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浣溪沙赏析题知识点

合集下载

《相见欢》和《浣溪沙》词两首赏析

《相见欢》和《浣溪沙》词两首赏析

晏殊《浣溪沙》赏析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词”相关知识介绍1. 词的兴起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2. 词牌“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不同的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一定的字数、句数、格律。

3. 词的分类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不分段或者分段较多的很少。

一、赏析《浣溪沙》1. 走近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城(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当时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2. 了解背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3. 鉴赏古诗上阕: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释句: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明确:怀旧,感伤年华易逝。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词人抒发的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释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明确: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部编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题 中考知识点《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部编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题 中考知识点《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部编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题中考知识点《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 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

探究
你是怎样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这两句的? 其中蕴涵了什么样的哲理呢?
这两句对仗工整,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 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 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说“无可奈何” ;然而 在这暮春天气中,翩翩归来的燕子也有令人欣慰的重现。
蕴涵着的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 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 仍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然而,美好的事物并不 是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时又不觉感到一丝惆怅。
明哲保身全。”
浣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唱一曲新词便饮一杯酒助兴,去
年相聚也是这个天气,也在这个亭台,
古 眼前的夕阳又将西沉,夕阳啊,你几 诗 时才能回来再照天际。

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
译 消逝,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回来了,
古诗词中抒发愁情的名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寂寞梧桐——真的是梧桐寂寞吗?
梧桐,有凄寒愁苦之意。寂寞的并非梧桐,而是 词中之人也。
深院——能说明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吗?
能,深院犹如高墙。由于被幽禁,失去了往日的 自由,好比笼中之鸟,让人倍感悲凉和凄苦。
锁——秋景秋色能锁住吗? 秋景秋色是锁不住的,被锁者乃人也,使人深感欲哭无泪。
别是一般滋味: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吗?

《相见欢》知识点

《相见欢》知识点

《相见欢》知识点首先,本诗集的主题多以人生哲理为核心,揭示了人心的真实面目。

杨慎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人物的善恶品性和命运的起伏,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交织、欲望与理性的对抗等,揭示了人心的复杂性。

整个诗集围绕着如何栽培花木、教养子女等问题展开,探讨了人的本性、人情世故等命题。

例如《相见欢》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人物因贪婪而惨遭毁灭的悲剧,警示人们要懂得珍惜眼前的欢乐与微笑。

而《幽恨》则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之争,反映了人们对于个体命运的思考。

其次,本诗集以乐府体裁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曲调和韵律的编排来展现情感、情节和人物性格。

乐府诗是古代一种歌谣性质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短小精悍、韵律优美,十分适合表达人情世故和社会伦理的情感。

杨慎在《相见欢》中运用了乐府诗的形式,以叙事性强的抒发方式展现了人物命运的起伏和情感变化。

杨慎运用对偶和平仄的巧妙组合,使整篇诗的韵律起伏有致,读来十分悦耳。

最后,本诗集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

首先,本诗集真实地展现了明代社会的众生相,通过不同人物的故事和情节,揭示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其次,杨慎的写作风格简练明快,充满韵律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此外,杨慎的表述方式独特,多用象征手法和寓意等修辞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

综上所述,杨慎的《相见欢》以乐府体裁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各种故事和情节展示了人心善恶的真谛。

诗集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众生相。

诗集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其写作风格简练明快,充满韵律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相见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乐府诗集,深受读者喜爱。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整理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古诗的知识点分析:一、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和“观”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气概和雄心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本篇诗歌景物描写的总写句子三、虚实结合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实写部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部分:从“若”字可以看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虚写,是诗人的主观想象1.赏析本文的修辞手法。

(注意格式)本文运用了“想像”的修辞手法(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好似孕育着日月的壮阔景象(具体拓展手法作用1分),体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求得贤人的雄心壮志。

(情感2分)2.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2分)“若”是“好像”的意思,是一种想象的口吻。

(解释字,1分)“若”字说明后面的景象都是作者内心的主观情感,想象着大海能够孕育星辰。

(讲解内容1分)体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求得贤人的雄心壮志。

(体现情感2分)四、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动态景象),山岛竦峙(静态景象)”是先入作者眼睛的景象,所以是对这片大海的一个总写(全景描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是对“山岛竦峙”的细致刻画,因此也与“山岛竦峙”一样属于静态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是对“水何澹澹”的细致刻画,因此也与“水何澹澹”一样属于动态景象。

五、情感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08《相见欢》《浣溪沙》《诗经二首》

08《相见欢》《浣溪沙》《诗经二首》

初三语文晨读材料(08)《浣溪沙》1.感情基调:寂寞惆怅;时令:暮春。

2.语言特点: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运用白描,富于表现力。

3.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对人事变迁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

5.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寂寞和惆怅,叹惜年华易逝的情感。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A: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在内容上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

B:蕴含哲理:一切事物必然要消逝的,再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

C:物候变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形象地写出了此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

8.对比手法:(1)新词与旧亭台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2)花落去与燕归来的对比:强调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9.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无可奈何写出了诗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诗人的欣慰。

《相见欢》1.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2.感情基调:孤寂凄凉;语言特色:明白如话,不事雕饰。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西楼;时间:夜晚;季节:秋天。

4.上片写景:月如钩,是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俯视之景;下片抒情:点明主旨。

5.描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画面: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6.“独”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7.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画面: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8.“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这一比喻有何新意?语气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有哪些?A.是用丝线比喻离愁。

B.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突出了词人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相见欢》 知识清单

《相见欢》 知识清单

《相见欢》知识清单《相见欢》是词牌名,出自唐代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相见欢》这一词牌填词,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相见欢》的相关知识。

一、词牌格律1、字数《相见欢》通常为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句式前段句式为“六三六”,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后段句式为“六三六三”,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3、押韵前段押平声韵,后段换仄韵和平韵。

4、平仄以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为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其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代表词作1、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这首词是李煜被囚于宋国时所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和幽囚之苦。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简单的开头,却将孤独寂寞的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之感。

下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缕来比喻离愁,形象生动。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将内心的愁苦难以言说的感受表达得十分贴切。

2、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此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下片抒发了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痛和收复失地的渴望。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纳兰性德《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

却向黄茅野店,听西风。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三、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相见欢》的词作往往能够将情感与景色完美融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烘托出作者的心情。

17相见欢 渔家傲秋思 浣溪沙(1)

17相见欢 渔家傲秋思 浣溪沙(1)

襄城一高初中部九年级语文学案(下)17 执笔:刘娇艳审核:王金伟审批:班级:姓名:相见欢渔家傲·秋思浣溪沙【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背默这三首诗。

2.理解诗句表达的感情,准确对诗句进行赏析。

【重点难点】同目标1,2。

相见欢一、文学常识。

1.李煜,五代时期后主。

他的词前期多写宫廷闲情,亡国之后,其词多抒发。

二、默写填空。

2.《相见欢》以眼前实景写主人公苦闷终日的句子是:,。

3.《相见欢》的主旨句是:,,。

4.《相见欢》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的诗句是:,。

5.《相见欢》中“,,”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

6.《相见欢》中描写“藕断丝连”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7.《相见欢》中抒情的句子是:,,,。

三、能力提升。

8.“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之情。

9.对《相见欢》这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为整首词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染上一层凄凉黯淡的底色。

B.仰望夜晚的天空一弯残月,使人愁上添愁;俯视秋天的地面无边寂寞,使人愁而更愁;上片二、三句摹画其人所见楼外之景,不言愁而愁自见。

C.下片前三句暗用“丝”作喻体,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筹。

D.最后一句是不借助比喻的白描,可惜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因为难以言说,最终只有自己内心知晓了。

10.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居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11.任选角度,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备考诗词赏析相见欢浣溪沙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备考诗词赏析相见欢浣溪沙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备考诗词赏析相 见欢浣溪沙
目录
• 相见欢 • 浣溪沙 • 备考策略 • 实战演练
01 相见欢
词牌简介
01
02
03
词牌起源
相见欢是词牌名,也称 《乌夜啼》,起源于唐代 教坊曲。
格律特点
相见欢的格律特点是上片 三平韵,下片两平韵,平 仄互换。
常见词牌
除了《相见欢》,常见的 词牌还有《浣溪沙》、 《菩萨蛮》等。
抓住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是理解诗词的关键, 考生需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 析,深入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多角度赏析
从意境、语言、手法等方面对 诗词进行赏析,能够更加全面 地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
风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代表作品
唐代韦庄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 天》、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 词酒一杯》等。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浣溪沙这一词牌在宋代尤为盛行, 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个人背景
晏殊、柳永等词人通过创作浣溪 沙,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情
感体验。
创作动机
词人选择浣溪沙这一词牌,往往 是因为其平易晓畅、情致婉转的 特点,适合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鉴赏题
从意境、语言、手法等 方面对《相见欢》和
《浣溪沙》两首诗词进 行鉴赏。
对比题
比较《相见欢》和《浣 溪沙》两首诗词在情感 表达和艺术风格上的异
同。
解题技巧
理解诗词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时代背 景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有助
于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
分析诗句含义
对诗句进行逐句分析,理解其 含义,并能够结合整首诗词进 行理解。

相见欢赏析

相见欢赏析

相见欢赏析诗文阅读一、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

(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

(4)赏析下列两句词句。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

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

(6)“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8)“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的具体含义。

(10).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写出词中所体现的两种愁。

(2分)(11).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的?(2分)二、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4、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5、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词。

6、词中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是,。

7、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相见欢》、《浣溪沙》赏析共21页文档

《相见欢》、《浣溪沙》赏析共21页文档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相见欢》、《浣溪沙》赏 析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浣溪沙_宋词鉴赏_宋_朱敦儒

浣溪沙_宋词鉴赏_宋_朱敦儒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 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 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 的。
文学鉴赏
《相见欢》是北宋时期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词,北宋灭亡,改 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 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 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 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 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 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全词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 神,感人至深。
文学鉴赏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
阳 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
垂 地 大
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 浓厚的主观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 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 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
文学鉴赏


悲 风
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 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
吹 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
泪 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
过 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
扬 的关切。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 请风把我的悲伤的眼泪吹到扬州吧。

相见欢的主要知识点

相见欢的主要知识点

相见欢的主要知识点:步步推理
相见欢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通过思维的步骤和推理的过程,让双方更好地理
解对方,减少误解和冲突。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步步推理的知识点。

1.倾听和观察相见欢的第一步是倾听和观察。

倾听是指用心聆听对方
的言语和表达,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观察是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号,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2.提问和澄清在倾听和观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提问和澄清对方的意
图和观点。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对方的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

澄清是指通过再次确认对方的表达,确保我们理解正确,避免误解。

3.分析和推理在澄清对方的观点后,我们需要进行分析和推理。

分析
是指将对方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

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观点和信息,进行逻辑思考,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4.理解和表达通过倾听、观察、提问、澄清、分析和推理的过程,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

这个理解不仅包括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还包括对方的情感和需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便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

5.解决和妥协步步推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和达成妥协。

通过思维
的过程和合理的沟通交流,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

总结起来,相见欢的主要知识点是步步推理。

这种思维方式包括倾听和观察、
提问和澄清、分析和推理、理解和表达,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妥协的目的。

通过步步推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减少误解和冲突,提高沟通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文中点名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天)。

2、词中写景简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是俯视之景。

3、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4、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痕。

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悉的图画。

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词中画线句所表现的画面。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6词中的“锁”字是传神之笔,请赏析。

①用一“锁”字把秋色秋意比拟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也突出了梧桐深院萧瑟秋意和凄清气氛。

②被锁不止是“清秋”更是作者自身,一种万般无奈孤独寂寞之情凝聚在一个“锁”字上。

7“无言独上西楼”中“独”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
“独”写出了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8、“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这一比喻有何新意?
用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了人的寂寞,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事难以解决处理。

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表现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的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10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本词的主旨?
明确:本词词人抒发了亡国的无限愁绪和无尽的悲哀之情。

1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12、说说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明白如话、不事雕琢。

13、“月如钩”象征:(人事的缺憾)
古诗中写“愁情”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出两例吗?
“晓镜但愁云鬓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片写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上片的写景加以分析。

凄凉“月如钩”即月不圆,实写作者国破家亡之事。

“梧桐”加“寂寞”实写作者内心的孤独、痛苦之情。

(二)《浣溪沙》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词),浣溪沙是__________。

(词牌名)
2、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夕阳、落花、归燕)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过去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有什么妙处?
它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

5、“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好处是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分析语言特点:(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运用白描、富于表现力)
8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这首词多出运用对比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好处。

“新”“旧”对比,写出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来”对比,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和“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离别。

将景物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情中寓情,委婉含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