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笔记
乡村振兴专题教育学习笔记
乡村振兴专题教育学习笔记乡村振兴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战略。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面是我对乡村振兴专题的学习笔记。
1. 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 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 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 乡村振兴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 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吸引城市居民返乡创业就业。
2. 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环境治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
-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建设,构建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 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等。
- 重点任务包括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乡村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建设。
4. 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和机制建设- 推进路径包括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注重灵活适应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 机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机制等。
我的学习笔记主要涵盖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和目标、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以及推进路径和机制建设等方面。
通过学习乡村振兴专题,我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农技人员学习总结8篇
基础农技人员学习总结8篇篇1一、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技人员所承担的责任愈发重大。
作为一名基础农技人员,我深感自身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为此,我参加了为期X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现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进行整理总结。
二、学习内容概述1. 农业新技术与装备:重点学习了新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智能化农业系统的应用与操作等。
2. 农业政策与法规:系统学习了国家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以及农业补贴政策等。
3. 农业种植与养殖技术:针对当地主要农作物和养殖品种,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
4. 农业信息化技术:掌握了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
三、重点问题与解决方案1. 技术应用难题:部分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此问题,我积极与专家交流,参加实践操作课程,逐步克服技术难点。
2. 知识更新速度:农业技术更新迅速,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
为此,我定期参加在线课程,阅读最新文献资料,保持知识的持续更新。
3. 理论与实践结合: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是学习的关键。
我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收获与成长1. 技能提升:通过系统学习,我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核心知识,提高了农技应用水平。
2. 知识结构完善:对农业领域的多个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
3. 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在面对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方案。
4. 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在培训过程中,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技人员交流学习,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未来计划与目标1. 深化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农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保持知识更新。
2. 实践应用: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推广普及:积极推广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水平。
4. 加强合作:与同行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三版笔记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三版笔记(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二、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2.2 劳动力2.3 资本2.4 技术三、农业生产组织形式3.1 农业家庭经营3.2 合作社3.3 农业企业四、农业市场与价格4.1 农业市场类型和特点4.2 农业产品价格形成与波动4.3 农业补贴政策五、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5.1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5.2 农业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六、农业发展与政策6.1 农业发展战略6.2 农业政策及其影响6.3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正文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市场与价格、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发展与政策等方面。
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
这些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农业产量和产值。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对农业生产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农业家庭经营、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
不同的组织形式在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农业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具有较高的生产灵活性和适应性。
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则在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市场与价格是农业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
农业市场类型多样,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期货市场等。
农业产品价格的形成和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干预等。
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是农业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农业发展与政策是农业经济学的关键问题。
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政策学教学大纲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40104008学时:32学时(含课外学时)学分:2分适用对象:本门课程教学对象是农林经济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核要求: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农业政策学》孔祥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主要参考书:1. 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 李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3.《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4.《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5.《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6.《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农业政策学》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了解和掌握我国关于农业方面的基本、重要的农业政策,学会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农业政策的本质及内涵,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2.理解并掌握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了解农业政策的评估方法和调整手段;3.掌握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内容。
4.掌握《农业法》、《土地承包法》主要内容。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 农业政策分析框架 13 农业政策制定 14 农业政策执行 15 农业政策评估 26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7 农业法律体系 18 农业土地政策 19 农业金融政策 210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211 农业价格政策 412 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 213 农产品流通政策 114 农业对外开放政策 115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 116 农民合作社政策 11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118 农业科技政策 119 农业基础设施政策 220 粮食政策 1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 122 农业资源与环境政策 123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13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农业政策学是农经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大四的最后一个阶段开设,故无后续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相关农林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的整合,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读懂中 国农业农村农民读书笔记
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读书笔记《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读书笔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在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三农”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粮食和各类农产品,还是工业生产原料的重要来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这造就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多样的农业生产方式。
从北方广袤的平原上大规模种植的小麦、玉米,到南方水乡精耕细作的水稻;从东部沿海的渔业捕捞,到西部山区的特色林果业,中国农业的多样性令人惊叹。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农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耕地资源的有限和质量下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耕地被占用,而现存耕地中的一部分也因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其次,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虽然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信息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再者,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许多农产品只是经过简单的初级加工就进入市场,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有限。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农村给人的印象是贫困、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但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如今的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的农村道路硬化工程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成为了历史。
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过去,一些农村地区因为过度开发和污染,山不再青,水不再绿。
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农村又重现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象。
但农村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
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作为一名农业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学习了农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农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以下是我对农业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农业的重要性通过农业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温饱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任务。
二、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课程让我了解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机械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如转基因技术、无人机遥感监测、智能化农业管理等,这些技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课程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应对这些问题。
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等,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农业人才培养农业课程不仅让我了解了农业知识,还让我认识到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我国农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
作为农业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五、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课程还涉及农业政策与法规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农业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政策考博参考书-笔记资料-分数线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政策考博参考书-笔记资料-分数线一、专业的设置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有韩青、韩一军、马骥、穆月英、司伟、肖海峰、朱俊峰、辛贤、陈锡文、程国强、郭玮、韩俊、黄守宏、刘奇、唐仁健、叶兴庆、赵阳十七位导师,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们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此领域很有造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二、导师介绍朱俊峰,职称:副教授,博导兼硕导,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俊峰,男,主要研究领域:农业构造问题(农地、农业劳动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地域经济与政策等。
辛贤,职称:副教授,博导兼硕导,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辛贤,男,1971年05出生,山东莱阳人。
1998年博士毕业留校,1999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2002年,31岁的他又被评为教授。
曾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2014年10月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锡文(外聘),职称:研究员,博导,单位:国务院。
陈锡文,男,1950年7月生,祖籍江苏丹阳,出生于上海市。
参与起草了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大部分有关农业和农村政策的中央文件。
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程国强(外聘),职称:研究员,博导,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程国强,男,湖北仙桃人。
农业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兼任国家粮食局专家顾问,商务部中国政府WTO通报咨询顾问,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进出口动植物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等。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三版笔记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三版笔记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资源配置、农业生产组织、农业政策分析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学科。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之际,了解农业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笔记,对农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以期为农业经济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业经济学概述1.农业经济学的定义与作用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组织、经营和管理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旨在揭示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规律,探讨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分析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农业经济学的分支与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如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产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业科技经济学等。
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生产、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市场、农业政策、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国际合作等。
二、农业经济政策分析1.农业政策的目的与类型农业政策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政策类型包括农业生产政策、农产品市场政策、农业科技政策、农业资源利用政策、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等。
2.农业政策的实施与评估农业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关注政策目标的实现、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实施的主体、政策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政策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动态评估等。
三、农业生产要素与管理1.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生产率。
具体措施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整治、土地流转等。
2.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劳动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
政府应关注农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措施包括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3.资本与技术资源的投入与优化政府应加大农业资本和技术资源的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措施包括农业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融合等。
读懂中 国农业农村农民读书笔记
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读书笔记《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读书笔记》提起农业农村农民,这可真是个大话题。
但咱不说那些大而空的,就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些小事儿,从这些小事儿里,去试着读懂中国的“三农”。
我出生在一个不算偏远的农村,小的时候,家里有几亩薄田。
每到农忙时节,那可真是全家出动。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收麦子的时候。
天还没亮,父母就把我从被窝里拽起来,迷迷糊糊跟着他们到了麦田。
清晨的麦田,还带着露水,麦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那时候没有大型收割机,全靠人工用镰刀收割。
大人们弯着腰,左手拢住麦秆,右手拿着镰刀,“唰唰”几下,一把麦子就割下来了。
我也跟着凑热闹,拿着小镰刀,学着大人的样子割麦子。
可没一会儿,就累得腰酸背痛,手上还磨出了几个水泡。
太阳渐渐升起,气温越来越高,汗水不停地流,流到眼睛里,辣得睁不开。
麦芒刺在身上,痒痒的,还有点疼。
但大人们一刻也不停歇,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有力,仿佛不知疲倦。
我看着那一片片倒下的麦子,心里想着,这就是我们一年的希望啊。
收完麦子,还得拉到场院里晾晒。
用牲口拉着石磙,一圈一圈地碾压。
这时候,小孩子的任务就是在旁边看着,不让鸡鸭来偷吃麦粒。
偶尔一阵风吹过,赶紧拿起木锨,趁着风把麦粒扬起来,去除里面的杂质。
麦收结束后,紧接着就是种玉米。
背着重重的化肥袋子,在地里一步一步地走,边走边撒化肥。
然后用锄头刨坑,点种子,再把土盖上。
这一系列的动作,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整块地都种完。
除了种地,农村的生活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儿。
比如赶集。
每到赶集的日子,十里八村的人都汇聚到镇上。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有卖菜的、卖衣服的、卖农具的,还有卖小吃的。
那热闹的场景,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我最喜欢跟着奶奶去赶集,因为她总会给我买上一块米花糖或者一个糖葫芦。
我一边吃着,一边看着周围的人和物,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集市上的人大多都认识,见了面打个招呼,聊聊家长里短。
这种浓浓的人情味儿,在城市里是很难感受到的。
参与式教学法在《农业政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得尤为 重要 。参 与式教学法提 倡学生参 上呈 现立体多元 的特 征 ,它融 合了基础 业政策 学总论 ,着重讲解 农业政策 的制
与, 关注 学生的综合发展 , 是一种较好 的 课、专业课 以及素质拓展类课程 的特征; 定、 执行和 评估及调整 ; 下篇讲解具 体农
教 学方法。农 业政 策学是一 门实践策、 人力资源政策 、 农
文化 教育
参与式教 法 农业政策学》 学 在《 教学中的应用
口文 /邢大伟
( 扬州大学 商学院 江苏 ・ 扬州)
[ 提要] 大学教育要注重素质教 育, 企业管理学等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参 与式教 学可 以灵 活把握 ,提 高教 学效 着眼于学生综合 能力的提升 , 堂教育显 因此 , 课 从课 程定位来看 , 门课 程在教学 果。农业政策学包含 内容较多, 该 上篇是农
论为重 点, 以实际应用 为 目的, 培养 学生 预习、 课中讨论 、 后评价过程中, 能激 课 既
参与式教学法于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运 用 政 策 、 决 问题 的 能力 。农 业 政 策 学 发学生学 习热情,又能调整教学进度、 解 内 源 自英 国, 其主要理论依据则是合作学习 的课程特 点决定 了其 非常适合在教 学中 容和方法 , 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我 国 2 世纪初倡 采用参与式教 学法 。 l 导的 自主 、 合作、 探究 的学 习方法, 多少受
实及效果进行分析 ;就教学方法而言 , 主 笔记 , 很少参与课堂 教学, 这样 既提 不起 要采取讲授法 、 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讨论相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不 利 于 重 点知 识 点 的讲 也
结 合 , 重 理 论 与 实 际 的结 合 , 注 以基 础 理 解 。. 用 参 与 式 教学 , 学 生参 与 到 课 前 采 让
2023年农民政治学习笔记
2023年农民政治学习笔记
引言
随着中国乡村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民政治学越来越受
到重视。
2023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胜期,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
本篇笔记将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总结农民参与政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期指导农民更好地行使自
己的政治权利,促进中国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农民参与政治的途径
- 论坛和会议:农民可以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会议和论坛来了
解政治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诉求和建议。
- 投票:在各级选举和公投中投票是农民最直接的政治参与方式,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方式。
- 咨询和投诉:农民可以通过政府工作人员和维权组织提出自
己的问题和诉求,促进政策调整和问题解决。
- 自媒体和网络:利用自媒体和网络传播信息和意见也是农民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
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分享给更多人,促进舆论引导和社会改变。
农民政治参与的注意事项
- 法律意识:农民在参与政治过程中应该牢记法律法规,尊重国家的法律权威,不违法乱纪。
- 诉求合理:农民提出的问题和诉求应该有理可循,不只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也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
- 信息准确:在参与政治过程中,农民应该注重收集和分析信息,不轻易相信一些不准确和无法证实的传言和谣言。
结论
农民政治学的学习和实践对于乡村振兴和全国发展意义重大。
希望更多的农民能够通过途径多样的政治参与方式,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社会治理,推动中国农村实现繁荣和发展。
大二上学期形势与政策笔记
大二上学期形势与政策笔记专题一一、形势的概念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政者,正也;策者,谋也。
”(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区别: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一、十七大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二、对党章的修改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4、提出“信息化”;5、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评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农业管理管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农业管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业政策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以下是对农业管理管理学的一些重要内容的摘抄。
二、农业管理的基本原理1. 系统原理农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业政策等多个子系统。
系统原理要求我们在农业管理中,要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使各子系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 目标原理农业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目标原理要求我们在农业管理中,要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3. 环境原理农业管理要适应环境变化,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农业资源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环境原理要求我们在农业管理中,要关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4. 动态原理农业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管理环境、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都会发生变化。
动态原理要求我们在农业管理中,要不断适应变化,调整管理策略。
三、农业管理的主要内容1. 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组织、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控制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具体内容:(1)农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包括种植结构、产量、品质等。
(2)农业生产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农业生产控制: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业生产质量。
2.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包括农业生产成本、农业收入、农业投资、农业政策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具体内容:(1)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农业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农业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促进农业发展。
(4)农业政策: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3. 农业科技管理农业科技管理包括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
解读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的读书笔记
解读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的读书笔记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
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依然有占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
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
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
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的全部内容。
农业政策与法规(学习笔记)1、农业政策的特点农业政策除具有政策的一般特点(阶级性、科学性、原则性、针对性、系统性、实践性、稳定性和阶段性)外,还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上的纲领性;(2)工作范围的广泛性;(3)具体应用上的灵活性;(4)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2、确定农业政策目标应遵循的原则(1)突出主要目标原则;(2)合理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准确性原则;(5)协调性原则.3、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指导作用,通过农业发展的宏观方向,为微观主体提供宏观指导;(2)协调作用,协调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3)激励作用,通过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4)调控作用,通过各种政策实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5)约束作用,政策对经营主体的行为所形成的某种限制。
4、农村改革20年的基本经验(1)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业政策的首要出发点;(2)必须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3)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4)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进改革的伟大事业;(5)必须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使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5、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方针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1)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2)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3)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4)实施科教兴农;(5)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7)切实减轻农民负担;(8)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9)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0)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农学文献笔记
农学文献笔记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农业的稳步发展不仅关系到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农学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和归纳其中的知识和信息,对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学文献综述1. 农业科技文献农业科技文献是农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业机械等。
这些文献提供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为农业生产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农业经济文献农业经济文献主要研究农业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这类文献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政策措施,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 农业环境文献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农业环境文献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类文献主要探讨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研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农学文献阅读方法1. 确定阅读目的:在阅读农学文献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是想了解某个特定主题的研究进展,还是想深入探讨某个具体问题。
2. 选择合适的文献: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关的农学文献进行阅读。
可以通过学术搜索引擎、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等途径获取。
3. 精读与泛读结合:对于重要的文献,应该进行精读,仔细理解其中的观点、方法和结论。
对于一般性的文献,可以进行泛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研究趋势。
4. 记录与整理: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及时记录重要的观点、数据和结论,并整理成笔记。
这有助于加深对文献的理解,也方便以后的回顾和参考。
5.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农学文献时,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对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和结论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也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
21课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资料
课程名称:三黑和土地授课老师:XXX学习地点:XXX教室学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笔记作者:XXX一、课程简介1. 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三黑和土地两个重要的农业政策。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三黑和土地政策的重要性,了解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效果,深刻认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三黑政策1. 定义:三黑政策是指防治黑田、黑房、黑窑,分别指的是非法占用耕地、违章建房和违规开采砖瓦等行为。
2. 实施背景:三黑政策的出台是为了保护耕地资源,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政策措施: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4. 实施效果:经过多年的实施,三黑政策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 总结:三黑政策的实施对于保护农田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土地政策1. 定义:土地政策是指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政策的总称。
2. 实施背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3. 政策内容:包括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征收与补偿、土地流转等内容,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政策。
4. 实施效果:土地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5. 总结:土地政策的实施对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学习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于三黑和土地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意识到保护耕地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政策,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五、课程反思本节课虽然内容较为复杂,但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使得学生们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
农业政策学重点内容
农业政策学重点内容农业政策学笔记农业政策的三大要素是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
政策背景是政策制定的起点,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的终点,而政策手段则是连接二者的桥梁。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的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府干预农业的手段包括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提供农业信贷服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实行食物分配计划等。
___将消费者剩余定义为个人为一物品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与他愿意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指只有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间的差。
农业政策具有社会客观现象、能够得到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是必须有政府解决的现实问题等共性和内涵。
农业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赖性、客观性、主管性、历史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农业政策形成的过程必须首先进行政策议程,而要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先完成政策的认定,即相关主体达成一定的共识,认为某一问题到了非不解决的地步。
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关乎重要,认定问题的方式以及政策问题的内涵直接影响解决的方案。
农业政策的目标包括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存率、确保农产品安全供应、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福利、巩固和完善生产关系。
农业政策执行是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任何农业政策都必须要执行才可以发挥作用。
农业政策执行是检验农业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制定新的政策的重要依据。
___认为政策执行涉及的四大因素是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和政策执行的过程。
新的政策开始时失效的原因可以用“浴盆模型”来解释。
1.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农业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发展农业制定的行动指南,其中七个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特定时期的农业生产力。
“三农”政策法规学习笔记
活动记录一、涉农法律法规(一)、“三农”法律法规定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涉及“三农”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以上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是广义上的解释。
(二)、具体分类A、综合类B、农业类C、农村类D、农民类(三)、和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主要有三大类:1、农村土地类:(1)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2)关于农村家庭承包,主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开展农地承包确权;二是妥善处理好弃耕农民重新要求承包土地的纠纷。
(3)关于农村集体资源发包,要把握好四个主要环节一是规范程序;二是公开发包;三是合理确定承包金;四是适当控制承包期。
2、“三资”管理类(1)关于农村财务一是村账镇管;二是严控支出;三是规范支出审批程序;四是定期民主理财和审计;五是及时村务公开。
(2)关于农村集体“三资”一是规范“三资”运行行为;二是提升“三资”管理手段;三是确保“三资”决策民主。
3、农民负担类(1)增强农民负担的“红线”意识;(2)明确允许向农民收取费用的项目;(3)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使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4)对违反减负政策行为实行问责。
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政策层面赋予“三农”工作新的内涵,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体现“三个亮点”,实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目标。
亮点一: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亮点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亮点三:农户家庭经营是基本面(二)今年我县实施的强农惠农富农相关政策:1、农村必须美的政策――对村级集体组织的扶贫和扶持2、农业必须强的政策――扶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农民必须富的政策――对农民个人的扶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价格政策有称为保证价格政策、其原理是、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
33.补贴政策
补贴是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领域、补贴的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对农业工用萍的补贴、对食品消费的补贴、和对生产者的直接补贴
34.持续农业的含义
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有三种平衡、经济平衡 环境平衡 社会平衡
持续农业的特征
1.经济可持续性 2.生产可持续性 3.生态可持续性 4.社会可持续性
35.农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内容
因地制宜、分类知道、保护土地资源
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并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实行农业生产主导功能分区、保证粮油供应、发展多中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专门化、基地化
评估原则、
、整体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区域性原则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想统一的原则、
评估内容
政策方案评估 政策执行评估 政策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直接观察法 资料分析法 反问调查法
21.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
1.生产力标准、农业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党为发展制定的行动指南、七主要目标是发展特定时期的农业生产力
家庭承包制有利于确立按照劳动者创造的最终社会效益来进行分配的正真意义上的安老分配原则、是农民的劳动力和报酬直接挂钩、更充分的调动农民积极性、
家庭承包制是农民收入和积累大幅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胡、关系、探索到了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现实形式
4政府干预农业的手段
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场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
5. 马歇尔将消费者剩余定义为、
个人为一物品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与他愿意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
26.劳动力就业形式
1.农村劳动了就业任然不充分、
2.国民经济增长和投资劳动里的就业增长呈现下降趋势
3.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呈现衰减态势
4.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对就业的压力
5.大中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下降
26.农村劳动力资源
是指蕴长在农村劳动力身上的、能对生产发挥作用的能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是一种非常特俗的资源他即是劳动资料的消费者、有事劳动资料的生产者
3.有利于农户自主安排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
优缺点
突破了高度集中的经营体质、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重新确立了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重塑农村围观经济基础形成了集体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机和的新体制
家庭承包制度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理、是农户获得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了
农业政策学笔记
政策的三大要素?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 政策背景是起点、政策目标是终点 手段是桥梁
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政策的理解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的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7.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继续推行优生优育的人口政策、减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2.继续发展农村的教育、大力提高农村的劳动者素质
3.提高劳动力的心理素质、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28.农业科学技术内涵
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只是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29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
促进自认资源的开发利用向深都和广度发展
提高动植物的生产能力
提高农业劳动生存率
发挥会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促进农业综合发展
30.国内价格政策手段
1.价格措施 补贴措施 数量管理
31.限价政策
限价政策及是最高限价政策、其原理是、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最高的价格、这一最高价格是能合法的向生产者提供最高的价格
农业组织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政治的目的、而 对农业社会的干预的手段措施一方面是政府对不同形式的农业组织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宁一方面是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过程进行调节或控制的政策
24.对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评析
1.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里发展的规律
2.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
6.、消费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只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间的差
7.农业政策的内涵和共性
1.农业政策是一种社会客观现象
2.农业政策问题能够得到多数人觉察、认同并受七影响
3.农业政策问难题是必须有政府解决的现实问题
8.从农业政策问题构成来看他有下面的特征
1.具有相互依赖性2.具有客观性 3具有主管性
有利于建立市场
25.土地所有政策的含义
1.土地所有政策实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国家或政府就土地归谁所有、归睡支配的原则和规范、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在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分配原则及其形式
26.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先后是氏族土地所有制 、奴隶主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2.农业政策效率标准、农业政策效率只农业政策效益与七运行费用的关系和比例、
3. 社会福利标准、 涩会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睡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2.农业政策调整
所谓农业政策的调整是依据政策评估的结论、对实施中的先行政策做某些西药的补充、修正和终止的动态过程
23.农业组织政策内涵
.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落实增加科技投入、充实科技队伍、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强化农业科技研究、
4.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和丞相一体化的建设、协调二、三产业、
2.经济环境 3.社会心里环境
18.执行机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19.农业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20、农业政策评估
农业政策评估是根据某些公认的标准、运用合适的办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检查、衡量、评价、以判断具体的农业政策是否有价值或是有什么价值农业政策评估可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2.农业政策执行是检验农业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3.农业政策执行是 制定新的政策的重要依据
13.史密斯认为i政策执行涉及的四大因素
理想化的政策 执行机构 目标群体 环境因素
14.新的政策开始时失效的原因《浴盆模型》
七原因一般来之传统习惯的阻力、人们贵政策的不了解、以及政策本身还可能存在某些缺陷等、这时、虽然失效率高、却并不意味保农产品安全供应、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福利、巩固和完善生产关系
11. 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
农业政策执行是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耐人变成现实的过程、
12.农业政策执行的作用
1.任何农业政策都必须要执行才可以发挥作用
3.农业政策理论的依据的科学性
4.农业政策方案规划的科学性
16农业政策资源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1.资金源、任何农业政策的执行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不花费资金的政策不可能得到实现、这是因为农业政策必然照成经济资源的转移、而这种转移就要政府凑集或都、垫付、而其还因为农业政策的启动和运转也需要费用、
4.具有历史性 3.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
9农业政策形成的过程
必须首先要进行政策议程、而要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先完成政策的认定、即相关主体达成一定的共识、认为某一问题到了非不解决的地步、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只关重要、认定问题的方式以及政策问题的内涵、直接影响解决的方案、
10、农业政策的目标包括
17、环境贵政策执行的影响
1.政治环境 国内政治环境的安定不与否是任何政策顺利执行的基本前提、农业政策的顺利执行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联系在一起、政策不稳定时期政策推行必然受阻、、政策文化影响人们的政治取向、有影响人们对政策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政策的执行、舆论导向对农业政策的执行也有很大的影响、农业政策的有效执行、一方面固然固然需要得到目标全体对农业政策的接受、另一方面有需要获得一般民众尤其是农民的广泛支持、
新政策不断进行追踪检查、及时做出必要的修正、另一方面要坚持的执行下去、执行一定的时间后、转如正常、新政策就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减少失效这意味着主关条件发生变化政策开始老化、已经进入耗损失效阶段
15..农业政策的优劣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1.农业政策问题的性质、
2.农业政策目标的正确、明确与具体性
2.物资资源
比如调控粮食就需要掌握足够的粮食有的政策没有物资不可以、
3.人力资源
农业政策需要人来执行、人力是执行农业政策的源动力、执行的水平在相当程度上有执行的成员的素质来决定、农业政策执行人员过多容易造成办事拖拉、甚至内耗、从而增加农业政策执行的难度、
4.信息资源 5. 权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