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模板
专题09古诗词阅读之比较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09 古诗词阅读之比较阅读★[考点概述]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
这类题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度高,已成为一个新的考查热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鉴赏的区别:一是阅读对象数量上有差别;二是比较阅读多了一道“作对比”的程序。
未来几年的中考,可能出现的新考法是: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比较两首古诗的异或同。
1.严格按题目要求进行比较审题时应明确:试题要求我们从哪方面展开对比,是内容、情感,还是意象、意境;是语言赏析,还是手法、技巧。
此外,题目有无其他特殊的规定或限制。
只有审清题意,看清了比较点,作答时才能有的放矢。
2.紧扣原作比同析异面对古诗词比较阅读题,在审清题干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的基础上,还要认认真真细读原作,尤其应遵循试题导引,反复琢磨不同作品中构成比较的那些诗句。
★[设问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古诗比较阅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比较阅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古诗比较阅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篇1—课后反思小学五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如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让同学们理解了诗面意思后,反复朗读。
当学完诗文在学后质疑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的,可是整首诗却都是写西湖美景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那么题目和表面诗文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这样成诗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事先没有充分的考虑,便先肯定了她的这种质疑精神,告诉她等老师回去仔细研究后再给你做以解答。
下课后,我仔细查阅了教师用书,上边并没有详细交代。
是呀,小学五年级以前也学过了几首送别诗,比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无一不在诗文中对题目中的离别含义有所体现,而惟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在表面看来题目和诗文没什么关联,于是我便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查阅,其中有一个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
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
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
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
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古诗对比阅读小练习 (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5)
古诗对比阅读小练习1.(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1)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2.(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贰 古诗 语 言 异 同 比 较
语言异同比较
古诗
语言异同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 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考生首先要选好比较点,如比较描写的情景,比较思 想感情,比较表达技巧,比较语言的风格,等等。其 次,考生要结合诗歌相关内容,把理由阐述清楚。
一、语言异同比较题类型
古诗 ③作答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二、思想感情比较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
思 想 2.答题规范
感 答: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诗人××的心
情
异
情。
同
②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
比
较
古诗
四、诗歌比较鉴赏类命题解题技巧总结
1.整体感知诗歌(关注标题、背景、注释、意象、注释) 2.定位比较区间、方式以及比较点 ①区间:是全诗的比较还是局部的比较,研读诗作对应的品评区; ②方式: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还是辨析异同? ③比较点:景境情?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3.分清条理、组织答案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 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 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 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②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 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 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 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 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 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罢,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 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 二是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鉴赏型。比较鉴赏题之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一是能很好 地考查考生阅读面的宽度;二是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发展 考生的思维品质。
2023届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
高考古诗词阅读:比较阅读类试题易错点的分析及训练易错试题(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人和杜少府命运相仿,都远离家乡;但后一句开始转折,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意思是相知相交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拥有相同的理想抱负;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不要犹豫走哪条道路,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
诗人借此排遣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两诗排遣离愁的不同方法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考查角度,即比较点,为抒情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答题步骤为点明技巧—分析运用—说明效果。
解答此题,需要具备关于古代诗歌抒情技巧的必备知识。
另外,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等)、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等也常用来抒情。
首先,解读《白下驿饯唐少府》。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后两联的抒情方法。
诗歌颈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了夕阳西下暮色暗淡和隐约迷蒙的远阔之景,流露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和对前途的迷茫怅惘。
尾联借典抒情,反用长安日远的典故,长安虽远但如日可见,表达对友人的劝勉,呈现出豪迈之气。
颈联摹写眼前实景,尾联想象别后情景,虚实结合,使得情感的抒发更浓烈。
其次,回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首联直切题旨,分别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赴任的地点——长安和蜀州。
古诗词鉴赏整理用模板共87页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2.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古诗词鉴赏整理用模板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 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 厚的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
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
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 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 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 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 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 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 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 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 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 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 “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 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古诗词比较阅读
古诗词比较阅读古诗词比较阅读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4、关于字词的比较题型一:意象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答案】(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题型二:意境类①找意象;②点特点③析感情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思考】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2008深圳一模)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
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持与张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
(2)《石灰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时间 城池
原文
昔 “名都” “竹西佳处” (虚)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今 “空城”(实) “废池乔木”来自“清角吹寒”达
诗方 歌式
议 论
正面 描写
(1)描写顺序(观察角度):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的
描 写
侧面
描写手法
(4)衬托 渲染 (5)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表
描写
(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达
(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喜 教材回顾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学生活动3:请从试题中总结,考题常见提问方式
一般从求同或求异两方面设题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 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与课本所学篇目比较异同 (3)辨析一首诗词中的感情、手法等异同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学习任务二:掌握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 基本方法与规范
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 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比较阅读总体思路:寻找可比点---比较同与异---评价优与劣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20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试题20篇(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李白诗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案: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该为年华老去而徒生悲哀之情,应该积极乐观。
中写流水,是借流水表达深宫中“尽日闲”的无聊哀怨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
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A)【甲】观沧海【乙】望岳三国曹操唐杜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组】1、从体裁看,《观沧海》是一首,而《望岳》是一首。
2、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A.甲诗以“观”字总领全篇,气势磅礴,乙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处处写“望”,体现了蓬勃的朝气。
B.这两首诗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雄浑。
C.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在人生得意之时的豪迈之情和远大的理想。
D.这两首诗通过大胆想象,运用了夸张等表现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第二组】1、以上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主人公和的情感。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A.两首诗都景中含情,蕴含了主人公远大的抱负、志向。
B.两首诗歌都登临山上,望景而抒发诗人自身情感。
C.两首诗歌的格律相同。
D.两首诗都是作者得胜归来写下的诗篇。
【第三组】1、“东临碣石”中的“临”的意思是2、“竦峙”的意思是3、对诗句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望岳》中“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B.《观沧海》中诗人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动景。
C.《望岳》中“造化钟神秀”一句中“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观沧海》中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又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抱负。
【第四组】1、解释词语萧瑟:钟:2、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3、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两首诗都由近而远,多角度进行描写。
C.两首诗都由实景产生想象。
高中古诗文阅读答题模板、知识归类、分析技巧
主题内容及情感遗民诗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情感】感慨国土沦陷,忠于祖国,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未酬送别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情感】1、对友人的不舍、伤感与牵挂2、对友人/自己的安慰与勉励或感慨3、对友人表达自己的态度山水田园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感】1、向往/赞美归隐、闲适、自由的生活2、寄情山水、热爱自然3、表示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4、对现实不满,有才华不得施展、不得重用的苦闷(怀才不遇)古诗文阅读⚫咏物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情感】1、赞美事物、热爱自然2、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高尚情操(托物言志)3、忧国忧民、感时伤世(托物讽世)⚫羁旅思乡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情感】1、客居他乡、漂泊不定的孤苦2、对亲人的思念3、有才华不得施展、不得重用的、报国无门的苦闷⚫咏史怀古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情感】1、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2、对历史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3、借古讽今⚫爱情闺怨诗“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情感】1、夫妻之间相濡以沫2、思念亲人、渴望团圆3、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4、感叹命运之悲(宫怨诗)⚫边塞诗“征鹏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情感】1、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2、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喜悦情感态度题⚫作者情感详见内容主题部分➢问: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心情/情感/评价?(常与其他题型结合出现)➢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每首诗歌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的集合体,它丰富而不杂乱无章)题许道宁画➢ 宋代·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诗的尾联可以看出作者难以用佳句准确表达画中所蕴含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该画意境悠远、韵致悠长的高度赞赏。
古诗词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
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
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1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 •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象赏析1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 .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意境品味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解说相关诗句;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A)【甲】观沧海【乙】望岳三国曹操唐杜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组】1、从体裁看,《观沧海》是一首,而《望岳》是一首。
2、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A.甲诗以“观”字总领全篇,气势磅礴,乙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处处写“望”,体现了蓬勃的朝气。
B.这两首诗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雄浑。
C.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在人生得意之时的豪迈之情和远大的理想。
D.这两首诗通过大胆想象,运用了夸张等表现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第二组】1、以上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主人公和的情感。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A.两首诗都景中含情,蕴含了主人公远大的抱负、志向。
B.两首诗歌都登临山上,望景而抒发诗人自身情感。
C.两首诗歌的格律相同。
D.两首诗都是作者得胜归来写下的诗篇。
【第三组】1、“东临碣石”中的“临”的意思是2、“竦峙”的意思是3、对诗句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望岳》中“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B.《观沧海》中诗人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动景。
C.《望岳》中“造化钟神秀”一句中“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观沧海》中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又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抱负。
【第四组】1、解释词语萧瑟:钟:2、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3、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两首诗都由近而远,多角度进行描写。
C.两首诗都由实景产生想象。
D.两首诗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B)【甲】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乙】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丙】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1、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首句,都写出了景色的特点,这些景色的特点分别是:甲句:郁郁苍苍的泰山无边无际。
乙句:丙句:2、下列对这三句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都点明了描写的地点。
B.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C.都与诗人的经历有关D.都直接抒发诗人情感。
(C)【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乙】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以上三句诗都是写景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感情。
请分别写出表达的感情。
(2分)甲句:表达诗人得胜归来后的壮志豪情。
乙句:。
丙句:。
2、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三句诗都是在描写萧瑟的秋景。
B.三句诗表达的情感都与诗人的经历相关。
C.三句诗的作者分别是曹操、崔颢、王维。
D.三句诗都运用了对偶修辞。
3、三首诗的作者与另外两位作者不是同时代的是时期的。
(2分)(D)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潋滟”的意思是2、对于两首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B.《钱塘湖春行》中颔联中诗人抓住“争”、“啄”两个字,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因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西湖有了“西子湖”的别称。
D.《钱塘湖春行》中尾联“不足”二字最为直接地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E)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第一组】1、这两首诗都写景物,但季节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张养浩写的是时的景物。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的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水仙子》“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描绘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
C.《钱塘湖春行》的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
【第二组】1、甲乙两文描写了水景,【甲】写出湖景特点,【乙】写出江景特点。
2、下列对【甲】【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都描绘江南的春日景物。
B.都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
C.都展现江南的艳丽奢华。
D.都含蓄抒发了喜爱之情。
(F)饮湖上初晴后雨题破山寺后禅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空蒙”的意思是;“万籁”的意思是。
2、下列对以上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律诗,前者是七言律诗,后者是五言律诗。
B.这两首诗都运用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C.这两首诗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
D.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G)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人”意思是;从这首小令的意境看,“断肠人”是指。
2. 上两首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之情,两首曲也都把情融入景中;相较之下,《黄鹤楼》选景起到___________之效果。
(H)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第一组】1、请分别写出两首诗作者的姓名:前者是,后者是。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者描绘了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后者抒写的是清晨古寺的幽美绝世之美。
B.前者表现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后者表现诗人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C.前诗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后诗颔联写寺院的幽景,颈联写诗人在寺院所见。
D.两诗都勾画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宁静的画面。
【第二组】1、两首诗中“空”字含义有别,前者的意思是,后者是。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都借助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静的环境。
B.都是山水田园诗,且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都歌咏了隐逸的情趣,有一种悠闲的情调。
D.都表达诗人希望早日脱离尘世、遁入空门的思想。
【第三组】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派)中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2、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A.两首诗描绘了山间美丽的秋景,一早一晚,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受。
B.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C.甲诗“空山新雨后”与乙诗“潭影空人心”中的“空”字都表明了眼前美好的景色能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D.甲诗画面感极强,很好地体现了苏轼对于作者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第四组】1、甲诗中的“王孙”是指,甲诗题目中的“暝”的意思是。
2、下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名篇。
B.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解释是一样的。
C.两首诗都表露了作者渴望远离官场、脱离尘世的思想。
D.两首诗描写的首联描绘了清新幽静之景。
(I)【甲】送友人【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两首诗都在标题中点明了该诗的体裁。
“送”点明了甲诗是一首诗,“酬”以及“见赠”点明了乙诗是一首诗。
2、对两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都表现了友人之间深厚的交情和真挚的友情。
B.都通过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
C.都在诗歌中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D.都在第三联中运用了对仗工整优美的对偶句。
(J)【甲】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第一组】1、【甲】作品中,“孤蓬”在作品中指;【乙】作品中,“杨花雪”的意思是。
2、对两首作品理解错误的一项的是()A.【甲】表达了作者与好友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
B.【乙】表达了作者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C.两首作品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两首作品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
3、对两首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甲】诗中,颔联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
B.【甲】诗中尾联以“班马”喻友人,情真意切。
C.【乙】描写了一个感情丰富且多情的女子。
D.【乙】曲中,“拂”字流露出女子想见爱人的急切心理。
【第二组】1、这两首诗歌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情绪。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四块玉别情》中“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 《四块玉别情》中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C.《送友人》首联中“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D.《送友人》尾联不仅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还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三组】1、以上两首词曲,主要内容都围绕展开。
2、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词曲都含蓄地表达了离别之情。
B.两首词曲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或意中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C.两首词曲都以环境来渲染气氛,衬托情感。
D.两首词曲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喻指友人或意中人。
(K)【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