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鄂旗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地区和家长社会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小组为开发主体,校长、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于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革过程。
一、开发背景㈠学校基本情况介绍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一流,特点鲜明的学校,是自治区级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是市级绿色学校,是市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实验优秀学校。
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有特长,是自治区青少年乒乓球俱乐部所在地,市级田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篮球特色体育项目学校,是全旗文化、艺术、体育的重点基地。
学校名师荟萃,校质优良、管理严格,学生来自全旗的各个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
文化基础合格,实践能力强,我校在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
㈡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以“师魂塑校,管理强校,特色促校,质量兴校”为办学思路;以“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面向全体,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夯实基础”为培养目标;以“培养习惯,规范行为,内化性格;文理兼修,掌握技能,培养能力;课程校本,积极实践,体验成功;落实课标,自主学习,提高质量;自主和谐,内涵发展、幸福校园”为办学理念,我们的共同愿景是“老师们敬业、乐业;同学们提高能力,体验成功;家长和社会满意放心”。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在校园文化、自主教育、学生素质、特长与能力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㈢开发资源状况分析⑴资源丰富学校地处鄂尔多斯西部,交通便利,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北临河套平原,与乌海市接壤,西与宁夏首府银川市接壤,南与陕西榆林相望,是以畜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城镇。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省教育厅《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方案(2018年修订稿)》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思想1、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组织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4、要因地制宜,努力为我县教育文化事业建设服务。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1、通过校本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拓展教师知识面,改善教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使我校教师更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
3、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补充,以加强我校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推进我校课程建设,夯实我校办学特色,提升我校办学水平。
4、规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采用模块的方式,一个模块以18课时(1学分)为倍数开设。
避免与国家课程的简单重复。
学校将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保证相应的课时,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以获得所需的学分。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防止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统一。
2、实际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基于学校实际和教师专业水平,开发有实际意义、有实用价值、富有地方特点、对国家课程有补充作用,既能体现教师特长、符合学生爱好兴趣,又能与高考、与学生长远发展紧密结合的校本课程。
3.时代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特点,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2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2答案(第5—8章)一、填空题1.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2.课程组织有两种功能: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安排“学生的学习经验 ",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经验产生最大的累积效果,达成“教育目标”。
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课程。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
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
6。
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8.课程学者霍尔(Hall)和霍德(Hord)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
9.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的策略。
10.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1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校本课程定义本制度所称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教师专长,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第三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注重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
3. 尊重学生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工作。
2. 校本课程开发应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学生需求,制定课程开发计划。
3. 校本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确保课程质量。
4. 校本课程实施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教学效果。
第五条校本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师调配等。
2. 校本课程教师应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程实施工作。
3. 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质量。
第六条校本课程考核与评价1. 校本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实际收获。
2. 学校设立校本课程评价委员会,负责对校本课程进行定期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课程质量。
第七条教师激励与保障1.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优秀校本课程开发者给予适当奖励。
2. 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培训、交流和科研等。
3. 学校关注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第八条学生管理与服务1. 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学校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校本课程,确保学生学业平衡。
3. 学校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辅导与支持。
第九条违规处理1. 违反本制度的,学校有权责令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高校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则包括下面几方面。
首先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紧扣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要强,突出课程的实践效果,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其次,课程的教材选用要具有相应的技术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其潜力和能力,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此外,课程的实施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既有教师知识传授又有学生实践探究,强调实践中学习,以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合作,活跃课堂氛围,尽可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最后,学校还要认真落实课程的执行,组织适当的考核,重视学生学习成果,通过课程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及时研究改进,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提高课程的质量。
以上是当前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则,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要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它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课程的评测。
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学校应严格遵守上述原则。
老师及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原则,以保证课程的质量,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策略。
它首先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决策与管理机制,亦即学校具有法定的专业自主权。
除此之外,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从已有的课程实施来看,实施校本课程的学校大体上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是通过学校系统的结构功能具体体现出来的。
1、明确而独特的学校教育哲学总体上来讲,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
但是,这种规定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几乎不能照顾到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特殊性。
而且千人一面、千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也很难满足当今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
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
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的产物,所以它只有在学校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横向交流体制分散权力,有利于小组工作和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的良好沟通。
而且在这个结构中,人们正式接受领导的根据是基于能力的认同,而不是仅仅凭借权力。
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长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一所学校的校长要引导学校进行变革和革新,就必须积极地建设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具备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
这一点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这样深刻的变革而言,尤其重要。
此外,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成为评价的焦点,受到来自校内外的各种压力,要求学校工作有别于中央集权课程计划下的动作方式,这无疑增加了校长的工作难度。
我们认为,一所学校要从自上而下的集权体制下转而实现校本课程开发,校长必须具备相应的领导素质,包括与上级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协调合作能力;与教职工进行不断的对话和鼓励合作能力,以及必要时运用权力而又不至于强加于人的艺术;必须具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有开放意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吴刚平日期:November 27, 1999 at 18:31:28: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1.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
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充分尊重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因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比较容易融进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和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2.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出现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作出的实用主义的反应,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3.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课程开发的视野和范围,促进了传统课程与实践的变革,尤其是打破了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更加丰富和完善。
4.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国家课程开发尽管存在不少局限,但它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却是至关重要的。
同样,在看到校本课程开发的优点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些固有的缺陷和隐患。
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1.明确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即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
实行校本课程开发,校长必须具备相应的领导素质,因为校长能推动和引导教师进行预期的变革,并争取实现预期的成果。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校本课程开发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由学校自行开发的一套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如下:一、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首先是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因此校本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校本课程可以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校本课程可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还包括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校本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学习。
例如,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或者课程整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知识。
三、贴近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还包括贴近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校本课程应该与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例如,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可以开设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注重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还包括注重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学科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校本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例如,可以开设一些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还包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校本课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例如,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或者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活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是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贴近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注重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利用本地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开发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共同构成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的有机整体。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可以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的教师组成开发小组。
教师也可以与校外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写教材,而是由教师教授教材。
1.校本课程的开发1.1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包括协调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实际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要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
灵活性原则要内容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实际性原则要富有地方特色,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地方的建设与发展。
时代性原则要关注科技、文化态势及社会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紧贴生活。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包括:1.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乡情、校情研究分析,主要涉及评估学生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掌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课程建设总体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的程序与评价的方式的制定、班级规模等。
4.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学校课程项目进行审议,包括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课程内容的难易度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与国家、地方课程内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评估课程与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的影响,教师是否胜任。
5.审议通过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将其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6.理论反思,不断完善。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对课程实施全过程做好记录,特别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对课程内容及活动方式做进一步的修订,使课程逐步完善。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创新课程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管理原则1.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政策,确保校本课程开发方向正确。
2.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和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3. 发挥学校特色,突出课程优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
5.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拓宽课程开发渠道。
四、组织机构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
3. 各学科组、年级组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本学科、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
五、课程开发流程1. 课程申报: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申报。
2. 评审立项: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程。
3. 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小组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4. 课程实施:教师根据课程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5. 课程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
6. 课程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
六、经费保障1. 学校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
2.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可获得相应的工作量认定和奖励。
七、监督检查1.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定期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教务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课程质量。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发的成效与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以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
接着,我们将讨论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探讨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我们将关注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以及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与改进。
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探讨,本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要义,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个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设定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这不仅仅因为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更因为明确的目标能帮助我们确定课程的方向、内容和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实际需求、社区的资源与环境等。
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教育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确保课程的开展符合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社区的资源与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地域性和文化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融入地方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社区。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要求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
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本文主要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强(它必须符合课程论的基本要求);难度很大(因为许多人都没有干过此事);各有特色(因为各校情况有显著差异)。
这三大特点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须坚持规范性、注意灵活性、强调创新性。
所谓规范,就是守规矩、合法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即要求课程开发者按照校本课程形成的法则和课程设计、试验、评价、管理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课程开发活动。
由于各校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因而各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与具体活动方式均须因生、因师、因财、因物、因时、因地而灵活确定,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是对未知领域有所发现的开拓性创新,是最高层次的创新;二是继承性创新,这是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发展性创新;三是有新意的创新,这是高层创新的萌芽和前提。
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灵活性、创新性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规范性和灵活性具有明显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两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创新性则是较高层次的质量要求。
笔者按照学校行政和教师小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来阐述它的规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一)学校行政的领导和管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行政肩负着领导和管理的重任,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
1、建立组织机构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网络。
首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科研中心、教导处、学生处(或政教处)、总务处的负责人组成。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
笔者按照学校行政和教师小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来阐述它的规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一)学校行政的领导和管理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行政肩负着领导和管理的重任,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
1.建立组织机构
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网络。首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科研中心、教导处、学生处(或政教处)、总务处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予以全面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其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组,由教科研中心的负责人和本校一些资深教师组成;必要时,可聘请课程专家参与。其主要任务是起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帮助教师小组正确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促进教师小组同校外专家的联系与合作,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第三,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个项目(或科目)而分别组建。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制定本科目的开发方案,编写《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页资料。这三级组织机构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通过建立和贯彻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形成快速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校本课程的特点
校本课程的特点主要指校本课程的结构、功能与国家课程的结构、功能之间的差异。这集中表现在:校本课程大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换言之,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这种系统工程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强(它必须符合课程论的基本要求);难度很大(因为许多人都没有干过此事);各有特色(因为各校情况有显著差异)。这三大特点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须坚持规范性、注意灵活性、强调创新性。所谓规范,就是守规矩、合法则。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即要求课程开发者按照校本课程形成的法则和课程设计、试验、评价、管理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课程开发活动。由于各校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因而各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与具体活动方式均须因生、因师、因财、因物、因时、因地而灵活确定,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是对未知领域有所发现的开拓性创新,是最高层次的创新;二是继承性创新,这是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发展性创新;三是有新意的创新,这是高层创新的萌芽和前提。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灵活性、创新性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具有明显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创新性则是较高层次的质量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任务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任务1.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发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条件需具备:1.1 严格的课程开发流程开发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投入,更需要严格的课程开发流程。
课程开发流程应包括:分析需求、制定目标、确定设计方案、课程开发、实施评估等几个步骤。
每一步骤都应做到严谨条理,确保课程体系符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1.2 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开发一套高质量的校本课程需要有优秀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教育专业能力,更要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对课程内容和方法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教师应该能够在课程开发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1.3 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学设施的保障。
学校应当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脑教室等。
课程开发者可以在这些设施下完成课程设计和开发,并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课程进行展示和实施。
2. 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是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以支持学生学习和发展。
任务重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解决学生不适应教学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无法适应学校提供的标准化教学。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课程。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2.2 支持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校本课程可以支持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
2.3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优质的课程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使学校更加出色。
2.4 推动课程资源共享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推动课程资源共享,为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文(4篇)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课程开发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第三条学校本课程指按照学校教育教学需求,自主开发的用于学校内部实施的课程。
第四条本制度的制定遵循科学、系统、规范的原则。
第五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应当遵循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科特点,体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精神,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
第六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应保证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七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应加强研究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二章课程开发的组织和管理第八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由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
第九条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由教务处负责人担任主任,各学科组长和教师代表组成。
第十条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年度计划和执行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工作的档案和资料,定期发布学校本课程的更新情况和成果。
第三章课程开发的步骤和要求第十三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应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十四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第十五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课程内涵的完善,提高课程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第十六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应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十七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
第四章课程开发的评估和改进第十八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应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研。
第十九条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课程评估的能力。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1. 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通过内部教师和管理团队的合作,独立设计、编写和评估的课程。
它与传统的国家课程不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开发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2.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其次,开发课程要紧密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教育目标,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最后,课程开发要富有创新性,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3. 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校本课程开发包括确定需要开发的课程、编写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学实施和评估等步骤。
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确定需要开发的课程。
其次,编写教材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然后,进行教学实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进行评估,总结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4.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课程开发与管理团队,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各项工作。
同时,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保证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参与课程开发和改进的每个环节,共同探讨和决策,提高课程的质量。
5. 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提供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匹配的教育资源。
其次,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它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6. 校本课程开发的挑战校本课程开发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
其次,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课程开发的效果也可能各异。
最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
7. 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校本课程开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
为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贯彻教育部《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管理指南》等文件精神,并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特制定符合自己的方案。
一、开发指导思想及目标: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等文件为指导,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开发原则:在个人开发校本课程中,应做到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及实践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三、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开发的课程为信息技术。
2、开发此课程的目标为:让信息技术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认识电脑、熟悉电脑最基本操作;知道信息技术能帮助人们获取其他各方面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实施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舞台。
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恰当地利用竞争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观摩与学习。
从班级、内容出发,突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还要注意指导过程的创造性和指导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4、开发课程的评价:①评价的原则: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
凡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原则余利辉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是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事实上,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容易出现“同质化”倾向,大大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和实际效果。
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教育的实践出发,从客观的实际出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本、以学校实际为本的三原则。
原则一、以学生为本。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
时下,中学生普遍有“感恩意识淡薄”,“交际困惑”,“网络迷茫”……以此为载体,学校可以组织开发《学会感恩》,《中学生交际》、《健康的网络,健康的自我》这类校本课程。
只有切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这样,校本课程也成了很好的德育素材,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倘若不经调研,学校自行开发“唯师是从”的校本课程,很容易导致脱离学生实际,这样的课程,不仅不能承担起教育的功能,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原则二、以实践为本。
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习的。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
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
让学生有足够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我校《走进孝文化》这一校本课程为例,开设这一课程,完全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悟孝心,知孝,行孝,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性的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资源,校外的博物馆、工厂、社区等社会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要求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
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本文主要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强(它必须符合课程论的基本要求);难度很大(因为许多人都没有干过此事);各有特色(因为各校情况有显著差异)。
这三大特点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须坚持规范性、注意灵活性、强调创新性。
所谓规范,就是守规矩、合法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即要求课程开发者按照校本课程形成的法则和课程设计、试验、评价、管理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课程开发活动。
由于各校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因而各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与具体活动方式均须因生、因师、因财、因物、因时、因地而灵活确定,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是对未知领域有所发现的开拓性创新,是最高层次的创新;二是继承性创新,这是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发展性创新;三是有新意的创新,这是高层创新的萌芽和前提。
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灵活性、创新性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规范性和灵活性具有明显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两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创新性则是较高层次的质量要求。
笔者按照学校行政和教师小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来阐述它的规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一)学校行政的领导和管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行政肩负着领导和管理的重任,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
1、建立组织机构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网络。
首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科研中心、教导处、学生处(或政教处)、总务处的负责人组成。
其主要任务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予以全面部署。
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
其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组,由教科研中心的负责人和本校一些资深教师组成;必要时,可聘请课程专家参与。
其主要任务是起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帮助教师小组正确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促进教师小组同校外专家的联系与合作,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
第三,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个项目(或科目)而分别组建。
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制定本科目的开发方案,编写《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页资料。
这三级组织机构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通过建立和贯彻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形成快速高效的运行机制。
2、分析学校现状学校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深入调查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即他们在学习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时未能得到满足的合理需要。
可发动教师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别对各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作出初步结论。
另一方面,调查和分析本校的资源优势,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特殊才能、校园文化生活、图书资料、信息技术设备、活动场地、办学经费以及社区能提供的课程资源。
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查研究,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初步确定本校要开发的主要科目。
3、制定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规划和指南。
这一课程文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其目的是指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期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等方面。
其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的政策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条件。
第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是一定学段的校本课程力图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要求。
它是人们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特点,对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育人结果作出的预见性反映。
校本课程目标有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之分。
总体目标是指导一所学校开发的整个校本课程在促进全体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面要达到的几项要求。
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总目标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第三,对教师申报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1)拟开发的科目,能反映一些学生的特别需要;(2)课程设计的构想,能体现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3)教师小组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4)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第四,课程设置的大致结构。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具有比较合理的结构。
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是指所设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在彼此的数量与课时比例合理组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校本课程的类型可按两种维度来划分。
其一是按照课程内容的性质分类。
校本课程的内容都由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所组成,但不同门类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有性质的区别,如侧重社会研究的、侧重人文科学的、侧重自然科学的、侧重体艺的、侧重外国语言的等等。
其二是按照学生选择校本课程的自由度的大小分类,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在小学,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较少,选课能力较弱,所以着重开设限选课。
较少开设任选课。
到了初中,任选课的比重显著上升。
至高中,任选课的比重往往高于限选课。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初写开发方案时只宜对校本课程设置的结构提出原则性的要求或框架式的设想;其实际的合理结构须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开发过程才能形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家在考虑校本课程设置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校本课程各门类的内容和课时比重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合理组合。
从校本课程设置的角度看,一要反映学生的特别需要,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之处。
因此,校本课程设置的思路决不能照搬国家课程设置的思路。
二是不要超越校本课程的开发范围与课时比例。
校本课程的开发范围是指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所规定的那一部分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要合理分配各门校本课程的课时比例。
各教师小组在设计和实施各门校本课程时,一般不得超过所规定的课时。
第五,学生选课指导。
一方面,说明各门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主要特点、适用年级、教学时数及选课方法。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做好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
4、开展校本师资培训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只有开展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校本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强化课程意识,树立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能辨别和抵制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行为;(2)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3)领会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编写《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课程的教学指导书》;(4)领会校本课程的学和教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
5、加强校本课程试验的管理学校行政对校本课程试验的管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指导试验小组制定课程试验方案,编写校本课程的教学指导书(教师用书);(2)安排课程试验的教学时间,提供教室、活动场地、试验设备与试验经费;(3)检查试验进展情况,帮助试验小组解决试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部署课程试验的检测和总结。
6、组织课程评价随着校本课程试验的展开,校本课程的评价就得提上议事日程。
评价的客体主要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以及各门校本课程纲要。
这属于形成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要找出《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切实际和不规范之处,及时予以修改。
《本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的评价均以学校自评为主。
学校应分别制定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的评价方案,然后组织校内有关人员分别进行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要点是:(1)开发方案的制定是否具有充分和可靠的依据?(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3)校本课程的设置是否具有比较合理的结构?各门校本课程纲要的评价最好安排在各门课程试用一轮之后。
评价要点是:(1)课程目标是否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为主旨?(2)课程内容是否由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有机组成?(3)课程内容的组织(如按主题或课题编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4)是否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实际活动中自主地学习。
体验和探索?各校在进行校本课程试验阶段也须邀请课程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有代表性的课程纲要予以论证和评审。
实践证明,召开这样的论证、评审会很有必要,它对校本课程在各校的健康发展大有好处。
(二)教师小组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教师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他们肩负着学习课程理论、设计校本课程、进行课程试验等重大任务。
能否认真学习和运用课程理论,是决定教师小组能否正确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试验的关键。
理论学习应贯穿于他们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的始终,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应是他们学习和运用课程理论的表现和结果。
他们的课程开发通常采取下列工作程序。
1、研究学生的特别需要学生的特别需要是指中小学生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有关他们身心发展的那些合理需求。
例如,一些学生对某一知识领域的浓厚兴趣,或对某些实践问题的特别关注以及对国家课程中某一学科内容的广度、深度不满足等等,都属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
各教师小组须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和有关社会人士深入调查和研究学生的特别需要。
调研时,不能只注意学生的眼前需要,更要重视学生成人成才的长远需要;也不能只考虑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别兴趣,更要关注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需要;此外,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要求也须采取分析的态度,只能择其正确意见而从之。
2、设计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由教师小组设计的关于一门校本课程的基本标准。
它是编写教学指导书、师生进行教学和有关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课程纲要》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
说明部分主要说明这门课程的名称、开发的目的、课程类型(是限选课,还是任选课)、适用年级和教学时数。
本文部分规定课程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学习方式和实施建议。
第一,确定课程目标。
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指一定时间内学生通过一门校本课程的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上应当和可能达到的基本要求。
具体课程目标的确定,要反映学生对这一门校本课程的特别需要,要体现这一门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
具体课程目标的陈述,要符合课程论的规范化要求,用词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有的学校在确定和陈述各门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时,有三点不足。
其一是所定课程目标(指文字表述)既没有充分反映学生对这一门校本课程的特别需要,也没有充分体现这一门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因而各门课程目标的表述几乎没有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