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滑轮组教学设计
6.滑轮组-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6.滑轮组-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滑轮组的构造及工作原理;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搭建简单的滑轮组实验装置;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滑轮的种类及其特点;2.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3.掌握搭建实验装置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观看《小象学物理》视频中关于滑轮组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的应用及其优点。
2. 知识讲解1.滑轮的种类及其特点:–固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只能改变拉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活动滑轮: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2.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滑轮组主要由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组成,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可以达到不同的功效。
如降低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等。
3.滑轮组的构造滑轮组主要由滑轮、轴、支架等部件组成,其中滑轮是最主要的部件。
在搭建实验装置时,需要考虑滑轮的类型、数量和排列方式等因素。
3. 实验操作1.通过操作实际的滑轮组,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加深对滑轮组的理解。
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体验滑轮组的应用和优点。
4. 复习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总结本节所学的滑轮组的内容,帮助记忆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滑轮组的了解程度。
2.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在复习归纳中,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滑轮组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滑轮组的概念及应用,掌握了滑轮的种类、特点,理解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并能够通过搭建实验装置来进一步体验滑轮组的优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较长,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组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如何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如何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滑轮组,用于实验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滑轮组吗?滑轮组是用来干什么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同时,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滑轮是小学科学中的基础实验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小学科学滑轮的教案。
教案名称:小学科学滑轮实验探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使用。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滑轮、绳子、重物(如小石头或小水瓶等)、各种滑轮图示。
2. 实验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三、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0分钟)1. 通过展示各种滑轮的图示,引导学生讨论滑轮的外观和结构。
2. 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讨论滑轮可能的作用和用途。
实验探究:(60分钟)1. 实验目标:探究滑轮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上的作用。
2. 实验步骤:a. 将滑轮挂在黑板上或固定在桌子上,并将绳子穿过滑轮的槽。
b. 用一个适当的重物系在绳子的一端。
c. 请一名学生尝试用力拉起绳子,观察运动的变化。
d. 将滑轮向另外一侧移动,重复步骤c的实验。
e. 让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的结果,并归纳总结滑轮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上的作用。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滑轮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改变作用。
2. 讲解滑轮的定义和结构,并指导学生在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中找到相关知识。
展示应用:(15分钟)1. 通过图片、PPT或视频等形式展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井绳、吊车、滑轮组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实验提升:(30分钟)1. 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实验,验证滑轮对力的变化作用。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深入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滑轮组》教案
《滑轮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合作探究的精神态度。
【教学重点】用实验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滑轮组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课前准备】铁架台、滑轮、线、钩码、测力计、木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谜语:你说稀奇不稀奇,汽车长着长胳膊,抓起东西往上举,千斤万斤不费力。
谜底:起重机。
在建筑工地上,我们总能看到高大的起重机在勤奋地劳动着。
观察起重机的工作,我们会有什么发现呢?(起重机上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出示起重机的资料。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跟起重机有关的工作器件吧!二、新课探究(一)观察起重机上的滑轮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
思考:起重机是怎样将那么重的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的?通过观察,发现是因为起重机上有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出示一个塔式起重机,标示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位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二)组装滑轮组让我们一起来组装一个滑轮组,组装方法: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钩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
出示组装图片。
(三)研究滑轮组的作用(一)根据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中。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一)(四)研究滑轮组的作用(二)根据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中。
滑轮组的作用实验记录表(二)根据实验结论,让我们一起讨论两个问题:1.滑轮组中滑轮数量越多越好吗?2.为什么塔式起重机能够吊起很重的物体?是的,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因为起重机的滑轮组组数多,所以能吊起很重的物体。
第6课 《滑轮组》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滑轮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铁架台、2个滑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
为全班学生准备:光滑的钢管、约20米长的绳子、演示实验的视频、三定三动的滑轮组、与起重机和滑轮组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两种滑轮(1)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两种滑轮,你还记得他们分别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表述,回顾一下之前所学)预设:定滑轮和动滑轮。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会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字样及图片。
(2)多媒体播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提升重物的动态图。
师:观察他们的工作原理,定滑轮不动,动滑轮随物体向上移动,它们的作用不同,那谁还记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来说一说?预设: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屏幕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定、动滑轮的作用,复习它们的功能,为引出课题做准备)二、认识滑轮组1.师: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只能省力,都不够完美。
那有没有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的滑轮呢?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预设:将两种滑轮组合在一起。
师:我们把这两种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滑轮组。
(顺利引出课题——滑轮组。
)三、研究滑轮组作用1.设计组装方案1)屏幕上显示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一半截图师:现在看到的是刚刚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截图,想要将两者怎么组合起来,大家觉得重物应该挂在哪个滑轮上?预设:动滑轮上。
动画播放定滑轮上的重物消失。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滑轮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铁架台、2个滑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
为全班学生准备:光滑的钢管、约20米长的绳子、演示实验的视频、三定三动的滑轮组、与起重机和滑轮组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旧: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教师请两名学生回答,并分别贴出它们的优缺点。
2、引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新的想法: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使用,是不是就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呢?3、揭题: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二、实验探究一--------“这是真的吗?”1、激趣:播放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视频,插入本次探究主题——“金慈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认为,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这是真的吗?”2、明确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是做实验。
3、制定《滑轮组的作用研究方案》。
(1)(出示研究方案表格),请各小组共同制定好研究方案。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补充。
滑轮组的作用研究方案3、指名上前示范如何将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起来(两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组装)。
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组装过程投射到大屏幕上,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清楚。
4、点击课件,出示这两种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教师提示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实验时,要分工合作,动滑轮上可以先挂上钩码,便于安装。
(2)绳子要从滑轮的凹槽中穿过去,避免打结、卡住的现象发生。
(3)把动滑轮上的钩码当作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定滑轮上的钩码当作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力。
运用滑轮组——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六课教案
运用滑轮组——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六课教案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六课介绍了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
滑轮组是由两个或更多的滑轮组成的,它们可以让我们轻松地移动很重的东西,而不费太多的力气。
滑轮组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简单机械组合使用,从而实现更复杂的任务。
以下是一篇文章,介绍如何使用滑轮组教学,以及滑轮组的应用。
1.设计一些实验将滑轮组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向学生进行介绍,让他们通过设计一些实验来理解滑轮组。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拉滑轮组和支持滑轮组的区别来理解滑轮的操作方式。
又如,让学生通过组装并测试滑轮组,来探索物体的吊挂能力和滑轮组的移动能力等等。
2.购买一些教具购买一些对滑轮组的教学有帮助的小型教具,例如滑轮操作练习器、模型滑轮组、实验套件和交互式白板等。
这些小型教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并可以更轻松地进行实验和模拟操作。
3.添加实际应用滑轮组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概念,它还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例如,升降机、起重机、桥梁和磨房等都是使用滑轮组的实际应用。
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实际应用,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意义和应用。
4.连接课程滑轮组是一个简单机械,可以与许多其他简单机械结合使用,例如杠杆、轮轴、斜面和固定支点等等。
在教学时,应该提供一些其他简单机械的介绍,并制定任务组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机械的应用和组合使用。
5.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为什么建筑工人使用滑轮组来搬运重物?如果没有滑轮组,他们需要付出多少倍的力气来搬运物体?如何对滑轮组的设计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6.运用创新的思维滑轮组的应用可以跨足多个学科,例如物理、工程学和建筑学等等。
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创新的思维,探索滑轮组在不同领域的可能性,并设计自己的模型和应用。
结语滑轮组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科学概念和简单机械,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购买教具、添加实际应用、连接课程、思考问题和运用创新的思维等多个方面进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
滑轮组教学设计范文
滑轮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一: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一、教学内容:1.滑轮组的定义及原理;2.滑轮组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组的定义及原理;2.了解滑轮组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滑轮组的图片)T: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是一组滑轮组,请问你们知道滑轮组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T:滑轮组是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装置。
它能够改变施力方向,降低施力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
Step 2:介绍滑轮组的原理T:同学们,我们都了解滑轮组的定义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滑轮组的原理。
请看下面的图片。
(教师展示滑轮组的示意图)T: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滑轮组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滑轮上部分绕着轴转动,下部分绳子或链条通过滑轮。
T:根据滑轮组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滑轮组能够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
当你用力拉绳子时,施加在绳子上的力经过滑轮组分散到多个滑轮上,从而减小了每个滑轮所承受的力,即减小了施力的大小。
同时,滑轮组还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使施力方向与承受力方向相反。
T:这是滑轮组的原理,请大家仔细理解。
Step 3:举例说明滑轮组的应用T:同学们,滑轮组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将为你们举一些例子。
(教师展示滑轮组应用的图片,并解释其原理)1.杠杆平衡原理:滑轮组可以和杠杆一起使用,实现力的平衡。
(教师展示滑轮组和杠杆的示意图)2.升降机:滑轮组可以用于升降机,改变方向并降低施力。
(教师展示升降机的示意图)3.做轮子:滑轮组可以用于做轮子,降低摩擦力,提高效率。
(教师展示做轮子的示意图)T:以上是滑轮组的几个应用例子,你们可以想想还有哪些应用。
Step 4:小结T:同学们,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滑轮组的定义与原理,以及滑轮组的应用。
T:滑轮组是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装置,它能够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
它应用广泛,比如杠杆平衡原理、升降机和做轮子等。
滑轮组-教案
《滑轮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滑轮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六课。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将两种滑轮各自的优势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生活中常用的省力机械---滑轮组。
通过学生亲手组装滑轮组,进行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感受机械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理解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本单元前五课中的杠杆、轮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关知识。
这些简单机械学生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有些工具在生活中很常见,陌生的是现在的孩子们很少使用过这些工具。
而滑轮组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一种机械装置,他们对滑轮组是如何组合的,组合后的功能是什么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实验操作,他们无从着手,因此要研究出滑轮组的作用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我的设计理念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同时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省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正确组装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七、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实验报告单。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两种滑轮(1)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两种滑轮,你还记得他们分别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表述,回顾一下之前所学)预设:定滑轮和动滑轮。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会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字样及图片。
(2)多媒体播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提升重物的动态图。
师:观察他们的工作原理,定滑轮不动,动滑轮随物体向上移动,它们的作用不同,那谁还记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来说一说?预设: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小学滑轮社团教案
小学滑轮社团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小学科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分类,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1. 滑轮的原理和分类2.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3. 滑轮社团活动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滑轮的原理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滑轮实例。
二、探究滑轮组的使用方法(15分钟)1. 教师演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组的使用技巧。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于提升重物。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心得。
2. 教师总结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滑轮组的使用方法(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滑轮组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演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二、滑轮社团活动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滑轮社团活动,如滑轮赛车、滑轮吊车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组展示自己的滑轮社团活动成果。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活动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滑轮社团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滑轮原理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16滑轮组(教案)
小学科学16滑轮组(教案)滑轮组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之一,通过操控滑轮来理解和探索运动原理。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小学科学16滑轮组的教学内容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运用滑轮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滑轮组的运动原理。
2. 运用滑轮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滑轮组、计时器、弹簧、拉力计、重物等。
3. 实验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例如询问他们对滑轮的了解程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组的定义和结构,通过插图或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与滑轮组相关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
3. 实验操作(30分钟)3.1 第一组实验:滑轮减小力的作用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拉力方向的示意图,然后用实验装置来进行演示。
教师将一个重物固定在桌子上,通过滑轮和绳子连接到拉力计上。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拉力计的数据,然后再删除一件重物,继续记录数据,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
3.2 第二组实验:滑轮增加速度的作用教师设置一个实验装置,通过滑轮、绳子、重物和计时器来实现。
教师让学生使用计时器记录重物下滑的时间,并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增加滑轮或改变重物的重量来减少下滑时间。
4. 实验总结(10分钟)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滑轮组的作用和运动原理。
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释相关的科学知识。
5.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滑轮组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例如:如何用滑轮组解决吊重物的问题?如何用滑轮组实现力的传递?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6《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6《滑轮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这一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难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物道具。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滑轮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滑轮组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滑轮组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掌握滑轮组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PPT课件。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见过滑轮组吗?滑轮组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滑轮组的基本概念,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使用方法。
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教师总结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滑轮组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滑轮组解决这些问题。
《滑轮组》教学设计 -【完整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机械》单元《滑轮组》教学设计沈阳市和平区浑河站小学费永祥教材分析:《滑轮组》一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一课的拓展课。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本单元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和用途。
《国旗怎样升上去》一课,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是简单机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学生已经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以一个生活中的举起重物的实际问题,适时引入滑轮组的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是顺理成章的。
新修订的科学课程标准将技术和工程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就是一个利用滑轮组的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学生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重要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能完成比较简单的操作。
这时,适时提出一个生活中的抬高重物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知识去设计解决方案、交流和改进方案、验证方案、交流在验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一个完整又较简单的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法、学法:教师采取引导启发和交流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交流、分析的方法。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到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知道滑轮组在生活中和工程机械中被广泛地应用。
2科学探究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解决工程问题是在了解科学知识基础上,不断创造、不断纠正、不断试验的过程;学习到获取科学数据的正确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
3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科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体会交流的作用;愿意与他人合作,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共同完成较为复杂的事情。
小学科学滑轮课件(通用6篇)
小学科学滑轮课件(通用6篇)小学科学滑轮课件(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滑轮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滑轮课件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学生自学课本)(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
(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3)学生辨别课本P99页,哪一幅图是动滑轮,哪一幅图是定滑轮?(4)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动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演示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教科版科学六上《滑轮组》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滑轮组》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机械与工具”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滑轮组的原理和特点,理解并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滑轮组的特点和原理。
但部分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滑轮组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概念,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滑轮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其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的作用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组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并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六上《滑轮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滑轮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滑轮组的原理、种类和应用。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滑轮组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机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滑轮组的原理,认识不同种类的滑轮组,并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原理、种类和应用。
2.难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PPT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升国旗,引出滑轮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滑轮组的原理、种类和应用,让学生对滑轮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加深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上册 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滑轮组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概念和特点,知道滑轮组是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滑轮组的概念和特点。
2.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难点:1.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滑轮组模型。
2. 绳子。
3. 重物。
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测滑轮组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发现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演示:教师通过滑轮组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滑轮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滑轮组的概念、特点和工作原理。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来提升重物,并观察滑轮组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滑轮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滑轮组应用的能力。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剪刀、针等尖锐物品,避免受伤。
2. 使用重物时,确保重物安全放置,避免砸伤学生。
3. 操作滑轮组时,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滑轮组。
八、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滑轮组,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或实验室,了解滑轮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滑轮组的相关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滑轮组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探究其工作原理,最后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拓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滑轮组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培养合作、交流、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难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探究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和归纳能力。
4.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组。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现象,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滑轮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展示滑轮组模型,使学生对滑轮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滑轮组教学设计《我的滑轮》教学设计崔坝镇小学毛继万教材分析:《我的滑轮》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节综合探究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为一课时通过观察提重物,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目标:1、会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和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2、会动手做实验,能亲历定滑轮、动滑轮方便与省力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利用滑轮等简单机械研究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实验、操作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方便与省力过程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法、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具学具:滑轮、细绳、铁架台、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谈话:同学们,每周星期一的早晨,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小结:看来国旗是在绳子和轮子的共同作用下升上去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一定会发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板书课题:我的滑轮4、出示学习目标二、教学定滑轮、动滑轮认识定滑轮、动滑轮1、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滑轮2、自学指导什么叫做滑轮?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什么的轮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滑轮有什么特点?结合生活中滑轮的例子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滑轮分为哪两种?3、引导: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1、固定的轮子---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可不可以省力?怎样验证?分组实验定滑轮:)组织汇报实验结果结论:定滑轮方便,不省力作用:定滑轮工作方便,它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板书:定滑轮方便不省力2、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使用动滑轮省不省力?怎样验证?组实验动滑轮:组织汇报实验结果结论:动滑轮不方便,省力作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板书:动滑轮不方便省力三、教学滑轮组1、既然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那怎样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发扬优点呢?做到既方便又省力呢?2、学生分组实验3、组织汇报实验结果结论:方便,省力作用: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板书:滑轮组方便省力4、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刚才同学们组装的是一组滑轮组,实际应时还可以组装成两组、三组、或多组滑轮组使用的滑轮组越多,越省力四、抢答题:一、填空1、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构成了2、滑轮组合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又能3、滑轮按组装方式不同,可分为、、4、滑轮组的动滑轮越多,就越2、选择题:1、升国旗时旗杆顶部的轮子就是一个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2、升国旗时用的力比直接提起国旗用力A、大B、小C、是一样的D、不知道3、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A.定轮组B.动轮组C.滑轮组4、滑轮组由()等几部分组成A.定滑轮、动滑轮和绳子B.几个动滑轮和绳子C.几个定滑轮和绳子5、起重机用吊起重物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6、滑轮组的滑轮个数是A.一定是1B.一定是2个或2个以上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不方便省力滑轮组方便省力《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认识杠杆省力费力规律,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3、培养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运用实验记录帮助分析实验现象的实验能力二、教学准备1、演示器材:重物、竹杠、方凳、老虎钳、裁纸刀、镊子、杆秤、天平、玩具跷跷板等2、学生实验器材:杠杆尺、铅笔、铅笔盒、螺帽若干、剪刀、白纸三、教学活动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我们每个人的力气有大,有小即使是大力士,遇到很重的物体也有很难搬动的时候比如,学校买来一箱实验材料哇,好重呀你们谁能帮助老师搬动它?请班上的大力士来师:为什么搬不动?太重了师:谁有办法?生:老师,如果能利用工具,我可以把它搬起来老师: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就想到用工具,很聪明你来试试师:成功了是这位女生的力气比刚才的几位男生都大吗?生:不是师:谁帮了她的忙?研究杠杆的特点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杠杆师:杠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简单机械,像刚才这位同学撬重物的竹杠就是杠杆别看它简单,里面蕴含着的科学道理还不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看谁能发现更多的科学道理2、提出研究问题师:研究之前,应该带着问题来研究才有收获你想研究杠杆的一些什么问题?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3、分组实验研究师:我们先来研究杠杆是怎样把物体撬起来的方法:是实验、观察、思考请同学们拿出一只铅笔盒、一根尺和一支铅笔,按刚才这位女同学撬重物的方法,用尺撬一撬铅笔盒4、交流、整理师:通过上面的实验研究,你认为杠杆是怎样把物体撬起来的?生:把尺垫在铅笔盒下,再把铅笔垫在尺下,在尺的另一端往下按,就能把铅笔盒撬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整理:在杠杆中,我们把铅笔顶住尺子的地方叫做支点,手指用力的地方叫力点,放铅笔盒的地方就叫重点师边说边画简笔画研究杠杆的省力规律1、在上面的实验中,谁还有什么新发现?生:铅笔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撬起铅笔盒,用力的大小不一样生:铅笔位置不动,手指在不同的地方按,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师小结:刚才通过大家的研究,就发现了铅笔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撬起铅笔盒,手指用力的大小就不一样支点移动,力点不动,会引起手指用力大小的变化;支点不动,用力点移动,也会引起手指用力大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研究的问题归纳为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比较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比较费力?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尺后在一边放一重物,另一边不同的地方放螺帽,分别记下使杠杆平衡时的螺帽数,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出示实验记录表,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次数支点在中间,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支点到力点的距离螺帽数省力费力3、汇报实验结果与学生一起得出省力、费力规律在支点不动的情况下,力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在力点不动的情况下,支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点越远,越省力在力点不动的情况下,支点离物体越远,离用力点越近,越费力师:当支点离物体和力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是省力还是费力?师:像天平,它中间的刀口是支点,两边两个托盘,只有当两边的重量一样时,天平才会平衡天平就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应用与扩展1、比比谁的力气大我们来用今天学到的杠杆做一个游戏,比谁的力气大请班上的大力士上来,谁来挑战?选比较瘦小的女孩上来比师:瘦小女孩要想获胜,应该怎么办?见机巩固支点、重点、力点以及省力规律2、挑战老师问小女孩儿,老师的力气比你们班的同学都要大,你敢和老师比试吗?同学们给她出主意支点尽可能离老师近点师:同学们用科学知识战胜了老师,真不简单老师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老师的力气再大些,老师身上压很多重物,你能够把老师撬起来吗?如果把老师换成很重很重的重物,象地球一样重,你能用杠杆把地球翘起来吗?还真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古希腊有位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宇宙中,如果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把整个地球给撬起来看来杠杆确实很神奇,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3、杠杆的应用你们知道哪里用到了杠杆吗?你还见过哪些杠杆或运用杠杆的地方?公园里的撬撬板、天平、剪刀、老虎钳、开啤酒瓶盖的工具、指甲钳、老虎钳、裁纸刀、镊子、杆称《我的滑轮》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2、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二、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应用规律,自行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材料,最终得出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两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回形针、实验记录表等等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引入1、谈话: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旗手的操作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看着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心情怎么样?咱们班有谁做过升旗手?你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大家想不想也体验一下,升红旗的乐趣呢(想)那好,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2、教学活动一看哪个小组同学能用一根线、一个回形针或线轴,将桌上的钩码提升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地放回原处?请注意游戏规则:①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②小组内可以合作③可以加工回形针,可以把线剪成两段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方法多将方法画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3、分组游戏,记录数据4、组织汇报你设计出了哪些方法?说给大家听听5、讨论:这种提升重物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吗?请举例小结: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揭示课题:我的滑轮二、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1、出示滑轮师说:“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实际上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2、讲述: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3、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1、谈话: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学生回答2、“那你认为这两种用法在使用中都方便吗?”学生会说:定滑轮使用方便,因为,重物提升的方向与我们用力的方向相反动滑轮使用不方便,重物提升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一致板书:定滑轮能改变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3、“既然动滑轮使用不方便,人们为什么又离不开它呢?它是否有特殊的让人们迷恋它的魅力?⑴讲述:要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各个小组打开试验盒,看看里面都有什么?提问:测力计应该怎样用?⑵小组讨论:大家想一想,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做实验可以验证定滑轮、动滑轮在使用时是否省力呢?小组讨论这个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①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两端任意挂一些钩码,直致平衡定滑轮两边所挂的法码一致,也就是两边的力一样,所以不能省力②要看定、动滑轮是否省力,要先测测不用滑轮时钩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多少请大家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⑶分组实验师:请各个小组利用本组实验盒里提供的材料,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填写实验纪录表4、组织汇报实验结果板书: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不方便省力5、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缺点6、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方便;定滑轮不省力但方便.三、拓展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1、讨论:滑轮跟人一样,也有优缺点,那能不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发扬优点呢?也就是既能做到方便使用,又能省力呢?2、学生分组试验3、展示回报:你们又是如何组装的?介绍给大家4、小结: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来使用,叫做滑轮组板书: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刚才同学们组装的是一组滑轮组,实际应用时还可以组装成两组、三组、或多组滑轮组使用的滑轮组越多,越省力、书上64页,还给大家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游戏,绕绳游戏和系鞋带游戏大家动手试试,看看它们各是用了什么滑轮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大家都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课下,多注意观察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巧妙的利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