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同学操作

合集下载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精品教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精品教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学情分析】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合运动、分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规律;知道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已经能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不出验证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

3.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采取的学习策略:分组讨论,向教师寻求帮助,实验探索,总结反思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2.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3.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4.知道用描点的方法得到平抛运动轨迹;5.会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6.知道利用平抛运动轨迹来分析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设计验证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对平抛轨迹的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4.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展示自然、生活和生产中平抛运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平抛运动的普遍性,同时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2.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培养学生的设计探究兴趣与热情;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教学难点: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1)展示生活、生产中的抛体现象,展示抛体现象的普遍性。

(2)利用对比实验,结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平抛运动的特点[对比实验]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体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它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很大。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

《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蛋白质鉴定原理及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及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蛋白质相关知识,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

(2)提问:如何鉴定一个物质是否为蛋白质?2.理论讲解(1)讲解蛋白质鉴定原理: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铜离子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发放实验材料: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等。

(3)实验步骤:a.准备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蒸馏水和双缩脲试剂。

b.将试管放入加热装置中,加热至沸腾。

c.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d.对比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分析结果。

(4)注意事项:a.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b.加热时,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c.观察颜色变化时,要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

(2)提问: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否为蛋白质?(2)拓展: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研究方法。

四、作业布置1.复习蛋白质鉴定原理及实验操作。

2.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实验?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蛋白质鉴定原理的理解程度。

3.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及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激发同学们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曲别针怎么被吸起来了教案

曲别针怎么被吸起来了教案

曲别针怎么被吸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曲别针被吸起来的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曲别针被吸起来的原理;2.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观察和分析问题;2.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曲别针被吸起来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科学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曲别针被吸起来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老师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小磁铁,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磁铁有什么特殊之处。

然后,老师再拿出一些曲别针,放在桌子上,并用磁铁靠近它们。

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并发现曲别针会被吸起来。

这时,老师可以问同学们:“为什么曲别针会被吸起来呢?”2.讲解:老师可以向同学们简单地讲解磁铁的原理,即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一些金属物质,比如铁、镍、钴等。

然后,老师可以再让同学们自己实验一下,用磁铁靠近其他金属物质(如硬币、钉子等),看看是否也会被吸起来。

3.实验:接下来,老师可以进行一个小实验演示。

首先,老师将一些曲别针放在桌子上,并用一个小磁铁靠近它们。

然后,老师可以询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曲别针会被吸起来呢?”接着,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一个透明的水杯,并在杯底放置一个小磁铁。

然后,老师将水杯倒置在桌子上,并把曲别针放在水杯外侧的桌面上。

当老师移动磁铁时,同学们会发现曲别针竟然被吸到了水杯内部!这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们解释说:由于磁场是穿透性的,在移动磁铁时,就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这个变化的磁场会在水杯内部产生涡流,从而产生一个反向的磁场。

由于曲别针是由铁制成的,所以它会受到这个反向的磁场的作用,从而被吸引到水杯内部。

4.总结:最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如:1)为什么曲别针会被吸起来?2)为什么只有铁、镍、钴等金属物质会被磁铁吸引?3)水杯内部产生涡流的原理是什么?4)如果把小磁铁放在水杯外侧,曲别针还能被吸起来吗?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同学们实验操作是否规范;2.教师听取同学们对于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和总结;3.教师评估同学们对于曲别针被吸起来原理的掌握情况。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案《神奇的水》说课陈敬凤一、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

《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

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

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制作简易纸折扇(教案)-三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制作简易纸折扇(教案)-三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难点解析: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各自职责,学会沟通协调,确保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4)评价与反思,如何正确评价他人作品,总结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难点解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他人作品,如创意、技巧、美观等,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纸折扇的起源、种类、制作步骤和装饰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纸折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运用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从讨论成果来看,部分小组在问题分析上仍显得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程,我深感传统手工艺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关注同学们在动手实践、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制作过程中,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5.塑造审美观念:通过扇面装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初中化学操作现象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操作现象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操作现象教案模板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记录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三、实验器材
1. 盐酸
2. 锌粉
3. 试管
4. 灯台
5. 火柴
四、实验步骤
1. 将一些锌粉放入试管中。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3. 将试管放置在灯台上,加热。

4.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五、实验现象
随着加热,试管中的溶液变热,产生气泡并冒出白色固体物质。

六、实验结论
加热过程中,锌粉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氯化锌。

实验观察到了气泡和白
色固体物质的产生,证明了化学反应的发生。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慎而造成伤害。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试管的摆放,避免溶液溢出或者试管破裂。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区域整洁。

八、延伸实验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物质替代锌粉和盐酸,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现象,加深对物质物理性质的理解。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掌握测定溶解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常用单位为克/100g 水。

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压强等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
1. 三种不同晶体状物质;
2. 试管;
3. 压力计;
4.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装入等量水;
2. 将三种不同物质的晶体状物质分别加入到三个试管中,并摇匀;
3. 观察观察各试管内溶解度的差异;
4. 利用压力计和温度计测定水的溶解度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切勿直接将试管热放入火焰中加热,应使用水浴进行加热;
2. 温度计的读数要准确;
3. 操作前认真阅读实验步骤,了解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差异;
2. 分析压力和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学到了测定溶解度的方法,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初中实验活动6教案

初中实验活动6教案

初中实验活动6教案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酚酞等。

3. 实验教案、实验指导书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化学实验吗?化学实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实验台。

2. 教师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三、实验观察与记录(10分钟)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实验总结与交流(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总结实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实验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实验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2. 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作业,巩固实验知识。

活动反思:通过这次实验活动,我发现学生的实验兴趣得到了提高,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操作,观察细致,总结准确。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够规范,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够深入等。

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和服务。

能溶解多少三年级科学教案

能溶解多少三年级科学教案

能溶解多少三年级科学教案《能溶解多少》三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同学们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 激发同学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同学们能够自己设计并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能够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2. 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盐、糖、小苏打、搅拌棒、同样大小的杯子若干、水、天平、勺子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个有趣的游戏。

”我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说。

“老师,什么游戏呀?”大家都好奇地看着我。

“我先给大家变个魔术。

”我神秘兮兮地拿出一杯水,然后慢慢往水里加糖,一边加一边搅拌,糖很快就不见了。

同学们都惊讶地叫起来:“哇,糖跑到哪里去了呀?”“哈哈,糖溶解在水里了。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糖呢?今天咱们就来探究一下,不同的东西在水里能溶解多少。

”同学们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都特别兴奋。

(二)知识讲解“同学们,咱们要做实验,就得先知道什么是溶解。

”我在黑板上写了“溶解”两个大字。

“就像刚刚咱们看到的糖在水里的样子,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而且不能用过滤或者沉降的方法把它们分开,这就是溶解。

那你们猜猜,盐和小苏打在水里的溶解能力跟糖一样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我觉得盐能溶解得更多。

”“我觉得小苏打也能溶解很多。

”“好啦,那咱们就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三)实验探究1. 分组我把同学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小科学家啦,每个小组要合作完成实验哦。

”2. 实验准备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分别标上盐、糖、小苏打。

然后又给每个小组发了水、天平、勺子和搅拌棒。

“同学们,咱们要做对比实验,这就要求除了咱们要测试的物质不一样,其他的条件都得一样。

通过《物体下落》科学实验掌握下落速度的教案

通过《物体下落》科学实验掌握下落速度的教案

尊敬的教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堂关于下落速度的实验课程。

我们将通过《物体下落》这个科学实验来探究下落速度的规律。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目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同学们:1.理解下落速度的概念和定义2.掌握下落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公式3.探究下落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4.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验器材:1.秤2.计时器3.同样大小的纸片或棉球4.直尺实验步骤:1.我们需要将实验器材准备好。

使用直尺将同样大小的纸片或棉球放置在同一高度的位置上。

2.使用秤来测量纸片或棉球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将纸片或棉球从高度自由落下,并使用计时器来计算下落时间。

4.通过下落时间和高度的测量,计算出下落速度。

5.重复以上步骤,将同样大小的纸片或棉球从不同高度进行实验,并计算出不同高度的下落速度。

6.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并探究下落速度与高度和质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在完成了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下落速度与物体的高度和体重无关。

相同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2.下落速度与物体下落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即下落速度越快,下落时间越短,下落速度越慢,下落时间越长。

3.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下落加速度恒定。

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为9.8m/s^2,是一个与质量、形状、体积等无关的物理常数。

教学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亲身体验下落的过程,去感受下落速度的变化,并通过实验结果来探究下落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以下是本次教学的大致过程:1.引入 - 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下落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实验环节 - 由同学们自己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来探究下落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律。

3.分析环节 - 汇总实验数据,通过探究得出下落速度和下落时间的关系、下落速度与高度和质量的关系以及下落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4.总结 - 向同学们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通过本次实验的探究,加深同学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九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测量旗杆的高度》

九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测量旗杆的高度》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枣强四中李会荣一、实践器材:标杆、卷尺、测角仪。

二、实践目的:探究用数学方法测量旗杆高度的多种方案。

三、实践工具:标杆、卷尺、测角仪、镜子、纸、记录笔、多媒体电脑室(数学实验室)。

四、实践步骤及过程:(学生用数学方法动手操作实践,多种方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并记录实验步骤和阐述数学依据)五、实践结果: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出如下7种测量方案:1、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实验原理: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得到△ABC∽△CDE具体操作:小组选一名同学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身高CD、观测者的影长DE、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BD计算方法:旗杆高度2、利用标杆,用眼睛观测,观测者的眼睛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实验原理: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得到△ABD∽△ACE具体操作: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适当的标杆。

观测者适当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当旗杆的顶部、标杆的顶端、观测者的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F、观测者的脚到标杆底部的距离FG和到旗杆底部的距离FH、标杆的高BG.计算方法:AD FG,AE FH,BD BG-AF,EH AF 得出旗杆高度3、利用等腰直角三角板,构造相似三角形;实验原理: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得到△ABD∽△ACE具体操作: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拿着等腰直角三角板,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地面平行,人前后移动,并从三角板的斜边看过去,当正好看到旗杆的顶端时停止。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脚到旗杆底部的距离FH和观测者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F.计算方法:旗杆高度4、利用镜子的反射实验原理:根据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得到△ABC∽△DEC具体操作: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

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表现,加深学生对化学性质的理解。

实验材料:锌片、铜片、铁片、硫磺粉、碘酒、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试管取出放入试管架中,加入少量碘酒,盖上试管塞,摇匀。

2. 在另一根试管中加入少量硫磺粉,然后用火柴将硫磺点燃。

3. 取出一个铜片和一个锌片,分别放入两根试管中并观察。

4. 取出一个铁片并将其加热,直至发红为止,然后放入碘酒试管中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碘酒试验:观察到铜片在碘酒中没有任何变化,而硫磺粉燃烧产生了浅蓝色的火焰。

2. 金属反应:锌片在碘酒中发生了颜色变化,呈现出黑色的锌碘化合物;铁片在加热后放入碘酒试管中也发生了颜色变化,呈现出黑色的铁碘化合物。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物质。

金属通常会与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合物。

思考题目:
1. 你觉得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2. 通过本实验观察到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对硫磺粉和酒精灯要小心使用,以防发生意外。

2. 在进行实验时,请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佩戴护目镜。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保持实验台整洁。

4. 在实验中如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应立即向老师报告并寻求帮助。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气的性质,学习氢气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氢气气囊、氢气气球、氢气发生器、点火装置、燃尽器。

实验步骤:
1. 将氢气气囊或气球连接至氢气发生器的出气口,打开氢气发生器,使氢气充满气囊或气球。

2. 用点火装置点燃氢气气囊或气球上的氢气,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

3. 将氢气燃烧的气球放在燃尽器内,观察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水的现象。

4. 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氢气的性质,比如氢气是无色、无味的,能够燃烧等。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氢气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氢气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2. 燃烧氢气时,要确保周围环境通风良好,避免发生火灾。

3. 操作时要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切勿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实验,可以得出氢气是可燃气体,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结论。

实验拓展:可以设计其他与氢气有关的实验,比如氢气的密度测定实验、氢气的制备实验等。

实验设计者:XXX老师
备注:本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操作。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公开课(教案)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公开课(教案)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了解安排科学探究一般步骤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根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设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说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管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创造了钟表。

同学们,让我们像科学家们一样,走进科学的殿堂,体会科学探究的快乐之旅吧!教学活动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3〕像科学家一样探究;〔4〕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

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1.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2.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

初中化学学生创意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学生创意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学生创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并了解溶解性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关。

实验材料:
1. 碳酸钠、食盐、砂糖各一小勺
2. 三个透明杯子
3. 水
4. 搅拌棒
实验步骤:
1. 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一小勺碳酸钠、食盐、砂糖。

2. 分别用水将三种物质溶解,搅拌均匀。

3. 观察三种物质是否都完全溶解在水中,记录下观察结果。

4. 思考并讨论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实验总结:
1. 碳酸钠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碳酸溶液。

2. 食盐在水中也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盐溶液。

3. 砂糖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砂糖溶液。

4. 通过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性,可以发现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对其溶解性有影响。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比较不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溶解性,并观察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也可以探究其他物质的溶解性,如酒精、醋等,以及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

通过这些实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溶解规律。

化学初中基本操作教案人教版

化学初中基本操作教案人教版

化学初中基本操作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基本设备和器材。

2.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
1. 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设备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

2. 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加热、混合、搅拌等。

教学难点:
1. 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常见设备和器材的用途。

2. 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

2. 实验室安全规定。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介绍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展示:展示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设备和器材,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用途。

三、讲解:讲解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加热、混合、搅拌等。

四、示范: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五、练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六、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验室安全规定。

七、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意识。

化学初中基本操作教案

化学初中基本操作教案

化学初中基本操作教案
目的:教授学生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2. 掌握实验室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搅拌、加热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
1. 仪器和设备的介绍:试管、量筒、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热水浴、酒精灯等;
2. 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称量固体物质、滴定、搅拌溶液、加热物质等;
3. 实验室安全知识:穿戴实验室服装、戴上防护眼镜、注意避免化学物品接触皮肤等。

教学步骤:
1. 仪器和设备介绍(30分钟)
a. 演示各种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b. 学生分组实践操作不同仪器和设备;
c. 老师示范正确的操作技巧。

2. 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60分钟)
a. 示范称量固体物质,让学生练习;
b. 示范滴定操作和搅拌溶液的方法;
c. 示范如何正确加热物质,注意安全防范。

3. 安全知识教育(30分钟)
a. 老师介绍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预防措施;
b. 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c. 进行模拟实验室安全演练。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时的技能和操作方法;
2. 考核学生对仪器和设备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3. 老师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室安全操作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为日后更复杂的实验打下基础。

需要不断重复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规范操作初中教案

化学实验规范操作初中教案

化学实验规范操作初中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教学步骤:
一、开场引导(5分钟)
1.介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规范操作的意义。

2.提出学生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讲解实验规范操作流程(15分钟)
1.实验前准备工作:准备实验器材、试剂、安全设备等。

2.实验操作步骤:按照实验操作流程逐步进行实验。

3.实验后清理工作:清理实验器材、处理废弃物等。

三、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
教师现场演示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观摩并记录关键步骤。

四、学生自主操作(30分钟)
1.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学生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10分钟)
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2.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写出本次实验的实验操作流程并附上安全注意事项。

教后反思:本次教学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实验规范操作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实验规范操作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水平。

梳理初中化学基本操作教案

梳理初中化学基本操作教案

梳理初中化学基本操作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实验态度。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 化学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操作实验的基本步骤:
-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 操作实验的步骤;
- 实验后的清洁工作。

3. 学习基本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1. 化学玻璃仪器:烧杯、试管、量筒、滴定管等;
2. 电子天平;
3.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仪器:
- 学生观察化学玻璃仪器的外形和用途;
- 学生实际操作化学玻璃仪器。

2. 实验操作:
- 将一定质量的物质称量到烧杯中;
-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准确。

3. 实验观察:
- 观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 记录实验结果。

4. 清洁仪器:
- 实验结束后,将仪器进行清洁并妥善保管。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中要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2. 操作实验时要戴好实验眼镜,穿好实验服;
3. 操作实验要认真细心,注意安全,禁止恶作剧和打闹。

六、实验评价:
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和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以上是初中化学基本操作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祝您的教学工作顺利!。

小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让同学们像小科学家一样,通过这个实验,发现[实验相关的科学原理或现象]的奇妙之处。

2. 锻炼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就像玩超级有趣的手工游戏一样,让小手变得更灵巧。

3. 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好奇心,让大家觉得科学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魔法世界,想要一探究竟。

二、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1. 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名称]实验,就像按照宝藏地图找到宝藏一样准确。

2. 让同学们清楚地看到和理解[实验相关的科学原理或现象],像看清楚魔术的秘密一样。

# (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同学们理解实验背后有点复杂的[科学原理],这就像解开一个有点难的谜题一样。

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同学们正确地操作,避免出现像小迷糊一样的错误。

三、教学方法。

1. 演示法:老师像个魔法大师一样,先给同学们展示一遍实验是怎么玩的。

2. 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就像组成超级战队一样,一起合作完成实验,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帮助,还能分享发现的小秘密。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列出所有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如杯子、水、盐、小勺子等,就像列出魔法材料清单一样]2. 多媒体设备:用来播放一些有趣的实验视频或者展示实验步骤的图片,就像给同学们放科学小电影一样。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1. 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进入一个超级神奇的科学小世界。

你们有没有想过,[与实验相关的生活现象,比如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来找到答案。

”2. 播放一小段和实验现象有关的有趣视频,像播放一个科学小预告片一样,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 (二)实验讲解(7分钟)1. 拿出实验材料,像展示宝贝一样摆在桌子上,然后说:“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今天做实验的魔法材料啦。

”2. 开始讲解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说,就像给小伙伴们讲游戏规则一样。

“首先呢,我们要拿起这个[具体材料],轻轻地放在[某个位置或者容器里],然后再慢慢地加入[另一种材料],这个时候大家要像小侦探一样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
(实验教学)
课程名称:外科学
课程类型:( 1 )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2004级 1~6 班
授课时间: 2007 至 2008 学年上学期
计划学时: 102 学时(其中:理论 51 ,实验: 28 )任课教师:李绍波、冯波
所属学院:临床医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外科学
大理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外科学
教材:《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实验指导》杨继武编著2006年第6 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社),吴在德编著,2003年第6 版授课人1:李绍波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
授课人2:冯波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
实验题目:综合动物实验1、2计划学时:10
实验类型:(3)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
每组实验的学生人数:25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综合性运用无菌技术,建立并巩固无菌观念。

2.综合性运用并巩固各项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各种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4~6名同学一组进行动物手术,实验动物为家兔。

动物手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动物的麻醉深度,尽量避免动物在手术过程中死亡,在手术示教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术要求操作。

实验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
1.通过动物手术示教培养无菌观念。

2.通过动物手术示教巩固各项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3.通过动物手术示教掌握各种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实验难点(预计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外科学实验室为模拟手术室,并不能完全达到手术室的要求,另外,动物在手术前准备不充分。

在动物手术前通知动物科严格禁食,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前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方法):
4~6名同学一组进行动物手术,实验动物为家兔。

进行深静脉切开插管术(颈静脉)、剖腹术、胃修补术、盲肠部分切除术(仿阑尾切除术)、关腹术的操作。

实验仪器和材料:
手术器械,实验动物为家兔。

实验报告要求和思考题:
按《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实验指导》的要求,根据手术过程如实书写动物手术记录。

参考资料:
1、《外科手术基本操作》,陈孝平、陈义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裘法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验动物:山羊。

实验内容:
一、动物麻醉:
1、麻醉前用药
2、诱导麻醉
3、酒精静脉麻醉
二、操作内容:
1、深静脉切开插管术(颈静脉)。

2、剖腹术
3、胃修补术
4、盲肠部分切除术(仿阑尾切除术)
5、关腹术
实验步骤:
一、动物麻醉:
妥善固定好家兔后,作颈静脉切开插管术(详见后述),经置管持续滴人5%酒精,维持麻醉,以利于整个实验操作的顺利实施。

酒精滴人速度根据动物的情况而定,以保持动物安静为宜,随时观察动物的角膜反射、呼吸及切口出血渗血等情况。

二、实验操作:
(一)股静脉切开插管术
1、于选定颈部备皮、消毒、铺巾,在颈动脉搏动内侧或外侧作4~5cm长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止血。

2、游离出1.5cm长之静脉,用纹式钳从其下引出双线,远心端打结结扎(暂不剪断线尾),近心端不结扎作牵引用。

3、用眼科剪斜形剪开静脉周径的1/3,有血流出即证明已剪开静脉壁,操作时剪刀长轴与静脉轴呈15~30º角,匆剪断静脉。

4、将事先准备好的尼龙导管斜面朝静脉后壁自静脉切口向近心端插入5cm,插入导管应无阻力,回吸有回血则证明导管在血管内,若无回血或有阻力则导管不在血管内或进入夹层,插入导管时动作要轻,以免穿透血管。

结扎备好的牵引线以固定导管,再用远心端结扎线尾端固定一道,检查固定妥善后逐层缝合,用皮肤缝线再固定一次,切口盖以敷料而结束。

本次实验中,能否在动物诱导麻醉期(一般是1小时)内顺利的完成插管,是整个实
验顺利完成的关键。

(二)剖腹术:
一般选择右侧腹直肌切口。

腹壁备皮,消毒和铺巾,作腹部切口10cm左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止血、护创切开腹直肌前鞘,分开腹直肌,切开后鞘和腹膜,并固定腹膜。

(三)胃修补术
1、开腹后即见到家兔胃显露于切口,其表面覆有网膜,于无血管区切开网膜。

2、制作胃穿孔模型:选胃壁血管较少的地方,约相距5cm的浆肌层各缝一吊线,并提起,于二吊线之间切开胃壁全层。

3、提起吊线,用红汞棉球涂拭胃壁创口,用小圆针1号丝线进行修补,先作全层间断内翻缝合,再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修补完毕。

检查修补是否确实。

(四)盲肠部分切除术(即仿人体阑尾切除术)
家兔没有阑尾,但有较长之盲肠,于右下腹找到盲肠,盲肠为升结肠的起始端,为一盲端,看到小肠与结肠汇合处即证实为盲肠,家兔的盲肠较长故作部分切除。

1、游离盲肠:于系膜无血管区穿过血管钳,分次钳夹切断,残端(系膜)双重结扎或贯穿缝扎。

2、切除盲肠:将盲肠内容物挤入升结肠,使之空虚,便于结扎,于游离出的盲肠根部(如人体阑尾则距阑尾根0.3cm)用直血管钳钳夹轻轻压窄,该处用“7”号丝线进行结扎,线结用一直血管钳提起,于距结扎线远端0.3cm处钳夹并切除盲肠,残端用碘酒酒精棉球涂擦。

3、荷包缝合:于距结扎线lcm处的盲肠壁浆肌层作荷包缝合,术者与助手配合。

助手将盲肠残端往荷包内送,术者收紧荷包并打结,检查荷包包埋是否满意。

(五)关腹术:
逆开腹的顺序,从里到外逐层缝合。

关腹前后清点器械、用物、纱布等,是否如数;检查术野有否活动性出血;器官连续性是否完整;有无胆漏;胰漏及肠漏;结扎线是否可靠等,然后按解剖层次关腹。

关腹结束再一次清点器械及用物。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教学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