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理解概括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内容专项训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内容专项训练记叙文整体感知,概括内容我们先来说说在阅读时要做的的第一件事:先要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包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
那么如何快速捕捉文章的内容?1.通过标题理解内容。
有时,读完标题时就可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猜测——至少应该养成这样的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标题。
给标题补上一些成分,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使其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这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有人将这种方法称为标题扩展法。
但大多数标题不能直接扩展,有的含有寓意,有的标明文章的线索,也有的点明文章中心。
这时可依据题目提供的线索,或具有比喻意的题目找出其本体,对其加以整理,然后再按照上面的句式加以概括即可。
探究其寓意,也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其寓意,文章内容就很容易把握了。
2.要素归纳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叙事类文章一般包含有工夫、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事件中包含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
要素串联即找出记序文六要素(工夫、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构造一下即可。
3.此外不得当团体浏览的可用以下方法: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类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畅贯。
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摘录句段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或记序文中的议论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浏览时可直接援用或稍加整理,即可抓住主要内容。
4.找重点词句法(摘录句段法)。
即在浏览进程中,必需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匡助的关键词;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亲昵相关。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专题训练配答案
概括专题训练一: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故事的情节结构。
3.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
二:怎样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2.句子摘录法。
3.段意合并法。
4.课题扩充法。
具体分析1.“六要素”综合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时视具体情况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 句子摘录法。
结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中心句。
3.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合并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课题扩充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三:概括内容遵循的原则1.“准确”,不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2.“简洁”,答题的语言精练,切忌罗嗦。
(一)梨一样的苹果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占分值仅次于作文),而初中生在这方面失分却很多。
下面就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一一加以分析,同学们在期中考试前一定要认真看一遍,真正看懂了现代文阅读能多拿好几分呢。
一、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必备)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知识点总结语文这门学科是重点也是难点,语文的学习在于积累,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我们的平时学习中积累得到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通过上面对阅读理解转折式答题技巧的方式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总分式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通过上面对总分式组合自然段方法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
【答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答案【答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1.①我在姐姐的帮助下,梳着仕女发型,顶着满头菊花跑出家,惹得村人围观。
②我羡慕菊花枕,决心做一只却没做成。
③我周日逛街买回一盆黄色的菊花。
(每空1分)【概括題公式】:某人+做了某事+結果,一句话完整、簡潔、準確即可。
2.晋田园悠然见南山3.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菊花开放的姿态,表现它“随意又随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赞美。
【賞析題公式】:作者運用了xxx表現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xxx,表現了它xxx,表達了作者xxx的思想感情。
4.最后—句点明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黄色的菊花勾起了作者对孩提时的美好回忆和对美的追求,驱散了秋天的寒意,让心灵一片温暖,而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已不言而喻了。
【答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二)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展翅飞翔;“我”却因为名字的缘故,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感到孤独。
(2分)2.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而哭;对父亲大办酒席时的高兴劲儿,不屑一顾;在冲出家门的时候,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
(4分,每个要点1分)3.既写出了父亲对“我”就要离开家乡时恋恋不舍的心理活动,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独立生活担心的心理活动。
(2分)4.一开始写“我”对父亲的迷信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当读到父亲竟然能够写出“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从父亲的这个举动中感受到了父亲那份沉重的爱,并开始“忏悔”自己。
(2分,答出一点给1分)5.对父爱的不理解,对自己多年来对父亲的不尊敬和仇恨表示忏悔。
(2分)【答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三)1.(1)神山赶庙会时先是只顾脱模子,后在看摔跤时一直挎着一篮脱好的模子未放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解析:1. 概括内容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
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1. 从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分析。
当得知于勒发财时,他们“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表现出他们的贪婪、虚荣。
当发现于勒又变成穷光蛋时,“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这些描写体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势利。
三、理解词语含义题。
解析:1. 词语含义理解模板:本义 + 文中义。
2. “标致”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是一种讽刺。
解析:1. 本义是隔阂。
在文中,“我”和闰土之间存在着“隔膜”,这不仅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距、封建等级观念等因素,使他们在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文中所说的“隔膜”。
四、赏析句子题。
解析:1. 句子赏析模板:从修辞、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
- 修辞角度:此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脚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归纳总结阅读理解是中学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题型,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运用,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一、记叙文阅读理解记叙文是最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之一,通过对记叙文文章的阅读,考察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理解。
1. 题目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2. 考点:主题概括、人物分析、环境描写、情感表达等3. 解题技巧:(1) 全文阅读:首先整体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情节;(2) 标注关键词:标注出文章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方便解题;(3) 理清脉络:掌握文章的逻辑关系,把握主题发展;(4) 细节理解:根据题目要求,仔细寻找细节信息,进行推理。
二、说明文阅读理解说明文类阅读理解题型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文章中的事实陈述、原理解释、方法步骤等方面的理解。
1. 题目形式: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2. 考点:事实判断、原理解释、方法步骤等3. 解题技巧:(1) 抓关键词:注重文章中的事实陈述和原理解释;(2) 确定中心思想: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辅助解题;(3) 理解句子:理解难句和长句,掌握文章的思路;(4) 小结归纳:对文章内容进行小结,把握文章结构。
三、议论文阅读理解议论文类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主题、观点、论证思路等方面的理解。
1. 题目形式:选择题、短文填空、判断题等2. 考点:主题概括、观点分析、论证思路等3. 解题技巧:(1) 寻找主题:把握文章的观点和论据,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 分析态度:理解作者的态度,辨认文章中的强调词语;(3) 推理论证:通过推理和推断,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4) 判断真伪:辨认信息的真实与否,区分事实和观点。
四、诗歌类阅读理解诗歌类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1. 题目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2. 考点:意境把握、修辞手法分析等3. 解题技巧:(1) 捕捉意境: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2) 辨明修辞:找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3) 寻找主题:发现诗歌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帮助解题;(4) 注意韵律: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的整体美感。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概括文章内容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概括文章内容题下面是对语文中阅读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的答题技巧的介绍,同学们认真学习。
概括文章内容题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希望上面对概括文章内容题解题技巧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学习中给同学们很好的帮助。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篇一: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16分)乡情陈德才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
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
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
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
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
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
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
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
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④(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
对故乡的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
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
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点 专题02 把握文本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课件
肆 真题演练 ZHENTIYANLIAN
★阅读选文③~⑫段,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刚上火车
当天深夜
主要情节
“我”见到了同 B
一包厢的乘客。
“我”的心情 A
害怕
第二天 小姑娘给每个人 分荔枝。 C
第三天 D 不舍
【答案】 A:平静 B:“我”误把上车乘客当小偷。 C:惭愧 D:“我”与小姑娘下车告别。
肆 真题演练 ZHENTIYANLIAN (2021·吉林中考真题) 去艾青先生故乡 钱红莉 艾青先生故乡,是距金华市区很远的一个小村子。 先生老家,大极,无数房子,一进又一进,灰了,旧了。走着走着,至一中庭,天井储满白亮
⑪第三天清晨,越过上千里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滩,终于看到了茂密的树林。“快看,天山!” 人们指着远处峻拔高耸、白雪皑皑的群峰喊着。
⑫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 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 子,趴在我肩上。出站了,外面人头攒动。要分别了, 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的 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如此地不舍, 背过身去……
贰 指点迷津 ZHIDIANMIJ NhomakorabeaN★题型二:概括多个事件
设问形式
1、按照××(要求), 概括多个事件。 2、概述与某个人物或情 节相关的事件。
解题思路
①划分情节(找线索、 找事件); ② 明确人物;③ 简洁扼 要地概括每件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答题格式
人物+事件(概括多个 事件时,要注意保持主 语即主要人物的一致 性)。
⑬手机响了,收到老公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 定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 的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归纳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可以说,它是一门所有基础学科的基础课。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地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一、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一)记叙文六要素。
1. 人物。
2. 时间。
3. 地点。
4. 事件的起因。
5. 事件的经过。
6. 事件的结果。
(二)记叙文的顺序。
1. 顺叙。
2. 倒叙。
3. 插叙。
(三)记叙文的人称。
1. 第一人称。
2. 第二人称。
- 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这种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仿佛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例如在一些抒情散文中,“你看那山川河流……”。
3. 第三人称。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 记叙。
- 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用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经历等。
如“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跑步去学校”,这就是简单的记叙。
2. 描写。
-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外在特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外貌描写,初步勾勒出少年闰土的形象。
-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
如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迂腐。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进行描写。
例如“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我”对叔叔于勒复杂的情感。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物,如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
其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的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标题题型: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4、给文章拟(换)标题。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注]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例子:《背影》:充任全文线索;抓住表面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XXX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XXX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XXX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XXX)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XXX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结局办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厉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方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头脑感情、精神品格);与上文……相照应,与上文……形成明显对比;为下文……作铺垫(潜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央;深化中央;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料想,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识。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记叙文阅读题目中,概括文章或者语段主要内容是基本考点,几乎90%的阅读题里都会有这种类型的考题。
这种类型的考题,是要求孩子们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整体或者局部的内容要点,找准中心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进行整合表述。
要答好这样的题目,还需要领悟作品的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着眼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全文,由表及里,深入感知文字或者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有时候记叙文的主人公不是作者,孩子阅读的时候,还要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能结合语言环境,细致概括。
常见的考题形式有: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部分段落)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
2、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根据示例补充文章事件发展脉络(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需要孩子通读全文后,理清文章的记叙要素,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合。
记叙要素,就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将上一步组合起来的句子,进行精简,达到语言简洁的标准。
从全文内容把握,提炼关键的信息。
第三,选择合适语言作答。
一般情况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格式是:谁+什么情况+做什么事+结果。
其中的“谁”要根据文章内容确定。
通常是文章如果用第一人称,那就是“我”(文中的“我”如果有准确的名字,也可以用名字)。
文章如果用第三人称,“谁”一定要用主人公的名字。
有时候文中的人物称呼会有变化,孩子需要注意,统一用文章大多情况下用的称呼。
孩子答题不能随意变更称呼,最好是用文中的称呼。
第四,在答题时,学会用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作答过程中,需要孩子关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过渡段等,还有中心句、关键句等。
最好能扣住主题总结。
孩子只掌握方法还不够,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
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稍好的孩子,基本十多篇阅读练习做下来,就可以掌握好方法了。
在孩子自己对照答案进行批改的时候,一定注意比较自己的答题内容和答案的区别,弄清楚采分点在哪里,自己的答题内容少了几个点。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做好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
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信息。
其次,关注文章的主题句。
每篇文章通常都有一个主题句,它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找到主题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进行概括。
再次,抓住关键词。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这些关键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概括文章内容。
最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在回答问题时,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避免照搬原文。
这样既能展示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做好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文章内容的概括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公式:(时间+地点)+人+事注:归纳文章的中心① 写人为主——公式: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① 记事为主——公式: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① 写景状物——公式: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① 游记——公式:描写了……表达了……的感情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公式: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公式: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公式: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修辞手法的作用① 比喻——公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谁)……的感情。
①拟人——公式:……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表现了作者对(谁)……的感情。
① 夸张——公式:……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① 反问——公式:……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突出(或强烈)。
① 排比——公式:……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① 对偶——公式:……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美感。
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中间或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明确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自然环境);①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社会环境);①渲染环境气氛;①烘托人物心情;①烘托人物形象;①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①烘托某种主题和情思。
初中语文阅读类型题答题方法
阅读类型题答题方法一、阅读做题四步骤:1.读标题,从标题获取关键信息。
2.标自然段。
3.读题干,画关键词,定考点。
4.阅读原文。
二、阅读概括题【审定概仿】题型判断:题目中出现“概括”或“写了一件什么事”就是概括题。
答题方法—“审定概仿”。
1.审:审题干范围,看需要阅读全篇还是局部。
2.定:选定文章答案出处。
3.概:概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找出这四要素,概括成一句通顺的话。
(概括题核心)4.仿:仿格式(个别题会给出示例答案,需要仿照示例答案的格式。
可略)三、阅读赏析题【法事情人】题型判断:题干中出现“赏析”或“分析”的字眼就是赏析题。
答题方法—“法事情人”。
1.法:运用了…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关键词、表现手法等)2.事:写了一件…事或者…物的特点(概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3.情:表达了作者…情感。
4.人:刻画了一个…的人物形象。
(可略)四、段落作用题【结构+内容】题型判断:题干中出现“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就是段落作用题。
答题方法:结构+内容【结构】1.开头段: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中间段: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3.结尾段: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内容】结合文段内容,写一下自己的分析解释。
五、阅读理解含义题【表深情】题型判断:出现“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文中…的含义”“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都是含义题。
答题方法—“表深情”。
1.表:句子或词语的表层含义。
2.深:句子或词语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3.情:作者的情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方法是: 从议论、抒情句中,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从叙述描写中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情景体验法)。 答题要领: 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作答; 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细 心体味,自己组织语言作答。
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标题追溯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内容借助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 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 运用,效果更好。
阅读理解之概括
知识系统梳理 概括包括两大类:概括主要内容和概括情节(事件)。
概括题常见题型:
概括文章情节(事件)题型 1.请以xx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请以xx的口吻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情节?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4.概括文中关于xx的几件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xx之间发生的几件故事? 6.文章写了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按照xx顺序,梳理小说情节? 8.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
记叙文概括段意的方法
有的段落没有可作段意的句子,但可以找表示该段意思的关键语句,把这 些语句串连起来可作为段意。 .有些段落,可采用把同类概念归并为高一级概念的方法来归纳段意。因 果关系的,一般“果”是段意。 对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的段意应注意抓住以下几点:主要人物是谁,主要 人物的动作(一组连贯的动作中多保留最后一两个动作)、神自然段结尾的句子 (结尾的句子多包含本段内容的结果)。
记叙文的情感脉络就是指作者在行文中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 阅读记叙文,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读懂全文,明确文章写作思路,即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层次 ;
明确文章层次的主要内容,概括层次要点;
分析每个层次人物的情感或心理。
做这类题的基本原则是:用原文作答。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情 况:原文中有,且只有一处;原文中有,但不止一处;原文中没 有。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型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
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
3、请简要概括文章本文第x-y段的
4、阅读小说,简述XX的遭遇。
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知识梳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
内容,才能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
解题提示: 1、认真审题 2、按题目要求或提示给文章分段(层) 3、按题目要求或出题人所给的暗示概括段(层)意 4、组织语言,做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记叙文概括段意的方法
有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概括。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 括的一句作段意。 .有过渡句的,起过渡作用的语句一般也是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 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段意。 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也是段意。 段落中包含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层意思的,一般要抓住结果来归纳 段意。 问答形式的段落可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段意。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问题概括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 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段意合并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 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 意两点:
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使读起来通顺连贯。 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要素串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