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法律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法学;人才培养方案

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法学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和法律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在当前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为适应社会对优秀法学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学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深厚法学理论基础和较高法律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2. 培养具备扎实的法治思维、系统的法学知识和严谨的法律分析能力;3.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法学人才;4.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创新精神的法学人才。
三、课程设置1. 法学基础课程:包括法学概论、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基础课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国际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海洋法等专业选修课程,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3. 实践课程:包括模拟法庭、法律实习、法律论文写作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4. 人文课程:包括伦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教学1. 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辩论,锻炼法律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 法律实习:安排学生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亲身体验法律专业工作模式;3.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走进社会、企业、政府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加深对法律实践的理解。
五、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的法学理论水平和法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2. 注重引进国内外法学优秀人才,促进学院的国际化发展。
六、学生评价1.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论文写作、口头答辩、实务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 强调学科竞赛、实习报告、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的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专业发展1. 建立法学生源地招生机制,促进各地优秀法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2. 加强与社会、行业的联系,了解最新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八、总结法学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华东理工社会学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社会学培养方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主要为党政机关、非政府组织、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科研院所及调查咨询机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教学与科研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如下:- 培养目标: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通晓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精通定性和定量社会调查研究操作程序和技能,并具有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应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诸多社会问题。
- 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变迁与“三农”问题、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人口与社会福利、人口发展与人口政策。
- 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博连读生学制为4.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6年。
- 课程设置和学习:本学科硕博连读生应完成不少于49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硕士阶段不少于37学分,博士阶段不少于12学分。
研究生可选修数学或其他同类学科的专业课作为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学分认可。
课程设置表中设置的课程有一定的选修空间,研究生一旦选定某门课程,则必须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学位课程不及格的研究生,可在学习年限内参加重考或重修相同性质课程。
- 博士生资格认证:- 通过条件:修满规定硕士阶段学分,成绩合格;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完成至少两次文献分析报告;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以及良好的培养潜质。
- 步骤:在入学后的第4学期末或第3学期末进行博士生资格认证。
学生填写《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生资格认证表》,学院审查课程成绩,导师如实填写硕博连读生的科研能力、科研作风、思想品德等情况,考核小组对本专业的硕博连读生进行集中考核。
考核通过的硕博连读生从下一学期开始享受博士生待遇,并。
社会学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学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根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熟练掌握社会学理论和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开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专业高级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根本要求:一是深厚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底蕴;二是扎实的理论-功底;三是较强的社会调查工作能力;四是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五是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根本知识,承受社会研究、社会调查和表达能力的根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实证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根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团结与协作精神及较强的组织能力;2.系统掌握社会学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熟悉中外社会学的主要学派与学说,并善于分析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理论和思潮;5.学习相关学科的根本知识,具备从事专业教学、科研及开展实际工作的根本能力。
二、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经济社会学、开展社会学、社区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法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续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根底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根底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方案表(续表)(续表)八、说明1.本专业第一、第二学年与社会工作专业打通培养;2.毕业论文与社会调查能力训练相结合,共设6学分。
专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局部实习(四周时间)在暑假期间进行;3.应在学校开设的综合素质课程中修读至少4个学分的理科类课程和2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 4.本专业设双学位课程16门,共51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表“双学位课”栏。
非本专业学生修满双学位课程28学分,可申请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修满42学分并完成辅修论文及辩论,可申请本专业双学位学士证书;5.本专业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按方向选修相应课程:(1)城乡社会学方向,建议选修课程包括:城市社会学、社会问题、农村社会学、贫困与开展研究、农民问题研究、城市社区管理;(2)人口社会学方向,建议选修课程包括: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社会学、社会福利思想;6.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知识与人文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通过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突出适应领域广泛和择业竞争力强的特点,使学生毕业后既能适应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等法律实务工作的要求,又具备从事法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法学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各部门法的专业知识,接受法律应用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法律分析和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胜任各项法律实务的良好素质。
学生通过四年的修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能;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我国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
5. 具有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标准修业年限:四年
四、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学时要求。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法学教育班级:X班学号:14xxxxxxxxx姓名:XXX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培养具备系统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扎实的实务技能,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及法学教育、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务实创新人才。
2、基本规格思想政治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
文化素质:要有系统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专业素质: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身心素质:要保持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二)修业年限与毕业标准修业年限:标准修读年限为4年。
实行弹性学分制,弹性范围为3-8年,学生按教学计划提前修满本专业的最低总学分,达到毕业的其它规定要求,可提前1年毕业。
在标准修读年限内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最多可延迟4年修满学分毕业。
毕业标准: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大学分,准予毕业。
学位授予: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所有课程并获得专业要求学分,且达到韶关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其他条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1.课时与学分学生应修满163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必修课、选修课的修读标准分别为113和50学分。
2.课程分类及比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四)主要课程法学教育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计算机模拟审判、诊所法律教育等。
律师教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经济、商法、知识产权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律师执业概论、律师与公证、司法鉴定学、法院、检察院组织制度、律师事务等。
社会学(法律方向)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南昌理工学院社会学(法律方向)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社会学(法律方向)专业代码:030301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会学(法律方向)专业的业务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在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律师仲裁等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1、具有扎实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理论,主要包括法学理论等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运用法律政策处理和解决纠纷的能力等基本技能;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等专业方向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的能力。
四、培养模式1、组班形式:报名学生超过30人时,单独编班授课,单独考核。
2、随班形式:报名学生低于30人时,随我院社会学(法律方向)专业各班级听课、考核。
五、学分及学制学分:46 学制:两年六、专业主干课程刑法学、民法总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物权法、合同法、证据法学。
七、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46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社会学(法律方向)专业第二学位培养计划表注:课程类别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二学位不开设公共基础课。
根据培养要求,我校双学位专业的培养方案一般设在46学分(总学分)。
其具体学分结构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6学分,实践环节和双学位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10学分左右。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原则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完整、能力全面、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培养结构和要求1.法学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1)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政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法学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民事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对法学基本理论的扎实掌握。
(3)法学实务课程:包括刑法实务、诉讼法实务、公法实务、经济法实务等实务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非法学类课程: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非法学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1)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培养:通过科研课程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2)实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习,熟悉法律实务操作和法律服务流程。
(3)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社区法律服务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能力。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了解法律实践的具体情况,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
4.培养方式: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设计: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相衔接,形成完整的法学知识体系。
四、培养环节与评价方式1.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3.论文或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一篇论文或毕业设计,通过选题、调研、撰写、答辩等环节,考核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中南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设七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人类学、人口学、民俗学和社会工作。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于1999年筹建,2000年招生社会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人类学专业硕士生,2005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增设人口学硕士点。
2010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MSW)。
目前在岗教师18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8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历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质量良好。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强调社会学理论素养、社会管理水平与调查统计技术,培养学生社会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建设、社会工作、心理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数据处理、新闻传播等多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从事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企业、银行、医院、非正式组织、慈善组织、房地产等)、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公司、文化传播媒介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受到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技能以及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管理实践、实证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完整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社会统计的方法和技能。
3.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较好的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工作技巧。
4.熟练运用软件并能尝试开发相关程序处理调查数据及文字资料。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品格、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法治精神。
四、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问题、社区建设与管理、心理学等。
法学类 社会工作专业绍及人才培养方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1.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 念和方法;
2.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工理论、知 识和方法帮助弱势人群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 展;
3.掌握社会统计方法及社会调查方法、技能; 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
法学类、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科学,它是 以人为本运用社会科学理论解决人在 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新兴专 业。性质为专业化社会服务工作,是 在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框架 下或NGO(境外非政府组织)组织中, 从事社会服务与社会政策评估的专业。
法学类、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法学类、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职业前景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 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 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 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 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 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 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法学类、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法学类、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三、学制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 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学校按照 2+1+1四年进度安排教学活动。即学 生前两年集中学习学科大类课程,第 三年进入专业学习,第四年根据学生 的自主选择进行安排。
法学类、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法学类、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二、培养规格
总体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 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培养社会工作的 价值理念,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 的技能与方法,熟悉社会调查研究的 方法与技能,具备理论分析、实证研 究和社会工作实务等多方面的基本能 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和能力:
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引言社会学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学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制定一份全面详细的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基本目标(1)具备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3)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2.具体目标(1)掌握基本的社会学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2)熟练掌握常用的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3)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4)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5)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社会学基础课程: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与统计、社会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结构与变迁、文化与意识形态、社会政策与福利、性别与家庭等。
(3)选修课程:城市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
2.教育方式(1)教师授课:由专业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加强交流和合作能力。
3.实践环节(1)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并提出改进建议。
(2)调研项目:由教师或者企事业单位提供调研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调研,提高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符合学科要求的毕业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课程评估(1)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建议。
(2)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2.教师评估(1)定期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估,了解教师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基本技能,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与管理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需求,能从事司法工作、行政管理与法律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高尚的法律职业伦理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社会责任感;2.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了解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3.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基本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熟悉基本法律工作流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处理一般法律事务;5.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6.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英文书刊,达到CET-4水平;7.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水平;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资料,检索文献;熟练掌握现代办公技能,熟悉现代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系统的使用。
三、基准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法学学士五、主干学科法学六、专业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总论、刑法分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侵权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1学分,基础教学课程35学分,专业教学课程50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3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法学专业教学安排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所属学院:法学院标准学制:四年学科门类:法学专业代码:专业大类:社会学授予学位:法学学士适用年级:级专业负责人:焦玉良一、专业简介鲁东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于年,年开始本科招生,年省一本招生,培养毕业生近千人,现有在校本科生约人。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人,职称结构方面,教授人,副教授人,讲师人;学历结构方面,博士人,硕士人;年龄结构方面,所有教师均为岁的中青年教师。
本专业聘请长江学者、学部委员以及国外知名专家人担任兼职教授,聘请实践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人担任行业指导教师。
本专业设有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教研室,成立省慈善事业研究基地、社会保障研究所和公益慈善研究中心个研究机构,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家,建有社会工作实验室,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善。
二、培养目标围绕学校“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较强的学习发展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及宽广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特别关注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服务领域,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社会工作服务、咨询、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同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继续学习的意识。
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出哈工程社会学培养方案

出哈工程社会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哈工程社会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学专业知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掌握扎实的社会学专业理论和方法知识,具有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 具有扎实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社会学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3. 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社会调研与分析、政策建议等工作。
二、专业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社会学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社会学专题研究等。
(2)社会学专业课程: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社会学专业英语、社会学伦理、社会学社会学研究实践等。
(3)辅修专业选修课程:心理学、人类学、统计学、问卷设计、市场调研与分析等。
2. 实践教学(1)社会学实习: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学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2)社会学调研: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学调研项目,培养学生社会调研与分析的能力。
(3)社会学专题研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学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 实践能力培养(1)论文写作:通过社会学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社会学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政策建议:通过社会学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政策建议撰写能力。
三、教学方法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综合性教学:通过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社会学调研、社会学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师资力量本专业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实践指导。
五、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拥有丰富的社会学实践教学资源,与各社会学研究机构、社会调查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社会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48 16 32 2 2 4
ApplicationofCollegeComputer(Sen
课
iorOfficeApplications)(liberalarts)
程
大学英语 (一)
28160001
CollegeEnglish(I)
42
大学英语 (二)
28160002
学
CollegeEnglish(II)
周
开课
总学 讲 实践 分 学期 学 备注
时 授 (验) 数
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160001 MoralEducation and Fundamentals 48 32 16 3 2 2
ofLaw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160003
32 28 4 2 1 2
OutlineofModernChineseHistory
时 授 (验) 数
时
大学体育 (四)
公
30160004 CollegePhysicalEducation(IV)
共
必
健康教育
修
26160001 HealthEducation
课
程
军事理论与训练 31160001
42
MilitaryTheoryandTraining
学
分
形势与政策 27160006
PoliticalSituationandPolicies
大学英语 (三)
分
28160003 CollegeEnglish(III)
64 52 12 4 1 4 64 52 12 4 2 4 32 24 8 2 3 2
大学英语 (四) 28160004
CollegeEnglish(IV) 大学语文 02160001 CollegeChinese 大学体育 (一) 30160001 CollegePhysicalEducation(I) 大学体育 (二) 30160002 CollegePhysicalEducation(I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法律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及门类
专业名称:社会学(法律方向)
专业代码:030301
所属门类:法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一定的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精通司法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适于从事司法、律师、仲裁、企业法务等职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1、具有扎实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理论,主要包括法学理论等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运用法律政策处理和解决纠纷的能力等基本技能;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等专业方向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
6、实行双证书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
7、具备良好的老师职业素养,从事本专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及组织管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法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商法学、合同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军事训练、课程设计(根据专业编写)、毕业论文(设计)。
实践性教学环节按教学周计算,均不纳入课内总学分(学时)之内。
法律咨询、社会调查、模拟审判、司法实务见习与实习等,一般不少于20周。
六、学制、学分及学位
学制:四年
学分:毕业不低于163学分
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集中性实践环节按每周25学时计算。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九、教学时间安排表
十一、课程学期进程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及门类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10205
所属门类:管理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基本理论、基本思维方法与基本实践能力,熟悉国际通行惯例和中国经济管理政策法规,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教学和科学研究等职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有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基本知识要求:厚基础、宽口径,专才培养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既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通识课程,又要熟练掌握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等专业课程知识以及各职能模块的功能与基本操作。
3、基本技能要求:熟悉国家劳动人事法规和社会保障知识,具备一定的文秘和公文写作技能;掌握员工招聘与人才测评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种人力资源测评工具。
4、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人格模式模健全,具有较为高的情商,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数学基础扎实,能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特色
1、专业特色:专才培养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既强调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对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培养目标特色:把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作为首要任务,使学生
一入学就充分认识到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做到“客观上值得做、主观上喜欢做,技能上擅长做”,形成准确的职业定位。
3、课程特色:厚基础、宽口径、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精选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4、方法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科学运用现代人为资源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和素质拓展训练等体验式培训方法,以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职业定位。
以此为基础,狠抓教学实践环节的控制,不断激发与强化学生的潜能,凸显个性,健全人格,打造核心专长。
四、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课程:数据库应用、财经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政治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绩效管理(双语)、薪酬管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公司组织与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招聘与人才测评、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决策模拟、财务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军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竞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
六、学制、学分及学位
学制:四年
学分:本专业毕业不低于165学分
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十、全程教学计划表
注:1、公共选修课至少应选修满10学分。
2、职业方向课程中标有※的可以通选,至少选修满30学分。
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及门类
专业名称:文化产业管理
专业代码:110213
所属门类:艺术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具有现代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文化传播、经营管理能力,能在新闻出版、广告业、文博展演、影视传播、娱乐、网络等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文化产业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文化项目的运作、经营和管理,掌握我国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成为应用创新型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工作、生产、营销、策划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能力;
3、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文化产业运行及发展动态;
4、熟悉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良好的文化及艺术素质、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文化产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能力;
6、有较扎实的中外文化艺术史知识,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8、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文化产业管理
主要课程: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文化市场学、文化投资学、文化管理学、文化产业项目运作、文化经纪人理论与实务、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案例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经济学原理、中外文化史论、传播学概论、知识产权法学、中外艺术基础、写作基础、社会测量与统计分析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军事训练,行业社会调查,电视台综合实习,文化公司实习,素质拓展训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学制、学分及学位
学制:四年
学分:本专业毕业不低于165学分
学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九、教学时间安排表
单位:周
十、全程教学计划表
注:1、公共选修课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公布;公共选修课至少应选满6学分。
2、职业方向课程中标有※的可以通选,至少选修并达到22学分。
十一、课程学期进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