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想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一种理论体系,它认为社会主义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改造来实现,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
这种理论体系在19世纪初期的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但在实践中却遭遇了失败。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提醒我们,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更多的道德和教育。
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这种利益需要通过道德和教育来实现。
只有当人民群众具有高度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时,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道德和教育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提醒我们,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更多的道德和文化的支持。
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而这种支持需要更多的道德和文化的支持。
只有当人民群众具有高度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时,才能够真正地支持社会主义的理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道德和文化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提醒我们,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更多的道德和文化的传承。
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人民群众的传承,而这种传承需要更多的道德和文化的传承。
只有当人民群众具有高度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时,才能够真正地传承社会主义的理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道德和文化的传承,传承社会主义的理想。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虽然在实践中遭遇了失败,但它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道德和教育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加强道德和文化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加强道德和文化的传承,传承社会主义的理想。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启示

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启示作者:马媛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5期【摘要】 1880年,恩格斯把《反杜林系统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引论中的第一章“概论”,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抽出来汇集在一起,进行修改调整后,由拉法格译成法文,同年五月在巴黎出版。
原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后在1883年出法文版时改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百三十多年来,这篇历久弥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始终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如今,面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面对世情、国情的新变化,我们要深入体悟它的真谛,这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本书共三章,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内容。
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
在讨论这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之前,恩格斯首先阐明了一个重要原理,即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的,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第二章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
这两个伟大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它们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最后,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恩格斯系统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了预测。
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题

1、空想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间接渊源一、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方的萌芽(一)柏拉图的《理想国》──贵族共产主义(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产阶级实行统治二、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一)十六──十七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形成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游记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理想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
该时期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人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一、对私有制社会批判第一,对封建专制的批判第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第三,对私有制的批判二、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第一,经济上实行公有制第二,政治上实行民主制第三,婚姻家庭方面实行男女平等制度第四,科学文化教育上实行全新制度第五,宗教信仰方面实行自由政策第六,对外实行和平睦邻政策描述了乌托邦政治结构:乌托邦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妇女享有受教育权、从事科学研究权以及当选为僧侣的权利乌托邦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异,主张人们将大量的业余时间用于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研究。
孩子们从小就在家庭受道德、文化、技术教育,学习手工业、农业。
三、未来社会的缺陷第一,乌托邦还保留奴隶第二,乌托邦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技术之上的农业社会第三,乌托邦没有摆脱政教合一的模式第四,乌托邦在政治上民主不彻底,其最高领导人王爷还是终身制的莫尔的贡献:一、第一个对近代社会主义进行了独立的探索二、第一个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三、第一个出色地宣传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莫尔的局限:首先,以理性原则代替客观规律其次,以繁琐的设计代替本质分析最后,以社会改良代替社会革命(二)十八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是用法律理论来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较前一阶段更为抽象。
主要特点为:第一,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第二,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通过立法变革现实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反思空想社会主义在英、法、德等国家历史上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经历了三百年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光辉思想。
作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思想家本身的局限性等一系列的因素的限制,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存在许多局限性。
但是“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几乎一切成功挫折和失败,都可以在空想社会主义那里找到思想根源”[1]。
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资本主义诞生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但却给早期的无产者带来血与火的灾难。
马克思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就是指这一时期的状况。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由简单协作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正在加快进行新兴资产者通过残暴剥夺农民,拼命压榨工场工人,野蛮掠夺海外殖民地等办法,千方百计地聚集资本和扩大经营。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莫尔在他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
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2、中期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中期空想社会主义。
场手工业在18世纪进入鼎盛时期,60年代英国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之后又爆发了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结合实际论述空想社会主义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影响

结合实际论述空想社会主义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影响结合实际论述空想社会主义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对未来社会主义进行了文字性的描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等,到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开始理论探讨,并开始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开始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也提出了一些初步的阶级观点。
到了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有了较为清晰的蓝图,对通过生产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废除私有制,取消财产不平等主张具有进步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思想材料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研究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进步的、合理的思想或思想萌芽,为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和直接的思想材料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②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发行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③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只能是空想④其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马恩如何将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①马恩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②马恩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③马恩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④马恩以欧洲19世纪先进文化为依托,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地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推进到了科学阶段。
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科学文化条件⑤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恩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活动是沿着理论创新、批判谬见、建立政党这几条线索进行的。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它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德和理性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性缺陷,对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②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地位空想社会主义是正在产生的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是早期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启示,特别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赞扬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成就。
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古代的炼金术士一样。
恩格斯也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
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历史功绩,首先在于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刚刚产生不久,就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批判了这个制度的几乎一切弊病,把这个制度日益加深而又不可克服的矛盾提到了人们面前。
他们都抱着深切同情无产阶级的态度,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残暴和无能,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诉说了遭受剥削和奴役的重重苦难。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三次引用莫尔在《乌托邦》中的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给予很高的评价。
例如,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就曾拟定过出版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优秀著作的计划。
当时出版的由恩格斯翻译并写了前言和结束语的《傅立叶论商业片断》,就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因为这种批判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时代是过渡时代;傅立叶郑重提出,应该怀疑资本主义制度;欧文则宣布,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迫切要求进行人类事业中的巨大变革。
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启示

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启示作者:潘彤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3年第05期[摘要]空想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失败主要是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虽然其走向了失败,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对其失败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刻的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有利于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局限性;空想性;启示一、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即还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和阶级状况,这是空想社会主义沦为空想的根本原因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观空想性,这是空想社会主义走向失败的关键性因素。
(一)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第一,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使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够深刻。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者亲眼目睹了早期的资本家为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还没有发展到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尖锐化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程度,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固然存在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下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仅局限于资本主义显性的矛盾和问题,都是比较肤浅的,不科学的。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实践的支持,注定了它的不科学性。
19世纪,刚刚从无财产群众中分离出来的无产阶级,还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为。
也就是说,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还相当不成熟,无法形成一股力量独立进行实践。
因此,缺乏实践的支持,使得社会主义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他们既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也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首先,空想社会主义将实现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天才人物”的身上,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而加以同情,而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革命的彻底性,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主力,从而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真正力量,只能沦为空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空想社会主义可以说是一个不仅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而且在人类思想上都很有影响的学派。
即使在今天,不论我们意识到与否,我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而就其发展历程而言,它对历史发展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不免产生过消极的影响。
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
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因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这些光辉思想具有合理的科学因素,它们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择其荦荦大者,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时期,三大空想家已经开始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有规律的前进过程,并已认识到每一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都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一社会都包含着前一社会制度的残余以及未来社会的萌芽。
(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思想。
他们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雇佣劳动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所以要消灭罪恶、实现公平,就要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实现财产公有制,人人参加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3)关于劳动改造、劳动光荣与劳动竞赛的思想。
废除雇佣劳动制是几乎所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识。
以莫尔、温斯坦莱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强调理想社会人人都应当参加劳动的同时,又把劳动视为一种惩戒手段。
他们认为,对于那些犯有过错或罪行的人,强迫他们劳动比把他们处死将会更有益于社会。
如果撇开其中蕴涵的奴役思想,通过劳动改造挽救过错者与罪犯的思想不能说没有其合理成分。
另外,以康帕内拉、梅叶、摩莱里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劳动视为公民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并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12461 吕海龙空想社会主义由于其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导致其必然的不科学性,从而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的否定它,也无法否认它对于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种种积极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到成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其基本趋势是科学因素不断增长,空想因素不断减少。
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因此,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的影响显然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通常所说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产生于十六世纪初的西欧,以十九世纪初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为杰出代表的社会主义早期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具体学说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点。
他们的设想各有所长,却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以财产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没有阶级就没有剥削与压迫,人人参加劳动,生产实行计划管理,人人有充分的自由时间,人人自由平等的享受生活,教育普及,妇女解放,三大差别(脑体劳动、工农、城乡三大差别)在消失,国家逐渐消亡,等等。
作为共产主义学说的早期探索,他本身有着许多不成熟的局限性,主要包括:(1)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5)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6)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2)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设想与预测,并为实现理想社会进行了各种艰难的试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有启发性的实际例证,他们对未来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从思想到文化,从社会到家庭,都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如1、关于农救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农救会的思想。3、关于劳动改造、劳动光荣与劳动竞赛的思想。4、关于有计划地组织农救会生产的思想。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用新型分工分代替旧式分工的思想。6、关于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的思想。7、关于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8、关于普及教育与消除愚味的思想。9、关于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思想。10、关于缩短工时的思想。11、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思想。12、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13、关于法制建设的思想。14、关于实现理想制度的方法与途径的思想。15、关于建立一个精干的职业革命家组织的思想。16、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17、关于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和不输出制度的思想。
18、关于国家消亡与未来社会管理的思想。19、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
(3)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上,尽管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为科学论证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二、局限性:
1、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传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以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
3、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浩劫也不能不充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不是在生产的现存物质事实和阶级斗争中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把社会理想化。
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

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
【答案要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本身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
这主要表现在①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②在此基础上它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积极主张和合理设想③它的历史观中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地位和唯心史观的限制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也存在一系列根本性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①坚持理性支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从抽象的理性出发设想出种种社会改革方案②不能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把改造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各国统治者身上③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幻想用理性感化资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以及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理论和现实启示 P97背景苏联面临战争四年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和天灾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困苦。
工人大量减少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许多地区发生农民暴动。
内容1 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2 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群英会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3 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启示中国的改革和列宁的改革在起点、内容、成效、主观性、指导思想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两次改革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配套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必须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实践、理论与其思维方式的内在关联,自觉做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3、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成因、特点、历史成就及弊端。
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启示

空想社会主 义失败 的原因及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几点启示
潘 彤
( 西安政 治学院 陕西西安 7 1 0 0 6 8 )
【 摘要 】 空想社会主义最终走 向失败主要是主客观 两个方面的原 因。 虽然其走向了失败 ,但空想社会主 义是科学社会 主
义理论与 实践的逻辑起点 ,对其失败原 因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刻的把 握科 学社会主义 ,有利于我 国进 行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其次 ,对 现存 的统 治秩序 大 多只 意 识 的辩 证 关 系 的 基础 上 ,在 实 践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者 亲 眼 目睹 了早 期 的 是从 改 良的 原 则 出发 ,没 有 认 识 到 和 理 论 的协 调 发 展 中实 现 社 会 主义 资 本 家 为 完 成 资 本 的 原 始 积 累 而 对 无 产 阶 级革 命 是 实现 社 会 主 义 的现 现代 化建 设的最 大化 发展 。 工 人 的 残 酷 剥 削和 压 迫 。然 而, 由 实途 径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没 有 认 识 到 最 后 ,充分认 识社会 主义 的长 期 于 资 本 主 义 大 工 业 还 没 有 发 展 到 使 资产 阶 级 的本 质 和 其 维 护 自身 利 益 性 和 艰 巨 性 ,不 可 超 越 阶 段 。 空想 资 本 主 义 的 基 本 矛 盾 尖 锐 化 而 导 致 的最 终 诉 求 ,幻 想 通 过 呼 吁 资 产 者 社 会 主 义 没 有 从 唯物 史 观 的立 场 出 经 济 危 机 的 程 度 , 资 本 主 义 的 历 史 放 弃私 有 制 和 平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 这 发 ,不 懂每 个社会 形态 的 出现 都要 经 局 限 性 还 没 有 充 分 暴 露 出来 。另 一 显然是 不可 实现 的。 历 一个 萌芽 ,发展 乃至 成熟 的过程 。
空想社会主义

2011级会计硕士201150010435 李蕊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产生背景一、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产生背景实现社会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向往的理想社会状态,而19世纪前期,他们的这种渴望更加急迫。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当时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决定的,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西欧社会处在转型期。
西欧社会当时正处于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急剧转型时期。
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纺织工业的发展,随后蒸汽机和新的工具也开始在其他工业中运用,工场手工业逐步变成了现代机器大工业。
既有的生产秩序、经营程序和生活程序被打破,处于严重的失序状态,社会生活不和谐。
2、政治环境不稳定。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不仅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促使了整个社会基础的变化。
这时新生的资产阶级已经不满足于经济上的丰盈,再也不愿意作封建贵族的侍从,他们以先进的机器大生产作为物质技术基础,以经济实力为要挟,提出了掌握国家权力的政治诉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封建贵族的“命”,但是革命的范围涉及整个社会,影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
3、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突出。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大大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财富的分配却是极其不公平的。
傅立叶把富人叫做“坐在黄金上的阶级”,把穷人叫做“一无所有的阶级”。
他们已经认识到,富人的财富完全来源于对穷人的掠夺。
在文明制度下,富人们勾结在一起来掠夺穷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每个人都处在同集体不断战斗的状态之中。
二、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内容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尽管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还不发达,其社会根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显现,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已经从现实情况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在此前提下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
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中,以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最为出色。
小论文 空想社会主义

谈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
这些城市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彼此密切联系,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大家共同使用;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主张“在一切人之间平均分配劳动”,这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托马斯•莫尔在其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中第一次为人们虚构出了这样一个海外仙岛,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种形态或初级形态,空想社会主义几乎与资本主义同时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上半叶发展到顶点,直至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空想社会主义大体经历了300多年的漫长岁月。
期间可分为三大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又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时期相对应。
(一)16世纪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开始了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大规模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带给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是财富和自由,而是变本加厉的掠夺和剥削,他们最先遭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苦难,因而英国也就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发源地。
随后的16~17世纪,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新的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加速了社会劳动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新航道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最为发达,意大利和德国也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在这些国家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的莫尔是最早期的代表,除此还有德国的闵采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17世纪,空想共产主义在意大利独领风骚,这不仅同它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有关,而且与意大利经济的衰落、尖锐的民族危机和广大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有密切关系。
康帕内拉是意大利早期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一生有33年在牢狱中度过,在监狱中的写成《太阳城》一书阐述了共产主义理想,设想出没有私有制、没有社会不平等和压迫,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繁荣创造前提的社会,成为继《乌托邦》之后空想社会主义的又一代表作。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过评价摘要: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初理论形式,在人类思想史有重大的地位。
本文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介绍基础上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有其进步性,但是它是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注定是昙花一现的。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功过评价从地球上有人类开始,有文字开始,就记录着这个社会上到处都有剥削、有斗争、有压迫、有反抗,但是尽管如此,人类从来也没有忘记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社会生活的追求。
从东方的孔子“大同”思想到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再到本文要讨论的16—17世纪时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最后到以马恩1848年提出的《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些无不显示着人类正将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化为了现实[1]。
本文将主要探讨空想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呢?我们先来对其做简单的阐述。
一、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之前产生的各种社会主义—主要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潮的统称[2]。
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6世纪,其产生的背景可以这样描述[3]:400多年前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产阶级的成长,从城市平民和破产农民中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的最初组成者。
他们处在社会的最低层,不仅遭到封建力量的剥削和压榨,同时还要受到新生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中的欺压。
因此他们与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都存在着矛盾,这样他们不仅要与封建主义作斗争,同时也要去寻找自己的解放之路。
而空想社会主义就是这种探索的理论表现。
它的最早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他在其代表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4]。
设想了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理想社会也就是“乌托邦”,开了理想社会主义的先河,因此后来人们就常常用这个词来泛指整个的空想社会主义了。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300余年,其发展阶段可分成三个[5]:16至17世纪中期产生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博内拉、德国的闵采尔;17到18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梅叶、法国的莫莱里和马布里等;19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者是:英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法国的欧文。
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启示

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启示【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展开论述。
在介绍了作者简介和主题介绍,引出了讨论的主要内容。
在首先探讨了社会主义空想阶段的研究,分析了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
接着讨论了社会主义科学阶段的探讨,分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道路。
探讨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分析了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发展趋势。
在总结了成果并展望未来。
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和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空想、科学、发展、启示、当代社会、引言、作者简介、主题介绍、正文、社会主义空想阶段的研究、社会主义科学阶段的探讨、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结论、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1. 引言1.1 作者简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探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到科学阶段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1818-1883年)是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1820-1895年)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两位作者在这部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向科学阶段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他们强调了社会主义科学阶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对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学习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主题介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所著的重要著作,旨在探讨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向科学阶段的发展过程。
主题介绍部分将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空想阶段的研究和社会主义科学阶段的探讨,以及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间的联系与交流日益密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意义不容低估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意义不容低估相当一段时间以来, 社会主义学说研究领域中, 存在一种轻率否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倾向, 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视为党全决乏科学意义的幻想梦吃, 甚至, 由此要将马恩在科学论证中寸胖吐继承的许多营养也视为“ 空想” , 加以剔除。
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资本主义个图通过“ 和平演变” 开历史倒车的形势下, 如何更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有必要按照历史雌物义观点, 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价值作一个正确评价。
“ 空想社会主义” 这个名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使用时是很谨滇的, 从来没有将它与凭空想象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就曾指出“ 从工人运动成为现实运动的时刻起, 各种幻想的乌托邦消逝了, ·一这不是因为工人阶级放弃了这些乌托少价二义者追求的目的, 而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实现这一目的的现实手段⋯⋯。
因此, 建立在一早期工人运动基础上的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的著作是有价值的, 并且将来也是有价值的。
”在第一国际准备时期, 为了考虑更好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马克思甚至建议出版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代表性的著作。
思格斯还为此翻译了《傅立叶论商业片断》一书, 并写了前言和结束语。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建过程时, 为避免人们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重要价值的忽视, 还颇费心机地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命名为“ 共产主义微光” 、“ 直接的共产主义理论” 、“ 社会主义创始人” 。
并热情肯定说“ 德国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 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科学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
③列宁在研尤了空嚎比会上义扣件学让会主义的关系后, 更是直截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称为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 直接继续” ①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那么,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科学意义呢了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分析, 主要表现在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短暂性正确预示资本主义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大趋势, 科学勾勒了未来让会形态的理想蓝图等三方面。
空想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空想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科学革命,使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无比活力。
本文从空想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浅析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空想;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和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真正贯彻了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
”[1]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程,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致命的缺陷,即都以大规模农业集体合作生产、农工一体、自足自给、排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内容取向。
而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石和经济基石,找到了实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最终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有着区别于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为己任的革命学说,革命性是其鲜明特点;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为基石,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展望置于现实基础之上,从而使这一学说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2、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恩格斯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理论”,是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伟大的认识工具。
空想社会主义

学号:2014111139姓名:陈丽论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及其意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经过大约3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他们尖锐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想,这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空想社会主义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代表工人的利益。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的社会现象,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等等。
而这些问题的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雇佣劳动者。
新兴资产者通过残暴剥夺农民,拼命压榨工场工人,野蛮掠夺海外殖民地等办法,千方百计地聚集资本和扩大经营。
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一举改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丧失了自由,成为了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在工厂里,工人们在监工的监视和严格的劳动纪律下,严格按照规定的劳动时间工作,为跟上飞快的劳动节奏,必须做着高强度、如机械程序式的工作,他们已变成为一种附着于工厂这个庞大机械的惯性零件。
不仅如此,工人们还要面临被罚款、解雇甚至严厉的肉体惩罚。
由于恶劣的条件、高强度的工作,还会常常发生工伤事故,导致伤残或死亡。
除此以外,雇佣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十分艰难,过着辛酸苦难的生活。
他们吃得是最普通甚至质量很差的食物,住的是又寒酸破乱的住房。
正如马克思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工人们用血汗增加了资本的利润,换来的却是贫富的严重分化,社会的强烈不平等,体现在生活方式、住房、医疗、健康等各个方面。
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
一批工人阶级理论家们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除此之外,从资产阶级阵营里走出来的一批思想家也参与到了这场批判的大合唱,他们虽然属于资产阶级,但他们看到了工人的苦难生活,代表着工人的利益,更为激烈的批判现实的工业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空想社会主义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人类文明结出了无数硕果。
19世纪初,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三位思想家为主要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优秀成果之一。
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
尽管这种空想社会主义是从社会改革出发而空想出来的不成熟的理论,可操作性、实践性较差,但它不仅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相当程度的借鉴意义。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社会主义大国。
为使我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专家、学者以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致力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新型的建设、全面的建设。
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建设格局。
下面我将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影响。
从经济方面看,英国的欧文设想了共产主义劳动公社并付诸实践。
尽管最后没有成功。
但是他在这种制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想法,即实行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
这一想法不仅被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论证补充,而且被无数社会主义国家所证明。
一直到今天,我国还是采取的这一基本制度。
可谓影响深远。
法国的空想主义者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这一主张。
他认为,在社会生产方面应实行计划经济。
在上个世纪苏联和我国都采用了这样的经济体制,尽管后来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但是其中所强调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思想仍然被我们所采用,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他还十分尊崇劳动。
认为每个人都应参加劳动,劳动是一切美德的源泉。
在劳动产品分配方面,圣西门提出了每个人的作用和收入都应当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这一原则实质上就包含有按劳分配的思想萌芽。
由此可见,我国在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制度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相关思想。
政治方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者们提出了集体领导,人民领袖由选举产生等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产生了相当意义上的影响。
我们现在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最后,我要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他认为,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未来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
不谋而合,我国在新世纪也认识到了社会安定、和谐的极端重要性。
因此,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四位一体”格局的国家,首次把社会建设提到了如此地位。
随后,由通过中央文件、党政报刊、主流媒体等途径系统地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地位、含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基本上从政策的引导到具体的措施都一一做了解释和落实。
可以说,我们当前集全社会之力进行的社会建设,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为这些伟大的空想主义者所提出。
综上所述,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之一,空想社会主义给予了我们许多值得借鉴的理论。
但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它的借鉴意义十分重要,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它的历史局限性。
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社会主义这样强大的理论武器作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引导方向,从而发动群众万众一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