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方法是什么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方法是什么中考政治是考生在中学阶段必须面对的一门考试科目。
合理的复习策略方法可以帮助考生高效、全面地复习政治知识,提高最终的考试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政治复习的策略方法,并指导考生如何利用它们进行有效的复习。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一个成功复习的重要步骤。
首先,考生应该了解中考政治的考试大纲,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考试形式。
然后,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将复习内容分解成小的模块,每天或每周集中精力对某个模块进行复习。
尽量避免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以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巩固知识。
理解重点知识在复习政治知识时,要抓住重点知识点,理解其内涵和要点。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网上资料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要注意查漏补缺,及时弄清楚自己不理解或记不清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或者在网络上搜索相关问题的解答。
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做习题和模拟试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选择教材提供的习题,也可以寻找其他补充习题。
在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模拟试题是一种较为真实的考试模拟,通过做模拟试题可以了解自己的考试水平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制作复习资料制作复习资料有助于巩固和总结知识点。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制作思维导图、总结表格、笔记等,将知识点归纳整理到一起。
这些复习资料可以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进行查阅和温故,帮助巩固记忆。
合理安排休息和调整状态复习政治知识是一项耗费精力和注意力的任务。
为了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考生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每天的复习时间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学习时间段,每段时间之间可以适当休息一下,放松一下身心。
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听音乐、和朋友交流等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复习的压力。
小结中考政治的复习策略方法是多方面的,它们包括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理解重点知识、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制作复习资料以及合理安排休息和调整状态。
2013中考政治备考策略

2013中考政治备考策略2013年中考即将到来,初中政治最后阶段如何进行复习?如何才能轻负高效的复习,提高中考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问题是我们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在此,与同学们谈谈政治复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研读《中考说明》,把握考试重点《中考说明》是我市中考复习的纲领,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和方向,通过研读《中考说明》,同学们可以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区分考点的难易度,准确把握考试内容。
《中考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运用,对于了解部分知识的复习,我们只要求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就可以,不必深入;对于理解、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我们不仅要了解知识而且还要懂得知识点之间的纵横关系,学会拓展延伸,懂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因此,我们只有认真研读《中考说明》,才能把握考试方向。
二、回归课本,形成知识网络课本是我们的生命线,目前各校大部分都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阶段,有些老师和学生盲目推崇热点复习,笔者认为在这个阶段,我们复习的主方向还是要回归课本。
通过通读课本,包括读每单元的标题、课题,只有这样梳理知识点,掌握每一课知识点层次分布,了解主干知识点,我们才能形成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再加工,形成专题。
专题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干知识,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研究相关考点之间的关联,构建全面知识体系。
因此专题的复习仍然要夯实基础,只有夯实了基础知识,才能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关注热点,训练思维能力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宿迁市中考试题也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出现了以社会生活为载体、以热点时事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特点。
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关注时政热点,但我们要走出那种盲目追求热点把知识点挖的过深甚至于脱离考纲的怪圈。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目来看,考试的题干可能与时事紧密相连,但问题的解答还是以书本知识点为主,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中考政治高效复习策略是什么

中考政治高效复习策略是什么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政治高效复习策略是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中考政治高分复习策略 1.从思想上不轻视,按照“三个凡是”原则复习千万不能从思想上轻视开卷考试!三年学习的整合可不是很容易就能把握好的,必须要进行系统地一轮又一轮复习。
中考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要以实际出发:凡是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要一带而过; 凡是容易做错的,要整理错题; 凡是难以理解的,要重新学习。
在方法上,不要和平时学习新课一样,一课一课地慢慢学习,要将政治课本上的知识点串起来,要认清各部分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
这样做虽然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但便于小伙伴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2.从计划上多统筹,划分“三个阶段”系统复习要有规划地制定复习计划,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安排复习,复习规划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三年的知识点比较认真系统地进行复习,并且有效地在课本或资料进行标记,以便查阅,对于常用的知识点应尽量做到熟练的识记(基础知识点在考试时尽量避免通过翻书来确定答案),这也是最初的准备工作,还有特别容易遗忘的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该反复识记。
第二阶段,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起来进行有针对性地习题演练,特别结合各省近些年来的中考真题进行演练,更加有效地让考生们近距离接近中考,把握答题方向。
(一些典型的题目的答案如果能够通过真题解析得到解决,就不用再去翻书找答案了) 第三阶段,是将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整理成材料及问题,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这一特点,是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不同。
中考试题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中还要配套进行模拟测试,以中考题型为模板进行整套试题的模拟训练,注意把握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在错题上多找老师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及考试技巧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及考试技巧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政治试题的题型多变,设问角度新颖独特,并且多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政治复习策略及考试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1.全面复习,首先应识记基础,查漏补缺政治中考反对死记硬背,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降低了识记的题量和分值,但不是不要求识记了,更不是削弱对基础理论的考查。
在实际考试中,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考生不可能对所有的题目都去翻书,再加上开卷考试的设问灵活多变,一般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因此,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识记,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少背多思,注重理解,反复熟练,学会“之其所以然”。
并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识记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弥补复习中的不足,打好知识基础。
2.全面复习,应构建知识体系当前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原先按课分节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重新构建成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贯通基础知识点,以有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题、节题、框题、目题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有助于我们搞清教材的知识体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
我们还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扩大化,就是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考。
比如教材中问“是什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考虑。
3.全面复习,要抓住教材重点与时事热点的联系中考政治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不少试题以时事热点为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复习中,要注意找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提出和回答问题。
在复习中,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热点知识库”,让学生按课、节把一些热点题进行分类汇总,考试遇到类似题时,审准题后就可以随手拈来。
初三政治考试复习技巧的有效方法

初三政治考试复习技巧的有效方法初三政治考试复习的有效方法复习政治学科时,学生们常常感到困惑和压力。
政治不仅需要理解和记忆,还要求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有效的复习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掌握关键内容,提高考试成绩。
以下是几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们在初三政治考试中脱颖而出。
首先,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是成功的关键。
复习计划不仅要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还应考虑到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将整个复习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集中攻克特定的知识点。
制定计划时,务必留出适当的复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以避免过度疲劳。
一个明确且可行的复习计划能帮助学生们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其次,利用课本和辅导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复习非常重要。
课本是最基本的学习材料,其中的重点章节和知识点应该仔细阅读和理解。
辅导书中的习题和解析可以帮助巩固知识,解答疑难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先阅读课本中的概念和理论,再通过辅导书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行检验。
将课本和辅导书结合起来使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有效提升应试能力。
此外,做笔记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笔记不仅能够帮助整理知识结构,还能在复习时提供便捷的参考。
可以将每一章的核心内容、重要概念和考试要点记录下来,并在复习时不断回顾。
通过整理笔记,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笔记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在临近考试时迅速回顾和复习。
练习题的解答和分析是复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们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做练习题时,不仅要关注正确答案,还要分析解题过程,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提高解题能力。
定期模拟考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压力,提高应试技巧。
在复习的过程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们解决复习中的疑难问题。
安徽省中考初中政治答题技巧

安徽省中考初中政治答题技巧安徽省中考是初中毕业生走向高中的重要一步。
而其中的政治科目更是考生们必须重视的科目之一。
政治题目也是考试的难点之一,需要考生们在复习时注重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同时也需要在考试中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安徽省中考初中政治答题技巧。
1.理解题目在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理解题目。
政治考试中的题目通常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所以考生必须要仔细读题,理解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避免答非所问。
2.注重课本知识政治学科要求考生掌握政治理论、政治历史、政治制度、政治事件等方面的知识。
而在考试中,题目往往都与课本密切相关,所以在做题之前考生要先复习好课本,在做题时注意课本内容与题目的对应。
3.掌握核心思想政治科目的答案往往都有明确的核心思想,而且这个核心思想通常在题目中有所提示。
因此,考生需要在答题时注意题目中的核心思想,尽可能使答案能够回归到这个主题上,这样能够更好地得分。
4.注重关键词政治学科的题目往往包含了一些关键词,如“解释”、“比较”、“引用”等等。
考生在做题时,要注重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和要求,不仅要回答问题,还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
5.注意答题顺序在解答政治题目时,考生应该合理选择答题顺序。
一般情况下,先做自己比较熟悉、掌握较好的题目,接着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最后再回头解答一些难题。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答卷的效率和准确性。
6.表述清晰在答题时,考生一定要注意表述清晰。
政治题目通常需要考生在有限的篇幅内将重要内容阐述清楚。
因此,考生需要合理组织语言,准确表达思想,使答案更加具有说服力。
总的来说,在安徽省中考初中政治答题中,考生需要注重理解题目、掌握核心思想、保持关注关键词、选择合适的答题顺序、表述清晰等方面的考试技巧。
只要在备考时认真复习,结合以上答题技巧还是可以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的。
安徽省中考初中政治答题技巧【3篇】

安徽省中考初中政治答题技巧【3篇】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安徽省中考学校政治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安徽省中考学校政治答题技巧不知不觉中来望都二中已走过两个月的政治教学,两个月的教同学涯,让我深感政治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工程。
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
下面我对学校政治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同学学习政治的乐观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同学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老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同学则是听众。
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同学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转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同学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同学共享彼此的思索、阅历和学问,沟通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进展。
因此,我个人是依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同学发挥想象,联系已知学问,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让同学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同学在学问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沟通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同学的时代特点。
由于现在的同学,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猎取学问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猎取学问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学问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学问。
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索,常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简单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中考思想品德总复习策略

中考思想品德总复习策略一、第一阶段复习(3、4月份)教材基础知识复习阶段1、第一阶段复习,形象的说,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立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复习要“过四关”⑴记忆关。
必须做到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⑵对比关。
把全册教材知识按“原因类、意义类、本质类、基础类、根本类、制度类等类别进行分类训练,做好对比复习,避免混淆。
⑶系统关。
按照全书——单元——课——框的模式建立全册知识体系,做到知识系统化。
⑷基本技能关。
通过与课,单元配套的习题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与策略2、第一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中考试题按难、中、易为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
中考很多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因此要使每个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准确。
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分类比较、归纳总结,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等的学生,课堂教学实行“低起点、快反馈”的方法。
⑷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学好政治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尽量保证有升学希望的学生每节课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第二阶段复习(4月份)时事政治专题阶段1、中考时事政治的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
二是中考试题中用时事政治出的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用所学的教材观点分析时事政治的能力。
针对这两种考查方式,确定这一阶段的内容有两个:其一是纯粹的时事政治的学习,时间大约2周。
其二是结合教材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专题复习,用时也是2周2、第二阶段复习时要注意的两个问题:⑴针对时事选择题,采用方式是两个,一是按时间顺序,逐个背诵。
安徽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

安徽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如下:
1.认真审题: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学生应仔细阅读题目,弄清题
目的要求和考察的知识点,确保答题方向正确。
2.回归教材:虽然考试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但考查的知识点还
是来源于教材。
因此,在答题时,学生应将材料内容和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从教材中寻找答题依据。
3.注意语言表述:语言表述要规范、准确、严谨,条理要清晰。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过于随意的语言。
4.要点要全:在答题时,应尽量将所有相关的要点都涵盖进去,
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但也要注意不要重复和啰嗦。
5.适当使用政治术语:在答题时,可以适当地使用政治术语来表
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提高答案的专业性和说服力。
6.字迹工整清晰:字迹工整清晰能够让阅卷老师更容易看懂你的
答案,避免因字迹不清或书写混乱而扣分。
7.注意时间分配:考试时间有限,学生应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
某一题上花费太多时间,以免影响后面的题目。
8.重视案例分析:对于涉及案例分析的题目,学生应重视对案例
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9.关注时事热点: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学生应
关注这些热点,了解相关观点和评论,这样在考试中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
10.模拟练习:多进行模拟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加自如地
应对各种题型和情况,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浅谈中考政治复习策略及解题技巧

选择题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能够真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鉴别的能力;也能够考查学生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从以往泰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可以看出,选择题一般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解答,容易出错的选择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就是题干下面是标有序号的知识点,选择项是由若干序号组成,选择的内容是多个的。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有取正法、排错法和因果关系法。取正法,就是以题干的规定性为标准,审查分析各项内容,确定正确的选项,错误选项不予理睬,然后将正确选项的序号从小到大编为一组,再对照相关选项即可。排错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找出错误题肢,凡含有错误题肢的,均为错误,予以排除。因果关系法就是要分析题肢与题干的因果关系,弄清楚要选的是因还是果,有的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相吻合,这类选项也不能选。
从往年中考答卷以及测试情况看,学生出现了应试时间不够,对课本体系不熟悉,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不得要领,盲目堆砌,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等情况,而这恰恰是由于学生的错误认识所导致的,因此,在中考复习阶段必须要求学生要认真研读教材。必须强调指出中考政治的特点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只有认真读书,熟悉了教材的内容,掌握了知识点,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那么无论立意再难,材料再新,设问再活的试题,都能在知识点中找到答案,只是需要按命题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适当进行重组和整合就能回答出来了。因此在最后复习阶段,一定要让学生通读教材,考试要点部分反复读,同时梳理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的体系。避免学生在考场上“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在考场上瞎翻书的坏毛病。
常见的活动题型分如下几个类别。
(一)应用文类,如小论文,书信,建议书,倡议书,发言提纲,感谢信。(这类题型泰州市中考至今尚未出现过,但不排除出现的可能性。)
中考政治如何复习整理

中考政治如何复习整理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样,一滴水或许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但如果滴水不停的滴,就会变成一个水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政治如何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政治如何复习1(一)循环复习法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
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
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
循环复习法在功效上优于及时复习法,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
再者,循环复习法又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从概念、原理的掌握,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每增加一次复习,对于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就是一个提高。
循环复习的目的在于熟练。
通常,识记材料的性质、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是影响遗忘的因素。
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长久保持。
政治课的概念、原理,多数是抽象的理性知识,缺乏形象直观性,不易被学生所接受。
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强度。
据研究,过度学习50%,记忆效果最佳。
学习程度提高还会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二)比较分析法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区分基本概念、原理的方法,同时又是识记教学内容的复习方法。
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方面,把事物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的过程。
具体地讲,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对客观事物既能看到它的下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主体,也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既分析现象,出能透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既能认识它的现状,出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中考政治的复习策略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中考政治的复习策略中考政治答题方法技巧:第一,记住课本上(资料书)每一章节的大概内容,这样你看到题就能立刻反应大概在多少页。
第二,自己平时整理的笔记(错题集)千万不要乱七八糟,最好某一个主题的都记在一起,这样容易汇总到一块,总结时也比较全面。
1第一,记住课本上(资料书)每一章节的大概内容,这样你看到题就能立刻反应大概在多少页。
第二,自己平时整理的笔记(错题集)千万不要乱七八糟,最好某一个主题的都记在一起,这样容易汇总到一块,总结时也比较全面。
第二,虽然可带的东西很多,但你一定要有一两本是自己着重看的、笔记含金量高的、总结的东西比较全的,这样它们才能在考场上真正发挥出作用。
如果对所带的资料不熟悉,明明知道有就是翻不到真的很痛苦,甚至在下了考场之后才看到有相似的题,那就太遗憾了!所以一句话:自我总结(尤其是政治)、熟悉所带资料非常重要。
第三,一些很灵活的题,书上根本没有,但你千万认为它是个"新题",就放弃了去答。
因为它考的肯定还是书上的内容,不会超纲,只不过换了个方式,新瓶装旧酒罢了。
所以你回答的时候尽量联系书本知识点,绝对高分。
第四,在考场上一定要冷静。
即使看到有见过的题型,找不到资料时也不要乱翻一通,慌里慌张。
如果因为一道题而影响了自己答题的时间和心情,就得不偿失了。
第五,选择题等一些客观题,题量大,分值低,难度小,相关知识应在平时的学习复习中消化,不要在考试过程中再浪费时间去找答案。
如果每一题都要翻书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
若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第六,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
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除了看课本外,还应多关注生活,关注民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备考策略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备考策略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备考策略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政治考前复习策略。
一、注意全面而有重点地梳理、落实基础知识,把握主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而言,首先能根据考纲考点,全面回顾与中考考点相关联的系列知识,并能注意考点间的内在联系。
覆盖面要宽,并重视弥补自己以前复习中的遗漏、薄弱点。
其次,重点把握与时政热点结合紧密的关联知识。
二、注意整理做过的习题,研究整理近几年的中考题,掌握其中一些典型例题的答题要领,提高答题技巧这一阶段不宜再大量地做新题,而应静下心来认真归纳整理自己以往做过的题目,再次做一遍近几年的中考题;理清思路,查缺补漏,找出答题要领,提高做题效益。
三、重视时政热点,特别是学会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时事热点关于时政热点,同学们近期复习中已大都掌握了它的内容,并能看到以往考试中它的位置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所以重视它首先是重视时政热点与课本的结合,做到以某个热点去分析其所体现的基本原理,或以某些知识点去阐述说明一些热点问题。
四、提高选择题的正确性和主观题的审题能力选择题的准确性不高,主要是由于对知识理解不到位和审题粗心造成的。
我们在临考前复习时,要学会总结反思。
从知识方面看,哪个模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题错得比较多,哪些知识点的题错得比较多,然后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这些薄弱环节。
从审题方面看,选择题也有它的技巧要求,要注意总结规律。
例如组合型的选择题,一般优先考虑用排除法来做;不能排除的题目,则可考虑用信息对应法来做,一般正确的答案在材料中都能找到对应信息点;还有一些题可以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来解决。
这些解题技巧需要在最后的复习中继续总结规律,加以提升。
中考政治共15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占总分的一半。
每题2分的分值,在主观题当中辛辛苦苦写了许多,也未必容易得到。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论文]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ba101af18583d04964599c.png)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中考前一个多月是思想品德课温故复习的黄金时间,对于相当大多数同学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定分数仍是大有可能。
怎样把握复习重点,怎样科学有效地复习,考试中如何运用答题技巧提高成绩呢?现将自己的几点见解浅谈如下:一、对照考纲,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临近中考前,要做到回归教材。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特点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只要认真读书,熟悉了教材内容,掌握了知识点,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那么即便是立意再难,材料再新,设问再活的试题,都能在知识点中找到答案,只是需要按命题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适当进行重组和整合就能回答出来了。
比如,看到“保护环境”,就知道这是基本国策以及与之关联的“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这样就能避免在考场上“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作为思品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课标”是实施教学的依据,“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依据“课标”使教学不会背离教育的宗旨,认真研究“说明”,则会使复习迎考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仔细研读2013年中考考纲,对《考纲》所列的每个知识点,特别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我们都必须一一对应教材,尤其要找到每个考点与七、八、九年级教材中内容的结合点,多角度思考。
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逐点扫描,强化记忆,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
二、关注时事,把握热点,灵活答题。
强化的考点与时政热点的结合是考生必须密切关注的。
“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的重点,我们在最后阶段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热点专题的复习,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收集和整理,主要是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底(其中单纯的时政选择题主要是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底)一年左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我们要多角度结合教材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说明这些热点问题。
安徽中考道法历史备考策略

安徽中考道法历史备考策略
在安徽中考道法历史备考中,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道法历史考试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注重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课本、整理知识要点、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关注时事热点和历史周年事件:道法历史考试经常会结合时事热点和历史周年事件进行命题,因此,要关注时事热点和历史周年事件,了解相关背景和意义,并思考与考试内容的联系。
3. 形成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道法历史考试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的分析和评价,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
4. 多做真题和模拟试卷:做真题和模拟试卷是检验自己备考效果的有效方式。
通过做真题和模拟试卷,可以了解考试形式和难度,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救。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总结出一些考试规律和趋势,为自己的备考提供参考。
5. 调整心态,保持自信:道法历史考试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考试,要求考生具备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自信的
态度,不要因为一些小错误或不足而丧失信心。
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每个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和练习。
希望这些备考策略能对你的安徽中考道法历史备考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2013-07方法交流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如果我们善于把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巧妙地运用到到课堂中来,将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购物”(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看一段购物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人民币的了解。
我们可以将课堂设置成一个小小的“超市”,让学生去“购物”,真正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此,学生会联系到自身生活经历及相关知识。
三、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参与其中,动起来。
让每个学生都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
有时只是教师口头讲述教授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去扮演、去体会,亲身实践一下,学习就变得有趣、生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问题也容易理解了,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又如,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征;通过把信纸放在信封里“推一推”“捡一捡”这个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这样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随着课改的全面实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师语言的特色,生动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及现代教育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好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喜爱数学,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陕西省佛坪县西岔河镇中心小学)制订复习计划,探索复习课堂,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提炼复习策略,是每个政治课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花工夫探索、总结的事情,我就今年复习策略总结四点。
中考政治复习分类纲要

2013中考政治复习策略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科学技术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复习策略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和中考命题的全方位改革,思想品德课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和能力。
中考前,政治教师要在想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克服无效劳动和重复劳动,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良好的复习方法是制胜的法宝。
复习时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归纳知识,关注考点;突破热点,精选专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一、关注考点,归纳知识,过好基础关由于思想品德开卷考试时可以携带教材和现成复习资料,所以一些学生、家长甚至一些学校领导在潜意识中错误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
事实上,开卷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载体与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而且开卷考试的试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答案不可能在书上原封不动地找到,而是需要学生对所占有的知识进行归纳、重组和提升。
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没有对教材的胸有成竹和捻轻就熟地驾驭,学生是很难有完美的答案。
况且,开卷考试有时间的严格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就需要有分析的过程和思考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也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地找。
如果全凭考试时应急查找,考试时间是绝对来不及的。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明了的记忆和掌握。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主要是对基本的教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知识遗忘率较高。
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比较模糊,不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
为此,要静下心来,针对这类学生成绩落后,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查漏补缺,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重视理解分析,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
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游离于教材之外,考试时就会手忙脚乱,想有好成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对空。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深入教材,熟悉教材,过好教材关。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逐个复习,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及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要点可以进行必要的记忆,夯实基本功。
回归教材要做到“四读”,即读标题(包括课、节、目标题)、读概念、读引言和结论。
读标题,可以大致了解教材的知识框架结构,脉络体系;读概念,可以掌握教材体系的内涵,掌握关键知识;读引言和结论,可以理清教材的精髓和落脚点。
此外,《课程标准》和《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因此,学生也要仔细研读,明确中考的要求,把握能力要求,理解更新的中考改革理念,领会中考命题的原则。
对照《考纲》的考点、例证性试题和样卷,确定自己的复习内容,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线索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刚要的要求,引领政治课复习,指导学生对现有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
一是对教材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起知识网络;二是单元知识从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即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分别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去思考。
三是对各年级的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教材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学会学习”为例,既涉及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考点,又涉及到“受教育是权利也是义务”的法律考点,还涉及到“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缓解考试焦虑心理”的考点,同一知识点涉及到三个年级的教材,所以我们要打破知识体系的界限,指导学生前后联系。
再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这一话题,从道德角度来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道德要求每个子女必须做到的;从心理角度来看,能不能自觉地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自觉地赡养父母,就会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反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从法律角度来看,是子女应承担的责任,是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从国情角度来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体系,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图表等方法将每课、每节、每目内容串联起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和形成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再是杂乱无章,一团乱麻。
只有吃透教材,把握教材,过好基础知识关,才能很好地占有知识,考试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
政治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
心理品质部分包括:①克服闭锁心理:表现、危害、克服方法。
②悦纳自我:正确认识自我。
③克服青春逆反:化解爱的冲突。
④直面挫折:挫折难免、对待挫折的态度、战胜挫折的方法。
⑤调控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几种方法。
⑥培养意志:磨砺意志。
⑦克服依赖(自立自强):自立、自强的含义、培养自立自强的方法。
⑧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虚荣):原因、意义(危害)、方法。
⑨克服从众心理:明辨是非、学会拒绝诱惑等。
⑩克服考试焦虑、缓解学习压力:正确对待考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懂得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道德品质部分包括:①孝敬父母:原因、方法。
②尊敬师长: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③培养集体荣誉感: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④尊重礼貌: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尊重,礼貌是交往的的通行证。
⑤珍惜青春、珍爱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命,珍爱大自然的生命。
⑥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
⑦竞争合作:作用、方法。
⑧关爱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
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个人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⑩树立崇高理想、艰苦创业:理解理想的重要性、懂得培养艰苦创业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
法律部分包括: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定义、特征):国家制定和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②法不可违(一般违法与犯罪):违法的含义、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③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因、五个保护、学会依法维权。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的特点、树立宪法意识。
⑤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公民的相关权利、熟悉法律相关规定、侵权表现、维权方式):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受教育权、财产所有权、智力成果权、维护消费权。
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意义。
国情国策部分包括:①我国的发展现状(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具体国情(人口、资源、环境、教育、科技)、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机遇与挑战)。
②我国的经济建设: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个尊重、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等。
③政治文明建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行政和人民有序参与。
④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强国、民族精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等。
⑤生态文明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⑥国策战略(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
二、关注热点,精选专题,突破重点关纵观目前的中考试题,非常富有时代气息,越来越关注重大的现实热点问题,这在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使用当年发生的国内国外重大时政作为命题的情境,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当年的时政热点,注意找出它们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所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注重知识迁移。
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应对中考奠定了基础。
为此,临近中考,政治教师要在系统穿线、条块整理的基础上,把重要的知识点挑出来,重点复习,强化巩固。
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住“省道国道”,而不是“乡间小道”,对于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细枝末节的内容可以大胆删除;要抓住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重点核心概念和原理,结合《考试纲要》,根据考查的能级要求,与现实生活实际和热点做到巧妙接轨;要紧密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关心本地区的热点、焦点问题,以此作为复习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和方向。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都有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资料,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时代性、政治性和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了解国内外大事,尤其在复习的后期阶段更要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政治热点和生活热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相关专题,集中攻坚。
思想品德试题几乎都是围绕重要的时政热点来设计的,因此,复习阶段就要集中力量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的问题,即专题复习(包括时政专题和方法专题)阶段,这一阶段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对中考方向的把握以及复习的效率。
时政专题是以时事“热点”为主线,跨越教材、跨越章节,重新组合基础知识,一直是思想品德学科复习的重点。
每一年度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热点内容很多,而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容量又非常有限,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迫,因而在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精选专题是基础,用好专题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