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金钱观比较共28页
中美富人截然不同的财富观
![中美富人截然不同的财富观](https://img.taocdn.com/s3/m/1cdeef0ea6c30c2259019ed5.png)
中美富人截然不同的财富观新闻来源:《人力资源》发布时间:2011-5-19 14:23:00 阅读:101 次美国人只想自己过得好中国却千方百计要比别人过得好在过去的一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件,其中股神沃伦·巴菲特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选择在中国举办了“巴比慈善晚宴”,虽然终已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很多。
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就发起了死后将一半遗产捐献给慈善事业的善举,得到众美国富翁们的响应,也实在令全世界人刮目相看,对比中国现实,更叫中国人汗颜。
可没想到这个盖茨不仅在本土大行善举,居然将善举走出国门,推向世界,还将善行善举首选到中国,这其间的玄机我不得而知,可我最关心的是盖茨他们能说服中国的富人们和美国富翁一样不做守财奴,促进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吗?相信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富豪们,知悉这个星球最有钱的人比尔·盖茨宣布退休并捐出全部财产这条消息,都会有所触动。
当然,如果让中国富豪来效仿盖茨,那可能很难。
不过,作为一个人,很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跟盖茨的差别是什么?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我们为“再穷不能穷子女”而艰苦奋斗一辈子;盖茨则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再富不能富子女”的洒脱和宽阔。
金钱固然是一种财富,但金钱过多也会是一种负担。
盖茨以前曾经多次说过,不会把自己的财富都留给子女,在他看来,留给子女最大的财富,是教他们以生存的能力而非金钱本身。
580亿美元的财富海洋也许不会给子女带来幸福,反而很可能让他们“溺死”其中。
盖茨的观点,跟视血缘、家族为生命基石的中国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将财富传之子女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虽然传统文化中也有“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劝导,也有晚清曾国藩似的不为儿孙积攒钱财的智者,当下也有比美国人在慈善和身后财产捐献上做得更彻底、更伟大的素有“中国首善”美誉的陈光标先生。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振奋和欣喜,为陈光标等人的高尚之举感到自豪和庆幸。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9c6c6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8.png)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让我们先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开始。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两人互诉心声。
中国老太太说:“我省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买了一套新房。
”而美国老太太则说:“我住了整整一辈子的房,只是临终前才还清了贷款。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
那么,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差异呢?中西方理财观念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理财方式来看,西方国家倾向于多元化投资,而中国则更注重储蓄。
其次,在时间上,西方国家着眼于未来,注重长期投资,而中国则更当下,注重短期利益。
最后,在目标上,西方国家以财务自由为核心,而中国则以稳定为主。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
历史文化方面,中国受孔孟思想影响,强调安稳、知足常乐,因此对风险较为敏感。
而西方国家则强调冒险和创新,追求更高的收益。
经济状况方面,中国过去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理财观念多受政府控制和引导。
而西方国家则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人们更注重自由和竞争。
教育背景方面,中国从小就注重灌输式教育,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而西方国家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意识。
面对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建议:1、了解自己的理财风格。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和时间规划都不同,因此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理财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2、多元化投资。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是在储蓄方面,也可以考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分散风险。
3、长期投资。
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长期投资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
因此,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
4、提高理财知识。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财知识,了解市场动态和投资风险,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5、调整理财策略。
根据自身的理财目标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理财策略,保持资产的最佳配置。
总之,理财观念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来制定合适的理财计划。
希望通过本文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取得更好的理财效果。
中美富豪不同的财富观
![中美富豪不同的财富观](https://img.taocdn.com/s3/m/23c8841af18583d04864590f.png)
在中国人们常探讨富二代的问题,甚至用中国的老话讲富不过三代。很多人认为财富的继承无法延续,特别是在中国显得更为明显。但在现实生活中,财富继承绝不是中国富人牵挂的事,任何民族都会存有这样的问题。美国的富豪不担心自己的后代会垮台么?同样担心。美国富豪中有好的例子,如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延续了六代,现在依然不衰,但也有的家族只辉煌了那么几十年,从此就销声匿迹了。在今天的美国,富豪家庭仍视下一代能否延续家庭财富为他们考量最多的问题之一。在美国的富豪家庭中,只有34%的家庭父母认为第二代已做好接班的准备,这意味着家庭财富不会被任意挥霍。
第三,美国富人捐款多,中国土豪移民多。美国富人乐于行善、赚得钱多回馈社会也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不详谈。中国富人也不乏有善心之心,但是比例不高也是事实。别以为有了钱就能睡上个好觉,据北京经济观察保报道,现在不少富人最担心的是怕均贫富,所以纷纷为自己找后路,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民海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国都是一些富人最想移民的国家,有的富人不移民也想法搞个外国绿卡,以便有个风吹草动,便可把异国他乡当故土了。
穷与富只是过渡,在人的生活中,金钱并非身外之物,只是你如何运用金钱,不要将金钱与人生的价值混为一谈这么个简单的道理。确实,美国富豪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不愿意向子女透露他们所拥有财富,而原因呢?是担心子女会因此变得懒惰。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长不大,这是一个国际现象。美国的富豪看孩子跟穷人家父母对孩子的看法的确有两样,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富人的孩子呢,在老爸看来就得晚当家。20多岁的富二代想当家基本没门,30浪当岁还凑活,更多的富豪则寄望子女在35岁以后慢慢地管理老爸的财产基业。
中国土豪纳税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资料不太全,只能凑合着对比。早前中国有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占总人口约20%的富裕人口上缴的个人所得税还不到全国个人所得税收人的10%。这说明,富人虽然拥有财富多,却不是缴税的大户,相反在中国实际承担个人所得税税负的是广大的工薪阶层。想想看,这是否有点不对劲。说也奇怪,中国富人缴税不多,但富人却能把中国荣升到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中国富人出手之豪放现在全世界闻名,啥贵买什么,啥名牌买什么,但对待自己国家却可谓吝啬的不得了,否则普通老百姓就不用缴那么多税了。
中美金钱观
![中美金钱观](https://img.taocdn.com/s3/m/d57add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e.png)
中美金钱观
摘要:
1.中美金钱观的差异
2.中美金钱观的影响因素
3.中美金钱观的影响
正文:
中美金钱观是两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金钱的看法和态度。
中美金钱观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中美金钱观的差异源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信仰。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而美国文化强调的是个人主义。
这种差异体现在金钱观上,便表现为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和亲情,会将金钱用于家庭和亲人身上;而美国人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会将金钱用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上。
其次,中美金钱观的差异也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农业文明,这使得中国人对于金钱有着保守的态度,强调节俭和储蓄;而美国则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中包含了冒险和创新的精神,这使得美国人对于金钱有着积极的态度,乐于投资和消费。
中美金钱观的差异对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人来说,金钱是一种保障和安全感的象征,因此,他们会努力工作,积累财富,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金钱是一种实现自我和追求幸福的手段,因此,他们会将金钱用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总的来说,中美金钱观的差异源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
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ppt课件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1a90b619e8b8f67c1cb9fc.png)
结论:
东亚人看到的是一片森林,而美国人看到的是 一些树木 美国人关注的是突出的物体和明显的差异 亚洲人习惯全面地看问题,注意的是物质与意 识之间的关系
2121
二、中西价值观差异的原因
1.历史文化原因 两种价值观产生的历史时期也不相同 两种价值观产生的文化渊源不同 2.不同的环境因素 3.不同的经济政治原因 两种相互对立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即资本主义经
中西方文化差异
11
22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formed the Chinese religious systems 中国 儒释道(即:儒 家 佛家 道家)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n in west is Christian 西方 基督教
2323
(一)价值观核心之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 主义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理念:重集体轻个 人
西方价值理念基础:以个人为本位,强调 个人大于集体,在两者关系中,个人高于一切
2424
(二)价值观目标之差异:道义与功利 中国人往往以道义为重,将个人荣辱得失
放在次位,为了保全道义,必须压抑个体 的自然欲求、功利欲望 西方人的价值目标是重功利,追求个人幸 福,重视道德的功利性,把道德作为实现 利益的工具,即道德只是手段,利益才是 目的
他们向被试展示了一副鱼在水底游动的电脑图片, 要求他们在看后对所看到的画面进行描述,结果,大多数 美国人只描述了图片上最大的物体大鱼,而中国人和日本 人则描述了超过70%的图片内容,包括河床、鱼和植被, 并详细了描述了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发表了两段表面上很对立的陈词,然后询 问被试更相信哪一段陈词,多数美国人对其中一段陈词加 以肯定,同时否定另外一段陈词,而中国人却在努力寻找 一个中间位置,使两段陈词都具有正确性。
《中西财政学比较》PPT课件
![《中西财政学比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fea68458fafab068dc02cf.png)
2021/7/11
47
一、凯恩斯的财政学说
因为人们心理消费倾向使消费数量及 其增长幅度总是低于收入的数量及其
增长幅度,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人们对投资未来的收益预期信心不足, 同时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和货币数量变 动引起利率提高的情况下,导致投资
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
就业不充分
2021/7/11
35
一(一、)凯凯恩斯恩的干斯预经的济理财论 政学说
• 极力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活动,调节总需求,实现充分就 业,拜托经济危机的困境
25
5、马尔有效萨需斯求一:的愿人财望们的的政购购理买买能愿论望力和实现这
自由竞争制度存在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 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部分产品滞销积压,社会商品总
价值 不能实现,这是就会引起经济危机 • 为了防止经济危机,自然要增加有效需求
2021/7/11
26
5、马尔萨斯的财政理论
2021/7/11
41
一、凯恩斯的财政学说
(4)但是,以上基本假设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 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它需要 的是高消费倾向,以刺激有效需求。
(5)所以,需要重新分配所得,提高消费倾向
(6)故,国家必须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 他方法,指导消费倾向
2021/7/11
增发通货
举债
举债对经济社会的震动最小,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 办法
2021/7/11
44
一、凯恩斯的财政学说
2021/7/11
45
一、凯恩斯的财政学说
(三)凯恩斯的财政支出理论
国家干预经济有两个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更为重要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d78eb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b.png)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引言理财观念是指个人或团体对于财务管理和投资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中西方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其理财观念也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理财观念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和原因,并分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1.1理财目标差异理财目标是个人或家庭为实现特定生活目标而制定的财务计划。
在中西方文化中,这一目标存在显著差异。
在我国,人们普遍追求稳定和长期收益,注重家庭的长远发展。
这种观念体现在理财目标上,就是重视储蓄和投资,以保障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安全。
而在西方社会,个人更注重短期收益和享受生活。
他们倾向于将理财目标定位于实现个人财富的最大化,从而保障自己的生活品质。
1.2投资偏好差异投资偏好是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倾向的类型和方式。
受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西方投资者在投资偏好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更偏好于投资房地产、股票等实物资产,认为这些投资相对稳定且有保值增值空间。
这种偏好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土地的尊重和对家庭财产的重视。
而西方社会更倾向于金融市场投资,如股票、债券、期货等。
这源于西方文化中对个人财富的追求和风险投资的认可。
1.3风险态度差异在面对金融风险时,中西方投资者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普遍较为保守,更倾向于选择稳健保守型投资方式。
这种风险规避的观念源于我国文化中对稳定的追求。
而西方社会更倾向于冒险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更容易接受投资风险。
这种冒险精神源于西方文化中对个人自由和追求财富的认同。
1.4理财知识差异在理财知识方面,中西方社会存在一定差距。
西方社会的人们更注重理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于金融市场和投资工具的了解更深入。
相比之下,尽管我国近年来理财观念逐渐普及,但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人对于理财知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二、中西方理财观念差异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2.1文化因素:深度剖析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理财观念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39c993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d.png)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二、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2.1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起源和演变2.2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相似和不同点2.3 影响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因素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特点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对中国的意义和作用四、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4.1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特点4.2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起源和演变4.3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和限制五、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的启示5.1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的现实意义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取向选择5.3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的展望和建议六、结语6.1 研究成果总结6.2 论文创新点6.3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每一种文化、每一种社会体制、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
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是当前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比较,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特点,并探讨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以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比和融合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1.1 背景介绍“文化决定一切”,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比较研究,早已引起许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框架,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分别归入为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开启了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研究的先河。
当代,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越来越频繁。
中西方社会的差异和共性引发了人们对于价值观的关注,深入研究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比较,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好地发挥各个文化优势,进一步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2563f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9.png)
培养风险意识:认识到理财投资的风险,掌握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避免盲 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增强金融素养:提高金融知识水平,了解金融市场和产品,掌握投资理财的基 本技巧和方法。
提高个人理财能力
了解西方理财观念:研究和学习西方的理财观念,了解其核心理念和原则。
增强金融素养:通过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对理财产品的认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制定理财计划:根据个人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理财计划,实现资产保值 增值。
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降低资产波动,提高理财收益的稳定性。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了解各类投资品种的风险和收益特点,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等。 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合理配置各类投资品种的比例。 定期审视投资组合的表现,适时调整投资策略,以保持投资组合的稳健性。 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降低市场波动和政策风险。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理财观念的交融表现为相互借鉴和学习,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财观念。
这种新的理财观念既注重个人财务自由和长期规划,也注重家庭财富的传承和短期收益,同 时也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中西方理财观念融合的必要性
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方理财观念的融合成为必 然,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中国理财观念的起源
儒家思想:强调 家庭和国家的利 益高于个人利益, 倡导节俭和储蓄
道家思想:主张 无为而治,强调 自然法则和平衡, 提倡简单、自然
的生活方式
法家思想:重视法 律和制度的作用, 认为财富是权力的 基础,提倡通过努 力工作和创造财富 来获得社会地位和
金钱观
![金钱观](https://img.taocdn.com/s3/m/9509164477232f60ddcca173.png)
另一方面,中国人要么视金钱为粪土,自视清高;要么一味挥 霍,认为有钱万能,或为追逐它而不择手段:无论什么地方, 都是需要钱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了钱万事都是可能的. 人们发现:生活越来越受到金钱的制约。 “多挣钱”几乎成了 这个时代人们的口号。
• People's values about money is very carefully, when Conduct financial transactions, the Chinese count clearly on face to face. Chinese investment, regardless of how much was sure, will not spot closed. Chinese people also hate debt. When Chinese people borrow money, usually do not need guarantee, because the Chinese have good reputation. Like to save money has become a part of Chinese life, when they have money,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save.
中国文人认为钱财罪恶有九: 1导致贪婪 2只考虑自己 3违反法律 4对朋友傲慢 5自吹 6吝啬 7攀比财富; 8铺张浪费; 9不务正业。
• Americans concern about money, they think that money is the ability, success, symbol of strength; but for the earning that from their daily lives, the money spent on specific, they are actually did not care. Americans do not like earned money that accumulated, they like consumption, excessive consumption, consumer lending. Americans realize that life is more than having things. As well,they realize that happiness can't be bought, but it can be shared.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f8bde29915f804d2b16c14e.png)
【摘要】理财,顾名思义就是财富管理,很多人将理财与投资混为一谈。
其实理财就是人生规划,包括职业规划、子女规划、保障规划、投资规划、现金(流动性)规划、税收规划、遗产规划。
投资规划只是其中一部分。
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下,理财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
中国人正在以世界领先的速度致富,中国老百姓的理财服务需求日益增强,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标志着中国人已进入理财时代。
据统计,中国先富起来的人现已拥有约1.44万亿美元的资产。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7万亿元。
据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城市的调查,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0%的个人需要理财服务。
在我国一些富裕地区,个人业务甚至超过了公司业务,成为一个非常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很明显,老百姓的财富开始在积累,他们开始要去处理相对闲置的资金。
加之预计中国在10年之后,整个社会将趋于老龄化,所以不难想象在现阶段,人们就要开始购置房屋,购买保险、债券、基金等,为以后养老做好准备,自然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就提高了。
西方家庭理财的三个法则一位知名瑞士商业银行理财规划师,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归纳了以下几点理财点金术法则。
4321法则:即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用,10%用于购买保险。
72法则:本金增长一倍所需时间(年)=72÷年报酬率(%)。
举例来讲,如果你在银行存10万元,年利率2%,每年利滚利,要多少年才可以使本金增加一倍变成20万元呢?答案是36年(=72÷2%)。
80法则:在你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应该占多少比例呢?根据80法则,股票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80-年龄)%。
举例来讲,如果你目前30岁,股票投资应该占投资总额的50%。
国内理财注意控制风险上述西方的理财法则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及中国投资者的需求呢?其实不一定完全适用。
面对中国市场上众多的投资产品,理财者应该怎样进行挑选呢?首先要全面地认识风险。
中国与西欧政府理财观的比较
![中国与西欧政府理财观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15d0e8bdd88d0d233d46ad0.png)
中国与西欧政府理财观的比较摘要:“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这两种不同理财观在中西财政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量入为出”原则在我国封建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量出为入”原则是西欧国家封建时期和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理财的不变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成为近年来争论的热点。
为此本文从两种原则在中西方发展出发,阐述我国对两种理财观的抉择。
关键词:量入为出;量出为入;理财观中图分类号:F81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007-01在我国,“量入为出”一向被奉为财政格言,“量出为入”则处于受贬地位。
而在西欧国家,“量出为人”贯穿发展各个时期,是政府重要的理财观。
笔者认为,“量入为出”与非商品经济相联系,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过渡到“量出为入”更可取。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财政活动中往往两种理财原则并存,本文将两种政府理财观区分,是为分析简明而进行的理论抽象。
一、我国“量入为出”原则“量入为出”是指按照国家实际情况确定政府收入,根据收入安排支出计划,即挣多少花多少,不造成财政紧张。
1.封建时期一方面,封建时期政府收入以实物地租为主,对财政支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形成约束。
在时间上,农业生产自然周期决定财政收入入库时间,财政收入时间又制约财政支出的规划和使用时间,故“量入为出”的逻辑就产生了。
在数量上,农业收入是主要收入,农业创造和积累财富的速度缓慢,农业经营普遍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使政府支配收入缺乏增长弹性,财政支出难大量增长。
另一方面,小农经济下,脆弱分散的农民需要一个强势集权的政府以进行农业生产所须的公共设施的修建,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常使政府职能边界不清,财政支出难有明确数量界限。
自秦以来我国就建立起高度集权政权,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封建国家的财政支出,要支付军费、行政费、祭祀费等,还要负担恣意的皇室支出,财政需求难以限制,为达到收支合理,只能“量入为出”。
中西方金钱观比较
![中西方金钱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c8dc89fdaef5ef7ba0d3c8f.png)
中国文人认为钱财 罪恶有九: 1导致贪婪 2只考虑自己 3违反法律 4对朋友傲慢 5自吹 6吝啬 7攀比财富; 8铺张浪费; 9不务正业。
American concern about money, they think that money is the ability, success, symbol of strength; but for the earning that from their daily lives, the money spent on specific, they are actually did not care. Americans do not like earned money that accumulated, they like consumption, excessive consumption, consumer lending. Americans realize that life is more than having things. As well.,they realize that happiness can't be bought, but it can be share。
中国人的金钱观:保守。中国人重存钱,西方人重花钱。中国 人讲节约,西方人讲消费。中国人习惯花过去的钱,西方人习 惯花未来的钱。这充分反映了中西方理财文化所存在的深刻差 异。
我辛辛苦苦一辈子, 好不容易才住上一套 好房子,瘾都没过足, 就上这里来了。
我年轻时就住上 好房子了,不过 到这里来之前, 才把最后一期银 行按揭的贷款还 了。
The Marxism think of money as material wealth, is created by human beings, and to the service of humanity, the human should be the master of money, not the slave of money. People live on their own labor to create wealth, access to property. Mon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modity exchange process, bu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 more valuable things.
中外金钱观之比较
![中外金钱观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b05a42267ec102de2bd8974.png)
中外金钱观之比较【摘要】金钱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有人歌颂它,有人唾弃他,人们依赖它又容易被它诱惑。
各国的文化中都有关于金钱的论述和观点,本文介绍比较了中外有代表性的金钱观。
【关键词】中外;金钱观;比较金钱观是人们对待金钱的看法和行为,包括人们如何认识金钱和对待金钱。
人们赋予金钱极为丰富的意义,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心理变量,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取舍。
金钱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形态等的发展而变化。
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中,金钱观都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代表性的金钱观包括中国传统义利观、基督教的金钱观、犹太人的金钱观。
一、中国传统义利观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直存在的义利之辩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普遍的金钱观。
关于义与利的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义大于利的重义轻利观。
儒家思想中的“义”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利”指的是物质利益。
对义与利的关系,儒家的基本立场是重义轻利,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看来,道德追求高于物质利益,但是他也没有完全排斥利益,在《论语·述而》中“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孔子肯定了追求物质和荣华是人的正常欲望,主张谋求物质利益必须符合道德的标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汉代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了儒家义利观,指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此后,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经济伦理最重要的准则。
第二种是宋代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提出了“功利”的观点。
他们在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基础上,认为“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注重事功,反对空谈义理。
功利的观点肯定私欲的合理性,义利具体化为国计民生,具有深刻的价值。
但至明清时期,有了纳捐制度,使金钱成为开启仕途之门的钥匙,功利观点就异化为拜金主义了。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ppt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d7b62ef7ec4afe04a1df70.png)
本讲主要内容:
一、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表现(重点) 核心,目标,维护,实现,以及其他差异 二、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的原因 历史文化、环境因素、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一) 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二) 中国传统价值观对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44
满足,但往往只看到物质需要,而忽视精神追 求,容易产生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 ③ 强调个人、崇尚竞争,而导致“大鱼吃小 鱼”“小鱼吃虾米”的恶性竞争
3030
(二)中国传统价值观对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1、中国传统价值观积极因素
① 仁爱、仁义原则 ② 贵和和谐原则 ③ 刚健有为原则
3131
中:宗法等级制度 重人情 重关系 西:认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西方人以个人主
义为基础的功利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法 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 权利。 重理性,重独立
1111
其他差异表现
1.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 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强调“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
幼有等,贫富有度”;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 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 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 2.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 在西方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平等。 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父母与子女是依赖与被依赖 的关系,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
1、西方价值观的积极效应
①唤醒了中国人的个体意识,增加了竞争意识 ②诱发了中国的求利动机,开始形成注重实效、务
实的作风 ③使中国不断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增强了中国人的法制观念,改变传统的人治,追
求政治上的民主
2929
2、西方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①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 ② 功利主义注重行为的结果是否对主体需要进行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7eefc4569eae009581bece0.png)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姓名:涂若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杨世忠;汪平20040301内容提要理财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财务事项和财务行为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对理财行为起着指导作用。
理财观念决定着企业的理财行为,理财行为又决定着企业价值。
在理财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民族文化传承、社会经济环境与生活模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理财观念滋生于不同的土壤,它们存在着基本的相似之处,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它们相互借鉴、融合,在价值分析与价值实现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共同的发展。
本文采取了规范性的研究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异同之处及其在现代的协同发展展开了系统性的论述。
旨在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指出今日身处国际竞争之中的中国所应倡导的理财观念,即战略性的理财观念、开放性的理财观念、竞争加合作的理财观念。
小观念常常是大企业成长的种子。
技术创新与经营创新都来自于观念的突破。
正如叔本华所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发现被人没有发现之处,而在于想到人人都已经发现但却没有思考之处。
世界在日新月异地演进,新的商业领域不断被开拓。
竞争的激烈化使得企业不断的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观念的转变是~个创造性的过程,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过程以及对未来的自适性调整。
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首先需要的便是诚信的理财态度、开放性的学习氛围、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对竞合关系的精确把握。
【关键词】理财观念企业价值战略AbstractFinancialconceptreferstothebasicideasshapedinfinancialactivities.Thecorporatevalueofenterpriseisdecidedbyitsfinancialoperation,whichisinrumdecidedbyitsfinancialconcept.Culturebackground,econon面cenvironment,togetherwithlivingstyleofanationhaveprofoundinfluenceovertheshapingofitsfinancialconcept.Thefinanacialconceptineasterncountriesandwesterncountriesseeeyetoeyewitheachotherintheirbasicvalues.However,theyhavenotabledifference.Inthegrowthofmodemeconomy,theyborrowideasfromeachotherandseeshareddevelopmentinvalueanalysisandvaluecreation.Inthisarticle,theauthorpointsoutthevaluesshouldbeestablishedinChinaafteritsentryintoWTO.Say,strategicideas,openness,andcorporation—basedcompetition.Theanalysisisbasedontheresearchofpioneersinthegivenfieldandiscarriedoutinanormativeway.Advancedfinancialconceptisbelievedtobetheseedofgreatenterprise.Innovationsintechnologyandbusinessoperationrootingreatideas.Thegimmickhereisnottofindoutthoseneverbefoundout,buttogetnewthingsoutofthoseanybodycouldhaveknown.Inafastmovingsociety,newbusinessareasspringuponadailybasis.Enterprisesareforcedtoseeknewdevelopment.Thechangeinideasisacreationprocess,whichgoeshandinhandwiththecorevaluedevelopmentandself-adjustmentinallbusinessareas.Honesty,anopenmindtogetherwithfareyesightarethekeytosuccess.【KeywordslFinancialconcept,Corporatevalue,Strategyt,X.621395独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