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进展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3bd2816bb68a98271fefa5b.png)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1、什么叫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种科学方法和技术被法律强制规定为指导人们开发活动的必须行为,就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四个阶段本文来自中华环评网,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1969 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1979 年9 月,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9 年4 月,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永平铜矿开展了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对评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
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1994年起,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全面详细明确的规定。
1999年,正式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了规定。
现有甲级单位198家,乙级单位721家(2004年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2002年10月,《环境影响评价法》,从项目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还没有上升到政策环境影响评价高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进展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b37088d4d8d15abe234ebc.png)
参 与条款 的规定上 已经有 了很 大的进 展 , 是 , 但 该法 在有关 公 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 序 、 救济措施 等方面还仍 处于空 白状
态。
《 环境影 响评 价法 》 1 条和 2 条规定 , 第 1 1 环境影 响评 价书的编 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 、 专家和公众对 环境影响评 价报 告书的意见 , 并应 当在报送 审查 的环境影 响报 告书 中附具对 意
展, 但在公 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 方面尚存在 着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诸 多缺 陷。这 些将 大大弱化 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 价的实效 , 也制约着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 中公众 参与机制的 形成。据此 , 究我 国环 境评 研
价 中公 众 参 与 的 程 度 , 能够 直接 的 反 应 我 国环 境影 响评 价 的发 展 程 度 。
关键词 :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 80 3 X 2 .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7— 3 0( 0 1 6—09 0 A 10 07 2 1 )0 0 0— 2
Adv n e fChi e e En i o m e a m pa t As e s e t a c so n s vr n nt lI c ssm n
规定 了公 众 参 与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制 度 的 内容 。通 知 要 求 , 公 众 “
我 国 20 0 2年 1 0月 2 8日第 九届全 国人 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 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的《 中华人 民共 和国环境影 响评 价法 》
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 价作 了比较详细 的法律规定 。该法第 5 条 、1 、1条, 1条 2 对明确 了公众参 与的重要 性。由此 可见 , 我国 《 环境影响评价法》 较之 过去施 行的环境 影响评价 制度在公众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综述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e24d0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4.png)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综述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自这一制度实施至今,环境影响评价有效了避免我国经济发展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又快又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制度保障[1]。
根据我国最新出台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条例中,环境评价对保护环境的影响力依然属于最有优势的措施[2]。
但同时,相较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我国的环评制度起步时间较晚,在一些内容和细节上都存在着不足,亟待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因此本文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综述。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存在问题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于1979年,当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首次在立法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以规定,此后,我国不断修订发行不同的法规条例,直至2003年颁布施行的我国首部《环境影响评价法》,它不仅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程序等细节进行了更为系统、明确的规定,还首次对政府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做出规定。
2018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机制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推进和规范,这对政府依法、民主地决策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至此,我国已初步建成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核心,环境基本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共同构建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
现阶段,中国的环境评价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解决:一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水平不高。
二是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术语在建设项目中缺乏可操作性。
三是环境评估单元存在难以掌握评估水平和深度范围。
四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度不高。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不可否认环境保护部门依然是所有部门中比较薄弱的一个。
人力、财力等方面可能都或多或少的远不及其他部门,如果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实行政策都太过艰难,尤其是有些过于贫穷的地区,没有财力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f39034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8.png)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EIA)也叫做环境预断评价,是指在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或者建设项目规划的制定中,预先实施的对可能造成的环境不利影响因素的判断和分析,并根据影响环境因素的不同,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发展规划、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等。
[1]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学界普遍认为,1978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始。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向。
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在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六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
第七条规定:“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有计划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清洁城市”。
上述两条规定构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雏形。
此后,在国务院及有关立法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法规及规章中,又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补充。
1998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965caca2cc58bd63186bd19.png)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摘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城市进程的推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人类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能够为各种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确保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问题;未来趋势;解决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近年来,由于我国工程的快速建设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大规模爆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将对现阶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并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是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对待环境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
区域性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2、资源性与价值性资源性是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性方面空气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非物质性方面美好景观、广阔的空间等。
价值性是环境具有资源性,也就具有价值性。
环境对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现阶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中呈现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其管理模式与运营方式也基本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认同与接受。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3361e4df78a6529657d5316.png)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EIA)也叫做环境预断评价,是指在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或者建设项目规划的制定中,预先实施的对可能造成的环境不利影响因素的判断和分析,并根据影响环境因素的不同,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发展规划、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等。
[1]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学界普遍认为,1978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始。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向。
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在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六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
第七条规定:“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有计划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清洁城市”。
上述两条规定构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雏形。
此后,在国务院及有关立法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法规及规章中,又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补充。
1998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专门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国家立法,夯实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从而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61d5c23c67ec102de2bd8996.png)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 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 9 年 3月, 99 国家
标志 , 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 的序幕。 会议通过的“ 全面规划、 合理 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2号 , 公布《 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
布局、 综合利用 、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办法》 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 了规定 :99年 4月, , 19 国家环境保护总
颁布 了 《 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方法》 18 年 9 , 99 月
颁布 了《 设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建 。这一系列规范性文 颁布 的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8 ) 《 (9 2、 中华人 民共和国 水污染 防治法》(9 4 和 《 18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8 ) (9 7, 都对相关 内容 的环境影 响评价作了明确规定。 ( ) 三 强化和 完善 阶段( 9 019 19—9 8年 )
自 16 年 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 策 【 E A 建立 了环境影响评价 序》 19 以后 , 99 N P) ,9 5 对建设项 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分类管理 , 分为编制环境 发展起来 。在此期 间, 我国环境影 响评价经历了工程——计划 ( 目 项
规划)_ 政策的发展历程, _ 一 即从最初单纯的工程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
发展到工程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影响评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内容以及相应 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这
价同时兼顾 的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环境影 响评价的方法和程
序也在发展 中不断地得 以完善。 ( 引入和确立阶段( 9 31 7 一) 17 .9 9年 ) 展起来的。17 9 3年 8月,以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为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459f0c48f242336c1eb95ef7.png)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作者:王晓华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36期摘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在发展的时候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考虑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环境问题成为了人类发展的限制因素。
而环境影响评价能够为各种城市规划和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确保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本文将探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指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发展方向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城市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在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估测,提出一定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将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降到最低。
今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环境问题没得到重视,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量地爆发,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应该引起人们和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改变现阶段的状况。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建立和发展是吸收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完善发展的。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思想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始,国民环保意识在这个时候有了初步的观念。
这个会议初步孕育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思想体系,其会议上的“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观念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思想的快速发展在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正式实施环节影响评价制度,其后面几年连续颁布的几部法律法规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管理体系,在这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的保障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得到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援助,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国际接轨吸取国外的经验,发展自身。
试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
![试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c06974e69eae009581bec16.png)
结语
环境 影 响评 价是 认 识生 态和 人类 活 动相互 依 赖 、 互制 约 的过程 。 传 相 而 统 的环 保思 想 制约这 环境 影 响评价 制度 的发 展 , 而我 国经 济建设 正 在蓬勃 发 展 , 在 很大 程度 上 都与 环境 影 响评 价制 度 所制 定 的方 案相 脱节 。 这 完善 环境
城 乡与 环境
C i a ci n e nd T c n l g R vi w h n s e c a e h o o y e e
●l
试 论 中 国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进 展
杨新 喜
( 广卅『 发环保 工程 有 限公 司 5叭8 ) 环 l 0
[ 摘 要] 境 影响 评价 英 文缩 写 E A,即 E vrn na mpc ssmet 是 指 对 规划 和 建设 项 目实施 后 可能 造成 的环 境 影 响进 行预 测 、分析 和评 环 I n i me tlI atAs s n , o e 估 , 出预 防或 减轻 不 良环境 影 响的对 策 或措 施 , 行跟 踪监 测的 方法 与制 度 。 单说 就 是分 析项 目建成 后可 能对 环境 产生 的 影响 , 后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和 措 提 进 简 然
己的环 境 影 响 评价 , 国是 在7 年 代引进 的环 境影 响 评价方 法 , 过 一系 列 我 O 通
方 案 的实施 , 目前 正在 逐 步地 发 展完 善 中 。
1中国环 境影 响评 价的 发展 史 我 国是在 7 年 代 引进 的环 境影 响 评价 方法 , O 开展 了环 境 影响 评 价的 活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d3fc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7.png)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我们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了解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下面是一份长篇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 气候变化和能源在2024年,全球气温继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
然而,尽管国际社会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推广,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例如,一些国家面临能源转型的困难,交通和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仍然很高。
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许多大型能源项目都面临着压力。
政府和企业需要确保这些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与当地社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这需要更加透明和全面的评价过程,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2. 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在2024年,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许多国家采取了措施来保护森林、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非法伐木、违法捕捞和非法采矿等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起到监测和评估的作用,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2024年,一些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进行了扩大,以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
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促进可持续的资源管理。
3. 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在2024年,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
许多城市面临土地利用和规划的挑战。
一些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绿色基础设施和低碳交通,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 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在2024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影响评价相结合。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
例如,一些国家开始关注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健康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综合评估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好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项目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cb110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9.png)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9.13•【文号】环环评〔2024〕65号•【施行日期】2024.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环环评〔2024〕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决策部署,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预防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统筹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实现环评分级管理与基层管理能力更相适应,生态环境影响重大项目由部省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实现环评分类管理与排污许可制度更为衔接,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环评数量大幅压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对项目环境准入的指导作用,持续增强环评信息化支撑,持续提高环评文件质量,显著提升源头预防体系整体效力。
二、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一)加强省级对重大项目环评的审批管理。
除生态环境部负责审批环评的建设项目外,存在重大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项目环评原则上应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包括:炼油、乙烯、钢铁、焦化、煤化工、燃煤发电、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工业重点领域项目,水库、引水工程、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矿产资源开发、危险废物处置、围填海工程等存在重大生态影响的项目,采用新型生产工艺技术、产排污情况及生态环境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项目(目录详见附件1)。
对该目录外的建设项目,各省份可因地制宜对特定行业提出严格要求,不得随意层层下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
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生态环境影响重大的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环评建议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
(二)做好省级以下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评估调整。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7d068c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8.png)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也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曲折而又充满挑战。
近些年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就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1、发展现状(1)制度建设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于2003年颁布实施,在2009年修订后,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行政审批程序以及环境保护部门职责设置等。
(2)实施情况由于在政策层面上的努力,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在某些领域得到了比较成功的实施,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评价程序非常规范,采用的技术可以说是相当先进,可以有效地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对项目实施起到了有效的管控作用。
(3)存在问题尽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在选址、设计等方面的环评过程认可性不强,项目实施后环评结果的执行力不足,环评结果应用效果不够理想等。
2、未来趋势(1)强化技术支持未来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加强技术支持,加大技术投入,开发更加完善的影响评价技术,特别是加强技术支持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系统,使其能更好的支撑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2)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未来环境影响评价的趋势也是加强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工具,使它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3)加强项目管理未来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加强项目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把握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实施情况,促进环境影响评价的高效运作。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3ce1c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4.png)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根据2024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发现和观察:
1. 空气质量:2024年空气质量继续受到重视,尽管一些地区实施了更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但仍然存在大气污染问题。
汽车排放、工厂排放和天然气燃烧等活动仍然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2. 水资源:2024年的水质状况仍然存有挑战,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严重。
过度抽取地下水和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政府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但仍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3. 土地利用:城市化和工业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造成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
2024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土地利用,包括限制土地开发和鼓励农业可持续发展。
4. 生物多样性:2024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关键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和采伐等。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
5. 废物管理:废物管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2024年政府继续努力改善废物处理和回收体系。
然而,大量的塑料、电子废物和有害废物仍然未得到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综上所述,尽管政府在2024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但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环境意识和参与,共同为一个更清洁、健康的未来努力。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e78fd289b9d528ea81c779d4.png)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作者:刘志春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自上世纪末环境影响评价引入中国以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产生背景,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关键字环境影响评价(EIA),现状,问题,趋势中图分类号: 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环境影响评价,指计划开发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评价,即在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的设计中,有关项目在建设和投产后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动。
中国政府已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划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
二、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影响是指开发行为可能引起的环境条件的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
环境影响评价是分析预侧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目的是在保证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控制和减少新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对环境的污染。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只重视眼前的、直接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能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合理确定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盆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1970年在美国首次出现以来,至今已近30 年时间,其理论、概念在不断的完善,评价对象更加拓宽,评价方法也趋向多样化。
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可概括为:⑴评价对象由对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转化为对大型综合项目的累积影响评价,由对工程的影响评价扩展到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评价,即战略影响评价.对于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环境影响给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评价的理解由单纯的环境污染评价扩大到整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6c1cc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2.png)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本文主要就“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旨在在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中发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的加强
随着我国推行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也受到了更大关注,政府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方案,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也有了较为完善的规定,这也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2、技术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更新,使得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更加丰富,技术更加完善。
此外,根据不同的情况,把各种技术结合起来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创新手段,这使得评估的内容更加详尽,更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
二、未来的发展趋势
1、政策正式落地
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在过去的几年中基本上都是以口头的形式提出,未来可以期待政策能够更加正式化落实,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监督和落实。
2、技术的不断完善
未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将会不断更新,既要改进评价技术,也要
提出更多新的技术手段,如结合智能化,人工智能等,以更为准确、快速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评价领域的扩大
环境影响评价也将慢慢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如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等,并且运用技术优势,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以保护我国城市及自然环境。
综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助力我国建设绿色社会。
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060c573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0.png)
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话题。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需要探讨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当前,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机构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评价标准不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在标准和方法上存在许多局限性。
当前,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地方标准不够全面和统一,导致不同的评估单位存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这也加大了评估难度和公平性的问题。
2.评价对象不全面当前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涉及污染物排放或者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而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或者是新兴的技术项目如微电影、VR等,缺乏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
3.评价结果不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往往被视为敏感信息,不允许向社会公开。
这就导致了,群众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不太了解,也使得相关的评估单位或者个人无法监督评价的合规性。
这也是目前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一个缺陷。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针对以上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有更细腻的切入和改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现代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在建设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涉及生产质量和时间的问题。
因此,需要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完善评价标准如今,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主要通过膨胀和修订完成,缺少统一性和科学性。
为了让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逐步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体系。
(2)对标准评估指标进行科学规范和精细化,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3)采用真实数据和实证研究来支持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增强评价标准的权威性。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范文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c905c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0.png)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科学评估和控制各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各类工程项目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做出科学决策。
本文将总结2024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首先,2024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项目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2024年,在新能源领域,大规模的风电、太阳能等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应用于项目建设之中。
此外,钢铁、石化、水泥等传统行业也在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2024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强了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
为了保障公众对项目环境影响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公众参与制度。
在2024年,社会各界对项目环境影响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和建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政府和项目单位积极组织公众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
这种民主化、透明化的做法有效保障了项目的社会接受度和公众满意度。
再次,2024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注重了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评价工具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4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广泛应用了遥感技术、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通过对项目区域和周边环境进行精细化分析和模拟,更准确和全面地评估了项目对环境的可能影响。
此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为评价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方式。
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管理的一体化,提高了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作用与进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作用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47e1ce5fbfc77da269b1b7.png)
污
染
防
治
技
术
Vo . 5, 1 2 No. 2 Ap ,20 12 r.
P 0LLUT1 0N C0NTR0L TECHN0L0GY
・
专论 与 综 述 ・
我 国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在 环 境 保 护 中作 用 与 进 展
me ti hscu t n n ti o nr y,dsu sdtec nrb t no eP oe tE vrn na mp c s sme t n ln igE vrn na mp c ic se h o t ui ft rjc n io me tl i o h I a t e s n d Pa nn n i me tl As a o I at
许 克 陈 建 。 ( . 阴 市 环 境 监 测 站 ,江 苏 江 阴 2 4 0 ; 1江 14 5
2 南京师 范 大学环 境科 学研 究所 ,江 苏 南京 .
摘
209 ) 10 6
要 : 境 影 响 评 价 是 我 国环 保 “ 项 制 度 ” 一 , 环 保 工 作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文 中 回顾 了我 国环 境 影 响 评 价 制 环 八 之 在
K e o ds: yw r Envr n e a mpa tAs e s e t e v r n ntlp oe to r l p o r s io m ntlI c s sm n ; n io me a r tc in;oe; r g e s
1 我 国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制 度 的 发 展 历 程
XU , Ke CHEN Ja in
( .Ja g i i vr n na ntr g Sain,Ja g i 1 in yn C t En i me tlMo i i tt y o on o in yn,Ja g u2 0 in s 4 5; 1 4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实践及未来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实践及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0011e9f8c75fbfc77db221.png)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实践及未来发展摘要:本文通过资料调查和文献分析等方法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并总结其发展特点展望了未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发展;趋势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materi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was discusse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n domestic practice course,and to sum up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uture prospec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s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actice; Development; trend1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及社会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领导和环保领域相关专家在多种场合均表示“中国正进入环境污染事故多发期”[1]。
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越来越挤压着人类的生存空间。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而其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则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率先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并于197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继美国建立EIA制度后,先后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EIA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进展
![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2c870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6.png)
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进展摘要:在当前全社会倡导环保理念下,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目的就是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更好地适应建设项目需要,促进建设项目工期、质量、效益、安全等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实现。
而现实现行施工行业中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查、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观念不到位、人员素质偏低、可行性研究深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和作用发挥。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作用;进展引言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制度内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全面提高整体保护效果,以加强环境对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规章制度,在了解当地环境特点后妥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在正确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变得更加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客观认识,不断地完善当前的工作模式,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强,为后续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凸显环境影响评价本身的先进性。
1、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科学而有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提高环境保护本身的针对性,凸显环境保护工作的应用优势,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由于企业的运营所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并且随意地排放到了周边环境中,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相关企业并没有加强对废物处理的投资力度,导致排污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及效果,使得实际工作水平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
因此在新时期下需要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发展模式,从而使环境保护工作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强。
为了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要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来为实际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要对当地所产生的固体和气体废弃物进行科学地分析,进一步的优化与之对应的生产环节,多方位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使环境保护工作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进展作者:张金兰于智忠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06期摘要: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是基于传统环境程序法对环境问题复杂性和风险性的应对不足而兴起的。
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较之此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着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诸多缺陷。
这些将大大弱化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也制约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
据此,研究我国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程度,能够直接的反应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程度。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 (2011) 06-0090-02Advances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Zhang Jinlan1 , Yu Zhizhong2(1.Dong Sheng of Erdos c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Dong Sheng 017000;2.Erdos city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tachment,Dong Sheng 017000)Abstract: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procedural complexity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risks of inadequate response to the rise. In 2002, China promulgat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Law" . The provisions on public participation has been substantial progress than previously, but the system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mains many defects in the legislative building and the specific operational level. These will greatly weake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but also restricts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and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 Accordingly, the study of the extent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will directly response to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evelopment.Key words: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所设计的公众参与机制,是中国推进环境决策民主化的重大步骤,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环境保护的本身。
但根据目前的制度安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要认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问题,首先应对其现状、理论基础及价值功能进行全面考察。
1.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现状1.1.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现实我国是在1991年实施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中首次提出公众参与的论题。
此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备受关注。
1993年6月21日,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
通知要求,“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设专门章节予以表述,使可能受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能得到考虑和补偿。
并规定了两种公众参与的方式:第一种是,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直接听取贷款项目所在地(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学术团体或居委会、村委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种是,项目所在地(区、县)人大、政协或群众团体征询受影响地区公众的意见。
”该《通知》虽然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它还仅仅只是针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而设立的。
我国于1996年8月3日通过的《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这项规定明确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
我国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比较详细的法律规定。
该法第5条、11条、21条,对明确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较之过去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公众参与条款的规定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该法在有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救济措施等方面还仍处于空白状态。
1.1.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主要缺陷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虽然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上的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
主要表现在:a、现行立法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只是零星地在各种法律法规中有相应地规定。
在《宪法》、《环境保护法》中只为公众参与提出了原则性的法律依据;在《水污染防治法》、《环境污染噪声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关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则过于原则、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对其法律效力也无明确规定;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在其第5、11和21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的条款,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诸如公众如何参与、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哪些阶段参与,以及如何保障公众参与等法律实践中的问题,有待于明确规范的内容。
另外,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途径、程序等内容缺乏具体规定。
b、公众参与的时段“滞后”《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早阶段”,是规划部门或开发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的公布报告书草案的规定。
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唯一涉及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具体规定。
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在准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就应当引进公众参与、听取公众的意见。
如果在报批前才参与,那么对于几乎定稿的报告书来讲,即使听取了公众意见,事实上也很难再根据公众意见或评论对报告书进行修改。
c、未将公众参与环评的方式制度化,信息交流双向反馈性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1、21条规定,规划部门或者建设单位应当在该规划或者报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这里的“或者”二字实际上是赋予规划部门或建设单位一种选择权,因此规划部门或建设单位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而“采取其他形式”,因为这种做法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要求。
其结果,很可能造成单纯的公布信息,只是单方面的信息披露,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无法有效地与单位沟通,在效果上远差于听证会等双向互馈交流的形式。
另外,《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规定了举行听证会等形式,但是都没有就听证会举行过程的法定程序予以具体说明,使得现实无法操作。
d、未规定听取公众意见的具体程序在环境影响评价书的预审阶段或审批环境影响评价书草案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听取和反映居民的意见(包括部门的意见)。
这是能否充实的编制报告书的关键因素。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1条和21条规定,环境影响评价书的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
这种方法对公众意见的处理过于草率、简单和形式化,完全成为只为满足程序要求而进行的象征性行为。
致使公众意见被形式化处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法研究所主办:《环境资源法研究资料》,2000年第6期,第45页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造成规划部门或建设单位“只听取、不采纳”的状况。
e、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意识较弱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公众的参与意识、尤其是环境参与意识还是较弱的。
根据1998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的联合项目“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的结果显示,公众对于13个题目的回答中,总体平均分、农村平均分、城市居民平均分分别为21.6分、18.5分和34.6分。
由于问卷调查对于环境认知有较准确的测量,因此可以确切地说我国公众总体上缺乏环境知识。
并且,公众的参与水平较低,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处于完全不参与状态,而在有参与行为的人中,大多数也只能做到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益劳动或活动,且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或动员,更谈不上诸如为解决日常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投诉、上访,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决策等具有更高政治含量的环境保护参与行为。
f、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救济措施不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没有规定涉及公众参与受到侵害如何救济、规划部门或建设单位不考虑公众意见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等条款,这些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没有司法救济制度作保障。
在法制社会,诉讼是人们保护自己的权利的基本形式和最后保障,凡是缺乏司法救济的场合便无权利可言。
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具备可诉性,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的资格没有司法救济制度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