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 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 阳城以拙蒙赏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 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答案:D.于,被。
搭 配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须 看
宋何罪之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臣请入,与之同命
成 分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须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式
故曰弊在赂秦也!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其 ⑴在句首一般不是代词就是语气副词 ⑵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⑶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4.焉 ⑴在句末不及物动词后一般是兼词 ⑵在形容词后,……的样子
5.也 ⑴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⑵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和用 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B.辞不许,乃归白母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帝欲为娶贵族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A)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A.而,前一句表假设,译为如果;后一句表转 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 B.以,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 把
• 。C.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D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文言虚词复习
18个虚词
【考试要点】 1.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 词、拟声词、代词。
2.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常见的意义和用法。
3.考查的18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1、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 2、词量不大,但词频很高 3、意义虚化,但功能强大 4、古今形同,但差异巨大
若:动词“如同” 所:名词“处 所”
之:动词“前往” 因:动词“沿 袭”
考学兼顾
新旧沟通
须熟
熟记课文
例句
温故知新
求同法:用已知词义衡量未知词义 替换法:用现代虚词替代古代虚词 删除法:用能否删除区别是否相同 析境法:用语法分析确定用法异同 优选法:用优选原则决定最后答案
须看位置

须看搭配

须看成分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三.位置判断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 同作用。可以根据其所在位置来推 断它的用法。
1.何 ⑴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为什么”“怎么”。 ⑵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样"。
2. 乎 ⑴用在句末,用作语气助词。 ⑵在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C.有闻而传之者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D
A. 博鸡者遨于市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 豪民气尽,以额叩地
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D. 博鸡者因告众曰
须 看
敛资财以送其行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关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嬴闻如姬为人所杀
须 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组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 合
夫晋,何厌之有?
一.语境分析法
《考试大纲》强调“在文中的用法”, 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 别文章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借助上下 文的语义来理解虚词的含义和作用。这 也是 推断虚词意义用法最基本也是最重 要的方法。

须看句式

须看关系
须看组合
儿寒乎?欲食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位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须
3、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看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6、因击沛公于座,杀之
பைடு நூலகம்
着眼常见,突出重点 立足文中,考测理解 既考用法,又考意义 学考兼顾,注重迁移
不重思维,只重结果
须有重点 须分虚实 须熟例句 须善比较 须察语境
考测频率高

古今差异大


中学教材有

自己不熟悉
平时常弄错
而、乎、何、其、且、所 为、焉、也、以、若、因 于、与、乃、则、者、之
乃:判断词“是” 以:动词“认 为”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B.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法不同的一组是 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 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 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法不同的一组是 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 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 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B
A.闻而审,则为福矣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四.语法功能分析法
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 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 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 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 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 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 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