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氏家族内部期刊(第一期)
从王阳明葬娄妃观宸濠之变中的士人关系
[
12]
344
.娄性是否无辜
暂且不论,弘治七年 一 事 确 是 娄 性 人 生 乃 至 上 饶 娄
氏家族的重大变故,作 为 家 族 官 位 最 高 者 的 娄 性 此
25
“反宁王派”及以娄性长子娄伯为代表的“宁王派”两
大阵营.
娄 忱 因 娄 性 将 长 女 嫁 入 宁 府 与 兄 长 反 目 成 仇,
此!’一见先生,辄诧曰:‘娄妃,贤妃也.自始事至今
苦谏未纳,适投水死,望遣葬之.’比使往,果得尸,盖
周身皆纸绳内结,极易辨.”[2]1274
王阳明葬娄妃是受朱宸濠所托.可朱宸濠为何
的特殊地位很可能 得 益 于 其 与 余 姚 王 氏、铅 山 费 氏
要将娄妃后事托付 王 阳 明,且 王 阳 明 还 如 实 照 办 了
助修纂«武宗实录»对娄妃的历史形象进行塑造. 明 廷 对 上 饶 娄 氏 的 处 置 有 限 可 能 也 是 关 系 网 络 运 作 的 结 果. 宸
濠之变后以娄妃为连接点的士人关系网络对个人、家族,乃至明廷权力更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宸濠之变;娄妃;王阳明;铅山费氏
中图分类号:
1004
G
2237(
系.
系情谊至深,“非泛然一日之交,情则厚矣”
[
5]
48-50
.
娄氏一门 以 理 学 为 重,世 代 科 考 簪 缨,可 谓 清
科场结识后,娄、王家的关系并没有止于此.娄
贵,但是娄性与藩王结亲的举动却令人费解,且不论
谅时常讲学的地方 名“芸 阁”,慕 名 而 来 的 求 学 者 中
朱宸濠当时声名如 何,官 员 与 藩 王 结 亲 无 异 于 自 毁
1511)登 进 士 科 授 庶 吉 士,
魏晋南朝陈留阮氏家族著述考论
魏晋南朝陈留阮氏家族著述考论张建伟;张欢欢【摘要】魏晋南朝时期,陈留阮氏家族人才辈出,著述丰富,涉及经史子集.经部有阮谌《三礼图》、阮籍《通易论》等,史部主要是阮孝绪《七录》《正史削繁》与《高隐传》,子部有阮籍《道德论》、阮侃《摄生论》等,集部最为突出,阮氏八人著有文集,《阮籍集》为其代表.阮氏尽管仕宦不够显达,但是在文化方面贡献巨大,突出表现在其史部与集部的著述.【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9【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陈留阮氏;阮籍;魏晋南朝文献【作者】张建伟;张欢欢【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文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魏晋南北朝是家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思想史、学术史、文学史等方面,家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陈留阮氏在文学方面最为突出,家族成员中阮瑀名列“建安七子”,而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
除了文学方面,陈留阮氏在思想史、学术史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
阮氏是玄学风气非常突出的家族,阮籍、阮咸、阮孚、阮修、阮瞻、阮裕等人都是玄学重要人物,而阮孝绪是南朝学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阮氏历代仕宦,却又表现出一种远离政治的企望,这与魏晋南朝政权更迭频繁、政变频仍的局面有关。
阮氏作为魏晋南朝的一个典型家族,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这一时期家族发展的特点。
目前学术界对陈留阮氏有一定的关注,主要有王雪玲《历史时期陈留阮氏的迁移与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2辑)、王建国《魏晋陈留阮氏及其家学家风考论》(《天中学刊》2004年第4期)、李文川《魏晋陈留阮氏与音乐》(《北方文学旬刊》2012年第8期)、庄亦乐《陈留阮氏与魏晋玄学思潮》(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马守印《魏晋陈留阮氏家族研究》(兰州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涉及陈留阮氏的论文还有杨东林《略论南朝的家族与文学》(《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马予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家族文学》(《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宜兴储氏家族对迦陵词的接受与反思
手 , 词 情 、 艺 、 学理 念等 方 面 , 究储 氏 词 人 与 迦 陵词 同 中有 异 、 中有 同的 创 作 风 貌 , 过 描 述 清代 阳 羡词 学的 流 变 从 词 词 探 异 通
储 氏 以科第 世家 , 绵延 整个 清代 , 内 闻名 。储 氏家 族 与 陈 氏家 族 可 谓世 交 , 代 联姻 。陈维 崧 亦娶 海 数 妻储 氏 , 在他 乡居 十 载 的岁 月 里 , 曾多次 接受外 家 储 氏的 帮助 。储 氏子弟 与 陈维崧 曾多有 唱和 , 切磋词 艺 。
・ 收 稿 日期 :0 9 9—0 2 0 —0 1
第3 O卷 第 1 期
21 0 0年 1 月
绍
兴
文
理学院学来自报 Vo . 1 30 No. 1
J RN L OF S AO N N V RST OU A H XI G U I E I Y
J n. 1 a 20 0
主持人语 ( 罗时进,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 目: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代 江南 文化 氏 族递 嬗 与 文 学 发 展 关 系 研究 》 0 BW0 1 、 兴 文 理 学 院 20 清 (3Z 3)绍 08年 校 级 重 点 科 研 项 目< 代 阳羡 姻 娅 家 族 的 文 学 生 态》 清 阶段 性 成果 。 作 者 简 介 : 蕊 杰 (90一)女 , 邢 18 , 山西 太 原 人 , 兴 文 理 学 院 人 文 学 院讲 师 , 学 博 士 。 绍 文
鲜为人知的浦氏家族
鲜为人知的浦氏家族
杨飞;赵伟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众所周知,由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等人组成的宋氏家族曾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显赫一时,成为国人心目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然鲜为人知的是,由浦洁修、浦熙修、浦安修、浦通修等领衔的浦氏家族,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
【总页数】1页(P44)
【作者】杨飞;赵伟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是浦氏网的淋巴网还是特殊心肌的浦氏网? [J], 刘牧之;王起云
2.明清林浦林氏家族科举考论 [J], 魏宁楠
3.明清福州林浦林氏家族诗文所见琉球文献史料述议 [J], 魏宁楠
4.明代福州林浦林氏家族的兴衰及贡献 [J], 魏宁楠
5.重温史籍探究文学家族的流变--评《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一以偰氏、廉氏家族为中心》 [J], 刘向斌;张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宏观把握大局,忠实还原细节——评守屋美都雄著《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
宏观把握大局,忠实还原细节——评守屋美都雄著《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宏祝把握大局,忠寅逯原细筛——评守屋美都雄着《中国古代的家族舆园家》钱杭提要:在日本凿代漠单袋展史上,守屋美都雄被研究者客属“柬京文献单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中圜古代的家族舆圆家》是反映日本戟圜秦漠史研究成果的一部着名论文集.由於全害存在主题和髓例斟酌不绚充分,结耩彀置也有欠周到的缺陷,因此,蓣通守屋氏逭部作品的一佃重要原则是循其单衍服络,淡化结樽框架.守屋氏晕衍追求的最主要特徵,是在宏觐把握大局基碇上的忠寅返原未1日饰,特别是有助於今人了解古人日常生活的具醴遇程如何廑生,如何燮化的那些细饰.全害的核心是《南人舆北人》,《社的研究》,《父老》等九篇文章,代表了守屋氏嗣於中圆民俗,家族宗族,圆家结樽的基本靓黠;其他文章也非常典型地表现出文献单派傅入的深厚功底,在封资料的虞理和封中日单界研究成果的枰述上,都具有重要的单衍史儇值本文届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宫科擘重黠研究基地上海师艇大孥中圆近代社台研究中心(SJ0703)规割项目.?372?中莘文史蒲蕞(2010.2,德第九十八期)父老丽键匍:守屋美都雄中固古代的家族舆国家南人舆北人日本大阪大孕文擘部教授守屋美都雄博士生於I915年,1966年去世睛年馑五十一崴,可谓英年早逝,整佃日本擘界都曾餍之痛惜.在日本富代漠挚骚展史上,守屋氏被研究者晷届“柬京文献擘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④其作品中最受同行钦佩的,是他封中圆古代”葳畴”颊文献的系列研究.自1950年出版《校注(荆楚威畴)——中圆民俗的雁史性研究》,至1962年提交孥位谕文《中圆古崴畴研究——以资料後原届中心》,一犟桀獾日本文擘博士颈街後,守屋氏就以此“绝晕”奠定了自己在日本漠孥界的地位.②直到今天,守屋氏封①在日本凿代漠擘领域内,有以原束京大孕教授白舄庳吉(1865一l942)届代表的“束京文献翠派”,和以原京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1866一l934)届代表的”京都寅惹翠派”雨大擘衍流派.白岛庳吉造就了”束京文献擘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即虢稻柬大文晕部柬洋史孥科”三刽客”的池内宏(1878--1952),加藤繁(188O一1946),和田清(1890--1963).守屋氏是加藤繁,和田清的翠生,舆江上波夫(1906--2002),周藤吉之(1907--1990),旗田巍(1908--1994),板一雄(1913—1989)等着名擘者一起,餍於”束京文献挚派”的第二代中里人物.有网输述,参兄李度《日本漠犟史》第三部《耱折和骚展》(1945一l971)第六编第五章,上海外教育出版社,2004年,酉5O9—11;甘文僳《束洋史挚舆”柬京文献孕派”初探——兼瀚黄现瑶舆遣一孥派的擘衍丽保》(上中下),”圆擘输埴”镧辖载.②由於守屋氏骚掘蓝利用了大量富睛馑存於日本的中圆葳峙文献,因此他在《中圆古崴峙研究》一言的”绪言”中不燕自豪地宣稻:”我的中圆古崴畴研究,也许只有在日本缝有保件造行,我韶局遣檬一黠都不通分.”束京,帝圆窘院,1963年,贾6.宏觏把握大局,忠膏运原细筇?373?中园古代葳畴的研究仍然是日本束洋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尊棠不遇很可惜,在中圆古史界,守屋氏卸没有得到舆他的寅隙成就相封虑的聱望.除少敷残位挚者曾利用遇他整理的崴峙资料和佃别文如《父老》,《社的研究》外,①大部分人封”守屋美都雄”之名都遐只是”耳熟”而速未”能祥”.遣富然主要是因餍他的残部代表作一直未被完整介成中文的缘故.②20世纪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在《海外漠孥鼗害》旗下推出一批日本漠早名着,由於富晴的送题以文孥史,思想史和宗教史焉主,因而没有入逶守屋氏的作品.畴隔二十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策割了迭题篼囤集中於屋史孥的《日本中圆史研究鼗》,亚邀约日本着名屋史擘家谷川道雄(1925年生),古贺登(1926年生),森正夫(1935年生),尾形勇(1938年生),夫焉连(1948年生),岸本美绪(1952年生)等组成编委舍,共同参舆送目.由於有了他们的加盟,一大批足以”代表日本研究水辈……在日本单界具有畏久影簪力的名着”,而且”都是肩负重任,不倦攀登的卓越成果”,③就有楼台呈现在最能赞赏,研判,耍疑逭些成果的中圆演者面前.守屋氏的《中圆古崴峙研究》未能列入第一批客目固然令人遗憾,但他的《中圜古代的家族舆圆家》一軎,各口得到编委宫的隆重推蔗,人送首批翻出版的十獯着作之一,亚委托笔者搪任主.现在,我们终於可①比较充分利用守屋氏等日本孥者所獾研究成果的着作,以南阴大擘常建荤教授《崴睛箭日襄的中圜——古代社合生活圃》(北京,中荤耆局,2006年)一窨②撩笔者所知,在本吉中舞本出版前成中文蓝正式襞表的守屋氏输着,只有到俊文主编《日本孥者研究中固史输着送挥》三(北京,中莘齑局,1993年)所收黄金山挥《父老》,以及上海社畲科孥院《傅统中圆研究集刊》第五辑所收由簟者所《嗣於曹魏爵制若干同题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雨篇.③谷川道雄《(日本中圆史研究弹鼗)媳序》.?374?中荤文史酱蓑(2010.2,熄第九十八期)以通遇遣部着作正式结溅遣位驰聘於漠掣多佃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了.如果守屋氏不是突然病逝,他在1948年至1967年嗣袋表的十九篇文(有雨篇在他去世後骚表),也许不台运麽快就被他的栽位同挚和翠生以《中圆古代的家族舆圜家》餍题结集出版.④遣富然不是税遣些成果不值得结集,而是指在主题和髓例尚未斟酌充分的情况下畲促起工,使得遣部近五十莴字的大害整髓特徵不是很清晰,结棒的设置有欠周到,某些篇章的蹄颊也颞得氅扭.如耆名檩明了”家族舆圆家”雨大主题,寅隙上卸由三倜罩元耩成:第一罩元《圆家篇》八章,第二罩元《家族篇》六章,封输中圆法制史的第三罩元《附篇》五章,若按此顺序,全耆虑稻作”园家,家族舆法制”缀封.又如《团家篇》第八章《社的研究》,《家族篇》第四章《南人舆北人》,舆所蹄大颊的网保都不大密切,殿格地税虑另辟”社合篇”或”凰俗篇”缝名寅相符.沉且守屋氏在社畲,凰俗研究方面的造指,又绝非遗雨篇文字所能代表,所以只能借用旁朗,徒槽将就.笔者特意指出以上圈题,蓝不是要寅怪守屋氏和编者,恰恰相反,而是要届他们做些”冈脱”:磕管遣部着作署上了“守屋美都雄”的大名,作届着作槿人,他毫疑同要焉全耆虑兹连到的翠衍水犟(包括文字表连,逢辑结槽)负寅,但所有篇章晕竟是他去世以後由别人馕着”深感茫然”,”顾虑重重”的心情桑编①本害出版的裴起者是山田信夫(192O一1987),布目潮沮(1919--2001),杉本意司(1931年生).山田信夫雎舆守屋氏同届和田清的擘生,但翠蕈上则属於”柬京文献孥派”的第三代傅人,在回鹘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布目潮讽,出生於夏威夷,柬京大擘文罩部柬洋史擘科晕桨,在唐史研究领域成果卓着,同畴又是日本中圆茶文化史最着名的研究者,去世畴爵大阪大睾名晷教授.杉本意司,晕柴於大阪大孕,尊攻中圆古代器物史尤其是典佛教傅播有网的各檀器物的演燮史,现任日本佛教大孕文学部教授.宏靓把握大局,忠贵遂原细筛?375?而成,甚至连编者自己都没有把握”以遣檬的形式出版遣些输文,……是否真的符合已故博士的心顾?”④逭一黠都不假.作者的”心顾”究竟如何?生前既安排也暗示;是否真的顾意“以逭檬的形式”(即建樽一佃髓系)东”出版遣些输文”?後人更徙请教,徒知皖.了解及此,中圜葫者封全耆髓例和框架上存在的某些缺憾,就不必遇多地求全责侑.比较符合寅隙的定位是, 《中圆古代的家族舆圜家》是一部谕文集,它代表了守屋氏除崴畴研究之外,在中圆古史的家族,囡家,法制领域所狻主要研究成果.若要封其作一德髓便,可援引日本着名屉史孕家,劁儇大孕文孥部教授池田温(1931年生)在封20世纪中圆古代史研究适行全面回颇峙所,害是日本”戟园秦漠史领域……的重要着作”.②本耆《後》所列”各篇各章所收输文的原刊情况”,是一份很有儇值的擘衍年资料,反映了作者擘衍生涯中一些重要的畴同箭黠.参考遣份资料,可能宫淡化由编者届满足建耩髓系的需要而刻意搭建起东的结棒框架,有助於我们,憷一倜逐步展朗的角度东理清守屋氏漠睾贡献的挈衍脉络.在逭份原刊情况表上,编餍本耆《家族篇》第四章的《南人舆北人》鼗表畴同最早(1948年).根摅作者自己的毅想,兹文”最初的打算,只是比较南人舆北人的生活召惯,而现在的结果,则燮成①《中圆古代的家族舆圆家?後》.②《中圜史研究勤憋))2005年第3期.?376?中革文史蒲蕞(2OLO.2,熄第九十八期)探封徙雨晋至南北朝末年南,北文化傻劣憋势的逆蒋”.中圆南,北自然凰貌迥具,地域文化差别桶大,生活於雨地的人荤之同因而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特徵.遣一黠既是客靓存在,也是中园史研究者普遍的通裁,按守屋氏所,是一佃”老掉牙的题目”,本身没有太多的新意.①而徒凰俗,方言,稻谓,钦食,音桀,氯耍等方面柬明在所帮”儒姓舆吴姓”,”南人舆北人”之同存在匾别,自日本近代束洋史挈冈劁者之一的桑原隔藏(1870--1931)骚表《晋室南渡舆南方的阴骚》,《中园屋史上的南北朝》等文,监橐编出版了普及性稿物《束洋史税苑》後,(就可资造行比较的颓别而言都已经包括;守屋氏徒《颜氏家圳》中阴骚的一批资料,充其量不遇是封桑原氏凿年某些遗漏或薄弱部分所作的裙充而已.既然如此,逭篇文章退有没有意思?它在守屋氏的漠孥耩架中究竟居於何獯位置?我们《南人舆北人》,虑注意的是守屋氏在研究方法上而不是资料搜集上表现出束的特黠.可以穑明南人,北人之别的资料耀列再多,所能税明的同题大致上只有一佃:南人舆北人不相同——而逭一黠又何须他再束明?又如何明得完?守屋氏的重要贡献,是意谶到所的”南人”,”北人”及其相嗣特徵,很可①比如在谷川道雄,堀敏一(1924--2007)等主编的《魏晋南北朝隋唐畴代史的基本罔题》(《中圆史睾基本同题》之二,束京,汲古耆院,1997年)中,南,北匾别之颊同题自然就不可能踌身其同.富然,遣监不影簪此颓周题在挈衍史上的俱值.②桑原瞒藏的《晋室南渡舆南方的阴骚》,骚表於《錾文》雅菇大正三年(1914)10月虢;《屋史上所兄之南北中圆》,骚表於《自岛博士遐厝纪念束洋史输装》,大正十四年(1925).《柬洋史税苑》是作者貌自编打的一部短篇输文集,共收短篇输文二十三篇,束京,弘文堂,1927年.编人全集第一卷畴又增襦了二十一篇.2005年,中荤害局出版了钱婉约,王魔生的中文送挥本.桑原氏嗣於中圆屋史上南北差巽的研究,参兄中文送韶本所收《匿史上所兄中国南方的朋骚》(1919年)一箭.嗣於桑原氏的孥衍短屋,以及他在中圆南北方文化差巽研究方面所作出的真献,可参兄李废《日本漠擘史》第二部《成熟和迷途》(1919--1945)第六章,上海外藉教育出版社,2004年,页309_320.宏靓把握大局,忠膏运原细筇?377?能是被富事者和研究者共同”建耩”出柬的麈物.他解释自己之所以要撰遗篇文章的目的,是扇了”弄清所’南人’,’北人’中包含的勤憋意羲”.他鼗现,”南人”,”北人”之稻在缝屋了不畏的一段畴同後就”出现了逆蒋”,徒一佃”罩纯因餍江南,江北的地域之差而被加以匾别的稻呼”,蒋燮成一獯屋史性的文化符虢,在它们的背後表现出了强烈的利益驱勤和主靓韶同的因素.引起他密切嗣注和高度典趣的周题,是”永嘉以东南渡北人逐渐寅现’南人’化的推移遇程”.也就是说,在所谓的”南人”中,其寅有一批是柬自江北而同了江南文化的人,反之亦然.不馑如此,所谓的”江南(北)文化”本身,监不是一倜碓定的和具有稳定内涵的概念,它们是在”雨晋至南北朝末年南,北文化侵劣憋势”骚生逆蒋的屋史背景下,被社舍地位不同,生活短屋不同的人们逐渐建樽起柬的一组相封性,勤憋性的”文化符虢”.推勤遣组文化符虢骚生演燮的,就是匾域同大规模的人荤遥移和流勤.如他所描给的:”在造佃随着政治的燮勤,民族移勤相富频繁的畴代,不能只把南人,北人作餍绝封的封立面柬封待.例如,在束晋南渡的同睛,江北人浔入了江南人的世界,而巽民族则流入了江北残留的漠人世界,逭就使得原柬的江北人,江南人的性耍骚生了燮化,麈生出了新的江北人和江南人,……南人,北人是在遗倜屋史背景下出现的稻呼.”由遥移,流勤的人荤带东了不同匾域厢民俗的交流,改燮和蒋型,只要骚生人荤的遥移和流勤,就舍形成一棰不同於凿地原有傅统的新的匾域性民俗.封南人,北人的遣一充满屋史感的觏察方法很有意思,舆以往擘者面封中圜南北文化差巽畴容易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很不一檬.中团现代人颓擘大李滂(1896--1979)封”多数研究中圆的人频睾着作家一直召惯於将(中国)遣片疆域分禹雨佃部分即南方和北方”也很不以属然,”餍遣檬做很蘼税明同题,况且雨地的分野也徒柬没有割清遇”.他相信:”把省作届我们分析的单位,?378?中荤文史谕蓑(2010.2,德第九十八期)要比按惯例将中圆分届雨佃或三佃部分可靠得多.”①李滂的遣些想法形成於20世纪2O年代,稻得上是了不起的卓兄.我估守屋氏一定看遇李滂鬟表上述兄解的《中圆民族的形成》一害的日文版,②而且他的靓黠舆李滂相比又连了一步.按守屋氏的思路走下去,不馑南方人,北方人的割分是一佃雁史的,文化的,利益的勤憋遇程,就是被李滂提倡禺造行”分析的罩位”的”省籍”又何啻不是如此?只要细想一下今天遐在某些地匾被炒得沸沸拐拐的所”省籍”同题,就可以了解在省籍的割分定遇程中,利益勤楼和”就它有它就有没有也有”的主靓因素占了何等分量的比重.遣蓝不馑馑是因禺用以颞示南,北差别的资料不可穷盎,也不是因届南,北”雨地的分野”燕徒捉摸,而是因禺逭一具有内在繁眼性的嗣题本身就是被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省事者舆研究者共同”建耩”出来的,即使是守屋氏自己德结出的南人,北人”八大雁史特徵”,也同檬如此. 其寅,要封遣颓刻意”建槽”出柬的篼畴造行解耩,化解蓝不困鞋,因届南人,北人一颊概念晕竞舆人颓擘的族荤(ethnicgroup)筢畴不同.族荤成员雎然在族籍的求上可以带有明颢的主靓韶定色彩,同畴也具有埸景的可拆合性(segmentary),③但樽成族牵①李滂《中圆民族的形成》,《李漓文集》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其87_88.在封舆南方和北方有嗣的一系列资料遣行了综合分析後,李滂更明碓地表示:…南方’和’北方’遣雨佃概念用不凿,臆蒋其丢暹人频罩家的字纸篓中.”同上害,页101.《中园民族的形成》原文届英文,是作者的博:t擘位谕文,撰成於1923年,1928年由美圆哈佛大孕出版社出版.中文本者届胡游保,碾海洋等,1996年收入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困现代孕衍缓典?李滂卷》.②李涛着,须山卓《支那民族的形成》,束京,生活社,1943年.③根撩人颓孥族荤理的”埸景输模式”,族蕈作禺一獯人荤鲍畴不是一成不燮的,可以是人们参照舆自己封峙的”他者”,根攘需要就自已的身份鼹餍作出一系列不断的割分,髓琨出所捐的”可拆合性”特徵.有lj{I理输概述参兄薤孔韶主编《人颓擘通谕》第十三章《族荤》(孰簟者潘蛟),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页339—358.宏靓把握大局,忠贵逞原细筛?379?的基本要素和特徵,御是成具圊捷有共同的名稻,共同祖先的神,共享的雁史憾,共同的文化元素,舆屋史家园的聪繁,迫切的囤结感,共享某些信仰,儇值觏念以及行届规筢等,其中最重要的僚件,富然就是捷有共同的屋史背景.①若舆族荤的上述特徵相比,南人,北人之同人餍阴挖的”鸿满”就颢得寅在太浅,跨越太易.只要有”普通”,南腔北翔不舍樽成省籍交流的隔固;只要和孟元老有一檬的胸懔,就舍把南北差昊祝作”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②之盛况的前提;在擅畏”镶人税鲲”的唐鲁繇(1908—1985)眼裹,”南甜北馘,束辣西酸”,”金齑玉胎,……山蔬野味”,③都是美味佳错,正好大快朵颐.不遇,守屋氏晕竟是以阴文献餍主的雁史孥家,而不是以把玩理念扇桀的哲孥家,因此,守屋氏贯徼在《南人舆北人》一文中的方法输原则,以及他孕衍追求的最主要特徵,这是在宏觏把握大局基碇上的忠寅退原细箭,特别是有助於今人了解古人日常生活的具髓遇程如何座生,如何燮化的那些细箭.就守屋氏慎重送定亚在其後障缱骚表的社舍史,民俗史成果柬看,1949年的《颜之推及其畴代》,~1950年的《校注<荆楚威畴)——中圜民俗的屋史性研究》,《社的研究》(本害《囡家篇》第八章),1952年的《网於六朝畴代的家》(本害《家族篇》第五章),1963年的《中园古葳睛研究——以资料後原焉中心》,1967年的《(颜氏家训)》(本害《家族篇》第六章)⑤①即便如此,人颧擘的族荤理谕遐是可以届研究南北文化之差巽提供某些借镒.②盂元老《束京萝革绿?序》,上海,古典文孕出版社,1956年,页1.③参兄《唐鲁繇谈吃》逯耀束序一《鲮人髓》,桂林,魔西筢大擎出版社,2O07年,页3,5.④载於《人物舆时代》,束京,白山史擘台,1949年.⑤撩编者税明,兹文是守屋氏去世前一佃月即1966年6月8日在束洋文庳春期耩座上的演菊稿,後骚表於《中圆擘志》第四本(1967年).编人本害睛又根摅柬洋文庳保存的绿音带作了一些褙充.-380?中荤文史蒲蕞(2OLO.2,媳第九十八期)等,颞然是具有内在繁的一组文章.雎然我们燕法磕知守屋氏的筚衍典趣究竟因何而起,有些着的勤笔撰述舆出版同世之同也含有较畏的相隔畴圈,但蘸者似乎只能根攘最早兄到的文章作出判断:以上遣组着的遗题差不多都是《南人舆北人》一文所涉及的社龠,民俗同题的延伸,所用的方法也大髓相近.一佃稍颞曲折但御十分有趣的例澄是,被本害编者列餍《圆家篇》第八章《社的研究》(1950年)一文,撩作者自隙其劁作勤橙,是要通遇系统清理作屑圆家象徵的”社稷”之源亦即”民嗣的社”的骚展屋程,柬“把握中圜社含的下眉樽造”.逭篇文章接充自作者1950年版《校注<荆楚威睛)——中圆民俗的雁史性研究》中封”社日”僚所作的畏篇注释,而根撩守屋氏在《南人舆北人》中封《荆楚崴畴》和《颜氏家训》一颓文献表现出柬的演厚典趣,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在宿作《南人舆北人》的遇程中,守屋氏碓定了他今後要完成的一佃大目檩,就是以能麴忠寅後原民同生活具髓细钸的崴睛及家颓文献禹突破口,封”中园民俗研究遣一未阴领域造行拓展”.①栽十年後在逭方面的研究深度已速在守屋氏富年水擎之上的原九州大挚教授越智重明(1923年生),在其代表作《魏晋南朝的贵族制》一耆中,仍借输罔崎文夫(1888--1950)《南北朝的社畲经滂制度》之楼将遣篇文章列羁领域最侵秀的研究成果之一.②我们或斡可以在遣佃意羲上韶定《南人舆北人》一文在守屋氏漠学樽架的一佃重要分支中所居之基磁地位.①守屋美都雄《中圆古崴晴研究》,页6.②越智重明同畴遐提到内田吟凰(1907年生),宫川尚志(1913年生),宇都宫清吉(1905--1998)等人的作品,兄其着《魏酉南朝的寅族制》,束京,研文出版,1982年,页 6.另参兄其着《魏晋南朝的人舆社畲》第二章《范宰舆地缘性》,束京,研文出版,1985年,页69一l18.宏靓把握大局,忠赏遂原细饰?381?雎然《家族篇》在本害中被移至第二罩元,但在害名中”家族”御位列”国家”之前,舆守屋氏寅隙的睾衍轨迹”不谋而合”.1938年3月,守屋氏徒束京大孕文翠部束洋史孥科晕桨,所迭文题目是《以西漠睛代届中心所兄支那宗族制舆家族制之一斑》(可能由於是留作而未兄正式骚表),1941年骚表《网於漠代家族型髓的弑谕》,①足兄他封逭一领域嗣注之早.可惜在此之後出现了一佃很畏的中断期,②一直到十年以後,魑看到他缝绩骏表舆此题相网的喜着和谕文,如1951年的《封六朝闼的一项研究——太原王氏系藉考》,⑨①守屋美都雄《网於漠代家族型髓的弑输》,《史翠雄》五十二卷第六虢,1941年6月.文的基磁是宇都宫清吉的《漠代的家舆豪族》(《史林》二十四卷第二虢,1939年4月),和加藤常贤的《支那古代家族制度研究》(束京,岩波音店,1940年).由於作者本人1956年明碴宣怖”全面撤回”孩文的基本输黠”漠代三族制”,因此编者在编辑本害畴就没有将其收入.②攘本耆《後》所艘守屋氏履屋,他徙束京大孕晕柴留校搪任了雨年助手後,1941年至1946年就碱於”国民精神文化研究所”,搪任孕衍助手,聩柴上雎未受戳乎的直接影簪,但研究重黠郁骚生了改燮.”圆民精神文化研究所”是”九--/\”事燮以後El本政府作届孰行以戟孚届最高目的的”圜策”的具髓措施之一,於1932年正式成立,直辖日本文部省.在1937年中日戟孚全面爆骚後由日本政府和罩部骚起的所捐”圆民精神德勤具逢勤”中,该所成届主要攘黠.,憷公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柬看,该研究所不是真正意蓑上的睾衍罩位,而是承搪Et本政府赋予的明碓的政治使命,也就是由圜家勤具研究出版有嗣”13本精神”的刊物,宣拐”圆髋精神”(即”皇道精神”)的政治横嗣.基於El本人的敬柴留惯,守屋氏在”圆民精神文化研究所”遣佃以弘拐”日本精神”焉宗旨的圆立横横襄绝不舍混钣吃.出於”届臀者津”和其他一些人所共知的原因,人们封他的遗段缝雁似乎不顾多谈.同畴,簟者也没有蹋於守屋氏在欹所内参舆或主持遇何穗裸题的资料,因此,有嗣蘸谕到此焉止.③柬京,日本出版协同株式台社,1951年.?382?中荤文史谕蕞(2mo.2,德第九十八期)1952年的《网於漠高祖集囤的性夤》(本害《圜家篇》第五章), 1955年的《父老》(本耆《圆家篇》第六章),1956年的《明於漠代家族形憋的考察》(本害《家族篇》第一章),1960年的《嗣於漠代家族形憋的再考察》(本耆《家族篇》第二章),1962年的《漠代的家族——孥就史展望》(本害《家族篇》第三章)等.富然,我们蓝不宜将逭批成果的真正奠基畴同提前至他徒柬大晕柴的30年代末,而虑恝作是作者有楼台掇脱戟乱纷攫,阴始恝真造行社合史,民俗史研究的40年代中期.日本大阪市立大单文罩部教授中村圭雨(1946年生)也有颓似的看法.他在抨儇守屋氏戟後重提家族周题的第一部着作《封六朝用圈的一项研究——太原王氏系考》睛指出:”守屋美都雄的输着(1951)出版雎然是在戟後,研究,台玎是在四十年代中期,畜中大量连用墓铭封太原王氏的系造行研究,徒而揭示了朗嗣的寅憋.”①强调遣一细筋,不僮是局辈碓税明造一段翠衍史的骚展胍络,而且逯有助於了解守屋氏家族宗族史研究的遥靼起黠.守屋氏在造方面的研究,舆他的同朗师弟西蝎定生(1919—1998)在1949年骚表的《封中圆古代帝圆成立的一项考察——漠高祖舆他的功臣》一文中,(封漠高祖集囤性耍所作的判断直接相网.西峙氏的觏黠具有明颞的”社含结耩研究中的泛宗族化”色彩.③他届:”以高祖局核心集结起柬的集囤,其中心的横造形①中村圭雨着,夏日新《六朝贵族制输》,墨俊文主编《日本晕者研究中圆史输着逶。
论王允之——琅琊王氏家族危机中的支柱
论王允之——琅琊王氏家族危机中的支柱黄伟【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28)009【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东晋; 琅琊王氏; 王允之; 地位; 支柱【作者】黄伟【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7琅琊王氏家族作为中古时期的第一等士族,前后延续700年之久,实所罕见。
《梁书》卷三三《王筠传》中记载沈约评骘王氏家族之语:“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1]487此语,足见琅琊王氏家族其时之兴盛。
东晋一朝,琅琊王氏家族势力更是在王敦、王导的运作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学术界的前贤时彦对王氏家族及其主要成员的研究已经创获颇丰,①但由于王氏家族英杰辈出,王敦、王导等人又光芒太甚,王允之少有不虞之誉。
目前学术界专门研究王允之的文章并不多见,笔者不揣鄙陋,略陈愚见,试论述王允之在琅琊王氏家族危机中所起的支撑作用,希冀可以重新认识其时王氏家族所面临的危机、世家大族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东晋初期看似平静政局下的潜流所在。
一、醉酒污面堪成大器王允之,字深猷,王舒之子,王敦、王导是他的从伯。
其时王氏子弟依借家族之势,平流进取即可位居公卿,故并不热衷富贵险中求的军功之途。
到了王允之这一代军事人才严重匮乏,王允之是当时家族中为数不多拥有军事能力的人,作为王氏家族后辈中的佼佼者,王允之也因此被王氏家族的顶梁柱王敦和王导分外看重。
据《晋书》卷七十六《王允之传》记载:“总角,从伯敦谓为似己,恒以自随,出则同舆,入则共寝。
”[2]2001王敦认为王氏家族他作为家族接班人来培养的意思,可见王敦对王允之器重之深。
此外,王导对王允之,也同样分外重视,王允之的父亲王舒去世后,晋廷封王允之为义兴太守,而王允之却以守孝为名拒之,子侄中唯有王允之最为像他,所以时时让他跟随左右,出则同车,睡则同寝,王敦从家族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其目的肯定是想通过言传身教,让王允之有所增益,王敦无子,大有将不上任。
关于家族发展历史论文!
关于家族发展历史论文!谁能给我一篇家族历史发展的论文,叙述家族历代发展的生活历史!谢了!!一、有关家族研究的历史回顾古代学者对于家族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周的宗法制度方面,宋人张载的《经学理窟·宗法》篇,首次对宗法制度作出了全面的解释。
清代学者毛奇龄的《大宗小宗通释》、万斯大的《宗法论》、程瑶田的《宗法小记》、侯度的《宗法考》等,对宗法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据。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社会史论战的展开,近代学者开始对家族制度的研究,出版了吕思勉的《中国宗族制度小史》(中山书局,1929年)、陶希盛的《婚姻与家庭》(商务印书馆,1934年)、高达观的《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正中书局,1934年)、潘光旦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商务印书馆,1941年)、王伊同的《五朝门第》(成都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43年)、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1947年)等专著。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学者开始有意识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的家族问题。
郭沫若的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在全面探讨先秦社会制度外,还特别重点研究了当时的家庭和家族问题。
吕振羽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系统阐释了中国原始婚姻和家庭的发展过程,也详尽介绍了父家长制家族制度的产生过程。
与此同时,日本学者也开始重视对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探索,从40年代开始,出版了大量研究论著,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加滕常贤的《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研究》、清水盛光的《支那家族的构造》(岩波书店1942年)、《中国族产制考》(岩波书店1949年)、牧野巽的《支那家族研究》(生活社1944年)和《近世中国宗族研究》(日光书院1944年)、守屋美都雄《中国古代的家族和国家》和《中国古代的家族研究》等。
建国以后的三十年,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国内家族史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
除个别研究涉及到西周宗法制以及60年代结合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发表了部分对族权的研究论文,关于家族史的学术论文较少。
明代前期徽州苏氏宗族研究
明代前期徽州苏氏宗族研究王浩【摘要】明代前期徽州苏氏宗族聚居于休宁县城,族人以士、商为主要职业.他们在追求雅致生活的同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虽然在明初遭遇一定的挫折,但该宗族势力仍能很快复原,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1)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明代前期;徽州;苏氏宗族【作者】王浩【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8;K206.3学界关于明清徽州宗族的研究,成果丰硕。
在这些研究中,族谱无疑是重要材料。
鉴于存世的明代族谱数量有限,对于明代尤其是明代前期徽州宗族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明成化三年(1467)编撰的《新安苏氏族谱》是留存至今的较为完整的明代早期谱牒,本文即以之为主要材料,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明代前期徽州苏氏宗族的相关问题①。
新安苏氏以唐人苏颋为始祖,以宋人苏易简为新安始迁祖。
自得姓以至苏易简之历代名人系表,宋人苏玭、苏汉均撰文详述[1]卷一,1a-2b,2b-3b。
洪武初年苏显则详细梳理了自苏易简迁休宁以至当时的苏氏派系[1]卷一,4。
苏易简长子苏寿,生三子温允、温玉、温雅。
温允亦三子:汉卿、汉侯、汉臣。
汉卿三子沂、泽、温,沂、温两支传未久即绝。
泽生畋、辅,畋生惠,惠生四子,绩、绶、绍、纯,绩、绶、绍三子亦传未久而绝。
纯生三子:文颕、文渊、文烈,至成化修谱时已二十余世。
祁门人康永韶在为苏氏成化谱作序时提到,“(苏氏)休宁一支实自苏易简长子寿任吾州太守而来,子孙遂居焉。
至今二十一世。
”[1]卷首,3a苏氏宗族对自身历史的建构虽也得到《休宁名族志》等书的承认[2]三卷,514,但后人对此并非全无异议。
元代大儒、休宁人陈栎(1252-1334年)即曾有“吾邑市居之苏,自谓苏易简之后”之说,“自谓”一词,足见陈栎对此说颇持怀疑态度。
故而苏大在成化年间修谱时特撰《苏易简公来新安考》一文,以补缺祛疑。
东晋颍川庾氏家族兴衰探析
M.D. ThesisStudie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Yu family from YingChuan in Eastern Jin DynastyGao Lixia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May.2013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论文题目东晋颍川庾氏家族兴衰探析姓名高丽霞学号 2010210175 专业名称中国古代史答辩日期 2013-5-21 联系电话151****3356E_mail**********************通信地址(邮编):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寓1号楼备注: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二、研究现状回顾 (1)三、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及创新之处 (3)第一章 庾氏家族的兴起 (5)第一节 深厚的家学渊源 (5)一、汉末庾氏家族的家学声望 (5)二、曹魏、西晋时期庾氏家族的文化影响力 (6)三、东晋时期庾氏家族的文化成就 (8)第二节 曹魏、两晋时期的政治积累 (10)一、依靠帝室增加政治实力 (10)二、借助联姻巩固家族地位 (11)三、王敦叛乱——崛起的历史契机 (13)四、受诏辅政——势力进一步增强 (17)第二章 庾氏家族的鼎盛 (22)第一节 执掌豫州 (22)第二节 经营荆州 (24)一、拉拢陶侃旧部,增强军事实力 (24)二、安抚百姓,建设荆州 (25)第三节 庾王江豫二州之争 (26)一、刘胤、郭默事件 (27)二、咸康年间豫州之争 (28)三、三争江州 (30)第三章 庾氏家族的衰落 (33)第一节 衰落的内在原因 (33)一、根基不牢,难以立足长久 (33)二、家族成员的堕落 (37)第二节 衰落的外部缘由 (40)一、峻急政策激化社会矛盾,失去人心 (40)二、北伐的失败——由盛而衰的转折 (44)三、桓氏家族的排挤 (46)第四章 庾氏家族对东晋一朝的影响 (49)第一节 对东晋政治、军事上的影响 (49)一、平定苏峻、郭默之乱 (49)二、阻止陶侃废导之谋 (50)第二节 对东晋经济上的影响 (51)一、咸和初年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 (51)二、北伐中建设襄阳 (52)结语 (54)参考文献 (56)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60)后记 (61)摘要晋室南渡后,王、庾、桓、谢四大家族轮流执政,形成了皇权与世族共治的格局,并对江左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试析藏族史学著作《朗氏家族史》
试析藏族史学著作《朗氏家族史》姚辰【摘要】元明时期藏族史学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它继承了吐蕃及分裂时期数百年的史学积淀,达到了自身的成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史学著作,世系史《朗氏家族史》便是其中之一。
文章对《朗氏家族史》的内容、结构和写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简要探求其史学价值。
【期刊名称】安徽文学(下半月)【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2【关键词】《朗氏家族史》世系史绛曲坚赞元代,西藏地方为中央所管辖,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史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总体趋于成熟。
《朗氏家族史》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作为较早的世系史,在整个藏族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朗氏家族史》的作者简介《郎氏家族史》的作者是大司徒·绛曲坚赞,他出身朗色林氏族,七岁时,在京俄大师门下受居士戒,取名降曲坚赞。
九岁随楚达瓦及布讹巴出家,修行胜乐金刚法。
1313年,前往萨迦派,担任达尼钦波桑波贝的随从,法政兼修。
1321年,受萨迦的任命,回到帕竹。
1322年,经元朝册封,开始整顿吏治,发展经济。
1335年与邻万户雅桑发生针对领地的斗争,帕竹取胜,占雅桑大部、迫使蔡巴割地求和。
随后,又接连打击蔡巴、止贡,并其徒属。
1349年,他推翻了萨迦的统治,并向元朝宣告其为全藏的实际统治者,1350年,遣使进京,元顺帝承认了其既得权力和地位,赐给万户长银印两枚。
1358年,元朝册封其为大司徒,正式认可他为新藏主。
1364年,降曲坚赞圆寂,由侄子札巴坚赞继位。
二、《朗氏家族史》的内容结构及评述从内容上来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朗氏灵犀宝卷》为主,还包括《天神种姓朗氏世系》和阐化王扎巴坚赞所做《天神种姓朗氏家族单传传记》。
这部分内容简而言之即宇宙来源及朗氏家族早期的衍袭,还有绛求浙桂为主的祖先经历及教化。
对于宇宙来源的叙述,其间蕴含俱舍论知识。
对于家族早期衍袭的述说,时有提及争夺土地和牛羊为主的战争,总先对自然进行祭祀,以图取得胜利,如:“朗·董格祭祀念青唐古拉山山神后……平定昭氏部落的疆土。
王维家世、家风与家学
王维家世、家风与家学兰宇冬;过文英【摘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王维家世属“太原王氏”之“河东王氏”房一般为学界所公认,但结合相关罕见碑志,可证王维家族“河东王氏”与“太原王氏”非为同一世系.通过对北朝“太原王氏”冒族现象分析深入探讨王维家族背景,进一步在此基础上,结合传记史料,揭示王维家风家学,借此说明王维艺术素养形成的传统士族教育背景.【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2)004【总页数】7页(P68-73,88)【关键词】河东;王氏;冒族;家风;家学【作者】兰宇冬;过文英【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杭州310023;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一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艺术全才,据史料记载,王维在诗、书、画、音乐方面成就杰出,堪称一代宗师。
不过关于王维家世却因史料的缺乏一直未有定说。
《旧唐书》本传中记载:“太原祁人。
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① 本文引用王维传记资料主要来自《旧唐书》和《新唐书》王维本传,在之后的行文中简称《旧、新。
其他语焉不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因维弟王缙的显贵而在“河东王氏”中列出中王缙祖父四代及其兄弟五人之世系:王儒贤(唐赵州司马)——扬州司马王知节——协律郎王胄——汾州司马王处廉——尚书右丞王维、代宗宰相王缙、江陵少尹王繟、王纮、太常少卿王紞。
《世系表》将“河东王氏”列为“太原王氏”一房,太原王氏为汉司徒王允之后,在魏晋时因重臣王昶、王浑而成为当时著名门阀,后因时局变动,门庭遭诛灭之难,唯余王慧龙只身投奔北魏,依靠北魏大姓崔浩的支持在北魏立足,至王慧龙孙王琼依孝文汉化改制之势而成为当时大族之一。
到唐代其实力几为皇室所忌惮,甚至以政令干涉其婚娶。
《太平广记》卷184“《氏族》七姓”条引《国史纂异》云: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赵郡陇西二李等七姓,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乃禁其自相婚娶。
百家姓诸姓起源诸姓来源
百家姓诸姓起源诸姓来源姓氏:【诸】拼音:Zhu郡望:琅琊郡名人:诸观,诸祖潜,诸锦胜迹:缺文献:诸氏宗谱历史:诸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诸姓源于地名。
春秋时,鲁国有大夫的采邑在诸邑(今山东诸城南),其子孙以封邑“诸”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诸姓的主要来源。
另外,还有一支诸姓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闽越(今福建沿海那一带)。
古时有越族人居住在那里,后来秦汉时被封为闽越国,君王叫无诸,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
无诸的后代有的以一个诸字为姓,世代相传。
诸姓还有其他的来源,比如从诸葛复姓变化来的。
五代十国时有个贵族叫诸葛十朋,隐居山中,又不愿别人打听到他,就改姓名叫诸十朋。
他的后代也就姓诸,成为诸姓的有一个来源。
在古代,诸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琅琊。
姓氏源流诸(Zhū)姓源出有四:《诸姓渊源》1、来源于以人名为氏,越王的后裔。
西汉初期,有人名为无诸,他是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
秦朝末期,无诸率领着部将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汉朝建立以后,无诸被刘邦封为闽越王。
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形成诸姓。
2、源于诸葛氏复姓变化而来。
五代十国的时候,后周有个贵族叫诸葛十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又不愿别人打听到他,诸葛十朋就改姓名诸十朋,隐居在会稽山中,他的后代于是改姓单姓诸,成为诸姓的又一个来源。
3、来源于食邑,以邑名为氏。
根据《姓苑》上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诸邑(今山东省诸城南),鲁国大夫就在这里生活,他的人民采食于此。
他的后代便以封邑“诸”为姓。
4、源自姒姓,越国大夫诸稽郢之后。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的记载,诸姓出自姒姓,是战国时越国的后裔,即越国大夫诸稽郢的后代。
迁徙分布诸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在古代,诸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琅琊郡,今山东省诸城市一带。
郡望堂号1、郡望琅琊郡:秦始皇置。
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2、堂号(缺)历史名人诸燮[xiè] :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进士。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补遗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补遗
柳斌
【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8(000)004
【总页数】1页(P126-126)
【作者】柳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8.83
【相关文献】
1.明清时期安庆藏书家——《(安徽藏书家传略)补遗》的补遗 [J], 沈志富
2.胡培系家族藏书著述及其学术价值考论 [J], 王军;刘栋
3.妇女著述与徽商家族蜕变:汪嫈(1781~1842)著述中家族史的呈现 [J], 杨彬彬;
4.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 [J], 毛策
5.家族藏书重教与家族人才成长——清代中期泾县朱氏培风阁藏书 [J], 刘尚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江南俞氏家族的文化记忆——以《俞鸿筹日记》为中心
近代江南俞氏家族的文化记忆——以《俞鸿筹日记》为中心潘悦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43)4
【摘要】江南地区人文气息浓厚,文化世家数量众多,贡献卓著,江苏常熟俞氏堪称其中代表。
上海图书馆藏俞鸿筹日记手稿内关于家族的文化记忆非常丰富。
俞鸿筹在追忆中自觉承传家族传统,赓续人文家风。
他为家族保留文化遗产,苦心编纂俞钟颖年谱和别集;他倾力建设乡关文化,参与《重修常昭合志》项目,编纂《松禅老人逸事》《杨沂孙集》,为名人耆旧坟墓被盗、铁琴铜剑楼藏书捐出二事发声;他坚持存续古学,在动荡变化之际,以疲惫衰朽之躯勤苦治学,读书博涉四部,札记多有创见,诗歌学养深厚,充分展现了俞氏家族代代绵延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之传承,往往有赖于俞氏这样的文化家族。
【总页数】11页(P154-164)
【作者】潘悦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5
【相关文献】
1.俞良钢:奉化俞氏家族中走出的整形外科名医
2.明清泰州地区俞氏文化家族略考
3.德清俞氏家族文化与教育
4.家族社区变迁与地方和国家的互动——以婺源西冲俞
氏为中心的考察5.隐叠复现:近代江南文化家族艺术文献整理的多重意蕴——以平湖传朴堂葛氏为中心的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八学士褚亮生平经历和家族介绍
十八学士褚亮生平经历和家族介绍褚亮,是唐代有名的大臣,是贞观十八学士之一,当时褚亮的家族也是一个名门望族。
关于褚亮你还了解哪些经历?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褚亮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十八学士褚亮生平经历褚亮,字希明,(560-647)唐大臣,杭州钱塘人。
唐代大臣,唐朝阳翟(今禹州)人,又说为钱唐(今杭州余杭)人。
少年时机警敏捷,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喜交游名士。
在陈隋时已有显名,十八岁仕后陈,陈至德元年(583),访尚书左仆射徐陵,受到赏识。
陈后主闻而召见,命即席赋诗,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任为尚书殿中侍郎。
陈亡后入隋,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
大业中,炀帝嫉才,诬与杨玄感有牵连,贬为西海郡司户。
大业十三年(617年),金人校尉薛举割据称王,任亮为黄门侍郎,参与机密。
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消灭薛举,入唐后为秦王府文学(如同教官),后唐太宗每次征伐,亮常随军参预密谋,侍从征战。
唐立国之初,褚亮常对内外大政提出建议,曾劝止唐高祖冬猎,以免扰民。
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馆内轮流值宿,以备咨询军国大事。
贞观九年,任员外散骑常侍。
后迭有升迁,又改任通直散骑常侍。
十六年,进爵为阳翟县侯。
亮大力支持李世民扩大疆土政策,命子褚遂良从征,出兵突厥。
唐统一全国后,他为文学馆招聘贤才,与杜如晦等人以本官兼任学士,共十八人。
唐太宗曾命画家阎立本为他们绘像,并让亮为这些像作赞,号称《十八学士写真图》,题上名字爵位,收藏为朝廷档案,是当时极高荣誉。
后辞官归里,晚年病休在家,李世民还不断派人慰问。
年九十三卒,著有文集二十卷。
十八学士褚亮的家族褚氏居褚河,自西汉褚少孙始,至唐朝褚遂良的五世孙褚虔,历6个朝代800余年均为阳翟(今禹州市)名门望族。
褚氏在禹繁衍25代,辈辈出人才,并有所建树。
褚少孙、褚澄和褚遂良等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所以禹州自明嘉靖《钧州志》始,历代志书对褚氏家族均有记载,且专述于“列传故家”。
诸姓的来源,姓诸的名人
诸姓的来源,姓诸的名人第1篇:诸姓的来源,姓诸的名人诸竺一、寻根溯祖1、以国名为姓。
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到了春秋时,其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
汉代,有枞阳人竹晏改为竺姓,其后沿用不改。
2、源于古印度,属于外来姓氏。
...主父西汉有主父偃...蓍晋魏有国,蓍西,后遭灭。
子孙就以蓍为姓...烛烛氏是春秋?r蠓蛑蛑?涞尼岽?V蛑?溟_始?]有姓,因??他居住在烛地,所以人他?橹蛑?洹K?尼岽?阌?ldquo;烛”作??自己的姓氏。
住...仲孙一、寻根溯祖1、出自姬姓。
春秋时鲁桓公姬允次子名叫庆父,因排行老二,故世称共仲。
他的子孙遂以仲孙为姓,称仲孙氏。
庆父乱鲁之后,弑父君主,畏罪出逃,改姓为孟孙氏,但留居于鲁国的他的支庶子孙仍为仲孙氏,世代沿袭为仲孙姓。
钟离一、寻根溯祖1、出自嬴姓。
周代时,伯益的后人有封国钟离国(在今安徽临淮关一带),春秋时钟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2、以地名命姓。
第2篇:《百家姓》诸姓的来源历史来源「诸」源出:一、以邑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云:春秋时鲁国有诸邑,大夫食采其地者,子孙以为氏。
鲁诸邑故址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二、以祖名为氏。
据《姓考》所载,汉高祖以故粤王无诸为闽越王,其后以"无诸"中的"诸"字为氏。
家族名人诸燮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进士。
历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
曾守山海关,忠贞为国。
精理学,一洗陈言。
诸御己春秋时楚国之耕者。
庄王筑屋台,垒土千重,大臣因谏而死者七十二人。
御己弃耕入谏,楚王遂解层台而罢民役。
楚人歌之曰:"薪乎莱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莱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此处将复姓诸御氏并入单姓诸氏。
诸稽郢春秋时越国大夫,吴王夫差伐越,越王勾践使诸稽郢行成于吴,得以喘息,吴终为越所灭。
此处将复姓诸稽氏并入单姓诸氏。
地望分布山东省诸城、临沂、胶南县一带第3篇:诸姓起源及简介以邑名为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发刊词 (3)通知 (4)诸氏的姓氏起源 (5)诸氏支派——东山诸氏与诸理斋 (12)问答堂 (16)征稿启事 (16)发刊词水有源,树有根,而独人无祖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很多宗亲已经渐渐模糊了对家族先人的概念。
对于三代以上的祖先知之甚少。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中国人向来有盛世修谱之说,人民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之后,便有了寻根问祖之心。
却奈,宗谱遗失已久,宗族涣散日深,脉络不清,谱牒难寻。
欲寻祖先而不能够,欲续宗谱而不可得。
幸喜诸晓明先生能够建立诸氏家族群,为诸氏宗亲提供一个平台,不遗余力,工作良多。
自建群之日起,总有宗亲在群中求助,希冀能够借此平台寻找线索一二。
然,群的平台保存问题能力有限,转眼即逝。
有识之士便生改进之心。
为了更好地促进各位宗亲找寻属于自己的根源,本群作为大家寻找自己源头的重要途径,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群主和各管理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将群内的宗亲按地区划分片区,望能够给寻找先祖的宗亲一点便利。
同时,初步建立了这样一个诸氏家族内部期刊。
每期中包含宗亲信息,给寻找“灯塔”的人们引导一二。
可惜可贺之至。
故为此文,兹以为记!(诸丙寅)通知各位诸氏宗亲:为了更好地促进本群成员寻找到自己的根源。
同时结合本群现有力量,现将各群组成员按区域大概划分成五个片区(具体片区划分见表格)。
现诚求各片区负责人。
片区负责人要求如下:(1)对诸氏家族事业有热情(2)对宗谱之事有一定的了解(3)有一定的时间能够接触到电脑,有时间解答宗亲的一些问题。
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啊。
为宗亲们服务。
有意愿者,请联系诸晓明先生(QQ64397121)附:1、现有片区划分是根据大家在群里面的地区登记来的,考虑到有些宗亲现居住地和祖籍有差别,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找根,希望大家能够找到群管理员说明情况,调整到合适的片区。
2、具体未经事宜,由群管理员共同商讨决定。
诸晓明2011年1月5日广东片区:管理员:暂缺江苏、安徽、江西片区:管理员:诸静芳、诸周瑜、诸定保上海片区管理员:诸克浙江片区管理员:诸萧明、诸丙寅大陆中北部及海外片区管理员:诸晓明诸氏的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诸邑(今山东诸城),鲁国的一个大夫就在这里生活,他的族人采食于此。
他的后代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根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诸氏出自姒姓,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的后裔。
诸稽郢,亦称柘稽,是著名的春秋时期越国五大夫之一,以善辩和擅长外交著称。
在典籍《国语·越语》中记载:周敬王姬丐二十六年(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先王阖闾“槜李兵败”之仇,倾全国之兵伐越国。
越王勾践发兵迎战于夫椒,结果大败,只剩千余残兵,困守于会稽山上。
越国大夫文种献乞和之策。
文种说:“吴国与越国,谁胜谁负,就看天命如何,君王用不着打仗。
那申胥、华登,从来是在战争中训练吴国的兵士,而未曾有过挫折。
常言道一人善于射箭,就会有一百人戴上抉拾效法他,所以要同吴国打仗,胜负尚不能肯定。
大凡一个计划,必须预见到能够成功,然后去实行它,不能够白白送命。
君王不如陈兵边境,卑辞求和,让吴国的百姓高兴,并扩张吴王的野心。
我们向上天祷卜,上天如果抛弃吴国,吴国一定会允许我国求和,认为我国不足挂齿,一定会傲然有称霸诸侯的野心。
吴国既已使它的百姓疲惫,天灾再夺去他们的食物,我国安然承受他们灾祸之后的余烬,吴国就不会享有天命了。
”越王答应了,就派遣诸稽郢到吴国去求和。
诸稽郢见到吴王夫差后说:“敝国国君勾践派遣下臣郢前来,不敢公然陈献礼品,行聘问之礼,而是冒昧地私下向君王手下的侍从奉告:‘从前越国取祸,得罪了天王,天王亲劳玉步,本来是要抛弃勾践,后来还是宽恕了我。
君王对于越国,是使死人复生,白骨生肉。
我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怎敢忘记君王的大恩呢?现在勾践无德,重新取祸,鄙陋之人,怎敢忘记天王的大德,去考虑边境的小怨,而重新得罪君王手下的侍从呢?勾践为此率领二三家臣,亲负重罪,在边境叩头迎接。
现在君王不加以考察,就大怒调兵,准备摧毁越国。
越国本来是替君王进贡的封邑,君王不用马鞭役使它,反而辱蒙贵国军队前来,使他们象抵御外寇一样地对付越国。
勾践请求订盟。
一个嫡妻生的女儿,在君王内宫聊备一姓,充任洒扫之职;一个嫡妻生的儿子,跟随众侍臣之后服侍君王盥洗。
春秋两季向君王府库进贡,决不懈怠。
难道还要辱蒙天王来加以制裁吗?我们也是遵照天子征收诸侯的礼制而奉行的呢。
’俗语说:‘狐狸埋下东西又掘出来,所以没有成功。
’现在天王既已培植了越国,而以此名扬于天下,又要铲除消灭它,这就是天王没有善始善终了。
这样一来,即使四方的诸侯想要事奉吴国,天王又拿什么事实来取信于天下呢?所以敝国国君大胆命令下臣将话说完,希望天王把握利害,衡量道义,予以裁夺。
”诸稽郢的一篇鸿论,果然说动了吴王夫差。
此后,才有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在诸稽郢的后裔子孙中,多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驺氏,出自西汉时期越王的后裔无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无诸,驺氏,约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朝初期,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第十三世孙,为汉朝闽越王。
源出还是姒姓。
周显王姬扁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大军灭越国,越王自杀,越国立国一千五百余年终于灭亡。
越国解体后,越王后代无诸移居闽地,占有福建及周边地区,自称闽越越王。
秦统一后,降为郡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无诸被废为郡长,秦以其辖地为闽中郡。
王号被撤的无诸怒而揭竿,率闽中兵从诸侯灭秦。
秦亡,偏狭的项羽掌政令,仕途坎坷的无诸再次与闽王之称无缘,血液中不安分的因素再次促使他率兵抗楚,为汉王朝的建立和中国的重新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念无诸有功,立无诸为闽越王,日渐成为西汉时期兵重一方的异姓诸侯。
派使者前来册封。
当时无诸驻福州,为迎接朝廷册封使者,在南台江边的惠泽山建台,作为举行册封仪式的场所。
册封后,此台就被称为越王台。
后人为纪念无诸,在台旁建有闽越王庙,俗称“大庙”,故惠泽山又叫大庙山,成为闽越国的最重要遗迹之一。
山上有一碑,摹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笔迹:“全闽第一江山”,充分体现这一古迹的历史蕴含。
这一年,无诸便在武夷山修建闽越王城,恢宏的闽越王城便是无诸身份的象征。
无诸被汉高祖正式册封为闽越王后,仿效中原,在福州建都城“冶城”。
冶城的具体位置据史籍《三山志》记载:“在今府治北二百五十步”处,约今鼓屏路湖东路口。
在历史文献《福建通志·城池志》中也记载:“在冶山前麓”,即今屏山北面。
屏山又称越王山,可作为冶城所在佐证。
在史籍《榕城考古录》中记载:冶城在福州城隍庙至诸古岭一带。
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
由于他创建冶城,开辟闽疆,因而他成为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个卓著人物,被世人尊奉为“开闽始祖”。
无诸与西汉王朝始终保持着和睦关系,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技术,发展生产,其冶铁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安居乐业。
当时冶城东南的于山是闽越族的聚居地,无诸每年九月初九日在此登高望海,大宴宾客,所以于山又称作九日山。
据史籍《榕城考古录》记载,无诸死后葬在福州城隍山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俗呼王墓山。
另据民国时期所著《闽侯县志》中记载,闽人为怀念无诸,在越王台建闽越王庙,史称大庙山,无诸墓就在南台嘉崇里闽越祖庙后的山丘上,世代祭祀无诸。
汉朝以后,无诸的后裔子孙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变姓,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后周贵族诸葛十朋,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政权有个贵族叫诸葛十朋。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之后,诸葛十朋不愿别人再打听到他,就改姓名叫诸十朋,携族隐居在会稽山中。
在诸十朋的后裔子孙中,皆改复姓诸葛氏为单姓诸氏,成为诸氏家族的又一个来源,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变姓,出自明朝时期侍卫统领ź3F宠,属于字讹为氏。
ź3F氏,是十分罕见稀少的姓氏之一,为古蜀国濮族部落称谓,秦末汉初时期分播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一带,时称六麻蛮族,后汉化成姓氏。
在典籍《正字通》中记载:“六麻有诸姓。
按,本作ź3F,讹作诸。
ź3F,本作上声,音查。
六书不载ź3F字,今亦罕此姓,存备考正。
”明朝万历年间,京师有四川籍的侍卫将领叫ź3F宠,唱名时呼“诸宠“,无人应答,唱輺独留。
上官奇怪,问是何姓,ź3F宠回答:“ź3F 如诈字上声,字从工从白。
”就是读音作zhǎ(ㄗㄚˇ)。
后来,ź3F氏族人中就有人干脆就以讹为正,改称诸氏,免得识别起来麻烦,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本书按:“ź3F”字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
得姓始祖:诸稽郢、驺无诸。
(诸周瑜)东山诸氏与诸理斋在美丽的杭州湾东南岸,曾有一个面积达千顷的湖泊,称“汝仇湖”,又称“汝湖”。
清雍正《东山志》记载:“汝仇湖经堤东开四门以放水,门下浚四河以注水,四水为泗,遂称泗门” 。
这就是八百年古镇泗门名称的由来,南宋时期,有周、谢、诸、杨等姓因慕汝湖山水先后迁徙于此,诸族生息繁衍,渐成规模,泗门自此成为了一座英杰辈出、文风昌盛的江南名镇。
东山诸氏系泗门四大家族之一。
据光绪丁未年(1907年)重修《东山诸氏后宅谱》记载:东山诸氏奉宋名宦诸倬为第一世,诸倬,字汉章,一字胜斐,世居福建闽县,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以枢密参知政事,第二年三月迁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意欲惮位,诸倬力谏阻之,帝不听,诸倬担心新帝登基后祸及,遂辞官隐居于余姚之烛溪湖。
诸倬生有三子,次子诸暹官翰林院侍讲学士,生有二子,长子诸猷,官宋秘书监。
诸猷生有四子,长子诸涛有后裔自烛溪迁居至姚北东山乡,曰涛公派,次子诸沐有后裔迁至姚北开元乡,曰沐公派,二派本同而支分,在东山、开元二乡衡宇相望,安土共敦。
涛公派按居于宗祠之东西南北不同而分为东宅、西宅、南宅、后宅四房,称为:东山诸氏;沐公派一支则在开元乡夹河而居,分为东堑、西堑二房,称为:开元诸氏。
宋亡后,东山诸氏义不仕元,一直到朱元璋灭元称帝后,西宅房有第七世孙诸贤一,在洪武初出仕萧山县教谕,为东山诸氏出仕始肇,其弟诸焕,字叔晖,洪武二十年(1387年)应制科举荐为陕西按察佥事。
诸焕子诸伯穆,永乐中以贤才任江西永宁知县,自此东山诸氏甲第连云,缵缨相续。
嘉靖初年,南宅房有十二世孙诸演赢于科举,自西宅之后,为东山诸氏门第继起者。
诸演,字宗易,号西石,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以主事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后巡按广西,有平瑶乱之功,因疏劾严嵩,谛为福建佥事。
诸演三弟诸龙山,官扬州府海防同知,兄弟俩俱有惠政,乡中溢有“忠贞弗替,昆季同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