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旅游营销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商贸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成都旅游在四川乃至西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成都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成都市旅游发展的基本状况。

成都旅游业发展至今,旅游业已初具成熟产业架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成都及周边旅游点道路交通线路畅通,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酒店数量及接待能力大大加强,通讯建设大大提升,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旅游人才建设初见成效,各语种导游及各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有序进行,初见成效;景区服务更加人性化,景区以尊重游客需求为前提,在软硬件设计及服务上更趋于人性化,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旅游项目体验的多样性已初步体现,体验旅游已初显端倪。

(二)成都市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客源市场综合状况分析

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来看,国内旅游的比重都大于国际旅游。在成都市,国内旅游占据绝对支配地位。2002年国内旅游2786万人次占了成都旅游总人次的98%,国内旅游收入l62亿元人民币占了旅游总收入的93%。从1998~2002年的国内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成都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以四川省内短程市场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北京远程市场为重点,以重庆、云南、陕西周边中程市场为依托的近远中马鞍形格局。

2.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国内客源市场空间分布。从成都的情况来看,四川省内旅游市场是成都的国内基本旅游市场。2002年四川省内游客所占比重达59.41%,约166867万人次。形成这种局面与成都特大中心城市地位和以成都为中心2小时以内形成的城市群密切相关。省内市场虽然旅游人次多,但主要是散客,旅游消费较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北京是成都的首要旅游市场。

(2)海外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特征。成都入境旅游市场可分为两大市场,即港澳台市场和外国人市场。港澳台经济发达,出游率高,1998年来成都旅游人数占到成都人境旅游者总数的50%以上。日本、韩国是成都首要入境旅游市场。日本历年来稳居成都外国市场首位并保持逐年上升趋势。韩国自2001年以来跃居成都第五大客源国。美国及加拿大是成都重要入境旅游市场。这一地区到成都旅游总数已占到外国人到成都旅游总数的20%以上。新加坡和泰国一直位居成都外国人市场的3、4名。欧洲是成都的入境潜力旅游市场,应下大力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市场营销,努力增加这一地区来成都旅游人数。

二、成都市旅游营销特色及存在的问题

(一)成都市旅游营销的特色分析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国际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体来讲,在旅游客源市场上的优势印象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之都,以古蜀文明、三国文化为代表;自然风光之都,“巴山蜀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熊猫的故乡;休闲之都,成都市民举国闻名的休闲生活方式与休闲文化;美食之都,中国“四大菜系”川菜的故乡;居家之都,宜人的气候与丰富的资源。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金沙”古蜀文化遗址,国家级“5A”旅游景区一都江堰、青城山,享有国际盛誉的大熊猫,武侯祠“三国”文化景观,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洛带、黄龙溪、街子、平乐安仁古镇景区,统筹城乡经济的乡村旅游样版一锦江区“五朵金花”,等等。同时,成都地区丰富的旅游类美食、购物、娱乐、房地产业也蓬勃发展。

(二)成都市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清醒看到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差距。与国内其它优势城市相比,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强大的竞争力量。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突出大区域、大旅游、

大市场的整体观。由于省内各中心城市各自为政,使整个成都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开发处于一种无序状态;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未能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造成区域的“内耗”较大;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建设落后,成都及周边地区未能完全形成快捷畅通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差;由于旅游热点过于集中,许多品位绝佳、质量高超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开发,出现了优质的资源和落后的效益同时存在的现象等。

三、成都市旅游营销策略

针对成都地区现有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资源条件等,可以着重考虑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加以解决。

(一)在思想观念上,要适应抓大旅游、抓大产业的要求

“全域成都”是一个“四位一体”的概念,旅游应该是成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旅游、促进就业是一件大事,可以考虑新成立的成都市城乡统筹工作委员会(城乡一体化工作局)、成都市旅游局及其下属机构开展部门、行业深度合作,协调出台相关政策。

(二)巩固传统优势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创新型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必须由较高生命力的旅游产品支撑。除本地区常规的三国古蜀文化、金沙、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知名旅游目的地外,还要积极建设诸如锦江区三圣“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等新农村“农家乐”项目,以及古镇建设等。在涉农各区市县,尤其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以传统节庆、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开发与规划。

(三)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强专业人力资本建设

市级旅游主管部门以及各区县相关部门将发挥行业主管的行政职能,而相应的市场拓展、产品开发、项目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应交付文旅集团、传媒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旅游人才培训机制。现有的旅游企业应进行市场化、股份制改造,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充分挖掘成都地区旅游产业的潜力,展现其无穷魅力。

(四)加强旅游创意产业发展

成都各地正在进行历史文化创意园区、消费型文化创意园区、产业型文化创意园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等的开发建设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验。总之,国家统筹城乡试验区为成都市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实践空间。我们必须把握这一重要机遇,深入研究和实践,并在现有的基础上改造、升级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