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佚名【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6(011)002【总页数】2页(P97-98)【正文语种】中文0~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

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发热:体温升高超出1 d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急性发热:发热时间≤7 d。

病因不明发热:经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急性发热的病因暂时不明确。

一般情况良好:有儿科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未发现包括呼吸、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经皮外周血氧饱和度在内的生命体征异常。

严重疾病:如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能造成死亡或残疾的发热性疾病,包括:脓毒症、菌血症、细菌性脑膜炎、肺炎(各种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中耳炎,疱疹病毒感染、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手足口病和川崎病。

严重细菌感染:包括:脓毒症、败血症、菌血症、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肺炎、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性胃肠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和中耳炎。

隐匿性菌血症:病因不明发热儿童,一般情况良好,但血液中存在致病菌。

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基于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据,临床医生可不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急性发热的个体儿童进行诊断和处理。

推荐意见采用GRADE标准,标注在推荐意见后的括号内;1表示推荐或不推荐,2表示建议或不建议;A、B、C、D依次为高、中、低、极低证据质量等级。

1A 代表高质量证据推荐或不推荐,2D代表极低质量证据建议或不建议。

儿童测量肛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2D);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1D)新生儿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2C)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2℃(1C),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5℃(2D)儿童元素汞暴露主要来自于水银体温计使用中的破碎(1B),并且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1D)。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_标准版_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_标准版_
新生儿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 度差异很小( 2C)
作者单位 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成都,610041; 2《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 上海,201102 通讯作者 万朝敏,E-mail: wcm0220@ sina. com; 张崇凡,E-mail: xt211311@ aliyun. com
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 低约 0. 2℃ ( 1C) ,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 测得儿童肛温低约 0. 5℃ ( 2D)
推荐说 明: 纳 入 < 6 岁 儿 童 的 3 篇 横 断 面 研 究 文 献[10 的 ~ 12] Meta 分析( n = 904) 结果显示,电子体温计测得 的平均腋 温 比 水 银 体 温 计 测 得 的 平 均 肛 温 低 约 0. 23℃ ( 95% CI: - 0. 27 ~ - 0. 19℃ ) ; 其中 1 篇 663 例新生儿[胎 龄( 36 ± 3. 6) 周,日龄( 11 ± 7. 4) d]体温测量横断面研究文 献 [10]显示,电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腋温比水银体温计测 得的平均肛温低约 0. 22℃ ( 95% CI: - 0. 26 ~ - 0. 18℃ ) 。 1 篇 81 例 < 2 岁儿童体温测量横断面研究文献[13]显示,电 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肛温低 约 0. 47℃ ( 95% CI: - 0. 57 ~ - 0. 37℃ ) 。
问题 3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持续时间是否与 严重疾病相关
< 3 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 d 泌尿系 统感染的风险较高( 1C)
推荐说明: 基于 3 篇病例对照研究[22 ~ 24]的 Meta 分析 ( n = 2 499) 结果显示,< 3 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 时间≥2 d 与发热时间 < 2 d 相比,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增 加 2. 3 倍( OR = 2. 30,95% CI: 1. 56 ~ 3. 33) 。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1.“通检”常规项目:血、尿、粪,生化;PPD试
验、血沉、CRP;胸片,多部位影像学检查; 2.血培养反复多次; 3.各种自身免疫指标; 4.各种肿瘤标志物; 5.骨穿:多部位、多次; 6.肝穿刺活检?
如有下列情况则需行全面辅助检查:

①病史和体征不能提供任何与病因相关的线索; ②凭经验得不出任何推测结果;③已作过的检 查无疑点可寻。由于FUO的病因复杂,目前尚 不可能为FUO的病因诊断列一个辅助检查清单, 因此需凭借接诊医师个人的经验和思路确定检 查项目。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撒网式的全面检 查是很有价值的,但也需有一定针对性,比如检 测血沉、C反应蛋白(CRP),多部位影像学检查, 反复多次行血培养,检测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指标及肿瘤标志物等。在行骨髓穿刺时,提倡 多部位、多次进行,胸骨穿刺对发现血液系统 异常比其他部位穿刺更有价值。
老年人FUO的诊断思路

一、老年人FUO的特殊性: 1、引起发热的疾病往往比较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 症。 2、症状不典型,往往除发热外,缺乏病变器官的症状。 3、体温不高“低热”多见。 4、热型不典型,多为不规则发热或间断发热。 5、存在基础疾病多,易掩盖导致发热的直接原因。 6、经常服用药物,可影响疾病的临床表现或出现药物热。
三、发热的病因(原因):


(一)、病因分类: 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 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 原微生物感染。
一、病毒性发热的诊断要点



⑴通常为自限性发热,热程一般不超过2周。 ⑵外周血象WBC大多数偏低,分类中淋巴比 例增高,少数患者可出现异淋 ⑶可出现病毒疹、淋巴结的肿大 ⑷可累及多个脏器或组织,引起多系统的损害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1 ] 3 . 1 ㊀发热 [ ㊀体温升高超出 1d 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中耳炎。
6 ] 3 . 8 ㊀ 隐匿性菌血症 [ ㊀ 病因不明发热儿童, 一般情况良
好, 但血液中存在致病菌。
7 ] 3 . 9 ㊀ 针对横断面研究的样本量说明 [ ㊀ 大样本量: 样本
数≥检出率的精确度控制在 ʃ 0 . 5 %范围内所需样本数; 中 等样本量: 检出率的精确度控制在 ʃ 0 . 5 %范围内所需样本 样本数≥检出率的精确度控制在 ʃ 1 . 0 % 范围内所需 数> 样本数; 小 样 本 量: 样 本 数 <检 出 率 的 精 确 度 控 制 在 ʃ 1 0 %范围内所需样本数。 4 ㊀推荐意见及说明 ㊀㊀ 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基于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 据, 临床医生可不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 对急 性发热的个体儿童进行诊断和处理。 R A D E标准, 标注在推荐意见后的括 推荐意见采用 G 号内; 1表示推荐或不推荐, 2表示建议或不建议; A 、 B 、 C 、 D 依次为高、 中、 低、 极低证据质量等级。1 A代表高质量证据 2 D代表极低质量证据建议或不建议。 推荐或不推荐, 问题 1 ㊀适合 0 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 位 儿童测量肛温时, 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 差异小( 2 D ) ; 儿童测量腋温时, 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 测量温度差异很小( 1 D ) 推荐说明: 1篇对 1 3 5例 2月龄至 2岁儿童行 4 7 7例
·8 2 · 1 篇纳入 6 6 3例新生儿[ 胎龄( 3 6ʃ 3 6 ) 周, 日龄( 1 1ʃ ) d ] 体温测量的横断面研究文献 7 4 。 0 0 5 ħ) 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 低约 0 2 ħ( 1 C ) , 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 5 ħ( 2 D ) 测得儿童肛温低约 0 推荐 说 明: 纳 入 <6岁 儿 童 的 3篇 横 断 面 研 究 文 献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发热正常体温在1天中有波动,并随不同年龄和不同体温测量方法(部位和工具)而有所不同。

在研究文献中,有几种不同的发热定义,本文采用的发热定义是指,体温升高>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目前大多采用直肠温度≥38℃定义为发热。

高热临界值大多设定为39℃或39. 5℃,有的甚至采用40℃。

对于0~3个月的婴儿正常直肠温度为37. 5±0.3℃,直肠温度高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38. 1℃)则为发热,对大龄儿童而言,正常直肠温度为37. 5℃。

体温测量儿童体温测量可通过不同部位、应用不同温度计进行测量。

体温测量部位:口腔、直肠、腋下、额部和耳道。

体温测量仪器:玻璃水银体温计(图1A)、电子体温计 (图1B)、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图1C)、红外线测温仪(图1D)和化学标点(相变)[chemical dot(phase-change)]测温额贴(图1E)。

玻璃水银体温计为传统的测量体温工具,但因其易断裂并发生水银泄漏,现已不主张应用于婴幼儿。

国外仅作为发热诊断对照性研究的金标准,国内目前大多采用此方法测量体温。

电子体温计具有测体温准确和快速的优点,在发达国家逐渐取代玻璃水银体温计用于儿童测量体温。

红外线测温仪应用越来越频繁,通过检测体内血管红外辐射估测体内中心温度,通过鼓膜和头皮颞动脉测温,测体温快速,但价格较为昂贵。

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测量体温偏差较大。

化学标点(相变)测温是通过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来判断体温变化,制作成额贴,国外有化学标点(相变)测温塑料胶棒,可反复使用。

临床问题1 0~5岁儿童不同部位应用不同体温测量工具所测体温的准确性如何?不同部位测温的证据发现有1篇系统综述(Ⅱa)和20项前瞻性研究(2项Ⅰb, 10项Ⅱ和8项Ⅲ),由于文献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为0~14岁,研究地点和体温测量方法各异,故无法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论。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8 ] 次体温测量横断面研究文献 [ 显示, 肛温电子体温计比水
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 但大多数医学研究 采用肛温≥3 8 ħ为发热, 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 ≥3 8 ħ 或腋温≥3 7 . 5 ħ定义为发热。
2 ] 3 . 2 ㊀急性发热 [ ㊀发热时间≤7d 。 2 4 ] 3 . 3 ㊀病因不明发热 [ ㊀ 经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 1 ]
㊀如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能造成死亡或残
疾的发热性疾病, 包括: 脓毒症、 菌血症、 细菌性脑膜炎、 肺 炎( 各种病原体感染) 、 泌尿系统感染、 胃肠炎、 皮肤软组织 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关节炎、 中耳炎, 疱疹病毒感染、 病毒 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 手足口病和川崎病。 3 . 7 ㊀ 严重细菌感染
[ 1 4 ] 源为水银体温计破碎占 7 8 2 %( 3 12 4 8 / 3 99 2 9 ) ; 新西
显示, 电
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肛温低
n = 24 9 9 ) 结果显示, <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 发热 ( 时间≥2d 与发热时间 < 2d 相比, 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增 加2 3倍( O R= 2 3 0 , 9 5 %C I : 1 5 6 3 3 3 ) 。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婴幼儿, 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 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 2 D )
[ 1 0 1 2 ] [ 1 0 ]
C h i nJE v i dB a s e dP e d i a t r ㊀A p r i l 2 0 1 6 , V o l 1 1 , N o2

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肛温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 2 2 ħ( 9 5 %C I : 义, 但汇总的平均耳温比平均肛温低 0 - 0 4 4 1 3 0 ħ) , 其中红外线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耳温比 2 1 ħ( 9 5 %C I : 玻璃 水 银 体 温 计 测 得 的 平 均 肛 温 低 0 - 0 4 4 1 2 7 ħ) , 比电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肛温低 0 2 4 ħ( 9 5 %C I : - 0 4 6 1 3 4 ħ) 。 问题 2 ㊀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是否与严 重疾病有相关性 1月龄至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 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2 D )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作者:王艺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12期临床发热早期评估发热儿童伴随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提示严重疾病或自限性疾病,临床医生可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来系统预测发生严重疾病的危险性。

有关单个症状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等因素的差异,无法进行Meta分析。

50%,RR=4. 4,OR=2. 9~6. 0)、尿量减少(60次/分、鼻翼扇动、痰鸣、湿啰音、肿块>2 cm、面色苍白、一般情况差或前囟饱满。

9项前瞻性研究(7项Ⅱa,2项Ⅱb)中2项是发热儿童耶鲁观察评分(YOS)和耶鲁婴儿观察评分(YIOS),两者单独使用不可靠,但若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则能使危重患儿的检出率增加,YOS的敏感度由86%增至89% ~93%,阴性预测值由85% ~97%增至96% ~98%。

对于3个月~3岁YOS评分在6分的患儿,其发生细菌感染的阴性预测值为97. 4%。

YOS为10分,预示具有严重疾病高危风险;≤6分,则患严重疾病的危险性很小。

患儿病情在不断变化中,应不断评估,根据单一评分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将YOS 5分定义为橙色警戒,3分定义为黄色预警,1分定义为正常或低危。

累计分数越高,严重疾病危险性越大(表1)。

发热时常见生理学指标在预测严重疾病中的作用心率心率是反映人体基本生命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于评估严重疾病,特别是在脓毒症休克循环功能障碍时,但心率易受到多种因素(年龄、活动、焦虑、疼痛和体温等)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未发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有5项关于CRT阳性预测值的研究(Ⅱa),包括3项前瞻性研究,1项回顾性研究和1项与脱水有关的症状、体征和CRT的系统综述(Ⅱa),提示CRT延长(≥3秒)与5%脱水、液体补充和住院时间等有关(P均< 0. 05)。

血压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支持血压为预示严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普遍认为低血压为严重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中国0-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1500字

中国0-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1500字

中国0-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1500字儿童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而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则更加具有挑战性。

循证指南可以为医生提供依据科学证据的指导,减少主观判断的干预,提高临床决策的质量。

以下是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的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的简化版:问题1:哪些儿童应该接受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的诊断?答案:0-5岁的儿童,出现急性发热,并且经常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应该接受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

这个过程应该尽可能早地进行,以防止延误诊断和治疗。

问题2:应该如何评估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答案:在评估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时,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包括评估发热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此外,应该根据临床判断儿童的疾病严重程度,包括评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意识状态等指标。

问题3:应该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来评估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答案:对于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应该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来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肺炎支原体和冷球蛋白等病原体检测、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等。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酌情添加其他检查。

问题4:对于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应该进行哪些治疗措施?答案:对于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临床病情,进行适当的治疗措施。

包括物理降温、给予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支持、控制疼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

同时,应该注重观察疾病的进展和儿童的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问题5: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的随访应该如何进行?答案: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应该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评估疾病的进展和儿童的反应。

随访应该包括复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观察病情的改善或恶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随访期间出现的任何新的症状或体征,应该及时处理。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_省略_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_标准版_罗双红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_省略_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_标准版_罗双红
[21 ] 推荐说明: 1 项病例对照研究 ( n = 231 ) 显示, 在控
兰国家毒物中心 2007 至 2012 年儿童和成人元素汞暴露事 件 中,暴 露 源 为 水 银 体 温 计 破 碎 占 56. 6% ( 672 / 1 188 )
[15 ]
; 2008 至 2010 年英国国家毒物信息服务中心
[22 ~ 24 ]
显示, 电子体温计测得的平均腋温比水银体温计测
[13 ]
得的平均肛温低约 0. 22℃ ( 95% CI: - 0. 26 ~ - 0. 18℃ ) 。 1 篇 81 例 < 2 岁儿童体温测量横断面研究文献 约 0. 47℃ ( 95% CI: - 0. 57 ~ - 0. 37℃ ) 。 儿童元素汞暴露主要来自于水银体温计使用中的破碎 ( 1B) , 并且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 1D ) 。 电子体温计是替 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1B) 推荐说明: 2002 至 2007 年美国 5 个元素汞暴露相关监 测中心和 2 个医学文献数据库( PubMed 和 Web of Science) 中的美国文献显示, ≤18 岁儿童元素汞暴露事件中, 暴露
[21 ] 推荐说明: 1 项病例对照研究 ( n = 231 ) 结果显示:
结果显示, 腋温电子
体温计 与 水 银 体 温 计 相 差 0. 01℃ ( 95% CI: - 0. 03 ~
的 Meta 分析( n = 904 ) 结果显示, 电子体温计测得
的平均腋 温 比 水 银 体 温 计 测 得 的 平 均 肛 温 低 约 0. 23℃ ( 95% CI: - 0. 27 ~ - 0. 19℃ ) ; 其中 1 篇 663 例新生儿[胎 龄( 36 ± 3. 6 ) 周, 日龄( 11 ± 7. 4 ) d] 体温测量横断面研究文 献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

2. 2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 CRT) 有 5 项关于 CRT阳性预
测值的研究 ( Ⅱ) ,包括 3 项前瞻性研究 [ 18~20 ] , 1 项回顾性 研究 [ 21 ]和 1 项与脱水有关的症状 、 体征和 CRT的系统综 述 ( Ⅱa ) [ 22 ] (表 2 ) ,提示 CRT延长 ( ≥3 s) 与 5%脱水 、 液 体补充和住院时间等有关 ( P 均 < 0. 05 ) 。
6 个月 的 婴 儿 与 严 重 疾 病 相 关 的 症 状 主 要 包 括 : 嗜 睡 ( RR = 7. 6 ) 4. 4)
[1 ] [1 ]
者单独使用不可靠 ,但若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 ,则能使危重 患儿的 检 出 率 增 加 , YOS 的 敏 感 度 由 86% 增 至 89% ~
93% ,阴性预测值由 85% ~ 97%增至 96% ~ 98%
0. 9%
[ 57 ]
2. 3 血压 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支持血压为预示严重疾
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普遍认为低血压为严重疾病的一个 危险因素 。 建议 : 医务人员需测量并记录体温 、 心率 、 呼吸频率和 C R T, 作为发热儿童的常规评估指标 ( Ⅱa, Ⅱb ) 发热儿童心率的增快可能提示严重疾病 , 特别是脓毒症 休克 ( Ⅱa)
究 [ 27, 32 ]发现脓毒症时体温 ≥39 ℃ 时间亦可较短 ,发生脓毒 血症的 RR = 1. 5 ~4. 6, 阴性预测值在 4% ~10% 。 建议 : 发热持续时间不作为预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 Ⅱb )
3. 3 与儿童发热相关的常见危重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
敏感度 ( 95% C I) 0. 60 ( 0. 29 ~0. 91) 0. 58 ( 0. 40 ~0. 75) 0. 43 ( 0. 31 ~0. 55) 0. 75 ( 0. 62 ~0. 88) 0. 86 ( 0. 80 ~0. 92) 0. 63 ( 0. 42 ~0. 84) 0. 52 ( 0. 44 ~0. 60) 0. 49 ( 0. 37 ~0. 60) 0. 80 ( 0. 57 ~1. 04) 0. 10 ~0. 11 特异度 ( 95% C I) 0. 85 ( 0. 72 ~0. 98) 0. 76 ( 0. 59 ~0. 93) 0. 79 ( 0. 72 ~0. 86) 0. 52 ( 0. 22 ~0. 81) 0. 44 ( 0. 13 ~0. 74) 0. 68 ( 0. 43 ~0. 94) 0. 58 ( 0. 33 ~0. 82) 0. 54 ( 0. 22 ~0. 87) 0. 45 ( - 0. 1 ~1. 02) 0. 93 ~1. 00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1. 本文概述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儿童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已经成为儿科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关于这一课题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的病因,然后系统评价了现有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最后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为儿科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以优化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保护儿童健康。

2. 文献综述在《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中,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该指南主要针对0至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其应用人群包括儿科医生、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关于发热的定义,文献中指出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5定义为发热。

儿童发热以急性发热为主,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持续高热可能导致热性惊厥、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

在退热处理方面,文献中提到了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种方式。

对于药物退热,2016年版的指南指出,当肛温0(口温5,腋温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对于物理降温,减少穿着衣物、保持环境凉爽以及温水擦浴等方法被推荐使用。

文献还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性,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和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对于3个月以下体温38的婴儿,由于其免疫功能不完善和感染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建议发热时立刻就医。

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PPT精品医学课件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PPT精品医学课件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 处理指南解读
本指南背景
计划目标人群:0-5岁儿童急性不明的急性 发热(肛门测温≥38℃,发热时间≤1周。
计划应用人群: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护 理人员
制定单位: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 儿科学分会,有《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 部组织实施
教学目标
1、掌握发热的定义与体温测量标准 2、掌握临床发热的评估 3、掌握发热的处理
发热的定义
正常体温在1天中有波动,并随不同年龄和 不同体温测量方法而有所不同。
有几种不同发热定义,本指南采用的发热定 义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 上限。目前大多数采用直肠温度≥38℃;腋 温与肛温至少相差0.5 ℃,耳温与肛温相差 0.74-1.34 ℃,前额化学测温与肛温相差 1.2 ℃。
四、关于退热处理的常见临床问题
6、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有效?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差。 7、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对乙酰 氨基酚。 8、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 哪种退热此熬过更好? 冰水灌肠快于温水擦身,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乙醇擦身1h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但 2h后无差异,但乙醇擦身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组。
2、物理降温:包括直接和间接降温法,直接降温 有冰水灌肠、乙醇擦身、冰袋降温、洗冷水澡、 冷毛巾擦身、温水擦身及减少穿着的衣物等;间 接降温有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冰水灌肠可引 起患儿寒颤、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较严重的不 适感,故不推荐使用。
二、儿童退热剂应用的体温标准
退热的目的是减轻儿童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 适感,并减轻家长对儿童发热的紧张或恐惧 情绪;由于儿童对发热的耐受程度存在个体 差异,因此专家共识意见为:当儿童体温 ≥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 采用退热剂。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简化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简化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简化版)发热是儿科医生临床工作需要处理的常见问题之一,占儿科急诊的比例非常之高。

近日发布了《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南针对21个临床问题,采用GRADE标准提出了31条推荐意见,指南适用于儿科、急诊科、全科及相关护理人员,以下为指南主要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及说明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基于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据,临床医生可不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急性发热的个体儿童进行诊断和处理。

推荐意见采用GRADE标准,标注在推荐意见后的括号内;1表示推荐或不推荐,2表示建议或不建议;A、B、C、D依次为高、中、低、极低证据质量等级。

1A代表高质量证据推荐或不推荐,2D代表极低质量证据建议或不建议。

问题1:适合0—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位1、儿童测量肛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2D);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1D)2、新生儿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2C)3、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2℃(1C),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5℃(2D)4、儿童元素汞暴露主要来自于水银体温计使用中的破碎(1B),并且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1D)。

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1B)5、虽然红外线体温计测得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肛温的差值不大(0.2℃),但差值范围达1.8℃(1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准确性问题2: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是否与严重疾病有相关性6、1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2D)问题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持续时间是否与严重疾病相关7、<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d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1C)8、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婴幼儿,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2D)问题4: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对解热镇痛药治疗的反应是否与严重疾病相关9、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应用解热镇痛药的反应,不能确定对严重细菌感染有预示作用(1D)问题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指征或时间10、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1D)问题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1、<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WBC<临界值15×109•L-1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临界值10×109•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小(1B)问题7: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具有泌尿系统感染的高风险12、≤1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推荐常规行尿常规检查(2D)问题8: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行尿常规检查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尿常规检查和尿试纸筛查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好(1B)问题9: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CRP检查的指征和时间14、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CRP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1D)问题10: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CRP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取CRP>临界值2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取CRP>临界值4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取CRP>临界值8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1B)问题11: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降钙素原(PCT)检查的指征和时间1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8h内行PCT检查较CRP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价值更大,可作为预测严重感染的指标之一(2C),但不作为常规筛查早期严重细菌感染的指标问题12: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PCT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7、<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取PCT>临界值1ng•m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取PCT>临界值2ng•m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1B)问题1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PCT检查的临床经济学评价18、PCT+WBC+CRP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脑膜炎准确率,从而降低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总体人群治疗费用(无证据分级)问题14: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疫苗接种与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风险19、一般状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接种过较未接种过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VC)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低(1A)问题1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发生隐匿性菌血症高风险20、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常规行血培养检查(1D)21、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必要时行血培养检查(2D)22、3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建议常规行血培养检查(2D)问题1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颅内感染高风险2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D)24、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伴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标(尿常规、血常规、CRP或PCT)阳性时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D)问题17: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早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必要性2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特别是无下呼吸道疾病症状和体征时(1D)问题18: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行血常规联合CRP检查诊断严重疾病敏感度和特异度未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王艺;万朝敏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年(卷),期】2008(3)6
【摘要】1指南的制定过程1.1计划目标人群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肛门测温≥38%,发热时间≤1周)。

1.2计划应用人群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1.3制定原则确定具有儿科临床工作经验和循证医学研究背景的专
家作为主要制定人员,参照国际儿童发热的相关指南及规范,制定过程中广泛征询了儿科临床医生、护理和药剂等相关人员意见。

对指南中重要或不确定的临床问题,【总页数】9页(P449-457)
【作者】王艺;万朝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
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0.597
【相关文献】
1.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J], 罗双红;谭珊;苗瑞雪;万朝敏;张崇凡;舒敏;温杨;丁俊杰;龚宗容;张萍;高珊;郭琴;朱渝
2.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 [J], 王艺
3.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J], 王艺
4.康芝药业儿童健康促进系列讲座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临床发热的评估 [J], 王艺
5.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解读版):发热的定义和体温的测量 [J], 王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5岁儿童急性病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处理

0~5岁儿童急性病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处理

4h
对乙酰氨基酚 12.5mg/kg
布洛芬 5mg/kg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副作用
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不良反应很少,但如果大剂量或较长 时间应用,则有可能发生肝毒性。
资源消耗也在持续增加3 医护人员在对儿童家长的疾病健康教育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
1.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2. Feverish illness in children.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2007 3. 闵鹏.发热儿童家长处置发热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5):604-605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小于3个月的发热患儿的临床评估建议
观察和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 进行血常规、血培养、CRP 尿常规用于除外泌尿道感染;对于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
者予以胸片检查;腹泻病行粪常规及大便培养 所有发热超过38℃的新生儿需要住院,进行细菌培养 腰穿检查适应于:
6.9)
颈项强直,<6个月婴儿:55%出现前囟隆起,意识改变,惊厥持续状态,17%以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起病,~12个月婴儿:25%缺少颈项强直,前囟隆起
89%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61%有惊厥部分性发作,52%有意识改变
气促(RR=7.73):0-5个月:呼吸频率>60 ·min-1,~12个月:呼吸频率>50 /min,>12个月:呼吸频率>40 /min,吸气性凹陷(RR=8.38)、湿罗音(RR =4.38)、鼻翼扇动(<12个月:OR=2.2)、发绀(RR=4.38)、血氧饱和度

儿童发热急诊处理

儿童发热急诊处理

发热的表现
发热可表现为体温升高、恶寒、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
发热的原因
发热多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发热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感冒、流感等。病毒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上升。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会导致发热,例如肺炎、膀胱炎、脑膜炎等。细菌的毒素会引起炎症反应,使体温升高。
急性发热的诊断
体温测量
准确测量体温是诊断发热的基础,需选用可靠的体温计进行多次监测。
病史采集
全面了解发热的起因、时间、症状等信息有助于确定发热原因。
体格检查
仔细观察和检查皮肤、淋巴结、呼吸等可发现发热的体征线索。
辅助检查
必要时进行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协助诊断发热的具体病因。
感染性发热的处理原则
预防为先
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临床表现评估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病程特点初步判断可能的病毒感染类型。
病毒检测
通过鼻咽拭子、咽拭子或粪便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病毒感染。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病毒感染采取支持性治疗,如补液、退烧等,并予以对症处理。
护理指导
嘱咐家长注意休息、饮食、观察体温等,及时发现并管理并发症。
化验检查的必要性
诊断依据
化验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可以提供客观的生理指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早期发现
对于一些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减退等,化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进一步确诊。
监测病情
定期的化验检查能跟踪疾病进展情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确保患儿得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

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背景•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原因•对5岁以下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治疗有利于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国内,尚缺乏完整的与儿童发热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诊治规范制定指南的目的•2008年11月,在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上发表了《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本指南拟通过制定以临床研究证据为基础的儿童急性发热诊断治疗指南:–有助于早期有效判断发热儿童是否有潜在的、患严重发热性疾病的可能–并就发热的病因诊断、诊断性检查选择和发热处理提出建议指南的目标人群和应用人群•目标人群:5岁以下急性发热儿童(发热≤1周)的发热诊断与疾病鉴别诊断路径•应用人群:为各级儿科医师、急诊科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发热诊断及常规处理提供循证依据制定单位和人员组成•受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儿科学分会委托•由《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实施•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监制•制定人员:–主要制定人员:•王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万朝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部分儿科专家、医生、儿科护理和药剂等相关人员参与制定指南制定方法•文献检索引用的证据均来自于英文和中文有关儿童发热及退热治疗方面的研究文献•检索:OVID 数据库;MEDLINE(1966,1 -2008,8)Embase(1980,1-2008,8)Cochrane 数据库(2004,1-2008,8)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SunSearchTR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97年1月到2008年8月)•未包括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制剂的研究文献•文献评阅:–由2位评价者对纳入的2412文献的阅读标题和摘要,确定入选652文献(篇)阅读全文,并按证据分级原则对文献进行分级(表1),确定最终入选134篇–当2位评价者意见不同时,征询第3位评价者,讨论后确定–本文最后部分列出参考文献149篇证据评价等级–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本指南分为4个部分:–发热及体温测量发热定义•发热是指体温(通常采用肛门测温法)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肛门测温≥38℃体温测量的方法体温测量建议•玻璃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检测口腔或肛温经济有效(II)•但水银测温计易断裂,发生水银泄漏,用于婴幼儿应慎重•新生儿可采用腋下电子温度计测体温(IIa)•1个月-5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化学标点测温或红外线测温(III)•前额化学测温方法不可靠,不建议采用(IIa,IIb)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不能以发热程度预测发热病因及疾病严重程度(IIa)•当<3个月的患儿体温≥38℃、~6个月婴儿体温≥39℃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细菌感染(IIb)•发热持续时间不作为预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IIb)腋温与肛温•腋温与肛温至少相差0.5℃(II)•耳温与肛温相差0.74-1.34℃(Ib)•前额化学测温与肛温相差1.2℃(III)早期评估与严重疾病预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临床辅助检查,对疾病进行早期评估和预警•本指南中所指的严重疾病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单纯疱疹脑炎–肺炎–尿路感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川畸病严重细菌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严重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嗜睡、吸气性凹陷、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痰鸣音、湿罗音、肿块>2cm、面色苍白、前囟饱满(IIa)•<6个月的婴儿与严重疾病相关的主要症状:–嗜睡、活动减少、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尿量减少、胆汁样呕吐(IIa、IIb)发热患儿的常规评估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当出现不能用发热解释的心率增快、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提示存在严重疾病的可能,并需监测血压(II)•发热时出现心率减慢或不齐建议作为严重疾病的预警因素之一(IV)与儿童发热相关的严重疾病和危险因素评估•采用耶鲁观察评分(YOS)和与耶鲁婴幼儿观察评分(YIOS)茨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有助于3个月-3岁儿童危重疾病的早期评估和预警(IIa)(见下表)•结合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则能使危重病人的检出增加,YOS的敏感度由86%增至89–93%,阴性预测值由85–97%增至96–98%•对于3个月-3岁YOS评分≥6分的儿童,其发生细菌感染阴性预测值(NPV)为97.4% •当YOS评分为10分、~15分和>15分时,严重疾病发生率分别为2.7%,26%和92.3%•病人情况应不断评估,根据单一结论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严重疾病的可能性耶鲁婴儿观察评分(YIOS)根据评分等级对临床表现进行预警分级•建议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重复评估(见下表)–黄色警戒在内包括症状、体征再次评估时间为3h(IV)–橙色色警戒在内包括症状、体征再次评估时间为1h (IV)–不存在黄色和橙色预警因素情况下再次观测体温时间为4h (IV)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与诊断建议常见重症疾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WBC):–细菌性感染时WBC的临界阈值为<5×109/L或>15 -17.1×109/L)–敏感度(SEN):20-76%,特异度(SPE):58%-100% ,RR=1.5–5.56(III)•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9/L ~10.6×109/L–敏感度:50-71%,特异度:76-83%,RR=1.5–6.4(II)•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和尿培养•血培养:建议不同部位采血,避免假阳性实验室检查(续)•CRP:–对于≤1岁的婴儿而言,CRP值为40 mg/L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95%和86%,RR=31.5(II)–在>1岁的儿童中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59%,RR=4.0–CRP提示严重细菌感染的验后概率为•CRP < 40 mg/L时为10% ;CRP > 100 mg/L时为86%•降钙素原(PCT)–>3个月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脑膜炎,PCT优于CRP和血WBC计数–在发热起病12h内预测细菌感染优于CRP(Ia)–PCT也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临界值为2 µg/L(Ia)•儿童发热期间CRP、PCT重复检测时间为专家意见,认识不一致,差别很大,但间隔3d 为相对多数(IV)腰椎穿刺检查•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行腰椎穿刺检查•腰椎穿刺检查适用于:–新生儿–1~3个月婴幼儿一般情况不佳者–1~3个月婴幼儿WBC<5×109/L或>15 ×109/L对于<3个月的发热患儿的临床评估建议(Ia)•进行血常规、血培养和CRP检查•尿常规用于除外泌尿道感染•对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腹泻患儿行常规及粪培养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本指南分为4个部分:–发热及体温测量–临床评估•发热患儿的常规临床评估•严重疾病的预警分级•对于<3个月的发热患儿的临床评估建议–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3个月以上儿童常用退热剂及其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为患儿常用退热剂,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退热治疗(IV)•3个月以上儿童常用退热剂剂量:–对乙酰氨基酚:10-15 mg/kg (每次<600mg),口服,间隔时间≥4h,每天最多4次(最大剂量为2.4g/d)(IIa)。

儿童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儿童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适当进行户外 活动,增强体 质,提高免疫 力
密切观察病情, 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05
儿童发热的预防措施
加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多 吃蔬菜水果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 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
保持卫生习惯
勤洗手:饭前便 后、接触公共物
03
儿童发热的危害
对机体的影响
影响生长发育: 长期发热可能 导致儿童生长 发育迟缓
影响神经系统: 发热可能导致 儿童出现头晕、 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等症状
影响消化系统: 发热可能导致 儿童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 症状
影响呼吸系统: 发热可能导致 儿童呼吸急促、 咳嗽等症状
0
0
0
0
1
2
3
4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 蔬菜等,减轻肠胃负担
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 刺激性食物
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 物质,增强抵抗力
多喝水:补充水分,帮助身 体散热
避免冷饮:以免刺激肠胃, 加重病情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 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适当减少衣物, 多喝水,补充 保持身体凉爽 水分,防止脱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避 免油腻食物
20XX
儿童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汇报人:XX
目录
01
儿童发热的 诊断
02
儿童发热的 病因
03
儿童发热的 危害
04
儿童发热的 处理方法
05
儿童发热的 预防措施
01
儿童发热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解代谢增强且氧化不彻底,导致体内酸性代谢 产物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5/21/2020
体温每上升1℃,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0~ 20次,这是血温升高剌激窦房结及交感神经—肾 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所致。心率加快一般使心 输出量增多,但对心肌劳损的病人,则加重了心 肌负担,可诱发心力衰竭。
发热时呼吸加快,是上升的血温剌 激呼吸中枢以及提高呼吸中枢对CO2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CICU 魏丹
本课件根据2008年发表的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 理指南(标准版)》结合心外科术后实际工作
制定
教学目标
1、发热的定义与体温测量标准 2、发热对心脏术后的影响 3、临床发热的评估 4、发热的处理
直肠温度≥38℃
一般
5、对严重持续高热建议采用退热剂交替使用方法: ①先用布洛芬10mg/kg,4h后对乙酰氨基酚 15mg/kg,每4小时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②先用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h后用布洛芬 5mg/kg,每4小时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6、不推荐使用安乃近和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应用于 儿童。
退热的目的是减轻儿童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
并减轻家长对儿童发热的紧张或恐惧情绪;由于儿
童对发热的耐受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专家共识 意见为:当儿童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 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
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每次<600mg),口 服,间隔时间≥4h,每天最多4次,用药不超过3天;
心外术后中心高热
低心排 休克
腋下(比肛温低0.5°C)、 口腔、额部、耳道
肛温
体温升
心高率增加
91.℃6次/分
耗氧量增 加
心脏充盈期 缩短
细胞缺氧, 酸中毒
静脉淤血
CI降低
血温升高剌激窦房结及交感神 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所
致。
发热机体的代谢改变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致 热原作用后,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进行调节,提高 骨骼肌的物质代谢,使调节性产热增多;另一方面 是体温升高本身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体温升高 1℃,基础代谢率提高13%。
的敏感性所致。传统上把此看作一种 加强散热的反应。
发热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引起消化腺分 泌减少和胃肠运动减弱。
①唾液分泌减少,可致口腔干燥,并出现口臭和 黄干舌苔;
②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弱,可使患者食欲不 振;
③胃内食物潴留、发酵分解而引起恶心呕吐;
④肠液、胆汁、胰液分泌减少,使食物消化吸收 障碍,肠内发酵腐败过程加强,产气增多,引起 鼓肠;且因肠蠕动减弱,肠内容物停留时间较长, 水分被吸收,易发生便秘。
发热(肛温≥38℃)
<3月
>3月
物理降温 正常 观察
肛温 ≥38.5℃
药物
肛温 <38.5℃
物理 降温
正常
肛温 ≥38.5℃
肛温 ≥38.5℃
药物
观察 药物
1、常用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 匹林及尼美舒利。
2、物理降温:包括直接和间接降温法,直接降 温有冰水灌肠、乙醇擦身、冰袋降温、洗冷水澡、 冷毛巾擦身、温水擦身及减少穿着的衣物等;间 接降温有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冰水灌肠可引 起患儿寒颤、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较严重的不 适感,故不推荐使用。
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及诊断建议
1. 出现橙色警戒:全血检查、血培养、CRP和尿液检 查,同时考虑性腰椎穿刺、胸片、水电解质和学气 分析。
2. 出现黄色预警:尿液检查、查血(血常规、CRP和 血培养)、腰椎穿刺(特别是<1岁)和胸片(体 温>39℃、WBC >20*109/L)
3. 绿色状态:血尿常规、评估临床症状或体征。
3. 低钾:发热时,组织分解加强,钾离子向细胞外 释放并从尿中排出增多,故长期发热可引起机体 缺钾。
5/21/2020
1. 消耗显著增加:发热时维生素消耗 显著增加。
2. 摄入和吸收不足:患者食欲不振、消 化液分泌减少,可致维生素摄入和 吸收不足,长期发热或高热患者易 出现维生素C和B的缺乏。
5/21/2020
1、不推荐使用冰水灌肠退热,除非超高热
2、<3个月婴儿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我们 社康建议转诊。
3、3个月以上的儿童体温≥38.5℃和(或)出现明 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
4、 3个月以上的儿童常用退热剂剂量为:对乙酰氨 基酚10-15mg/kg(每次<600mg),口服,间隔时 间≥4h,每天最多4次,用药不超过3天;布洛芬510mg/kg(<400mg/d),口服,每6小时1次,每 天最多4次
7、高热时推荐应用退热剂与温水擦身物理降温法联 合退热。
8、反对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
较大,可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的危险,同时还可影 响血小板功能。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 儿童中应用。
5、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有效?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差。 6、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对乙酰 氨基酚。 7、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 哪种退热此熬过更好?
3、高热不退时,是否可以联合应用退热剂?
方法一:对于严重高热的患儿应用布洛芬10mg/kg, 4h后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与单用布洛芬退热 效果强
方法二: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每4小时一次,交替 使用退热效果比单组药好。
4、如何评价阿司匹林在儿童发热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退热效果与其他退热剂相当,但不良反应
发热时肌糖原分解增多,血糖升高, 糖原储备减少,同时无氧糖酵解增强, 组织内乳酸增多,患者出现疲乏和肌 肉酸痛;
5/21/2020
蛋白分解加强,可出现负氮平衡。
5/21/2020
1. 高钠:在体温上升期和发热持续期,由于尿量 减少,可致钠潴留。
2. 低钠:而在退热期,由于尿量增加和大量排汗, 可加重脱水及钠排泄增加。
布洛芬5-10mg/kg(<400mg/d),口服,每6小时 1次,每天最多4次
1、儿童高热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单次剂量的 退热效果有无差异?
多中心RCT研究显示,单次剂量布洛芬的退热作 用强,降温维持时间长。
2、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良反应及主要影响因素: 儿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耐受性相近,不良反 应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胃烧灼感、恶心和呕吐, 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映与年龄无关;对乙酰氨 基酚不良反应主要是反复多次使用可引起肝炎; 布洛芬不良反映无量效关系。
发热早期,因交感神经兴奋,
肾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 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故尿量减 少,尿比重增加。
1. 体温 2. 心率 3. 呼吸频率 4.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当出现不能用发热解释的心率增快、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3 s时,提示存在严重疾病的可能,并需监测血压;
发热时出现心率减慢或Leabharlann 齐建议作为严重疾病的预警因素 之一。
冰水灌肠快于温水擦身,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乙醇擦身1h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但 2h后无差异,但乙醇擦身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组。
9、糖皮质激素是否可作为退热剂在临床上短期应用?
糖皮质激素用于退热的治疗临床上时有发生,但应用 多种检索方式查找中英文文献,均未找到相关的 RCT研究及其他类型的研究证据。多数人的意见认 为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