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农业政策学第二讲(2学时)(3)

农业政策学第二讲(2学时)(3)

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称科学决策模型,包括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模型。 基本特点是:充分发挥决策系统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 科学的方法技术,全面认识决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事先有通 盘规划和严密论证,并对全过程均有控制。 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分析研究,体现出 高度的决策自觉性,可降低决策的失误率。 缺点:需要有信息、体制、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多方面严格 的条件;理性决策模型并不能完全保证所制定的行政决策一定科 学、正确。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假设人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在决策时遵循 利益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寻求最佳方案时,只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 适宜而可行的方案做可行性分析,只要其中一个方案产生的收 益大于成本,便可采用。
委托-代理理论



基本理论:财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契约关 系,所有者是这一关系的委托人,管理者为代理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经常不一致,所以委托人不得 不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 案例分析:现代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 防范代理人侵犯委托人利益的机制:董事会、监事会、 总经理的机制;股东在证券市场上用脚投票和用手投 票的机制;经理人市场发育;职工所有权制度;期权 制度等。

精英模型

由托马斯戴伊和汤姆逊提出,认为公共政 策是那些居统治地位的领袖人物的偏好和 价值观的反映。
精英模型主要关注领导人物在政策制定和 执行中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广大社会群 众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方法与方法论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事物发展变化规 律变化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采 取的各种手段或操作的总合。分为三个层 次:隶属于各学科的具体方法;各学科中 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如逻辑方法、数学 方法等;哲学方法,如辨证法、认识论等。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钟甫宁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导论(2学时)了解政策、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概念,掌握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1.政策与政策科学:政策;政策科学。

2.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农业的概念、地位及作用;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3.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政府政策干预的目标及缺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政策。

第二章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掌握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与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1. 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其内涵;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福利变化的测度。

2. 农业政策分析模型: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系统模型;过程模型;精英模型。

3.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掌握农业政策目标及农业政策手段的相关内容。

重点掌握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中国具体的农业政策目标。

1. 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

2. 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农业政策目标。

3. 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计: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

4. 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农业政策方案的比较论证;农业政策方案的决策;农业政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农业政策方案的采纳与合法化。

第四章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掌握农业政策具体执行的原则与要求、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重点掌握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业环境政策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1、实证研究的方法2、历史分析方法3、结构分析方法4、模型分析方法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农业政策学简答

农业政策学简答

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衣业和农村现代化。

3什么是市场透明度?提高措施?市场透明度是指市场活动参加者对市场行情,即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市场行情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明了程度。

1质量分等分级标准化2产品标记与广告规范化3举办有组织的市场活动4市场行情通报5市场研究与预测替代式政策执行、观望式政策执行、照搬式政策执行。

,循环模型,系统模型,综合模型5农业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农业政策的对象就是农业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是农业政策的接受者。

1)农业政策对象的接受程度2)农业政策对象的数量多少及其行为变化。

1结合当前农村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改进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一是进一步扩大农民直接补贴规模和范围。

既可以考虑不与产量挂钩的直接收入补贴,也可以考虑与产量挂钩的直接补贴方式,还可以考虑选择某些对增效增收作用明显的生产环节进行补贴,如机耕机收补贴,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检验检疫补贴等。

改变单纯依赖政府直接救济的做法,积极试点农业保险与灾害救助相结合的自然灾害补助。

加强不同财政支农方式与其他支农方式的有机结合,在继续完善国家财政对农业直接投资的同时,加强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税收、担保等经济杠杆工具,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农业。

2农业具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将产生哪些影响?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另外土地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指导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指导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资料2014.1第一章农业基本政策和法律制度期末复习重点需要掌握以下名词:1.农业政策法规:是农业法律、法规及国家在农业方面政策的总称。

2.农业法: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

6.农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方对规划期内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指导方针、基本任务等所作的全面部署和安排。

需要掌握以下问题:1.农业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答:农业法律、法规与执政党的农业政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农业政策是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在农业经济领域中的某种战略目标和任务,根据自己的纲领和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它通常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发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完善,在时机成熟时,通过国家立法将其上升为法律、法规。

因此,党的农业政策是农业法律、法规的依据,农业法律、法规是党的农业政策的法律化、具体化、稳定化。

虽然两者制定的组织机关和程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两者的阶级属性、内容要求和社会作用具有一致性,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体现我国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要求。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农业建设服务。

2.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答: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①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②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村政策学

农村政策学

农村政策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2.市场失灵答案:1.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2.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答案:1.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

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

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一、名词解释:1.政策目标2.政策手段3.政策对象答案:1.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2.是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农业政策学》习题及答案

《农业政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政策: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

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

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一、名词解释:政策目标: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政策手段: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政策对象:指政策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

二、简答题:1、简述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相关性;超前性;时效性;广泛性;主观性;鲜明的政治性;有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变通性;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正效应与负效应的统一。

农业政策学重点内容

农业政策学重点内容

农业政策学笔记1政策的三大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背景是起点、政策目标是终点手段是桥梁2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3农业政策的理解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的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4政府干预农业的手段1。

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

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场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5. 马歇尔将消费者剩余定义为、个人为一物品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与他愿意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6.、消费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只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间的差。

7。

农业政策的内涵和共性:1.农业政策是一种社会客观现象2。

农业政策问题能够得到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3.农业政策问难题是必须有政府解决的现实问题8。

从农业政策问题构成来看他有下面的特征1。

具有相互依赖性2。

具有客观性3具有主管性 4.具有历史性 5.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9农业政策形成的过程必须首先要进行政策议程、而要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先完成政策的认定、即相关主体达成一定的共识、认为某一问题到了非不解决的地步、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只关重要、认定问题的方式以及政策问题的内涵、直接影响解决的方案、10、农业政策的目标包括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存率、确保农产品安全供应、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福利、巩固和完善生产关系11。

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农业政策执行是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12。

农业政策执行的作用1.任何农业政策都必须要执行才可以发挥作用2。

农业政策执行是检验农业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3。

农业政策执行是制定新的政策的重要依据13。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注意点:人章节,小点,不确切】第一章导论1. 识记: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2•领会: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木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 rh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木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掌握: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吋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屮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插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口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业环境政策第二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1、实证研究的方法2、历史分析方法3、结构分析方法4、模型分析方法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 价格波动分析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2、时序变化性3、相关性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冲突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碍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政策 即政府(主体)管理公共事务(目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策略(行为)。

政策是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

农业政策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策实施的一般规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 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的性质,农业政策目标的正确、明确与具体性,农业政策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科学性)• 政策的资源(政策实施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经费、物力、信息、权威等等。

)• 执行机构与人员(国家行政机关是政策执行机关。

政策执行机关,是由执行人员组成。

执行人员素质如何,对政策实施关系极大。

)• 执行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心理环境)• 农业政策对象(政策对象的接受程度,农业政策对象的数量)结合本章的知识谈谈你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现象的理解。

(表现、原因、对策即解决办法)定量评估的计算(无量纲化,正向指标取大值作分母,逆向指标取小值作分子) Pij=Xij/si 或Pij=si/Xij农业科学技术 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农业科技进步 在农业发展中,不断地用效率更高的先进科技替代效率较低的落后技术的时间失效率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图1 浴盆模型图过程。

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包括硬的科技进步和软的科技进步。

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硬的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含义广义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既包含了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又包含了政策、管理水平等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因素⏹1、生产、市场的需求-------外在拉力⏹2、科技发展水平——基础⏹3、农业技术的内部协调⏹4、物质投入⏹5、农业科技人员及生产者素质⏹6、农业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支持价格政策作用原理、政策效应及适用条件?基本原理:当市场价格低于支持价格时,政府以支持收购农产品;当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时,对市场活动不加干预。

农业政策学考试

农业政策学考试

农业政策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用来干预和调节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的统称。

3、农村人口政策: 国家制定关于农村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地区迁移、人口素质提高以及扶幼养老等方面的准则。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5、农业金融政策:为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市场透明度:指市场活动参加者对市场行情,既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也可理解为市场行情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明了程度。

8.WTO: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9、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

10、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政府在一定时期用来干预和调节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方法和制度的统称。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相应的也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源数量政策和人力资源质量政策。

11、农业金融政策:是为实现一定的农业发展目标而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12.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每一阶段的进步都以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1.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A)5A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B农业政策科学性评估、农业政策客观性评估、农业政策准确性评估C农业政策学影响评估、农业政策成本评估、农业政策效率评估D农业政策定性评估、农业政策定量评估、农业政策效能评估2.可持续发展要以(A)为目的12A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B保护环境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3.(B)政策手段可以进一步细分限制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政策和刺激农产品需求增加政策。

农业政策学重点

农业政策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科学:是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3.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4.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2.农业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二、简答题1.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①农业政策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②农业政策问题能够被多数人察觉、认同并受其影响③农业政策问题必须依赖于政府加以解决2.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①相互依赖性②客观性③人为性④动态性⑤历史性3.农业政策的目标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产品安全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或稳定农民收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改善农村环境4.农业政策目标的特点①具体性②可行性③规范性④协调性⑤层次性5.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①从实际需要出发,保证农业政策目标的确有经济和社会效益②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切实调动人们的积极性③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政策目标④保持具体农业政策目标适当的弹性6.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基本思路:固定目标法,延伸目标法基本要求:关键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可行性与挑战性相结合,具体化与定量化相结合,灵活性与一致性相结合。

7.农业政策手段①经济手段,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②行政管制手段,如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等,③法制手段,即国家依靠法权的强制力量来保障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8.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协调性原则③有效性原则④效率原则9.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应遵循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协调性原则③可控性原则10.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的基本要素①农业政策信息②农业政策主张③立论的理由④立论依据⑤驳论⑥可行性11.农业政策方案论证的理性标准①完整性②一致性③内聚性④简明性第四章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执行:是指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政策: 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

②正误性。

③时效性。

④表述性政策的三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府对农业实行干预的内容包括: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1. 公共选择理论2.委托一代理理论3. 组织行为理论xx 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决策模型三、系统模型四、过程模型五、精英模型农业政策的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xx 的农业政策目标:1、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3、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4、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xx 农业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人(农产品补贴)、3、增进社会福利、4、农村发展欧盟农业政策目标:1、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3、稳定农产品市场4、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转基因食品)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农业政策手段体系: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法制手段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政策或结构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执行模型:1.xx 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2. 浴盆模型3. 互动模型4. 循环模型xx 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xx 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四大因素。

浴盆模型: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其失效可分为三阶段: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

互动模型: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

循环模型:执行过程包括三个不同阶段:1、纲领发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直线单向的过程;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1. 农业政策方案评估2. 农业政策执行评估3. 农业政策效果评估(1)农业政策影响评估(2)农业政策效率评估农业结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

农业结构政策的具体目标:1.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2.实现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2)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3)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农业经营规模: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营环境下,为获得最佳的产出规模而尽可能投入适量的生产要素,并使诸生产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以获取经济效益,国家应在兼顾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进行调控,以实现宏观综合效益。

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政策建议:1、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加强和鼓励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3、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4、在资金上给农业以支持5、加快和规范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6、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土地所有政策: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国家或政府就土地归谁所有、归谁支配的原则及规范,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在不同社会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分配原则及其形式。

农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内涵:要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使农民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

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农户所享有的权利的性质:权利义务的法定性权利义务确立的民主议定性权利义务关系的非对称性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农户所享有的权利的内容:1. 自益权2. 共益权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1)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2)农业劳动力的区域转移政策3)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措施:1、引导农民从事开发性生产和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选择合适的农业技术类型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4、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概念: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价格政策和市场结构政策价格政策是指那些直接影响到价格水平高低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国内价格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

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是影响价格水平,而是制约着市场参与者各方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影响市场透明度,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市场宏观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

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目标:1. 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2. 稳定或维持生产者价格,保证农民收入;3. 稳定或降低消费者的食品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4. 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5. 增加农产品出口,缓解外汇供给不足6. 通过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促进工业化农产品流通政策手段:1. 国内价格政策手段(价格措施补贴措施数量管理)2.对外贸易政策手段:出口鼓励措施进口限制措施限制出口和鼓励进口措施其它措施3 市场结构政策手段:市场管制措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促进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措施、改善市场基础设施等价格管制:1. 限价政策2. 支持价格政策3. 双重价格政策限价政策(最高限价):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制定一个最高价格,这一最高价格是能合法地向生产者提供的最高价格。

(经济效益P173)支持价格政策(最低限价): 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加干预;如果市场价格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则政府就出面以最终消费者的身份按保证价格实行敞开收购,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之下。

这个价格就称为保证价格或支持价格,这种收购称为干预性收购。

补贴措施: 1. 对农用工业品的补贴2. 对食品消费的补贴3. 对生产者的补贴生产补贴:1)直接补贴:差价补贴、休耕补贴、税收减免、低利贷款及拨款等形式2)间接补贴: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收购和区域支持数量管理: 1. 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2. 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3.对消费量的限制出口鼓励政策:1.出口补贴2. 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一种最常见的出口鼓励贸易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出口以消除国内产品过剩或者换取外汇。

进口配额: 对进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的生产。

市场管制措施:1. 垄断措施2. 反垄断措施农业财政政策:为实现农业的发展目标而调整农业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措施。

农业金融政策的政策手段:1. 农业信贷规模政策2. 农业信贷结构政策3. 农业信贷优惠政策题型分析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3、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4、农业政策手段: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常用的主要农业政策手段有:借个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或结构政策手段。

一个政党或政府为实现农业政策所追求的若干目标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5、人力资源:是人类自身的社会生产所提供的作为经济资源的劳动力,或者说,它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

6、贫困:狭义贫困仅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状态。

xx 贫困则不仅包括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等因素,即贫困者享受不到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所应该享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7、价格政策:指那些直接影响到价格水平高低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国内价格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

8、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9、农业政策评估:是根据某些公认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检查、衡量、评价,以判断具体的农业政策是否具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1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11、市场结构政策: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是影响价格水平,而是制约着市场参与各方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影响市场透明度,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

12、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13、支持价格政策:当某种产品市场价格过低时,政府采取干预市场价格,对价格水平予以支持的举措。

14、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二、简答(一)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a、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c、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d、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二)持续农业发展政策的内容:1、因地制宜,分类知道,保护农地资源。

2、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并以资源优势为为基础实行农业生产主导功能分区,保证粮棉油生产,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专业化、基地化。

3、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落实增加科技投入,充实科技队伍,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强化农业科技研究,发展高科技农业,实行科技开发,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向科技型、市场型、外向型发展,成为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支柱。

4、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乡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二、三产业,形成支柱农业和反哺农业的投入、科技、服务等机制,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环境,为加快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三)可持续农业的主要特征1、经济可持续性。

指在经济上可以利用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

2、生产可持续性。

指高产水平的长期维持着眼于未来生产率和产量。

3、生态可持续性。

指农业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护。

4、社会可持续性。

它是指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和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持续不断提供充足而优质的粮食等农产品,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主要目(四)政策多变的对策所谓政策多变,是指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不能针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政策,政策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过渡,因此,造成政策的一种频繁变动,或剧烈变动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