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C/N比:所谓C/N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它具备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且其间比例合适。
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指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化学物。
发酵: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中间代谢物的低效产能反应。
抗生素: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在很低浓度下就能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或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2.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 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病毒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研究技术。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细胞微生物学。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及医用微生物。
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这个微小却又充满神秘和力量的世界,对于我们的生活、健康、环境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微生物学的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
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多个类群。
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其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则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等。
酵母菌常用于发酵工业,而霉菌可以产生多种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青霉素。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多样的运动方式。
藻类则是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等特点。
由于体积微小,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它们能够快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而且,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盐等,同时也容易发生变异,这为微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能力。
三、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碳源是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碳架来源,如糖类、脂肪和有机酸等。
氮源则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有机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氮源如铵盐、硝酸盐等。
能源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光能和化学能是常见的能源形式。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矿物质元素,调节细胞渗透压和pH 值。
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
四、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通过测定细胞数量或细胞重量来衡量。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 构造和功能
原核生物 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nuclear region)的裸露 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根据外表特征分为 6 大类——三菌三体 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第一节 细菌(Bacteria) 定义: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 0.5um、长度 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 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一)形态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及螺旋状 1)球菌(coccus)及其排列状态 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以典型的二分裂殖方式繁殖,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常保持一定的空间
细胞壁结构 厚度 肽聚糖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外膜 脂蛋白 脂多糖 革蓝氏阳性菌 厚,15—50nm 多,占胞壁干重 30-95% 一般无(<2%) 革蓝氏阴性菌 薄,10—15nm 少,占胞壁干重 5-20%左右 多,约 20%
(2)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许多病原菌,如炭疽病菌(1877)、结核杆菌(1882) 、 链球菌(1882)、霍乱球菌(1883)等; (3)提出了柯赫法则(1884)。 1905 年,科赫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肺结核研究方面的贡献。 1982 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纪念科赫发现肺结核病原菌一百周年。 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 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 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中,出现特有症状; 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 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 此后它仍然与 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4,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发展期)(1897 年~1953 年) 进展: 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研究的时代, 各学科相互渗透; 形成了许多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 如抗生素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等;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开展寻找微生物的 有益代谢产物,出现了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淘金热”;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 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突飞猛进。 1897 年,布赫纳(Buchner) 研究磨碎了的酵母菌的发酵作用,用无细胞酵母汁发酵葡萄糖得 到酒精,因而把生命活动和酶的化学紧密联系起来。 897 年,德国人布赫纳(E. Büchner)用酵母菌无细胞滤液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建立了现 代酶学、开创了微生物生物化学研究的新时代。 在该期,俄国人维诺格拉斯基(Winogradsky)发现了铁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菌等化能自 养菌;第一次从土壤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巴氏德梭菌等);开辟了研究微生物生态和微生 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作用等重要课题,奠定了土壤微生物学的基础。(土壤微生物学) 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成功地从豆科根瘤中分离出根瘤菌,揭示了共生固 氮现象等;后来,又分离和发现了好氧的固氮细菌。(土壤微生物学) 1892 年,伊万诺夫斯基(IVanowsky)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 1929 年, 英国细菌学家 Fleming 发现了青霉菌产生抑菌物质—青霉素, 为疾病的化学治疗开 辟了新的途径。促使科学家们纷纷从微生物中寻找这类抗生物质。 他在进行葡萄球菌的培养过程中发现, 污染有青霉菌菌落的周围完全不长葡萄球菌, 进一步 的研究发现,这种抑菌物质存在于青霉菌的发酵液中,称为青霉素。 1944 年,美国土壤微生物学家 Waksman 等找到了由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随后相继找到了 氯霉素、地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数百种抗生素,这些工作促使抗生素的研究从筛选到提 纯全面展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抗生素工业系统。 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是微生物学发展迅速的时期,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 许多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如抗生素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等。 5,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1953-至今) 1953 年~现在。从 Watson 和 Crick (1953.4.25.)在英国的《自然》上发表 DNA 结构的双 螺旋模型起,整个生命科学就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阶段。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1微生物复习整理材料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经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落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举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经过EMP途径生产乙醇别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
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举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降与菌苔菌降,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具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降。
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降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普通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办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普通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柔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温柔噬菌体,有点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别增殖,也别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柔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挑选性培养基与鉴不培养基挑选性培养基,是依照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别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别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
利用这种培养基能够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不培养基,是依照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一般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经过培养后的显群反应区不别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延续培养与分批培养延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别断补充新奇营养物质,并别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算是延续培养法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奇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docx
精品文档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 4 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 1 )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 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369 um 。
1m=10 mm=10um=10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 ,宽0.5um 。
最小到最大: 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成分肽聚糖,磷酸壁肽聚糖,脂多糖肽聚糖层数,壁厚度20, 20~80nm2~3 , 10~15nm外膜无有周质空间窄宽孔蛋白无有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绪论1、根据结构、组成等特点可将微生物分成哪些类型,简述各型微生物的特点。
答:根据结构、组成等特点可将微生物分成三类:⑴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细胞形态和结构,由单一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
⑵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不成熟,没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完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属于此类。
⑶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完善的细胞器,真菌属于此类。
2、简述微生物学的含义。
答: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代谢、遗传变异及其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3、简述医学微生物学的含义。
答: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防治原则等内容的学科。
4、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答:⑴有利方面;①正常菌群;②参与物质循环;③在工农业中的应用;④在医学、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⑵有害方面:①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人类、动植物疾病;②造成食物、药物等变质、损坏;③危害工农业生产。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比较革兰阳性细菌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及其特点。
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有哪些?答: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有:⑴细胞表面结构:①荚膜;②粘附因子(普通菌毛,壁磷壁酸);⑵内毒素脂多糖;⑶毒力相关基因。
3、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答:①荚膜;②鞭毛;③菌毛;④芽胞4、简述革兰染色法定义、方法及其意义。
答:⑴定义:革兰染色法是丹麦细菌学家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细菌鉴别染色方法。
⑵方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
⑶意义:①鉴别细菌;②指导选择药物;③了解细菌的致病特性。
5、何谓质粒?有哪些特性?答: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
质粒的基本特性:①游离于染色体外,也可整合在宿主菌核质DNA上;②可获得与丢失;③可自行复制;④影响宿主菌遗传性状。
微生物复习资料(精简版)
微生物复习资料绪论复习要点1、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三位科学家的称号,以及三人的贡献分别是什么?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3、微生物的利与弊,与人类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上的?第一章复习要点1、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特殊构造(鞭毛、芽孢)。
2、菌落的概念,细菌繁殖方式、菌落的特点。
3、放线菌的定义、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放线菌的利与弊。
第二章复习要点1、酵母菌的定义、细胞壁、菌落特征2、酵母菌的三种类型3、霉菌的定义、三类菌丝(营养/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的定义、以及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化结构4、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的结构、繁殖方式的异同点5、蕈菌的定义和繁殖方式第三章复习要点1、病毒的定义、结构、成分2、常见的群体形态的定义,噬菌斑、病斑、包涵体、枯斑、空斑等3、病毒的独特繁殖方式4、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的定义、时期、重要参数5、烈性噬菌体的侵染循环第四章复习要点1、六大营养要素2、培养基的配方,要清楚每种药剂是作为六大营养要素的哪一种3、培养基的分类,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抑制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等定义4、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异同点5、四大营养类型的定义第五章复习要点1、发酵、光合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等定义2、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脱氢途径有哪些?3、生物固氮类型有哪些?4、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电子受体是什么?其能量来源是什么?常见的化能自养微生物有哪些类型?第六章复习要点1、测定生长量繁殖数的方法,重点掌握血球计数板技术法和平板菌落技术法(稀释平板法)两种方法的定义、原理、操作步骤、计算公式、报告方式。
其中稀释平板法,除了用于计数,还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用特定的培养基或限制性的培养条件可用于目的微生物的筛选。
2、细菌的生长曲线的定义、四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3、单批培养、同步培养、连续培养、高密度培养的定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华连续培养的定义。
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
1、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核质等各类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仅某些细菌具有,为其特殊结构。
3、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者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又称细菌L型。
4、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5、根据功能不一致,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类。
6、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者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之芽孢。
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G+菌。
7、革兰氏染色:原理:(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而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少,脂质含量多,乙醇易渗入。
(2)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低(pI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I4~5),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且不易脱色。
(3)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与碘牢固地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内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吸附染料量少,形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乙醇脱色。
方法:(1)初染:将结晶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加卢戈碘液作用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摇动玻片数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酒精无色为止(约3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8、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与碳源的不一致,将细菌分为自养菌与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9、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务必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之生长因子。
10、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的方式有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系统。
12药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题型:一、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二、单项选择题(22题,每题1分,共22分)三、匹配题(8题,每题1分,共8分)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五、简答题(5题或6题,共35分)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指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一类微小生物的统称。
2.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革兰阳性菌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只能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维持生长。
3.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
4.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黏度极大的胶状物质。
5.鞭毛:指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
6.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7.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8.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9.培养基: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0.选择性培养基:指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
11.鉴别性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12.呼吸: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ATP形式的能量的一种生物氧化。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版(含答案)
微⽣物学复习要点整理版(含答案)微⽣物学复习要点1.微⽣物的五⼤共性?(1)体积⼩,⾯积⼤(2)吸收多,转换快(3)⽣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种类多 2.细菌常见的⼏种形状?基本上形态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少数形态:丝状、三⾓形、⽅形和圆盘形⾃然界中各种形状细菌数量⽐较:杆菌〉球菌〉螺旋型菌>其他型细菌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胞的形状②保护作⽤(使细胞免受外⼒损伤,阻挡有害物质进⼊细胞)③细胞⽣长、分裂和鞭⽑运动必需④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4. G+、G-细胞壁成分、结构的区别?⑴⾰兰⽒阳性细菌:肽聚糖,磷壁酸①厚度⼤(20-80nm),化学成分简单,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组成②肽聚糖 :肽聚糖=短肽链+聚糖链(肽聚糖为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聚糖: N -⼄酰葡萄糖胺(G) 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成长链⾻架a.青霉素抑制四肽侧链和⽢氨酸五肽桥之间的连接N -⼄酰胞壁酸(M) b 溶菌酶识别、⽔解位点β-1,4-糖苷键多肽:四肽尾(四肽侧链)(L-Ala-D-Glu-L-Lys-D-Ala) 肽桥: (变化较⼤,最常见的是⽢氨酸五肽-(Gly)5- )肽聚糖多种类变化的原因是肽桥的不同。
③磷壁酸:特有的化学成分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油磷壁酸和核糖醇磷壁类型: 壁磷壁酸与肽聚糖分⼦以酯键共价结合,带有负电荷(羟基)与肽聚糖相连(壁磷壁酸)膜磷壁酸由⽢油磷酸链分⼦与细胞膜上的磷脂进⾏共价结合与细胞膜相连(膜磷壁酸或者脂磷壁酸)⑵⾰兰⽒阴性细菌:肽聚糖,脂多糖,磷脂,脂蛋⽩①厚度:⽐G+细菌薄,分内壁层和外壁层内壁层: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外壁层:外层-脂多糖:类脂A,核⼼多糖,O-特异侧链,中间层-磷脂,内层-脂蛋⽩②肽聚糖单体与G +菌基本相同不同点如下:a.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 ,⽽是m-DAP (内消旋⼆氨基庚⼆酸)四肽侧链四肽侧链肽桥→←四肽侧链肽键??→←M M G -1,4-→←糖苷键βb.没有特殊的肽桥。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 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盛,繁殖快适应强,宜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一、名词解释1.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1. 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一、简答题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2. 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
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肽聚糖含量较少,脂质含量较高,用乙醇脱色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提取至细胞外而使菌体变成无色;用番红复染后,革兰氏阴性细菌被染成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保持深紫色(结晶紫着色能力强于番红)。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全部重点考试必备资料
绪论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2、巴斯德:微生物奠基人3、科赫:细菌学奠基人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1、细菌的形态: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
2、细菌细胞的模式结构3、溶菌酶:广泛分布于卵清、人泪和鼻涕以及部分细菌和噬菌体中。
β-1,4-糖苷键很容易被它水解,从而导致细菌因细胞壁肽聚糖的裂解而死亡。
4、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苷醇磷酸。
主要生理功能: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 、Ca2+ 等两价阳离子,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贮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④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⑤赋予G+ 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⑥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5、外膜:G- 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实验室中形成彻底除尽:原生质体6、缺壁细菌人工方法去壁部分去除:球状体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7、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8、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爆过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维持生长。
G+ 细胞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9、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 细菌外膜层)的球形原生质体。
10、枝原体: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11、E.coli细菌的细胞膜:主要含磷脂酰乙醇胺,还含少量磷脂酰甘油和罕见的二磷脂酰甘油成分。
而非极性尾则由长链脂肪酸通过酯键连接在甘油分子的C1和C2位上组成,其链长与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异,通常生长温度要求较高的种,其饱和度就越高,反之则低。
微生物复习大纲 (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及其五大共性二、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一、细菌细菌的形态:与人类关系密切菌的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结构、杀菌物质的作用机理细菌的特殊结构:生理功能及观察方法。
二、放线菌个体形态、繁殖方式、群体特征、应用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各有哪些类别三、酵母形态构造、繁殖方式、生活史、应用四、霉菌1、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2、高等真菌简介五、噬菌体形态构造、繁殖方式、溶源菌、噬菌体的防治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一、营养、营养物质、生长因子二、营养类型:名称、举例三、运输方式:概念、举例四、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各类培养基名称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生长测定、生长规律二、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1.物理因素:温度的作用机理、嗜热菌与嗜冷菌的差别2.化学3.生物4灭菌方法:常用物品的一般灭菌方法三、微生物的培养法1.好氧法2.厌氧法:好氧菌与厌氧菌的区别3.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同步培养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一、能量代谢、化能异养菌产能方式、化能自养菌产能方式二、微生物的发酵类型:菌、产物(次生代谢产物);三、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一、物质基础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接合、转导、转化、转染四、原生质体融合五、基因工程六、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方法;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第六章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一、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二、抗生素定义、分类三、主要抗生素生产菌四、抗生素的作用机理题型及成绩分布:一.选择题(共10分)二.填空题(共10分)三.分析判断题(共10分)四.名词解释(共30分)五.问答题(共40分)附:《微生物学》复习样题(答案后面的数字为教材中答案所在页码)一、单项选择题1、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D108A.抗性B.裂解C.再次溶源化D.免疫性2、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它们是:D36-73A.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B.细菌、放细菌、蓝细菌、粘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C.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D.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
微生物
非细胞型(病毒) 原核微生物
细胞型
古生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Hale Waihona Puke 真核微生物(Eukarya)
又称真细菌真(Eu菌ba(c酵ter母ia),、包霉括菌:普、通蕈细菌菌等、)、放
线菌、蓝细菌、支单原细体胞、藻立类克、次氏体和衣原
体等
原生动物等
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 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 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 G-细胞壁,由于肽聚糖含量小,网孔大,又由于被乙醇脱 水(脂)后,网孔进一步增大,所以在脱色时,结晶紫和 碘的复合物被有机溶剂所提取,故只能显示后来的沙黄番 红的颜色。
缺壁细菌
实验室或宿 缺壁突变---L型细菌
主体内形成
基本去尽---原生质体
缺壁 细菌
人工去壁
(G+)
部分去除---球状体
(G-)
革兰氏染色法
1. 初染:先用结晶紫染液染色; 2. 媒染:再加媒染剂--碘液处理,使菌体着色; 3. 脱色:然后用乙醇脱色; 4. 复染:最后用复染液(沙黄或番红)复染。 ❖ 显微镜下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常
以G-表示),呈深紫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细 菌(常以G+表示)。
革兰氏染色机理
微生物学在“生物学世纪”中的发展趋势
1. 向纵深方向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发展; 2. 一批新的学科在形成; 3.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形成新的边缘学科; 4. 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学应用; 5. 向着复合生态系统和宏观范围拓宽;
尽管如此,我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开发远远不够,利用的 微生物不超过1%等。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1.试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区别。
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条件有哪些?(1)适宜的营养物质(2)适宜的氢离子浓度(pH)(3)适宜的温度(4)适宜的气体条件(5)适宜的渗透压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何实际意义?(1)热原质: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内发热反应,本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 耐高温,高温蒸汽灭菌不被破坏,需干烤及特殊石棉滤板去除。
(2)毒素与侵袭性酶:保护细菌,促进其扩散,导致机体病理损伤(3)色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用于鉴别细菌(4)抗生素: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5)细菌素:可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6)维生素:为机体提供营养。
4.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分哪几期?各期有何特点?(1)迟缓期:细菌处于适应准备状态繁殖极少。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
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呈典型的生物学性状,最佳药敏试验时期。
(3)稳定期: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
可用于观察细菌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4)衰亡期:此期细菌总数急剧下降,形态难以辨认。
5.试述紫外线杀菌作用原理,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
(1)原理;紫外线(200-300nm)的波长,尤其是265-266nm的波长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致使其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发生二聚体结合,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从而抑制其蛋白质的合成。
(2)特点:穿透力弱(3)适用范围: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6.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有哪些?(1)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某些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黏附素: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繁殖。
2)荚膜: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繁殖。
3)侵袭性物质(侵袭素和侵袭性酶类):感染过程中有助于病原菌在体内扩散。
4)细菌生物被膜: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及抵抗杀伤作用。
(2)细菌毒素1)外毒素:主要由G+菌和少数G-菌产生,引发机体特定组织的病理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疏水蛋白质。
卫星病毒:
指依赖于与其共同侵染寄主细胞的辅助病毒进行繁殖
的核酸分子,其核酸序列与辅助病毒基因组没有明显的同
源性。卫星的核酸分子如含有编码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
并能包裹成形态学和血清学与辅助病毒不同的颗粒,则称
卫星病毒(Satellite virus)。
c.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主要类群:硫氧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铁细菌
d.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主要类群:原生生物、真菌、大多数非光合作用的细菌
营养类型
(ps: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断裂为孢子,成为分生孢子)
在固体培养基上,放线菌菌落常具有土腥味;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周围有放射丝状菌丝。
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有一层色彩鲜艳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难挑取,菌落正反颜色不一样,菌落边缘常呈放射状。
第四章真菌
一、简答题
1.简述真菌的无性繁殖以及无性孢子的类型。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生长规律:
(1)潜伏期
(2)裂解期
(3)平稳期
裂解量
=每个被感染细菌释放的噬菌体颗粒的平均数目
=平稳期平均噬菌斑数/潜伏期平均噬菌斑数
4.亚病毒可分为哪三个类群?各有什么特点?
类病毒: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特点:
拟病毒: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盛,繁殖快
适应强,宜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包膜、刺突(非基本构造):类脂或脂蛋白构成
2.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简述溶原性细菌的特征。
定义: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
主的核酸染色体组上,并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
而进行复制,一般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或溶源噬菌体。
前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的核酸染色体组上的噬菌体。
d.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
3.简述真菌菌落的特点。
与细菌菌落相似,但较大且厚;菌落圆形,表面光滑、湿润和粘稠,很易挑起;多数呈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的;菌落还有酒香味。
第五章病毒
一、简答题
1.简述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基本构造):核酸(DNA或RNA)、壳体(衣壳):壳粒蛋白组成
2.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
1.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
一、简答题
1.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卫星RNA:
如本身没有编码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而是装配于辅助病毒
的外壳蛋白中,则称谓卫星RNA(Satellite RNA)。
第六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简述微生物的四种基本营养类型。
a.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主要类群:藻类、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蓝细菌等。
b.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主要类群:紫色无硫细菌、红螺菌
3.简述放线菌菌丝的形态特征和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细胞一般呈分支丝状
1、基内菌丝(又称基质菌丝,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内,主要功能是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
2、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是从基内菌丝上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3、孢子丝:放线菌生长至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上分化出产生孢子的菌丝。
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a.质配。两个细胞原生质彼此结合
b.核配。两个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减数分裂。双核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使染色体由二倍体转变为单倍体,产生具有特定形态的有性孢子
有性孢子类型
a.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b.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c.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溶源菌:指核染色体上含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也称溶源性细菌,即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
2)特点:①自发裂解
②诱导裂解
③免疫性
④复愈
⑤溶源转变
⑥遗传稳定性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装配、释放)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
3.简述一步生长曲线的特征。
真菌的无性繁殖类型:a.由菌丝体断裂片段产生新个体(大多数真菌能进行这种繁殖方式)”,每个“芽”成为一个新个体
d.产生无性孢子,每个孢子萌发为一个新个体
真菌无性生殖孢子: a.节孢子
b.厚垣孢子
c.孢囊孢子
d.分生孢子
2.简述真菌的有性繁殖以及有性孢子的类型。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
2.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肽聚糖含量较少,脂质含量较高,用乙醇脱色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提取至细胞外而使菌体变成无色;用番红复染后,革兰氏阴性细菌被染成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保持深紫色(结晶紫着色能力强于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