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从证券交易所的视角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上)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从证券交易所的视角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上)邱永红深圳证券交易所法律部经理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也称公司管治),是一整套赖以管理和控制公司的机制。
近年来,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上市公司治理的共同原则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此,国际组织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纷纷开始进行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
[1] 本文试从证券交易所的视角出发,结合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实践和案例,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若干完善对策与建议。
一、我国证券交易所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努力与创新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逐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充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均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
下面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交所)为例,来阐述证券交易所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努力与创新。
(一)制定了一系列的业务规则与指引,夯实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应“制度先行”。
近年来,深交所相继出台了《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指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业务指引》等,对上市公司治理各方面进行详细规范,夯实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
(二)积极开展“清欠解保”工作,遏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行为“股权分置”和“控股股东占款”是多年来困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两大沉疴,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两大“拦路虎”。
自2005年以来,管理层将股改和清欠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下决心解决股改和割掉控股股东占款这个“毒瘤”。
对完善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讨
由 于 董 事 基 本 上 由股 东 单 位 选 任 , 乏 管 理 证 券 公 缺
司 所 必 需 的专 业 知 识 和 经 验 。
结 构并不健 全 , 有 形 成科 学 合 理 的决 策 机制 、 没 执
行 机 制 和 监 督 机 制 , 部 人 控 制 现 象 严 重 。 部 控 内 内 制 机 制 不 健 全 , 风 险 能 力 较 差 。具 体 而 言 , 现 抗 体
摘
要 : 当前 我 国证 券 公 司法 人 治 理 结 构 中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了论 述 , 借 鉴 国 外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 对 在 提
出了下一步 的改进措施和 方案 。
关键 词 : 券公 司 ; 证 法人 治 理 结 构 : 励 机 制 激
一
、
我 国证 券 公 司 完 善 法 人 治 理 结构 的 必 要 性
利 于 证 券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的 形 成 ; 权 结 构 过 于 集 股 中 , 大 股 东 容 易 干 预 、 制 经 营 者 行 为 , 至 与 经 则 控 甚 营 者 合 谋 损 害 小 股 东 利 益 。 此 外 . 国证 券 公 司 的 我
股 东 大 部 分 都 是 国 有 法 人 机 构 , 东 性 质 比较 单 股
内证 券 公 司 与 海 外 证 券 机 构 并 无 区 别 . 司 股 东 公 会 、 事 会 、 事 会 一 应 俱 全 。 但 是 , 国 的证 券 公 董 监 我
司在 股 东 大 会 、 事 会 、 事 会 、 级 管 理 层 的组 织 董 监 高 设 置 及 相 互 关 系 的 界 定 上 有 很 大 随 意 性 。 董 事 长
病 , 以形 成 规 范 、 康 的法 人 治 理 结 构 。 难 健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探讨
一
、
上市公 司治理结构 中存在 的问题
重 , 国 家股 和 法人 股 之 和 超 过 6 %。 这 就 导 致 了许 多 股 0
我 国股份公 司中,国家股 占鲍 时优势 ,监 事会成 员也 由国 家指派 .他们也 不是岱 司资产 的所有 者,不可能 时董事会
和 高级经理进行 有效监督 。 4 +股东 无法对公 司进行外 部监 督。在西方发迭 国家,
资产真 妾的所 有人 ,他们的 目标函数不可能与 国家和广大
小股 东 利益 一 致 , 这样 必 然会 发 生 委托 人 问 题 , 即与 他 们
选 定的代理人 合谋 贪污、侵吞 国家财产 、损害小股 东利益 等。 2 .董事 会缺 乏对经理 人员 的有效 约束 。按 照现 代套 司的规 范 ,董 事会 成 员应 由股 东大会选举 ,高级经理应 由 董 事会聘任并接 受董事会监督 ,但 我 国的股份岱 司国家股 占有绝对优势 ,股 东大会 失去其本来意义 ,由国家指派 的
委托人 组成 的董事会 ,在选棒 总经理 时不大可能 完全依据
其 管理 才能选择 ,选棒 的主要 标准是是否能为 自己带来 实 际利益厦与 自己的亲 密程 度。更何况 ,常常还有董 事长 兼 总经理 ,造成 董 事 长 自己 ” ” 自己, 自己 “ 督 、妁 聘 监 束 自己。这样董 事会很 难再时 高级 经理人 员进行有效监
1 缩小国有股的 比重 .建 立恰 当的所有 权 结构。从 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我 国公 司治理蛄构的种种弊端都 可 以归结为 国家股 比重过 大。根 据现行 的 《 司法》 心 ,股份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对策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借鉴了欧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的情况下,在摸索适合自身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股权集中度过高,结构不合理我国国有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由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股组成的。
从实际情况看,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一种畸形股权结构,表现为“第一大股东一股独大,国有股一股独占”。
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带来了许多问题。
比如,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等等。
(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缺位。
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下,真正的股东即全体人民实际上对经理层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控制权由经理层掌握,造成了事实上的所有者空缺。
所有者的缺位往往使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国有资产代表和企业经营者成为共同的“内部人”,通过合谋侵吞国有资产获取个人利益,造成国有产权流失,以及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等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三)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
现行法律禁止商业银行向证券业和非金融行业进行股权投资,这些行业的公司董事会中没有任何来自商业银行的代表。
二,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控股方的股份为不可流通股份以及由此导致的上市公司经营者与主管部门之间的特殊关系,使通过并购来接管上市公司进而改进公司绩效的努力也大打折扣。
三,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目前的股权结构极大地限制了经理市场在约束公司经营者行为方面的作用。
(四)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够一方面是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的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于是管理层可以对自我表现进行评价。
董事会由大股东掌握或由内部人控制,比较难以形成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决策机制。
公司治理主要框架(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公司治理研究的框架
1、股东权益的研究
• 股东分为如下四个层次。 • 第一,积极的投资者,积极的公司治理参与者。这些机构一方面采用积极的
投资策略,同时也十分关注公司投票机制等公司控制问题。处于这一类的股东数 量比较少,除了少数个人持股者以外,还有少数机构投资者。
1、股东权益的研究
• 第二,被动的投资者,积极的公司治理参与者。根据某些指数(如标准普尔500) 进行投资组合的机构投资者都属于这一类,如著名的Calpers加州退休养老基金、 Lens基金等。这类投资者要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因而采用的是被动的投 资策略,但是它们却比较关心公司的控制问题。
3、根据制度功能定义公司治理
• 1985年出版的英国《公司法》把公司治理定义为由董事、股东和审计员三方构成的 一种制度。
• 在美国法律协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公司的目的和行为、董事 与管理人员的功能和权力、大型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对董事会和监察委员 会安排的原则建议、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的谨慎义务和经营评价准则、公平交易的义 务、控制权交易中董事和股东以及出价者的作用等。
一、什么是公司治理?
• “结构”在汉语中是指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搭配与排列,或者指事物的内 部的构造;“机制”则是指事物或有机体的构造、功能、运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从广义上来说,“公司治理”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机制,因此,将 “corporate governance”直接译作“公司治理”可能更符合“corporate governance”的完整含义。
1、根据具体形式定义公司治理
• 1992年出版的《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描述了公司治理的主要形式,它从英、美 等国公司治理模式入手,认为公司接管市场( corporate takeover market)是过去25年 里英、美等国家公司治理的最有效、最简单和广泛适用的方式。
我国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25 F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8 2 1 )50 70 1 387 ( 0 0 0 -3 .2 0 .
一
、
公 司治理 与 内部 审计 的关 系
是证 券公 司不能 回避的 责任。公司 的内部审计部 门对 于 公 司的规 范经 营 负 有重 要 责任 。负责 监督 公 司 经 营过
经 营管理风 险 , 而 提高 企业 整 体抵 御风 险 的能力。可 从
见, 内部 审计 的发展 与公 司治 理 的完 善处 于 良性的互 动
等 。在 我国 , 由于证 券市场 不规 范 , 投机 性强 , 监管 能力
较弱 , 那么证券公 司的内部 审计就显 得尤为重要 , 是避 它
循环 中。内部治理 问题 是所 有企业 实体都 必 须面对 的问 题, 证券公 司同样需要 面 对。2 l世 纪 国内证券 公司 风险
和机遇并存 , 20 到 0 6年 7月 , 有 3 就 4家高 风 险证券公 司
免证券公 司在不健 全市场 下违规操作 和证券 公 司持 续健 康发展 的保证 。
我 国证券公 司的内部 审计是 国家为强化 审计监 督体
被处置 , 券公 司面 临危 机 , 证 内部控 制有待 优化 , 同时 在
・
3 8・
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 0卷
深, 以及 内部审计人员 素质 的提 高 , 我国证券公 司内部审
具备 的最为基础的品质 是强烈 的责任感 。内审人 员必须 在履行职责时保持 认真 负责 的态 度 , 并保持应 有 的职业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内容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粗浅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内部审计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公司治理结构的英文是corporate governance,国内也有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或者“企业治理机制”的。
经济学家谈论公司治理结构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
它所界定的不仅是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还包括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一般我们所讲的公司治理结构都是指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即谁参与治理,现代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
二是治理客体或治理对象,治理结构着重解决的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关系,尤其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
三是治理手段,对法人治理结构来说,要达到合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必须具备一定的程序和机制,常见的有表决程序、利益分配程序、人事任免程序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
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
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
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丁•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总之,治理结构是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促使他们进行长期合作,以形成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责、权、利安排和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由丁•从根本上存在“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从而使公司治理结构先天不足。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策略
我 国证 券公 司 基本 上 都 建 立 了股 东 大会 、 董事 会 、 监 事 会 的公 司治 理 架 构 ,但 在 组 织 设 置 及 相 应 关 系 的 界 定 上 有 很 大 随 意性 ,机 构 之 间 并 没 有 形 成 有 效 的制 衡 机 制 , 权 分 立 治 理 结 构 的优 越 性 并 没 有 体 现 出来 。 三 虽 然 多 数 证 券 公 司都 设 立 了 股 东 大 会 ,但 由于 当 前 证 券 公 司 股权 集 中度 过 高 ,股 东 大 会 的参 与 者 多 是 围有 股 东 ,多 数 非 上 市 证 券 公 司 的股 东 数 量很 少 ,大 部分都不 超过 3 0家 , 由此 使 得 股 东 大 会 参 与 者 较 少 ,
导 致 股 东 大 会 成 为 大 股 东 的会 议 ,小 股 东 的 参 与 程 度
式 发 展 ,通 过 兼 并 、控 股 或 者 参 股 的 方 式 扩 大 经 营 规
模 和 经 营 业 务 范 同 。虽 然 金 融 控 股公 司 模 式 在 我 国 的
发 展 处 于 起 步阶段 ,但 是 在 中 国 的 成 功 实 践 证 明 ,金 融 控 股 公 司 模 式 是 一 个 可 选 模 式 。通 过 几 年 的发 展 ,
其 非 流 通 股 份 所 占 比例也 较 高 。 控 股 股 东 通 过 直 接 或 者 间接 的形 式 实 现 对证 券 公
由于证 券 公 司 的 股 权 结 构 特 征 以 及 股 东 性 质 ,使 得 监 事 会 的 作 用 不 能 有 效 地 发 挥 。 当前 我 国 多 数 证 券 公 司 监 事 会 的工 作 计 划 须 经 董 事 长 和 总 经 理 批 准 才 能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 , 就是用来协调 和控制公司 内各参与者之 间的利害关系和行为的法律、 惯例 和
益 缺乏 应有 的保 障。 ( 二) 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 内部人控制 问题严重
因并结合我 国国情 的基础 上, 提 出了优化股权结构 , 积极发展机构投 资者、 增强董事 会功能 , 有 效避免 内部 人控制、 完 善监事会制度 ,
强化监事会监督职 能及建 立健 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柬机制等完善 我国上市公 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关键 词 : 上 市公 司; 治理结 构; 公 司治理结构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9-0 1
作者简 介 : 徐怀业( 1 9 7 1 一) , 男。 辽宁盖州人 , 营口职业技术 学院, 剐教 授 , 主要 从事证券投资理论与 实务研 究。
的监 督权 通 常流 于形 式 。
( 四) 缺乏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建立科学有效和公正 透 明的业绩评价制度 , 上市公司经营者 的贡献与报 酬不 对 等 , 经营者 的贡 献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评 价 和 回 报, 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在缺乏约束 的 情况下 , 经理人员往往容易追求短期利益 , 甚至在有 利益冲突的情况下 , 损 害股东尤其是 中小股东的利 益, 使 自身利 益最 大化 。另外 ,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 司管理层的个人收入没有与公 司业绩直接挂钩 , 高 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偏低 , 激励 强度不 足 。 由于 上市 公 司 监 督 机制 不健 全 和 内部 人 控 制 , 从而导致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约束。 二、 完善 我 国上 市公 司治 理结构 的对 策 ( 一) 优化 股权 结构 , 积极培 育 机构 投 资者 为 了优 化 上 市公 司的股 权 结 构 , 改 变 股 权集 中 度过高和大股东“ 一股独大” 的现象 , 证券监管部 门 应制定相关制度 , 调整各投资主体的持股比例 , 积极 推行 员 工持 股计 划 , 适 当增 加 法 人 和职 工 的持 股 比 例, 在 学 习西方 金 融机 构参股 经 验 的基 础上 , 提 高银 行 等金 融 机构持 股 比例 。通 过 上述 股权 结 构 的优化 措施 使 管 理层 的道 德 风 险 将 得 以控 制 , 公 司治 理 结 构得 以改 善 。 为 了积 极 培育 机 构 投 资者 , 促 进 机构 投 资者 的 发展 ,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 我们可以借鉴美 国、 德国 和 日本 等 国公 司治 理 模 式 的 成 功 经 验 , 在 破 除 控 股 股东“ 一股独大 ” , 促进股权多元化 的过程 中, 大力 发展基金公司 、 证券公 司、 Q F I I 、 保 险公 司和养老基 金等机构投资者 , 强化机构投资者在公 司治理结构 中的地 位 和作用 , 有 效 地 促 进 我 国上 市 公 司 治 理 结 构模 式 的完 善 。另 外 , 为 了进 一 步 规 范 上 市 公 司 行 为, 在优化股权结构 , 积极培 育机构投 资者 的基础 上, 还要保证股东大会依法行使职权 , 这就要求要修 改和完善相关 的证券法规 , 对“ 股东 大会 的召集 、 股 东大会的提案与通知 、 股东大会的召开 以及 监管措 施” 等 作 出更 加科 学 和严格 的 规定 。 ( 二) 增强董事会功能 , 有效避免 内部人控制 董事 会 在 公 司 治 理结 构 中处 于 中心位 置 , 建立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增强董事会的功能。根据 我国国情 , 增强董事会 的功能首先要增强董事会 的 独 立性 和 有效 性 , 实行 董事 长 和总经 理 的两 职分 离 , 解决公司内部制衡缺乏的问题。在董事会的选举上 引入并 完 善强 制性 累计 投 票 制 度 , 使 中小 股 东 的权 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同时 , 我们在借鉴西方 国 家 上市 公 司成 功经 验 的基 础 上 , 结 合 我 国上 市 公 司 的实际情况 , 适当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 中的比重 ,
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 要 ] 随着企 业改 革的不 断 深入 ,随 着证 券 市场功 能的进 摘
步发展 ,治理 结构 的 完善 将 为 中国上 市公 司和 中国证券 市场的健
康 发展 ,乃 至为 中国 国民经济 的持 续稳定 发展 奠定 坚 实的基 础 。 [ 关键词 ]公 司治理 股权 结构 激 励
公 司 治理 概 念 有 狭 义和 广 义 之分 ,狭 义 的 公 司治 理 是 指 有 关
轨 道 。 一是 加 强 安全 理 念 教 育 。 “ 零 开 始 、 向零奋 斗 ” ,让企 排 ,按照 产权 经济 学 的观 点 ,这种 安排 的权 力 叫做剩 余控 制权 。 当 从 业 全 体 员 工对 安 全 工作 形 成 的 一种 共 识 ;二是 走 机械 化 道 路 。 多 出现 契约 预期 的情 况 时 ,如果 没 有人做 出决 策 ,或者 任何人 都可 以 上 装 备 少 上人 ,提 高工 效 并 减 少安 全 隐 患和 发 生 事故 的概 率 ;三 做决 策 ,则公 司将 不成 为公 司 ,无法继 续下 去 。因此 ,公 司治理 结 是 建 立 安全 生 产 长效 机 制 。 制定 安 全 管 理程 序 ,履行 安 全 管 理职 构 的首 要 功 能 即是 在 股 东 、董 事 、经理 、监 事 之 间配 置 这种 控 制
托代 理契 约的要 求去 完成 任务 外 ,还能 给代 理人产 生强 大 的激励 ,
度 高 、成 长 性 好 、竞 争 力 强 的要 求 ,发展 煤 一 、煤 一电一 ,延伸 产 业链 ,推进 产 业升 级 。一 要 加大 电 建
生 产 投入 ,加 强 生产 准 备 和设 备 更 新 ,努 力实 现 均衡 生 产 和 技术
律 、文化 和制 度性 安排 ,这 些安 排决 定公 司的 目标 ,谁在 什么状 态 下 实施控 制 .如何 控制 ,风 险和 收益 如何在 企业 不 同的成 员之 间分 配这 样一 系列 问题 。本 文的公 司 治理概 念 皆是指 广义 的公 司治理 概 ‘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包括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包括
以下是一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简要描述:
1. 董事会:证券公司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独立董事和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组成。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战略、审批决策和监督管理层的行为。
2. 高级管理层:证券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包括总裁、副总裁和其他高级职位。
他们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决策,并向董事会汇报公司运营情况。
3. 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评估和监管公司的风险暴露,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
4. 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层,负责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5. 薪酬和提名委员会:薪酬和提名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并提名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候选人。
6. 独立审计:证券公司需要由独立审计师进行年度审计,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7. 监管机构:证券公司受当地监管机构的监管和监督,以确保其合规性和透明度。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它旨在建立透明、负责任和高效的公司管理机制,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并维护市场稳定。
具体的治理结构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异,并可能受到特定法规和法律的约束。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比较研究及启示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比较研究及启示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型:一个是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结构,一个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结构,我国应该建立起公司的多边治理制度。
标签:公司治理结构单边治理多边治理利益相关者一、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比较公司治理结构有多种模式,并且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对此,本文采用的一个理论分析方法是以公司的“成员”构成范围为标准,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讨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1.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理论在早期的公司理论中,通常将公司理解为一个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只有股东才是公司的成员,公司的权力只能在他们之间分配,这种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型即所谓的公司单边治理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1)股东主权论。
即只有以所有权形式为公司提供物质资本的股东才享有公司权力,他们对公司的财产不仅享有“剩余索取权”,而且还对公司的经营享有最高的控制权。
(2)信托关系论。
即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之间被认为是一种信托关系。
(3)委托代理关系论。
即董事会与高层经理之间被认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董事会以自己的经营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为“标准”,来挑选称职的经理人员;而经理人员作为董事会的代理人,则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并受董事会的监督。
2.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对公司进行描述的另外一种理论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最早由伯利和米因斯在1932年提出,而真正使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主流理论为人所关注的则是199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310法案》的通过,该法案明确指出股东只是公司利益相关人的一方,不享有特殊地位,要求董事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观点在于认为公司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组成的,他们为了各自的目的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契约关系网络,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定义为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之间有关公司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案例—以S公司为例5700字》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案例—以S公司为例摘要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司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时间还比较短,但在这十多年当中,在立法与政策的不断推动之下,公司法人模式逐渐建立,公司制度也更加成熟。
针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
本文对这些这些缺陷和不足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完善方案,希望能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近一步推进作出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三)创新点 (1)二、文件综述 (2)(一)相关概念 (2)(二)相关理论 (2)三、案例分析 (3)四、研究结论 (5)(一)结论 (6)(二)建议 (6)(三)不足 (7)(四)未来研究方向 (8)一、绪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逐渐进入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所采取的转型措施和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为我国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他国家的理论和实证成果都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就算能够使用,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全面的调整。
针对我国问题的研究要先从制度方面着手。
近些年来,公司治理逐渐成为了我国实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很多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当中,大都只运用了国外的计量经济学以及中国公司的数据,但伴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与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当下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经验与成果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做法。
所以,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所进行的研究与分析,不但要充分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进程,还需要考虑到公司成长的独特制度背景。
(一)研究背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当中,我国国企治理结构属于高度集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最大程度的对国企的自主权进行了剥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以及控制权都由政府完全控制。
在这样的治理结构当中,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所有人员、资金以及物资都是国家有计划地提供。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上市公司是经济时代的推动产物,中国的市场经济正是如火如荼发展期。
近几年,国内上市公司陆续出现的问题已经暗示了必须找出一种属于中国国情与政体的特色治理模式, 文章从公司治理基本概念、理念、原则入手,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一股独大问题、董事会独立性问题、监事会监督机能缺位问题、经营者激励机制扭曲问题、信息披露失范问题等,并运用案例分析研究,进而从六个方面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对策,即: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体系;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以期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有所贡献。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论文类型]:应用型Governancest ructure of ListCo mpanies in China : Problems and solutionsABSTRACTThe listed company is to promote produc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market economy is like a raging fire development period. In recent yea rs,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have problems have suggested that mus t find a belongs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governance mode of government, from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ce pt, concept, princi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ance structur 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status quo, to discuss China's list ed companies governance structure problems, that is one big share is su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board of supervisors t o supervise the function problem of vacancy problem, incentive mecha nism,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istortion problem of anomie, and uses t he case analysis, and then from six aspects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legal countermeasures, namely :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legal system ; to optimize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perfect the system of board of di rectors; perfect supervise restrict a mechanis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option system; perfecting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wi 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 n China to improve contribution.[ Key word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problems, solutions[type of Thesis ]: application type目录1 绪论11.1 研究的背景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2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2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念和原则23.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念33.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原则34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54.1 “一股独大”问题54.2 董事会独立问题64.2.1 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64.2.2 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74.3 监事会监督机能缺位的问题74.4 信息披露失范问题84.5 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问题85 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途径105.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体系105.1.1 尽快修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105.1.2 完善相关立法105.2 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105.2.1 降低国有股权集中度,促进股权多元化105.2.2 解决家族企业上市后“一股独大”的问题105.2.3建立起约束大股东行为的制度105.3 完善董事会制度115.3.1 大力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115.3.2 增加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 : 3 , 文献标识码 : 09 A 文章编号 :04—4 1 (o 8 O —17—0 10 9 4 2 o )1 2 2 中国自 17 年 以来 , 98 开始了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 经济渐进式 的漫长
改革 , 中国经济属于典型的转轨 经济 , 转轨 中出现 “ 内部 人控制” 公司 , 治理结构也呈现出明显 的转轨经济特 点。广义 的公 司治理结构 包括 内 部治理结构 、 外部治理结构 和公司治理法律环境 三个 方面 内容 , 笔者将 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对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公 司内部治理结构 是在股 东、 董事会 与经理人 之间形 成的一 种有
一
、
效的激励 、 约束机制 , 以保证公 司遵守有 关法律 法规 、 并实 现公 司及 股 东利益的最大化 , 包括股权 结构 、 事会结 构、 主要 董 监事会 结构和 经理 人激励机制等 内容。 1股权结构复杂性 。股权 结构是公 司治理 结构 的基 础 , , 它决定 了 股东大会的权力核心 , 而决定 了董事会 、 进 监事会 和经理人员 的构成及 权力归属。我 国上市公 司股 权结构 极其 复杂。首 先, 国存 在两个 相 我 互分离的 A股和 B股证券市场 , 上市公司还可以海外 上市, 股票类型有 A股、 B股、 N股和 H股之分。其次 , 股权分置改 革前 , 国上市公 司股 我 票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人 为分割 , 流通股 占整个上 市公司股 份 比 非 重非常大, 并不能在证券 交易所上市流通 , 只能通过 协议 受让 的方式转 让给法人股东 , 导致 了上 市公司股票 的低流 通性。股权 流通性分 裂从 根本上损害 了上市公 司的利益机制 , 使上市公 司非 流通股股东 ( 主要是 大股东 ) 与流通股股东( 主要是 中小股东 ) 间的利益关 系处在完 全不 之 协调甚至对立 的状态。 自2 0 年 4 2 股权分置改革启 动以来 , 05 月 9日 截 至2 0 06年 4月 , 、 沪 深两 市进入股改 程序的上市公 司数 目前 已经 达到 88 , 6 家 占全部 A股 的 6 %, 占比近 7 %。其 中已经完成了股改程 4 市值 0 序的公司达到 6 8 , 占比超过了 5 %( 1 家 市值 0 中证 网) 。但是 , 股改后的 国有股和法人股还尚未进入 流通 , 票全流通 将会导致 股东利 益冲突 股 发生转移 , 加剧大小股东的矛盾 。 我国上市公 司主要 是 国有企 业改制过 来 的, 股权 高度集 中。同济 大学一上海证券 ( 联合) 课题组在《 我国上市公 司股权制衡} 20 ) (0 2 研究 统计 : o 年底我 国 A股上市公 司前 5 2 1 o 位股东股权集 中度分布情况 , 前 5 位股东持股 比例之和在 5 %以上的公司数量 占 A股上市公司总数 的 0 7 . %, 4 4 上市公司 的绝大部分股权掌握在前 5 大股东手 中( 位 如表 1 和 表2 所示) 同时 , ; 第一大股东基本上拥有绝对 的股权优势 , 中第一大 其 股东处 于 绝 对 控 股地 位 ( 股 比 例 >5 %) 上 市 公 司 的 比例 达 持 0 的
后WTO时代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析
证券公 司法人 治理 结均存在 的主要 问趣, 出完善我国证 券磐 司法人 涪理结构 的对策 . 提 并对 蛆建 中外旮 赉证券公 司进行 筒单 的分析。 【 键 词 】 证券市场 ; 关 证券公 司; 法人治理结构 【 中图分类号 】F 3 1 8 0 9 【 文献 标识 码l A 【 文章编号l1。 —2 6 (0 2 0 —0 l— 0 04 7 B2 0 )3 0 1 3 这种情况 下, 容易出现“ 内部人控制” 现象 。
系列问题 。
我 国证券 公 司法人 治理 结 构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我国 目前的证券公 司除步 量为股份有 限公司外 , 本上 是 基 采取有限责任的形式, 并按 ( 公司法 ) 的要求建 立丁法人 治理 结 构。这种法人治理结构 , 在过 去对证 券公司的 发展起到 了很 大 的促进作用 。但是 , 目前的情况 看, 就 现行 的证券公司法人结 构
两种股扳结 构安排对证 券公 司的治理结 构都可能会 产生 不 良的 影响。证券公 司的股权 集 中度 过高 . 大股东控 制经营 管理层在 所难 免, 的甚 至直 接委派经管 人员, 很容易造成对 其他 中、 有 这 小股 东利益 的侵 害。同时. 由于 我国的证券公 司大都 是 以地 区 和部 门为 发行 人组建起 来 的, 政府和 国有银行 在其产 权结构 中 占主导地位 , 成为决定证券公司行 为的主导力量, 由此诱致 出企
一
委托代理 问题在所有 类型 的企业 中都 存在。但 是, 券公 证 司在这方面 的问题显 得尤其严 重 目前我 国大多 数证券公 司. 大股东多为国有 资产投资管理公司、 政府 财政 部门、 国有银行及 其它国有 独资企业, 这些 主体 都是代表 国家行 使国有 资产的保 值增殖功 能的。与一般 的私有耐 企业相 比, 证券 公 可代理 层级 多, 部门多 、 数多, 职 造成 机构 臃肿 , 人浮于事, 效率低 下, 券公 证 司要为层层 的代理付出高 昂的费 用, 严重 影响到 证券公 司的生 存与发展。代理层次多 . 信息的非对 称性 就增大 . 监督能力 自然 就减弱, 代理者容易利用信息优势谋 取个 人利益最大 化, 甚至与 上下层级 、 同层级代理 之间达 成某种私 下协议实行共 谋, 以牺牲
我国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基金项 目: 南京 财经大学基金 项 目 基 于 “
宏观紧缩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危机处理能力
研究”YSX88 (JC03)
中图分类号 :809 文献标 识码 : F3. A
一
金持有人利益 的现象时有发生 , 加大了基金持 基金 管理人按照基金 持有人利 益最大化 的原 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 有人风险 。这 些损 害行为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 则运作 ,应该从基金本身治理结构上去解决, 主要投资主体之一 , 中国基金 目前 的业绩 面: 但是 其一, 基金管理人对市场进行操纵, 求 自 而不是由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机制来解决。 谋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情况让投资并不十分满意,特别是在 20 年 己的不当得利。其二, 08 三、 我国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优 基金管理人直接损害持 股票市场大调整过程 中, 基金所持股票 资产 的 有人利益, 化 为其大股 东输送利益 。对基金管理
下跌幅度与基金投资者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人激励机 制弱化还表现在对基金 管理人 的激
( 加强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约束. 一) 引
与美国 多采用 公司型基 金管理运 营模式 励机制单一、 声誉机 制传导受阻 。一方面以管 进“ 大股东 ”大力培育机构 投资者 , 成对 , 以形 不同,我国的基金业 全部采 取契约型模 式, 理费用为核心的有形 资产激励 ; 即 另一方面 以声 基金 管理人的制约。 比如 , 引进保险公司、 社保 由基金 管理 人、 金托 管人和基 金投 资者三方 誉为主的无形资产激励。 基 由政府审核代替市场 基金发挥大股东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 在机构 当事 人订立信托契约, 由基金托管人负责保 管 竞争 , 机构 结果必然导致基金管 理人用贿赂机制代 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并存的基金市场上, 信托财产, 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 并取得基金 替声誉机制, 因为它更经济、 更有效, 从而使声 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具有实力和誉机制传导受阻。 金管理者进行监督 。 益。基 金管理人拥 有相当大的经营 自主权 , 侵
论我国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是 最高决策机 构 , 由股 东会 决定 董事会成 员的任 免。董事 会是 对公司股 东会 负责的最 高决 策机构 , 东会 和董事会 股 在证 券公司的运作 中主要决定一 些经营决策方面的大政 方
厦证券 市场的 高风险 、 高回报 特点 , 决定 了 缺乏有效法人 在
针, 而证券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则由总经理办公会股东会 和董事会的决议 , 出具 体决策 。证 券公 司的 总经理直接 做 对董事会负责并列席公 司的董事会会议, 具体主持公司的
【 中围分类号 】 2 2 9 [ F 7 . 1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 2 5 2 0 ) 1 0 4 0 0 8 6 8 ( 0 6 0 — 0 4— 3
近l 0年来 。 国证券 业发 展 十分迅速 , 是 由于其特 我 但
察部 , 其职权是对公 司董 事、 经理和各分 支机构及职能部 门
多数从银行 中脱胎 而来 , 带有 浓厚 的行 政 色彩 , 使得证 券公
司 内部 治理 结构 缺乏规 范 主要 表现在 : 董事会 成 员构 成
不合理 , 力的集 中与专业知识 的欠缺 , 权 增加 了代理 成拳 ;
监事会如同虚设 , 缺乏对代理人的有效监督约束机制; 股东
大会所有者缺位 明显 , 能弱化 , 东大会流 于形式等。 功 股
这 个问题 的研 究具有 十分重要 的现 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一
及 对董事会的授权制 度 来履行 监督 ; 第二 是组成 专 门的监 事会对董事会和 经理 的所有 经 营活动和决 篡进行监 督 ; 第
三是通过董事会 的表 决机 制 建立经营责任制度 , 由董 事会 进 行 自我监督 ; 第四是通 过职工加 入监 事会 间接 参与公 司 决策进行外在监督 。然而 实践 证 明, 近年 来证券 公 司治理
论我国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论我国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刘慧峰
【期刊名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6(018)001
【摘要】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证券业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得以有效贯彻的基础.由于特殊的组建背景和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证券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许多缺陷,经营过程中呈现出很多弊端,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深入探讨东西方证券公司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对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进行治理的一些思路.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刘慧峰
【作者单位】深圳电视大学,广东,深圳,518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陷及其制度改革 [J], 尚闯红;刘建新
2.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反思与重构 [J], 安雪梅
3.规范我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讨 [J], 王昌锐;易先智
4.浅论我国证券公司两融业务的方案设计--以中国银河证券公司为例 [J], 王思惟;
林峰先
5.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反思及规范思路 [J], 周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考察证券公司治理中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决策机制是否有效是评价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途径;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内部和外部机制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并具有内部人控制的鲜明特征;股权结构不合理和股东性质单一是造成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核心问题,而改造国有成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制度架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可以激励董事会和经理层努力实现符合股东、经营者和其他相关者利益的奋斗目标。
之所以将公司治理的研究投向我国证券公司,不仅因为证券公司作为现代企业有对治理机制的一般性要求,而且也是因为证券公司在我国企业制度中所具有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表现在:证券公司拥有明显大于绝大多数工商企业的资产、资本规模,具有资源密集,特别是现金、证券以及人力、信息资源密集的特性。
这就决定了证券公司的业务、经营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成为社会资本形成、运动机制的主要中枢之一。
也使得对证券公司治理的研究相对于其他企业更有意义。
一、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我国证券公司从形式上看,治理结构趋于优化,但在制度的具体安排和实际运行上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我国证券公司的股权集中由国有股或法人股控制,规定单个股东直接或间接向证券公司投资的总额不得超过该证券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但国有资产代表单位、综合类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专门从事证券业务的子公司除外。
而证券公司的资本来源又主要是上述三类投资者之外的其他法人,且多为小股东。
这样,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又多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代表,使股东大会成了大股东的小会,不能反映中小股东的意愿和要求;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也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名选任的结果“不谋而合”。
股东大会对公司的治理作用非常有限,监督机制弱化,不足以对经理层形成约束。
董事会治理机制虚置。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组成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公司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代表股东利益来监督公司经理行为。
由于出资人和债务人身份重叠,证券公司的股东(尤其是大股东)普遍存在虚假出资,利用关联贷款抽逃注册资本的情况,造成股权约束软化。
虽然债务是硬约束的,但由债务型股东选出的董事却无法对债权人实施硬性监督,投票权也不得不受公司经理层的左右。
再加上专业化分工所造成的信息屏障,公司董事一般不具备一定的金融、证券、信托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难以准确衡量经理层的工作业绩。
另外,我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一般每年只召开1~2次,董事会成员不可能通过这1—2次会议就能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在我国现有体制条件下,政府对证券公司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也是导致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一些地方性证券公司,其重组、设立、人事任免甚至一些重大项目决策都要由政府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经理主要受政府的行政约束而非股东约束和市场约束,更多的是对政府或其他大股东负责,而小股东的利益则被置于次要位置。
[!--empirenews.page--] 2.外部治理机制缺位在外部治理机制方面美国主要依靠股权接管,日本和德国则靠债权银行的监督。
而中国证券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几乎完全缺位:一方面,股权接管治理机制缺位。
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而在所有者虚置条件下,公司经理在企业并购后的控制权损失得不到补偿,控制权收益也不能有偿转让,经理层就会消极对待兼并行为,外部治理的激励机制弱化。
另一方面,债权治理机制缺位。
依据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在中国境内不得向证券公司和企业投资,银行不能持有非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份,所以银行在我国就不可能起到德、日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内部人控制和经理道德风险明显内部人控制是转型经济条件下经理在公司化过程中得到控制权但又不必承担经营失败风险的现象,该阶段的内部人控制是建立在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基础上。
证券公司的剩余索取权是归企业股东享有,而国有产权的不可转让性和不可分性使得国家授予代理人的只能是企业经营控制权。
金融法规又限制了通过赋予经理层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来解决激励兼容的途径,经理的人力资本得不到充分重视,国有委托人也很难识别优秀的企业家,代理人更缺乏对人力资本选拔培植的热情,进而道德风险也很难避免。
再加上全民所有制下存在多重代理链条,股东代表并不是真正的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使国有企业经理与股东代表合谋侵占国有资产。
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是证券公司治理问题的症结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低效率,必然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而治理结构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其股权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1.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一般来说,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有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
集中型股权结构,特别体现为“一股独大”。
“一股独大”一般指在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某个股东能够绝对控制公司运作,包括:占据51%以上的绝对控股份额;不占绝对控股地位,只是相对于其他股东股权比例高(Shleifer&Vishny界定为20%),但其他股东持股分散,而且联合困难,使该股东仍然可以控制公司运作。
而分散型股权结构,是指没有形成特别的控制股东,股权结构比较分散的类型。
对这两种股权结构评价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同时也左右了公司治理研究发展的方向。
支持集中型股权结构者认为,尽管可能缺少来自其他小股东的约束和制衡,导致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威胁,但大股东可以对经营者形成有利的监督管理从而提高治理效率。
事实上,国外成熟股票市场上集中型股权结构是比较普遍的。
Hoderness 和Sheehan(1988)发现,美国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最大股东持股份比例超过51%。
Franks and Mayer(1995)统计,1990年,德国17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85%的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超过25%。
可以说,在发达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监管机制下,集中的股权结构并不一定导致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受到损害。
Shleifer和Vishny(1986)的模型表明,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是必要的。
因为大股东具有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行为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监督经理行为,降低经理层代理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同时,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使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它们具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从而避免了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搭便车”问题;此外,大股东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解决了外部股东和内部管理层之间在投资机会、业绩表现上“信息不对称”问题。
[!--empirenews.page--] 主张分散型股权结构者则假设多元化股权能够形成股东民主主义,有助于对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进行制衡,减少和防止管理层浪费自由现金流的决策行为。
德姆塞茨(Demsetz,1985)和拉波特(LaPorta,1999)认为,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的利益常常并不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和市场价值要优于股权集中型公司,这种股权结构可以避免集中型股权结构下股东两极分化以及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合谋。
在证券市场比较发达、股权流动性强的情况下,分散股东可以利用发达的证券市场低成本、高效率地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或采用“用[1][2]下一页脚投票”方式对公司经营施加压力。
但是,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股权结构分散使任何单一股东缺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驱动公司价值增长的激励(Grossman&Hart,1980),导致公司治理系统失效,产生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Jensen, 1989),形成公司管理层强、外部股东弱的格局(Roe,1994)。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到,股权结构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特别是当股权结构同股东性质结合起来考虑时。
对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分析应该同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结合起来。
应该说,股权结构合理化说法非常含糊,实践中不存在最优或合理的股权比例结构。
一股独大或股权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与股权分散一样,都可能损害外部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
结合本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具体特点,选择相对适度的股权分布结构,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例如,阶梯分布型股权结构就是比较折衷温和的一种选择。
即第一大股东拥有相对优势的股份,成为核心股东(持股比例为20%~30%),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依次下降,各个股东以其持股水平为依据,决定其行使权力和努力程度。
由于各股东持股差距适当,使各股东达到适度参与,形成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
在证券市场不太发达、股权流动性较差的情况下,股权相对集中,不仅可以提高股东直接监控公司经营的动力和效率,而且有利于保持公司经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我国证券公司表现为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性质单一,内部人控制严重。
首先,从股权结构方面看,大部分证券公司股权结构比较集中。
广发证券和国通证券的两项内部研究证明,除大鹏证券和南方证券以外,大部分证券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都接近60%或在60%以上。
股权最集中的国信证券,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竞占到了95.10%。
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尚不发达,行政和立法监管、市场自律和新闻监督等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则大股东容易干预、控制经营者行为,通过支付特殊红利,进行关联交易,或者通过合理利用会计准则进行利润操纵,甚至与经营者合谋损害小股东利益。
另外,大股东的干预行为难以受到制约也会导致公司决策机制的扭曲,容易发生决策偏离,对大股东的利益也是一种威胁。
其次,从股东方面看,股东数量较少,而且股东性质单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公司股东数量较少,股东数量最多的国泰君安也只有100来个股东,股东数量最少的国信证券仅有7个股东,一般证券公司的股东都在几十个。
特别要注意的是,我国证券公司的股东大部分是国有法人机构,股东性质单一,使证券公司不可避免地带有国有企业的特征,难以形成规范、健康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项对沪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表现的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国有股东与流通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低效率和消极作用,其持股比重与公司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而法人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则根据其持股水平而定。
当法人股比重低于20%或超过60%时,法人股东在公司治理中会发挥积极作用,使持股比重和绩效表现出正向关;而当法人股比重在20%~60%之间时,法人股东有可能追求自利目标而背离公司价值目标,此时持股比重和绩效体现为负相关。
不同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股权控制类型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这具体表现为:以社会法人为主要股东的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表现要好于法人控股型公司,而法人控股型公司的绩效则好于国有控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