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农村政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农村政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农村政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策是以解决具体问题或完成特定目标为目的的一种行动规定,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和人民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制定政策是政府权力运行的一项主要功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政策的实施是政策得以落实的过程,政策实施是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它是政策活动的后续环节,是政策活动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它的实施是指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按照政策要求,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农村政策学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政府的政策能力、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指农民利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是农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政策学对农业生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良种良法的推广等问题。

在农村政策学中,研究农业生产需要涉及到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价格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三、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农村政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农村政策学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农村人口流动、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政策学研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涉及到农村产业结构、农村金融、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指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土地征收、土地承包合同等农村土地问题进行制度化规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农村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的重要因素,农村政策学通过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旨在探讨如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政策学研究农村土地制度需要涉及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土地征收补偿、土地承包合同、土地产权交易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政策知识

农业政策知识

农业政策知识
农业政策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农业发展、农民补贴、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规定和措施。

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政策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投入政策:指通过提供耕地、农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或贷款支持,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产品价格政策:通过政府调控市场价格,确保农产品价格合理,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稳定市场供应。

3. 农业补贴政策:通过给予农民现金奖励、小额贷款、免费技术培训等扶持措施,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农业保险政策: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农作物、养殖业等面临自然灾害、疫情等风险时的损失。

5. 农民土地政策:包括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土地流转政策等,鼓励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道路、电力、通信等,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7. 农业科技政策: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这些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据国家的农业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农业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农业政策法规 (按PPT)全部考点重点整合

农业政策法规 (按PPT)全部考点重点整合

第一章农业政策法规概述1政策:政策是政府或政党行动的总计划。

政府或决定任何一项政策,都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解决一定的问题,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政策一般特点:阶级性、原则性、系统性、实践性、稳定性、阶段性。

2农业政策:是国家为改善农业运行和促进农业发展而进行的干预。

农业政策的特点:工作范围的广泛性、具体应用上的灵活性、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政策的实施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

3农业政策实施影响因素(1)、政策的制定:是影响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政策本身是否科学、正确,这关系到政策实施的成败。

(2)、政策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经费、物力、信息、权威等。

(3)、政策执行者:国家行政机关是政策执行机关,政策执行机构是由执行人员组成的。

执行人员的素质如何,对政策实施关系很大。

4农业政策实施基本原则与方法•基本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执行与创新相结合。

•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

5农业政策调整:农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本身存在某些问题或出现新情况,进而需要对政策进行修正和补充,以适应新的认识和发展变化了的情况,这就是农业政策调整。

6农业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因为经济基础决定政策的产生,政策是为适应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并有效地发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职能。

否则,就会障碍经济基础的发展,甚至对经济基础产生破坏作用。

所以,经济基础改变了,政策也要随着改变,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发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作用。

政策与经济基础不适应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认识的局限性;二是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

7农业政策延续其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党的基本农业政策长期稳定不变;二是党的农业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不因人员变动而中断;三是保持新旧政策的衔接继起,避免出现真空。

8调整与延续的关系政策调整与延续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

第一,政策调整与延续都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发展变化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农业政策学张广胜重点知识

农业政策学张广胜重点知识

农业政策学张广胜重点知识农业政策学张广胜重点知识1. 张广胜的贡献张广胜是中国农业政策学的重要学者,他在农业政策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刻的理论洞察。

他对农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

2. 农业政策学的定义和范畴农业政策学是研究农业政策的学科,它包括农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

农业政策学的范畴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福祉、农产品流通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涵盖面广、内容深入的学科。

3. 农业政策的重要性农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农业政策的制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这也是农业政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4. 张广胜在农业政策学研究中的思想贡献张广胜在农业政策学研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农业政策的制定应该注重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农业政策应该注重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农业政策的实施需要注重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

5. 农业政策实践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中国农业政策实践的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张广胜的农业政策观点。

在粮食生产政策方面,张广胜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结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在实际实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对农业政策学的思考与展望在总结与回顾中,我认为农业政策学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科,它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

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农业政策学,并将张广胜等学者的理论观点与实际政策相结合,为中国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对农业政策学的深入研究,我对农业政策的重要性、实施的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也对张广胜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些将对我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农业政策学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课题,它需要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福祉、农产品流通等各个方面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和农业实际情况的结合。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

②正误性。

③时效性。

④表述性政策的三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府对农业实行干预的内容包括: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2.委托一代理理论 3.组织行为理论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决策模型三、系统模型四、过程模型五、精英模型农业政策的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中国的农业政策目标:1、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3、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4、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美国农业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人(农产品补贴)、3、增进社会福利、4、农村发展欧盟农业政策目标:1、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3、稳定农产品市场4、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转基因食品)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农业政策手段体系: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法制手段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政策或结构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执行模型:1.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2.浴盆模型 3.互动模型 4.循环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四大因素。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注意点:人章节,小点,不确切】第一章导论1. 识记: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2•领会: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木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 rh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木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掌握: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吋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屮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插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口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考研农业政策知识点总结

考研农业政策知识点总结

考研农业政策知识点总结本篇文章将围绕农业政策的基本概念、特点、形式、目标、实施途径等方面,对农业政策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农业政策的基本概念农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农业政策包括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两个方面,宏观政策主要是指针对整个农业领域的政策措施,如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微观政策则是指针对单个农业生产主体的具体政策措施,如土地承包政策、补贴政策、贷款政策等。

二、农业政策的特点1.政策性强:农业政策作为国家为了调整和引导农业发展而实施的政策,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2.针对性强:农业政策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生产主体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长期性强:农业是一个长期性产业,政策也必须具有长期性,不能随意变动。

4.整体性强:农业政策必须具有整体性,能够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农民利益、区域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5.多元化:农业政策并不是单一的政策,而是由许多不同领域的政策措施构成的。

三、农业政策的形式农业政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1.宏观政策: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农业的影响,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结构政策等。

2.微观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主体的实际问题而实施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种植政策、养殖政策、农技推广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等。

3.综合性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而实施的政策措施,如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等。

四、农业政策的目标农业政策的目标是为了调动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民权益以及国家粮食安全。

具体包括:1.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保障农民权益:农业政策还应该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社会环境。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业环境政策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1、实证研究的方法2、历史分析方法3、结构分析方法4、模型分析方法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

重点: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第三、四、五章)粮食安全问题(补充)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第八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第十三章)浴盆模型和史密斯模型任选其一;粮食问题考简答或案例;综合这几章的内容考论述题;题型:单选10*2=20分:简答8*5=40分;论述1*20=20分;案例1*20=20分时间:100分钟自己总结的重点: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一、思想粮食补贴政策:1.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2.农资综合补贴:指在现行粮食直补制度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因柴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的综合性直接补贴政策。

3.良种补贴:指对一地区优势区域内种植主要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

4.农机具补贴:指国家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的部分补贴。

5.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及其特征?内涵:农业政策问题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概括来讲,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有:a.农业政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b.农业政策问题能够被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

c.农业政策问题必须依赖于政府加以解决。

特点:a.相互依赖性——许多相关的农业政策问题构成了一个体系,不同领域、层次的农业政策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b.客观性——是农业经济实践中的问题,客观存在c.人为性——农业政策问题的存在源于人们改造社会行为状态的需要d.动态性——任何农业政策问题,及涉及环境因素,又与前提条件、相关人群密切联系e.历史性——农业政策问题不是突发产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例,农民负担6.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课件上没列出这道题)a.边界分析法——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找出与其他事物严格区别的本质及其属性,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边界内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农业政策学期末复习

农业政策学期末复习

绪论1、政策?公共政策(“管理职能”说、“活动过程”说、“行为准则”说)?农业政策?【准确掌握】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为的总称。

政策是政府的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活动过程:研究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过程。

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明确目标的活动;2、公共政策是政府动用大量资源通过相关规定、措施来实施决定的活动过程;3、公共政策是包括决定、实施等环节在内的具有连续性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管理好一个国家或社会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1、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实施的管理手段;2、公共政策是政府从自身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进行的具体管理;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主的由各种利益个体与群体参与的管理活动。

行为准则:公共政策是政府职能活动的行为规则、行为路线和行动方案。

1、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谋略;2、公共政策是引导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准则3、公共政策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或方案。

2、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公共政策”概念?【准确掌握】政策属于政治活动的范畴;行为主体属于政府或政党;为解决某一现实问题,为达成某种利益;公共政策是某一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政策有多种表现形式;政策执行是一个耗费资源的过程。

3、政策学的性质与特点【了解】社会科学;交叉型的社会科学;应用科学;政策研究获政策分析,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不仅仅是描述性、实证性的也是规范性的,要融入价值观及判断。

4、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诞生: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体制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5、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

农业政策学复习题政策 即政府(主体)管理公共事务(目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策略(行为)。

政策是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

农业政策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策实施的一般规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 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的性质,农业政策目标的正确、明确与具体性,农业政策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科学性)• 政策的资源(政策实施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经费、物力、信息、权威等等。

)• 执行机构与人员(国家行政机关是政策执行机关。

政策执行机关,是由执行人员组成。

执行人员素质如何,对政策实施关系极大。

)• 执行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心理环境)• 农业政策对象(政策对象的接受程度,农业政策对象的数量)结合本章的知识谈谈你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现象的理解。

(表现、原因、对策即解决办法)定量评估的计算(无量纲化,正向指标取大值作分母,逆向指标取小值作分子) Pij=Xij/si 或Pij=si/Xij农业科学技术 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农业科技进步 在农业发展中,不断地用效率更高的先进科技替代效率较低的落后技术的时间失效率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图1 浴盆模型图过程。

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包括硬的科技进步和软的科技进步。

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硬的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含义广义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既包含了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又包含了政策、管理水平等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因素⏹1、生产、市场的需求-------外在拉力⏹2、科技发展水平——基础⏹3、农业技术的内部协调⏹4、物质投入⏹5、农业科技人员及生产者素质⏹6、农业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支持价格政策作用原理、政策效应及适用条件?基本原理:当市场价格低于支持价格时,政府以支持收购农产品;当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时,对市场活动不加干预。

山西省考研农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学重点讲解

山西省考研农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学重点讲解

山西省考研农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学重点讲解资料一:农业政策的背景与意义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部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收入不稳定等。

因此,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稳定收入,增强农业经济的活力。

资料二:农业政策的分类与主要内容1. 农业生产政策农业生产政策主要关注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政策。

2. 农业价格政策农业价格政策旨在调节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保障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补贴政策主要通过向农民提供直接经济补贴,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增加。

4. 农业保护政策农业保护政策旨在保护农业发展,限制农产品进口,维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环境。

资料三:农业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1. 农业政策的实施机构农业政策的实施机构主要包括农业部门、农业合作社、农村基层组织等。

2. 农业政策的实施途径农业政策的实施途径包括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调节等方式,以实现政策的有效落地。

3. 农业政策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农业政策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指标。

资料四:农业经济学的重要性与研究内容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经济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指导意义。

1. 农业生产经济农业生产经济研究农业生产的技术、投入产出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2. 农业市场经济农业市场经济研究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为农产品的流通与交易提供理论指导。

3. 农业发展经济农业发展经济研究农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提供理论指导。

资料五: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学的互动关系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做出贡献。

农业政策考试重点

农业政策考试重点

1、农业政策:就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与行动的总称。

2、政府干预的目标与缺陷?目标: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与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基本平痕,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1、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就是一种政治与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如果政府有关部门与机构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职权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与协调,实际制定的政策与政策的实施结果可能与初始目标相去甚远。

2、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一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者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与思想方法都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帕累托最优: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4、达到帕累托最优需要的三个条件:1、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都就是相同的;2、任何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两种产品都就是相同的;3、任何两种产品之间边际转换率与她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5、农业政策问题的特征:具有相互依赖性、具有客观性、具有人为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历史性。

6、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边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7、农业政策目标:就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8、农业政策目标的特点:农业政策目标的具体性、的可行性、的规范性、的协调性、的层次性。

9、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1、从实际需要出发,保证农业政策目标的确有经济与社会效益;2、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切实调动人们的积极性;3、保持农业政策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政策目标;4、保持具体农业政策目标适当的弹性。

10、农业政策执行:就是指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最新农业政策学重点内容

最新农业政策学重点内容

农业政策学笔记1政策的三大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背景是起点、政策目标是终点手段是桥梁2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3农业政策的理解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的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4政府干预农业的手段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场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5. 马歇尔将消费者剩余定义为、个人为一物品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与他愿意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6.、消费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只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间的差。

7.农业政策的内涵和共性:1.农业政策是一种社会客观现象2.农业政策问题能够得到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3.农业政策问难题是必须有政府解决的现实问题8.从农业政策问题构成来看他有下面的特征1.具有相互依赖性2.具有客观性3具有主管性 4.具有历史性 5.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9农业政策形成的过程必须首先要进行政策议程、而要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先完成政策的认定、即相关主体达成一定的共识、认为某一问题到了非不解决的地步、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只关重要、认定问题的方式以及政策问题的内涵、直接影响解决的方案、10、农业政策的目标包括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存率、确保农产品安全供应、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福利、巩固和完善生产关系11. 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农业政策执行是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12.农业政策执行的作用1.任何农业政策都必须要执行才可以发挥作用2.农业政策执行是检验农业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3.农业政策执行是制定新的政策的重要依据13.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涉及的四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14.新的政策开始时失效的原因《浴盆模型》其原因一般来自传统习惯的阻力、人们对政策的不了解、以及政策本身还可能存在某些缺陷等、这时、虽然失效率高、却并不意味这政策不合理新政策不断进行追踪检查、及时做出必要的修正、另一方面要坚持的执行下去、执行一定的时间后、转如正常、新政策就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减少失效这意味着主关条件发生变化政策开始老化、已经进入耗损失效阶段15.农业政策的优劣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农业政策问题的性质2.农业政策目标的正确、明确与具体性3.农业政策理论的依据的科学性4.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科学性16农业政策资源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资金源、任何农业政策的执行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不花费资金的政策不可能得到实现、这是因为农业政策必然照成经济资源的转移、而这种转移就要政府凑集或都、垫付、而其还因为农业政策的启动和运转也需要费用。

《农业科技政策与“三农”政策》课程复习要点

《农业科技政策与“三农”政策》课程复习要点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课程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3、农业政策手段: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常用的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有: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或结构政策手段等。

4、农业政策执行:是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宣传、解释、实施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5、农业政策监督:是指对农业政策执行者的行为进行检查、控制和矫正,以便发现和纠正违反农业政策目标的行为,把各种执行活动规范在农业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

6、农业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等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7、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8、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了这一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业环境政策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1、实证研究的方法2、历史分析方法3、结构分析方法4、模型分析方法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冲突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碍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独立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无关。

4、量化特征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特点有哪些?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及特点1、农业政策目标体系:▪提高并稳定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具有满意公平的生活水平;▪保证食物安全;▪稳定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贸易▪促进环境保护2、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的特点▪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占据中心地位▪较为强调农产品供给的质量▪非常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及特点1、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生产者价格及消费者价格▪扩大农产品出口,减少进口▪为工业化提供资源与积累2、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的特点▪特别倾向于照顾城市消费者的利益▪特别强调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农产品出口换取外汇的重要性比较突出3.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判定方法,如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概念: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以满足活跃、健康生活所需的饮食需求和消费偏好。

粮食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数量方面:总量上要足够,时间上要持续,地点上要够得着,即涉及到生产、储备和运输。

-质量方面:要有营养、卫生安全,要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经济可获得性:要人人买得起。

这隐含着对价格和收入方面的要求。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的:活跃、健康的生活。

判定方法▪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Vt=(Yt-Yt*)/ Yt*其中: Vt为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Yt为t年的实际粮食产量Yt*为t年的粮食趋势产量Vt的绝对值越大,粮食安全水平越低;Vt的绝对值越小,粮食安全水平越高。

▪粮食自给率一般而言:自给率越高,粮食安全水平越高自给率越低,粮食安全水平越低较高的自给水平只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粮食储备率粮食储备率=粮食储备量/总消费量X100%FAO关于粮食储备的定义:粮食储备(粮食结转储备):是指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时,可从上一年度收获的作物中得到(包括进口)的粮食储备量。

周转储备(商业储备):是保证从产地或从进口地平稳顺利、连续不断地得到供应并周转到加工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储备。

后备储备:是一个国家除去周转储备和完全用于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储备以外的全部粮食储备。

FAO70年代提出一个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低储备水平:储备率:17-18%其中:周转储备12%,后备储备5-6%。

粮食安全系数:对粮食安全水平的整体判断粮食安全系数是对一个国家各项粮食安全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的综合评分值,可反映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水平。

各个指标加权平均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主要对策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推进并完善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引导消费,减少产后损失适当利用进口5.判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方法有哪些?-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平均收入的比值;-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法:具体计算方法有三种:逐户法分组法积分法经济学家钱纳利提出的标准:基尼系数收入差异程度0.2-0.35 相对平均0.35-0.5 合理0.5-0.7 高度不平均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标准:基尼系数收入差异程度小于0.2 高度平均0.2-0.3 相对平均0.3-0.4 比较合理第四章1.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有哪些 政策措施2.限价政策的目的和作用效果是什么? 目的:使农产品价格低廉并且稳定 作用效果: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限价政策支持价格政策 稳定价格政策 补贴政策 限量政策对外贸易政策进口关税 出口关税 进口补贴 出口补贴 进口限额技术性与行政性管理限制措施市场结构政策市场管制措施 提高市场透明度措施改善市场技术和物理设施措施在采取限价措施且限定价格为P0时,会发生以下作用效果:(1)供给量将减少,从Qc减为Q1,而需求量将增加,从QC增至Q2,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现象,供求差额为Q2 -Q1,(2)如果政府采取进口的办法来填补国内供给缺口,则:进口量为Q2-Q1。

如果世界市场价格PW高于限价P0,则国家需要进行补贴,补贴额(不考虑营销费用)为(PW-P0)×(Q2-Q1)国内农民的收入减少,减少额为面积PCP0AE;消费者受益(消费量增加、支付价格降低),增加额为PCP0BE。

(3)如果政府采取定量配给措施来实现供求平衡,即对消费者按国内可获供给量Q1进行定量分配,则:农民收入减少,减少数量同(2);消费者有得有失,得:支付价格降低,失:消费数量减少。

(4)如果政府采取强制性收购的办法(使生产者被迫将生产规模扩大到Q2)来实现供求平衡,则:农民收入损失程度加大,(PCP0AE加上ABC)消费者受益,数量与(2)相同。

在实际生活中,上述三种平衡市场的办法经常同时并用在采用定量配给措施并当配给数量小于QC时,消费者有得有失当配给量大于QC以及采用进口和强制性收购措施时,消费者只受益而无损对于生产者来说,在任一情况下,均受损失限价政策是一种对生产者不利而对消费者有利的市场政策措施3.支持价格政策的目的、作用效果和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目的▪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市场作用效果(1)当支持价格水平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的作用效果:造成结构性过剩(数量为Q2-Q1)农民获益(净收入增加量为PiPcEE’)消费者受到不利影响(消费数量减少、支出价格提高)政府要付出财政补贴,以处理过剩问题(2) 当支持价格水平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的作用效果A 市场波动为收敛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防止价格过低对生产者的不利影响促进供给与需求尽快达到均衡点B 市场波动为循环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需求价格弹性)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缩小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保护生产者的利益C 市场波动为扩散型波动(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支持价格P0具有如下作用:阻止了价格波动幅度扩大保护了生产者利益实行支持价格政策的前提条件必须实施必要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使得实施支持价格政策所带来的好处只为国内生产者所得;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要很小;支持价格与出口价格(或与农产品降级使用所获得到价格)之差不应太大;4.稳定价格的措施有哪几种?这些措施各适用于什么条件?5.限量政策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上、下限)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上、下限)对消费量的限制(上、下限)1、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上限限制:农产品过剩的发达国家采用较多下限限制:农产品供给不足国家较多采用2、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1)上限限制作用效果:价格升高,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价格升高幅度越大,农民收入增加(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2)下限限制我国对粮食实行定购政策,就是对供给量实行下限限制的一个实例3、对消费量的限制(1)上限限制作用效果: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小,下降幅度越大实例:对食品实行定量配给制度(2)下限限制下限限制通常是对中间消费量的限制对最终消费量一般没有下限限制。

6.补贴农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在实践中有哪些因素制约着目的的实现程度?目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对农用品补贴效果的影响因素;➢补贴方式➢流通渠道➢分配方式7.对生产者补贴分为哪几类?差价补贴的作用原理、作用效果及适用条件是什么?差价补贴概念:政府每年定出一个目标价格,其高于市场价格,农民每出售一个单位的农产品,便相应地从国家获得一笔补贴,其为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

补贴方式:第一种:按原计税面积对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如安徽、黑龙江等省);第二种:按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第三种:按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如辽宁省);第四种:按农户向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交售的商品粮数量进行补贴作用效果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降低;来自国外的供给减少;来自国内的供给量增加,且自给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生产者价格几乎完全稳定。

我国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有哪几种类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完善?差价补贴,限额补贴,消减限额补贴中国对农民直接补贴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政府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被截留或挪用。

这些年,一些地方拨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款被层层截留、挪用,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诸多事例,就是前车之鉴。

笔者以为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可以借鉴前些年为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而采取的通过银行直接发放教师工资的办法,这样做不仅可以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也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

退一步讲,即使暂时无法实现通过银行直接对农民进行补贴,也应该加强对农民“直补”的监督检查,把钱发到农民手里。

其二,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不应附加任何条件,剥夺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