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杆菌属和其他无芽胞厌氧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3章 厌氧性细课件
2019/12/4
35
(二)治疗原则
1.切除局部感染和坏死组织 2.使用多价抗毒素血清 3.高压氧舱法治疗 •
2019/12/4
36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特别是 土壤中
• 在厌O2环境中能产生毒力非常强的外 毒素(肉毒毒素)
• 人食用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 引起食物中毒,产生特殊的神痉麻痹症 状
•
食物(如蜂密等)后→芽胞发芽繁殖→毒素
• 症状:起初为运动神经麻痹:
•பைடு நூலகம்
病人有头晕头痛,继之眼部症状(眼睑
下垂 ,复视斜视等)→
•
咽部肌肉麻痹: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
→膈肌麻痹:呼吸困难,重者可因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而死亡
• 注意点:病人无发热;神志清楚
2019/12/4
44
• 2.婴儿肉毒症:
• 症状:与肉毒毒素食物相似。
• 4. 肉毒梭菌:肉毒病
• 5.艰难梭菌:肠道中正常菌群,主要引
• 起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症)
•
2019/12/4
4
破伤风梭菌(C. tetani)
• 概述:
2019/12/4
5
• 一、生物学性状
• (一)形态与染色:
•
G+细长的杆菌
•
芽胞:
•
园形
•
位于菌体顶端
•
芽胞直径大于菌体横径
•
似鼓锤状
• 新生儿:早期症状:拒奶、啼哭
• 成人:早期症状:一般为牙关紧闭,吞咽
•
困难
2019/12/4
18
• (四)致病条件
• 1.创伤
第章厌氧菌ppt课件
第十五章
厌氧菌
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冯羡菊
2019
-
1
第一节
概
述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指一 群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 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2019
-
2
厌氧菌的分类
分为两类: 一类为有芽胞厌氧菌,只有一个属,即梭菌属, 共有130个种,以芽胞形式存于体外。 另一类为无芽胞厌氧菌, 包括40多个属, 300 多个菌种和亚种;多为体内正常菌 群, 存在于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 殖道。易引起这些部位的内源性感染。
坏死梭杆菌形态
2019
-
27
致病性
坏死梭杆菌是毒力很强的梭杆菌,常引起急性 扁桃体炎,有时并发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儿童 和青年人扁桃体周围脓肿中最常分离到的厌氧 菌。局部症状还包括颈间隙感染和颈静脉脓毒 性血栓静脉炎,尚可引起胸膜渗出性脓胸、增 生性转移脓肿和菌血症。
2019
-
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五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019革兰染色形态及其他特征脆弱类杆菌两端钝圆着色深中间色浅不均匀有空泡长短不一标本有琥珀味产黑色素普雷沃菌球杆菌可见多形性长短不一紫外线照射发红色荧光标本有恶臭具核酸杆菌菌体细长两头尖紫色颗粒沿菌体长轴成双排列标本有丁酸味坏死梭杆菌菌体细长高度多形性长短不一菌体中部膨胀呈圆球形韦荣球菌极小的革兰阴性球菌消化链球菌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的小球菌易染成阴性乳酸杆菌细长无芽胞有时多形性标本有乳酸气味痤疮丙酸杆菌排列呈xyv或栅状标本有丙酸气味放线菌分枝呈棒状xyv或栅状排列脓汁中的黄色颗粒呈琥珀酸气味破伤风梭菌细长鼓槌状极端芽胞圆形产气荚膜梭菌粗大杆菌呈单或双排列有芽胞有荚膜艰难梭菌粗长杆菌芽胞卵圆形或长方形位于次极端2019初代培养
厌氧菌
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冯羡菊
2019
-
1
第一节
概
述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指一 群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 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2019
-
2
厌氧菌的分类
分为两类: 一类为有芽胞厌氧菌,只有一个属,即梭菌属, 共有130个种,以芽胞形式存于体外。 另一类为无芽胞厌氧菌, 包括40多个属, 300 多个菌种和亚种;多为体内正常菌 群, 存在于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 殖道。易引起这些部位的内源性感染。
坏死梭杆菌形态
2019
-
27
致病性
坏死梭杆菌是毒力很强的梭杆菌,常引起急性 扁桃体炎,有时并发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儿童 和青年人扁桃体周围脓肿中最常分离到的厌氧 菌。局部症状还包括颈间隙感染和颈静脉脓毒 性血栓静脉炎,尚可引起胸膜渗出性脓胸、增 生性转移脓肿和菌血症。
2019
-
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五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019革兰染色形态及其他特征脆弱类杆菌两端钝圆着色深中间色浅不均匀有空泡长短不一标本有琥珀味产黑色素普雷沃菌球杆菌可见多形性长短不一紫外线照射发红色荧光标本有恶臭具核酸杆菌菌体细长两头尖紫色颗粒沿菌体长轴成双排列标本有丁酸味坏死梭杆菌菌体细长高度多形性长短不一菌体中部膨胀呈圆球形韦荣球菌极小的革兰阴性球菌消化链球菌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的小球菌易染成阴性乳酸杆菌细长无芽胞有时多形性标本有乳酸气味痤疮丙酸杆菌排列呈xyv或栅状标本有丙酸气味放线菌分枝呈棒状xyv或栅状排列脓汁中的黄色颗粒呈琥珀酸气味破伤风梭菌细长鼓槌状极端芽胞圆形产气荚膜梭菌粗大杆菌呈单或双排列有芽胞有荚膜艰难梭菌粗长杆菌芽胞卵圆形或长方形位于次极端2019初代培养
厌氧性细菌PPT精选课件
紧急预防和治疗:早期足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注意皮试 和抗生素
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百白破三联疫苗
免疫程序:3、4、5月 3次
2、7岁加强 2次
特殊情况
1次
20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
1、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 2、厌氧芽孢梭菌
抵抗力强 耐受煮沸60min,干热100℃ 1h可被破坏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繁殖体与其他细菌相似
繁殖体对青霉,局部繁殖,不扩散到血流 1、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是本菌生长繁殖和致病的 重要条件): 伤口深而窄(如刺伤) 混有泥土和异物,或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 凝血块较多 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
8
2、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
病菌产生的外毒素
即: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痉挛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属神经毒素 毒性极强,不耐热,可被胃蛋白酶破坏 对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力 有免疫原性,可产生抗毒素 可制备类毒素
9
3、致病机理
阻止上下神经元间 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造成骨骼肌 强直性痉挛
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则抗毒素不能发生中 和作用)---------及早治疗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主动、被动
18
四、微生物检查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一般不进行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必要时厌氧培养
19
防治原则:一旦发病,疗效不佳,预防较重要
清创: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21
22
一、生物学性状
无芽胞厌氧菌课件
1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临床常见菌g消化链球菌属?球菌g韦荣菌属g丙酸杆菌属双岐杆菌属真杆菌属?杆菌g类杆菌属梭杆菌属2?致病条件厌氧菌感染因素?局部厌氧微环境的形成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烧伤组织水肿坏死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寄居部位改变3?感染特征?内源性感染部位广泛多呈慢性过程?无特定病型多为化脓性感染局部全身?分泌物粘稠有色恶臭?常用抗生素无效?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4?所致疾病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腹腔生殖盆腔口腔呼吸道脑败血症5厌氧芽胞梭菌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比较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代表菌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杆菌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侵入门户外伤菌群失调异位寄生感染状况混合感染混合感染需o2厌厌o2病变特征特定部位特殊表现无特定病型发病率不高70防治类毒素抗毒素抗生素抗生素支持疗法
2
感染特征
内源性感染,部位广泛,多呈慢性过程 无特定病型,多为化脓性感染(局部、全身) 分泌物粘稠,有色,恶臭 常用抗生素无效 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
3
所致疾病——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
腹腔、生殖盆腔、口腔、呼吸道、脑、败血症
4
厌氧芽胞梭菌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比较
厌氧芽胞梭菌
代表菌
破伤风梭菌
来源
外源性感染
侵入门户 外伤
感染状况 混合感染
病变特征 特定部位特殊表现
发病率
不高
防治
类毒素、抗毒素、抗生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芽胞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 内源性感染 菌群失调、异位寄生 混合感染(需O2厌O2 ) 无特定病型
70% 抗生素、支持疗法
5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临床常见菌
G+ 消化链球菌属 球菌
2
感染特征
内源性感染,部位广泛,多呈慢性过程 无特定病型,多为化脓性感染(局部、全身) 分泌物粘稠,有色,恶臭 常用抗生素无效 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
3
所致疾病——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
腹腔、生殖盆腔、口腔、呼吸道、脑、败血症
4
厌氧芽胞梭菌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比较
厌氧芽胞梭菌
代表菌
破伤风梭菌
来源
外源性感染
侵入门户 外伤
感染状况 混合感染
病变特征 特定部位特殊表现
发病率
不高
防治
类毒素、抗毒素、抗生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芽胞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 内源性感染 菌群失调、异位寄生 混合感染(需O2厌O2 ) 无特定病型
70% 抗生素、支持疗法
5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临床常见菌
G+ 消化链球菌属 球菌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13.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 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注意事项:
1、实验前一定要漱口。 2观察时视野应稍暗一些。 3、刮取材料时,用力要适度,以免损伤口腔。 4、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5、涂抹时要均匀。
4、抵抗力
芽 胞:100℃ 5-7h或湿热121℃ 20min 肉毒毒素:100 ℃ 1min 破坏
肉毒毒素前体:耐酸 pH 3-6 耐胃肠消化酶的分解
二、 致 病 性
肉毒毒素
毒性最剧烈的生物毒素! 恐怖分子选其制备生物武器!
二、 致 病 性
1.食物肉毒中毒(食物中毒)
(1)中毒食物类型较固定 肉制品(腊肠,罐头)及发酵豆/面制品
医学微生物学13.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G+大杆菌,芽胞,宽于菌体,呈梭形 致病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分泌外毒素 引起特定病型: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中毒
破伤风梭菌(C.tetani)
•概 述
•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免疫性 • 防治原则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2、细菌学检测 3、动物试验
四、 防 治 原 则
1、预防:清创扩创
2、治疗: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 高压氧舱 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肉 毒 梭 菌(C. botulinum)
一、生 物 学 性 状
1、革兰阳性粗短杆菌 2、无荚膜,周身鞭毛
3、芽胞呈卵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宽于菌体,菌体 呈“网球拍状”或 “汤匙状”
(2) 神经中毒症状为主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 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注意事项:
1、实验前一定要漱口。 2观察时视野应稍暗一些。 3、刮取材料时,用力要适度,以免损伤口腔。 4、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5、涂抹时要均匀。
4、抵抗力
芽 胞:100℃ 5-7h或湿热121℃ 20min 肉毒毒素:100 ℃ 1min 破坏
肉毒毒素前体:耐酸 pH 3-6 耐胃肠消化酶的分解
二、 致 病 性
肉毒毒素
毒性最剧烈的生物毒素! 恐怖分子选其制备生物武器!
二、 致 病 性
1.食物肉毒中毒(食物中毒)
(1)中毒食物类型较固定 肉制品(腊肠,罐头)及发酵豆/面制品
医学微生物学13.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G+大杆菌,芽胞,宽于菌体,呈梭形 致病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分泌外毒素 引起特定病型: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中毒
破伤风梭菌(C.tetani)
•概 述
•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免疫性 • 防治原则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2、细菌学检测 3、动物试验
四、 防 治 原 则
1、预防:清创扩创
2、治疗: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 高压氧舱 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肉 毒 梭 菌(C. botulinum)
一、生 物 学 性 状
1、革兰阳性粗短杆菌 2、无荚膜,周身鞭毛
3、芽胞呈卵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宽于菌体,菌体 呈“网球拍状”或 “汤匙状”
(2) 神经中毒症状为主
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培训课件
①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②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③ 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9版)
2. 致病物质
(1)破伤风梭菌仅在伤口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主要依赖于该菌所产生的外毒素。 (2)破伤风梭菌能产生两种外毒素,并在细菌裂解时释放: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9版)
(一)生物学性状
一、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1. 典型形态特征:菌体细长,革兰染色阳性;芽胞呈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顶端,使细
菌呈鼓槌状(drumstick);有周鞭毛、无荚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重点难点
掌握 熟悉
1. 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 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 肉毒梭菌的形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4. 艰难梭菌的致病性; 5.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
(二)特点
(1)分布:土壤,人和动物肠道及粪便中; (2)种类:多;227个种和亚种;多数为腐生菌,仅少数为病原菌; (3)形成芽胞:抵抗力强;芽胞侵入机体后,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形成繁殖体,可产生神经毒素、肠 毒素、α毒素或细胞毒素等外毒素;是初步鉴别梭菌属中不同种病原菌的重要方法; (4)其它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均有周鞭毛,无荚膜,仅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细菌例外。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9版)
2. 致病物质
(1)破伤风梭菌仅在伤口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主要依赖于该菌所产生的外毒素。 (2)破伤风梭菌能产生两种外毒素,并在细菌裂解时释放: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9版)
(一)生物学性状
一、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1. 典型形态特征:菌体细长,革兰染色阳性;芽胞呈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顶端,使细
菌呈鼓槌状(drumstick);有周鞭毛、无荚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重点难点
掌握 熟悉
1. 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 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 肉毒梭菌的形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4. 艰难梭菌的致病性; 5.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
(二)特点
(1)分布:土壤,人和动物肠道及粪便中; (2)种类:多;227个种和亚种;多数为腐生菌,仅少数为病原菌; (3)形成芽胞:抵抗力强;芽胞侵入机体后,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形成繁殖体,可产生神经毒素、肠 毒素、α毒素或细胞毒素等外毒素;是初步鉴别梭菌属中不同种病原菌的重要方法; (4)其它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均有周鞭毛,无荚膜,仅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细菌例外。
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 所致疾病 – 食物中毒 • 进食污染食物(多为罐头、肉制品、豆制品)发生食 物中毒---食入毒素 • 临床表现:少见胃肠道症状,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 (松驰型) – 婴儿肉毒病 • 细菌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 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多 – 创伤感染中毒
21
艰难梭菌( C.difficile)
– 临床上最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分离株 • G-球菌:韦荣菌属
– 咽喉部主要厌氧菌 • G+球菌:消化链球菌属
– 仅次于脆弱类杆菌 – 主要寄居于阴道 • G+杆菌: – 丙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 – 双歧杆菌属 – 真杆菌属
24
致病条件
• 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引起内 源性感染
• 感染条件 – 寄居部位改变 – 宿主免疫力下降 – 菌群失调 – 厌氧微环境
6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
• 结构 – 菌体:一条多肽,150KD – 释出菌体:轻链-S-S-重链 – 重链: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 – 轻链:毒性作用
7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 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 重链识别运动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并结合, 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小泡中
• 内在化作用
– 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 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进入传入神经末稍, 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防治原则
– 破坏其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 合理使用抗生素
27
思考题
1. 简述厌氧性细菌感染条件。 2. 试述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制。 3. 何谓“汹涌发酵”试验?
28
局部繁殖,并产生痉挛毒素
毒素经突触逆向运输 CNS
毒素经淋巴、血流
毒素经重链与神经细 胞表面受体结合
21
艰难梭菌( C.difficile)
– 临床上最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分离株 • G-球菌:韦荣菌属
– 咽喉部主要厌氧菌 • G+球菌:消化链球菌属
– 仅次于脆弱类杆菌 – 主要寄居于阴道 • G+杆菌: – 丙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 – 双歧杆菌属 – 真杆菌属
24
致病条件
• 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引起内 源性感染
• 感染条件 – 寄居部位改变 – 宿主免疫力下降 – 菌群失调 – 厌氧微环境
6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
• 结构 – 菌体:一条多肽,150KD – 释出菌体:轻链-S-S-重链 – 重链: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 – 轻链:毒性作用
7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 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 重链识别运动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并结合, 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小泡中
• 内在化作用
– 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 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进入传入神经末稍, 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防治原则
– 破坏其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 合理使用抗生素
27
思考题
1. 简述厌氧性细菌感染条件。 2. 试述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制。 3. 何谓“汹涌发酵”试验?
28
局部繁殖,并产生痉挛毒素
毒素经突触逆向运输 CNS
毒素经淋巴、血流
毒素经重链与神经细 胞表面受体结合
厌氧菌ppt课件
三、临床常见的厌氧菌
• (一) 厌氧性球菌 • (二)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四) 梭状芽胞杆菌属
(一) 厌氧性球菌
• G+C:主要包括消化球菌属(黑色消化球
菌Peptococcus niger)和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anarobius)等9个种。
表1-2 不同部位标本采集法
标本来源 封闭性脓肿 妇女生殖道 下呼吸道分泌物
胸腔 组织 尿道 窦道、子宫腔、 深部创伤
收集方法 针管抽取 后穹窿穿刺抽取 肺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无菌外科切开 上阴部膀胱穿刺 用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 穿入感染部位抽吸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棉拭子取材,并采用 适合的培养基传送,做厌氧菌培养,最理想 是能取得组织标本,因厌氧菌在组织中比在 渗出物中更易生长,而且组织标本可真实反 映出感染过程的细菌学变化。
3.厌氧菌的感染遍及临床各科,且多为混合感染;
4.厌氧菌对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而对甲 硝唑(灭滴灵)普遍敏感。 5.厌氧菌的分离鉴定较繁琐,目前国内大多医院尚 未开展此工作,而发达国家早已列为临床检验常规。
种类
•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芽胞厌氧菌,
另一类是无芽胞厌氧菌。
•据目前最新资料显示,有芽胞厌氧菌只有
以及深部脓肿渗出物,经气管抽取的肺 渗出物或直接由肺抽取渗出物以及其它组 织穿刺液等。
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不宜做 厌氧菌培养:
①鼻咽拭子;②齿龈拭子;③痰和气管 抽取物;④胃和肠道内容物、肛拭;⑤接近 皮肤和粘膜的分泌物;⑥褥疮溃疡及粘膜层 表面;⑦排出的尿或导尿;⑧阴道或子宫拭 子;⑨前列腺分泌物。
每次标本接种前均应观察标本的性状,包括标本 的气味、是否脓性、带血或腐败物质等,厌氧菌的 代谢产物中有某些带气味的物质,对厌氧菌的鉴定 很重要。均要求详细记录 。
18章拟杆菌属和其他无芽胞厌氧菌
常见菌种:嗜酸乳杆菌 主要分布在肠道和阴道,常用于制造微生态制剂。 目前尚未发现该菌有致病作用。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形态:G+杆菌,呈细杆状、球状、分枝状、链状 或棒状,无芽胞,无动力。
无致病性,许多微生态制剂的主要成分。
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
形态:细菌为G+、多形性杆菌,无动力、无芽胞。 皮肤正常菌群成员。 临床常见:痤疮丙酸杆菌 (P.acnes),可因外伤、
手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
消化球菌属 (Peptococcus) 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G+、厌氧无芽胞球菌。 多为人体腔道、皮肤的正常菌群。 常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混合感染 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
②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使体内一种或几种厌氧 菌得到优势增长,破坏了正常菌群的平衡。
③抵抗力降低:在治疗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恶 性肿瘤、糖尿病和大面积烧伤等;
④局部组织供血障碍:有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
➢感染特点
①感染部位接近粘膜表面 发生在口腔、鼻窦、鼻咽 部、胸腔、腹腔和肛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疡及其 他深部脓疡;
第18章 拟杆菌属和其他无芽胞厌氧菌
拟杆菌属
生物学性状
G-杆菌,长短不一,呈多形性。 牛心脑浸液血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
本属模式种为脆弱拟杆菌(B.fragilis)。
致病性
➢ 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及所产生的肝素酶和胶原酶。 拟杆菌主要引起颅内、腹腔和盆腔的感染。
➢ 致病条件
①屏障作用受损:手术、拔牙和穿孔等使细菌侵入非 正常寄居的部位;
同其他厌氧菌一起引发混合性感染。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形态:G+杆菌,呈细杆状、球状、分枝状、链状 或棒状,无芽胞,无动力。
无致病性,许多微生态制剂的主要成分。
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
形态:细菌为G+、多形性杆菌,无动力、无芽胞。 皮肤正常菌群成员。 临床常见:痤疮丙酸杆菌 (P.acnes),可因外伤、
手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
消化球菌属 (Peptococcus) 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G+、厌氧无芽胞球菌。 多为人体腔道、皮肤的正常菌群。 常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混合感染 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
②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使体内一种或几种厌氧 菌得到优势增长,破坏了正常菌群的平衡。
③抵抗力降低:在治疗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恶 性肿瘤、糖尿病和大面积烧伤等;
④局部组织供血障碍:有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
➢感染特点
①感染部位接近粘膜表面 发生在口腔、鼻窦、鼻咽 部、胸腔、腹腔和肛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疡及其 他深部脓疡;
第18章 拟杆菌属和其他无芽胞厌氧菌
拟杆菌属
生物学性状
G-杆菌,长短不一,呈多形性。 牛心脑浸液血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
本属模式种为脆弱拟杆菌(B.fragilis)。
致病性
➢ 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及所产生的肝素酶和胶原酶。 拟杆菌主要引起颅内、腹腔和盆腔的感染。
➢ 致病条件
①屏障作用受损:手术、拔牙和穿孔等使细菌侵入非 正常寄居的部位;
同其他厌氧菌一起引发混合性感染。
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培训课件
培养特征
汹涌发酵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9版)
(二)致病性
1. 分型:依据产气荚膜梭菌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ι)产生情况,可将其分为A、B、C、D和E
五个血清型。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C型是坏死性肠炎的病原菌。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9版)
3.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gas gangrene):60%~80%的病例由A型引起。潜伏期短,8~48小时。气肿; 局部水肿;组织坏死,伴有恶臭。组织胀痛剧烈,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音。引起毒血症、休克。 病情进展和恶化快,死亡率40~100%。
2. 培养特点
(1)严格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 (2)在血平板上,37℃培养48小时,形成的菌落较大、扁平、边缘不整齐,似羽毛状,易在培养基 表面迁徙扩散,有β溶血环; (3)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9版)
(三)防治原则
1. 治疗原则:降低死亡率
(1)中和毒素:已发病者,早期、足量使用人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肌内注射;或破 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静脉滴注; (2)清除细菌:首选青霉素和甲硝唑,以杀灭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 (3)控制症状和加强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9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形态:G+杆菌,呈细杆状、球状、分枝状、链状 或棒状,无芽胞,无动力。 无致病性,许多微生态制剂的主要成分。
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
形态:细菌为G+、多形性杆菌,无动力、无芽胞。
皮肤正常菌群成员。
临床常见:痤疮丙酸杆菌 (P.acnes),可因外伤、
②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使体内一种或几种厌氧 菌得到优势增长,破坏了正常菌群的平衡。 ③抵抗力降低:在治疗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恶 性肿瘤、糖尿病和大面积烧伤等; ④局部组织供血障碍:有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
感染特点
①感染部位接近粘膜表面 发生在口腔、鼻窦、鼻咽
部、胸腔、腹腔和肛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疡及其
胰酶大豆琼脂 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琼脂 血平板
不生长 形态 染色 生化 反应
挑取可疑菌落 血平板
生长
防治原则
减少条件感染的诱发因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其它无芽胞厌氧菌
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
形态:G-厌氧、无芽胞、无动力的多形性杆菌。 重要菌种:产黑色素普雷沃菌 二路普雷沃菌 致病性:牙周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部和脑脓肿; 同其他厌氧菌一起引发混合性感染。
谢 谢 大 家
拟杆菌属和其他无 芽胞厌氧菌
生物学性状
拟杆菌属
G-杆菌,长短不一,呈多形性。 牛心脑浸液血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 本属模式种为脆弱拟杆菌(B.fragilis)。
致 病 性
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及所产生的肝素酶和胶原酶。
拟杆菌主要引起颅内、腹腔和盆腔的感染。
致病条件
正常寄居的部位;
①屏障作用受损:手术、拔牙和穿孔等使细菌侵入非
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形态:G-细长杆菌,两端尖细呈梭形。 常见菌种:核梭杆菌 坏死梭杆菌 致病性:与其他厌氧菌引发混合感染,是口腔、 上呼吸道感染和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形态:G+、无芽胞、细长有弯曲的杆菌, 球状或杆状。 常见菌种:嗜酸乳杆菌 主要分布在肠道和阴道,常用于制造微生态制剂。 目前尚未发现该菌有致病作用。
手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
消化球菌属 (Peptococcus) 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G+、厌氧无芽胞球菌。 多为人体腔道、皮肤的正常菌群。 常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混合感染 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
韦荣球菌属 (Veillonella)
形态:Gபைடு நூலகம்小球菌,成双或短链, 无芽胞、无鞭毛。 常见菌种:小韦荣球菌 (V. parvula) 主要寄生在人及动物的口腔、消化道及呼吸道。 引起软组织脓肿、血液和上呼吸道感染。
他深部脓疡;
②分泌物为血性或黑色,并有恶臭;
③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到细菌;而一般培养则无
细菌生长;
④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
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分离培养: 培养基 牛心脑浸液血琼脂 37℃ 2-3d 厌氧培养 有氧 48h 无氧 48h
硫乙醇酸钠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