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农业政策学第二讲(2学时)(3)

农业政策学第二讲(2学时)(3)

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称科学决策模型,包括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模型。 基本特点是:充分发挥决策系统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 科学的方法技术,全面认识决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事先有通 盘规划和严密论证,并对全过程均有控制。 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分析研究,体现出 高度的决策自觉性,可降低决策的失误率。 缺点:需要有信息、体制、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多方面严格 的条件;理性决策模型并不能完全保证所制定的行政决策一定科 学、正确。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假设人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在决策时遵循 利益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寻求最佳方案时,只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 适宜而可行的方案做可行性分析,只要其中一个方案产生的收 益大于成本,便可采用。
委托-代理理论



基本理论:财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契约关 系,所有者是这一关系的委托人,管理者为代理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经常不一致,所以委托人不得 不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 案例分析:现代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 防范代理人侵犯委托人利益的机制:董事会、监事会、 总经理的机制;股东在证券市场上用脚投票和用手投 票的机制;经理人市场发育;职工所有权制度;期权 制度等。

精英模型

由托马斯戴伊和汤姆逊提出,认为公共政 策是那些居统治地位的领袖人物的偏好和 价值观的反映。
精英模型主要关注领导人物在政策制定和 执行中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广大社会群 众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方法与方法论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事物发展变化规 律变化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采 取的各种手段或操作的总合。分为三个层 次:隶属于各学科的具体方法;各学科中 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如逻辑方法、数学 方法等;哲学方法,如辨证法、认识论等。

农业政策学张广胜重点知识

农业政策学张广胜重点知识

农业政策学张广胜重点知识农业政策学张广胜重点知识1. 张广胜的贡献张广胜是中国农业政策学的重要学者,他在农业政策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刻的理论洞察。

他对农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

2. 农业政策学的定义和范畴农业政策学是研究农业政策的学科,它包括农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

农业政策学的范畴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福祉、农产品流通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涵盖面广、内容深入的学科。

3. 农业政策的重要性农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农业政策的制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这也是农业政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4. 张广胜在农业政策学研究中的思想贡献张广胜在农业政策学研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农业政策的制定应该注重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农业政策应该注重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农业政策的实施需要注重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

5. 农业政策实践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中国农业政策实践的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张广胜的农业政策观点。

在粮食生产政策方面,张广胜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结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在实际实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对农业政策学的思考与展望在总结与回顾中,我认为农业政策学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科,它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

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农业政策学,并将张广胜等学者的理论观点与实际政策相结合,为中国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对农业政策学的深入研究,我对农业政策的重要性、实施的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也对张广胜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些将对我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农业政策学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课题,它需要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福祉、农产品流通等各个方面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和农业实际情况的结合。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钟甫宁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导论(2学时)了解政策、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概念,掌握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1 •政策与政策科学:政策;政策科学。

2•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农业的概念、地位及作用;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3•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政府政策干预的U标及缺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政策。

第二章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掌握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和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1.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其内涵: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福利变化的测度。

2.农业政策分析模型: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系统模型;过程模型;精英模型。

3•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掌握农业政策目标及农业政策手段的相关内容。

重点掌握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中国具体的农业政策目标。

1.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

2.农业政策LI标:农业政策I」标的基本含义;确定农业政策I」标的原则;确定农业政策LI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农业政策LI标。

3.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汁: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

4.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农业政策方案的比较论证;农业政策方案的决策;农业政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农业政策方案的采纳与合法化。

第四章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掌握农业政策具体执行的原则和要求、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重点掌握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农业农村政策法规

农业农村政策法规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1、农业法: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按照农业法的规定: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4、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5、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

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

农业法的多数条文,我们都可以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找到直接的依据。

农业法的贯彻实施,必将有利于实现由主要靠政策指导农业,进一步向依靠政策和法律共同指导农业发展的转变,实现以行政手段管理农业,进一步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农业的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6、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基本组织制度。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7、二轮承包和承包期三十年不变。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业环境政策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1、实证研究的方法2、历史分析方法3、结构分析方法4、模型分析方法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指导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指导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资料2014.1第一章农业基本政策和法律制度期末复习重点需要掌握以下名词:1.农业政策法规:是农业法律、法规及国家在农业方面政策的总称。

2.农业法: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

6.农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方对规划期内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指导方针、基本任务等所作的全面部署和安排。

需要掌握以下问题:1.农业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答:农业法律、法规与执政党的农业政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农业政策是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在农业经济领域中的某种战略目标和任务,根据自己的纲领和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它通常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发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完善,在时机成熟时,通过国家立法将其上升为法律、法规。

因此,党的农业政策是农业法律、法规的依据,农业法律、法规是党的农业政策的法律化、具体化、稳定化。

虽然两者制定的组织机关和程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两者的阶级属性、内容要求和社会作用具有一致性,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体现我国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要求。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农业建设服务。

2.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答: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①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②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

重点: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第三、四、五章)粮食安全问题(补充)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第八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第十三章)浴盆模型和史密斯模型任选其一;粮食问题考简答或案例;综合这几章的内容考论述题;题型:单选10*2=20分:简答8*5=40分;论述1*20=20分;案例1*20=20分时间:100分钟自己总结的重点: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一、思想粮食补贴政策:1.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2.农资综合补贴:指在现行粮食直补制度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因柴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的综合性直接补贴政策。

3.良种补贴:指对一地区优势区域内种植主要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

4.农机具补贴:指国家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的部分补贴。

5.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及其特征?内涵:农业政策问题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概括来讲,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有:a.农业政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b.农业政策问题能够被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

c.农业政策问题必须依赖于政府加以解决。

特点:a.相互依赖性——许多相关的农业政策问题构成了一个体系,不同领域、层次的农业政策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b.客观性——是农业经济实践中的问题,客观存在c.人为性——农业政策问题的存在源于人们改造社会行为状态的需要d.动态性——任何农业政策问题,及涉及环境因素,又与前提条件、相关人群密切联系e.历史性——农业政策问题不是突发产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例,农民负担6.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课件上没列出这道题)a.边界分析法——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找出与其他事物严格区别的本质及其属性,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边界内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农村政策学

农村政策学

农村政策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2.市场失灵答案:1.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2.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答案:1.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

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

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一、名词解释:1.政策目标2.政策手段3.政策对象答案:1.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2.是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农业政策学重点内容

农业政策学重点内容

农业政策学笔记1政策的三大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背景是起点、政策目标是终点手段是桥梁2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3农业政策的理解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的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4政府干预农业的手段1。

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

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场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5. 马歇尔将消费者剩余定义为、个人为一物品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与他愿意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6.、消费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只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间的差。

7。

农业政策的内涵和共性:1.农业政策是一种社会客观现象2。

农业政策问题能够得到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3.农业政策问难题是必须有政府解决的现实问题8。

从农业政策问题构成来看他有下面的特征1。

具有相互依赖性2。

具有客观性3具有主管性 4.具有历史性 5.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9农业政策形成的过程必须首先要进行政策议程、而要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先完成政策的认定、即相关主体达成一定的共识、认为某一问题到了非不解决的地步、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只关重要、认定问题的方式以及政策问题的内涵、直接影响解决的方案、10、农业政策的目标包括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存率、确保农产品安全供应、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福利、巩固和完善生产关系11。

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农业政策执行是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12。

农业政策执行的作用1.任何农业政策都必须要执行才可以发挥作用2。

农业政策执行是检验农业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3。

农业政策执行是制定新的政策的重要依据13。

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

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

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的全部内容。

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1、农业政策的特点农业政策除具有政策的一般特点(阶级性、科学性、原则性、针对性、系统性、实践性、稳定性和阶段性)外,还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上的纲领性;(2)工作范围的广泛性;(3)具体应用上的灵活性;(4)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2、确定农业政策目标应遵循的原则(1)突出主要目标原则;(2)合理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准确性原则;(5)协调性原则.3、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指导作用,通过农业发展的宏观方向,为微观主体提供宏观指导;(2)协调作用,协调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3)激励作用,通过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4)调控作用,通过各种政策实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5)约束作用,政策对经营主体的行为所形成的某种限制。

4、农村改革20年的基本经验(1)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业政策的首要出发点;(2)必须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3)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4)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进改革的伟大事业;(5)必须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使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5、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方针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1)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2)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3)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4)实施科教兴农;(5)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7)切实减轻农民负担;(8)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9)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0)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注意点:人章节,小点,不确切】第一章导论1. 识记: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2•领会: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木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 rh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木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掌握: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吋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屮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插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口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业环境政策第二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1、实证研究的方法2、历史分析方法3、结构分析方法4、模型分析方法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 价格波动分析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2、时序变化性3、相关性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冲突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碍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政策 即政府(主体)管理公共事务(目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策略(行为)。

政策是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

农业政策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策实施的一般规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 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的性质,农业政策目标的正确、明确与具体性,农业政策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科学性)• 政策的资源(政策实施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经费、物力、信息、权威等等。

)• 执行机构与人员(国家行政机关是政策执行机关。

政策执行机关,是由执行人员组成。

执行人员素质如何,对政策实施关系极大。

)• 执行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心理环境)• 农业政策对象(政策对象的接受程度,农业政策对象的数量)结合本章的知识谈谈你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现象的理解。

(表现、原因、对策即解决办法)定量评估的计算(无量纲化,正向指标取大值作分母,逆向指标取小值作分子) Pij=Xij/si 或Pij=si/Xij农业科学技术 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农业科技进步 在农业发展中,不断地用效率更高的先进科技替代效率较低的落后技术的时间失效率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图1 浴盆模型图过程。

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包括硬的科技进步和软的科技进步。

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硬的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含义广义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既包含了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又包含了政策、管理水平等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因素⏹1、生产、市场的需求-------外在拉力⏹2、科技发展水平——基础⏹3、农业技术的内部协调⏹4、物质投入⏹5、农业科技人员及生产者素质⏹6、农业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支持价格政策作用原理、政策效应及适用条件?基本原理:当市场价格低于支持价格时,政府以支持收购农产品;当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时,对市场活动不加干预。

农业政策学 复习

农业政策学 复习

农业政策学复习整理PS:整理地比较细,大家如果要用的话可以适当删些,再打印出来,当然,以防考试编不出来,可以都看看,谢谢……第一章政策: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三要素:政策背景、政策手段、政策目标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主要研究政府行为本世纪连续九个“一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上个世纪五个“一号文件”: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基础地位《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统购派购——计划合同收1985《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延长15年《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理论肯定1983《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1982农业概念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之分。

狭义的农业,又称为“小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又称为“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的产中部门,而广义的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

农业最根本的特点: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农业的地位: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农业是社会分工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是蓄纳劳动力和稳定社会的重要部门农业是绿色产业农业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为经济发展做出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市场外汇贡献、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业多功能性:环境保护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文化功能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广义的农业政策也涉及农业、农民、农村和其他领域。

农业政策学考试

农业政策学考试

农业政策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用来干预和调节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的统称。

3、农村人口政策: 国家制定关于农村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地区迁移、人口素质提高以及扶幼养老等方面的准则。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5、农业金融政策:为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市场透明度:指市场活动参加者对市场行情,既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也可理解为市场行情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明了程度。

8.WTO: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9、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

10、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用来干预和调节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的统称。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相应的也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源数量政策和人力资源质量政策。

11、农业金融政策:是为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12.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每一阶段的进步都以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1.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A)5A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B农业政策科学性评估、农业政策客观性评估、农业政策准确性评估C农业政策学影响评估、农业政策成本评估、农业政策效率评估D农业政策定性评估、农业政策定量评估、农业政策效能评估2.可持续发展要以(A)为目的12A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B保护环境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3.(B)政策手段可以进一步细分限制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政策和刺激农产品需求增加政策。

农业政策学重点

农业政策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科学:是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3.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4.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2.农业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二、简答题1.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①农业政策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②农业政策问题能够被多数人察觉、认同并受其影响③农业政策问题必须依赖于政府加以解决2.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①相互依赖性②客观性③人为性④动态性⑤历史性3.农业政策的目标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产品安全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或稳定农民收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改善农村环境4.农业政策目标的特点①具体性②可行性③规范性④协调性⑤层次性5.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①从实际需要出发,保证农业政策目标的确有经济和社会效益②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切实调动人们的积极性③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政策目标④保持具体农业政策目标适当的弹性6.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基本思路:固定目标法,延伸目标法基本要求:关键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可行性与挑战性相结合,具体化与定量化相结合,灵活性与一致性相结合。

7.农业政策手段①经济手段,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②行政管制手段,如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等,③法制手段,即国家依靠法权的强制力量来保障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8.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协调性原则③有效性原则④效率原则9.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应遵循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协调性原则③可控性原则10.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的基本要素①农业政策信息②农业政策主张③立论的理由④立论依据⑤驳论⑥可行性11.农业政策方案论证的理性标准①完整性②一致性③内聚性④简明性第四章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执行:是指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业环境政策第二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1、实证研究的方法2、历史分析方法3、结构分析方法4、模型分析方法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冲突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碍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独立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无关。

4、量化特征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特点有哪些?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及特点1、农业政策目标体系:▪提高并稳定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具有满意公平的生活水平;▪保证食物安全;▪稳定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贸易▪促进环境保护2、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的特点▪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占据中心地位▪较为强调农产品供给的质量▪非常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及特点1、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生产者价格及消费者价格▪扩大农产品出口,减少进口▪为工业化提供资源与积累2、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的特点▪特别倾向于照顾城市消费者的利益▪特别强调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农产品出口换取外汇的重要性比较突出3.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判定方法,如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概念: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以满足活跃、健康生活所需的饮食需求和消费偏好。

粮食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数量方面:总量上要足够,时间上要持续,地点上要够得着,即涉及到生产、储备和运输。

-质量方面:要有营养、卫生安全,要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经济可获得性:要人人买得起。

这隐含着对价格和收入方面的要求。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的:活跃、健康的生活。

判定方法▪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Vt=(Yt-Yt*)/ Yt*其中: Vt为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Yt为t年的实际粮食产量Yt*为t年的粮食趋势产量Vt的绝对值越大,粮食安全水平越低;Vt的绝对值越小,粮食安全水平越高。

▪粮食自给率一般而言:自给率越高,粮食安全水平越高自给率越低,粮食安全水平越低较高的自给水平只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粮食储备率粮食储备率=粮食储备量/总消费量X100%FAO关于粮食储备的定义:粮食储备(粮食结转储备):是指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时,可从上一年度收获的作物中得到(包括进口)的粮食储备量。

周转储备(商业储备):是保证从产地或从进口地平稳顺利、连续不断地得到供应并周转到加工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储备。

后备储备:是一个国家除去周转储备和完全用于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储备以外的全部粮食储备。

FAO70年代提出一个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低储备水平:储备率:17-18%其中:周转储备12%,后备储备5-6%。

粮食安全系数:对粮食安全水平的整体判断粮食安全系数是对一个国家各项粮食安全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的综合评分值,可反映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水平。

各个指标加权平均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主要对策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推进并完善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引导消费,减少产后损失适当利用进口5.判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方法有哪些?-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平均收入的比值;-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法:具体计算方法有三种:逐户法分组法积分法经济学家钱纳利提出的标准:基尼系数收入差异程度0.2-0.35 相对平均0.35-0.5 合理0.5-0.7 高度不平均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标准:基尼系数收入差异程度小于0.2 高度平均 0.2-0.3 相对平均 0.3-0.4 比较合理第四章1.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有哪些 政策措施2.限价政策的目的和作用效果是什么? 目的:使农产品价格低廉并且稳定 作用效果: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限价政策 支持价格政策 稳定价格政策 补贴政策 限量政策对外贸易政策进口关税 出口关税 进口补贴 出口补贴 进口限额技术性与行政性管理限制措施市场结构政策市场管制措施 提高市场透明度措施 改善市场技术和物理设施措施在采取限价措施且限定价格为P0时,会发生以下作用效果:(1)供给量将减少,从Qc减为Q1,而需求量将增加,从QC增至Q2,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现象,供求差额为Q2 -Q1,(2)如果政府采取进口的办法来填补国内供给缺口,则:进口量为Q2-Q1。

如果世界市场价格PW高于限价P0,则国家需要进行补贴,补贴额(不考虑营销费用)为(PW-P0)×(Q2-Q1)国内农民的收入减少,减少额为面积PCP0AE;消费者受益(消费量增加、支付价格降低),增加额为PCP0BE。

(3)如果政府采取定量配给措施来实现供求平衡,即对消费者按国内可获供给量Q1进行定量分配,则:农民收入减少,减少数量同(2);消费者有得有失,得:支付价格降低,失:消费数量减少。

(4)如果政府采取强制性收购的办法(使生产者被迫将生产规模扩大到Q2)来实现供求平衡,则:农民收入损失程度加大,(PCP0AE加上ABC)消费者受益,数量与(2)相同。

在实际生活中,上述三种平衡市场的办法经常同时并用在采用定量配给措施并当配给数量小于QC时,消费者有得有失当配给量大于QC以及采用进口和强制性收购措施时,消费者只受益而无损对于生产者来说,在任一情况下,均受损失限价政策是一种对生产者不利而对消费者有利的市场政策措施3.支持价格政策的目的、作用效果和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目的▪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市场作用效果(1)当支持价格水平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的作用效果:造成结构性过剩(数量为Q2-Q1)农民获益(净收入增加量为PiPcEE’)消费者受到不利影响(消费数量减少、支出价格提高)政府要付出财政补贴,以处理过剩问题(2) 当支持价格水平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的作用效果A 市场波动为收敛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防止价格过低对生产者的不利影响促进供给与需求尽快达到均衡点B 市场波动为循环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需求价格弹性)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缩小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保护生产者的利益C 市场波动为扩散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阻止了价格波动幅度扩大保护了生产者利益实行支持价格政策的前提条件必须实施必要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使得实施支持价格政策所带来的好处只为国内生产者所得;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要很小;支持价格与出口价格(或与农产品降级使用所获得到价格)之差不应太大;4.稳定价格的措施有哪几种?这些措施各适用于什么条件?5.限量政策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上、下限)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上、下限)对消费量的限制(上、下限)1、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上限限制:农产品过剩的发达国家采用较多下限限制:农产品供给不足国家较多采用2、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1)上限限制作用效果:价格升高,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价格升高幅度越大,农民收入增加(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2)下限限制我国对粮食实行定购政策,就是对供给量实行下限限制的一个实例3、对消费量的限制(1)上限限制作用效果: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小,下降幅度越大实例:对食品实行定量配给制度(2)下限限制下限限制通常是对中间消费量的限制对最终消费量一般没有下限限制。

6.补贴农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在实践中有哪些因素制约着目的的实现程度?目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对农用品补贴效果的影响因素;➢补贴方式➢流通渠道➢分配方式7.对生产者补贴分为哪几类?差价补贴的作用原理、作用效果及适用条件是什么?差价补贴概念:政府每年定出一个目标价格,其高于市场价格,农民每出售一个单位的农产品,便相应地从国家获得一笔补贴,其为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

补贴方式:第一种:按原计税面积对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如安徽、黑龙江等省);第二种:按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第三种:按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如辽宁省);第四种:按农户向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交售的商品粮数量进行补贴作用效果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降低;来自国外的供给减少;来自国内的供给量增加,且自给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生产者价格几乎完全稳定。

我国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有哪几种类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完善?差价补贴,限额补贴,消减限额补贴中国对农民直接补贴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政府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被截留或挪用。

这些年,一些地方拨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款被层层截留、挪用,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诸多事例,就是前车之鉴。

笔者以为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可以借鉴前些年为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而采取的通过银行直接发放教师工资的办法,这样做不仅可以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也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

退一步讲,即使暂时无法实现通过银行直接对农民进行补贴,也应该加强对农民“直补”的监督检查,把钱发到农民手里。

其二,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不应附加任何条件,剥夺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