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十大区别 (II)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f30807e80eb6294dd886cd5.png)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
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
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
如:“我想你不到20 岁,对吗?”“是的,我不到20 岁。
”(“不,我已经30 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 或者“ No ”。
如:"You're not a student, are you?""Yes,I am.("No, I am not. ")2、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
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 grandparents, grandfathe, 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 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 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 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4、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考方向。
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 /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 isn't it?5、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英汉十大差异
![英汉十大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132b62802020740be1e9b3f.png)
have ever felt. 译文 每次看病的诊断似乎都和我所有的感觉 完全相符。 • It is a good plan to imagine an argument with a person having different bias. 译文 想象与持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是一 个很好的办法。
• It may be… a low-lying arid stretch with miles of white sandy beach, and no sign of people, very bleached and barren. 译文 那可能是……低洼、连绵数英里、人迹
罕至、荒茫贫瘠的白色干沙漠。
8. 英语重短语;汉语轻短语 • But with the world steel industry deep in the
doldrums, who need iron ore carriers? 译文 世界钢铁工业很不景气,谁还需要这些 矿砂船呢? • I have never met a person so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s my husband. 译文 我从未遇见过像我丈夫这么难以理解的 人。
• You must stand up for your friend 译文 你得支持你的朋友 • To be kind to the enemy is to be cruel to the people. 译文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 • Mary is considering changing her job. 译文 玛丽正在考虑调换工作。 9. 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 • 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how he could do more for the people. 译文 他总是考虑如何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 He is constantly leaving his things about. 译文 他老是乱放东西
英汉十大差异(精选)PPT共24页
![英汉十大差异(精选)PPT共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276c76b6529647d2628525b.png)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4a0e62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7.png)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中英文不同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句式、口音等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微小的变化。
以下是英汉语言的十大差异。
一、语序不同中文有固定的主谓宾语的语序,而英文却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其语序。
例如:•中文:我吃苹果。
•英文:I eat an apple. 或 An apple I eat.在英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而在中文中则是后面。
二、冠词英文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中文则没有冠词。
例如:•英文:The cat is playing with a ball.•中文:猫正在玩球。
三、动词变化英文的动词变化比较复杂,包括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的变化。
而中文的动词则没有这么多的变化。
例如:•英文:I am eating.•中文:我正在吃。
四、数词英文的数词有单复数之分,而中文则没有。
例如:•英文:There are five cats.•中文:有五只猫。
五、名词性格英文的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而中文的名词则没有这种区别。
例如:•英文: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中文:杯子里有些水。
六、代词英文的代词种类较多,包括主、宾、物主等。
而中文的代词比较简单。
例如:•英文:He gave me his book.•中文:他把他的书给了我。
七、词汇用法两种语言的词汇用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文: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中文:他对音乐很感兴趣。
八、语气两种语言的语气表达方式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英文:Could you help me, please?•中文:请你能帮助我吗?九、拟声词中文的拟声词较多,而英文则相对较少。
例如:•中文:咕咚(水声)•英文:drip(滴水声)十、表达感情中文在表达感情时比较直白,而英文则更为委婉。
例如:•中文:我爱你。
•英文:I love you. 或者 I adore you.总的来说,中英文之间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
英汉两种语言的十大区别
![英汉两种语言的十大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8dc5502b90d6c85ed3ac605.png)
英汉两种语言的十大区别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千差万别。
了解这些差别,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语法规则的理解,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看懂长难句,做翻译时理清句子结构。
下面是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别的总结,大家认真推敲每个例句(可以作为翻译练习),仔细体会一下两种语言的差别,增强英语语感。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2001年第72题)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1999 年第72题)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他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中英文的十大差异
![中英文的十大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ae62377a417866fb84a8ec8.png)
UnitTWo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2.1C 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from a Macroscopic View Point2.2H ypotactic vs. Paratactic(形合和意合)Hypotaxis: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 ith connectives”Parataxis:“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an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e if you like.(想来就来吧)Ca). Party officials worked long hours on meager food, in cold caves and by dim lamps.b)The monk may run away, but never his temple.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c).I put on my clothes by the light of a half-moon just setting,where rays streamed through the narrow window near my cribs.我趁着月光穿上衣服, 半轮晓月渐渐西沉,月光透过我小床旁边一个窄窄的窗子射进来。
where rays streamed through the narrow window near my cribs.d)In the medical college, she lived the girl’s dormitory and ate like everybody else in the school canteen. Before daybreak, shewould get up to memorize words of a foreign language. With the bell, books under arm, she would go to lectures and classes, taking careful, close-written notes.进了医学院,她住女生宿舍,在食堂吃大锅饭,天不亮,她就起来背外语单词。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1)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1)](https://img.taocdn.com/s3/m/acf514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9.png)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1)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传承,因此会存在一些十分显著的语言差异。
本文将会介绍十大英汉语言差异之一。
1. 词序英语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即先说主语,再描述动作或情况,最后补充宾语。
例如,“I eat apples.”中,“I”作为主语,表示动作的谓语为“eat”,而“apples”是一个宾语的补充。
而在汉语中,词序则更为灵活。
汉语可以用“主谓宾”、“主宾谓”或者“宾主谓”等多种语序来表达意思。
例如,“我吃苹果。
”是“主宾谓”型的表达。
这也是中文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种差异让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但随着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学习者可以逐渐习惯这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2.冠词英语冠词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两类。
定冠词有“the”,表示特指某一个人、物或事物;不定冠词有“a”或“an”,表示泛指一个人、物或事物。
汉语并不存在冠词这一语法结构。
例如,一个英语句子中包含有“the”,“a”或“an”这样的冠词,那么在翻译成中文时,它们没有对应的指代词。
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冠词也是常常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等因素,加以适当翻译。
3. 时态英语时态较多,一般包括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将来时态以及完成时态等,根据动作的发生时间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时态来表达。
而汉语时态相对简单,大部分情况用非时态来表达时间关系,如“昨天我去了商店”这句话并没有用到汉语时态的概念。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时态上的变化,特别是在口译和笔译上。
更好地强化对“时态”的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4. 代词英语中的代词形式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相对代词以及指示代词。
在汉语中,代词也是存在的,但代词种类较少,只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不仅如此,汉语代词不像英语代词那样有“性别”和“数”的分化,只有单、复数以及有无“自己”一说在翻译过程中,尽管汉语和英语代词的用法有所差异,但对于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熟练掌握代词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英汉实用翻译课件-英汉十大区别26页PPT
![英汉实用翻译课件-英汉十大区别2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1f636b284ac850ac0242a7.png)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中英两种语言的十大区别第一讲
![中英两种语言的十大区别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cfe916412e3f5727a5e962e9.png)
2.4 Chinese Pre-modifier vs.
English Post-Modifier
[13] 每次看病的诊断似乎都和我的感觉不谋而合。 The diagnosis seems in every case to correspond exactly with all the sensations that I have ever felt. [14] 借助于想象与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是一个很好的 办法。 It is a good plan to imagine an argument with a person having a different bias [15] 那可能是一个地势低洼、连绵数英里、人迹罕至、 荒茫贫瘠的白色沙漠。 It may be a low-lying arid stretch with miles of white sand by beach, and no sign of people, very bleached and barren.
Hypotaxis (汉语意合vs. 英语形合)
[1]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The monk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 [2]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3] 那太阳,整天躲在云层里,现在又光芒四射了。 The sun, which had hidden all day, now came out in full splendor. [4] 那时舅舅抱着我,哄着我,我觉得很温暖。 Sitting on my uncle’s lap, being humored all the way, I was feeling very good.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58b2e514693daef5ef73dc1.png)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
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
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
如:“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
如:"You're not a student, are you?""Yes,I am. "("No, I am not. ")2、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
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 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4、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考方向。
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 isn't it?5、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英汉十大差异
![英汉十大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7c841778e9951e79b8927b9.png)
7.英语:重后饰(back modifier);汉语:重前饰 英语:重后饰 英语 ;汉语: (preceding modifier)
英语与汉语就句子的逻辑重心而言,前者惯于前置, 先声” 英语与汉语就句子的逻辑重心而言,前者惯于前置,“先声” 夺人;后者善于后移, 后发”制人。但以“语序” 夺人;后者善于后移,“后发”制人。但以“语序”观,两者 通常都采用“主谓宾” 的线性排列顺序。 通常都采用“主谓宾”(SVO)的线性排列顺序。具体而言,英 的线性排列顺序 具体而言, 语的修饰语既可以前置,又可后置,但修饰语若为短语或分句, 语的修饰语既可以前置,又可后置,但修饰语若为短语或分句, 则往往后置。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或句子,总是前置。 则往往后置。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或句子,总是前置。 英语以“尾重”为美,而这种“美”多半依靠“重后饰”的表 英语以“尾重”为美,而这种“ 多半依靠“重后饰” 达习惯铸成。 达习惯铸成。
玛丽正在考虑调换工作。 玛丽正在考虑调换工作。
9.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 英语:重时体;汉语: 英语
英语有16个时态;而汉语动词除了只有“ 英语有 个时态;而汉语动词除了只有“着”、“了”、 个时态 与英语的进行时、完成时或过去时相比之外, “过”与英语的进行时、完成时或过去时相比之外,别无其 他与英语对应的时体方式。 他与英语对应的时体方式。 英语可以通过固定的语法手段将动作的进行过程与状态作更 准确、更精细的描绘。 准确、更精细的描绘。有时这种描绘还能融入作者或说话人 的一种感情色彩。 的一种感情色彩。 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how he could do more for the people. 他总是考虑如何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他总是考虑如何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赞扬
(完整word版)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完整word版)英汉语言十大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61aaa9b25c52cc58ad6be5c.png)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
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
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中英语言差异
![中英语言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ab16f5f77232f60ddcca1e2.png)
中英语言差异霍红丽 12外21 12042024(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引言学一门语言,必须去掌握它所反映的文化。
即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也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
什么是文化?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中国的学者梁漱溟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语言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创造出来并为他们服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价值和政治观念等社会要素的制约,是不能脱离社会独立、自由发展的。
现代社会语言学家指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而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则鲜明的反映到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
下面就此分析中英语言差异。
关键词中英语言差异文化一、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 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
英汉十大差异PPT课件
![英汉十大差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cc0262e45c3b3567ec8bc9.png)
• 小国人民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 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
• 本句所用句式为:条件---断言,即”如果怎样,结果就怎样”.前 者”条件”为轻,后者”断言”为重.其相应英语表达为:
• 这位饱尝辛酸者,却让全世界的人发出笑声.
•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5.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 在什么情况下汉语的主动句转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 1)强调受事,突出被动状态. • 地球上早期的火是大自然而不是人类引燃的.
• Early fires on the earth were caused by nature, not by man. • 2)因种种原因,不出现或无须说明施事者. • 这种书是给儿童写的.
• 一看见他,我就紧张.
• The very sight of him makes me nervous.
• 对此我深信不疑.
• I’m sure of it.
4.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 英语的物称倾向十分明显,主要见于其对主语的择 定.英语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 作主语.相对而言,汉语一般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表 达,尤其是主语,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物体为主语首 选.试比较:
英语:静态语言;汉语:动态语 言• 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也疯狂地爱上了我.
• I fell madly in love with her, and she with me.(英语可省略后半句的动词,汉语却不可.)
[十大中英文化差异统有什么差别]中英交流文化差异
![[十大中英文化差异统有什么差别]中英交流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790bd6d02d276a201292e95.png)
[十大中英文化差异统有什么差别]中英交流文化差异十大中英文化差异统有什么差别十大中英文化差异统有什么差别中英文化差异1:回答提问(1).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 或者“不对”。
如:“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岁。
” (“不,我已经30岁了。
”) (2).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 或者“No”。
如:“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 “Yes,I am.” (“No,I am not.”) 中英文化差异2: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
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中英文化差异3:考虑问题的主体(1).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2).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中英文化差异4:问候用语(1).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
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2).而西方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是不可以随便问的。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 中英文化差异5:面对恭维(1).谦虚谨慎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如:“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 “菜做得很好吃。
”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 (2).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
写作必备汉语和英语的十大区别
![写作必备汉语和英语的十大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ddba9d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7.png)
写作必备汉语和英语的十大区别第一篇:写作必备汉语和英语的十大区别写作必备:汉语和英语的十大区别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discipline(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Chinese Personal Subject vs. English Impersonal Subject (汉语重人称 vs. 英语重物称)
[3] 有的人如游客,不急不忙,走走停停,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 有时也在风中走,雨里行,心却像张开的网,放过了焦躁苦恼。
Some travels leisurely like tourists. They would take time off now and then for a look at blooming flowers or fallen petals, or stop to admire clouds gathering and dispersing. Even when they go against the wind or are caught in the rain, they never get annoyed, for worries slip off their minds from an open net. [4] 当一个女人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并且为自己的性别感到自豪 时,是女人最美丽的时候。 A. A woman is the most beautiful when she is aware of her being a female and pound of her gender. B. A woman is never more beautiful when the full sense of being a female dawned on her and makes her very proud of the sex.
3.1 Chinese Personal Subject vs. English Impersonal Subject
[6] 每天不厌地擦拭,清洁我的小屋,不使它被尘埃埋没,回家来 时,便有一份欢欣的感觉。 不管夜有多深,总有一盏小灯亮着, 留给迟归的人,远远望见,温暖便从窗口一直注入心底。 A. Every day I keep cleaning and polishing my room to keep it dust-free so that I feel pleasant each time I return home. No matter how late at night, there is always a light shinning through my window for the home-goer. At sight of it even in the distance, s/he will feel warm from the window to the heart. B. Day in and day out my room is cleaned with meticulous care to keep it always dust-free, so that it greets me with pleasant look each whenever I return home. However deep into the night, there is always a light at that window shinning through the darkness like a beacon to the one bound for home late. The sight of it, even in the distance, bring warmth from the window all the way to the heart.
3.1 Chinese Personal Subject vs. English Impersonal Subject
[7] 于是,暮色匆匆的人群里,总有我赶路的身影,雨里,雾里,雪
里,只盼着早些回家,洗去一身的疲劳,泡上一杯清茶,点上 一炷 檀香,打开半卷的书卷,一任轻柔的旋律把我带进一 个美丽的境界……所有的喧嚣和烦乱都被抛在朔风sonal Subject vs. English Impersonal Subject (汉语重人称 vs. 英语重物称)
[1] 又过了几个月,我看见他们手上戴了结婚戒指。可是他们不像以前 那样健谈了,她又在看书,他在看报。
A. A couple of months later,I saw them wear rings on their hands. But they were not as talkative as ever before—— she was reading a book while he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B. Months later, rings appeared glistening on their fingers but chatting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reading, one with a book, the other a newspaper. [2] 由眼前的神木,我不禁想起了大千世界中的人。每个人的一声不可 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的坎坷与挫折。 A. From the Wonder Wood in my sight, I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all sort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Everyone‟s life is not a plain sailing; s/he is sure to encounter 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B. The Wonder Wood started me thinking of all sort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Life is no plain sailing. One is bound to suffer 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3. Te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II)
汉语多意合 vs. 英语多形合 汉语多动态 vs. 英语多静态 汉语后重心 vs. 英语前重心 汉语重前饰 vs. 英语重后饰 汉语重人称 vs. 英语重物称 汉语多主动 vs. 英语多被动 汉语重形态 vs. 英语轻形态 汉语轻短语 vs. 英语重短语 汉语重具体 vs. 英语重抽象 汉语多简单短句 vs.英语多复合长句
3.1 Chinese Personal Subject vs. English Impersonal Subject (汉语重人称 vs. 英语重物称)
[5] 进入青年期,他工作了,他恋爱了。这时,他的口味已由汽 水转向了咖啡,咖啡亦苦亦甜,也香也涩,有一种成熟的刺 激感,符合了他复杂多变的心境。 A. In youthhood, he began to wok and fall in love. At that time, his taste shifted from soft drinks to coffee which is bitter yet sweet, fragrant yet pucker. It smells of a mature stimulating taste, in accordance with his complex and changeable mood. B. Youth sees him on a job and in love. Now soft drinks will have given away to coffee which is bitter yet somewhat sweet, at once pucker and fragrant. It gives a stimulating sensation suggestive of maturity, appealing to him, as he is fickle and moody.
3.1 Chinese Personal Subject vs. English Impersonal Subject (汉语重人称 vs. 英语重物称)
[1] 又过了几个月,我看见他们手上戴了结婚戒指。可是他们不像以前 那样健谈了,她又在看书,他在看报。
A. A couple of months later,I saw them wear rings on their hands. But they were not as talkative as ever before—— she was reading a book while he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B. Months later, rings appeared glistening on their fingers but chatting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reading, one with a book, the other a newspaper. [2] 由眼前的神木,我不禁想起了大千世界中的人。每个人的一声不可 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的坎坷与挫折。 A. From the Wonder Wood in my sight, I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all sort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Everyone‟s life is not a plain sailing, s/he is sure to encounter 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B. The Wonder Wood started me thinking of all sort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Life is no plain sailing. One is bound to suffer 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A. Therefore, in the twilight, you can always find me figure of hastening home in the hurried crowd, in the rain, mist or snow. I am eager to get home, wiping off fatigue all over my body, making a cup of green tea, lighting a sandalwood stick, opening my halfopened book, allowing soft melody to bring me into a fairy land … . All noises and upsets are thrown away into the northern wind and cold rain, for I am finally at home . B. Thus the gathering dark often finds me hastening home in a hurrying crowd. Whether it rains or snows, windy or foggy, it is the longing to be home that quickens my steps. To be home means to end a day‟s fatigue and enjoy myself in a world of my own. With a nice cup of tea and a burning sandalwood stick by my side, I can either resume my suspended reading, or listen to a soft melody and let myself be carried away to a fairyland of beauty... . All the urban noises and disturbances are shut out, thrown to the winds and rain, for I am safe at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