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结题报告“提高课堂效率”,确实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刻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咱们以为,咱们平常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确实是“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也确实是说,课堂上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一起窗习和研究,慢慢形成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研读教材,为教定位。

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用意是教师的大体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师底气引领学生进展的基石。

新课标教材,与原先的教材相较,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如何把握各学段知识的“度”,做到适时、适量?确实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睬解在利用教材上显现了一些误差,致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讨中慢慢形成了“同意(接纳)-比较-质疑-完善”的教材研读模式。

同意一确实是应该尊重教材,也确实是同意教材,深切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用意,一样不要轻易改动和改换。

比较:正如一名专家所说:“上看,下看,左顾右盼。

”确实是在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乃至还包括被替换的老教材。

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比较,扬长避短,能更好地领会编写用意,更好地组织和处置教材。

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内容在同一版本不同窗段的编排特点,例题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明确教材的编排用意教学中才事半功倍。

质疑:在了解了教材的编排用意和特点后,要多想一想:每部份内容编写的用意是什么?例题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完善:依照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本地对教材中的感性材料和应用材料进行调整,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形进行个性化的处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小学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但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

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主张,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限制。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讲解、练等循环往复;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研究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研究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研究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课堂教学往往效率低下或无效,导致课程只表面完成,产生高分低能的“人才”。

有效的教学可以唤醒潜能、激活记忆、开拓思维、释放情感。

因此,如何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关重要。

在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二、课题背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我们根据市、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

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 ;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

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构建“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的素质教育;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就难有实效,可以说,只有真正素质化了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二、课题概念的界定什么是“和谐高效”课堂?“和谐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和谐课堂教学要通过调控教育中诸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节奏,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和谐课堂教学要以受教育者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能有效地形成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同运转,产生教学合力,获得“1+1>2”的整体效应,使受教育者在“五育”方面全面发展。

和谐课堂教学要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

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

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

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于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达到人的教育学理论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

教育形态必须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程必须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主要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方式和教学策略,建构教育生态环境与课程整合下师生和谐共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低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低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城关镇涧东小学党英【研究背景】一、外在背景就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而言,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 ;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 ;重“技能”轻“综合运用” 。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形象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数学知识的感性积累上,并通过表象的再加工理解知识,最后能够运用;又由于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内在背景低年级学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

如帮助教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活动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活动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活动的研究》的结题报告选题背景:1.理论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

因此,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设计多种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及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所谓“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从而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领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材依据。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更注重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教学情境中多次涉及数小木棒、测量游戏,图案设计等教学活动内容,并且在每册书中都有“数学好玩”这一节次内容。

学生活动是实践学习,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学生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逐渐被一线教师重视,并且开始在课堂教学之中所采用。

3.教学理论依据1)、活动教学理论。

活动教学理论十分强调: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动脑、讨论、试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每位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心理学理论。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要经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这样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讲,这也是一个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学生活动是一种外部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特殊性在于游戏活动能引起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借助于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的提出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有很多学者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给出了具体的界定。

所谓“有效”,简单地说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我们数学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经常带低年级数学,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单元检测成绩不理想,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爱有小动作;理解能力差,缺少想象力;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效率低,作业拖拖拉拉,做题慢;做题马虎,总出错。

我就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合适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当时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法,但是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于是我就进行了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1.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将“双基”扩充为“四基”,新提出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开展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低年级学生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追求课堂的有效是一线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本研究试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有效教学的结构和机制。

树立“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形成学生的长期性学习策略,在“四基”中关注“基本活动经验”、在“四能”中关注“提出问题能力”、在“三维目标”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获取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所以从根本上说,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一般需要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并形成能力几个基本阶段,这几个基本阶段常常是时先时后、相互交织灵活出现在教学过程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的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的实验课题结题报告.doc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实验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已经很明确:“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效率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

所以从现状出发,确立效率意识,从“有效”入手,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

2.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己经显得力不从心,题海式的训练己经成为防碍教育的疾病,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背道而驰,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放在重要地位。

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生潜力发展的需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作为知识引导者的教师,就是要想尽办法,使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满足他们内心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4.数学认知发展的需要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习这些知识必须通过自己思维 ,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构。

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准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作为教者要突破传统方式 ,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媒体为依托 ,持续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以达到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水平的价值。

二、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有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真武洞镇中心小学低段数学组一、课题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但是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课堂不易把握,在这些好奇心极强,没有自控能力,甚至听不懂话的孩子面前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维持课堂秩序,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但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高效课堂,也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现在课堂效率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数学教学内容枯燥。

2、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方式单一。

3教师重讲,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

4、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高效教学”的“高效”,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新的课堂形式。

“高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3、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实际依据2010年出版的《高效课堂》一书,系统地概括出了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及其应具备的课堂要素,如每堂课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每堂课的课内探究过程要体现“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三个环节;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三个基本课型等观点。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1、多途径收集课题相关的最新信息,做到及时更新补充。
2、对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上涉及到“问题串”的进行梳理。
3、继续上研究课。
4、撰写研究小论文、研究心得体会。
1、“问题串”资料收集困难,途径单一,只是从网上搜索,而且很多文章涉及到要进行收费而无法进行阅读。
2、论文撰写能力较差,难以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以文字进行表达。
3、课题研究给研究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如何真正有效地将研究和日常教学相结合,真正发挥教研相长有待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接下来的研究打算
(针对研究过程中的误区、困难与困惑简述继续研究的对策)
从课题选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齐心协力、积极探讨、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当前我们完成了资料的初步收集,对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进行了初步梳理,尝试了一节研究课,进行了课后反思。通过研究,对“问题串”的相关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后续的研究方向也比较明确了。
阶段
反思
(研究过程中的误区,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xx年 2 月 19 日
学校
xx学校
学科
数学
小课题名称
以“问题串”为载体,构建小学低年段数学高效课堂
研究人员(主持人写前)xx源自简述课题研究
进展
情况
(从课题开展的时间长、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方式、步骤与措施,达到的初步成效,小组研究成员的研究状态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学习版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惨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爱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师讲课手段多样化,学生课上表现积极踊跃,但是一堂课下来的教学效果却不明显,知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内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课堂上,对所学知识不能够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知识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学而不实的现象屡见不鲜。

基于此,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力求通过课题的探索、实践、研究,从小学课堂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找到适合我们数学课堂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活动形式,从而达到学习的实效性目标。

二、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课堂提问、合作学习、习题设计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实验班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运用研究成果,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推动我校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刘超凡、余带娣)

《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刘超凡、余带娣)

《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新丰县城第三小学数学课题组执笔:刘超凡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对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并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修养之一,纵观整个小学数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关于计算教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准确、熟练地计算。

而新课标对之则有了许多新的要求:1、计算教学仍然要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但不要求千篇一律,而是重在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理解;2、在计算速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算、口算及估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由此可见,我认为在平时的计算教学时应着重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特点决定了计算教学传统的大题量机械训练、为算而算的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需要一种新型的计算教学方式。

为了培养创新的人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针对当前学生对计算恐惧的心理因素,很多学生不愿计算,计算能力十分差,而多数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不能形成学生的能力而提出课题研究。

二、理论依据小学数学上的计算题都是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出现,新旧知识递进性较强。

强调计算的多样化,并教学优化计算。

1、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个性发展。

2、布鲁纳认为: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点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

不过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个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这个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

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个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所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合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水平,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

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不过,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所以,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合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水平做出积极的反映。

(4)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实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点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低段数学活动课教材的梳理,研讨,汇编,再修改,反思,整理活动课教材一系列活动,找到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注意从两方面开展实施,一是活动课教具的不同导致活动课教学方式的不同、效果不同、情景设想不同,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二是不同时段的活动课涉入方式,切入点的选择合理性,对整个课堂的教学开展以及学生知识在再创造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放矢,升华再造。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活动课程教材汇编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数学游戏活动课把游戏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游戏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充分体现了活动课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够持久,再加之数学知识的抽象、枯燥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哭着乏味的负担,反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游戏活动课则是利用游戏这种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方法突出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强调情感和活动的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游戏课程,既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

(二)数学游戏活动课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求数学游戏活动课是数学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
名称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研究
关键词
高效课堂创新实践改变模式主动学习
结题
报告
摘要
【内容摘要】“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参与”。
研究内容
1、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研究步骤:
1、申报与立项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申报课题,等待批准;
修改开题报告,确定实施方案。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及网络中有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提炼升华,制定方案。
2、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通过课题研究,为学生自由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批乐于自主学习,懂得与老师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者。
3、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通过课题研究,把师生都从满堂灌输,题海训练的高强度、低效率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课堂变得轻松、快乐而高效。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以备课组为单位对我校开展的“精品常态课”进行分析研究,分层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终于完成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工作。

回望这段时光,我们收获了无数的经验和感悟。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我们发现高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课堂不再只是老师的讲台,而是学生展现自我、探索世界的舞台。

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发现数学的魅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发现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我们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让孩子们觉得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

我们还发现,团队合作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当然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何平衡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让数学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这次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学的真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信念。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将这些策略更好地运用起来,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

二、概述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理论,更是思维的训练场。

因此我们试图构建一个让孩子们愿意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环境。

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更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真武洞镇中心小学低段数学组一、课题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但是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课堂不易把握,在这些好奇心极强,没有自控能力,甚至听不懂话的孩子面前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维持课堂秩序,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但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高效课堂,也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现在课堂效率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数学教学内容枯燥。

2、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方式单一。

3教师重讲,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

4、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高效教学”的“高效”,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新的课堂形式。

“高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3、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实际依据2010年出版的《高效课堂》一书,系统地概括出了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及其应具备的课堂要素,如每堂课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每堂课的课内探究过程要体现“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三个环节;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三个基本课型等观点。

而目前我国“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课堂实效”这一理念已被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有些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声依旧”,存在着严重的“话语霸权”,是一种非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往,另外很多情况下存在着“虚假交往”的现象,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

这样的课堂怎能称得上实效、甚至是高效呢?因此,目前关于高效课堂这一研究课题在我国还处在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实践、研究。

2、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低年级就基本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尤其是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提升教师业务,打造一支业务过硬,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快乐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通过一些课堂评价、教具、教师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手段、方式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在备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课堂组织教师要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要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

通过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注重打造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综合因素的实践研究,从实践中摸索符合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成效(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围绕课题的研究需要,我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展开调查。

根据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课堂追问和趣味、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打造高效课堂。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课堂追问、趣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除了在学生和教师身上展开调查外,我还深入到别的教师的课堂听课,从听课中找出目前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和听课的过程中都体现出当前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的语言过于单调,对学生的思考起不到促进作用;提问的频率过高,满堂都在问,突出不了重点;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欠考虑,超出学生的水平,越问学生越糊涂等等。

(二)分析问题,探求原因通过调查分析和阅读有关文献,发现高效课堂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研究不够透彻,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

2、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状态考虑不周。

3、教师过于关注课堂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

4、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理念比较落后。

(三)实践探索,解决问题1、加大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面临的学生和面对的教学问题也是日新月异。

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教育的需要。

为了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当今的教师必须要有学习的意识。

只有不断的学习,让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才不至于成为一位腐朽的落后教师。

当前的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新的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赶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教师只有时刻不放松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的内心只有不断的输入新鲜的理论,课堂才能展现新鲜的面孔,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新的理念,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进步了,课堂追问的作用和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2、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进行探究(1)制定详细阶段计划安排表(2)以研讨课为抓手,同伴互助探究在课题研究期间,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计划制定详细的阶段计划开展工作。

课题组每个成员每学年在学校数学教研组开一节研讨课,保证每月一次课题研讨。

每次研讨,都组织教师磨课,在实践—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师的研究意识,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在课堂上。

3、课堂教学中学生追问有效时机的把握(1)触及学生思维的根源,在“缺乏思考”处追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追问应该是充满数学味的追问,才能避免学生“缺乏思考”或流于思考问题的表象。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对问题的回答常会未经思考就“信口开河”或人云亦云。

教师利用追问抓住问题的本质对学生进行追问,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追寻思维的根源。

(2)读懂学生思维的本质,在“分歧”处追问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可不同的学生智力水平不同,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探究的结果也不同。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对同一问题的见解和解法也不同。

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解法,巧妙地追问,追出问题的分歧和产生矛盾的原因,挖掘出不同解法的价值,寻找学生思维的本质。

(3)使学生思维的形成体系,在“错误”处追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经验阅历的影响,对问题的解答总会出现零碎或错误。

教师要抓住这一错误生成及时追问,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拓宽学生的思维,建构起数学知识的体系。

(4)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重难点”处追问重点是某知识的核心或后继学习的基石,难点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围绕重点、突破难点。

这就要求我们组织学生的探究不能停留在粗浅的表象上,而要透过表象探究知识的本质,提升知识的衔接,促进思维的深度发展。

总之,要读懂学生就要触及学生的思维深处,让学生的思维外显,看到学生思维的过程,补全思维未能外显的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追问”,能让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对象和思维过程和细节;帮助我们读懂学生围绕思维对象所进行的分析活动以及在这个活动中经历的过程、体现的思维方式。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课题历时一年多,课题组教师都以课题为载体,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形成策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小学数学策略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学习案例,使策略学习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同时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造就了一支有实验研究能力的教师,在教与学上都取得了骄人的研究成果。

1、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普遍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堂追问的问题精练有效。

课堂追问能做到问到当问之时,问到当问之地。

2、在高效的课堂追问下,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所提高,基本上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高效的课堂追问,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

4、高效的课堂追问让课堂精彩不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更加充实多彩。

5、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通过这一年的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期末测试中,实验班的学生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平行班相比也遥遥领先。

2013——2015年二、三年级实验班和平行班测试成绩年份班级人数及格率优秀率综合率平均分2013—2014 平行班二(2)74 75.93 48.15 55.83 76.45 实验班二(1)75 81.48 68.52 86.56 79.97 2014—2015 平行班三(2)63 86.79 73.58 63.87 81.55 实验班三(1)66 92.59 74.07 68.59 846、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通过课题研究,课题实验的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水平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