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概述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人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人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知识点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目录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1.人力资源的经济理论基础2.作为组织要素的人力资源3.人力资源的定义、内涵与特性一、人力资源的经济理论基础(一)生产要素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生产要素是社会创造价值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在经济中的价值可以从劳动在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来。

劳动与资本、土地等共同被称为生产要素。

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两要素理论土地和劳动是最重要的两大价值源泉。

第二阶段:三位一体理论工业革命的转变,使得资本的作用突出。

萨伊提出资本、劳动、土地三位一体的生产要素理论。

第三阶段:四位一体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代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组织列在资本、劳动和土地之后,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加以强调。

第四阶段:五要素理论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型工作者或知识型员工的概念,进而提出了资本、土地、劳动、企业家以及知识共同创造价值的五要素论人力资源的概念应当包括劳动、企业家、知识这三种生产要素在内,它是对劳动这种传统生产要素的一种扩充。

【例题•单选题】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二阶段是()。

A.两要素论B.三要素论C.四要素论D.五要素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要素理论中的人力资源。

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两要素论、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

(二)X效率理论与人力资源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劳动力的同质假设: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劳动力都可以被看成是具有同等生产力的标准化投入要素一样。

20世纪60年代莱宾斯坦提出了 X效率理论,对古典和新古典的学说提出了挑战。

X效率理论认为1.生产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技术过程,企业也并不是一部可以将投入变成极大化产出的有效转化器。

2.任何个人都只是有限理性的,而非完全理性。

3.个人的努力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惰性区域。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一、人力资源的定义(成年人口观、在岗人员观、人员素质观)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和态度等身心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讨论:焦点、范围、性质、研究角度不同。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是主体性资源或能动性资源。

主体性或能动性是人力资源的首要特征,是与其他一切资源最根本的区别。

人力资源是特殊的资本性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性资源,它具有资本属性,与一般的物质资本有共同之处。

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

目前在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源收益的份额正在迅速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

人力资源是再生性资源。

(活动、可控、时效、能动、变化与不稳定、再生、开发持续、个体独立、内耗、资本)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姨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最大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1、政治2、经济3、社会稳定4、其他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总体:保证人力资源需求得到最大满足;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具体;规划,分析,配置,招聘,维护,开发。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与发展第一个人事管理部门出现于1902年美国现金出纳公司。

发展的历史基础:劳动分工与科学管理;人力非等质观与工业心理学;工业革命;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劳工关系与立法等。

链接:现代经济增长之谜;库兹涅茨之谜;里昂梯夫之谜;工人收入增长之谜补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意义1、对企业决策层。

人、财、物、信息等,可以说是企业管理关注的主要方面,人又是最为重要的、活的、第一资源,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资源,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纲举才能目张。

2、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人不仅是被管理的“客体”,更是具有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并为企业组织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永远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课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202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2023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体系1.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涉及到对企业未来人力需求的预测、现有人员的分析和评估等内容,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2. 招聘与选拔招聘与选拔是企业吸引、选择和选拔合适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招聘与选拔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制定招聘计划、设计招聘渠道、编制招聘广告,同时进行简历筛选、面试及测试等工作,以确保企业能够吸引和选择到适合岗位的人才。

3. 培训与发展培训与发展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满足员工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

培训与发展包括员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选择等,需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合理设计。

4. 薪酬与福利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薪酬激励和福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保持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和积极性。

薪酬与福利管理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市场水平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出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体系。

5.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提高工作绩效。

绩效管理涉及到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等环节,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和管理技能。

6.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处理,主要涉及到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劳动纠纷的协调处理等内容。

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资源:经济学通常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过程的一切生产要素称为资源。

2、当代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资本资源(资金、机器、厂房、设备、产品)信息资源人力资源3、人力资源--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4、人力资源的数量(1)绝对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

绝对数量=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人口+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2)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即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率: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映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5、人力资源的质量(1)定义: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常体现为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积极性。

(2)衡量指标①健康卫生指标②教育状况指标③劳动者的技术等级状况指标④劳动态度指标(3)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①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②营养因素③教育方面的因素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管理的目标:一个中心就是组织的目标,两个基本点就是效率和效果2、管理活动就是要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增进管理的效果,提高管理的效率。

3、效果涉及是否“做正确的事”,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4、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管理视角视员工为第一资源、资产视员工为负担、成本管理目的重视培训开发重使用、轻开发管理内容非常丰富简单的事务管理管理地位战略层执行层部门性质生产效益部门单纯的成本中心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以事为中心管理方式强调民主、参与命令式、控制式管理性质战略性、整体性战术式、分散性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7、人力资源管理包含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七个方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第五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第五章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1.人性的两方面内容:自然属性;心理属性.心理属性或心理现象总括为四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意识倾向。

2.人性在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1)人性具有能动性2)人性具有社会性3)人性具有整体性4)人性具有两面性5)人性具有可变性6)人性具有个体差异性。

3.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存在四种人性假设,有四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经济人”假设及其管理2)“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

3)“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管理。

4)“复杂人”假设及其管理。

4。

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或原则:1)人的管理第一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

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5)和谐的人际关系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5.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2)约束机制3)压力机制4)保障机制5)环境优化机制6)选择机制6。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

包括以下几个含义:第一,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它凝结于劳动者体内.第二,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

第三,人力资本独特的本质功能是,与物质资源要素相结合,转移价值、创造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

这是其成为资本之根本所在。

第四,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

7。

人力资本的特征: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它与人体不可分离。

2)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必须通过生产劳动方能体现出来.3)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4)人力资本肯有收益性。

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的创造性。

6)人力资本肯人累积性。

7)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8.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就是指人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1)劳动年龄:男16~60 女16~55 劳动适龄人口(2)潜在人力资源数量由六部分组成,即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失业人口、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和其他人口.现实人力资源数量由三部分组成,即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3)影响因素:人口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4)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5)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人力资源的数量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数量一般来说就是其员工的数量对于国家而言人力资源的数量可以从现实人力资源数量和潜在人力资源数量两个方面来计量. 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两者之间关系1与人力资源的数量相比其质量方面更重要。

2一般来说复杂的劳动只能由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来从事简单劳动则可以由低质量的人力资源从事.3经济越发展技术越现代化对于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越高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极高的质量水平.4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较差甚至不能代替3、人力资源管理: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4、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团体在组织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依据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提高组织或团队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更好,为团体创造更大价值的活动。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1、x理论(性恶论)p51 麦格雷戈会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以金钱作为鼓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对消极怠慢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加里·德斯勒-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加里·德斯勒-笔记

人力资源的基础理论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定义——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另——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特点——时效性(其开发和利用受时间限制)、能动性(不仅为被开发和被利用的对象,且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两重性(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智力性(智力具有继承性,能得到积累、延续和增强)、再生性(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连续性(使用后还能继续开发)、时代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人力资源的质量也会不同)、社会性(文化特征是通过人这个载体表现出来的)和消耗性。

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

人力资源的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加里-人力资源管理序言篇无论你是哪层、哪部门管理者,你都是通过人去取得工作成果;为此,本书为你清晰地阐释了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的概念和技巧。

仔细学习本书,可以帮助你避免此类(雇用一个不巧当的人来从事工作、出现高流动率、属下雇员工作不尽力、触犯法律所禁止的不公正劳资关系行为等)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你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

一、管理过程1、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2、每个的基本职能计划:确立目标和标准;制定规则和程序;议定计划以及进行预测——估计将来或设想将来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组织:给每位下属分配一项特定的任务;设立工作部门;向下属授权;建立权力流动和信息沟通渠道;协调下属之间的工作。

人事:确定怎么样的人才能被录用;招募雇员;挑选雇员;确定工作绩效标准;给雇员支付报酬;进行工作绩效评价;向雇员提供意见;对雇员实施培训和技能开发。

领导:促使其他人完成他们的工作;维持组织成员的士气;激励下属。

控制:制定像销售定额、质量标准或生产水平一类的标准;对照上述的标准检查实际的工作绩效如何;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ppt课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ppt课件
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3)物质帮助权
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 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 帮助的权利。 形式: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征: 社会性、互济性和补偿性
三、劳动法律渊源
1、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劳动法的表现形式P33 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劳动法律(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 ★ 劳动标准一般指最低劳动标准 •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劳动关 • 系当事人可以约定高于劳动标准的条件, • 低于劳动标准的部分无效(选择)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劳动规章 地方性劳动法规 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正式解释 (雇佣规则、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法或判
例法)
四、劳动体系
★ 组成劳动法的 8 个内容: 1、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 劳动标准的 3 个内容:(选择) 最低工资标准 最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
四、劳动体系
★组成劳动法的 8 个内容: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 • 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
八、市场营销策略
2、定价策略 (1)成本导向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 3、分销策略 销售渠道的选择P94-95 4、促销策略 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一、员工的知觉与归因
1、感知觉过程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
感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视觉
触觉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初级经济师人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人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知识点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目录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1.人力资源的经济理论基础2.作为组织要素的人力资源3.人力资源的定义、内涵与特性一、人力资源的经济理论基础(一)生产要素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生产要素是社会创造价值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在经济中的价值可以从劳动在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来。

劳动与资本、土地等共同被称为生产要素。

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两要素理论土地和劳动是最重要的两大价值源泉。

第二阶段:三位一体理论工业革命的转变,使得资本的作用突出。

萨伊提出资本、劳动、土地三位一体的生产要素理论。

第三阶段:四位一体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代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组织列在资本、劳动和土地之后,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加以强调。

第四阶段:五要素理论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型工作者或知识型员工的概念,进而提出了资本、土地、劳动、企业家以及知识共同创造价值的五要素论。

人力资源的概念应当包括劳动、企业家、知识这三种生产要素在内,它是对劳动这种传统生产要素的一种扩充。

【例题·单选题】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二阶段是()。

A.两要素论B.三要素论C.四要素论D.五要素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要素理论中的人力资源。

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两要素论、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

(二)X效率理论与人力资源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劳动力的同质假设: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劳动力都可以被看成是具有同等生产力的标准化投入要素一样。

20世纪60年代莱宾斯坦提出了X效率理论,对古典和新古典的学说提出了挑战。

X效率理论认为:1.生产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技术过程,企业也并不是一部可以将投入变成极大化产出的有效转化器。

2.任何个人都只是有限理性的,而非完全理性。

HRM理论基础概述

HRM理论基础概述

HRM理论基础概述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是指组织中管理与激励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活动和运作。

它关注如何招聘、保留、培训和管理组织中的员工,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2.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此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吸引高素质的员工、提高员工效率和满意度,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3.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3.1 招聘与选拔招聘与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关注如何吸引并选择符合组织需求的人才。

3.2 培训与发展培训与发展是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以适应组织发展需求的重要环节。

3.3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评估员工工作表现,提供反馈和奖惩措施,以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

3.4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涉及员工薪资、福利和奖金等方面,是激励员工、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3.5 离职管理离职管理包括员工离职流程、离职调查和知识转移等,旨在减少员工流失和保持组织知识积累。

4. HRM理论基础4.1 雇佣关系理论雇佣关系理论认为员工和雇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双方应该在合作与竞争中相互协调,实现共赢。

4.2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员工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是组织的竞争力所在。

4.3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员工参与、团队合作和创新,提倡灵活的管理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5. HRM发展趋势5.1 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IS)等技术工具成为管理者的重要辅助工具。

5.2 灵活就业制度灵活就业制度如远程办公、灵活工时等越来越受到员工和组织的青睐,成为人才吸引和留住的重要手段。

5.3 多元化和包容性多元化和包容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组织应该尊重员工的多样性,不同文化背景、性别、性取向等都应获得平等对待。

人力资源常用基础理论及模型汇总

人力资源常用基础理论及模型汇总

引言概述: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于员工招聘、培养、激励以及离职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基于一系列的基础理论和模型,以帮助企业高效地管理人力资源,并以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组织的整体发展。

本文将汇总人力资源常用的基础理论和模型,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1.人力资源规划:1.1.劳动力需求预测模型: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的劳动力需求,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员工的数量和质量。

1.2.内外部劳动力供应模型:分析企业内部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确定企业的劳动力供应策略。

2.雇佣和员工激励模型:2.1.招聘和选择模型:设计有效的招聘渠道和面试流程,筛选出符合组织需求的人才。

2.2.员工激励理论:介绍常用的员工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帮助企业制定激励方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培训和发展模型:3.1.岗位分析和需求预测模型:通过对岗位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员工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3.2.培训评估模型:设计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评估培训的效果和员工的学习成果,为进一步的培训提供依据。

4.绩效管理模型:4.1.目标管理模型: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衡量员工的绩效。

4.2.360度反馈模型:结合上下级、同事和客户的反馈,全面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发现潜在的能力和发展需求。

5.离职管理模型:5.1.离职率分析模型:分析离职率的原因和趋势,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降低离职率。

5.2.离职面谈模型:设计离职面谈流程,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和意见,以改进组织管理和员工关系。

总结:本文总结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基础理论和模型。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员工激励、培训和发展、绩效管理以及离职管理,企业可以优化员工的配置和利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推动组织的整体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_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_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a)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b)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c)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4、人力资本投资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

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

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

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理论和知识。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对于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人性假设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员工的行为和动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在工作中主要追求经济利益,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工作。

基于这一假设,管理者会采用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手段,以及明确的奖励制度来激励员工。

而“社会人”假设则强调人在工作中不仅关注经济报酬,还重视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认同。

管理者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

“自我实现人”假设则认为,人们渴望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在这种假设下,管理者应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接下来是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其中的经典之一,它由马斯洛提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启示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不同需求层次,并针对性地提供激励措施。

双因素理论由赫茨伯格提出,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如工资、工作环境等,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带来激励;激励因素如工作的成就感、晋升机会等,能够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期望理论则认为,员工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们对工作结果的期望以及这种结果对自己的吸引力。

管理者要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让员工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这些目标。

人力资本理论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

该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一种资本,可以为个人和组织带来经济价值。

组织通过投资于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可以提高员工的人力资本,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这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关注员工的招聘和选拔,还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成长。

另外,组织行为学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通过投资才能获得的.3、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②时效性③增值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而增值④社会性:社会政治文化不同,人力资源质量也不同⑤可变性⑥可开发性4、人力资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

②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践的管理活动.求人、选人、育人、用人、激励人、留人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7、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①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②为价值创造营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③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④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①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根据预测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位分析(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给出确定的任职资格)。

胜任素质模型(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③员工招聘:招募、甄选、录用④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⑤薪酬管理: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确定福利待遇⑥培训与开发:建立培训体系,实施,反馈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自身情况客观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 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⑧员工关系:各主体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各项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是一个平台,各项职能的实施都是以此为基础;绩效管理在整个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简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的激励也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 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8
超Y理论
人们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和需要加入企业组织的,人们的 需要和愿望有不同的类型。
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 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等要求是不一样的。
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员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 资报酬、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的目标和 员工的素质等方面考虑,不可能完全一样。
人力资源管理的 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企业管理中的人性观。人 性假设就是对人的本性所持有的基本看法。人力资源管理是 对人进行的管理,因此对人的基本看法将直接决定着人力资 源管理的具体管理方法,人性假设从而也就构成了人力资源 管理的一个理论基础。
由于人的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员 工的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工作态度。因而如何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 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这个角度理解,激 励理论也就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12
自我实现人假设
人的需要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从低级到高级可划分为多个层 次,人的最终目标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 义。
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能适应环境 。
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 生威胁,产生不良的后果。
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冲突,而是能够达成 一致的,在合适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目标使其 与组织目标相配合。
11
社会人假设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是的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
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因此非正式组织的
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人们对导者的最大期望是那个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需要
动机
行为
新的需要 行为的形成过程
需要得到满足
16
激励的基本过程
需要未满足 内心不平衡
能力
寻找和选择 满足需要的途径
导向目标的 行为和绩效
重新衡量和 评估需要
职责。
所谓的承诺与达到目标后获得的报酬是直接相关的,它是达
成目标的报酬函数。
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具有其独特的合理性,但是
在现代工作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
到了发挥。
7
Y理论(2)
以Y理论为指导,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 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员工的潜力,使员工在完成 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个人目标;
6
Y理论(1)
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大多数人员工视工作如休
息、娱乐一般自然 。工作到底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处罚,
要视环境而定。
大多数人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
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人具有自我指导和自我表现控制的愿望。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还学会了谋取
2
纲要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激励理论
3
X理论-Y理论-超Y理论
麦格雷戈经过长期研究后,在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 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提出了著名的 “X理论—Y理论”。 X理论 Y理论
约翰•莫尔斯(John J.Morse)和杰伊•洛希(Jay .W.Lorsch) 这两位学者经过实验证明麦格雷戈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他们于197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超Y理论》一 文,提出了著名的“超Y理论”。 超Y理论
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惩罚,以迫使他们服从指挥。
5
X理论(2)
大多数人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物质和安全需要。人工作 是为了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将 选择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该承担去管理的责任。
在X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 以金钱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以权力或控制体 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13
复杂人假设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仅非常 复杂而且变动性也很大。
人的很多需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 成的,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形成新的需求和动机。
人们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 一个人在组织中是否感到满足,是否肯为组织奉献,取决于
组织的状况与个人的动机结构之间的互相关系。 人们依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会对一定的管理方
式产生不同的反应。
14
纲要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激励理论
15
行为的形成过程
激励就是激发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并使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 整个过程。可见,激励是与人们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应 首先了解一下行为的形成过程。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10
经济人假设
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 经济利益 。
经济诱因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总是在组织的操纵和 控制下工作。
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方式行事,总是力图用最小的投入获得 满意的报酬。
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 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
4
X理论(1)
大多数人生性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没有
什么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领导。 大多数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这会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相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依靠外力严加管制。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易受别人影响。 大多数人都欺软怕硬、习惯于保守,反对变革,安于现状,
当一个目标达到后,会激起员工的胜任感和满足感。
9
沙因的四种人性假设
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其1965年出版的《组织心理 学》一书中把前人对人性假设的研究成果归纳为“经济人假 设”、“社会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复杂人假设”,它将这四种假设排列称为“四种人性 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