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信息化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activities,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3.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合欢树》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习小组划分及小组活动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小组合作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生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关注,培养审美情趣。
2024年《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合欢树》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繁殖方法以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态特征及其繁殖方法。
难点: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投影仪、教学PPT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合欢树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合欢树的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合欢树的生长习性(2)合欢树的生态特征(3)合欢树的繁殖方法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并在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2. 合欢树的生态特征3. 合欢树的繁殖方法4. 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
(2)列举三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3)谈谈合欢树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2. 答案:(1)合欢树生长迅速,耐旱、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其生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香浓郁等。
(2)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优点:操作简单,繁殖系数高;缺点:种子发芽率低,幼苗生长缓慢。
扦插繁殖优点:繁殖速度快,幼苗生长整齐;缺点:技术要求较高,成活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分株繁殖优点: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缺点:繁殖系数较低,对母树生长有一定影响。
精选《合欢树》教案4篇

精选《合欢树》教案4篇《合欢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__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理清__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__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过程:导入导语: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雪雨,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
学生自由回答有关作者的知识,教师适当补充了解作者及背景,帮助理解主题感知课文请同学自由读课文1、勾画生字词2、引导提问(1)课文都写了哪些事?(2)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①我作文比赛得奖,引来母亲对儿时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残废,母亲帮我寻医问药。
③我想写作,母亲给我借书。
④母亲照料合欢树。
⑤我不敢看又想去看合欢树。
母亲对我的爱及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理清__思路品味语句,品味感情勾画最令你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叙事中传达感情的。
[示例]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2、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3、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2024年【精品】《合欢树》教案

2024年【精品】《合欢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植物学》第五章第三节《木本植物的特征与分类》,详细内容为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合欢树的基本特征,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态习性,提高学生的植物识别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合欢树图片、实物、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合欢树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内容:a. 合欢树的生长环境:讲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其适应性。
b.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通过实物观察,讲解合欢树的外观特征,如树干、叶子、花朵等。
c. 合欢树的生态习性:分析合欢树的生态习性,如耐寒性、耐旱性等。
d. 合欢树在园林中的应用:展示合欢树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其观赏价值。
3. 例题讲解:讲解合欢树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a. 生长环境b. 形态特征c. 生态习性d. 园林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
b. 分析合欢树的生态习性,并举例说明。
c. 举例说明合欢树在园林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合欢树的基本特征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植物识别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合欢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合欢树》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合欢树》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合欢树》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欣赏《合欢树》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合欢树》课文文本。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关于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相关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合欢树的认知和印象,引出课文《合欢树》。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合欢树》。
(2)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内容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课文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合欢树的相关资料,增加对合欢树的了解。
2. 课中活动:(1)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本,理解内容。
2024年完整版《合欢树》教案

2024年完整版《合欢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合欢树》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合欢树的形象、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通过合欢树表达对亲情、故乡的思念之情;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及文章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分析合欢树在文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合欢树的形象、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通过合欢树表达对亲情、故乡的思念之情。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合欢树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重要词汇、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对合欢树的描述,探讨作者表达的情感。
5. 例题讲解:讲解与分析课文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2. 主要内容:a. 合欢树的形象、意义b. 作者对亲情、故乡的思念之情c.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合欢树的形象和意义。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c.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2. 答案:a. 合欢树象征家乡的亲情和美好回忆,寓意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b. 例子:比喻。
如“合欢树像一把绿色的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这里将合欢树比作伞,形象地表现了合欢树的作用。
教学设计《合欢树》

教学设计《合欢树》教学目标通过《合欢树》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理解《合欢树》的情节和主题分析《合欢树》中的角色和冲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合欢树》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故事《合欢树》的文本相关的绘画和手工材料教学步骤步骤一:理解《合欢树》的情节和主题教师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合欢树》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步骤二:分析《合欢树》中的角色和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合欢树》中的角色和冲突,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和冲突发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冲突。
步骤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题和讨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步骤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在创造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对《合欢树》的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对《合欢树》中角色和冲突的分析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故事中角色和冲突方面的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思考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创造和表达方面的能力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改编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演绎和表演,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合欢树-多媒体课件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合欢树-多媒体课件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感悟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合欢树》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道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合欢树》故事文本多媒体课件:有关《合欢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简介《合欢树》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合欢树》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Step 3: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道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Step 4: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课后作业教师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读后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合欢树多媒体课件教案

合欢树——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PPT 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合欢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1.2 教学内容合欢树的定义和分类合欢树的主要特征和生长环境合欢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合欢树图片,发现其特点分组讨论合欢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分组讨论报告第二章:合欢树的形态特征2.1 教学目标掌握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2.2 教学内容合欢树的外观特征,如树干、树叶、花朵等合欢树的生长周期和变化2.3 教学方法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讲解合欢树的生长周期和变化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描述合欢树的形态特征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收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第三章:合欢树的生活习性3.1 教学目标了解合欢树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3.2 教学内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合欢树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意义3.3 教学方法展示合欢树的生态环境和适应性讲解合欢树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意义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合欢树的生态意义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第四章:合欢树的经济价值4.1 教学目标了解合欢树的经济价值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4.2 教学内容合欢树的木材和其他经济用途合欢树的市场需求和前景4.3 教学方法展示合欢树的木材和其他经济用途讲解合欢树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合欢树的经济价值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经济观念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第五章:合欢树的种植与养护5.1 教学目标掌握合欢树的种植和养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2 教学内容合欢树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合欢树的养护和管理技巧5.3 教学方法讲解合欢树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展示合欢树的养护和管理技巧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合欢树的种植与养护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第六章:合欢树的传说与文学6.1 教学目标了解合欢树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6.2 教学内容合欢树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合欢树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体现6.3 教学方法讲解合欢树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分析合欢树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体现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合欢树在文化和文学中的意义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收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第七章:合欢树的生态伦理价值7.1 教学目标理解合欢树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伦理观念7.2 教学内容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合欢树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7.3 教学方法展示合欢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讲解合欢树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合欢树的生态伦理价值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伦理观念收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第八章:合欢树的科学研究8.1 教学目标了解合欢树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成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8.2 教学内容合欢树在植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成果合欢树的其他科学研究领域和应用8.3 教学方法讲解合欢树在植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成果展示合欢树的其他科学研究领域和应用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合欢树的科学研究价值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收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第九章:合欢树的拓展活动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合欢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9.2 教学内容合欢树相关的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合欢树主题的户外考察和实践活动9.3 教学方法讲解合欢树相关的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组织合欢树主题的户外考察和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合欢树的拓展作品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报告和作品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合欢树的各个学习主题和知识点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10.3 教学方法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点评和指导10.4 教学评估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程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需要重点关注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地展示合欢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合欢树》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b.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c.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4.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情感态度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简要介绍作家史铁生及其作品《合欢树》。
b.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合欢树”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5分钟)a.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深入分析(25分钟)a.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主题。
b.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合欢树象征家乡、亲情等。
c.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4. 小组合作(1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情节、象征等。
b. 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特点和亮点。
5. 情感体验(10分钟)a. 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站在合欢树下,感受家乡和亲人的温暖。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写一篇心得体会。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2. 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对比分析(20分钟)a. 教师提供与《合欢树》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
b. 学生对比分析这些作品,探讨它们在表现家乡、亲情等方面的异同。
2. 创作练习(20分钟)a. 请学生以“家乡的树”为主题,进行现场创作,形式可以是散文、诗歌、绘画等。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c. 引导学生从创作中体会到文学创作的乐趣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合欢树》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感受母子情深,学会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能力目标】:品味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情感目标】:在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后,从自身出发,领悟母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教学重点】: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母子深情,学会爱人,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及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师生对话,活动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搜集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等相关文章,(让学生走进作者,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2.阅读课文《合欢树》,完成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初步书写对文章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叩击学生心扉,激情学生的情感波澜)1.播放歌曲《母亲》2、导语词:一曲《母亲》叩击了我们的心扉,也唤醒了我们的万千思绪。
有人说,“上帝不能亲自去每一个人家,于是创造了母亲”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们都有自己的母亲,对于母爱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的理解,那么史铁生又是如何诠释母爱,理解母亲的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3、走进作者,知人论世(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作家作品,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1、作家简介:(学生先说,教师补充)2、多媒体展示史铁生的照片,作家简介以及主要作品。
3、提问:在这些画面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史铁生,是不是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呢?(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教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虽然坐在轮椅上却露出开朗的笑容的史铁生。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他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艰辛和付出。
但是我们又如何想象那位伟大的母亲面对一个残疾的儿子她需要怎样的付出。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段:八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合欢树》;(2)理解课文《合欢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合欢树》;(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理解亲情的可贵;(2)学会关爱身边的植物,增强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合欢树》;(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合欢树表达出的亲情之情;(2)如何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合欢树》的作者及背景;(2)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合欢树的特点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合欢树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合欢树》;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关于合欢树的短文;3. 观察身边的植物,思考它们对自己的意义,下周分享给同学。
教学设计《合欢树》

教学设计《合欢树》《合欢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学生能够掌握合欢树的种植和养护方法。
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合欢树的种植和养护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种植和养护合欢树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合欢树的种植和养护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合欢树的种植和养护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种植和养护方法等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地观察法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公园等地实地观察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让学生亲身体验合欢树的美丽和神奇,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实验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合欢树的种植和养护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种植和养护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合欢树的种植和养护实验。
1. ◦ ◦ ◦2. ◦ ◦3. ◦ ◦ 1. ◦ ◦ 2. ◦ ◦ 1. ◦ ◦ 2. ◦ ◦ 3. ◦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持。
交流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种植和养护合欢树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合欢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提问学生对合欢树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合欢树》

教学设计《合欢树》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合欢树》,该课文主要描绘了合欢树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通过作者对合欢树的观察和感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2.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合欢树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主要信息。
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合欢树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对合欢树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合欢树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
3. 课堂讲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型。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景作文练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合欢树外观特征:枝叶繁茂、花色艳丽生长环境: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1)合欢树的特点有哪些?(2)合欢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课文中的生僻字词是什么?答案:(1)合欢树的特点有:枝叶繁茂、花色艳丽。
(2)合欢树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环境中。
(3)生僻字词:繁茂、艳丽。
2. 写景作文:以“我眼中的合欢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合欢树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课文深层含义的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合欢树-多媒体课件-教案

《合欢树》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主题。
(2)能够把握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主题。
(2)把握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合欢树象征意义的理解。
(2)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
(2)简介课文作者、背景及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感悟。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讲故事等活动,表达对亲情的感激。
四、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合欢树的画。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可以是感悟、故事或诗歌。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待亲情的态度,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情感态度的表达。
2.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个人的情感抒发。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包括讨论的积极性、合作的态度和成果的分享。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体会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教学目标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
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亲的形象。
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为什么要写这件事?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就形式而言,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
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
中职语文《合欢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合欢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王艳华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信息化教学不仅给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也使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以《合欢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反思了语文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合欢树》信息化教学设计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
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可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
中职语文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它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并结合各中职学校的行业性质及特点设置课程内容,在选文方面更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及实用性。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笔者参加了2014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赴南京参加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下面,笔者以参赛作品《合欢树》为例,谈一谈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为什么这样教1.学情首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教学有效性。
笔者所授课的对象是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她们将来的职业是“白衣天使”,为病人无私奉献。
可是,大部分护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便是家庭的中心,容易以个人为中心,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付出,即使对待亲情,也不知该如何去感恩和回报,所以对他们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都不知道如何去感恩,那么他怎么会对病人无私奉献呢?其次,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学生早已习惯使用网络进行社交活动,她们的脑袋里“装”满了新鲜事物,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文字更加乏味,致使原本就厌学的中职生更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预估】
去:1.看看母亲住过的房、母亲处过的人、(聆听往事,存一种温情、安慰)
2.看看母亲种过的树(见证希望,遗憾也有一种弥补)……
不去: 1.院里有母亲住过的房、母亲处过的人、母亲种过的树(触景生情,回忆痛彻心扉)
2.院里有曾经生活过的“我”的影子(物是人非,悔恨无处安放)……
【教学预估】:
悲伤:1.自己的遭遇给母亲带来痛苦;2.自己成功了,但母亲已经不在人世
享受:1.回忆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幸福与温馨;母亲给他的信念。
1.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2.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看到它,就像看到了母亲,它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树影儿,就是母爱的影子。
3.合欢树=合家欢乐:母欢、子欢
在本文中表现为母亲和“我”共同反抗命运。
【教学预估】:
线索:串连起母亲、我、孩子
情感载体:承载着母亲的爱,我的追忆。
象征意义:希望、信念、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