且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能够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算是劣币驱赶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群及分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并且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说,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脚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别兑现本位制,是指别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啥是“劣币驱赶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体系及其运作的学科。
货币银行是指主要从事信贷业务、支付结算和货币发行、监管等一系列与货币有关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货币银行的职能和作用、货币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一解释。
首先,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银行的产生是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远古时期,人们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交换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于是货币作为一种便利的交换媒介被引入。
随着货币的引入,人们开始将财富存储在一些可靠的机构中,这就是货币银行的起源。
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银行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接着,货币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货币银行的职能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信贷和货币发行等。
首先,货币银行作为支付和结算的中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货币银行通过信贷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货币银行还具有货币发行的权力,即发行和管理货币以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再次,货币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
货币银行体系是由各个层级的银行组成的体系,其中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机构,是货币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央银行则是国家的货币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担负着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职责。
最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货币政策是指由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的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由中央银行负责,其中包括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管理通货膨胀的目标。
总的来说,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体系及其运作的学科。
它涉及货币银行的产生、发展、职能和作用、组织结构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内容。
这门学科对于理解货币银行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的银行存款等。
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具有派生功能,是现代各国采用的货币形式。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二是汇率制度的安排;三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
货币银行学中的概念解释
货币银行学中的概念解释1、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全部金融性交易活动,包括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供求双方之间所有的以货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如存款,贷款,信托,租赁,保险,票据抵押与贴现,股票和债券买卖,黄金外汇交易等。
2、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限定在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融资活动,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以及黄金外汇交易等范围之内。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货币资金交易,黄金外汇买卖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等活动的总称。
4、初级市场:又称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是资金需求者将金融资产首次出售给公众时所形成的交易市场。
5、二级市场:已发行的旧证券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转让流通的交易市场。
6、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7、股票: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8、普通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一种基本股票,是最标准的股票。
9、优先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分配方面比普通股东具有优先权的股票。
10、债券:一种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约定时间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书面凭证。
11、国库券:政府为弥补国库资金临时不足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
12、抵押公司债:发行债券的公司以不动产或动产为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
13、信用公司债:发行债券的公司不以任何资产做抵押或担保,全凭公司的信用发行的债券。
14、转换公司债:这种债券规定债券持有者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比例和一定条件转换成公司股票。
15、附新股认购权公司债:这种债券赋予持券人购买公司新发股票的权利。
16、重整公司债:经过改组整顿的公司,为了减轻债务负担而发行的一种利率较低的债券。
17、偿债基金公司债:这种债券规定发行公司要在债券到期之前,定期按发行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赢利作为偿还基金,交由接受委托的信托公司或金融机构保管,逐步积累以保证债券到期一次偿还。
00066货币银行学
00066 货币银行学导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
它涵盖了货币市场、货币供应和需求、货币政策以及银行的角色和功能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
一、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作为交换媒介的物品或数字表示。
货币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提高了经济效率。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用于衡量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值。
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保存价值,方便未来消费。
二、货币供应与需求货币供应指的是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主要由中央银行负责控制。
中央银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需求则由居民和企业的支付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等因素决定。
2.1 货币供应的控制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等证券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设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准备金的比例,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
•利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活动。
2.2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预期收入、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等。
这些因素与居民和企业的支付需求、储蓄行为和投资决策密切相关。
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汇率等。
3.1 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采用以下工具进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利率调控: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或提高利率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活动。
•预备购买: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证券来增加货币供应。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银行学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金融行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的定义。
货币货币是指一种广泛接受并被用于交换的价值媒介。
它可以作为商品的交换媒介,也可以用来支付债务和税款。
货币可以是实物货币,例如金属货币、纸币或硬币,也可以是没有实物形态的电子货币。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所有可用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货币发行量和存款。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会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家由政府或政府代表控制的、负责管理货币政策的银行机构。
它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货币供应、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协调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监管金融机构的活动。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一家提供各种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
它们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信用卡和外汇交易等。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参与者之一,能够影响各种金融交易。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必须保留在其存款帐户中的一部分资金的百分比。
准备金率的目的是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客户的提款请求。
当准备金率发生变化时,这将影响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利率以及货币总供应量等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体运行。
这些政策能够影响通货膨胀、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利率利率是指借款人必须支付的贷款费用。
它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贷款的风险性、借款人的信用等。
利率还可以用作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的工具。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它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通常会导致财富重新分配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货币再融资货币再融资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债券等手段来向商业银行注入资金以扩大货币供应。
这是一种刺激经济活动和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
以上是货币银行学的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的解释。
对于金融从业者和学习金融的人来说,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银行学的定义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货币的发行与循环、货币的种类与功能、银行业务的特点和运作机制、金融市场的结构与规律等内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经济金融史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通用性、稀缺性和流通性。
货币的功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四个方面。
三、需求货币量的决定需求货币量是指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
影响需求货币量的因素有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利率、预期等。
四、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可用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有货币乘数、央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等。
五、银行的定义和功能银行是指依法成立,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机构。
银行的功能主要有金融中介、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
六、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商业银行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各种职能部门等。
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外汇业务等。
七、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中央银行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外汇管理等。
中央银行的作用主要在于稳定货币价值、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
八、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买卖的场所。
金融市场主要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
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等。
九、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就业、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开放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
十、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与方法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降低金融风险的过程。
货币银行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货币乘数模型:m=Mⁿ/B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汇编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汇编1.货币——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功能看,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
2.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币材通常具有四个性质,即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3.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充当币材的货币形式。
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形式,种类繁杂,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其弊端是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价值不稳定。
4.金属货币——以各种金属如铜、铁、银、金等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
贵金属黄金作为币材是金属货币发展的鼎盛时期,金属货币采用过秤量货币和铸币两种形式,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贮藏的优势,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其数量受金属储藏和开采量的限制,缺乏弹性,最终被纸币和存款货币取代。
5. 铸币——铸造成一定的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铸币克服了秤量货币在使用中的弊端,便利了商品交换。
6. 纸币——即纸制的货币,包括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
纸币最初是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为克服金属货币在使用中的不便而发行的,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
金属货币制度崩溃以后,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与存款货币一起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7.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8.存款货币——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银行存款种类繁多,流动性差异大,流动性不同的存款货币被划归到不同的货币层次,流动性最强的存款货币是通过开立支票可以直接进行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XXX版)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使用货币符号等信用工具作为货币的一种货币表现形式。
存款货币:指可签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指在预付基础上形成的多用途零售电子支付储值。
货币金属论:指把货币和贵金属混同。
基本观点是货币就是贵金属,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财富;它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是由其内含的金属价值所决定的。
货币名目论:指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否定货币具有实质价值,认为货币不过是一种符号,只是名目上的存在。
价值尺度:指货币被用来衡量并计算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的功能。
交易媒介:指货币充当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媒介的功能。
本位币:指根据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
辅币:指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流动性:指转变为现实交易媒介的方便程度。
货币层次:以流动性大小为依据,即以改变为理想交易媒介的方便程度为标准对货币进行的分类。
货币制度:指国家以法律形式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划定所形成的制度。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市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不断增加。
(市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被称为良币,市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被称为劣币)第二章信用:指信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注重的是”信“和”用”两者的有机结合,其本质为“债”。
商业信誉:指工商企业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同的信誉形式。
银行信誉:指各种金融机构为中心形成的货币信誉,包括授信和受信两方面。
(广义),指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等业务活动形成的信誉。
(狭义)国家信誉:指国家(当局)为信誉主体依照信誉原则所从事的一种信誉活动。
消费信誉: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满足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誉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中的概念解释1、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全部金融性交易活动,包括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供求双方之间所有的以货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如存款,贷款,信托,租赁,保险,票据抵押与贴现,股票和债券买卖,黄金外汇交易等。
2、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限定在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融资活动,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以及黄金外汇交易等范围之内。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货币资金交易,黄金外汇买卖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等活动的总称。
4、初级市场:又称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是资金需求者将金融资产首次出售给公众时所形成的交易市场。
5、二级市场:已发行的旧证券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转让流通的交易市场。
6、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7、股票: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8、普通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一种基本股票,是最标准的股票。
9、优先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分配方面比普通股东具有优先权的股票。
10、债券:一种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约定时间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书面凭证。
11、国库券:政府为弥补国库资金临时不足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
12、抵押公司债:发行债券的公司以不动产或动产为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
13、信用公司债:发行债券的公司不以任何资产做抵押或担保,全凭公司的信用发行的债券。
14、转换公司债:这种债券规定债券持有者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比例和一定条件转换成公司股票。
15、附新股认购权公司债:这种债券赋予持券人购买公司新发股票的权利。
16、重整公司债:经过改组整顿的公司,为了减轻债务负担而发行的一种利率较低的债券。
17、偿债基金公司债:这种债券规定发行公司要在债券到期之前,定期按发行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赢利作为偿还基金,交由接受委托的信托公司或金融机构保管,逐步积累以保证债券到期一次偿还。
18、金融债券: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筹措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证券法律和证券发行程序,利用自身的信誉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一种债券。
19、基金证券:又称投资基金证券,是由投资基金发起人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证明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享有资产所有权,资产收益权和剩余财产分配权的有价证券,它是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某些权益组合的产物。
20、票据:出票人自己承诺或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或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
21、自由外汇:无需经过发行货币国的批准,即可在外汇市场上自由买卖,自由兑换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它们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被广泛地用作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22、记账外汇:未经有关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则不能转换为别国货币,通常只能根据有关协定在协定国之间使用。
23、衍生金融工具:又称为金融衍生品,是指一类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
24、货币市场: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
25、同业拆借市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借贷活动形成的市场。
26、中央银行票据: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期限从3个月到1年不等。
27、预发行市场:现实中有一种国库券交易并不是在发行完成以后进行,而是在宣布发行的消息后立即交易,这种交易市场也称为预发行市场。
如美国的WI交易。
28、可转让大额定期存款单: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可以在市场上转让的存款证明。
不记名且可流通转让,面额固定且较大,不可可提前支取,只能在二级市场流转;固定的、浮动的,一般高于同期的传统定期存款单利率。
29、回购协议: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时与买方约定,双方在将来的某一日期由卖方以约定的价格,从买方手中购回相等数量的同品种证券。
30、增资:已成立的股份公司发行新股票,称为增资。
31、信用交易:又称垫头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客户向经纪人支付一定现款或股票作为保证金,差额部分由经纪人垫付的交易方式。
32、期权交易:又称选择权交易,是交易双方按约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时间内就是否购买或出售某种股票达成契约。
33、股票指数期货交易: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对象的期货交易,其目的在于减少股票投资的风险,增加股票投资的吸引力。
34、股票指数期权交易:买卖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的期权合约。
35、证券交易所:按照一定方式和规则组织起来的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又称场内交易市场。
36、会员制:会员制组织形式的证券交易所是由经营证券业务的中介机构自愿组成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法人团体。
37、公司制:公司制组织形式的证券交易所是按公司法组织的,交易所收取发行者的“上市费”,并抽取证券成交的“手续费”和其他服务性费用。
38、佣金经纪人:接受客户委托,在交易所中代替客户买卖并按固定比例收取佣金的经纪人。
39、两元经纪人:又称专家经纪人,是专门接受佣金经纪人再委托,并代为买卖,收取一定的佣金。
40、特种经纪人:又称专业经纪人,是在交易所内具有特殊身份,又固定从事特种证券交易的经纪人。
41、证券自营商:又称交易厅交易商,他们只办理自营业务,不办理委托业务。
42、零股交易商:专门从事不足一个成交单位的股票交易的证券商。
二、简答论述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缺点?直接融资优点(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
直接融资的缺点(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2)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
(3)直接融资的风险较大。
间接融资的优点(1)灵活方便。
(2)安全性高。
(3)提高了金融的规模经济。
间接融资的缺点(1)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被割断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的关注与筹资者对使用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
(2)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增加了筹资的成本。
2、金融市场四大要素的相互关系金融市场参与者,金融市场交易对象,金融市场中介,金融市场价格是构成金融市场的四大要素。
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其中,金融市场参与者与金融市场交易对象是最基本的要素,只要这两个要素存在,金融市场便会形成,而金融市场中介与金融市场价格则是自然产生的或必然伴随的,完善的中介机构和价格机制,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
3、金融市场的特殊性(1)市场参与者之间主要是借贷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的让渡。
(2)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或其衍生物。
(3)交易方式具有特殊性。
(4)市场的价格决定较复杂,影响因素多且波动大。
(5)交易的场所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形的,通过电讯及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交易的方式越来越普遍。
4、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主要区别(1)期限不同: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均为1年以上,货币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在1年以内。
(2)作用不同: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大都用于企业的创建,更新,扩充设备和存储原料,或公共事业的兴办和财政平衡的保持。
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大多用于工商企业的短期周转资金。
(3)风险程度不同:资本市场上的信用工具风险较高,货币市场上的信用工具风险较小。
5、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1)便利投资和筹资。
(2)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促进资本集中并向高效益单位转移。
(3)方便资金的灵活转换。
(4)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
(5)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6)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6、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的区别金融工具有时称为金融资产,但严格说来,这两个概念是有差别的。
虽然所有的金融工具对持有者来说都是金融资产,但抛开持有者,孤立的考察金融工具,它们便不能称之为金融资产。
如,中央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和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债券,就不能说它们是金融资产,因为对发行者而言,货币,股票,债券是它们的负债。
因此,不能将货币,股票,债券简单的称为金融资产,而应称之为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对持有者来说才是金融资产。
7、股票的特点(1)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是代表投入股份资本的证书。
(2)股票是没有偿还期限的永久性证券。
(3)股票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8、普通股与优先股的主要区别(1)普通股股东享有公司的经营参与权,而优先股股东一般不享有公司的经营参与权。
(2)普通股股东的收益要视公司的赢利状况而定,而优先股的收益是固定的。
(3)普通股股东不能退股,只能在二级市场上变现,而优先股股东可依照优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赎回条款要求公司将股票赎回。
(4)优先股票是特殊股票中最主要的一种,在公司赢利和剩余财产的分配上享有优先权。
9、债券与股票的区别(1)表明的关系不同:债券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股票表明所有权关系。
(2)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债券投资者有权取得本息,无权过问经营管理活动。
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经营权利,但是不能退股收回本金。
(3)收益的决定不同:债券的收益由其利率决定,股票的收益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
10、政府发行国库券的主要原因(1)为弥补政府财政临时性,季节性收支差额,满足暂时的资金周转需要。
(2)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项,造成支出增加而收入难以跟上时,应付临时急需。
(3)当金融市场利率过高时政府发行长期债券付息负担过重,故先发行短期库券调度资金,待日后市场利率变化后再发行低利长期公债。
11、基金证券,股票和债券的共同点(1)基金证券,股票和债券的投资均为证券投资。
(2)基金证券的形式同股票与债券有相似之处。
(3)股票,债券是基金证券的投资对象。
12、基金证券,股票和债券的区别(1)投资地位不同:股票持有人是公司的股东,有权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发表意见。
债券持有人是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权利。
基金证券的持有人是基金的收益人,拥有投资收益分配的权利。
(2)风险程度不同:股票的风险最大,基金证券风险其次,债券风险最小。
(3)收益情况不同:股票的收益最高,基金证券其次,债券收益最低。
(4)投资方式不同:与股票,债券的投资者不同,基金证券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
(5)投资回收方式不同:债券投资有一定期限,期满后收回本金,股票投资是无限期的,如要收回,只能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按市场价格变现。
基金证券则要视所持有的基金形态不同而有区别。
13、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与一般存单的异同点(1)共同点是:都是银行发行的定期存单,银行都支付利息。
(2)区别点是:不记名,不可提前支取,但可以随时转让,有特定的金额和期限,期限较短,一般为14天至1年,利息每半年一次或到期日按票面利率支付,面额较大,美国大多数大额存单为10万美元。
14、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对银行和投资人有什么好处?存单对投资人和银行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金融工具:(1)存单使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在市场上发行存单筹集资金,这样,商业银行可以更主动地进行负债管理和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